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46253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6课语言的艺术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4分)

爱者和被爱者,都有一种庄严,________。

那样缱绻缠绵,真是要惊动天地啊!

________。

生命这样挥霍耗损,泪潺潺流尽,所剩的也便只是一块斑驳褴褛,却还犹自傲然、兀立着的生命的骸骨吧!

①海的咆哮,暴怒,不息止的纠缠之爱;岩石的沉默、固执,永不屈服,永不退让

②岩石的沉默、固执,永不屈服,永不退让;海的咆哮,暴怒,不息止的纠缠之爱

③它们依傍、亲昵、回环;它们用近于愤怒、毁灭的爱相拥抱

④它们用近于愤怒、毁灭的爱相拥抱;它们依傍、亲昵、回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根据“爱者和被爱者”的顺序选①,根据“这样挥霍耗损”顺序选③。

答案:

 A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4分)

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

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________。

废墟是课本,________;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

营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后的凋零,因此,废墟是目的;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________,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①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

②没有今天就无所谓昨天和明天

③让我们把立体的事情读成平面

④让我们把平面的事情读成立体

⑤因此,废墟是手段

⑥因此,营造是手段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②③⑥D.①④⑥

解析:

 依据阐述的对象、构成比喻的相似关系、陈述对象的一致等可知,选项是D。

答案:

 D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赏心悦目的,是旭日的光箭穿过宽阔而幽深的甬道,______;________,铺洒祖屋的胸襟,舒展高贵,气度雍容;__________,________;最摄魂夺魄的,当是梦幻的烟月下,斑驳的树影中,________!

探不完的深宅奇景,品不够的千古神韵。

①只留轻盈身姿,飘飘欲飞

②令人陶醉的,是正午的艳阳放射出道道金辉

③祖屋如龙蛇行走,曼妙莫测

④照亮祖屋的身躯,优雅而颀长

⑤心驰神曳的,是脉脉的斜晖将祖屋分明的棱角慢慢隐去

A.①③⑤④②B.①②⑤④③

C.④②⑤①③D.④⑤②③①

解析:

 首先根据语段的排比句式的特点,其次注意语段的时间顺序,再此考虑语句内容上的照应,即可选出。

答案:

 C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①过去有报道中形容他们是“娇生惯养的一代”,报道他们见多识广但也更个人中心,利己自私。

②他们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的集体亮相,让国际社会看到了富有热情、尊重规则、充满人文情怀的新一代中国青年。

③这一次他们有了新的代名词——“鸟巢一代”,《“鸟巢一代”赢得国际赞誉》《鸟巢一代是怎样炼成的》。

④2008奥运会中,年轻的志愿者中大量都是85后甚至90后的一代人。

⑤在这些报道中志愿者们热情敬业,吃苦耐劳,懂外语,有技能,善交流。

A.④①③⑤②B.④②①③⑤

C.④③①②⑤D.④①②③⑤

解析:

 依照逻辑关系。

答案:

 A

5.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用一个反问句表明自己的观点,要求能引人思考。

(4分)

据报道,北京海淀艺术职业学校课堂上发生了令人触目惊心的一幕:

一名男生冲上讲台,拽下年迈的老师,当众侮辱老师。

与此同时,起哄之声频频响起,个别学生向老师扔饮料瓶,课堂混乱不堪……这一“辱师事件”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难道我们能把这一优良传统抛到九霄云外吗?

6.用包括设问和排比两种修辞格的句子,表述下面一句话的意思。

表述时可以适当添加修饰成分。

(4分)

青春是人生的花朵、生命的春天和时代的精神,青春也是财富、宝藏和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什么是青春?

青春是人生的花朵,青春是生命的春天,青春是时代的精神;青春也是一笔财富,青春也是一座矿藏,青春也是一种希望!

7.短信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方式之一,品读下面短信,根据横线前后的语句内容,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使前后连贯自然,形成一个完整的短信内容。

(4分)

一把伞,把人生的风雨撑起;一阵风,________________,一脸微笑,盛开在人心的荒漠里;一声问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短信但愿能给你带来好运。

答案:

 把生命的寒潮吹去 滋润在生活的干涸里

8.近年来汽车市场火爆,新型汽车层出不穷。

为了扩大影响,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汽车生产商借助各种媒介大打广告战,以吸引消费者的视听。

下面是两则汽车广告语,请你挑选其中的一则,进行简要评析。

(4分)

现代汽车——驾驭现代,成就未来!

别克君威——在动静中容智慧,于无声处见君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驾驭现代,成就未来”利用双关的手法,赋予广告词以双重意义:

驾驶现代车,有助于你开创未来;把握住现在的机会,可以帮你成就未来。

(示例二)“在动静中容智慧,于无声处见君威”运用对偶,朗朗上口。

形象地表现了君威轿车机动性好、噪音低的特点。

利用双关的手法,赋予广告词以双重意义:

“智慧”既可指汽车设计制造的“智慧”,又可指“您的选择是非常明智,有眼光的”;“君威”既可指车名,又可指“您的威风”。

9.请以“生活”为内容,依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

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格,两个句子之间构成对偶。

(4分)

生活如山,勤奋为径,顺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

生活如云,淡泊当眼,放眼望云,方知云之洒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生活如海,宽容作舟,驾舟入海,方知海之宽阔。

生活如歌,友爱是曲,和曲唱歌,方知歌之动听。

10.依照下面例句的句式,再写两个句子,与之组成排比句,表达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4分)

例句:

有蓝天的呼唤,就不能让奋飞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

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有大海的呼唤,就不能让搏击的勇气在风浪前止步;有远方的呼唤,就不能让追求的信念在苦闷中消沉。

11.以我国其他著名的自然景观为对象,仿写两个句子。

(4分)

万里长城,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蜿蜒于峻岭之间,她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东方明珠,好像一枚待发的火箭,矗立于黄浦江畔,她是我国迈向现代化的见证。

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九曲黄河,犹如一条长长的彩练,横亘于中华大地,她是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象征;巍巍泰山,就像一位历史巨人,矗立于齐鲁大地,她是祖国沧桑历史的见证。

12.仿照下面的句子,选择新的喻体另写一组句子。

(不要求和原句字数相同)(4分)

生活像一首歌,那开在原野的每一朵小花,那播洒在夜空的每一缕月光,那绽放在脸上的每一丝笑容,都是这首歌中迷人的音符。

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生活像一幅画,那婉转在树林中的每一只小鸟,那飞舞在阳光下的每一只蝴蝶,那漂浮在蓝天里的每一朵白云,都是这幅画中美丽的色彩。

13.根据下面规定的条件,写出对“你能帮助我解决这道难题吗?

”这个问句的两种回答。

(4分)

(1)谦虚者回答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骄傲者回答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好,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我也不一定解出来。

(2)没问题,不到两分钟,我准给你解出来。

14.下列各组对话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4分)

A.喇叭里传出了电工收电费的通知:

“各位村民注意了,明天交电费,晚六点以前要是交不清,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B.“这算得了什么,以后要是再有困难,可以继续到府上来找我。

”孙大款慷慨地说。

C.王老师捧着一幅字画凑到马医生跟前:

“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

”“如此盛情,却之不恭,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马医生脸上堆满了笑容。

D.小赵指着菜农钱大爷的蔬菜摊问:

“大爷,您的黄瓜多少人民币1千克?

解析:

 A.态度生硬;B.“府上”是敬辞,谦敬关系出错;D.“人民币”“千克”语体用错。

答案:

 C

15.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4分)

A.老大爷远远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拉起敞开的衣襟擦了擦额上的汗,笑眯眯地向我走来。

B.林海正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

“昨天我在教室丢失了一本《名言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C.黄宗英谈到演员赵丹之死时说:

“一个演员毕生塑造角色,而时代也塑造了他自己。

他是在知心的观众欢迎的掌声和殷切的期待中,落下生命之幕的。

D.小明看见王大伯家失火后急冲冲跑来对母亲说:

“着火啦!

冲天的大火!

大火吞噬了太阳!

遮住了大地!

解析:

 A.“遂”属于文言词汇,用于此语体色彩不当。

B.“从速交还”语气生硬。

D.语体色彩不当。

答案:

 C

16.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边的问题。

(4分)

某业余作者带着他创作的电影剧本千里迢迢去见一位著名导演。

导演生病,正躺在床上。

作者恭恭敬敬地递上剧本,道:

“请您拜读。

导演是个生性幽默的人,接过本子来,道:

“对不起,我正病着,‘拜读’大概是难以从命了——我躺着读行不行?

”,

作者似乎感觉到了出语有错,一时却又想不起来错在哪里,只好连连告退,道:

“您休息,您休息,等你病好了,我再来上门赐教。

这段文字中的“业余作者”错就错在用词不当上,请将错误找出来,并具体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

(1)错误:

________,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错误:

________,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拜读” 弄错谦敬,“拜读”是敬辞,表示读别人的大作。

应用“指正”。

(2)“赐教” 弄错谦敬,“赐教”是敬辞,表示请别人指教。

此处应用“求教”。

17.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话,注意要符合各自不同身份。

(6分)

(1)数学老师、语文老师、体育老师分别看守自行车。

第一天数学老师竖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

“成两条不相交的直线。

”第二天,语文老师竖了一块木牌,上面的文字变成了:

“另起一行,空两格。

”第三天体育老师又另起炉灶了,上面写着:

“__________________!

(2)一学生问:

“打人和被打有什么不同?

”历史老师说:

“打人是侵略者,被打是受害者。

”英语老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老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教处主任说:

“各记大过一次。

答案:

 

(1)全体都有,向右看齐

(2)打人是主动式,被打是被动式 打人是施力,被打是抗力

18.请根据下列情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话。

(4分)

今天是某校学生王小航的爷爷七十大寿的日子,他要通过电台为爷爷点播歌曲《生日快乐》以表祝福。

(1)他拨通了点歌台热线电话,礼貌而简洁地向主持人表述了自己的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持人愉快地答应了王小航的要求,王小航又急忙拨通了爷爷的电话,告诉爷爷点歌这件事,并送去了祝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您好!

我叫王小航。

今天是我爷爷七十大寿的日子,我想点播《生日快乐》这首歌送给爷爷,祝他老人家生日快乐,可以吗?

(2)爷爷,您好!

我在电台上为您点了一首《生日快乐》,作为我送给你七十大寿的礼物,祝您健康长寿,福如东海!

19.教师节来临,请你给语文、数学老师各发一条短信,要求符合老师的学科特点。

(4分)

(1)语文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数学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1)从司马迁的竹简中走来,从李白的诗酒中走来,从陆游的悲叹中走来,从鲁迅的呐喊中走来,从人类文明前进的每一滴墨水中走来,一个积累着文字的你。

(2)如果你是圆心,那我对您的尊敬就如圆的轨迹,忠实地绕着您;如果您是抛物线,那我对您的尊敬的取值永远在X轴上方。

在这金秋时节,希望您的健康如同底数大于1的对数图形。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孔子创立的儒学,虽然没有忽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也涉及老庄“道法自然”的哲理;但更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

从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

因此,有人说,孔子创立的儒学,可以称为一种盛世之学。

儒学所涉及的主要内容,简要而言就是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

“隆礼”就是郑重地遵循礼法。

礼教不是孔子的创造,是先民的文化积淀,最早形成于文明社会敬天祭祀祖先中。

西周时周公制礼作乐,至东周春秋末,社会动荡不安,出现“礼崩乐坏”的社会无序状态,故孔子倡导“复礼”。

“不知礼,无以立也”,“三十而立”。

孔子认为“知礼”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礼治是社会结构的保证,只有礼治,才能规范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秩序。

这充分说明礼制就是社会制度,而礼治则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据与法则,可见孔子论礼与其政教是合一的,故又有礼教的说法。

这种思想对规范汉唐以来的社会形态、促进社会有序发展,曾产生过积极影响,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重仁”就是主张人应有仁的品格。

孔子认为仁的含义,就是人与人之间具有本能的相互扶持的意义。

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得以形成,所以他说“仁者,爱人”。

孟子提出“仁政”的主张,从而说明孔子的仁德,就是“大同社会”的理想信念,这成为自古以来人们追求社会和谐的美好蓝图。

“尚中道”的辩证思想,是孔子对自古以来“允执之中”的发展。

中道思想是先哲遗留的闪光思想。

唐尧曾对舜说,若执中即信守中道,四海之内便会避免困穷,天禄便会长存的。

春秋时代,百家争鸣,集中于一个“治”字,老子倡“守中”,即以柔用中;韩非则倡“法治”,主张以强用中。

孔子认为“中行”者最佳,其次是“狂者”“狷者”。

社会中之三种人即左中右者,持中者为最佳。

同时,孔子认为事物在发展中又有中庸、过、不及三种形态,而中庸为最佳。

而中道是和,和即事物矛盾之对立统一状态,它表示事物之质的规定性,因此持中的要义,就是要执持事物之质,这也就是“和为贵”之义。

总之,孔子一生做出总结古学、兴办私学和创立儒学三件伟业,他的隆礼、重仁和尚中道的核心思想,均含有积极意义和现代价值,并为国内外有识之士所瞩目。

1988年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说:

“人类如果想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必须汲取中国孔子思想中的智慧。

”这种认识无疑是很有道理的。

20.下列对孔子儒学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孔子创立的儒学是在古代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继承也有否定,忽视了“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

B.孔子在其儒学创立中创建了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深化完善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C.自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

因此,有人说孔子创立的儒学是一种盛世之学。

D.孔子创立的儒学,汲取了老庄等哲学思想的智慧,同时又更加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受到人们的尊崇。

解析:

 D项由第一段可知,是对该段主要信息的概括。

A项主要信息在第一段,正确的信息是孔子创立的儒学“也涉及老庄‘道法自然’的哲理”,并没有忽视该哲学思想。

B项“隆礼、重仁和尚中道”等内容,不是孔子所创建的,“隆礼”是先民的文化积淀,文中也明确表示不是孔子所创造的,“尚中道”也是先哲遗留的闪光思想,尧舜时期就已存在,故该项错。

C项的表述只是一种现象,并没有体现儒学思想的内涵,答非所问。

答案:

 D

21.下列对孔子儒学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孔子所推崇的“礼教”是西周时周公所创造的,孔子认为“知礼”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礼治是社会结构的保证,“不知礼,无以立也”。

B.“重仁”就是主张人应有仁的品格。

所以孔子提倡“仁者,爱人”,他的“仁政”主张,为我们构建了一幅“大同社会”的美好蓝图。

C.“尚中道”的辩证思想,是孔子对自古以来“允执之中”的发展。

早在春秋时代,唐尧就曾对舜说,若执中即信守中道,四海之内便会避免困穷,天禄便会长存的。

D.中道思想是先哲所遗留的。

以后不同流派又不断充实和发展,孔子认为中道是和,提出“和为贵”的思想。

解析:

 该题信息涉及第二、三、四三段,涵盖了孔子儒学的内容。

D项见第四段,是孔子对中道思想的理解。

A项信息在第二段,礼教是先民的文化积淀,最早形成于文明社会敬天祭祀祖先中,到了西周的周公才编制礼乐,故该项中说“‘礼教’是西周时周公所创造的”错。

B项信息在第三段,“仁政”的主张是孟子提出的,张冠李戴。

C项信息在第四段,该项中前提条件错,尧舜时期不是春秋时代,故该项错。

答案:

 D

22.下列对原文信息的提取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孔子礼教体现了孔子论礼与其政教的合一。

历史证明这是规范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秩序的唯一保证,在汉唐以来的社会演变中始终起着积极作用。

B.中道思想体现了古代先哲的思想智慧,孔子认为在社会中的“左中右”三种人中,“中庸”之人为最佳,“过与不及”这两种人不能体现“和为贵”的哲学内涵。

C.有人认为,人类如果想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向人们贯彻中国孔子全部的哲学思想。

D.孔子的儒学思想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与其他哲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今天仍有可借鉴的现实价值。

解析:

 D项信息涉及全文,是对文中主要信息的正确概括。

A项信息在第二段,“唯一保证”错误;“始终起着积极作用”错误,原文是说“曾产生过积极影响”。

B项信息在第四段,“中庸、过、不及”是指事物发展的三种形态,不是指人。

C项信息在最后一段,“贯彻中国孔子全部的哲学思想”错误,原文只是说要“汲取中国孔子思想中的智慧”,而不是全部的哲学思想。

本项扩大了范围,是对文中信息的错误理解。

答案:

 D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5题。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一般来说,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制度与精神。

中国文化有两个基本精神,具有高度的理论价值,一是“以人为本”,一是“以和为贵”。

中国文化和西方、印度的文化很不一样,中国文化有着无神论的传统,有超越宗教的人本主义倾向。

从孔子开始就一直把“人”看得比“神”重要。

孔子说: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重道义而远鬼神,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

这应当说是极有价值的。

西方宗教比较发达,基督教在西方社会生活中有广泛影响。

西方基督教文化可以说是“以神为本”。

基督教徒也重视为他人服务,这一点当然很好,可还是要信仰一个上帝。

俄国大文学家托尔斯泰,最后信了教,每天晚上跪着祈祷,要和上帝说话。

中国的儒家就没有这一套。

佛教讲了很深刻、很详细的哲学理论,可它同时也讲生死轮回,人死后或者上天堂,或者下地狱,或者变牛变马,这完全是错误的。

佛教东来,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并没有居主导地位。

儒家思想的迷信成分比较少,这正是儒家比较高明的地方。

孔孟偶尔还讲“天”的模糊概念,稍有一点信仰的意味,但到了宋明理学阶段,“天”就完全没有上帝的意思了,而是宇宙的本体,中国至少在知识分子阶层,宗教思想相当淡薄,有着“以道德代宗教”的传统。

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强调“人”,《礼运》曰“人者,天地之心”,认为人是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