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 雪》.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77459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沁园春 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沁园春 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沁园春 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沁园春 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沁园春 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1《沁园春 雪》.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1《沁园春 雪》.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1《沁园春 雪》.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1《沁园春 雪》.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1《沁园春 雪》.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1《沁园春 雪》.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1《沁园春 雪》.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1《沁园春 雪》.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1《沁园春 雪》.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沁园春 雪》.docx

《1《沁园春 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沁园春 雪》.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沁园春 雪》.docx

1《沁园春雪》

1、《沁园春雪》

导学——领你登堂入室

板书本课结构示意图

预习检测

全词借景抒怀,熔写景、议论、抒情于一炉。

(一)上阕:

主要写景,“望”与“看”虚实相生,“望”中写实景是又注意以动写静,描写了雄伟壮阔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饱含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下阕:

由“望”、“看”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通过“惜”纵论历史英雄,抒发诗人抱负。

“看”(虚)

“望”(实)

动静

论史言志

评古颂今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妖娆美好

北国

风光

写景抒情

雄伟壮阔

“惜”

1、写出《沁园春雪》全词的韵脚。

2、写出上下阕之间的过渡诗句。

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汗流颊背()无数英雄()

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

4、上阕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5、想象中天晴的句子是

6、找出点明全词主旨的句子

讲学——与你共同探究

知识静态展示(重点难点剖析)

技能动态迁移(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题解与背景

毛泽东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传达出一种豪放词般的大气。

毛泽东诗词中,被称为千古绝唱的典型代表作之一,是《沁园春·雪》。

这首词创作于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一次,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之后,写下了这首诗词。

1945年10月国共重庆谈判期间一经问世,立即引起了巨大的社会轰动。

由于高瞻远瞩,胸襟博大,气魄雄浑,艺术精湛,不仅令全国人民深感振奋,也难倒和征服了蒋介石及其御用的一批文人。

《沁园春雪》被认为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

这是一首词,本词分为上下两片,也称为上阕、下阕,所以一首词,也可以叫一阕词。

(1)“沁园春”是词牌名。

你还能写出几个词牌名,并说说它的意思吗?

 

注意:

词牌名和词的内容无关。

小插曲:

词牌起初一般是题目,后来仅仅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于是作者另标题目“雪”。

 

(2)“雪”是本首词的题目

 

结构情节分析

一、整体梳理

上阕:

描写北国雪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以一地(北国)一时(雪冬)之恢宏壮美展现整体(祖国山河)之“多娇”,如铺开一幅横向的风情画卷。

以深切的喜爱和赞美勾勒出北国雪景摄魄之美,其景其情,一般诗作难以匹敌。

下阕:

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寓情于议,借议显志)。

由一时之“娇”,跨越时空,在“惜”中寓志,表面委婉,实则高扬超越历代之自信和气魄,如展现一幅纵向的历史画卷。

以史为鉴,更显一代领导人的豪情壮志,代言一代新人之空前使命感和抱负心。

二、组织行文

1、上阕:

第一句总写北国雪景。

余下作具体描摹。

具体描写了北国雪景之眼前实景和雪后初晴之想象虚景。

实景以“望”字统领(至“欲与天公试比高”),描绘了长城、黄河(“大河”)、山脉(“山”)、高原(“原”)之冰雪美景。

回应第一句之“千里”“万里”。

冰天雪地的生机活力,得以从“雪飘”,更是从“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比喻、拟人夹着动感的浪漫想象中获得。

可见,这“望”见的四处雪景既是对目力所及视野的拓宽,也带有很大的想象成分;上阕最后一句是虚写。

雪后晴日当空,“红装”与“素裹”相互衬托,给读者展现色彩之明艳,增加了画面色彩层次,是对前面实景一片银色苍茫的丰富。

可见,上阕写景以动写静,以虚衬实,虚实相生,避免了画面过实,意境过窄。

心胸中充满挚爱,才能看出(写出)如此景致来:

凝然中有飘舞,纯厚中有丰盈,苍茫中孕有清丽。

2、下阕:

第一句为过渡句。

“江山如此多娇”紧承上阕,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尽折腰”启下,对无数为之倾倒的英雄人物的评点用“惜”字总领,用“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借代古往今来历史上有作为的帝王将相,呼应上句“竞”,以简就繁,凝练形象,措词婉转,饱含评论者气度。

这些“英雄人物”同时为下句新的“风流人物”作铺垫,同时“惜”字为后来居上者作起势。

“俱往矣”一语总结,自然转向“今朝”,放眼新时代,抒豪情,表抱负,创造空前伟业的气概,一气呵成。

与毛泽东在1925年所作的《沁园春长沙》一词中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异曲同工。

文本细读

一、文中以局部加强整体的词句。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惟”,只;“余”,剩下。

“惟余莽莽”,只剩下一片茫茫苍苍。

白雪覆盖了北国大地,同时覆盖了典型的景物——长城,雪掩下只见轮廓的长城内外,这一片区域里,只看见白茫茫的一个世界。

“惟余”加强了这浑然一个的巨大的白色世界,进一步铺展了空间的辽阔感。

2、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句中三个分句,匠心独具。

古文中,三意为多也,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中间一横指示天地中万物。

这句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五个人物,足以囊括历代杰出帝王,代表为“多娇”“江山”“竞折腰”的“无数英雄”(是为借代)。

这最有代表性的五个英雄人物业绩如何?

就能给出五千年人物评定。

这是一种以局部切入,避免过空过大的好办法。

那么词人是如何对他们评定的呢?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词人肯定前一句中“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文采”和“风骚”。

这“文采”,是以文学才华来代广义的文化(思想、政治、文化);这“风骚”,是《诗经》中《国风》、《楚辞》中《离骚》,亦是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品的典范来代表所有的文学作品,以这所有的文学作品来指代其文学才华,文化治国(化为动词)。

“弯弓射大雕”形象地写出尚武民族的领导者的勇猛,借指武治天下。

文治武功用如此形象的词句来表达,来作历史评论,无疑用诗一般的语言,凝练而生动。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词人在整体肯定中委婉的批判。

历史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功成既多,过亦纷纭,足以写成一本厚厚的书册。

但词人用语淳厚精警,“略输”、“稍逊”,“只识”,含蓄深邃,并非全盘否定,又切中要害。

在浩瀚的历史纷纭面前,这些短小精辟的用语,犹如四两拨千斤。

体现出作者精深的洞察和非凡表现力。

二、文中以“陌生化”加强场景的词句

1、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顿失”,突然失去的意思。

整句意思为:

黄河上下,(在冰雪覆盖大地的)突然之间,就失去了滚滚滔滔的气势(一片冰封)。

“滔滔”叠加写出了我们通常印象中黄河滚滚东去的波澜壮阔的气势,“顿失”以动写静,以顿然凝结冻住的雪景,颠覆了这一熟悉的场景,此时突然袭来的寒烈,让猛狮张大的嘴巴突然失声,一片静穆。

以昔时动态之猛烈反衬此时宁静之强悍,昔时的气魄越壮观,这非同寻常的雪景之壮观,就越得到了加强,越发展示了这北国雪景之神奇,加强了冬日北国之气势。

技巧剖析:

文中修辞之互文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千里,万里,是互文见义。

句意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例句:

秦时明月汉时关。

请理解这个诗句的含意。

A秦时的明月照着汉时的关隘。

B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时的关隘。

C秦时的明月照着秦时的关隘。

D汉时的明月照着汉时的关隘。

点拨:

由于古诗词名词意象的排列,所以句子中主语宾语的关系更显得可以交互补充,涵盖有以上四层意思。

2、《沁园春雪》一词中还运用了比喻、拟人、借代、对偶等修辞。

请分别找出一例。

比喻:

拟人:

借代:

对偶:

 

重点句段讲解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A群山上舞动着银色的长蛇,高原上奔驰着蜡制的大象,想要和天公一比高低。

B蜿蜒的群山像银色的长蛇在腾舞,巍峨高原像蜡制的大象在奔驰。

哪个解释比较合理?

显然是B。

词人登高远望观察时,情溢于外,把满腔激情在苍茫雪原上迸发出来。

把一片肃穆的大地写得生机盎然。

在雪飘之中,许是幻觉,许是愉悦、意气奋发,以情观景,那冰封雪裹,银、蜡,紧扣素淡的雪色,准确生动,那群山、高原外形迤逦起伏,词人的比喻也就脱口而出,贴切形象。

如此一来,把静景写出了动感,隆冬大雪中,连静止的山脉高原也显得活力四射。

接下来也就更自然地浓重了这份生机:

欲与天公试比高。

“欲”“比”拟人化一来,更写出了昂扬奋发的气概,更添了北国雪景的活力和气势。

2、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请你分析修辞,揣摩语言,体会到怎样的画面和表达效果。

点析:

把雪后江山美景比作少女的衣裳,一身红装,被素白裹着,相互映照,色彩分明,没有混杂的他色,明亮干净,如此清丽,如此美妍,自然分外妖娆。

个温柔的比喻,一组对比的纯色,描摹出一幅气概夹着温情、大气含着秀气的图画,词人不愧是一个运用色彩、炼字的高手。

 

3、理解“惜”,怎样理解诗人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评价?

有两种说法

A褒义;

B贬义;

C两种皆有。

你怎么看?

能简单说说理由吗?

 

写作技巧

1、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上阕写景而抒情。

景象壮阔娇艳,点面结合,动静互衬,刚柔相济,气象雄浑而清丽有加,寓情于景,因而句句洋溢着深挚的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景愈壮美,情愈深切。

下阕议论而抒情。

情思随上阕之景动,由祖国山河之壮丽,自然而然联想到无数为之倾倒的英雄人杰,愈为倾倒,愈突出山河之美、之可爱,愈突出诗人对祖国的深情。

寓情于议,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指点江山,一展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语言风格

1、凝练而大气

上阕写景抒情中,词人对诗词意象的选用,就很有用心,比如,北国风光不同于江南景致,就要选定事物最明显的特征来加以描述。

恰逢北国大雪纷飞,如何体现其恢宏辽阔,高大深邃,词人选用了北国典型的地貌景致,如千里冰封的高原,极目万里的黄河,横空出世的昆仑,绵亘遥远的长城。

用在词中就是“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山”“原”,意象选定后,还要对其气势加以形象地描摹,叠词“莽莽”“滔滔”,既充满音韵美感,又简练地绘形摹状拟声,一片苍茫似在眼前,轰隆怒吼似在耳畔,恰到好处地体现北国风光的广袤壮阔。

2、细腻而优美

北国风光是壮阔,不是粗犷,是广袤,但不单调。

因为我们看到词人的用心。

那想象中雪后晴日的美景,明净,“红妆”富有柔情,“素裹”又是内敛的,婉转的,大气以外,又兼具旖旎的特点。

3、诗化的评论

如果说上阕如俯瞰整个北国,揽观整壁江山,那么下阙则是神游四海,上下历史。

这纵横驰骋的思维,恢宏的视野,史诗般的罗列铺展,大气形象精致而没有烦杂枯燥琐碎,去芜取精,荡涤着感性,又极富概括力,如此凝练,文治武功,兼容并包,回肠荡气,所以当时地《新民报》晚刊编者附注,说它“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相关视界:

外国友人有这样的评价:

“诗人毛泽东赢得了一个新中国。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对于我们从文学角度来讲,重要的是,毛泽东诗词大都是精品,有些被公认为千古绝唱。

本文尤其可以称为代表。

当代著名诗人、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臧克家是这样评价毛泽东诗词的:

“他的作品,给传统的诗词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境界,从中看出他坚强的革命意志,博大渊深的胸怀,厚实的文学修养,高强的表现艺术。

我们应该认真地学习他诗词中的那种民族气魄、民族风格与创新精神。

触类旁通:

1、关于词、词牌名、题目。

词:

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

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又叫词调。

一种词牌有一定的格律,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

作者按照这种规格去填做,叫做“填词”。

 词分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上)。

《沁园春》属于长调,分上下两阕,也叫双调。

2、“沁园春”是词牌名,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看来,每一个词牌名后面要么藏着动人的故事,要么就包含着特定的含义呢。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研究《浣溪纱》和《雨霖铃》两个词牌的来历。

诗词积聚

咏雪的诗词,成语,俗语,短语或者报刊常用的词语等,你积累了多少?

参考例举:

诗词: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成语:

雪泥鸿爪(比喻往事)雪中送炭报仇雪恨雪上加霜冰雪聪明冰肌雪骨;俗语:

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农谚:

瑞雪兆丰年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短语:

雪藏(试想把一个人藏在皑皑白雪覆盖中,连蛛丝马迹都发现不了,如何能找见?

诵读指导:

本词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通过朗读能加深理解本词所描写的意境;能更好的传递词的磅礴大气。

我们知道,朗读要收到成效,标准的普通话必不可少,但把握感情,做到适当的停顿、重读则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但要想真正把握这首词的精髓,朗读该词时,不妨把握两点:

一、要把自己和词人溶为一体。

词中有我,我即为词人。

我即在场,我心观景,方可去掉空洞,真真切切地入境悟情。

二、从感性入手,冥想其画,揣摩其意,共鸣其情(具体以上阙为例)。

这首词画面壮阔,高屋建瓴“望”时,对这些极具气魄的意象(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要注意语调相对舒缓(如“北国”“长城”“大河”等),在想象其广袤开阔(如“千里”“万里”“内外”“上下”“莽莽”)把听众带入恢宏意境,显得气势豪迈,眼前似乎铺展开了无垠的静谧的茫茫雪原。

同时要把握画面中突然变化的语速(“顿失”),像异军突起,可令人联想起黄河未冰封时的滔滔壮观之景,奇伟奔放,千军万马之轰响奔腾、势不可挡如在前一刻,以昔时壮阔更显此时突然凝固“冰封”的寒威之烈,如此大开大阖、气势已出,北国脊骨已竖,此“北国”已是中华山河的化身。

但毛泽东的诗词不是粗线条的,还有细致的轻盈的“雪飘”,活泼生动的“舞”和“驰”,还有可以想象期待的静态的妖娆美好,语调把握好情不自禁的赞美和情动于中发于外的喜悦。

上阕朗读,把苍茫雄伟和清朗明艳兼具的北国风光,跌宕起伏、叠加生姿的壮和美,博大和细腻,处理好了,读着读着,朗读者似乎也成了词作者,也变得气宇轩昂,意气风发,感同身受了。

而后,下阕建立于此景基础上的抒情议论时的那一番委婉、那一种被无数人称道的气概、自信、抱负、豪迈,就水到渠成了。

活动设计:

1、我们很清楚: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一篇咏雪抒怀言志的诗词,为了更好的体现词的意境,领悟作者登高远望时的情感,配上必要的神态、动作,不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表情达意看谁做得最好。

各自选出小组朗诵之星,推荐到班上,来个小小的诗歌朗诵会,把静默的文字化为一场有声有形的文学大会。

2、查找资料。

抄录一首毛泽东或其他领导人此种风格的诗词(如陈毅《冬夜杂咏之一》

),谈谈你的理解,熏染这种心胸和气度。

比较研究:

旧体诗词不仅讲究押韵,还讲究对仗,你能在下面一首词中,找出三组对偶句吗?

你能指出上下阕中有领起下文作用的字眼吗?

点明主旨的句子又是哪一句?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细细读一读,你能感觉到诗人抒发的情怀。

 

参考答案:

三组对偶句:

1、万山红遍,层林尽染;2、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上下阕中有领起下文作用的字眼分别是看、忆。

揭示全词中心的句子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触类旁通:

了解古诗词中常见的“互文”现象,即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补充的。

请试着判断下列四个句子的翻译正误,体会“互文”的内涵。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译文: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

()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文:

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戎马十年胜利归来。

()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译文:

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

()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译文:

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

答案:

 以上翻译都有问题这四句的意思分别是1、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2、 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3、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去坐着。

 4、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提示:

应注意两个原则:

一要理解其“互文”的含义;二要考虑诗歌特征,不能只为了体现“互文”而使译文变成得过散)

经典例题:

用一个名词填空:

燕山大雪,大如.

A、纸B、叶C、磨D、席

你觉得哪一个最好,为什么?

分析:

这是一道比喻结合夸张的选择题。

四个答案都注意到了这两个方面。

我们常说雪大时,鹅毛大雪,很显然,这里已经超越了鹅毛之比。

但,我们可以明确一点:

比喻要有相似性方可比拟,而夸张则要合理。

A、B、D的纸、叶、席可归为一类,C的磨也归为另一类,前者的共同点是形状扁平,后者比较厚实,相比较,与比喻的相似性有点出入,可以先去掉。

剩下纸、叶、席,都有道理,你就大胆选用气魄最大的一个吧。

(参考答案:

D)

文笔提升:

明艳的修辞——妙用色彩和比喻。

《沁园春雪》中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红装素裹”的词句,银、蜡、素与红相互映衬,使画面大气而温秀并傲;银、蜡,都是白色的意思,不同的用词加上比喻,使白雪的世界有生机了、丰富了。

请你尝试一下,在你的文章中注意色彩和比喻的结合运用。

你会如何去写阳光,写蔬菜,去营造画面意境?

不妨看下列例句:

1、“太阳光透过了东窗上的薄纱,晒射到坐上椅上床上。

这些木器,本来漆的是奶油色,现在都镀上太阳的斑剥的黄金了。

”(茅盾《创造》)

2、“女人编着席……她象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象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水面隆起一层薄薄的透明的雾。

”(孙犁《荷花淀》)3、“看不到田园里的茄子,到菜场上曲看看也好——那么复杂,油润的紫色;新绿的豌豆,熟艳的辣椒,像太阳里的肥皂泡”(张爱玲《公寓生活记趣》)

点拨:

1、色彩和比喻并用,可见阳光在木器表面是金色的、有厚度的、又是斑驳有层次的,可感性极强。

2、把芦苇剖开,露出白色的苇眉子,编出的席子洁白,如何形容其好其多呢?

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上,恰如其分地展现了轻盈诗意的画面。

3、张爱玲是用色彩的行家,几乎其篇篇小说中都有极为精致形象的运用,“像太阳里的肥皂泡”,短小一句极有概括力和画面感,几乎可以说是化我们熟识的形象为神奇。

试试看吧,在你的文章中也注意色彩和比喻的妙用,两者结合,你也可以使笔下有些干涩的物体,焕发出细致生动的光彩来。

个人观点

1、惜中含褒,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而且是姣姣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影响。

2、惜中有贬,委婉地批评他们的不足,不善文治,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有欠缺(整体而言)。

3、惜中寓志,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兴趣延伸

欣赏了上面一阕词后,再看下列二首同词牌的诗词,感知其格式,押韵,我们也能把日常事件、景致、心情,填入词中,气势上、立意山,我们也许比不上毛泽东诗词,但试着填填词吧,我们又多了一种记录事件,表达情绪的方式喔。

小点拨:

可以从词体、词牌名、题目上的每一步对应性地模仿学习,再创新提升。

(1)词牌名上:

沁园春就是词牌名,可以照旧。

或者选一个你喜欢的词牌名。

(2)行文安排上:

可以学沁园春这个词牌把整首词分为上下两阕,共114字。

雪、长沙等是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

你可以根据你的写作内容,自己取个别致又能概括诗文内容的题目。

(3)写词又叫填词。

例如:

(1)模仿之作展示:

沁园春萨斯 (佚名)

首都北京,千里病风,万里菌飘。

望长城内外,人心慌慌,京城上下,顿失吵闹。

吃板蓝根,服维生素,欲与SARS试比高。

无宁日,看口罩手套,分外妖娆。

病毒如此多焦,引无辜良民竞折腰。

惜胸透B超,略输文采,西医中药,稍逊风骚,一代庸医,齐聚华夏,丧心病狂乱开药。

俱往矣,究病源何如,待看明朝。

(2)创新提升之作展示:

沁园春咏北大百年(杨河)

戊戌流年,沙滩路断,红楼初建。

望紫禁深宫,残阳西沉;白塔斜影,折线孤雁。

八旗烟云,燕山空晚,清风无力百草怨。

途茫茫,惜荷塘寒月,圆明断垣。

五四钟声风雨,引主义文章乾坤换,淘博雅清泉,未名春满;仰观星宇,俯究人间。

砥砺德业,道说长短,争鸣自由问必然。

路漫漫,览天下长卷,理论河山。

(3)你的《沁园春××》呢?

演练——请你过关斩将

【基础知识】

1、选出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

A、原弛蜡象B、山舞银蛇C、顿失涛涛D、略输文彩

2、惟余莽莽和顿失滔滔分别和下列的()和()相照应。

A、北国风光B、千里冰封C、万里雪飘D长城内外E、大河上下

2、下列加横线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大河上下:

泛指河流B、数风流人物:

计算,比较

C、红装素裹:

本来的D稍逊风骚:

4、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B、欲与天公试比高()C、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5、“风骚”中的“风”指的是,“骚”指的是,其在词中的意思是

【能力提升】

(二)

【甲】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1961.12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乙】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陆游)

【附】:

骆宾王诗用数名,人称卜算子。

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取卖卜算命的意思。

风雨送春归,化自“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辛弃疾《摸鱼儿》)。

 

6、卜算子是,如同课文中的,和诗词的内容。

7、甲文中压的是韵,乙文的韵脚是。

8、谈谈两首词作表达的不同形象和感情。

 

9、考考你的积累,请你写出和“春”有关的诗句两联。

【拓展创新】

10、寻找新发现。

毛泽东的诗词作品少而精。

据《毛泽东诗词集》的最新版本(1996年9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统计:

共收诗词67首,时间跨度起自1915年,止于1966年,相当于半个世纪。

重要的是,毛泽东诗词大都是精品,有些被公认为千古绝唱。

毛泽东诗词在国内外普遍受到重视,其拥有读者数量之大,超过历代的诗词作者。

而且他本人也是一个风格独具的书法家。

很多人喜欢把他的诗词写成条幅联子欣赏相赠。

比如: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意境,细腻又宽广。

你还能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