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统计考试相关知识会计知识要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86421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统计考试相关知识会计知识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级统计考试相关知识会计知识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级统计考试相关知识会计知识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级统计考试相关知识会计知识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级统计考试相关知识会计知识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中级统计考试相关知识会计知识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中级统计考试相关知识会计知识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中级统计考试相关知识会计知识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中级统计考试相关知识会计知识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中级统计考试相关知识会计知识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中级统计考试相关知识会计知识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中级统计考试相关知识会计知识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中级统计考试相关知识会计知识要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中级统计考试相关知识会计知识要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中级统计考试相关知识会计知识要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中级统计考试相关知识会计知识要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中级统计考试相关知识会计知识要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中级统计考试相关知识会计知识要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中级统计考试相关知识会计知识要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中级统计考试相关知识会计知识要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统计考试相关知识会计知识要点.docx

《中级统计考试相关知识会计知识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统计考试相关知识会计知识要点.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级统计考试相关知识会计知识要点.docx

中级统计考试相关知识会计知识要点

总论

一、会计概述

1、会计含义:

会计是对经济活动的核算和监督,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或业务收支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记录,并定期总括性地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按报告对象的不同,分为①财务会计(向会计主体外部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提

供信息,侧重报告过去的信息)

②管理会计(向会计主体内部管理者提供信息,侧重提供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

核算、监督(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关系)

1会计核算职能也称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计录、报告、披露等环节,从数量方面反映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各项经济活动,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最基本职能)

核算时间:

事前、事中、事后核算

核算内容:

记账、算账、报账、预测、分析、考核

2会计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是指会计具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检测、调节、反馈和指导,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监督时间:

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监督主体:

内部监督、外部监督(目前我国单位内部监督、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以政府有关部门为主体的国家监督三位一体监督体系)

监督内容:

合法性监督、合理性监督

3现代会计职能概括为:

核算经济活动、监督经济业务、控制经济过程、评价经营业绩、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

4、会计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会计主体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①向三类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企业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集团、单位、个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职工;国家综合部门)

②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5、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工作的客体。

凡是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因此,会计对象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6、企业会计的对象:

①资本的投入(包括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和债权人投入的贷款两部分)

②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供应过程(生产的准备过程)

生产过程(产品的制造过程、资产的耗费过程;在这个阶段,要消耗劳动对象劳动力、劳动手段)

销售过程(产品价值的实现过程)

③资本的退出

上述资本运动的三部分内容,构成开放式的运动形式,是相互支撑、制约的统一体

二、会计的基本假设和核算基础

1、会计的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

1会计主体:

是指会计工作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是对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所作的限定

2持续经营:

是指在可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规模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是对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的限定。

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3会计分期:

是指将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过程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分期核算和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是对会计主体提供会计信息的具体期限的限定

4货币计量:

是对会计计量手段和方法的限定

2、会计核算基础(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1权责发生制(应计制、应收应付制):

是以收入、费用是否发生为标准来

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方法

2收付实现制(现金制、现收现付制):

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认

收入和费用的方法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和会计计量

1、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可靠性:

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相关信息

2相关性(有用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将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预测。

相关的会计信息具有反馈、预测价值

3可理解性(明晰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使用

4可比性:

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5实质重于形式:

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6重要性:

重要性很大程度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7谨慎性:

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责或费用

8及时性:

会计信息的及时收集、处理、传递是紧密联系的三方面

2、会计计量

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

一是确定计量单位,即主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

二是选择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包括历史成本(一般情况下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四、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1、会计要素:

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1资产:

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包括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资产:

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

资产的确认条件:

一是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2负债:

是企业筹措资金的重要渠道,必须按期归还或偿付

负债特征:

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负债:

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

3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

反映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

所有者权益来源:

所有者的资本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留存收益:

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包括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4收入: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的构成:

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5费用: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

生产成本(产品的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6利润

利润来源:

收入减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企业利润:

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利润确认条件:

依赖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

2、会计等式

静态会计等式:

资产=权益=债权人权益+投资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是会计基本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

动态会计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

静态动态等式的转化: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会计事项:

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并能引起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的经济活动

等式两边会计要素同时增加

等式两边会计要素同时减少

等式左边会计要素发生增减

等式右边会计要素发生增减

五、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1、会计核算基本程序:

会计确认(包括初始确认、再次确认;会计确认的基本

标准:

会计要素;会计确认的一般标准:

会计

假设、确认原则)

会计计量

会计记录(在账簿上进行登记)

会计报告(将账簿记录加工成财务指标体系)

2、会计核算的方法: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复式记账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登记账簿(必须以凭证为依据)

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

编制财务报表

六、会计法律规范

会计法规体系:

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部门会计规章、会计规范性文件

1、会计法:

1985.5.5开始实施

2、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2001.1.1施行

3、企业会计准则:

1993.7.1施行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基本准则(部门规章)

具体准则(会计规范性文件;操作性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业务准则、报告类准则)

应用指南(会计规范性文件;集体准则解释、会计科目、主要账务处理)

4、企业会计制度

5、其他会计法规

会计科目和账户

一、会计科目

1、会计科目是指按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各个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是设置账户、进行业务处理必须遵循的规则和依据;进行复式记账、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为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提供前提条件

2、会计科目分类:

①按经济内容分:

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

科目、成本类科目、损益类科目

②按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分:

总分类科目(总目)

明细分类科目(细目)

可在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之间增设二级科目

3、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和经济核算

贯彻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会计科目的名称含义要确认,内涵要清楚,外延明确

二、账户

1、账户:

用来分类、连续记录经济业务,提供会计核算指标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工具,以会计科目为名称,具有一定格式

2、账户结构:

分为两基本部分,反映经济业务引起资金运动数量变化的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

通过账户记录,提供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四个会计核算指标

4、账户分类①按经济内容分:

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公共类账户

②按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分:

总分类账户(总账)

明细分类账户(细账,明细分类账户中除使用货币计量单位外,还要使用实物计量单位)

借贷记账法

记账方法:

单式记账法(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

复式记账法(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记录)

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

1、记账符号:

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反映经济活动的价值量变化

用来标明记账的方向,以反映资产的存在形态和权益的增减变化

2、账户结构:

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

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左方:

资产项目的期初余额、资产的增加、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右方:

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期初余额、资产的减少、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A、资产类账户结构:

借方记增加额、贷方记减少额,期末一般为借方余额

B、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结构:

贷方记增加额、借方记减少额,期末一般为贷方余额

②收入、费用、利润类账户的结构

A、费用类账户结构类似资产类账户:

借方记增加额、贷方记减少额,期末一般没有余额

B、收入、利润类账户结构类似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贷方记增加额、借方记减少额,结转后一般没有余额,如有贷方余额则表示所有者权益增加

(双重性质账户是兼有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两种性质的账户,若期末余额在借方,就属于资产类;在贷方,则属于负债、所有者权益类。

根据账户余额的方向确定经济业务的性质)

3、记账规则

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记账规则的具体应用-编制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是指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名称和金额的记录

会计分录内容:

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记账方向符号即借方和贷方、记录的金额

编制会计分录应按照“先借后贷,借贷错开”的固定格式进行书面记录

会计分录是根据每项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通过编制记账凭证来确定的

会计分录的种类:

简单会计分录(只涉及两个账户即一借一贷)

复合会计分录(涉及两个以上对应账户,如一借多贷)

4、试算平衡

1发生额试算平衡:

全部账户借方本期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

2余额试算平衡:

全部账户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月末结出各账户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后,编制试算平衡表试算

记账时重记、漏记、错用科目、借贷方向颠倒,不能通过试算平衡表发现

5、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1)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两者的联系:

反映的经济业务相同、登记的原始依据相同(反映同一笔经济业务)

两者的区别:

反映经济内容的详细程度不同、发挥的作用不同

(2)平行登记:

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登记总分类账户,一方面登记总分类账户所属的明细类账户

同期登记、方向相同、金额相等

二、借贷记账法在工业企业的应用

工业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就是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基本内容包括资金的筹集、资金的运用、利润的实现和分配等

1、筹集资金的核算:

向企业权益投资者筹集权益性资金;向债权人筹集债务性资金

2、供应过程的核算:

固定资产构建业务;原材料采购业务

3、生产过程的核算:

既是生产费用的归集过程,也是生产成本的计算过程

生产费用:

直接费用(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直接工资福利费、其他直接费用)

间接费用(统称制造费用,车间固定资产磨损、车间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资福利费、车间水电费、共同材料费)

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及福利费、分担的间接制造费用

4、销售过程的核算:

其他业务收入:

材料销售收入、无形资产出租收入、固定资产及其他资

产出租收入

应收账款:

销售货款、应收增值税额、代垫费用

5、利润实现的核算

6、利润分配的核算

当年税后净利润+上年初未分配利润=当年可供分配利润

可供分配利润按下列顺序进行分配:

提出法定盈余公积(净利润按10%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会计凭证、账簿、对账和结账

一、会计凭证

1、概念:

简称凭证,是指用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

是组织经济活动、传送经济信息、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的基础性工具。

2、意义:

①如实反映经济业务

②及时提供记账依据

③便于明确经济责任

④有效监督经济活动

 

3、分类:

按照填制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

原始凭证、记账凭证

(1)原始凭证(单据):

A按其取得来源不同分为:

自制原始凭证

外来原始凭证

B按其填制手续的次数不同分为:

一次性原始凭证(一次填制,记载一项或若干项同类经济业务,一次使用有效)

累计原始凭证(一定期限内连续记载不断重复发生的同类经济业务,能多次重复使用)

汇总原始凭证(也称原始凭证汇总表)

(2)记账凭证(传票):

由本单位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对经济业务按其性质加以归类、确定会计分录,并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会计凭证。

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A按其适用的经济业务不同分为:

专用记账凭证(收款凭证、付款凭证、

转账凭证)

通用记账凭证

B按其填制方式不同:

复式记账凭证

单式记账凭证(我国银行业一般采用此种)

(3)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区别:

①填制人员不同(原始大多由本单位或外单位业务经办人员填制;记账一律由会计人员填制)

②填制依据不同(原始根据经济业务填制;记账根据经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填制)

③填制方式不同(记账依据会计科目对已发生或完成经济业务进行初步归类整理)

④发挥作用不同(原始凭证是填制记账凭证的依据,记账凭证是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

4、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1)原始凭证基本内容:

原始凭证名称;填制日期编号;接受原始凭证的

单位名称;经济业务的内容及数量、单价、金额;

填制原始凭证的单位名称或填制人姓名;经办人员签名盖章;凭证附件

(2)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记录真实、内容完整、填写规范、手续完备、连续编号、填制及时

(3)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

A一次性原始凭证的填制:

由经办人员一次性填制的,只反映一项经济业务或同时反映若干项同类经济业务(收料单)

B累计原始凭证的填制:

限额领料单是一种典型的一次开设、多次使用、领用限额已定的累计原始凭证

C汇总原始凭证的填制:

将一定时期内同类经济业务所有的原始凭证汇总编制而成

D外来原始凭证的填制:

一般是纳税人在销售货物时开具的销货发票,一式四联,销货单位和购货单位各两联

(4)原始凭证的审核:

由会计部门指定专人负责

A形式上的审核:

对凭证外表进行审核,即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B实质上的审核:

就是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核

审核后的处理:

①对审核合格的原始凭证,应及时编制记账凭证,并作为记账凭证的依据

②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

③对弄虚作假、严重违法的原始凭证,在不予受理的同时,应予以扣留,并及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④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经办人员更正补充

5、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1)记账凭证基本内容:

记账凭证的名称;填制日期编号;经济业务内容摘要;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及其记账方向;金额;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填制人员、稽核人员、记账人员等的签名盖章

(2)记账凭证填制要求:

①凭证摘要简明

②业务归类明确

③会计分录正确

④日期填写正确

⑤凭证编号连续

⑥附件数量完整(除结账、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都要附,并注明张数)

⑦空行应予以注销

⑧记账凭证的改错方法应符合规定(如是已登记入账的凭证在当年发现错误,采用红字更正法予以更正;以前年度有错的,应用蓝字填制一张更正的记账凭证)

⑨签章手续齐全

(3)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

A收款凭证的填制:

根据审核无误的有关现金或银行存款收进业务的原

始凭证填制的

B付款凭证的填制:

根据审核无误的有关现金或银行存款付出业务的原

始凭证填制的

C转账凭证的填制:

记录与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无关的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

(4)记账凭证的审核:

内容是否真实

项目是否齐全

会计分录是否正确、

书写是否正确

二、会计账簿

1、概念:

简称账簿,是指以会计凭证为依据,由具有一定格式并相互联系的帐页所组成的,用来序时、分类、全面、系统地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簿籍。

簿籍是账簿的外表形式,而账户记录则是账簿的内容

2、意义:

提供全面、系统的会计信息

便于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

为编制财务报表提供数据资料

3、账簿与账户的联系与区别: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并构成账簿的基础,存在于账簿中,账簿中的每一帐页就是账户的存在形式和载体,没有账簿,账户无法存在。

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4、会计账簿分类

A按用途不同分为:

序时账簿(又称日记账,分为普通日记账、特种日记账)

分类账簿(又称分类账,分为总分类账簿、明细类账簿)

备查账簿(又称备查簿、辅助账簿;是对序时、分类账簿不能记录或记录不全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B按外表形式不同分为:

订本账簿(适用于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账)

活页账簿(适用于明细账)

卡片账簿(适用于业务发生次数不多,帐页随财产物资使用存放地点的转移而重新排列的账簿,如固定资产卡片)

C按帐页格式不同分为:

三栏式账簿(设有借方、贷方、余额三栏)

多栏式账簿(借方贷方两基本栏目按需要分设若干专栏的账簿)

数量金额式账簿(借方、贷方、余额三栏都设有数量、单价、金额三个小栏)

5、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

(1)序时账簿的设置和登记:

序时账簿只要是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采用订本式账簿,帐页格式采用收入、支出、余额

(2)分类账簿的设置和登记:

总分类账簿的设置和登记(采用订本式账簿,帐页格式采用借方、贷方、余额三栏式)

明细分类账簿的设置和登记:

(采用活页式账簿,帐页格式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三种)

 

6.会计账簿启用和登记规则

(1)启用规则:

启用时,应在账簿封面上写明单位名称和账簿名称。

在账簿

扉页上应附启用表,内容包括:

启用日期、账簿页数、记账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姓名,并加盖名章和单位公章

(2)登记规则:

会计人员应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

账簿登记完毕后,记账人员要在记账凭证上签名盖章,并注明已经登帐的符合(√),表示已经记账

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有适当空格,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二分之一

要用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书写

各种账簿必须按页次顺序连续登记,不得跳行、隔页

凡需结出余额的,结出余额后,应在借或贷等栏内写明借或贷

每一帐页登记完毕结转下页时,应当结出本页合计数及金额,写在本页最后一行和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注明“过次页”“承前页”字样;也可只写在下页第一行,并在摘要栏注明“承前页”

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总账和明细账应当定期打印

账簿记录发生错误时,不准涂改、挖补、刮擦或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必须按规定方法更正

7、更正错账的方法:

划线更正法(适用于期末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错,而据以登记账簿的记账凭证没有错,即纯属过账时不慎造成的账簿记录文字或数字笔误的情况)

红字更正法(也称红字冲销法,适用于①记账后,无论是结账前还是后,错误来源于记账凭证,即记账凭证会计科目、记账方向、金额有错的情况;②记账后,错误源于记账凭证,而记账凭证会计科目、记账方向没错,只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

补充登记法(也称蓝字补记法,适用于记账后发现账簿

登记错误源自记账凭证,而记账凭证会计科

目、记账方向没错,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

金额)

三、对账和结账

1、对账:

核对账目

2、对账工作主要内容:

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账表核对

3、结账:

就是一项将账簿记录定期结算清楚的账务工作

4、结账内容:

①结清各种损益类账户,并据以计算确定本期利润

②结清各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分别结出本期发生额合计和期末余额

5、结账一般采用划线结账方法:

①结账前,应结出每个账户的期末余额。

本月

合计划单红线;本年累计,划单红线;12月末的本年累计就是全年累计,划双红线②年末结账时,总账账户应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本年合计,划双红线

四、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与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财务处理程序

以账簿体系为核心,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记账程序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的技术组织方法

财产清查

一、财产清查概念意义

1、概念: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实存数与其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既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又是财产物资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

2、意义:

①有利于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可靠

②有利于挖掘财产物资的潜力,加速资金周转

③有利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④有利于维护财经纪律和结算制度

二、财产清查的种类

1、按清查的范围和对象,分为全面清查、局部清查

2、按清查的时间,分为定期清查、不定期清查

三、财产清查的方法

1、货币资金的清查:

①库存现金的清查(采用实地盘点的方法将实存数与库存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进行核对;清查时出纳人员必须在场;盘点后,编制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并由盘点人员和出纳人员签章)

②银行存款的清查(采用与开户银行核对账目的方法进行;企业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不一致的原因有两个即双方或某一方记账有错误与存在“未达账项”)

③其他货币资金的清查(如外埠存款的清查,可采用向异地银行函证索取对账单核对)

2、实物资产的清查方法

(1)实物资产主要指存货和固定资产,应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进行清查

(2)数量清查方法:

实地盘点法、技术推算法

(3)实物资产清查时,实物保管人员和盘点人员必须同时在场

(4)盘点后,登记“盘存单”,并由实物保管人员和盘点人员签章

3、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

(一般采用“函证核对法”)

四、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1、财产清查后,如实存数与其账存数不一致,会出现两种情况①实存数大于账面数,称为盘盈②实存数小于帐存数,称为盘亏③实存数与帐存数一致,但财产物资有质量问题,不能正常使用,称为毁损

2、财产清查结果处理的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