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堂课例与评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2724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课堂课例与评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生态课堂课例与评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生态课堂课例与评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生态课堂课例与评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生态课堂课例与评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生态课堂课例与评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生态课堂课例与评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生态课堂课例与评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生态课堂课例与评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生态课堂课例与评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生态课堂课例与评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生态课堂课例与评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课堂课例与评析.docx

《生态课堂课例与评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课堂课例与评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态课堂课例与评析.docx

生态课堂课例与评析

生态课堂课例与评析

用生态课堂的视角来评析

张冬霞老师的《母亲的纯净水》课堂教学

保山市实验小学梅雪丽

“生态课堂”要求有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对课堂的构建与评价。

笔者在参加国培过程中,看了张冬霞老师《母亲的纯净水》课堂实录后(这是一次作业要求),深为张老师的课堂所感动。

这里从生态课堂的视角,来分析解读这节课,以期对我们小学语文老师有所启发。

由于水平有限,所做评述只为一家之言,供参考。

课堂实录与点评:

一、揭示课题

师:

这节课咱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请大家齐读课题(评:

简单提问,用意在于回收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用齐答方式收学生的注意力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生:

《母亲的纯净水》

师:

声音非常洪亮。

那么,课文大家都已经读过了,来说说你们对课题都有什么了解吧!

生1:

我知道了“母亲的纯净水”其实就是凉白开水。

生2:

我知道了母亲用一瓶纯净水教育了小女孩儿,让女孩儿考上了大学,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评:

了解学情,这是“以学定教”的前提。

教师用了较少的时间直奔主题。

二、检查预习

师:

正像同学所说的,这篇课文向咱们讲述的就是这样一段由纯净水变成凉白开的故事。

现在老师想请五位同学把课文读一遍,让咱们大家一起再来感受感受。

谁愿意来?

(评:

一般老师会这样提问:

“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

”教师成了学习的检查者,学生自然有心理压力。

而这里老师顺势提出任务,自然亲切之感便在学生心中产生了。

学生纷纷举手,师指其中五名同学分读课文(生1读第一自然段;生2读

水”)咱们一块儿看看前面这个小姑娘写得怎么样?

(评:

语文的字词书写如何进行教学?

这个环节值得老师们参考。

“课文中出现了’真诚’的反义词,是谁,写下来”这样听写方式,增加了思维容量,使得这个教学环节丰满而张力)

生七嘴八舌:

她写错了一个;最后一个写错了……

师:

(指其中一生)你说说。

生:

最后一个写错了。

应该是“不菲”,她给写成“薪水”了。

师:

为什么应该写“不菲”?

生:

因为,要是表示工资很高的话就是“不菲”,如果要是表示工资就是“薪水”。

师:

刚才老师一说完这个词的意思的时候大家的说法不一样,有的说是“薪水”,有的说是“不菲”。

这个小姑娘才中选择了“薪水”,应该是——

生(齐声说):

不菲

师:

谁来改一改?

生争相举手,师指其中一位到黑板上改正。

(评:

让学生自己改,而不是教师直接在黑板上打叉,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师:

两个人合作把这次听写任务完成了(评:

“两个人合作”既是对后边这位学生的肯定,也没有否定前边那个学生,体现了学生无过错原则)。

(师指板书)一定要记清了:

这个是表示工资不少;这个才是用来表示工资。

(师面向全体同学)老师还想知道你们写得怎么样?

都谁全写对了?

暂时没写对的词课下多写两遍。

课文中的生词你们还有不理解的吗?

生:

没有。

(评:

“以学定教”是生态课堂的根本原则之一。

教师在本段教学中做到了“在阅中读,在读中阅”。

在读中对生字词进行教学,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章”的字词教学原则。

尤其是教师说同义词、反义词而不是直接听写文章中的词,增加了课堂思维容量,巧妙地处理了教学密度问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

相信没有了这些字词的障碍,咱们再来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同学们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评:

前边都是有声地读,这里改成默读。

有声地读叫阅,无声地读叫做览,课堂都做了兼顾),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同时把课文中你没读懂的问题在书上标记下来。

生按要求自读自读。

师:

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以下共有20次发问,这里逐一进行记录。

发问1:

属高水平问题)

生1:

我觉得讲得是一次体育课后一个小女孩儿的同桌没有带纯净水,然后这个小女孩儿她就随手递了上去。

她的同桌喝了一口说:

“这水像是凉白开。

”她十分生气,回家便责问她的母亲。

她的母亲为她讲了一番道理,她明白了。

后来她拿着不菲的薪水,但依然喜欢喝母亲的纯净水。

师:

她把课文中从“一次体育课”到“后来发生的故事”全都概括出来了。

那么,之前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谁能结合这位同学(指生1)所说的,还有老师刚才的一点儿提示再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发问2,属高水平问题。

评:

教师的理答既对学生进行了肯定,又给别的同学留下了空间。

教师理答时最好不用“是”、“完成正确”之类的评语)

生2:

一个穷苦家的小女孩儿一直喝妈妈灌给她的凉白开,最后一个同学发现了,于是她去问妈妈这是不是凉白开,最后妈妈给她讲了个道理,她明白了:

再穷也得看得起自己,如果看不起自己的话,心就穷了,那可就真穷了。

最后她考上了大学,找了个不错的工作,拿了不少的薪水,可是她还是喜欢喝母亲的凉白开。

师:

你们觉得他概括的怎么样?

尤其是之前发生的那部分内容,你们觉得这样说好不好?

(发问3,评:

教师把理答把评判权放给了学生而不是自己一开就做出判断。

一般我们的老师在这个环节处理得太急,自己就喜欢做一个“是”或“不是”的简单判断,进而扼杀了课堂生态)

生3:

我觉得不算好。

因为她之前并不知道,在给同桌之后她才明白了她一直喝的是凉白开,她在之前只认为她喝的是纯净水。

师:

也就是说,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如果是你,你怎么概括?

(发问4,只针对个人的提问)

生3:

如果是我,我会这么概括:

每逢体育课下课之后,同学们都会喝上一瓶纯净水,她也不会例外。

师:

不知道同学们认真倾听了没有,后两个发言的同学与第一个发言的同学所说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发问5,高水平问题)

生4:

蔡说的是母亲给小女孩讲了一个道理,他没说是什么道理。

而陈是说母亲给小女孩讲了一个道理,是第17自然段:

再穷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穷了,那可就真穷了。

他把这个道理详细地说了出来。

师:

十分详细地把母亲所讲的道理说了出来。

那么,你们觉得是“十分详细地说出来”好,还是就像他这样就说“母亲给她讲了一番道理,小女孩向明白了”好?

(发问6:

高水平问题)

生5:

我觉得把他们两者结合一下,给陈简略一些,而蔡再加上一个概括出这句话的词语来修饰这个道理,我觉得这样会更好!

师(面对生5):

你再说一遍。

生5:

讲了一个耐人寻味、深刻的道理。

师:

哦,你想这样概括。

你能连贯地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发问7,针对个人的提问)

生5:

每逢体育课下课之后,同学们都会喝上一瓶纯净水,她也不会例外。

在一次同学忘记带的时候,她发现自己喝的都是凉白开,她觉得母亲很虚伪。

但当母亲给她讲了一番很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之后,她不再怪母亲,也不怕同学嘲笑她。

长大后,她有了不菲的薪水,但她还是喜欢喝母亲的纯净水。

生6:

老师,我想给她(指生5)说一下,这是母亲给她的纯净水,要不然的话,不知道这篇课文的还以为是她自己买的呢!

师:

哦,你是说第一自然段应该说“每次体育课小女孩儿都会喝母亲给她的纯净水。

”提得好!

(评:

如果是我们的老师教学,这个环节肯定少不了“棒棒棒,你真棒!

”之类的表演了!

)还有没有你觉得说的不太合乎这篇课文内容的地方?

(发问8,由于过细,这个问题学生难以回答是难免了,可以定为无效问题)

(见学生没有反应,师提示)小女孩儿的这瓶纯净水里边其实装的就是凉白开,这个事实是小女孩从同学那里知道的吗?

(生依旧没有反应,师让学生浏览课文相关内容。

)同学喝了那瓶纯净水之后只是说:

“你的水……”

生(接读课文中的相关内容):

像是凉白开水。

师:

谁再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发问9,概括问题)

生7:

每逢体育课下课之后,同学们都会喝上纯净水,小女孩儿也不例外,她总是喝母亲给她的纯净水。

在一次同学没带的时候,同学认为她的可能不是纯净水。

回到家里她问了母亲,母亲诚实地告诉了她,她觉得母亲虚伪。

但是当母亲给她讲过了一番耐人寻味、深刻的哲理之后,她不再怪母亲,也不怕同学嘲笑她。

长大后,她有了不菲的薪水,但她还是爱喝母亲的纯净水。

师:

这次你们所说的都合乎课文内容了,而且课文内容的要点一个都不少。

如果语言能再简练一点儿,那该多好啊!

谁再试试?

(发问10。

评:

这个问题有难度,教师此时就应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最好教师站在讲台上而不要站在学生中间,以给学生足够的心理安全感)

生无语。

师:

你们想听听我是怎么概括的吗?

(发问10:

低水平问题)

生:

想!

师:

本文记叙了一个小姑娘每次体育课的时候都会喝到母亲给她的纯净水。

一次体育课,同桌说她喝的纯净水有可能是凉白开,她非常生气,回家责问母亲,母亲给她讲了一番道理,小女孩儿想明白了。

之后,她一直喜欢喝母亲的纯净水。

师:

这样概括行吗?

(发问11:

低水平问题。

评:

当课堂连续出现学生回答不了问题产生畏难情绪后,适时用低水平问题重塑学生信心是非常有必要的!

生:

行!

师: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时候,不但要像你们一样抓住课文的要点,内容不能丢掉,而且要做到语言简练。

就这么简单!

你们也都练一练吧,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

自由练说。

师:

谁想再来说试试?

(发问12,重复前边的问题)

生8:

本文记叙了一个小女孩儿每次上体育课时都会喝母亲给她的纯净水。

在一次她的同桌没有带纯净水时,她把她的纯净水给她喝,同桌说她的水可能不是纯净水。

回到家后,她责问母亲,母亲给她讲了一个道理,她想明白了这个道理。

再后来,他考上了大学,找到了一份好的工作,拿着不菲的薪水,但是,她认为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得上母亲的纯净水。

师:

好多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就是这样。

那么,课文里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发问13,低水平问题)包括课后习题中的,还有课文中的,只要是不理解的问题都可以提出来。

生1:

我的问题是为什么母亲这回市场上卖的纯净水会有假的呢?

师:

谁能解释?

(发问14,低水平问题)

生2:

现在这市场上这人为了钱什么事都敢做,母亲肯定认为市场上得有假的纯净水。

师:

一种避免不了的社会现实,是吧?

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发问15,低水平问题)

生3:

文中的这个小女孩儿明明认为母亲说的是对的,为什么她又说:

“可是,想到同学们一张张嘲笑的脸,她还是感到莫名的委屈和酸楚?

师(板书:

委屈、酸楚):

抓住了小女孩的心情来提出问题,挺好的。

还有吗?

(发问16)

生4:

为什么“后来有的同学问她里面装的是凉白开吗?

”可是她却沉静地说:

“是”?

师:

你想问:

为什么变得沉静了,是吗?

(同时板书:

沉静)又抓住了小女孩的心情。

(发问17)

生5:

最后一自然段,她已经考上了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拿着不菲的薪水,然后她可以随心所欲地喝各种名贵的饮料,更不用说纯净水了。

为什么她还是认为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得上母亲的纯净水?

师(板书:

没有比得上?

):

这个问题提得好!

既结合了课后习题,又结合了课文的题目。

生6:

我的问题在第17自然段、倒数第二行:

再穷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穷了,那可就真穷了。

我想问一下,“心就穷了”是什么意思?

师:

母亲的话中的“心穷”是什么意思?

(同时板书:

心穷)(发问18)

生7:

第18自然段第3行:

如果把它看作是一件丑陋的衣衫,那么它就可能遮住心灵的光芒……这里面有三个“如果”,我不知道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师:

(板书:

如果……)小女孩说的这些话都是什么意思呢?

(发问19)

生8:

从第17自然段中母亲对她说的一番话中,她到底想明白了什么呢?

师:

就是课后习题2,是吗?

(发问20)

生9:

本文说的这个纯净水,他最后一个加上了引号,我觉得这纯净水好像不单单只指凉白开,我觉得它有更深层的意思。

至于它有什么更深层的意思,现在我还没有理解到,所以我有这个疑问。

生10:

“是她需要认识和改变的一种现状”她说的“现状”是什么“现状”?

师:

这也是小女孩听了母亲的话想明白了的那部分内容。

生11:

在第1自然段、倒数第5行:

她接过瓶子的时候心里隐隐有点不安。

她为什么要不安呢?

师板书:

隐隐不安

生12:

为什么在后来她考上大学以后,然后找到了工作,还拿着不菲的薪水,她本可以喝各种名贵的饮料,她为什么还是喜欢喝凉白开呀?

师:

为什么还是喜欢喝凉白开?

觉得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得上母亲的纯净水?

有同学提过了。

一会儿你肯定也能明白其中的原因的。

评:

本节一共有20次发问,实际上从发问13开始,老师是在梳理学生的问题,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前期工作,这正是以学定教的序曲。

本段是教学的重点,整个教学过程流畅自然。

怎样问问题,怎样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理答,是实施“以学定教”的关键着力点。

这个教学片断,教师以20次提问来组织教学,也就是以20次提问来突出以学定教的教学特点。

纵观教师提问,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提问注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

例如:

师:

你们觉得他概括的怎么样?

尤其是之前发生的那部分内容,你们觉得这样说好不好?

师:

也就是说,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如果是你,你怎么概括?

2、提问注重为学生留有争论和选择的条件。

例如:

师:

十分详细地把母亲所讲的道理说了出来。

那么,你们觉得是“十分详细地说出来”好,还是就像他这样就说“母亲给她讲了一番道理,小女孩向明白了”好?

师:

不知道同学们认真倾听了没有,后两个发言的同学与第一个发言的同学所说的有不一样的地方?

3、提问注重理答环节的学生自评。

例如:

师:

你们觉得他概括的怎么样?

尤其是之前发生的那部分内容,你们觉得这样说好不好?

师:

这样概括行吗?

4、提问注重教师与学生角色平等。

碰到学生回答困难时,教师没有把自己的答案强加于学生,并鼓励学生越越自己。

例如:

师:

你们想听听我是怎么概括的吗?

四、明确进一步学习的方向,拟定学习方案

师: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同学们刚才所提出来的这些问题。

(指板书:

心穷?

如果……)(评:

学生提的问题,有的只是一般问题,而对这两个问题,涉及文章的主体思想,所以教师板书后进行分析,这充分体现了生态课堂的动态性。

母亲所说的“心穷”是什么意思?

小女孩的这一串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这些都和母亲的话有关。

(顺势将这两个问题用大括线括起来,同时补充板书:

母亲的话)

师:

当小女孩可以喝各种名贵饮料的时候,她却认为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得上母亲的纯净水,这是后来小女孩的一种心理感受(顺势在“没有比得上?

”前补充板书:

2)。

其实,之前同样是母亲的那瓶纯净水带给小女孩的心情是不同的,是一直都在发生变化的(顺势用大括线括住“隐隐不安?

委屈、酸楚?

沉静?

”同时补充板书:

1)而这所有的变化都和“母亲的纯净水”有关。

师(指板书):

其实,刚才同学们提出来的所有问题我们可以归结为这么两大类问题。

下面就请同学们从这两类问题中,根据你自己的兴趣或者需要选择一个写写你们打算怎么学会这个问题?

用什么方法学懂、学会?

(评:

在对问题进行梳理后,教师仍然没有急于给学生答案,而是把解决问题的权力又还给了学生。

如果我们上课,可能就直接进行讲解,告诉学生答案了)

学生动笔写,教师行间巡视。

师:

有选择第二个方向:

围绕着母亲的话来设计你的学习方法的吗?

可以结合课后习题2一起来理解。

生1:

我觉得应该是先画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再写批注。

师:

你认为你所谓的“相关语句”是什么呢?

生1:

就是这个词语在这个句子里边画出来,然后再结合上下文写批注,就是写它的意思。

师:

“那天晚上她想明白了母亲的话……”,“母亲的话”到底指的是什么呀?

她又从中“想明白了”什么呢?

咱们要想真正地理解母亲的话,把目光就局限在“母亲的话”那一段;就集中在小女孩听了母亲的话想明白的那一部分,就看这两部分,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要真正地理解母亲的话,我们光把目光局限在这儿,好像理解起来稍微困难一点儿,咱们必须得联系上下文来思考。

不但要联系上下文来思考,还要知道母亲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样的话?

这样我们就能把一篇课文全都学懂了。

(评:

教师着重进行方法的指导,而不是告诉学生结果)

(随学生的发言敲击电脑,补充相关内容,形成学习方案1)我们就把这个当成其中的一个学习方案,来解决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的同学的问题。

师:

谁选择的是这个方向呀?

(指第一个方向:

母亲的纯净水)说说你们打算怎么学?

生2:

也是先找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写写批注,然后把一些重点的词圈出来。

在第一自然段倒数第四行:

她知道家里的经济状况不怎么好,……

师:

我先打断你一下,先不说出你的学习过程,就先告诉我你的学习方法,行吗?

还谁也选择的是这个角度,说说你打算怎么学?

生3:

先理解一下这些词的意思,再试着理解画的这些词在文中的意思,然后写写批注,画出相关的语句。

师:

那么,我们要解决:

为什么当她可以随心所欲地喝各种名贵的饮料的时候,她却认为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得上母亲的纯净水?

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得先把小女孩之前的种种心情好好感悟一番,然后再去理解这个问题。

你们刚才的意思就是说先把这些内容(隐隐不安、委屈酸楚、沉静)在原文中找到,感受感受小女孩心情的变化,然后再画出重点的句子体会她为什么认为“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得上母亲的纯净水”,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教师边小结,边敲击电脑,当场形成学习方案2)

师(指大屏幕):

同学们看,这样我们就又形成了一个新的学习方案。

你们可以从中任选一个,以备在下节课的时候依据你所选择的学习方案深入地学习这篇课文。

评:

如果以常规思维来考量这节课,这节课似乎不完整,因为学生的问题没有解决呀!

课堂最后形成的是另一个学习方案,而不是最终的答案如中心思想、学生体会心得等。

事实上,生态性的课堂具有开放性,当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这样学生才有继续学习的动力,对教师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告诉学生如何去寻找答案,以新的学习方案为结束,或可给老师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五、布置作业

师:

课后记得完成我们的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生字组词,各写两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