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生产部包含仓库)范文.doc

上传人:m****c 文档编号:18088069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生产部包含仓库)范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生产部包含仓库)范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生产部包含仓库)范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生产部包含仓库)范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生产部包含仓库)范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生产部包含仓库)范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生产部包含仓库)范文.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生产部包含仓库)范文.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生产部包含仓库)范文.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生产部包含仓库)范文.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生产部包含仓库)范文.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生产部包含仓库)范文.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生产部包含仓库)范文.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生产部包含仓库)范文.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生产部包含仓库)范文.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生产部包含仓库)范文.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生产部包含仓库)范文.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生产部包含仓库)范文.doc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生产部包含仓库)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生产部包含仓库)范文.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生产部包含仓库)范文.doc

××食品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NJAK/NS-09-2023

内审

受审查部门

生产部、仓库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

依据GB/T27341、ISO22000、ISO/TS22002-01等标准编制。

编制:

×××

审核:

×××

批准:

×××

发文日期

2023年7月28日

生效日期

2023年7月28日

-

-

-

-

-

-

分发部门

管理层、办公室、品控部、生产部(含仓库)、采购部、供销部、食品安全小组

内审检查表

共16页第1页

受审部门:

生产部、仓库

审核员

***

标准条款

审核内容、方法

检查结果记录

是否符合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F);

6.2食品安全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F);

7.4沟通(F)。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食品安全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沟通。

识别部门风险及机遇,制定相应的措施:

1)设备故障导致生产计划延期或产品不良;

措施:

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及保养。

2)人员能力不足或操作不当导致生产不良;

措施:

招聘符合岗位的员工,对员工进行岗前或在岗培训,数量掌握操作技能。

3)人员内部矛盾导致生产效率降低等;

措施:

经常员工沟通交流,提供员工晋升通道,增强员工归属感与责任感。

通过微信、QQ、会议等方式进行,沟通顺畅。

符合

7.1.3基础设施(F);

7.1.4工作环境(F);

3.3基础设施(H);

6(B);

10(B);

8(B)。

基础设施:

(1)查看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过程运行所需的基础设施有哪些?

(2)查设备设施台账、维修和维护保养相关规定及记录,确认是否满足过程运行的需求?

GMP;

工作环境。

厂区周围无受污染的河流,无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附近一公里区域内无化工等污染企业,有厂房、包材仓库、生产车间、包装间等,厂房布局、配套设施等均严格按照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的要求配置。

查《设备维护保养计划》:

对每台设备均有保养要求,并按计划进行了保养。

提供了设备检修保养记录,符合计划要求。

公司制订了《前提方案手册》,规定了厂房、车间、仓库等的卫生要求,现场观察,生产车间、包装间等环境整洁,现场和仓库均有防鼠防蝇设施。

符合

内审检查表

共16页第2页

受审部门:

生产部

审核员

***

标准条款

审核内容、方法

检查结果记录

是否符合

8.3可追溯性系统(F);

3.7标识和追溯(H)。

可追溯性系统;

标识和追溯计划。

现场观察,原辅料使用其包装标签名称、脱包原辅料在不锈钢桶中标识品名、生产日期、厂家,生产过程半成品使用标识牌等内容,可以实现追溯,但配料间现场有1只不锈钢桶没有标识所盛放辅料的品名及生产日期等信息。

辅料库查看:

仓库划分为不同区域及过道,物品上挂有“检验合格”标识牌,不合格品放在单独的区域,并悬挂了相应的标识。

负责人回答:

当有可追溯性要求时,可以通过产品合格证批号、入库记录、供方进行追溯,每批产品号均为唯一,并相互对应。

现场观察:

产品内包装用包装袋。

不符合

8.9.1总则(F);

8.9.2纠正(F);

8.9.3纠正措施(F);

4.3.4HACCP计划(H);

5.1不合格和纠正措施(H)。

纠偏;

纠偏措施;

建立关键限值偏离时的纠偏措施。

公司制订了《不合格品和潜在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产品召回控制程序》,规定了产品生产过程中操作性前提方案失控或CL偏离时应采取的措施,至审核时止,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未发生不合格品。

符合

8.9.4潜在不安全的处置(F);

4.3.4HACCP计划(H)。

潜在不安全产品的处置;

建立关键限值偏离时的纠偏措施。

车间配料用辅料不锈钢盆盛放、拌料半成品用不锈钢桶装运、包装后的产品用塑料筐装运,能有效保护产品。

提供《潜在不安全产品控制程序》规定:

品控员按照相关检验依据识别不合格品,并及时告知供方,予以拒收。

出现较大服务问题时,由质管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

当不能达成一致时,由总经理或由其授权的人员裁决。

符合

内审检查表

共16页第3页

受审部门:

生产部

审核员

***

标准条款

审核内容、方法

检查结果记录

是否符合

8.5.4危害控制计划(HACCP/OPRP计划)(F);

4.3.4HACCP计划(H);;

3.6监视和测量(H);

3.10致敏物质的管理(H)。

危害控制计划;

(HACCP/OPRP计划);

CCP/CL监控;

建立关键限值偏离时的纠偏措施。

1.查审核当日现场:

原辅料验收、煮酱、水煮、蒸煮、烧煮、油炸、过滤、卤制操作过程,均符合CCP要求。

2.查OPRP计划及记录:

包材消毒为OPRP计划,经查均符合OPRP要求。

符合

8.2前提方案(PRP)(F);

3.3良好卫生规范(H)。

前提方案(PRPs):

查文件化的前提方案要求是否充分?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公司制订了《操作性前提方案》、各项工作规范等操作性前提方案文件,规定了八个方面的卫生管理要求:

①水的安全性;

②与食品接触面的卫生要求;

③防止交叉污染的要求;

④手的清洗和厕所设备的维护与卫生要求;

⑤防止产品污染物污染⑥有毒有害物品的标识、贮存和使用;⑦员工的健康和卫生控制;

⑧虫害控制。

查2023.1-6月记录,符合。

符合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F)

风险机遇识别及控制。

1)存储不当引发产品过期变质,控制措施:

按存储条件实施,定期检查;

2)账务卡一致,产品保质期及追溯性控制。

符合

内审检查表

共16页第4页

受审部门:

生产部、仓库

审核员

***

标准条款

审核内容、方法

检查结果记录

是否符合

8.2前提方案(PRP)(F);

3.3良好卫生规范(H)。

操作性前提方案:

仓储部内的环境是否满足原辅料的贮存要求?

核查仓储部内原辅料,均有效期内,无过期产品。

核查仓库卫生、运输车辆卫生等,正常。

符合

8.3可追溯性系统(F);

3.7标识和追溯(H);

3.10致敏物质的管理(H)。

标识和追溯计划、可追溯性系统:

(1)仓储部内产品是如何标识的?

(2)当有可追溯性要求时,是否控制和记录了产品的唯一性标识?

(3)是否明确了需实施防护(包括标识、搬运、包装、储存和保护)的产品类别和要求?

(4)产品防护的实施是否符合要求?

是否有效?

1.仓储部查看:

仓储部有原料库、辅料库、食品添加剂库、包装材料库;划分为合格品区、待检区及不合格品区,产品上挂有标识牌,原料等放在相应的仓储部中,并悬挂了相应的标识;过敏物料隔离存放,悬挂标识。

2.负责人回答:

当有可追溯性要求时,可以通过产品合格证货号、操作记录、原材料、供方进行追溯,每批产品的货号与操作单号均为唯一,并相互对应。

3.负责人回答:

原材料的搬运使用推车运送,严禁野蛮装卸,用纸箱包装,储存地相应的区域。

符合

7.4沟通(F)

沟通;

是否制定了内部外部沟通的内容?

仓储与生产、采购、销售。

1.内部沟通:

主要针对原料出入库、成品出入库、包装材料出入库、运输等相关事宜进行内部沟通,采用例会、培训、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内部沟通,内部沟通有效。

2.外部沟通:

主要与物流公司进行沟通,电话、微信、QQ沟通顺畅。

未发现有卫生不合格、原料过期、防护不当的情况,沟通方式适宜,沟通有效。

符合

内审检查表

共16页第5页

受审部门:

仓库

审核员

***

标准条款

审核内容、方法

检查结果记录

是否符合

9.1(ITS)

应控制可能影响食品包材的食品安全的材料、服务和分包活动的采购,确保使用的供应商的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

建立了供应商管理程序

符合

9.2(ITS)

应规定供应商的选择、批准和监视的流程,应包括:

a)应评估供应商的能力是否能满足食品安全的要求。

b)应描述如何评估供应商;使用的方法应经过危害评估,包括评估对食品包装的潜在的食品安全危害。

c)评估人员应具备充分的能力。

注:

如何评估供应商包括:

a)接收材料用于生产之前对供应商场所的审核。

b)适当时第三方认证

d)供应商业绩的监视,确保持续批准状态。

建立了《合格供方名录》、供应商档案。

符合

9.3(ITS)

在卸货之前和卸货过程中应该检查车辆上货物,以验证原料的食品安全和安全在运输过程中得到维护(如密封完整性)。

当使用防拆封密封条时,应建立现场验证程序,以验证是否符合客户和法规要求。

材料接收或使用前应先检验、检测或验证原材料的COA/COC以证实符合规定要求。

验证的方法应文件化。

当原材料是回收料时,接收之前应验证原材料满足食品安全和追溯性要求。

在使用回收材料、植物材料或功能性(如奈米科技)添加剂,必须有足够的数据,来进行食品接触和安全的风险评价以确保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和所有的证?

明应形成文件。

是否提供原料规格书?

建立进货查验记录管理程序。

符合

内审检查表

共16页第6页

受审部门:

仓库

审核员

***

标准条款

审核内容、方法

检查结果记录

是否符合

16.1(ITS)

原材料、中间材料和最终食品包装应贮存在干净的、干燥的、通风良好的场所,避免灰尘、冷凝水、烟气、臭味或其他污染源的污染。

不存在污染。

符合

16.2(ITS)

当食品包装或者储存规范有要求时,应有效控制温度、湿度或其他环境条件。

废弃物和化学品(清洁剂、润滑油和杀虫剂)应分开存放。

当出现不合格时,应提供单独的区域或其他隔离方法标识不合格品。

仓储周转系统应遵循客户、食品安全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库存物品使用应按照正确顺序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符合仓库管理制度的要求。

符合

16.3(ITS)

1.车辆、运输工具及容器都要按照规范和合同要求,保持在良好的清洁、维护和工作状态。

车辆、运输工具及容器应提供充分的保护,避免食品包装的毁坏或污染。

2.组织需要时,应对温度和湿度实施控制并记录并易获取。

3.所有运输工具和装运容器在装运前应按照文件规定检查卫生和完好性。

4.装载过程中,应保护食品包装免受污染,当食品包装制造组织有要求时,散装容器只能装运指定的食品包装材料。

5.当法律法规或者客户有要求时,外部包装或运载工具应配备唯一的无毒的、供应商标识的、防破坏密封条,以防任何破坏或蓄意破坏。

运输车辆进行卫生清洁和检查。

符合

内审检查表

共16页第7页

受审部门:

生产部

审核员

***

标准条款

审核内容、方法

检查结果记录

是否符合

10(B)

食品的贮存和运输:

食品的贮存和运输如何管理?

食品的贮存和运输符合成品运输要求,专车专运。

运输车定期清洗消毒,专人检查,具有记录。

符合

14.1(B)

记录管理:

本部门记录如何管理?

生产过程记录内容完整、真实,具有配料记录(品名、原料批号)、关键控制点控制记录、卫生控制记录等,记录保存期限:

3年。

符合

5.2(ITS)

内部设计是否合理?

厂界清晰。

符合

5.3(ITS)

内部建筑设施是否合理?

是否维护良好?

设计合理,维护良好。

符合

5.4(ITS)

设备设计、安装是否合理?

是否便于清洁维护?

安装设施合理,便于清洁维护。

符合

6.2(ITS)

应提供充足的饮用水,或者水应经适当处理以防污染,满足食品包装生产过程要求。

食品包材生产组织应对与食品包材直接接触的水(包括冰或蒸汽)或清洁用水建立要求,并按要求监控。

非饮用水应有一个单独的系统,标识,不与饮用水系统连接,并防止逆流到饮用水系统。

生产用水满足要求。

符合

内审检查表

共16页第8页

受审部门:

生产部

审核员

***

标准条款

审核内容、方法

检查结果记录

是否符合

6.5(ITS)

照明(自然的或人工的)应能确保食品包装生产的正确操作。

注:

照明的强度应与操作的类型相适宜。

如果有食品安全风险,应对照明设施进行防护,以确保打破时不污染原材料、中间

照明满足要求

采用LED照明灯具,不会爆裂产生碎片

符合

6.6(ITS)

加工和贮存区域或周边的公用能源的供给及其流向,设计时应考虑预防污染。

对为防止食品包材污染采取的措施的有效性应定期进行评审。

设计合理。

符合

7.2(ITS)

盛放废弃物和不可食用或有危害的物质的容器应该是:

a)清楚地标识他们的用途;b)放置在指定的区域;c)使用合适的、不渗透的材料,并易于清洗和消毒d)不立即使用时关闭,如果有害应上锁。

废弃物储存设施便于清洁。

符合

7.3(ITS)

应规定相应的制度以隔离、贮存和清除废弃物。

在食品处理或储存区域不允许废弃物的积累。

对于废弃的食品包材,应破坏或销毁以确保商标不能再使用。

如破坏或销毁由第三方进行,应选择认可承包商来执行。

组织应保留销毁的记录。

废弃物及时清除,不存在积压

符合

7.4(ITS)

排水沟的设计、建造和位置应避免造成污染。

排水设计合理,不存在积水。

符合

8.1(ITS)

设备在设计时应考虑防止污染产品。

对为防止食品包材污染采取的措施的有效性应定期进行评审。

设计合理。

符合

内审检查表

共16页第9页

受审部门:

生产部

审核员

***

标准条款

审核内容、方法

检查结果记录

是否符合

8.2(ITS)

设备设计和建造时应确保与食品包装接触的所有部件便于清洁和保养。

设备应满足设计卫生原则,包括:

a)设备表面应光滑,可接近的,可清洁;

b)有自排水(在湿加工过程);

c)使用材料应与预期食品包装、润滑剂和清洁或冲洗剂相容;

d)管道和管道系统应易清洁的、易排水,不会导致冷凝水或泄露污染产品;

e)阀门链接和控制应有自动防故障系统来预防污染;

f)含有毒金属(如汞)的设备部件如果危害包材的食品安全,不允许使用。

设备设计合理,不存在污染。

符合

8.3(ITS)

食品包装的接触面应使用适于预期使用目的的材料制造,以防污染。

不锈钢材质的接触面。

符合

8.4(ITS)

1.连线及在线检测设备应加以控制,以防对食品包装造成污染。

2.辐照过程的设备应符合相关食品包装规范的规定。

3.用于控制食品安全标准的生产设备的有效性,需要进行监控并文件化。

监测设备不对产品造成污染。

符合

8.5(ITS)

应有预防性维护(PM)方案。

预防性维护方案应包括所有的用于监视或控制食品安全危害的设备。

进行纠正维护时采用的方式,应对相邻设备的原材料、中间材料或最终食品包装不会产生污染的风险。

建立了设备维护计划。

符合

内审检查表

共16页第10页

受审部门:

生产部

审核员

***

标准条款

审核内容、方法

检查结果记录

是否符合

10.2(ITS)

存在潜在的微生物性污染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或控制该危害。

不存在微生物污染。

符合

10.3(ITS)

1.当生产或仓储区域使用玻璃和/或易碎塑料时(除食品包装生产自身外),应定期检查,并制定程序规定一旦破损如何处理。

2.跟食品安全相关时,保留玻璃破损记录。

注:

玻璃和易碎塑料(如设备的硬塑料部件,储存罐上的透视孔)如可能,应尽量避免。

3.生产和仓储区域应禁止使用不牢固的紧固件(如图钉和订书钉)。

4.其它潜在的物理性污染源(如木栈板、工具、橡皮密封垫、个人防护服和设备、刀片、硬塑料)也应考虑。

建立了异物管理程序。

符合

10.4(ITS)

当识别存在潜在的过敏原污染时,应采取措施对危害进行预防或控制,并记录和加标签标示。

注:

部件如油墨和油有时含过敏原,有时从过敏原产生出来,应该从相关的供应商获取信息来识别这些风险。

建立了过敏原管理制度。

符合

11.1(ITS)

应建立清洗方案,确保食品加工设备和环境保持一个合适的卫生状态。

对为防止食品包材污染采取的措施的有效性应定期进行评审。

建立了清洁计划。

符合

11.2(ITS)

应使设备处在便于清洗的状态下。

1.清洗剂应清楚标识,并单独存放和仅根据制造者的说明书使用。

2.清洗工具应设计卫生,并良好地维护使之不会导致潜在的污染。

设置了化学品专用设备。

符合

内审检查表

共16页第11页

受审部门:

生产部

审核员

***

标准条款

审核内容、方法

检查结果记录

是否符合

12.3(ITS)

1.建筑物应维护良好,应密封洞和其他潜在的虫害入口点。

2.对外的门、窗或开放的通风设施,设计应防止虫害进入。

建筑设施维护良好,设置了防止虫害进入的设施。

符合

13.2(ITS)

员工卫生设施应能确保食品包装制造组织所要求的人员卫生程度得到维护;卫生设施应就近布置,并应清楚地指定。

按照食品包装组织的大小和复杂性,组织应a)提供足够的洗手和干手设施、适当的位置和洗手和干手方法,需要时,双手消毒杀菌(包括盥洗池,冷、热水或温控水,肥皂、消毒剂);

b)应适当的卫生设计,提供充足数量的洗手间,每个盥洗室应配备洗手和干手设施;

c)员工卫生设施,不能直接对准生产区域;

d)员工有充足的更衣设施;

e)应对生产、实验室和仓储区域的所有员工提供带锁储物柜。

提供了员工设施,满足要求。

符合

13.4(ITS)

员工在工作或进入生产或仓储区域应穿工作服,工作服应保持良好的状态以符合使用目的、保持清洁和良好状态,用于食品防护或卫生管理的工作服不得用于其它目的,且不能与员工个人衣物放在同一储物柜。

工作服应充分覆盖,以确保如头发、汗水和不牢固的部件等按照食品安全危害评估,不会污染原料、中间产品、最终食品包装和设备。

当手套用来与产品接触,它们应清洁并处于良好的状态。

如有需要,应设计个人防护用品,用来防止产品污染。

并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态。

工作服每天更换清洁,工作服满足要求。

符合

内审检查表

共16页第12页

受审部门:

生产部

审核员

***

标准条款

审核内容、方法

检查结果记录

是否符合

13.7(ITS)

应制订文件化的政策规定在生产和贮存区域的员工的行为要求。

政策至少应包括:

a)仅允许在指定区域抽烟、喝饮料(除喝水)、咀嚼或吃东西;

b)制订控制措施防止首饰带来危害注:

考虑到宗教信仰、医疗、种族风俗的特例,有时在生产和储存区域的员工允许佩戴特定类型的首饰;

c)个人物品,如香烟和药品,仅允许放在指定区域;

d)避免使用指甲油、假指甲和假睫毛;

e)对书写工具或者非固定物品加以控制,以防污染原料、中间产品或最终食品包装;

f)维护个人储物柜清洁,不能放垃圾和脏衣服;

g)禁止将与食品包装接触的工具贮存放在个人储物柜内。

现场检查未发现违反卫生准则的行为。

符合

14.1(ITS)

返工产品应适当地储存、处置及使用,以保持食品包装的食品安全性能、质量、可追溯性和法规符合性。

建立了返工管理程序。

符合

14.2(ITS)

应保护贮存的返工产品,以防污染。

返工应清楚地识别和/或在标签标识以便于可追溯性,应保留返工的可追溯性记录。

返工分类或返工的原因应记录(如最终食品包装名称、生产日期、班次、原来生产线)。

抽查返工记录。

符合

14.3(ITS)

当返工产品添加回生产过程中时,应规定返工使用的数量、类型和返工使用的条件。

应规定添加的方法,包括任何必须的前处理阶段。

返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原材料、中间产品或最终食品包装被非食品接触材料污染。

须保留确认记录证明返工过程符合法律法规和客户要求。

返工品没有重新投入使用。

符合

内审检查表

共16页第13页

受审部门:

生产部

审核员

***

标准条款

审核内容、方法

检查结果记录

是否符合

10.1(ITS)

应制定方案来预防、发现和控制污染和过敏原。

措施应包括防止物理性、化学性和微生物性污染的措施。

1.当产品需要外部检测时,检测需要由经过认可的检测机构,或者遵循国际检测机构指南。

如果是内部检测,设备应按照国家标准或者其他精确方法进行计量。

2.当危害评估发现原材料或者中间材料混合存在食品安全危害时,应防止混合。

对为防止食品包材污染采取的措施的有效性应定期进行评审。

预防交叉污染控制程序。

符合

11.3(ITS)

清洗程序至少应规定:

a)清洗的区域及要清洗的设备;

b)规定任务的职责;

c)清洗方法和频率;

d)监视和验证的安排。

包括以上内容。

符合

4.2(ITS)

周边环境是否存在污染源?

不存在污染源。

符合

4.3(ITS)

工厂边界是否清晰?

厂界清晰。

符合

12.4(ITS)

1.应适当处理滋生虫害的原材料、中间材料或最终食品包装,处理方式应预防其它原材料、中间材料、最终食品包装或设施受到污染。

2.应清除潜在的虫害藏匿地(如洞穴、灌木丛、贮存的物品)。

3.当外部空间用来贮存时,应保护防止贮存物受天气或虫害毁坏(如鸟粪)。

没有发现虫害匿藏之处。

符合

13.1(ITS)

公司应建立文件化的个人卫生和行为要求,标准的制定应与对食品包装形成的危害相一致。

所有人员、访客和承包方应遵守该要求。

建立了员工卫生政策。

符合

内审检查表

共16页第14页

受审部门:

生产部

审核员

***

标准条款

审核内容、方法

检查结果记录

是否符合

6.1(ITS)

加工和贮存区域或周边的公用能源的供给及其流向,设计时应考虑预防污染。

对为防止食品包材污染采取的措施的有效性应定期进行评审

设计合理。

符合

8(B)

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

(1)产品污染风险控制是否符合要求

(2)生物、化学、物理污染控制是否符合要求(3)包装是否符合要求?

通过体系控制产品污染的风险,设立了关键控制点和HACCP计划。

具有控制生物、化学、物理污染的措施,符合要求,详见H7.1-7.9。

食品包装能在正常的贮存、运输、销售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保护食品的安全性和食品品质。

包装材料的使用具有记录,可追溯。

符合

5(B)

设施与设备:

供水、排水、清洁消毒、废弃物存放、个人卫生、通风、照明、仓储、温控设施如何管理?

生产设备监、控设备如何管理,保养和维修如何控制?

供水设施为城市水管网,有本市自来水公司供水;排水设施为污水管网,排水系统入口能有效防止废弃物进入及浊气溢出,污水排放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具有专用清洁消毒设施,废弃物存放设施为脚踩带盖的垃圾桶(及时清理),更衣室设施齐全(具有更衣箱、洗手池、非手动式水龙头、酒精喷雾器、干手机和洗手消毒方法说明)、车间进气口与排气口位置合适,具有网罩等设施,易于清洁、维修或更换。

车间照明的灯具均装有防护罩,光照度满足生产要求。

仓库大小适宜,贮存条件(温、湿度)满足产品要求,离墙隔地存放。

清洁剂、消毒剂等具有安全包装,标识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