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课 贞观之治.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23112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7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课 贞观之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课 贞观之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课 贞观之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课 贞观之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课 贞观之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课 贞观之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课 贞观之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课 贞观之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课 贞观之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课 贞观之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课 贞观之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课 贞观之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课 贞观之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课 贞观之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课 贞观之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课 贞观之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课 贞观之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课 贞观之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课 贞观之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课 贞观之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课 贞观之治.docx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课 贞观之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课 贞观之治.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课 贞观之治.docx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课贞观之治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唐朝的建立以及唐太宗和武则天采取的统治措施的知识.

2.理解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二、旧知识巩固(3分钟):

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三、学生自学,完成学习任务(30分钟)

(一)独学(10分钟

):

(要求: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并提出不懂得地方,写在导学案上;根据导学案提供的内容,在书

上进行勾画和记忆,然后闭书完成预习部分。

★唐朝的建立(请你认真阅读P7的内容)

1.唐朝的建立:

时间:

年,建立者:

定都,

2.唐高祖退位后继承皇位,年号,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贞观之治(重点)(请你认真阅读教材8-9的内容)(材料)

1.贞观之治的含义(P9页黑体字部分第二排)

2.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P8页)有四点

3.唐太宗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把此题写在课本P11(注意与贞观之治的原因有重复和区别)

①政治上(P8):

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合并州县;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发展科举.

②经济上(P8第二段):

③思想文化上(第4课):

重视培养人才,扩充国学规模.

④军事上(第5课):

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

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⑤民族关系上(第5课):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

进唐蕃友好.

★女皇武则天(PP9第二段)

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

2.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当政期间采取的措施:

①②.

3.武则天统治的结果:

人称它的统治“”.

(二)对学(20分钟):

1.组内交流检查(5分钟):

(1)组长组织交流检查是否勾画正确,并且进行更正。

(2)组长组织讨论组员不懂得地方。

(3)组长再根据讨论的结果归纳出小组内还有哪些不懂得问题,写在黑板上。

2.教师引领(5分钟):

组织学生解决反馈的问题和帮助学生

分类归纳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3.记忆并

检查(10分钟):

识记基础知

识,小组内抽背;小组间互查基础知识记忆的情况,由组长轮流抽

别组的两个同学各4个问,老师统计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来评小组分。

(三)我不懂得有:

四、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派代表回答。

(10分钟):

1.列出汉武帝和唐太宗的历史功绩并找出共同之处

参考答案:

政治:

 削减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发展科举

.经济:

 将铸币权收归中央,重视兴修水

利.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军事:

 派兵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经过漠北战役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思想文化: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 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民族关系: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

2.试一试评价武则天

五、检测反馈(2分钟)

1.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根本目的是()A笼络人才B维护封建统治C做一代名君D减少决策失误

2.今天的西安(长安)曾被许多统治者选择作为都城,她因此被称为“六朝古都”.下列朝代属于这六朝的有①西汉②东汉③隋朝④唐朝(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

3.“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减轻人们负担②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唯才是举③开通运河,促进南北经济交流④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加强行政职能⑤修订法令,删繁就简,

化重为轻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

4.“贞观之治”与武则天统治时期的不同表现是(  )。

A.重视农业生产 B.选拔任用有才能的人C.重用酷吏  D.国力不断强盛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诗中的“河”指的是

A.黄河B.长江C.淮河D.大运河

2.中共中央发布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

历史上曾有“戒奢从简”的帝王,其典范是

A.汉武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忽必烈

3.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

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实现国家统一

C.开通京杭大运河

D.社会经济发展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坏的悲怆情怀。

他的诗,语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超,被后人称为

A.医圣B.书圣C.诗圣D.诗史

5.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

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A.遣唐使来华B.鉴真东渡日本

C.玄奘西游天竺D.文成公主入藏

6.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有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①参观都江堰

②到赵州桥上散步

③用纸写诗

④读《史记》和《资治通鉴》

⑤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从事海外贸易

⑥参加科举考试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

C.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⑥

7.“辽国号的意思是镔铁,显示它们的坚硬,但镔铁也会锈坏,只有金永不变质,我们国家就称大金吧。

”你认为说这段话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赵构

8.宋太祖赵匡胤曾非常豪迈地咏诗说:

“未离海底千山黑,月到中天万国明。

”似乎是气魄很大,但是北宋并没有完全实现国家的统一,北宋时期与其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除了西夏外,还有

A.辽

B.金

C.蒙古

D.唐朝

9.南宋时,有位商人来临安做生意,见到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下列选项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上午携带纸币购买来自外国的商品

B.午餐吃是的稻米、玉米等粮食

C.下午边读唐诗、宋词边饮茶

D.晚上到临安夜市去看看

10.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朝代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11.梁山好汉花和尚鲁智深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

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为什么的地方?

()

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B.食客盈门的酒楼

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D.好汉比武的擂台

12.《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

以下哪一项内容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A.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

B.明朝入股取土

C.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D.清朝的文字狱

13.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的少数民族政权:

辽、西夏、金和元。

其中,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疆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是

A.契丹族B.女真族C.党项族D.蒙古族

14.张择端是历史上著名的画家,为后人留下了一幅描绘北宋市民生活的《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作属于()

A.人物画B.山水画C.风俗画D.花鸟画

15.“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①丝绸之路②鉴真东渡③郑和下西洋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6.小明以“繁荣与开放的唐朝”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已普遍使用最先进的活字印刷术B.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局面

C.唐玄宗时出现“开元盛世”局面D.都城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杜甫诗中所描写的盛世局面出现在

A.唐太宗时期

B.唐高宗时期

C.武则天时期

D.唐玄宗时期

18.“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这首《及第谣》中体现的制度正式诞生是在

A.唐玄宗时B.武则天时C.唐太宗时D.隋炀帝时

19.我国历史上的“和同为一家”指的是

A.汉朝和匈奴的关系

B.唐朝和新罗的关系

C.唐朝和靺鞨的关系

D.唐朝和吐蕃的关系

20.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段话:

……黄蓉愈看愈奇,又揭起一层,却见下面是一轴轴的书画卷轴。

她要郭靖相帮,展开一轴看时,吃了一惊,原来是一幅《送子天王图》。

《送子天王图》的作者是()

A.顾恺之B.吴道子C.张择端D.赵孟頫

21.宜宾正在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打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北宋时,常住人口超过100万的大都市是

A.东京

B.临安

C.大都

D.广州

22.(题文)“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C.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23.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是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C.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24.学习隋唐史后,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文明初露曙光B.繁荣与开放

C.由分裂走向统一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二、综合题

25.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参观武后陵墓,看到侍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

”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与唐朝历史上三位著名皇帝有关,他们分别是哪三位皇帝?

这三位皇帝也是中国古代一项考试制度的关键完善者,这项考试制度叫作什么?

该制度的创立又与哪个皇帝有关?

(2)材料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导致该思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正是因为前面的因素,该材料中的皇帝在统治中出现了怎样的治世局面的?

(3)材料三中的“开元”时期的统治达到了唐朝的最鼎盛时期,该时期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因此被称为什么?

(4)其实好的一段统治历史时期与统治者重视人才是分不开的,这些人才中有敢于直谏皇帝,一生曾200多次向皇帝进谏的著名历史人物是谁?

唐朝曾有“房谋杜断”的说法,请问是指哪两个历史人物?

(5)跨越时空,回到唐朝,如果你是唐朝的一位皇帝,你将会怎样统治你的国家。

26.材料:

培根说:

“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三种东西”分别是指什么?

(2)这“三种东西”再加上东汉发明的什么合称为四大发明?

(3)其中在航海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最早被利用是在什么时期?

当时被制成的仪器叫做什么?

如何评价它?

(4)四大发明由中国在向外传播过程中,谁的贡献最大?

请你用一句话评价四大发明。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为西汉、唐朝和北宋时期南北经济发展情况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中国商船的足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

(2)请问宋朝统治者为管理海外贸易,专门设置了什么机构?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至少写两点。

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的大运河,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课本的诗歌的重要,D项是隋朝开辟的ABC不是隋朝开辟的,排除。

2.B

【解析】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史称“贞观之治”,并缔造了当时世界上的第一大强国。

而他的廉政思想主要体现在倡导官员“戒奢从俭”,并以身作则,减轻人民负担,从而使唐朝出现了政治清廉的局面,故选B。

A、C、D项,均与“戒奢从简”不相关。

3.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混南北为一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政权陈,结束了自东汉末年到隋统一前近400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实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国又一次统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为中国封建社会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所以李刚高度评价“混南北为一区”的功绩主要就是结束了南北分裂,完成统一。

故选B。

4.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唐诗,题目描述的唐诗,杜甫的诗歌悲壮,被后人称其诗歌为诗史,D项正确,B是王羲之C指的是杜甫A是指张仲景。

5.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开明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A遣唐使来华,这是指中日之间的交往,不符合题意;选项B.鉴真东渡日本,这是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不符合题意;选项C玄奘西游天竺,这是中国与印度之间的交流,不符合题意;选项D文成公主入藏,这是汉族与藏族之间交流,体现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6.D

【解析】

本题是排列组合型题目,可以用排除法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著的,在唐朝时期不可能读到,指南针是北宋时期发明的,唐朝时的海船上没有指南针,因此④⑤项不是“唐朝”时景象,排除含有④或⑤的ABC三项。

D选项正确。

7.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115年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B项符合题意;阿保机建辽;元昊建立西夏;赵构建立南宋。

一次分享ACD不会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

专题复习辽宋夏金民族政权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列表格复习加深理解掌握。

8.A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历史上称为北宋,1126年,金军攻入国都开封,1127灭亡。

而辽国存在于907-1125年;金国存在于1115-1234年;蒙古是1206年建立与南宋是并立;唐朝存在的时间是618年—907年,所以与北宋并立的政权除了西夏外还有辽,故选A。

9.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南宋的社会生活。

南宋人午餐吃是的稻米或者面食,没有玉米,故选B。

10.A

【解析】

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短暂而又有转折重要的意义,类似于秦朝。

11.C

【解析】

北宋时,商家街头买卖既成事实,皇帝下诏,承认现状。

于是,大街上店铺栉比,熙熙攘攘。

在大城市里,一类固定的聚会玩闹场所也在热闹地点出现。

这种固定的玩闹场所就叫“瓦子”。

12.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记》和《资治通鉴》内容的准确识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史记》记载了中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余年间的历史,《资治通鉴》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据此分析可知尧舜禹不在《资治通鉴》范围内,BD均不在两者的记载范围内,C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选C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

(二)。

13.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历史上疆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的建立者的民族。

中国历史上疆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的建立者是忽必烈,他是蒙古族人。

故答案选D。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4.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的绘画意识风格,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不朽杰作《清明上河图》,描绘当年汴京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乖巧善谈盗搋偎芘酪诃民振,真实生动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承平时期的繁荣景象。

《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在宋徽宗朝任朝翰林画院画史时所作。

这幅长卷为绢本穸削绗俚彻嵫片数,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优秀风俗画。

故选C。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灿烂的宋元文化

(二)·绘画艺术

15.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小题考查的是戚继光抗倭。

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被称为“倭寇”。

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威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明政府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他组建一支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戚家军,九战九捷,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被尊为民族英雄,永远载入史册。

很明显,这是中外之间的冲突,不属于和平友好交往,故去除含有④的答案,选择A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的往来;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16.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历史发展状况,解题时注意“繁荣与开放的唐朝”“不符合史实”等关键信息,由已学知识可知BCD均符合唐朝历史发展的史实,而A不合史实,因为北宋庆历间(1041-1048)中国的毕升(约970年—1051年)发明的泥活字标志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故选A。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灿烂的宋元文化·活字印刷术

17.D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相关史实。

唐玄宗在位最初20年里,唐朝出现了兴盛的景象。

大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这样描述: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诗句的意思的开元全盛时期,连小县城都有上万户人家。

农业连年获得丰收,粮食装满了公家和私人的仓库,人民生活十分富裕。

选择答案D。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元盛世”。

18.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度的准确理解与认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史料的准确解读,题干“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中“金榜题名”是指通过考试而获得功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是隋炀帝创立的科举制度,故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度

19.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原话指的是唐朝和吐蕃也就是西藏的关系,因为先后有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和亲,后世的吐蕃赞普和唐朝有血缘关系,所以上书说和同为一家。

所以答案选D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和同为一家。

20.B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天王送子图”是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的代表作。

故选B。

选项中顾恺之是东晋画家,代表作《女史箴图》;张择端是北宋画家,代表作是《清明上河图》;赵孟頫则是元代著名书画家,代表作如《鹊华秋色图》。

21.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宋朝相关史实。

根据课本所学,北宋的都城东京,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是当时最大的商业都市,也是当时人口最多的城市。

选择答案A。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22.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北宋前期,金属货币不便于携带,为了方面进行贸易,四川地区出现饺子,是世界上最早纸币。

交子的出现,说明宋代商业的繁荣。

A符合题意;太湖流域成为最重要的粮仓,此项说明宋朝时期南方农业的发展,不属于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

B不合题意;江南青花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青瓷的兴盛主要在唐朝时期,不能说明宋朝商业的繁荣。

C不合题意;长安成为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此项描述的是唐朝时期商业的繁荣。

D不合题意。

由此分析可知,B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

23.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对外政策。

根据所学知识,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从唐朝交往范围广泛,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欧洲、非洲也都有往来。

范围之广,历史少见。

如日本连续十三次派出遣唐使。

中国传出去的主要是制度、文化、生产技术等,推动了各国历史发展、社会进步。

外国传入的主要是土特产、物种、艺术,佛教等丰富了唐朝的社会生活。

故选C项。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

24.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是主题类的选择题,主要考查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

学生跟课本所学的知识,尤其唐朝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

隋唐时期历史的基本特征是繁荣与开放,这一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和文化空前繁荣,统治者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选择答案B。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元盛世;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

(二)

25.

(1)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科学制;隋炀帝

(2)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教训;贞观之治

(3)开元盛世

(4)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5)重视发展生产,或轻徭薄赋等

【解析】

(1)第一问材料一是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而发的言论,材料二中的武后指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材料三中“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所以三则材料中的皇帝分别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第二问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都完善了隋朝创立的科举制;第三问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创立。

(2)第一问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意思是说:

皇帝好比是船,老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着船航行,也能把船倾覆,说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第二问唐太宗之所以有这样的思想主要是因为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第三问正是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唐太宗励精图治,注意减轻人民的负担,努力发展生产,出现了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3)材料三中的“开元”时期的统治达到了唐朝的最鼎盛时期,该时期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4)前一问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200多次向皇帝进谏的著名历史人物是魏征;后一问唐太宗时,名相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

两人同心计谋,传为美谈,被称为“房谋杜断”。

(5)本题属开放性问题,紧扣材料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有针对性回答即可。

如:

减轻人民的负担,努力发展生产;知人善任,重用人才,虚心纳谏等。

26.

(1)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造纸术

(3)战国;司南;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4)阿拉伯人;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解析】

试题分析:

(1)问,主要考查学生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准确识记,依据材料中对“三种东西”的解释可以得出分别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造纸术的准确识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指南针的发展准确识记,依据题干中“航海上产生重大影响”可推断出其指的是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