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类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19476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的分类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物质的分类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物质的分类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物质的分类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物质的分类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物质的分类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物质的分类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物质的分类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质的分类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学设计.docx

《物质的分类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的分类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质的分类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学设计.docx

物质的分类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主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课型:

新知识课

课程标准目标要求: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同时知道分类的多样性。

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并制作分类图。

过程与方法:

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所遇见的一些常见的分类事例入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从自己熟悉的角度进行分类,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

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思想,体会掌握科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体验活动探究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

活动探究式教学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学重点: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建立分类思想,体会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体会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引课

展示图书馆、超市图片,图书馆里的图书、超市里的商品成千上万,为什么你能快速找到所需要的图书或商品?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探究活动1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自觉地不自觉地运用分类法对我们身边的各种物质、用品进行分类。

学生分组活动:

在1分钟内尽可能多地写出你所知道的应用分类法的例子。

讨论分类的意义。

思维的发散,让学生意识到分类法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普遍存在,明确分类的意义。

引出本节课题。

探究活动2

学生分组活动:

对下述化合物:

NaCl、HCl、CaCl2、CuO、H2O、Fe2O3分类。

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类的?

在对这些物质分类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

思维的发散,体会分类方法在化学中的应用,体会分类的思维过程。

体会分类是有标准的。

(同一事物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等)

小结

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出:

分类要在比较的基础上找相同点、找差异。

有相同点的物质归为一组。

(相同点是分类的标准)

分类的定义:

把大量的事物按照设定的标准归到一起的方法

同一事物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

等等。

思维的收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学生活动3阅读教科书24、25页

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体会和理解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探究活动4

学生分组活动

学生分组活动:

将我们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制作树状分类或交叉分类图,并体会对化学知识进行分类时,通常用到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分类方法对学习化学有何帮助?

学生交流评价。

体会分类法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应用分类法。

体会分类方法对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体现出本部分内容在初高中知识学习中呈上启下的作用。

小结及布置作业

高尔基有一句话“学习并不等于是模仿某些东西,而是掌握技巧和方法”,说明了方法的重要性,今天我们用分类的方法对化学又有了全新的认识,这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的总结方法加以运用,揭开化学的神秘面纱。

 

板书设计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一、分类的含义

二、分类的方法

三、分类的应用

附:

练习

1、某化合物中不含碳、氢两种元素,它可能属于()

A.有机物B.盐C.酸D.碱

2、下列每组物质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

(1)NaCl、KCl、NaClO、BaCl2

(2)HClO3、KClO3、Cl2、NaClO3

(3)H3PO4、H4SiO4、HCl、H2SO4

(4)盐酸、硫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5)空气、N2、HCl、CuSO4.5H2O

(6)铜、金、汞、钠

3、已知:

(1)硫在氧气里燃烧

(2)红磷在氧气里燃烧

(3)铁丝在氧气里燃烧(4)铝箔在氧气里燃烧

(5)蜡烛在氧气里燃烧

对上述5个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本节课后活动记录档案袋中的活动要求。

1、自己或同伴收集到的有关化学物质分类思想的发展史的资料,如酸、碱、盐概念的演化、元素分类的历史过程等,同时探寻其他的分类方法。

2、初中我们学过铁的一些知识,钠是一种比铁更活泼的金属,请你预测金属钠的有关性质,并查阅有关资料或做实验来验证你的假设是否正确?

3、盐可以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请你查阅有关资料找一找盐还可以有哪些分类方式?

通过这个活动,你是否对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组活动记录单

第组组长成员

时间记录人

活动内容及情况记录

[活动1]在1分钟内尽可能多地写出应用分类法的例子。

讨论分类的意义。

我们小组能够写出:

 

分类的意义:

[活动2]对下述化合物:

NaCl、HCl、CaCl2、CuO、H2O、Fe2O3分类。

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类的?

在对这些物质分类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

我们是这样分类的:

 

我们的体会:

 

[活动3]常见的分类方法有:

 

它们的特点分别是:

 

[活动4]化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知识点多,用树状分类法或交叉分类法将我们学过的化学物质、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举出相应的例子。

并体会对化学知识进行分类时,通常用到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体会分类方法对学习化学有何帮助?

我们组所作的分类图:

 

分类常用的标准:

 

分类方法对化学学习的帮助:

 

《物质的分类——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学设计思路

1、本节教学内容的地位

这是由本节教学内容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本章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是连接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承前”意味着要复习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的重要内容,“启后”意味着要在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发展,从而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对大量繁杂的事物进行合理的分类是一种科学、方便的工作方法,它在学习和研究化学当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章的一条基本线索就是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在高中化学的第二章编排化学反应与物质分类,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学习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既有利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又有利于学生能够运用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进行化学学习,立意更高些。

2、教学目标

一方面根据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教学要求,根据课程标准在高中阶段的目标要求,尤其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求,二是根据本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三是根据学情,本部分内容的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过渡时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由于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刚刚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的化学物质分类思想,但在思维上,正从直觉经验型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因此教学目标重点应放在帮助学生形成物质分类思想并逐步多角度地认识化学物质的分类从而使其化学物质分类思想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上。

(即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

3、教学重点

本部分教学内容少,也很简单,让学生自己阅读都能学完,如果按部就班的上,不仅学生没什么兴趣,就是教师自己也觉得教之无味。

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思想是学科体系的三个要素。

常规的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学科知识、学科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科思想的培养。

学科思想是学科的灵魂,分类思想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之一,旧教科书中没有关于学科思想的教学内容,新课程在必修1的第二章加了此部分内容,可见其在整个高中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学科思想的学习更注重过程性,而新课程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参与性与主动性。

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本节教学设计的重点一方面在整合与落实三维学习目标,尤其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二维目标的落实;另一方面以分类观这个核心观念为主线,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

4、教学设计的线索

(1)知识线索

教学设计的主线就是以分类观为核心观念,通过活动探究教学模式,把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教师不断地创设思维情境,问题连锁,环环相生,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深入探究,由分类的意义到分类有标准到分类方法到分类应用,层层递进,使学生的感知由生活到化学,思维由浅入深,达到课程标准对本部分教学内容的要求。

(2)思维线索

思维的发散→思维的收敛→思维的迁移

每个探究活动的问题都是发散的,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地碰撞,对分类思想的认识不断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思维不断收敛升华,最后学生学以致用,对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分类,实现思维的迁移。

(3)分类思想形成线索

观察感知阶段(活动1)→加工整理阶段(活动2)→初步形成和巩固阶段(活动3)→丰富拓展阶段(活动4)→逐步完善阶段

5、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处于主动地位,是学习的主角,以获得发展为目的。

我采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的“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的教学模式,整个过程中教师适时适量地加以提示,帮助学生在概念的框架下逐渐构建,对知识的综合性、整体性的认识,并将它合理化、理论化,在个体学习的条件下,再进行小组协商、讨论。

经过小组成员思维的磋商,在共享集体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所学知识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所以本节课我采用了活动探究式教学,学生采取小组活动探究形式。

6、教学评价方式的设计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

高中化学课程评价既要促进全体高中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高中学生的个性发展。

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

本节课采用了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1)纸笔评价:

重点考查学生运用分类思想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见练习。

(2)学习档案评价:

小组活动记录单是一种形式。

我还设计课后活动记录档案袋。

(3)随堂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