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撑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57937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7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琵琶撑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琵琶撑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琵琶撑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琵琶撑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琵琶撑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琵琶撑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琵琶撑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琵琶撑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琵琶撑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琵琶撑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琵琶撑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琵琶撑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琵琶撑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琵琶撑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琵琶撑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琵琶撑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琵琶撑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琵琶撑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琵琶撑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琵琶撑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琵琶撑方案.docx

《琵琶撑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撑方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琵琶撑方案.docx

琵琶撑方案

时代广场工程

琵琶撑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国建筑四局五公司时代广场项目部

年月日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致:

(监理单位)

我方已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完成了

的施工方案的编制,并经我单位上级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审查。

附:

施工方案

 

项目经理部中建四局五公司时代广场项目经理部

项目经理

年月日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签字:

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

总监理工程师

年月日

一、工程概况

1.1.本工程建筑层数31F;建筑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每层结构构件具体参数如下:

①本工程梁断面尺寸有:

350×700、350×600、350×500、250×650、400×400、200×600、250×400、200×500、200×450、200×400、200×350、200×300等。

梁验算代表:

大断面梁中最大者350×700、大部分梁断面最大者250×500、小连梁及次梁断面最大者200×300。

负二层层高3.3m;

梁(-4.25m标高处),梁部位净高分别为2.6m、2.8、3m;

板厚100mm,板位置净高3.2m;

②负一层层高4.2m;

梁(-0.05m标高处),梁部位净高分别为3.5m、3.7m、3.8m;

板厚:

180mm,板位置净高4.02m;

③一层层高4.5m;

梁(+4.5m标高处),梁部位净高分别为:

3.8m、4.0m、4.1m;

板厚100mm,板位置净高4.4m;

④二层层高4.2m;

板厚100mm;

梁(+8.55m标高处),梁部位净高分别为3.5m、3.7m、3.8m;

板厚:

180mm,板位置净高4.1m;

⑤三层层高3.9m;

梁(+12.55m标高处),梁部位净高分别为3.2m、3.2m、3.55m;

板厚:

100mm,板位置净高3.8m;

⑥标准层层高为3m:

梁断面有:

350×700、350×600、350×500、250×650、400×400、200×600、250×400、200×500、200×450、200×400、200×350、200×300等;

梁断面代表选:

350×700、200×600、200×350,净高分别为2.3m、2.4m、2.65m;

板厚:

100mm,板位置净高2.9m。

二、具体支撑措施

(一)层高为4.5m楼层最大梁支撑方法;

①大断面梁中的代表梁(最大截面梁)B=350mm,梁截面高度H=700mm号梁;

梁侧面模板使用的木楞方木截面均为:

高度50×宽度100mm,通常为2m长,根据实际情况可接长或截断,用钉子与侧木面板连接牢固;

梁侧面板为18cm厚的层板;

梁底模面板厚度h=50mm,宽度与梁同,如宽度不够可采取拼接加宽;

梁模板截面底部方木(圆木顶撑)距离850mm,梁模板截面侧面竖向方木距离300mm。

梁底圆木支撑间距850;上部与梁底模固定在一起,为了防止受力变形转东,连接点至少为两点,下部用木楔对楔,确保圆木第底部不滑动。

圆木顶撑纵横之间用板带(18mm厚、5cm宽)做两道拉接形成整体,第一道离底板50cm,第二道位于第一道上部1000mm处。

 

(二)层高为3m的标准层梁木模板

①大断面梁中的代表梁(最大截面梁)B=350mm,梁截面高度H=700mm号梁

梁截面宽度B=350mm,梁截面高度H=700mm的梁;

梁模板使用的方木截面50×100mm,通常为2m长,根据实际情况可接长或截断;

梁模板截面底部方木(圆木顶撑)距离850mm,梁模板截面侧面竖向方木距离300mm。

梁侧面板为18cm厚的层板;

梁底模面板厚度h=50mm;

梁侧模面板厚度h=18mm;

梁模板使用的方木截面50×100mm;

梁模板截面底部方木距离850mm,梁模板截面侧面方木距离300mm;

其余与层高为4.5m同。

 

 

②多数部分梁中的代表梁(其最大者)B=200mm,梁截面高度H=600mm号梁;

梁模板使用的方木截面50×100mm,通常为2m长,根据实际情况可接长或截断;

梁侧面板为18cm厚的层板;

梁模板截面底部方木距离1300mm,梁模板截面侧面方木距离350mm;

梁底模面板厚度h=50mm;

梁侧模面板厚度h=18mm;

其余与层高为多数梁措施同

 

③小连梁代表梁(最大截面梁)B=200mm,梁截面高度H=400mm号梁;

梁截面宽度B=200mm,梁截面高度H=400mm;

梁截面宽度B=200mm;

梁截面高度H=400mm;

梁模板使用的方木截面50×100mm;

梁模板截面底部方木距离1500mm,梁模板截面侧面方木距离400mm;

梁底模面板厚度h=50mm;

梁侧模面板厚度h=18mm;

 

④按楼板厚度180,模板架搭设高度为4.2米。

搭设尺寸为:

圆木顶撑的纵距b=1.80米,圆木顶撑的横距l=1.20米

圆木顶撑上方横木楞用高度H=20cm,宽度=5cm的木方制作,其上再铺50mm厚100mm宽的木楞。

 

⑤工艺流程:

模板设计→楼板上放出柱子线→搭钢管架(主要用于柱模板加固及梁板标高引测)→支柱子模板→引标高→铺梁底模→顶撑加固→支梁侧模→支板顶撑并铺木枋→铺板模板→中间拉接加固;

  ⑥确定施工区。

根据工程结构的形式、合理确定模板工程施工的流水区段,以减少模板、圆木投入,增加周转次数;

   ⑦ 确定结构模板平面施工总图。

在总图中标志出各种构件的型号、位置、数量、尺寸、标高及相同或略加拼补即相同的构件的替代关系并编号,以减少配板的种类、数量和明确模板的替代流向与位置;

  ⑧ 确定模板配板平面布置及支撑布置。

根据总图对梁、板、柱等尺寸及编号设计出配板图,标志出不同型号、尺寸单块模板平面布置,纵横支撑数量及排列尺寸;支撑系统的竖向支撑、侧向支撑、横向拉接件的型号、间距;

⑨绘图与验算:

使用GB50206-2002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在进行模板配板布置及支撑系统布置的基础上,要严格对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进行验算,合格后绘制全套模板设计图(验算附后);

⑩将下面楼层控制轴线通过放线空引测到施工层,根据控制轴线用墨斗在底板上弹出柱、墙壁支撑控制线,控制线距墙10cm,并在柱墙钢筋上部50cm做好高程控制,用以控制梁板模标高;

搭设模板支撑体系:

(1)首先,用钢管和扣件搭设操作支架,既作为柱模的水平支撑,又作为梁板模的操作支架。

满堂脚手架立杆纵横间距:

当层高≥4.0m时间距2m,层高<4.0m时,间距3m,且纵横向连成整体,在柱与柱之间加设斜撑和剪刀撑,柱墙模板均固定在支撑体系上,并铺设垫板。

梁模板支撑方法:

(1)梁模安装顺序:

复核轴线底标高及轴线位置→支梁底(按规范规定起拱)→绑扎钢筋→支梁侧模→复核梁模尺寸及位置。

与相邻梁板连接固定;

(2)在复核梁底标高校正轴线位置无误后,搭设操作支架,包括安圆木顶撑。

调整圆木顶撑,在顶撑横楞上铺放梁底板,拉线找直,用竖方木楞临时固定一侧,安装另一侧梁底板并校正,用竖方木楞进行固定。

梁钢筋绑扎完毕后,安装另一侧梁侧模,并校正,最后用加固。

梁模支撑的设置按照模板设计计算确定的间距进行;

(3)按设计要求支撑圆木顶撑之间布置水平拉接撑,水平拉接上下间距不大于1m,纵横方向均设置;

板模支法

a.按规没计定起供: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上梁板其模板起模高度宜为跨度的l/1000-3/1000,悬臂梁,悬臂梁L/300;

b.操作支架搭好后,将圆木顶撑安装对位,上下均有操作人员扶住,铺上木枋,待木枋与周边支座连接牢固后,方可松开,利用根据板底标高铺设水平龙骨,间距300mm,然后安装板模;

琵琶撑主要构造

①用圆木加工制作的琵琶撑,圆木小头直径不小于7cm,通常为杉木,长细比满足要求,抗压强度设计值,根据一般木材性质查表取[f]=13.00N/mm2;

②为了便于与圆木支撑(圆木顶称上横木枋兼作梁底木楞),梁底模采用2m长×20cm宽×5cm厚的方木,直接放在圆木顶撑木楞上即可;

③琵琶撑底部用木楔对楔加固;

④圆木顶撑纵横之间用板带(18mm厚、5cm宽)做两道拉接形成整体,第一道离底板30cm,第二道位于顶撑中部。

三、质量要求:

①圆木小头尺寸不得小于7cm,木身不得有结巴、腐朽、裂纹,材质必须符合规定;

②圆木顶撑上木枋应与圆木垂直,并连接可靠;

③圆木顶撑安装不得倾斜,应垂直于支撑楼板;

④底部木楔子应楔紧,不得松动;

⑤圆木顶撑上端标高应统一平整,便于铺设面板;

⑥水平拉接必须连接可靠,所用拉接材料不得采用腐朽木材;

⑦根据工程特点、对各分部混泥土模板进行设计,确定竹、木胶合板模板制作的几何形状,尺寸要求,龙骨规格、间距,选用支撑系统。

依据施工图绘制模板设计图,编写操作工艺说明;

⑧施工前按照模板设计图进行材料准备,绘制好模板排列图。

对操作班组认真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⑨模板安装完成后,填写好技术复核单,提交给质量员和技术员,由质量员、技术员会同施工班组长一起对支模质量进行自检,主要内容包括:

模板的轴线、断面尺寸,柱、板墙的垂直度、标高;表面平整度,预埋管、预留洞、插筋,杂物清理;

⑩斜撑、冲天的数量、间距和支承是否牢固;模板结构的整体加固情况,自检合格后,通知甲方、监理进行验收会签;

梁、板底不平、下挠;梁侧模板不平直;梁上下口涨模:

防治的方法是,梁、板底模板的龙骨、支柱的截面尺寸及间距应通过设计计算决定,使模板的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作业中应认真执行设计要求,以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模板变形,梁、板模板应按设计或规范起拱。

四、安全措施:

由于圆木结构体系破坏一般比较突然,与钢管架的变形破坏不同,为了预防支撑体系整体坍塌,特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①对材料必须进行严格进场验收、不得有结巴、腐朽、裂纹等缺陷,材料品种、直径必须符合要求;

②每天施工前,木工工长针对当天的工作搞好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应包括防止钉子扎脚、拆除模板注意事项、顶撑节点加固等;

③模板支撑完成后,项目部安全部门、主管生产人、木工工长组织班组长对支撑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顶撑的间距、垂直度、中间拉接是否遗漏,连接是否牢固、圆木底部楔子有否松动现象等,作好检查绘图记录,如发现有不符合要求者,应立即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并复查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④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进行中间检查,如发现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施工。

⑤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由于振动棒的振捣,可能造成底部木楔松动,应指派专人跟踪检查、加固木楔;

五、模板的拆除:

①模板拆除的一般要点:

模板拆除应后支先拆,先支后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的。

拆除顺序为:

柱→楼板模→梁侧模→梁底模。

自上而下,支架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等原则。

②模板工程作业组织,应遵循支模与拆模统由一个作业班组执行作业。

其好处是,支模就考虑拆模的方便与安全,拆模时,人员熟知情况,易找拆模关键点位,对拆模进度、安全、模板及配件的保护都有利;

③楼板、梁模板拆除工艺:

拆除支架部分水平拉杆和剪力撑→拆除梁连接件及侧模板→下调楼板模板支柱顶翼托螺旋2~3m,使模下降→分段分片拆除楼板模板、钢 (木) 楞及支柱→拆除梁底模板及支撑系统。

④拆除工艺施工要点:

(1)拆除支架部分水平拉杆和剪刀撑,以便作业。

而后拆除梁与楼板模板的连接角模及梁侧模板,以使两相邻模板断连;

(2)柱子模板拆除:

先拆除斜拉杆或斜支撑,然后拆除柱箍,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与混凝土脱离。

撬模板时应使用长撬棍,防止模板落下侧翻打人;

(3)顶板、梁模板拆除:

拆模顺序按照后支的先拆除,先支后拆除,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底模折模须等强度符合规范要求方可拆除;

(4)先将圆木顶撑下部的对楔松下,撬动梁底模,使顶部横木楞与模板分离,使模板块完全由圆木支承,拿下梁底模,然后拆除水平拉杆及圆木顶撑;

(5)拆除模板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的地方。

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顶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向两端拆除;

(6)拆除楼板模板时,利用在支撑柱子及板模板时搭设的钢管架作支架,铺上挑板,使方木和板模板撬落在支架上,待上层模板全部运出后再拆除钢管支架;

(7)拆下的模板及时清理粘结物(混凝土等),涂刷脱模剂,并分类堆放整齐,拆下的扣件及时集中统一管理;

(8)拆模时不要用力过猛过急,拆下来的木料要及时运走、整理。

拆除模板要逐块传递下来,不得抛掷;

(9)定型模板在拆除后应分类准码,不得混淆。

拆下来后即清理干净,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

承重模板(梁、板底模)的拆除时间如下表所示:

结构名称

结构跨度(m)

达到混凝土标准强度的百分率(%)

≤2

50

>2,≤8

75

≤8

75

>8

100

悬臂构件

>2

100

⑤拆除模板时应派专人看守,设置危险标志,圈定危险区域。

五、计算依据

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圆木顶撑上下均为固定支座(上部与底模钉牢,下部用木楔对楔固定)计算长度L=1.2L0,方木弹性模量E=6000N/mm2,抗弯强度[f]=15N/mm2。

中间拉接不参与计算。

本方案通过对层高为3m的三种断面尺寸代表梁350×700、250×500、200×300,以及层高为4.5m的梁350×700断面计算比较,可得出:

为了满足梁底模的受剪强度及饶度,圆木顶撑的长细比及抗压强度富余系数都很大(受上部木楞间距的限制),对本支撑系统起决定作用的是梁底木下方的木楞,即圆木顶撑上方的横木枋,而决定这一木枋间距的主要是梁自身的断面尺寸,层高的影响在本方案中影响不大,所以通过以上计算即可以反应支撑系统的强度情况。

5.1层高为3m的标准层梁木模板与支撑计算书

(一)梁截面宽度B=350mm,梁截面高度H=700mm的梁

A、梁截面宽度B=350mm,梁截面高度H=700mm

梁模板使用的方木截面50×100mm,

梁模板截面底部方木距离850mm,梁模板截面侧面方木距离300mm。

梁底模面板厚度h=50mm,弹性模量E=6000N/mm2,抗弯强度[f]=15N/mm2。

梁侧模面板厚度h=18mm,弹性模量E=6000N/mm2,抗弯强度[f]=15N/mm2。

 

B、梁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模板自重=0.340kN/m2;钢筋自重=1.500kN/m3;

混凝土自重=24.000kN/m3;施工荷载标准值=2.500kN/m2。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

其中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5.714h;

T——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1.200m;

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000;

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0.850。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F1=28.800kN/m2

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F1=28.800kN/m2

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F2=6.000kN/m2。

C、梁模板底模计算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35.00×5.00×5.00/6=145.83cm3;

I=35.00×5.00×5.00×5.00/12=364.58cm4;

梁底模板面板按照三跨度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梁底模面板计算简图

1.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强度计算公式要求:

f=M/W<[f]

其中f——梁底模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

  M——计算的最大弯矩(kN.m);

  q——作用在梁底模板的均布荷载(kN/m);

q=1.2×[0.34×0.35+24.00×0.35×0.70+1.50×0.35×0.70]+1.4×2.50×0.35=8.87kN/m

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0.10×8.865×0.8502=-0.640kN.m

f=0.640×106/145833.3=4.392N/mm2

梁底模面板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5.00N/mm2,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

Q=0.6ql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3Q/2bh<[T]

其中最大剪力Q=0.6×0.850×8.865=4.521kN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T=3×4521/(2×350×50)=0.388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T]=1.40N/mm2

面板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q=0.34×0.35+24.00×0.35×0.70+1.50×0.35×0.70=6.367N/mm

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

v=0.677×6.367×850.04/(100×6000.00×3645833.8)=1.029mm

梁底模板的挠度计算值:

v=1.029mm小于[v]=850/250,满足要求!

D、梁模板底方木计算

梁底方木按照按照的均布荷载的连续梁计算。

作用在梁底方木的均布荷载计算:

q=1.2×(24.00+1.50)×0.70×0.85+1.2×(2×0.70+0.35)/0.35×0.85+1.4×2.50×0.85=26.282kN/m

方木计算简图

方木弯矩图(kN.m)

方木变形图(mm)

方木剪力图(kN)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M=0.268kN.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支座F=8.632kN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变形V=0.0mm

方木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5.00×10.00×10.00/6=83.33cm3;

I=5.00×10.00×10.00×10.00/12=416.67cm4;

(1)方木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f=0.268×106/83333.3=3.21N/mm2

方木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2)方木抗剪计算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3Q/2bh<[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T=3×4.316/(2×50×100)=1.295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T]=1.30N/mm2

方木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方木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v=0.0mm

方木的最大挠度小于950.0/250,满足要求!

E、梁底模板木顶撑的计算

梁底模板顶撑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其中N——作用在梁底模板顶撑的荷载力,

N=1.2×[0.34×(0.35+2×0.70)+24.00×0.35×0.70+1.50×0.35×0.70]×0.85+1.4×2.50×0.35×0.85=8.02kN;

  i——顶撑的回转半径,i=0.289×80.00=23.12mm;

  L——顶撑的计算长度,L=2760.00mm;

  

——轴心受压顶撑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l/i=119.38的结果确定;

  

=2800/119.38=0.235

  

——顶撑立杆受压强度计算值;经计算得到

=8020.6/(0.235×5026.6)=6.789N/mm2;

[f]——顶撑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13.00N/mm2;

顶撑的稳定性计算

<[f],满足要求!

(二)B=200mm,H=600mm,梁木模板与支撑计算书

A、梁模板基本参数

梁截面宽度B=200mm,梁截面高度H=600mm,

梁模板使用的方木截面50×100mm,

梁模板截面底部方木距离1300mm,梁模板截面侧面方木距离300mm。

梁底模面板厚度h=50mm,弹性模量E=6000N/mm2,抗弯强度[f]=15N/mm2。

梁侧模面板厚度h=18mm,弹性模量E=6000N/mm2,抗弯强度[f]=15N/mm2。

B、梁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模板自重=0.340kN/m2;钢筋自重=1.500kN/m3;

混凝土自重=24.000kN/m3;施工荷载标准值=2.500kN/m2。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

其中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5.714h;

T——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1.200m;

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000;

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0.850。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F1=28.800kN/m2

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F1=28.800kN/m2

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F2=4.000kN/m2。

C、梁模板底模计算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20.00×5.00×5.00/6=83.33cm3;

I=20.00×5.00×5.00×5.00/12=208.33cm4;

梁底模板面板按照三跨度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梁底模面板计算简图

1.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强度计算公式要求:

f=M/W<[f]

其中f——梁底模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M——计算的最大弯矩(kN.m);

  q——作用在梁底模板的均布荷载(kN/m);

q=1.2×[0.34×0.20+24.00×0.20×0.60+1.50×0.20×0.60]+1.4×2.50×0.20=4.45kN/m

最大弯矩计算公式:

M=-0.10×4.454×1.3002=-0.753kN.m

f=0.753×106/83333.3=9.032N/mm2

梁底模面板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5.00N/mm2,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

Q=0.6ql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3Q/2bh<[T]

其中最大剪力Q=0.6×1.300×4.454=3.474kN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T=3×3474/(2×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