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97674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docx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docx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

锦绣中华在我心中

教学目标

·态度:

通过“锦绣中华在我心中”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进一步了解祖国不同地区的差异和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能力:

培养学生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

·知识:

会按专题如人物、风景、节日、民族等类别将收集的资料布置板报。

学生准备:

查找资料(收集祖国各地的资料)

教师准备:

课件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课题:

(出示中国地形图)师述:

俯视祖国大地,她就像一只威武的雄鸡,傲然屹立的世界的东方。

她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千百年来,我们中华儿女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

(板书:

江山多娇)

二、了解祖国的地形地貌。

(板书:

祖国就像一副画。

1、问:

这是一张中国地形图,它有几块主要的色块,这不同颜色有什么作用呢?

今天,我们大家就一同对我国的地形图,了解和研究我国的地形、河流。

2、理解我国的地形三级阶梯。

问:

地形图上的各种颜色就是代表不同的高度。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在这张图上各种颜色都代表的高度是多少呢?

教师点图片上的各种颜色,分别判断土黄色、黄色、绿色的海拔是多少。

师述:

我们从高空向下观看我国的地形,大体上分为三级阶梯,因为是从上往下看,所以第一阶梯最高,第二阶梯次之,第三阶梯最低,尔后是海洋。

再仔细观察,我国的地势明显是西高东低。

(板书:

西高东低)

3、我国主要的地形地貌。

①世界上的地形分为五种,具体是:

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这五种地形在我国都有分布,请在地图上找一找。

(板书:

五种地形齐全)

②请读小资料:

(幻灯出示资料)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地图上找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主要丘陵、主要河流、主要岛屿……互相指一指。

③思考讨论:

多样的地形、地貌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好处?

我们的家乡属于什么地形?

 

④扩展资料:

海拔是指地球上某一点高出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我们用的《中国地形图》上中国各地的海拔是以青岛黄海水准原点为起算点的。

水原点即平均海平面。

多种地形与我国生产的关系:

我国幅员辽阔,世界上五种地形都有,这样就给我们发展多种经营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平原为我们提供了耕地,高原为我们发展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山地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矿藏等等。

这样使得我国能够从各方面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三、走进母亲河。

(板书:

我们的母亲河。

1、思考:

我们为什么称长江、黄河为母亲河?

2、收集资料,请你拿出有关母亲河的资料、故事、赞美母亲河的诗歌、散文、歌曲、绘画……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资料,全班同学把资料进行归类。

4、歌唱母亲河。

以小组为单位,全班进行比赛。

①说一个评价母亲河的词。

每组不重复,看谁用词最贴切。

②说一句赞美母亲河的话。

看谁感情最真挚。

③讲一个长江、黄河的传说、故事,或朗诵一首诗、唱一首赞美的歌……

四、讲我的旅游故事。

请几名同学讲一处自己曾经去旅游过的地方。

要求:

1、讲清景点所在省市位置,游览时间,自己印象最深的景点,自己游览后的感受。

2、学生介绍完一处风景,就把图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五、小组活动——“我的旅游观光梦想”。

1、展示自己的一个全国范围的旅游路线图。

在小组内介绍需携带的物品,采用的交通工具,观光的顺序、注意的事项等。

2、着重讲自己最想去的一个地方及原因,以及对那个地方的初步了解。

六、我会表演——小品:

我是世界自然遗产。

1、学生分组,看书查资料,了解“世界自然遗产”的含义,以及我国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地方,教师进行指导。

2、分别就自己感兴趣的一处,了解它的景观特色、被保护情况,合作编小品脚本,进行排练。

如扮成游客、导游、当地居民、拟人化的山水树木等……。

3、请两三组学生进行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七、总结升华。

课后收集祖国风光的图片、资料,自制一个祖国旅游观光路线图,为下节课学习做准备

多种多样的住房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祖国一些不同区域人们住房的特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人们怎样适应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发展生产,提高生活质量;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了解不同的人们住房与当地自然环境、自然条件的关系。

学习准备:

1、收集不同住房的照片、图片和资料。

2、学生调查自己家庭住房的变化。

3、彩色笔。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猜谜语:

背上长满鳞,背下都是筋,张开大嘴吧,可以吞活人。

(房子)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而住房也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我国多种多样的住房。

(出示课题)

二、新授

1、房屋的起源

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不会盖房子,“久居野处,构木为巢”。

(我们的祖先最早是生活在荒山野岭的山洞里和草窝树洞中。

)传说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教给人们“伐木构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

(砍伐树木,建筑上面有顶、四周有围挡的房子躲避风雨。

)实际上任何一项发明,都不会是一两个人的功劳,它凝聚着中华民族许多代人的聪明才智。

(出示教科书12页上的图片)从古人居住的山洞发展到我们现在居住的高楼大厦,由于人类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我们的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2、会“走”的房子

大家来猜一猜会“走”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图中这位小朋友从服饰上你能不能看出他是哪个民族的?

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房子,把它画下来。

(学生展示)

为什么说蒙古包是会走的房子呢?

这种住房说明什么呢?

(图示)

现在很多游牧民族都建立了定居点,有商店、学校和医疗站,老人和孩子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和这种房子相似的还有什么样的?

(藏族的帐篷、哈萨克的毡房)

刚才了解的是游牧民族的住房,在我国南方还有一种会走的房子,你知道是什么吗?

(船)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湖泊众多,河流纵横交错,船成了必备的交通运输工具,为什么它也被称为会走的房子呢?

(学生回答)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讲到了住房,同学们谁的家住在平房里?

说一说平房院落的布局?

(北面、南面、西面都有房子,再有东房就是一个四合院了)

二、新授

1、老北京的四合院

说到四合院,谁来说说四合院名字的由来?

说到四合院,就会想到老北京的四合院(图示、音乐),北京是古城,胡同里留下了大大小小许多四合院。

说到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可是北京的一大特色,连外国游客到了北京都想游览四合院。

这是北京的一大景儿,叫做“胡同游”。

四合院的特点?

(房子很独特,房房相连,院院相通,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

邻里互助,相对封闭、安全,有利于阻挡北方的风沙,院落有利于晾晒粮食、储存农具。

在我国各地,至今还保存着许多著名的老房子,谁知道?

(乔家大院、图示)

你们知道这些房子的价值和意义吗?

(学生回答:

历史悠久,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具有观赏价值,有独特的风格,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2、我国地域辽阔,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住房,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下面我们就去看看不同风格的住房,(出示图片教科书16页)小组讨论看看这些房子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并将结果在全班展示)

这些屋顶构造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不同地区有不同风格呢?

不同地域的民居与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4、   我们再来认识一种有着特殊含义的住房——窑洞(图示)

窑洞分布在哪?

(我国秦岭以北、黄河中下游的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区境内。

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为什么要挖窑洞居住?

(学生回答)

说窑洞有着特殊含义,是因为陕西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就在这些窑洞里,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中国人农民走向胜利。

(图示)

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窑洞冬暖夏凉的原因?

5、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同学们说一说你家住房的变化。

(填表)

三、    小结:

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四、    作业:

同学们想当设计师吗?

请你们来设计未来的理想住房,比比谁的设计最有创意。

`各具特色的交通工具

教学目标态度:

通过了解一些地区各具特点的交通工具,使学生初步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知识:

知道车船的发明源自于劳动人民长期的生活实践,知道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产生了适应的交通工具,说明了人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

收集车、船模型,彩色笔

教师准备:

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长江流域地图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1.   南北方不同的交通工具

看图比较南北方的畜力和人力交通

让学生看图,说说这些交通工具一般在什么地区使用?

为什么人们仍在使用这种比教落后的交通工具,他们有什么特点?

说说自己家乡有哪些交通工具?

哪些交通工具在家乡看不到?

说出原因。

在中国政区图上明确南北方的划分

明确:

南方船多原因是河多,水资源丰富,马车多在北方平原或草原地区使用方便。

2.   船的发展

小组讨论:

船的发展过程。

讨论:

哪些仍在使用?

今天的哪些交通工具由他们发展来的

  展示: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资料,说明我国明朝造船业的发展。

3.   自行车王国

角色扮演:

自行车与汽车的对话。

辩论会:

发展自行车还是轿车?

       人人拥有轿车好吗?

讨论会:

轿车走进家庭的利与弊。

船为什么会成为我国南方地区主要交通工具之一。

骑自行车有什么好处。

中华美食名扬天下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介绍中国饮食文化,使学生养成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介绍中国饮食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探寻人文现象和自然现象之间关系的兴趣。

3、通过对美食文化的了解,养成爱惜粮食的情感。

(二)能力目标:

1、使学生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社会事务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使用资料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客观分析饮食习惯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让学生了解饮食文化和其他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的关系。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能客观分析饮食习惯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使用资料的能力的培养。

2、饮食习惯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学习法、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歌曲导入:

课前播放《美食》课前让学生欣赏。

联系生活,导入话题。

1、(课件:

美食)同学们,听着这欢快的歌曲,看着这满眼的美食,你有什么感受?

想要吃美食我们首先要了解美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华美食名扬天下》。

揭示课题。

(教学意图:

视频导入,渲染气氛,简单明了,直奔主题。

以儿童兴趣入手,以“吃”作为切入点,通过视觉盛宴由浅入深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揭示课题。

(二)活动一:

“美食侦探在行动”

【过渡】年夜饭可以说是美食中的精华,请大家拿着你们年夜饭调查表,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出代表把你们的调查结果在全班展示一下。

预设一:

学生回答上来时的评价:

(1、你的想法很独特,表达也很准确;2、你的声音很宏亮3、你吃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学问4、这是“一面百吃,百吃百味”呀!

5、我们喜欢美食更喜欢亲人为做一起吃美食的感觉……)

预设二【学生回答不上来的难点引导】

1、饮食习惯和物产之间的关系出示物产分布图:

请大家借助图例看图,动脑筋想一想“饮食习惯和物产之间有何关系?

【师小结】:

大家说得很对,因为我们北方盛产小麦,南方盛产大米所以在饮食上出现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差异。

(设计意图:

中国农作物分布图等地图的展示,增强了学生对于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探寻饮食习惯和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了形象正确的认识,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2、口味“南甜北咸,东酸西辣”的引导步骤:

以饺子为例,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南甜北咸,东酸西辣”的差异。

【师小结】:

人们常把口味概况为“南甜北咸,东酸西辣”,虽然不太准确,但也反映出区域的饮食口味的是有差异和区别。

3、其他小组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继续谈)

4、让我们看看“影响饮食习惯的形成的有哪些因素呢?

”(是随机做出解说:

粮食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爱惜粮食。

【师小结】:

影响我们饮食习惯的除了地域的物产外,还有地理环境、气候和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

活动“中华美食故事会”

师:

美食不仅能够充饥、还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呢。

一道菜,一个故事;一道菜,一段历史。

你的家乡美食呢?

这些美食又有什么样的动人故事呢?

我们开个“中华美食故事会”,请大家说一说。

【预设评价】1、请故事讲得很生动,如果语言简练一些就更好了。

2、你的故事让我们打开眼界。

3、你的故事真得很精彩如果声音洪亮一些就更好了。

2、你的故事让我们打开眼界。

3、我们美食当中还蕴涵着浓浓的亲情。

4、谢谢你,让我们大家都要做一个有文化的食客……)

【师小结】刚才大家介绍的许多美食在我们石家庄的也能尝到,我们的饮食习惯随着人口的流动、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融合。

【设计意图: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透过中华美食,了解“食文化”的历史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积淀;通过讲述食品背后的故事,探究来龙去脉,感受中华丰富的食文化与悠久历史,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

让孩子通过熟悉的家乡美食,结合自己切身的体会引领学生了解我国不同的饮食特色,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通过美事故事会不仅让孩子学会了做人,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请你想一想你的广告创意,想好后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生:

略……)

【课后作业以及本课总结】中国的饮食文化是源远流长。

咱们一时半会也说不完。

课后大家可以学做一道你特色菜肴给家人品尝。

让我们在做美食中了解美食,在生活中领略饮食文化中的魅力吧。

多姿多彩的中华服饰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题是:

“锦绣中华在我心中”,主要在上册教材总体认识祖国的自然概况和古老文明的基础上,用对比的方法,从东西南北的差异上,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地域的生活,特别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2、教材26页的几幅图片,介绍了黄道婆改进纺织技术的故事,学生从中可以了解我国纺织业的发展进程。

27页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生产丝绸的国家,在古代就闻名世界,中国的丝绸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28页图片,通过介绍丝绸的生产过程,引导学生了解丝绸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9页的引导学生认识我国不同地域人们的服饰差异和风格特点等。

30页的图片,通过介绍一天之内穿衣有很大变化的吐鲁番地区、青藏高原,引导学生认识吐鲁番地区和青藏高原由于地处高原盆地,温差比较大。

31页的图片,通过对一家几代人穿衣的介绍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服饰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服饰越来越漂亮。

32页通过介绍家庭服饰展示会,引导学生了解家庭服装的变化,体会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33页的图片,反映了日常生活中一些人在公共场所表现出的各种不良习惯和生活陋习,引导学生在公共场所要着装文明,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

这样安排,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另一方面是把服饰的差异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引发他们的联想和体验,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并且主动地去了解和收集相关的资料。

教学目标:

态度,通过介绍祖国一些不同区域不同时代人们服饰的特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人们怎样适应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发展生产,提高生活质量;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知识:

知道我国是丝绸的发源地,丝绸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生活实践的产物;知道服饰与当地气候的关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服饰在不断变化;知道什么是不文明的生活陋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我国不同地域人们服饰的特点。

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创造力,激发爱国主义的情感。

难点:

掌握服饰的不同变化及勇于向不文明的生活陋习宣战。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

查找资料(可以是文章、采访记录,图片)

1、了解服饰的学问。

2、搜集一些传统服饰的故事和传说。

3、看视频资料,懂得服饰文化的差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出示一段服装模特表演)同学们,看完表演后你有什么感想?

我们可以看到,模特们的服饰不但色彩鲜艳,而且款式也多种多样。

你们想对它有更多的了解吗?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多姿多彩的中华服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感兴趣,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所以在上课伊始利用模特表演,给了同学们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授

1.师:

关于衣裳还有美丽的传说,你们想不想听?

师讲述故事,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纺织业的发展过程。

(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最爱,教师惟妙惟肖的讲解,保持住每一个孩子的兴趣。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衣裳的传说?

生简单介绍衣服的起源和发展。

(从远古时代的穿树叶,披兽皮.发展到现在多姿多彩的服饰)

生理解:

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结果.

(课上不仅让学生愿意听还要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尽情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及畅谈自己的想法。

2.师:

是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使我们的服饰多姿多彩。

现在,我们衣服的面料有棉麻丝腈纶等等。

(拿出一件丝绸衣服)同学们猜猜我拿的这件衣服是什么面料的?

(丝绸)你们知道丝绸的故乡是哪里吗?

(中国)丝绸是我国的所特有的。

早在四千年前,勤劳智慧的我国劳动人民就懂得养蚕、缫丝,织出灿若云霞的丝绸。

那么对于丝绸你了解了它的哪些有关知识呢?

生介绍丝绸的特点、制作过程及其他。

生1:

丝绸的颜色色彩斑斓、灿烂夺目,深受人们的喜爱。

生2:

丝绸的质地柔软、光滑,凉爽透气,对保护皮肤十分有利它的纺织过程非常复杂。

生3:

只是得到它的原材料----蚕丝就相当麻烦。

生4:

丝绸可以出口换取外汇呢。

师:

丝绸确实以其复杂的织造技术和文化艺术令世界所折服。

通过你们对丝绸的了解,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1:

从丝绸的身上我感受到我国纺织丝绸的历史悠久。

生2:

我国劳动人民是非常勤劳的。

生3:

他们具有高超的纺织技术。

师:

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具有非凡的聪明才智。

(从孩子们熟悉的身边事物出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形象化,孩子们学习起来更容易,更轻松,更感兴趣。

3、师:

正因为有了劳动人民我们才有了绚丽多彩,形式各样的美丽服装。

才有了一年四季不同的风景。

谁来说说你一年四季都穿什么样的衣服?

(生自由回答)我们为什么要随季节的不同更换不同的衣服呢?

(服饰受到自然环境中气候差异的影响,主要是在气温的影响时,而发生变化。

)人们的聪明才智不仅体现在衣服原料的制造上,对于服装的设计也是因地制宜的。

在不同地域生活的人们,因为地形、气候的不同,服饰的差异也很大。

(出示29页图片)

生观察,说说这些服装的特点有哪些?

生观察后汇报。

(分别从寒带、热带、水乡等几方面进行介绍)

(对于未知领域,孩子们的探究欲望最强,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形状各异的服饰,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师:

(评价)同学们介绍得很好。

让我们再想想:

在同一个时间,尤其是冬天,人们的服饰是不是一样呢?

(不一样)谁来给大家介绍。

生1:

北方,最北边的大兴安岭,一片冰天雪地。

那里气候寒冷,最低温度会达到零下五十多摄氏度。

大兴安岭是我国最大的原始森林,那里的人们靠打猎为生,所以人们为了抵御风寒,都喜欢穿以兽皮为主的衣服。

但总的来说,北方地区的人们,到了冬天,人们在衣服上的特点就是一个字:

厚。

  

生2:

江南水乡气候怡人,比北方地区要暖和的多。

因此,那里的人们都喜欢穿长布衣、长布裤,头上还围着蓝布包头,脚上穿的是绣花圆口的布鞋。

  

生3:

我国南方福建沿海的惠安县。

那里的妇女叫惠安女,她们穿的服装就叫惠安女服饰。

她们带的帽子叫斗笠,斗笠边缘两侧还缀有塑料花或者是绢花来作为装饰。

她们除了带黄斗笠特别外,头上还围着花头巾。

那么,你们知道她们为什么带斗笠、围花头巾吗?

(她们居住在我国南方,气候炎热,再加上她们常年居住在海边,带黄斗笠,围花头巾,是为了防止日晒的。

  师:

同学们,你们刚才介绍的三个不同地区的服装都属于我国的汉族服装。

让我们再回到地图上来看看,同一个时间,尤其是冬天,我国的气候是北冷南热,因此说,不同地域,由于气温的影响,人们的服饰各不相同。

那么,在同一地区,一天之内人们的服装有没有变化?

假如有,你知道是哪些地区吗?

生1:

在我国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流传着“早穿皮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这是因为吐鲁番地区昼夜温差非常大,气候影响了人们的穿着。

生2:

我国青藏高原地区,人们穿皮袄是“山上穿着、山下围着”,这样的服饰也与地形、气候有关。

师:

(评价)大家知道的可真多啊!

师:

大家还知道哪些独具地方特色的服饰吗?

学生用放映幻灯片的形式,边放映边解说。

(两处对比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服装的变化。

4、师:

我国的服装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并对世界服装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着装更是异彩纷呈。

师:

下面我们来做两个游戏:

“服饰变化你我他”。

课下我们收集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的新、老照片。

谁能当一名解说员,为大家介绍介绍。

(生分小组进行解说)

师:

通过的介绍,使我们感受到了随着时代的变迁,服装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着。

这些说明了什么?

谈谈你的感想。

(学生能够感受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人们的服装也更加丰富多彩了。

三、拓展、延伸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我们中华服饰不仅面料好,设计也非常多样化。

我们对我国各族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真是无比赞叹。

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服饰文化,我们为之感到自豪。

那么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服装的变化不仅受气温、地形、社会发展的影响,职业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穿着。

我们的衣食之源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我们每天的生活都与农业息息相关。

让学生真正了解农业生产与生活的关系,农业生产的状况,需要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比如一日三餐,衣食住行等。

单元教学注意点:

1、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农业的内容介绍做具体安排。

2、注意收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生活用品与农业有关的资料。

3、鼓励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相互交流,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

4、注重活动,体现活动的价值。

5、单元课时:

8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猜谜语的游戏活动,认识五谷,初步了解"五谷"等农作物及其特征,知道什么是"农业"。

2.通过探究衣食住行与农业的关系,知道农业是我们衣食住行的主要来源,理解我们的生活与农业息息相关。

3.学生能够进行初步的社会调查,观察社会事物,获取社会信息。

4.感悟农业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知农、敬农、尊重农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识五谷,知道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水产业和副业等

2.懂得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的道理,认识到农业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1.感受到农业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准备五谷食物或图片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