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178297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字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字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字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字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文字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文字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文字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文字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字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

《《文字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字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字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

《文字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0209)《文字学》复习思考题

一、分析汉字的结构。

1.人2.女3.首4.目5.自6.马7.牛8.木9.水10.泉11.舟12.日13.月14.弓15.斤16.衣17.眉18.电19.一20.二21.三22.亦23.上24.下25.寸26.刃27.本28.末29.朱30.取

31.各32.出33.即34.既35.戒36.析37.伐38.及39.光40.宗41.男42.从43.步44.武

45.北46.友47.比48.歪49.棋50.逆51.唯52.政53.在54.江55.河56.院57.打58.训

59.购60.问61.闷62.徒63.郎64.围65.胡

二、用楷书转写古文字。

1.2.3.4.5.6.7.8.9.

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32.33.

34.35.36.37.38.39.40.41.

42.43.44.45.46.47.48.49.

50.

三、名词解释。

1.汉字

2.文字

3.文字学

4.异体字

5.古文字

6.今文字

7.现代汉字

8.象形字

9.会意字

10.通假字

11.六国文字

12.形声字

13.大徐本

14.小徐本

15.六书说

16.三书说

17.指事字

18.合体字

19.独体字

20.繁简字

四、简答。

1.简论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2.简述汉字形体发展的规律性。

3.简述有关汉字的起源的传说。

4.简述从时间角度的古文字分类。

5.举例说明假借的类型。

6.简述甲骨文的特点。

7.简述西周金文的特点。

8.简述六国古文在形体上的特点。

9.简述大篆的特点。

10.简述小篆的特点。

11.简述隶书的特点。

12.简述章草的特点。

13.简述今草的分类。

14.简述行书的特点。

15.列举五部文字学著作。

16.列举五位文字学家。

17.简介《说文解字》。

18.《说文解字》中有哪些字体。

19.三体石经有哪些字体。

20.花草的“花”和花钱的“花”在结构上有何不同?

五、论述。

1.谈谈汉字从古到今字体演变的大致过程。

2.谈谈你对汉字前途的认识。

3.举例说明形声字产生的途径。

4.举例阐述古代文献中汉字与汉语词的关系。

5.谈谈你对汉字起源的认识。

6.谈谈你对唐兰先生、陈梦家先生、裘锡圭先生三书说异同的认识。

7.谈谈你对汉字与文化关系的认识。

(0209)《文字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分析汉字的结构。

1.象形2.象形3.象形4.象形5.象形6.象形7.象形8.象形9.象形10.象形11.象形12.象形13.象形14.象形15.象形16.象形17.象形18.象形19.指事20.指事21.指事22.指事

23.指事24.指事25.指事26.指事27.指事28.指事29.指事30.会意31.会意32.会意33.会意34.会意35.会意36.会意37.会意38.会意39.会意40.会意41.会意42.会意43.会意

44.会意45.会意46.会意47.会意48.会意49.形声50.形声51.形声52.形声53.形声54.形声55.形声56.形声57.形声58.形声59.形声60.形声61.形声62.形声63.形声

64.形声65.形声

二、用楷书转写古文字。

1.雲2.山3.雨4.木5.水6.象7.羊8.牛9.又10.人11.犬12.口13.耳14.禾15.元16.王

17.月(肉)18.弓19.舟20.目21.自22.我23.手24.井25.斤26.足27.武28.相29.皿

30.力31.西32.南33.大34.学35.文36.院37.特38.立39.汉40.语41.言42.中43.华

44.共45.国46.天47.安48.门49.长50.城

三、名词解释。

1.汉字是汉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的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2.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使最重要的辅助交际系统。

3.文字学是研究文字的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4.异体字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不同而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也称为或体、重文、俗字。

5.古文字是指自汉字产生以来到小篆等一系列字体,主要包括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小篆等。

6.今文字指秦隶以后的字体,包括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7.现代汉字指现代汉语用字,主要是指现代白话文用字。

8.象形字指依照字义描摹事物的形象而创造的字,如日、月。

9.会意字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表意符号组合而成的合体字。

10.通假字是指在文字使用中,不写本字,而借用一个同音字或音近字来表示,这个同音字或音近字就叫做通假字。

11.六国文字指春秋战国时期东方六国所使用的文字,即《说文解字》所说的古文。

12.形声字指用一个表意符号和一个表音符号组合创造的字。

如江、河。

13.大徐本指北宋徐铉校订的《说文解字》。

14.小徐本指南唐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中记录的《说文解字》。

15.六书说指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定义的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

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16.三书说是新兴的汉字构造理论,唐兰在《古文字学导论》和《中国文字学》里谈到的三书说,将汉字分为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类;陈梦家在《殷墟卜辞综述》中指出了唐兰三书说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三书说,象形,假借,形声;裘锡圭的三书说把汉字分成表意字、假借字和形声字三类。

17.指事字指通过在象形符号的基础上加上标识符号创造的字。

18.合体字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构成的字,分形声字和会意字两类。

19.独体字指由一个构字部件构成的字,包括象形字和指事字两类。

20.繁简字指同一个词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笔画多少不同,可以通用的字。

四、简答。

1.文字和语言是两种不同的符号体系;文字是语言的记录符号;文字是语言的最重要的辅助工具。

2.字形表意性消弱而示音性加强;由日益繁化变为逐渐简化;不断变异又不断规范。

3.结绳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等(略加评述)。

4.原始文字,殷商文字,西周春秋文字,战国文字。

5.

(1)无本字的假借。

例:

语气词“耳”假借耳朵的“耳”字,没有本字;疑问代词“奚”假借本来当一种奴隶讲的“奚”字,没有本字。

(2)本字后造的假借。

例:

师——狮,为了表示狮子的狮加注犬旁;仓庚——鸧鹒,为了表示仓庚鸟,加注鸟旁

(3)本有本字的假借。

例:

艸——草,借“草”为“艸”;册——策,借“策”为“册”。

6.象形性强,但已经符号化;结构上六书皆备;字形不固定,异构多;合文多;笔画瘦硬夺方折;行款自由。

7.合体字明显增加;字形较甲骨文稳定;合文数量减少;笔画逐渐线条化、平直化;行款基本固定。

8.形声字多;假借现象多;省变,讹变多,难以尽用六书分析;偏旁不固定;仍有合文;文字美术化。

9.上承西周金文,下启小篆;笔画线条化;形体定型化;合体字多。

10.形体定型;字体符号化;字形简化;笔画圆润无方折;形声字多。

11.全面符号化;彻底笔画化;变体字多;笔画多波折;方块化。

12.保存了隶书的笔势;许多笔画勾连不断;字形较隶书简单。

13.笔画勾连,上下字牵连;没有波势;艺术化,实用性淡化。

14.近楷不拘;近草不放;笔画连绵,各字独立;实用性强。

15.《说文解字》、《玉篇》、《类篇》、《汉简》、《隶释》(任意五部)

16.许慎、徐铉、杨树达、陈梦家、裘锡圭(任意五位)。

17.作者东汉大学者许慎;首创部首编排法;以形说义;我国第一部字典;我国文字学诞生的标志。

18.小篆;古文(六国文字);籀文(大篆)。

19.古文(六国文字);小篆;隶书。

20.花草的“花”中“艹”是义符,“化”是音符;花钱的“花”是假借字。

五、论述。

1.古文字阶段从商代到秦代(公元前1300—前206年),古文字阶段主要有四类,即商代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六国文字、秦系文字。

商代文字主要有两类:

甲骨文和金文,商代文字有正体俗体之分,甲骨文字形还很不固定,象形程度仍然很高。

西周春秋文字,这一阶段使劲稳鼎盛阶段,西周金文形体演变出现字体整齐化,西周后期,字形线条化、平直化。

六国文字主要在战国时代,在这一时期,俗体流行,各国文字异形,目前已失传。

秦系文字主要是春秋战国时代秦国文字及小篆,秦文字的正体演变为小篆,而秦文字的俗体演变为隶书,隶书是战国晚期在秦文字的俗体基础上形成的,也就是古隶。

进入隶楷阶段后,在昭宣之际产生了八分,八分在东汉中期逐渐演变为新隶体,东汉晚期早期行书形成,直至汉魏之际出现钟王楷书,到唐初时形成成熟的楷书。

此外,钟王楷书在南北朝时演变为魏碑体,最终成为成熟的楷书。

古隶在宣元成时期演变为章草,魏晋时期形成今草。

早期行书在东晋演变为行书。

2.汉字不是低级文字;文字发展三阶段说是错误的;汉字时成熟而有生命力的文字;表音文字与汉字没有优劣之分;清末以来否定汉字有认识上的偏误;建国以来的简化汉字运动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汉字的前途应该让历史来回答,不应该人为规定;目前看不出汉字被拼音文字取代的倾向,但是要警惕矮化汉字和神化汉字的不良现象。

3.

(1)表意字上加注音符。

例:

雞简化字作鸡,鸡的初文是象物字,加注了音符“奚”,象鸡的形符被换成了鸟,成了一般的形声字。

(2)表意字字形上部分改换成音符。

例:

何是负荷的“荷”的本字,何的表意初文象人肩荷一物,后来人形简化为一般的人旁,象所荷之物的形符改成形近的“可”,成为从人可声的形声字。

(3)在已有文字上加注意符。

a.为明确假借意而加意符。

例:

师,本当师众讲,汉代假借它表示狮子,后来加注犬旁分化出从犬师声的狮字。

b.为明确引申义而加意符。

例:

“取”字引申有娶妻的意思,后加注“女”旁分化出“娶”字表示这个引申义。

c.为明确本义而加意符。

例:

“它”是“蛇”的初文,“蛇”为了明确“它”的本意,在本字上加注意符而成后起本字。

(4)改换形声字偏旁。

例:

振起的“振”有赈济的意思,后来就把“振”字的“手”旁改成“贝”旁,分化出“赈”字来专门表示这种意义。

(5)意符音符组合而成。

例如“梅”、“镁”等。

4.古代文献中的汉字与汉语词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1)同词异字:

古今字,如反与返;通假字,如蚤与早;异体字,如群与羣;繁简字,如國与国。

(2)异词同字:

主要由假借形成,如蚤代表早晨的早和跳蚤的蚤;由音译形成,如佛用在仿佛一词中,也用在佛经一词中。

(回答时各举2例)

5.

(1)汉字起源有很多传说,影响比较大的有结绳记事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这些说法是不科学的;

(2)汉字不是一时一地由某个人创造的,汉字是由汉族先民集体创造的,起源于6000年前,成熟于4000年前;(3)汉字来源于图画与刻画符号。

6.

(1)唐兰先生的三书说是:

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陈梦家先生的三书说是:

象形文字、假借文字、形声文字;陈梦家先生的三书说是:

表意文字、假借文字、形声文字。

(2)唐兰先生是从形体着眼,所以没有假借,陈、裘二先生大致一样,从用字的角度出发,多了一类假借。

7.汉字字形反映了中国物质文化;汉字字形反映了古代制度文化;汉字字形反映了古代精神文化;汉字字形反映了古代民俗文化;汉字字形还产生了许多艺术样式,如对联、书法;由汉字还产生了大量游戏形式,如拆字等。

(均需举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