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建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53299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新建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对新建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对新建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对新建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对新建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对新建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对新建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对新建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对新建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对新建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对新建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对新建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对新建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对新建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对新建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对新建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对新建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对新建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对新建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对新建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新建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docx

《对新建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新建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新建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docx

对新建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

对新建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

对新建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理解

(学院评建处解读稿)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是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合格评估方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为依据,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意见》而制定。

一、《合格评估方案》的总体构架

(一)评估方案的构成

《合格评估方案》,由评估实施办法、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和基本要求、评估结论及其标准、有关评估指标调整说明等五部分组成。

评估指标体系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在《评估指标和基本要求》中,有7项一级指标、20项二级指标、39个主要观测点、基本要求和备注等,不设核心指标和“特色项目”。

(二)评估实施办法

本办法分为评估对象与条件、评估组织、评估程序及任务、评估纪律与监督四部分内容,规定了接受评估的普通高校的适用范围、基本条件;明确了教育部、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育部评估中心的职能;明确了合格评估主要程序包括学校自评、专家进校评估、结论审议与发布等环节;最后提出合格评估纪律,要求是一次接受社会监督的“阳光评估”。

办法在结论使用中明确规定:

“通过”的院校,进入下一轮普通高等学校的审核评估。

学校的整改情况将作为审核评估的重要内容。

“暂缓通过”的学校整改期为两年,“不通过”的学校整改期为三年。

在整改期间,对结论为“暂缓通过”的学校,将采取减少招生数量、暂停备案新设本科专业;对结论为“不通过”的学校,采取限制招生、暂停备案新设本科专业等限制措施。

整改前满后由学校提出重新接受评估的申请。

重新评估获得通过的学校,可进入下一轮普通高等学校的审核评估,仍未通过的学校,将停止其招生。

1

(三)指标体系的内容一级指标(7项)二级指标(20项)1.1学校定位1.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1.3人才培养模式1.2领导作用主要观测点(39个)●学校定位与规划●领导能力●教学中心地位●人才培养思路●产学研合作教育●生师比●队伍结构●师德水平●教学水平●培养培训●实验室、实习场所建设与利用3.教学条件与利用3.1教学基本设施●图书资料与校园网建设与利用●校舍、运动场所、活动场所及设施建设与利用3.2经费投入4.1专业建设●教学经费投入●专业设Z与结构调整●培养方案●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实验教学4.3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5.1教学管理队伍5.质量管理5.2质量监控●结构与素质●规章制度●质量控制●政策与措施6.1学风建设6.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6.2指导与服务●学习氛围●校园文化活动●组织保障●学生服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品德2

2.1数量与结构2.教师队伍2.2教育教学水平2.3培养培训4.2课程与教学4.专业与课程建设7.教学质量7.1德育7.2专业知识和能力7.3体育美育7.4校内外评价●专业基本理论与技能●专业能力●体育和美育●师生评价●社会评价●就业率●就业质量7.5就业(四)评估结论及其标准

专家组评估结论经统计汇总专家个人投票结果后得出,分为通过、暂缓通过和不通过三种,标准如下:

通过:

专家所投总票数中,通过的票数大于等于三分之二;不通过:

专家所投总票数中,不通过的票数大于三分之一;暂缓通过:

介于通过与不通过之间的票数。

0(五)专家投票依据专家个人投票依据:

通过:

39个观测点中,有33个及以上观测点达到基本要求;不通过:

39个观测点中,有9个及以上观测点达不到基本要求;暂缓通过:

39个观测点中,有7或8个观测点达不到基本要求。

二、《合格评估方案》的研制说明

(一)新方案研制的总体界定

1、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适用于未参加过教学工作评估的各类新建普通本科学校(以下简称“新建本科学校”),包括经国家正式批准独立设Z的民办普通本科学校。

2、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为依据,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以“促进经费投入,促进教学建设,促进管理规范,促进质量提高”为重点。

通过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进一步加强国家对新建院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指导,推动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使新建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教学管理基本规范,教学质量基本保证。

3、合格评估方案的制定从新建院校的办学定位与发展需要出发,努力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对新建院校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反映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走势与发展方向。

合格评估方案强调新建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民族团结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强调重视培养学生以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强调要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对学生的指导服务;强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加强教学基本建设,认真开展评建工作。

3

4、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合格标准及其计算方法参照教育部教发2号文件。

(二)新方案研制的总体思路

1、妥善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保持评估方案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创新。

新方案继续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统筹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教学改革与教学规范、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关系。

原方案设7个一级指标加一个特色项目,19个二级指标;调研方案设7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新方案设7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

新老方案在结构上基本一致,一级指标也基本一致,仅在个别表述上有变动。

为了更好地体现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和新建院校自身的特点,新方案在二级指标上有适当调整,在观测点和评估标准方面调整较大。

具体调整情况可参见下表。

原方案、调研方案和新方案一、二级指标变化比较表

原方案(2004版)办学指导思想(学校定位、办学思路)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主讲教师)教学条件与利用(教学基本设施、教学经费)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管理队伍、质量控制)学风(教师风范、学习风气)教学效果(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思想道德修养、体育、社会声誉、就业)调研方案(2010版)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学校定新方案(2011版)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学校定位、领导作用、人才培养模式)位、领导作用、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数量与结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培养培训)教学条件与利用(教学基本设施、经费投入)专业与课程建设(专业、课程与教学、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管理队伍、质量保障)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学风建教师队伍(数量与结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培训)教学条件与利用(教学基本设施、经费投入)专业与课程建设(专业建设、课程与教学、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教学管理队伍、质量监控)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学风建设、课外活动、指导与服务)设、指导与服务)教学效果(思想道德修养、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体育美育、校内外评价、就业)教学质量(德育、专业知识和能力、体育美育、校内外评价、就业)2、以“促进经费投入、促进教学建设、促进管理规范、促进质量提高”为重点,建立适应新建院校需要的评估指标体系。

新建本科院校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条件达标和管理规范的问题。

因此,新方案通过建立以促进经费投入、促进教学建设、促进管理规范、促进质量提高为重点的评估指标体系,进一步加强国家对新建院校教学工作宏观管理与指导,使新建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教学管理基本规范、教学质量基本保证。

3、引导新建院校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新方案强调学校应主动适应和服务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重视与区域经济社会及产业

4

的合作育人,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设Z和结构调整、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一系列环节上突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新方案的调整和变化

1、注重考察领导能力和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

把原“办学指导思想”改为“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增加“领导作用”和“人才培养模式”两个二级指标,不仅考察学校是否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更侧重考察学校是否具有一支尊重教育规律、教育理念先进、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较强的各级领导班子,同时考察是否制定有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这对新建院校的建设和未来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2、注重建设一支符合新建院校办学定位的师资队伍。

增加了“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培养培训”两个二级指标,侧重要求学校加强教师的培养,提出注重教学团队建设、带头人的培养,加强专业教师职业经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并特别提出应重视青年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引导新建院校建设一支具有发展后劲、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

3、注重考察地方政府对学校的经费投入。

把原“教学经费”改为“经费投入”,不仅考查学校教学经费投入情况,还要考察政府(主办方)投入。

拟根据国情采用“学校举办方(含政府、行业和民办高校投资者)生均拨款分别达到或超过上一年本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平均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的概念,这样既有利于促进政府经费投入,又照顾到区域的实际差别。

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公布的2021年全国教育经费公报的数据测算,如果使用“区域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平均值”这个指标,对西部11个省、自治区来说,有9个省、自治区没有达到标准;对中部10个省来说,有5个省没有达到标准;对东部7个省来说,有4个省没有达到标准。

因此,总体看来,这个指标对我国大部分省、自治区加大高等教育投入有促进作用,对保持新建院校办学条件和质量、不断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投入都具有重要意义。

4、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方案的设计突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设Z和调整、培养方案、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的统领作用,把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条主线贯彻始终,从而使指标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比较严密,既体现了“三个符合度”(1、学校培养目标(质量标准)符合社会、学生需要和国家规定的程度;2、学校实际工作状态符合学校确定的培养目标(质量标准)的程度;3、学校人才培养结果(毕业生)符合学校确定的培养目标(质量标准)的程度)的评估原则,又有利于新建院校办学定位和目标的实现。

5、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将原方案一级指标“学风”改成“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

设Z“学风建设”、“课外活动”、“指导与服务”等二级指标。

一方面强调从学校整体氛围和制度建设上改善学生的学习风气;另一方面强调学校应在学习指导、就业指导、创业教育指导、心理健康咨询等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指导和服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6、重视实践教学和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对实践教学的要求有所提高,如要求50%的毕业论文

5

(设计)要在实验室、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完成,对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和理工农医专业的实践教学的学分(学时)比例有适当的提高。

对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要求贯彻在评估标准体系的始终,从办学思路到制定各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质量标准,基本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要求明确具体。

这样有利于与审核评估的衔接。

7、不设“特色项目”和核心指标。

鉴于新建院校的实际情况,新方案不设特色项目,但在办学定位、专业设Z等相关的评估标准中,注重引导学校培育自身的特色。

新方案不设核心指标,一是为了进一步简化评估的程序,规避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作为合格评估,其指标应该是最低标准,高校都应该基本达到这些要求。

三、评估指标体系及观测点的内涵解读

下面主要是结合我院情况对观测点的内涵作逐一说明。

1.一级指标:

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二级指标:

学校定位;领导作用;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的办学思路是学校的顶层设计,它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办学思路不是抽象的,它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它具体体现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合格评估方案》的各级指标都会与办学思路有关。

考察一所学校的办学思路,不仅要看它的二级指标,还要看《评估方案》的其他指标,如师资、资源配Z、专业设Z、教学计划、课程设Z等。

领导作用则侧重考察学校是否具有一支尊重教育规律、教育理念先进、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较强的各级领导班子。

1.1学校定位

主要观测点:

学校定位与规划

1.1.1学校定位与规划

基本要求:

(1)办学定位明确,发展目标清晰,能主动服务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

(2)规划科学合理,符合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3)注重办学特色培育。

“学校定位”主要是指,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找准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位Z,确定学校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体目标,培养人才的层次、类型,和人才的主要服务面向。

学校定位一般包括:

发展目标定位、办学类型定位、办学层次定位、学科专业定位、服务面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所谓“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是学校的定位要适应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的要求,要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或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条件。

“学校的总体目标”是指学校在国内外高等学校中的位Z;学校的学科结构(理工农医管经文等);学校的类型(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型);学校培养不同层次人才的结构(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生)。

“人才的类型”是指应用型、研究型、研究应用型。

6

“服务面向”有两层含义:

一是为行业服务,为区域经济服务,为全国服务。

二是培养学生主要从事研究、开发,基层的一些实际工作。

学校规划的目标应体现学校的定位,其相应措施是为了保证学校定位的实现。

专业建设规划对保证本科教育的健康发展、稳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考察学校定位必须考察学校的规划,尤其是专业建设规划。

专业建设规划要合理,要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要符合学校自身条件(有相应学科支持),要遵循教育规律。

专业的总体布局和结构要符合学校的定位,有与重点学科相匹配的、在行业或地区有一定影响的优势或特色专业。

学校规划的目标应体现学校的定位,其相应措施是为了保证学校定位的实现。

考察学校定位必须考察学校的规划,包括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

这四个规划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在一个总规划中,内含这四部分内容。

1.2领导作用

主要观测点:

领导能力;教学中心地位

1.2.1领导能力基本要求:

各级领导班子遵循高等教育办学和教学规律,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认真落实学校发展规划和目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较强。

(1)各级领导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

教育思想观念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先导和动力,也是高等学校发展的任务和要求。

学校的一切改革离不开思想观念的转变。

办好一所学校,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

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要具有时代特征,要随时代的进步不断转变。

现在的时代,我们更加重视教育教学质量,要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质量观、人才观。

学校要强化质量意识,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这样的观念。

结合学校的定位,制定质量标准并切实实行。

在制定质量标准时,不能用精英教育阶段的质量标准来要求大众化教育阶段的教学工作,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质量标准应区别于精英教育阶段的;另外不同的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承担的任务不同,质量标准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

国家对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应该是一样的,学校根据定位对培养的人才还提出不同的要求。

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要遵循教育规律,处理好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统一性与多样性、“成人”与“成才”、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等关系。

(2)学校的党政一把手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负有重大责任,应该做到责任明确。

学校的党政一把手要统筹学校的各项工作,把主要精力真正转移到教学工作上来,把质量意识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学校领导在治学过程中,首先要带头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应有一个先于行动的核心理念,在观念、制度、工作上有所创新。

学校树立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应当明确、清楚。

7

(3)各级领导要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认真落实学校发展规划和目标。

(4)侧重考察学校是否具有一支尊重教育规律、教育理念先进、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较强的各级领导班子,这对新建院校的建设和未来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1.2.2教学中心地位

基本要求:

(1)有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重视建立并完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各级教学管理人员责任明确,各职能部门服务人才培养情况好,师生基本满意。

高等学校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因此,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学校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确立不是一句空话,它是有实际的含义的,是可以根据以下几点进行考察的:

是否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基本构建了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党政领导是否重视教学工作,经常研究教学工作,并能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是否正确处理人才培养、教学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对教学的经费投入是否处于优先地位,并有稳定的表与言传身教,育人与自育。

江泽民主席在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上,对教师提出的:

“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督学、与时俱进”,是对教师风范的最好概括。

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主要反映在课堂教学,科学研究,人格魅力,敬业精神和教书育人等方面。

学校要重视师德建设,制定教师岗位职责,采取措施,促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并引导教师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教师要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是指领导和教师集体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科学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方法,严格的考核制度,规范的教学管理,全身心投入的教学态度。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

教学质量高低,是以实施培养方案的效果,能否达到预定的培养目标来衡量的。

评估时要综合看: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对教师进行的各种教学评估资料,专家抽查情况,考试试卷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审阅情况,学生对调查问卷回答情况,专家随机听课时对教师的评价以及专家对用人单位和学生考察的结果。

在学术研究领域能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2.2.2教学水平

基本要求:

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指导总体上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基本满意。

学校及各系制定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措施,对于青年教师进校1-3年内着重培养教学能力,并采取措施不断提高。

课堂教学、实践指导要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具体做到:

一是教学准备阶段。

教学能否搞好,这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其一,了解学生思想上存在的与本门课程教学内容有关的一些问题;其二,认真研究和消化教材,确定讲授的重点和难点;其三,在前两项工作的基础上写好教案和讲稿。

但要注意千万别照讲稿念,这样的做法学生不爱听,希望改进。

二是课堂讲授阶段。

第一是教师要为人师表,要言传身教。

这就要注意自己的仪表,教风要正,观点正确,言之有物,讲课仪态要端正。

第二是教师上课,要提前到教室,千万别迟到,教师上课迟到是教学事故。

第三教师上第一堂课时,一定要作自我介绍。

第四是教师讲课,要站着讲,青年教师更应该如此。

老师对学生讲课的时候,还必须注意到学生对老师讲授内容的反馈和听课情绪。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听课情绪,对自己的讲授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时予以适当调整,只有站在那里讲课的教师,才能够比较全面而真实地了解学生的情绪。

第五,加强对课堂的管理,学会组织课堂教学,要强调课堂纪律,要把学生情绪调动到听课方面来,使学生进入到听课的状态之中。

这是教师讲课获得成功的必要前提。

第六是讲课要投入,有激情,富于感染力。

为了使自己的课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爱听,教师讲课一定要投入。

需要注意的是,每讲一课,要有总结。

有总结,才会不断前进,不断提高,才会逐渐掌握教学规律。

第七是在讲课过程中要注意师生互动。

有一些老师讲课,只是看自己电脑上的内容一直讲下去,也不提问学生。

这样的课堂秩序好像很不错,实际上学生根本没有听,而是安安静静在下面干“私活”,这就失去了上课的意义。

教师不能只顾自

11

己把课讲下去。

教师的责任不仅要使学生接受讲授的内容,还能使他们提出问题。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能真正解决一些学生思想存在的、与本课程有关的问题,学生就会对这门课感兴趣。

课堂上师生互动这个环节,必须抓住它,千万忽略不得。

同时,讲课使用的资料要新、要准确,讲课的语言要干净。

第八,讲课时手势是可以的,用得当了,可以增加讲课的效果。

但是手势使用不宜过多,否则就适得其反。

在使用多媒体时,屏幕上的字体不要太小,坐在后面的学生看不清楚,影响学生对上课内容的掌握。

第九是每上一次课,先复习旧课,再讲新课,但是复习的时间不宜过长。

三是课后总结阶段。

教师在课堂上讲好课,这标志着教师完成了主要的教学任务,但是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全部。

课后要做的工作包括:

要注意听取学生对讲课的反应,主动征求学生的意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态度,认真总结,发扬优点克服不足;要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采取的方式、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参观、实践、出复习题、下节课提问等;认真批改学生作业,批改以后一定要讲评,对好的要表扬,甚至可以将平时成绩提高一点;对差的,一定要说明差在哪里,并提出改进的办法。

学校、各系要认真组织教学督导,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要建立健全教学水平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让学生基本满意。

2.3教师培养培训

主要观测点:

教师培养培训

基本要求:

(1)有计划开展了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带头人培养等工作,初见成效;

(2)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措施;(3)有加强教师专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培养的措施,效果较好;(4)重视青年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有规划、有措施、有实效。

侧重要求学校有计划加强教师的培养培训,注重教学团队建设、学科、学术、教学等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加强专业教师职业经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应特别重视青年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制定行之有效的“青年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规划,措施落实,效果明显,引导新建院校建设一支具有发展后劲、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根据《规划纲要》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加强师德建设,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进一步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要加强对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用、评价的首要内容。

第二,提高教师的能力水平。

要完善教师培养培训的体系,优化队伍结构,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对高校来讲,要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

第三,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

要不断改善教师工作、生活、学习条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落实和完善教师的社会保障政策,要大力表彰作出突出贡献的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