书作文之书信末尾的问候语.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086041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作文之书信末尾的问候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书作文之书信末尾的问候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书作文之书信末尾的问候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书作文之书信末尾的问候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书作文之书信末尾的问候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书作文之书信末尾的问候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书作文之书信末尾的问候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书作文之书信末尾的问候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书作文之书信末尾的问候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书作文之书信末尾的问候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书作文之书信末尾的问候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书作文之书信末尾的问候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书作文之书信末尾的问候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书作文之书信末尾的问候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书作文之书信末尾的问候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书作文之书信末尾的问候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书作文之书信末尾的问候语.docx

《书作文之书信末尾的问候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作文之书信末尾的问候语.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书作文之书信末尾的问候语.docx

书作文之书信末尾的问候语

书信末尾的问候语

【篇一:

中国书信开头与结尾的客气用词】

中国书信开头与结尾的客气用词

周教授向学生介绍了书信的格式和方法。

他说,书信的成分有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和署名六个部分。

据周教授介绍,书信中敬称称呼对方表明尊重。

可以用古代的爵称,君、公等,也可在称谓前加敬字,或者称字和号。

对于一些我们非常敬仰的有一定学术地位的长者,比如社科院的庞朴先生,学术界一般都称他为庞公。

夫人这个词是专用来称对方或他人妻子的,绝对不能称呼自己的妻子为我夫人。

称呼对方的儿子为令公子,也称令息,息就是子息的意思。

称对方为贤兄、仁兄、台甫、台鉴。

一般来说称对方的字号比称名字尊重。

他还举例说,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昀和纪晓岚混称是错的。

周教授还特别强调了书信中绝对不能出现我你他字样,如果非要用就需要用一些词代替。

比如“你”可以称为某某仁兄,某某砚兄或称阁下。

他举例说,他有一位同学是北大的博士,和女朋友第一次鱼雁传书,那女孩在信封上也称他为某某砚兄。

在信中称自己应该为在下、小弟。

信中的“他”应该用“渠”来代替。

周教授说,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别人用敬称的同时自己用谦称。

比如古代皇帝都称孤道寡,这就是谦称。

称自己的妻子为内子、内人、拙荆,绝对不能说夫人。

称自己给别人的东西应该用“菲”、“芹”、“寸”、“薄”。

比如薄酒一杯,聊表芹献。

请人家吃饭叫做略具菲酌。

常用书信套语

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

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

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

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

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

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

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

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祝愿语——

父母:

恭请福安叩请金安

长辈:

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

师长:

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

平辈:

顺祝

署名——

对长辈:

叩禀敬叩拜上

对平辈:

谨启鞠启手书

对晚辈:

字示白谕

-礼仪作用

e-mail该有传统书信礼仪

学习中国传统书信礼仪,可以使我们在不能见面的时候,从字里行间体现出揖让进退。

此外,虽然现在很多人都不注重书信礼仪,但在我国港台、韩国日本以及华侨地区依然保留着最传统的书信礼仪,掌握基本的书信礼仪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文化礼仪素养,而且还有助于增进交流。

周教授收到过很多韩国和日本友人或者我国港台学者的来信,他们都非常讲究书信礼仪。

比如一位韩国朋友写信中有“将命考”的字样,周教授问他的学生,他们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一种自谦,不敢给您写信只好给传命的人,“将命”是指传命的人,“考”是副手,这句话的意思是给您传达室的人的副手,可谓谦而又谦。

周教授珍藏一封钱穆先生夫人给他的信,除了抬和阙以外,还有很多传统的书信格式。

她写道,匆匆不及所言,并候双安,又称他们夫妻为俪,这封信充分体现了传统书信礼仪。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看鲁迅写给母亲的信和毛泽东写给老师的信,可以体会出中国传统礼仪的魅力所在。

现在人写信的机会越来越少,大多数人都用e-mail,但其实一些基本的原则比如书信的结构敬语称呼等还是应该和传统书信一样的。

学会写信是一种文化素质和个人涵养的最基本体现。

原来我不会写信

人艺术院一位女生:

我学了这么多年中文,现在才发现其实我连一封信还都不会写,也不知道写信原来有这么多讲究。

我平时很少写信,最多不过就是发个email,也不讲求格式。

不过现在觉得书信礼仪还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好好学习一下,有的时候我读到名人书信中有些地方看不懂也没有注意,其实这些细枝末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

另外,一封措词得体恰当的信也反映出个人修养。

连一封信也写不好,会让人笑话我这个学中文出身的人。

\u0013

-不用完全照搬

经管学院一位男生:

我觉得很长知识,书信是一种礼仪和文化,学习书信礼仪可以增加个人修养和文雅气质。

我觉得了解书信礼仪是很重要的,但并不说明我们就要完全照搬,因为真的完全写旧式书信会有掉书袋的嫌疑。

有一些过于复古的东西不太适用了就应该被改进或者抛弃,只要有一套大家都接受和认可的书信礼仪就可以了。

在书信礼仪这个问题上,我们保持尊敬别人和谦虚的传统是最重要的

-去信别让人“跪启”

周老师举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有一个学生给父母写信:

“敬爱的爸爸妈妈我钱不够用了。

”一点拐弯都没有,应该先委婉问候一下,说,“敬爱的爸爸妈妈天气暖和

了,可是有的时候还很凉,一定要注意增减衣服,保重身体”等等,然后再说“我的钱不够用了”。

一个男孩收到一封女孩来信,很激动,但一看提称语,上面写某某跪启,本来还想说一句有文彩的话,可是让别人跪着看信,实在是欺人太甚。

-名人书信

鲁迅致母亲:

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日前寄上海婴照片一张,想已收到。

小包一个,今天收到了。

酱鸭、酱肉,昨起白花,蒸过之后,味仍不坏;只有鸡腰是不能吃了。

其余的东西,都好的。

下午已分了一份给老三去。

但其中的一种粉,无人认识,亦不知吃法,下次信中,乞示知。

上海一向很暖,昨天发风,才冷了起来,但房中亦尚有五十余度。

寓内大小俱安,请勿念为要。

海婴有几句话,写在另一张纸上,今附呈。

专此布达,恭请

金安。

男树叩上广平及海婴同叩

一月十六日

毛泽东致老师符定一(澄宇)先生

澄宇先生夫人道席:

既接光仪,又获手示,诲谕勤勤,感且不尽。

德芳返平,托致微物,尚祈哂纳。

世局多故,至希为国自珍。

肃此。

敬颂

教安。

不具。

书信是人们生活中最为普通、最为古老的一种沟通方式。

书信和格式:

信文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

称谓:

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

称谓应尊循长幼有序、礼貌待人的原则,选择得体的称呼。

正文:

正文是信函的主体。

可以根据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文笔和风格。

1、问候语:

问候语要单独成行,以示礼貌。

有“你好”、“近好”、“节日好”等。

2、先询问对方近况和谈与对方有关的情况,以表示对对方的重视和关切。

3、回答对方的问题或谈自己的事情和打算。

4、简短地写出自己的希望、意愿或再联系之事。

敬语:

写信人在书信结束时身对方表达祝愿、勉慰之情的短语。

多用“此致、即颂、顺祝”等词紧接正文末尾。

下一行项格处,用“敬礼、x安、安康”等词与前面呼应。

落款及时间:

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

署名应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

一般写给领导或不太熟悉的人,要署上全名以示庄重、严肃;如果写给亲朋好友,可只写名而不写姓;署名后面可酌情加启禀词,对长辈用“奉、拜上”,对同辈用“谨启、上”

信封:

信封上应依次写上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及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要填写在信封左上方的方格内,收信人的地址要写得详细无误,字迹工整清晰。

收信人的姓名应写在信封的中间,字体要略大一些。

在姓名后空二、三字处写上“同志、先生、女士”等称呼,后加“收、启、鉴”等字

寄信人地址、姓名要写在信封下方靠右的地方,并尽量写得详细周全一些。

最后填写好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

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

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

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

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垂,含居高临下之义。

赐,

上给予下叫做赐。

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

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

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

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道鉴大鉴英鉴伟鉴雅鉴惠鉴

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

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

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爱鉴双鉴芳鉴

致母亲,可称“慈鉴”。

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

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

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给居丧者信,用“礼鉴”。

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共鉴同鉴

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讲席教席撰席著席史席

席,席位。

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

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

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

撰,即著述。

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阅知悉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篇二:

书信敬语谦辞大全】

书信敬语

写信时要依据对象、书信内容以及场合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敬语。

平时无论邮件还是信件,都需要一些敬辞表达心中之敬意,虽有过时之嫌,但有时亦需。

以往常用便是此致敬礼之类,颇觉无趣,于是便网上搜寻并整理相关信件敬辞,此只为部分,中国书信文化实在过于博大,能力有限,难以搜全:

称呼后的敬辞

尊长:

尊鉴、赐鉴、钧鉴、崇鉴、尊前、尊右、慈鉴

祖父母、父母:

膝下、膝前

师长:

尊鉴、台鉴、函下、帐下、左右、吾师

同学:

研右、砚席、文几

平辈:

台鉴、大鉴、惠鉴、阁下、足下、台右、台鉴、惠鉴、大鉴、执事、同志

平辈年幼者:

青览、青盼、如握、如晤、如见、如面

兄弟、姐妹:

手足

晚辈:

青鉴、青览、收览、知悉、见悉、阅悉、亲阅、亲览、收回、收览、如晤、如面、如握

政界:

钧鉴、台鉴、勋鉴

女性:

慧鉴、妆鉴、芳鉴、淑鉴、淑览、懿鉴、懿座(懿是对年高者)

平辈女性:

妆阁、妆次、绣次

文人:

史席、著席、撰席

新进:

英鉴、伟鉴、台席

夫妇:

俪鉴

宗教:

道鉴

书信开头语

一、通常

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二、钦佩语

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喜接教诲,真解蒙矣。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谨蒙悔语,用祛尘惑。

大作拜读,敬佩之至。

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三、思念语

分手多日,别来无恙?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一别累月,思何可支?

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离别情怀,今犹耿耿。

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近况如何,念念。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四、问候语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

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

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时欲入夏,愿自珍重。

赤日炎炎,万请珍重。

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

入秋顿凉,幸自摄卫。

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

五、自述语

敝寓均安,可释远念。

阖寓无恙,请释悬念。

贱体初安,承问极感。

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

六、祝贺语

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

谨以至诚,恭贺你们......

喜闻......,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诚表贺意。

七、致歉语

惠书敬悉,甚感盛意,迟复为歉。

音问久疏,抱歉良深。

久未通函,甚歉。

结尾敬语

一、给长辈

给亲属(长辈)的问候语有:

敬颂崇祺、敬请x安、金安、钧安、颐安等(“金”,贵;“钧”,重,古制三十斤为钧;“颐”,保养)。

其中,用于祖父母及父母:

恭叩金安、敬请福安、肃请金安;用于亲友长辈:

恭请福绥、敬请履安、敬叩崇安、只请提安、敬请颐安、虔清康安。

弟子写给授业老师的问候语,有:

教安、铎安(“铎”,为古时执政者传布政教法令时用的大铃。

“锋安”,意思是对老师传道授业的铭感),及敬请尘安、恭请道发、肃请海安、虔请讲安等;

二、给同辈

写给友人信件的问候语,有:

日安、时安、近安、福安、大安、金安、时礼、近祺等。

还有比如,敬候佳祉、并候近安、顺颂起居、顺侯大安、敬颂台安、顺颂时绥、顺颂安好。

同学之间的问候语多用:

学安

用于有祖父及父母而在一处者:

敬请侍安、敬颂侍福、并候侍祺。

用于夫妇同居者:

敬请俪安、顺颂双安、敬颂俪祉(祺)。

同志之间通信,结尾常用“敬礼”两字。

三、给晚辈

即颂、即询近佳、即问近好、附颂清安。

四、有时对收信人的职业、用途要进行考虑

给学术界的人写信,结尾敬语可以用“恭请学安”“顺颂文祺”等。

通常文化人的问候语有:

文安、撰安、吟安、笔健、撰祺、著祺等(“祺”,系安好、吉祥之意)。

作者给编辑信函的问候语多用:

编安。

于商界:

即请财安、敬候筹安、顺颂筹祺、敬颂商祺。

于政界:

敬请勋安、恭请钧安、只请政安。

于军界:

敬请戎安、恭请麾安、肃请捷安。

于学界:

只颂撰祺、只请著安、顺请、文安、并请学安、即颂文绥、即候文祺。

于旅者:

敬请旅安、藉颂旅祺、顺询旅祉。

于家居者:

敬请潭安、并颁潭福、顺颂潭祺。

于贺婚:

恭请燕喜、恭贺大喜、恭请喜安。

于贺年:

恭贺年禧、恭贺新禧、即颂岁禧。

于吊唁:

此候孝履、顺问苫次、专候素履。

于问病:

敬请愈安、即请卫安、敬祝早痊。

于时令问候:

敬请春安、顺颂春祉、敬请夏安、并颂暑祺敬请秋安、并候秋绥、敬请冬安、此请裘安、敬请炉安。

祝愿康吉的书信问候语:

时绥、时祉(“绥”,义为平安;“祉”,义为幸福)等。

五、附候语

问候尊长:

令尊(或令堂)大人前,乞代叱名请安。

某伯前未及另禀,乞即叱名请安。

问候平辈:

某兄弟前祈代致候不另。

某兄处未及另函乞代致意。

问候晚辈:

顺候令郎佳吉。

并问令郎等近好。

代长辈附候:

家父嘱笔问候。

某伯嘱笔问候。

代平辈附候:

家兄附笔请安,某兄附笔道候。

代幼辈附候:

小儿侍叩。

小孙随叩。

某某禀笔请安。

六、结尾问候语

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复,余后再禀。

特此致候,不胜依依。

临书仓卒,不尽欲言。

谨申数字,用展寸诚。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补充:

汉语中的敬语与谦辞

敬语

一、“令”: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

如:

令尊、令堂:

对别人父母的尊称

令兄、令妹:

对别人兄妹的敬称

令郎、令爱:

对别人儿女的敬称

令阃:

kun尊称别人的妻子

令亲:

尊称别人的亲人

二、“惠”:

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如:

惠临、惠顾:

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惠存:

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

三、“垂”:

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

如:

垂问、垂询:

指对方询问自己

垂念:

指别人想念自己

四、“赐”:

敬辞,指所受的礼物。

如:

赐教:

别人指教自己

赐膳:

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

赐复:

请别人给自己回信

五、“请”:

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什么事。

如:

请问:

希望别人回答

请教:

希望别人指教

六、“高”:

敬辞,称别人的事物。

如:

高见:

指别人的见解

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

高足:

尊称别人的学生

高寿:

用于问老人的年纪

高龄:

用于称老人的年龄

高就:

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七、“华”:

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

华翰:

称别人的书信

【篇三:

信件开头及结束语】

写书信时于信封上的「启封词」用语:

对尊长用「钧启」,

对老师可用「钧启」或「道启」,

对平辈及一般人用「台启」「大启」

书信的格式一般要注意地位、抬头、分行、称谓、结尾。

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

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

“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分行”是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

每段开始前空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

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

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

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祺,刻祉……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

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

用于祝福问安的有顺颂大安、专此祝好、即问近祺、此请召绥等。

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伫候明教、盼即赐复、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

在《鲁迅杂文书信选》中,就可找到三十种不同的套语,如:

即颂、大安;顺颂、健康;此复,即请偏安;专此布达、并问好;专此奉答,并请著安;专此布复,即请久安;敬颂、痊安;此布即颂,曼福不尽;专此布复,顺颂时绥;此上,即颂、时绥;此复、即请俪安;专此布达,即请旅安;此布、即请冬安;专此布达、即请冬安;专此布复,即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春绥;勿复并颂、俪祉;此复即请俪安;此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日安;专此布达,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并请暑安;专此布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颂时绥。

意思尽管相同,但其在文字上却根据书信内容,运用自如,无一雷同。

按不同用意,分述下列各类:

[启事用语]用于称谓语的下面:

谨启者、敬复者。

这都是比较客气的。

用于较庄重和尊敬的场合:

迳启者、迳复者。

兹托者、敬恳者,为表示有所请求之意。

[思慕用语]多日未晤,系念殊殷。

久仰大名,时深景慕。

别后想念之情,无时或已。

上述种种是用于亲戚朋友之间或对未曾见过面的受信人的用语。

[问候语]要注意亲切感人,忌浮泛虚华。

如久未笺候,想近状佳吉。

近况如何?

至以为念!

病体谅已康复?

敬致深切慰问之忱。

[祝福语]诸事顺遂,贵体康泰。

[欣慰语]高兴得很,欣慰无已。

不胜欣慰,无任欢忻。

[抱歉语]抱歉之至。

歉疚殊深。

至感不安、惭愧得很。

[请求语]倘蒙照拂,铭感无已。

如承俯允,无任感荷。

尚乞原谅,至希查照。

至祈召收,即请哂纳。

请给予批评和指教。

务请没法。

[访谒语]某日某时当前来聆教。

日昨走访,适逢公出,未晤为怅。

[馈赠语]谨具聘仪,略申微忱。

附上薄仪,聊表微意。

薄具菲仪,用伸贺忱。

附奉某物,藉壮行色。

[盼祷语]无任盼祷。

是所至盼。

不胜企望。

[接信语]刻接手教,敬悉一切。

接奉大札,敬悉种切。

[交涉语]请即答复,勿再延宕。

希速归还,幸勿再误。

[声用语]未经本人同意,自属无效。

如几日内未见复函,即作同意论。

结尾的敬词:

1、请安:

用于祖父母及父母:

恭叩金安、敬请福安肃请金安。

用于亲友长辈:

恭请福绥、敬请履安敬叩崇安只请提安、敬请颐安、虔清康安。

用于老师:

敬请尘安、恭请道发、肃请海安、虔请讲安。

用于亲友平辈:

敬候佳祉并候近安、顺颂起居、顺侯大安、敬颂台安顺颂时绥。

用于亲友晚辈:

即询近佳、即问近好、附颂清安。

用于有祖父及父母而在一处者:

敬请侍安、敬颂侍福、并候侍祺。

用于夫妇同居者:

敬请俪安、顺颂双安、敬颂俪祉(祺)。

用于政界:

敬请勋安、恭请钧安、只请政安。

用于军界:

敬请戎安、恭请麾安、肃请捷安。

用于学界:

只颂撰祺、只请著安、顺请、文安、并请学安、即颂文绥、即候文祺。

用于商界:

即请财安、敬候筹安、顺颂筹祺。

用于旅客:

敬请旅安、藉颂旅祺、顺询旅祉。

用于家居者:

敬请潭安、并颁潭福、顺颂潭祺。

用于贺婚:

恭请燕喜、恭贺大喜、恭请喜安。

用于贺年:

恭贺年禧、恭贺新禧、即颂岁禧。

用于吊唁:

此候孝履、顺问苫次、专候素履。

用于问病:

敬请愈安、即请卫安、敬祝早痊。

用于时令问候:

敬请春安、顺颂春祉、敬请夏安、并颂暑祺敬请秋安、并候秋绥、敬请冬安、此请裘安、敬请炉安。

用于当日问候:

即颂晨安、即请早安、此请午安、即颂晚安、即请刻安、顺候日祉、即候时祉。

2、署名下的敬辞:

用于祖父母及父母:

叩禀、敬禀、拜禀、肃禀、谨禀、叩上。

用于尊长:

谨禀、谨上、拜上、谨肃、敬肃、敬启、谨启。

用于平辈:

谨启、谨白、手启、手上、顿首、拜启、上言、拜言、启、上、白。

用于晚辈:

手谕、手示、手泐、手草、草示、谕。

用于复信:

肃复、手复、谨复、复。

用于不具名:

名正肃(另具名片)、各心肃、各心印、知恕具、两知。

用于补述:

又启、又及、又陈、再及、再陈。

3、附候语:

问候尊长:

令尊(或令堂)大人前,乞代叱名请安。

某伯前未及另禀,乞即叱名请安。

问候平辈:

某兄弟前祈代致候不另。

某兄处未及另函乞代致意。

问候晚辈:

顺候令郎佳吉。

并问令郎等近好。

代长辈附候:

家父嘱笔问候。

某伯嘱笔问候。

代平辈附候:

家兄附笔请安,某兄附笔道候。

代幼辈附候:

小儿侍叩。

小孙随叩。

某某禀笔请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