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复习思考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8602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3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字学复习思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文字学复习思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文字学复习思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文字学复习思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文字学复习思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文字学复习思考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文字学复习思考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文字学复习思考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文字学复习思考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文字学复习思考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文字学复习思考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文字学复习思考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文字学复习思考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文字学复习思考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字学复习思考题.docx

《文字学复习思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字学复习思考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字学复习思考题.docx

文字学复习思考题

《文字学》复习思考题

一、文字学术语解释

1.小学:

专门研究汉字的学科,民国以前称“小学”。

隋唐以后,“小学”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形成了传统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三门学科的总名。

清代末年章太炎认为“小学”之名不确切,建议改为“语言文字之学”,其后人们逐渐用“汉语文字学”或“文字学”来替代“小学”,转称研究汉语汉字的学科。

近年来人们多改成之为“文字学”。

2.小篆:

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通用的秦国文字,又称秦篆,是大篆的对称。

小篆的面貌,现在还可以从一些秦代的石刻、有铭文的金属器物、《说文解字》和三体石经上看到。

3.大篆:

广义的大篆指所有的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和其他古文字。

狭义的大篆则指春秋战国时期的秦文字,是与小篆相对而言的。

大篆通过《说文解字》和春秋时的金石器物流传至今,《说文解字》中的籀文、石鼓文、组初吻和秦公钟上的金文是其典型代表。

4.古文:

六国古文,又称东方六国文字,简称古文,是战国时代东方齐楚燕韩赵魏等国的文字的合称。

5.合文:

或称合书,是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字合写或者合刻在一起,在行款上只占一个字的位置,形式上象一个字但实际上读两个或两个字以上的音节,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语素。

如甲骨文的“祖乙”写作

6.以形会意字:

一种会意字,即通过偏旁的形象意义来会意的会意字字,如“休”字。

7.借形变体字:

指改造变异现存字的结构而形成的与原字不是异体字关系的新字。

它是通过改变笔画形态、增减笔画、倒书或反书字形、移换偏旁的位置等方式形成的与原字读音、意义有不同的字。

如“甩”、“乒”、“丛”等。

8.合音字:

是一种由两个作表音构件的字组成的合体字。

其读音由用作构件的两个字反切而成,即取一字的声母和另一字的韵母组合而成。

如“秽”(禾岁反)

9.异体字:

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不同但读音意义完全相同,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相互替代的字。

也称为或体、重文、俗字。

如“野”和“壄”字。

10.古今字:

汉字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同一词义先后异字的现象,即表达同一词义,因时代不同而出现形体不同的字。

产生时代较早的叫古字,较晚的叫今字。

如“要”和“腰”字,“说”和“悦”字。

二、填空

1.《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段玉裁),《甲骨文字释林》的作者是(

于省吾)。

2.《说文释例》的作者是(王筠),《说文通训定声》的作者是(朱骏声)。

3.《三代吉金文存》的作者是(罗振玉),《两周金文辞大系》的作者是(郭沫若)。

4.《甲骨文编》的作者是(孙海波),《金文编》的作者是(容庚)。

5.周有光在《文字演进的一般规律》一文中根据汉字使用符号所起的表意和表音作用的整个状况得出汉字是(意音)文字的结论;裘锡圭在《汉字的性质》一文中根据汉字字符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将汉字又叫做(语素-音节)文字。

6.1935年唐兰先生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批判了六书说,提出了三书说,把汉字分成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类。

7.1956年陈梦家先生在《殷墟卜辞综述》中谈到整个汉字发展的过程,把汉字分为(象形)、(假借)和形声三种基本类型。

8.人们一般把自汉字产生以来至小篆的字体书写的文字,统称为(古文字),把用秦隶书以后的字体书写的文字,统称为(今文字)。

秦隶书写的文字是二者的分水岭。

9.古文字按照时代的先后,可以区分为原始文字、(殷商)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和(战国)文字等类别。

10.多数的古今字从意义上看,今字只是分担古字的

(一)个意义。

11.汉字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同一词义先后异字的现象,即表达同一词义,因时代不同而出现形体不同的汉字,其中产生时代较早的称为(古字),产生时代较晚的称为(今字)。

12.异体字的(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

13.汉字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字形的变化规律主要表现在字形的表意性(削弱)而表音性(增强),由日益繁化转为逐渐简化,不断地变异又不断地规范三方面。

14.汉字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字形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其主要表现在字形的(表意性)削弱而(表音性)增强,由日益繁化转为逐渐简化,不断地变异又不断地规范三方面。

15.笔画的简省,是汉字字形简化的主要方面,这种现象只存在于各个时期的(常用字)字形中间,而并非所有的字形都有。

16.汉字字形不仅所记词义有的要随汉语的发展演变而演变,所记语音有的也要随(词义)的演变而发生变化,随(时间、空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17.除了字形比较法和综合论证法之外,考释古文字通常使用并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有(偏旁分析法)和(辞例归纳法)。

18.1988年1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字(3500)个。

19.1988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字(7000)个。

20.战国两汉时代,普遍流传(仓颉)造字的传说。

21.专门研究汉语汉字的学科,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民国以前称为(小学)。

三、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许慎说: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其下定义的对象是(②)

①象形②指事③会意④形声

2.许慎说: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其下定义的对象是(③)

①象形②指事③会意④形声

3.许慎说: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其下定义的对象是(④)

①指事②会意③形声④转注

4.许慎说: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其下定义的对象是(②)

①指事②会意③形声④转注

5.根据汉字字符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汉字应属于(④)

①表意文字②表词文字③意音文字④语素—音节文字

6.周有光先生根据汉字所使用符号的表意、表音作用,在《文字演进的一般规律》一文中指出汉字是(③)

①表意文字②表音文字③意音文字④形意文字

7.把“转注”说成是“引申”,改许慎转注定义为“体不改造,引义相受,令长是也。

”的是清人(③)

①郭沫若②王国维③朱骏声④戴震

8.最早提出三书说的学者是(①)

①唐兰②陈梦家③刘又辛④裘锡圭

9.考定甲骨文的出土地点河南安阳小屯村为殷都故墟的学者是(③)

①戴震②王国维③罗振玉④郭沫若

10.首部甲骨文字著录书是刘鹗的(②)

①契文举例②铁云藏龟③殷虚书契前编④卜辞通纂

11.考释甲骨文的第一部专著是孙诒让的(②)

①殷虚书契考释②契文举例③甲骨文字研究④甲骨文字释林

12.第一位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来研究汉字并取得了杰出成就的学者是(③)

①罗振玉②王国维③郭沫若④徐中舒

13.《说文解字》中的籀文是(②)

①六国古文②大篆③小篆④隶书

14.《说文解字》中的籀文是(③)

①殷商甲骨文②西周金文③大篆④小篆

15.石鼓文是(②)

①六国古文②大篆③小篆④隶书

16.诅楚文是(③)

①殷商甲骨文②西周金文③大篆④小篆

17.侯马盟书上的文字是(①)

①六国古文②大篆③小篆④隶书

18.战国、两汉时期流传的仓颉造字的传说透露出汉字的起源时代是(①)

①黄帝时代②夏禹时代③商汤时代④周武王时代

四、多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象形

  属于“独体造字法”。

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

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指事

  属于“独体造字法”。

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

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

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像的部份。

  形声

  属于“合体造字法”。

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

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

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

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会意

  属于“合体造字法”。

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

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有部分汉字,会同时兼有会意和形声的特点。

例如“功”字,既可视为以“力”和“工”会意,而“工”亦有声旁的特点;“返”字,既可视为以“反”和“辵”(解作行走,变形作“辶”)会意,而“反”亦有声旁的特点。

这类字称为会意兼形声字。

  转注

  属于“用字法”。

各说文家解释不同。

大致有“形转”“音转”“义转”三说。

江声认为所谓“建类一首”是指部首,“考”和“老”同属老部。

戴震认为转注就是互训,《说文解字》“考”字下说“老也”,“老”字下说“考也”,“转相为注,互相为训”的例子。

  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

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

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窍”、“空”二字,本义都是孔。

这些字有着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

  假借

  汉字是由象形、象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

有的外物有形象可以描绘,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图像和笔画来表现,可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

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这种跟借用的字的形义完全不合的字就称为假借字。

假借字有两类。

一类是本无其字的假借,那就是上面所说的假借字。

如“北”,甲骨文作“”,像二人相背。

北方的“北”无形可像,就借语音相同的“”来表示北方的意思。

许慎在《说文叙》里所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就是这一类。

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这一类的字很多。

假借字的另一类是本有其字的假借。

本有其字的意思是在日常使用的文字当中本来有表示某个词义的书写形式,但是在使用当中不用本来约定俗成的字形而写为另外一个意义不相涉而音同或音近的字。

这一类在秦汉以上的古书中极为常见。

如借“汤”为“荡”;《诗经·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借“壶”为“瓠”,这些都是本有其字的假借。

前一类可以说是不造字的假借,后一类是在用字当中的假借。

在用字当中既然本有其字,为什么还要另外写一个假借字呢,其中可能有两种原因。

一种原因是写书者仓促间写为一个音同的字,历代传抄因其旧而不改;另一种原因是某一时期、某一地区或某一师承,经常习惯以某字代某字用,后世传写也就一仍其旧。

1.下列汉字属于六书中会意字的是(②③④)

①铜②伐③及④秉

2.下列汉字属于六书中会意字的是(①④)

①及②孔③本④臭

3.下列汉字属于六书中会意字的是(①②③④)

①尘②歪③楞④耷

4.下列汉字属于六书中会意字的是[③④]

①鹿②果③劣④北

5.下列汉字属于六书中会意字的是(③④)

①俘②果③雀④男

6.下列汉字属于六书中形声字的是(②③)

①相②柏③从④视

7.下列汉字属于六书中形声字的是(①②③④)

①釜②宝③瞧④暮

8.下列汉字属于六书中形声字的是[①②③④]

①桐②忠③宝④溢

9.下列汉字属于六书中形声字的是(②③④)

①休②佑③釜④到

10.下列汉字属于六书中形声字的是(①②③④)

①辉②璧③岛④河

11.下列汉字属于古今字的是(①②④)

①至到②说悦③岳嶽④自鼻

12.下列各组汉字属于古今字的是(③④)

①够夠②柄棅③昏婚④说悦

13.下列汉字属于古今字的是(①②④)

①景影②正征③村邨④反返

14.下列汉字属于古今字的是(①②④)

①止趾②益溢③明朙④杭航

15.下列汉字属于古今字的是(①②③④)

①大太②景影③滑猾④没殁

16.下列各组汉字属于繁简字的是(②④)

①慙惭②後后③堤隄④價价

17.下列汉字属于繁简字的是(②③)

①堤隄②寶宝③醜丑④溢益

18.下列各组汉字属于繁简字的是(①③④)

①禮礼②婚昏③療疗④盤盘

19.下列各组汉字属于繁简字的是[①③]

①點点②磊磥③構构④然燃

20.下列各组汉字属于繁简字的是(③④)

①杯杯②说悦③泪淚④标標

21.六国古文包括战国时代东方齐、楚、燕、韩、赵、魏等国的(②③④)

①甲骨文②陶文③金文④简帛文

22.大篆包括战国时代秦国的(②③④)

①甲骨文②陶文③金文④简帛文

23.《诅楚文》上面的文字是(①③④)

①战国文字②古文③大篆④石刻文字

24.石鼓文上面的文字是(①②③)

①战国文字②秦国文字③大篆④古文

25.属于今文字的有(①③④)

①隶书②篆书③草书④行书

五、简答题

1.根据许慎的假借定义,简单述评一下许慎的假借说原意。

①许慎在《說文解字·叙》里所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意思是说假借字是语言中表达某事物的词义,本来没有表示它的字,就依据读音找一个音同或音近的现存字来寄托这个词义要表达的事物,令长就是这样的字。

②许慎把本义为“发令”的“令”和本义为“久远”的“长”去表示县级行政长官来假借的例字,这表明假借字是指字形不表达本义(造字时想要它表达的意义)的字,当一个字表达它本义以外的意义时,它就被假借了,从许慎的定义和例字可以看出假借字的特点:

字形结构不能表现出其本义。

③由于假借说的是一字表示数个意义时字形与意义的关系,是文字学的问题,就字而言,只有本义和假借义,没有什么引申义,所以许慎的假借说是科学的。

2.简答商周甲骨文在形体结构上有何特点?

①形体来源于客观事物的图像,但已经过符号化的改造,在线条化和规范化方面已经有相当的规模。

②结构上六书皆备,而以象形,会意字为主。

③处在不定型文字阶段,存在很多不规范因素,字形多不够固定,异体字繁多。

④有相当数量的合文。

⑤笔画有直笔、圆笔、粗笔、细笔,但一般是瘦硬的细线,笔画多方折。

⑥行款比较自由,可直可横,可左可右,但一般直行书写,而提行有的向左,有的向右。

段落一般由下而上排列。

3.说明汉字笔画的简省为什么只存在于各个时期的常用字形中间。

 

4.你认为仓颉作书的传说透露出了那些有关汉字起源的文化信息?

 

5.简单地叙述一下形声字声符的功能。

 

6.举例说明形声字形符表意有哪两种情况。

 

六、解说题

1.试就甲骨文的“仆、劓、刖、剢、伐”这几个古文字的形体解说商代的刑法制度。

 

2.试就甲骨文的“鬼、畏、异、冀”这几个古文字的形体解说商代的傩俗。

 

3.试依据《说文解字》和商代甲骨文,解说汉字字形所体现的中国古代社会的货币制度。

 

4.试就甲骨文“舞”,“磬”,“鼓”“龠”这几个古文字的形体解说其所表达的文化信息。

 

5.结合先秦习俗和《说文解字》对“孟”字的说解,解说“孟”字的形体和本义及其所传达的文化信息。

 

七、论断题

1.宋人王安石说“坡者土之皮,波者水之皮。

”请指出其考释文字的方法,并结合汉字构形系统的实际和实际运用情况,判断其考释的正误。

 

2.有人据“队”字的简化字形,把“队”的形义关系说解为“排队的时候,人们向左耳看齐。

”请指出其考释方法,结合汉字构形系统的实际,判断其考释的正误并说明原因。

 

3.有人以为商代甲骨文中有“奇”字,并以为字形“是人骑马形的概括,省略图,由字形推断,应即骑字初文。

”请指出其所用考释方法,并结合甲骨文“马”字字形和华夏民族骑马习俗的产生来判断其考释的正误。

 

4.有人释“册”字“概象古人所祭祀的列石之形,是示(社)土之外的另一种灵石。

”“册声与社近,殆亦社石之一种形式。

其字形之所以作册,估计可能当时在石腰部有绳索彩帛之类缠束。

本义是列石、灵石、社石、册石。

”请指出其所用考释方法,并结合汉民族的习俗和汉语言文字的客观实际判断其考释的正误。

 

5.有人把“婚”字看作会意字,据字形释其本义为“女人昏了头”。

请指出其考释方法,结合汉字构形系统的实际和实际运用情况,判断其考释的正误并说明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