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一学期健康教育课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3259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第一学期健康教育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五年级第一学期健康教育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五年级第一学期健康教育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五年级第一学期健康教育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五年级第一学期健康教育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五年级第一学期健康教育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五年级第一学期健康教育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五年级第一学期健康教育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五年级第一学期健康教育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五年级第一学期健康教育课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五年级第一学期健康教育课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五年级第一学期健康教育课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五年级第一学期健康教育课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五年级第一学期健康教育课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五年级第一学期健康教育课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五年级第一学期健康教育课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五年级第一学期健康教育课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五年级第一学期健康教育课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五年级第一学期健康教育课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五年级第一学期健康教育课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第一学期健康教育课教案.docx

《五年级第一学期健康教育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第一学期健康教育课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第一学期健康教育课教案.docx

五年级第一学期健康教育课教案

五年级第一学期健康教育课教案

第一课  什么叫健康

教学目标:

    了解人体健康的定义。

教学重点:

    健康的定义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保证

教学过程:

1、导入:

健康是什么?

大家动脑筋想一下

2、健康包含的几个方面(讲述):

(1)生理(身体)健康:

这是健康的基础,指人体结构完整,生理功能正常,是其他各项健康标准的基本条件

(2)心理健康:

具有同情心与爱心,情绪稳定,具有责任心和自信心,热爱生活,和睦相处,善于交往,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知足常乐;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保证。

(3)道德健康:

最高标准是无私奉献,最低标准是不损害他人。

不健康标准是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发展,高于它们。

(4)社会适应健康:

是指不同时间内在不同岗位上时各种角色的适应情况。

适应良好是指能胜任各种角色,适应不良是指缺乏角色意识(如在单位是好工作人员,在家不一定是好父亲或好母亲)。

能促进身体,心理,道德健康发展

3、了解一下健康包含的这几个方面知识。

4、重点讲述一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表现,对比不健康的表现,指引学生改变不良习惯,培养健康的意识与行为。

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5、指出青少年学生经常存在的一些问题,分组讨论:

(1)如何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差生

(2)如何对待残疾人

(3)怎么处理和父母之间的关系

(4)关于自己的健康

 

 

第二课绿化与健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绿化与人们生活,健康的关系。

                                      

2、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关心绿化,积极参加绿化,爱护植物的好品质。

教材重点难点

    1、植物对美化、净化大自然的巨大作用

2、认识绿化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夏天,当你走在绿树成阴的公园里的时,会有什么感觉?

生:

凉爽,舒服,有心旷神怡的感觉。

师: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生:

因为这些公园里有很多树木。

师:

绿化了公园空气新鲜凉爽,能使人精神振奋,心情愉快。

植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我国把一年中的一天定为植树节,你们知道是哪一天吗?

生:

是3月12日。

师:

定植树节的目的是什么?

生:

使大家认识到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号召大家来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二、.学习新课

师:

为什么绿化植物好处很多?

生:

产生大量的氧气。

师:

同学们知道,植物白天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晚上则相反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那课文里为什么还说植物供应了大量氧气呢?

(学生同桌讨论,然后教师出示表格,让学生讨论填表)

`   多少亩植物能释放出50亿人所需的氧气?

(约0.83亿亩)

师:

人类一天需要那么多亩植物提供氧气,当前因为人为破坏,火灾,空

气污染等原因,使森林面积正在逐年减少,所以绿化环境,植树造林是件十分紧迫的事。

植物除了提供大量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外,还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

师:

植物除了可以起到不断调节自然界空气成分的重要作用外,还有哪些重要作用?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植物在自然界的多种重要作用)

师:

植物有那么多好处,和人类关系又如此密切,在当前森林面积日益减少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学生讨论回答)

三、.结束语

师:

今天我们知道了绿化的重要性,希望你们今后重视绿化,积极参加绿化活动。

 

第三课皮肤的功能与保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保护皮肤的方法。

    2、了解有关皮肤的知识。

教学重点:

    懂得基本的保护皮肤方法

教学难点:

    懂得基本的保护皮肤方法

教学过程

一、皮肤的组成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

二、皮肤的作用。

1、是机体阻挡微生物和有还事物的第一道防线。

2、通过辐射、对流、传导形式或散发或吸收些热量、调节温度、排出废物。

3、感觉器官。

三、学会保护的方法。

四、总结。

 

第四课  细菌、病菌、病毒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预防细菌,病菌,病毒,避免生病

教学重点:

    认识细菌、病菌、病毒。

教学难点:

    认识细菌、病菌、病毒。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展开学习

1、自学课文

2、展开学习

1)人为什么会生病

2)什么叫病毒

3)病毒比细菌小吗?

用放大镜多少倍能看见吗?

4)细菌和病菌有什么不同?

三、教学小结

第五课预防接种好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2、通过教学使学生不惧怕接受预防接种,不怕打预防针。

教材重点难点:

    让学生知道打预防针是保护人体健康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可以增强健康人的免疫力,降低感染传染病的几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你们还记得春季流行一些什么传染病吗?

(生回答)

师:

好,下面我们再把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儿歌背一背。

二、学习新课。

师:

从刚才我们背诵的儿歌中,我们知道预防传染病要做到不到病人家中去玩,天冷要加衣,讲究卫生等等。

今天我们介绍一种很有效的方法,这就是注射预防针。

比如接种卡介苗就可以预防结核病,注射白日破三联预防针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的感染。

注射乙脑预防针可以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等,所以我们从出生后就开始注射和接种了好几种疫苗。

师:

你们知道自己打过哪些预防针,分别预防什么病的吗?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给予纠正)

师:

我们知道疫苗有这么大的本领。

现在我们学一首儿歌,来夸夸这本领大的疫苗。

(教师出示儿歌)

师:

请同学们看着拼音自己把儿歌读三遍。

(学生自读儿歌)

师:

同学们想一想,传染病可怕又可恨,而小疫苗却那么大的本领能够帮助我们预防传染病,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打预防针呢?

生:

不怕痛,要勇敢地打针。

师:

大家讲得不错,要勇敢地打针,不要因为害怕而逃避。

三、结束语。

打预防针后要保持清洁,防止打针的部位被感染以及其他一些注意事项。

请同学回家后问一问爸爸妈妈,打过哪些预防针,服过哪些预防药,并做好打针的准备。

 

第六课  预防肠道传染病

教学目的、要求:

    让学生了解春夏季节天气热,病菌易繁殖;人们因天气热饮水多,而造成肠胃的抵抗力下降;吃不新鲜的食物可造成胃肠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春夏季是细菌及苍蝇等害虫最易生长繁殖的季节。

    难点:

为什么春夏易得胃肠病?

教学过程:

一、春夏季是细菌及等害虫最易生长繁殖的季节。

通常引起常见的胃肠冷热病的细菌最适合生存的温度为25℃-30℃、温度在80%-90%范围,这些条件与我省春夏季的气候接近,因此在我省的春夏季是细菌及苍蝇等害虫最易生长繁殖的季节。

二、为什么春夏易得胃肠病?

因为天气热,刚煮出来的食物吃不下,人们通常都要等到食物凉了才吃,如果此时食物保存没有做好防护措施,让苍蝇等害虫污染了食物或存放时间太长了,细菌生长后,食物就变质了。

如果吃了这些不洁净食物,人便会得病。

还有一个原因是因天气热,饮水多,使人的胃肠抵抗力下降,也给疾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因此人们在春夏季易得胃肠病。

 

三、思考题:

为什么不要吃不新鲜的食物?

 

第七课预防肝炎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了解得了肝炎后的症状以及对人体的危害。

    2.使学生知道肝炎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重点难点:

    肝炎病是怎样传播的,怎样预防传染性肝炎

教学过程:

 师:

(出示人体内部器官图)同学们知道肝脏在人体的什么部位,有什么作用吗?

(学生指出肝脏位置并回答)

师:

肝脏那么重要,如果被病毒侵入发生病变,会有什么后果呢?

生:

轻则影响健康,重则危及生命。

(向学生介绍肝炎病的症状)

师:

常见的肝病是甲肝,乙肝等,都是传染性肝炎,如果不注意,都会造成大面积传播。

那得了肝炎病有什么症状呢?

(学生回答)

师:

出现了上述症状,就要及时去医院检查,确诊后及时治疗。

师:

肝炎病毒常会造成大面积传播,那肝炎病毒是怎样进入人体的呢?

原来得了此病的人,他们的粪便,唾液,血液中都含有肝炎病毒,这些病毒进入健康人的体内,就会感染上病毒。

比如,健康的人吃了被病毒污染过的食物和水会怎样?

生:

病毒会从口腔进入人体。

师:

在公共场所摸了带肝炎病毒的物品,手不洗干净又去拿东西吃,会怎样?

生:

病毒也会从口腔进入人体。

师:

病毒除了口腔这个途径外,还可直接进入人体,使人得病,现在,医院使用一次性针具,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

避免使用消毒不彻底的针具而导致传染病毒。

师:

肝炎病人的血中也带肝炎病毒,如果这样的血液输给健康的人,会怎样呢?

生:

健康的人也会被传染上肝炎病毒。

师:

知道了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加以预防。

(请学生读预防措施,讨论一下为什么这样做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如果周围有肝炎病人,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回答)

师:

如果自己得了肝炎病,那又该怎么办呢?

(学生讨论)

师:

如果家里有肝炎病人又不能住院治疗,那该怎么办?

(讨论交流)

结束语

师:

肝炎病毒并不可怕,只要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讲究卫生,做到的几点再由医院把住针具,血液的关,那我们就可以预防肝炎病了

 

第八课    预防肺结核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结核病的概念。

    2、懂得预防肺结核的方法。

    3、了解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及临床症状。

    4、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5、意识到环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6、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重点和难点

    通过资料分析,掌握预防肺结核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言

师:

创设问题情境。

提问生活常识,通过当前易患感冒的时节,引出肺结核的概念。

生:

通过患过感冒同学说出当时胸部不适的症状,弄清肺结核的概念。

二、学习新课

    师:

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试着说出人体患肺结核时的主要临床症状。

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与讨论。

    生:

通过生活经验,试着说出结核杆菌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肺结核病对人体的主要危害。

通过阅读课文和分析资料,掌握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

进行资料分析,分组讨论哪些途径可以传播结核病?

2、肺结核的预防方法

    师:

通过提示每段资料的内容,引导学生从中找出相关信息。

提问:

怎样预防肺结核?

找到解释问题的突破口。

组织学生进行体验,从而了解到养成良好习惯的好处。

组织学生表演,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体会,意识到肺结核的危害。

演示幻灯片。

提出问题:

怎样预防肺结核?

引导学生思考预防肺结核的意义。

生:

思考分析:

①肺结核对人体的危害。

训练思维能力。

通过生活常识了解到肺结核的预防方法。

交流所查阅到的有关肺结核疾病的资料。

②控制肺结核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进行角色扮演,说出肺结核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通过自我教育,逐渐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观察肺结核病人的隔离方法卡片。

三、小结

总结本节教学内容。

引发学生关注肺结核病的预防,加深对预防接种问题的思考。

结核病的流行病学:

全球:

感染人口:

约20亿;结核病人:

2000万(每年增加800——1000);

死亡:

8000人/天。

       贫穷、人口增多、流动人口增多、多耐药结核病增多以及艾滋病流行使结核病问题雪上加霜。

国内:

感染率:

44.5%;

患病率:

367/10万;

肺结核病人:

500万;

死亡:

3000人/周。

 

五年级第二学期健康教育课教案

第一课怎样测量身高、体重、脉搏

教学目标:

    1、知道学生了解什么是脉搏,使学生知道身高、体重、脉搏能反映人的生长发育情况。

    2、教会学生。

    3、教育学生要经常测量身高、体重、脉搏,关心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教会学生测量身高、体重、脉搏的正确方法。

难点:

    怎样教会学生测量脉搏。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回忆以往体检经历,引出测量身高、体重、脉搏内容

(1)指出身高、体重、脉搏能反映人的健康及成长状况。

师:

你们从一年级到现在,身体有什么明显变化?

生:

我们都长高了,也变重了。

师:

同学们在这四年里,虽然各人的情况有所不同,但是身高、体重都有明显的增长,身高、体重是反映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和健康状态的一个显著指标。

除此以外,脉搏也是反映健康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

(2)介绍脉搏。

①说明什么是脉搏。

师:

人体内靠什么力量运送血液到全身各处去呢?

生:

靠心脏的跳动。

师:

血液从心脏出来冲击手腕血管时(这种血管就是动脉),血管随着血液的冲击而产生跳动,我们把这种跳动叫脉动,把手腕处动脉的搏动称为脉搏。

②说明脉搏与心脏跳动的一致性。

师:

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人们测脉搏?

生:

在医院里。

师:

知道为什么要测脉搏吗?

生:

为了知道你的心脏正常不正常。

师:

脉搏的跳动与心脏的跳动是一致的,通过测量脉搏,可以反映出心脏、血管的功能,间接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

如果脉搏跳动太慢、太快或不规则,都可能是身体不正常的表现。

你们有没有发现过脉搏太快、太慢的情况?

(学生回答)

师:

脉搏还会随着人的情绪、活动、身体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运动或体力劳动时,脉搏就跳得特别快。

这是完全正常的。

因此我们通常不在剧烈运动后测脉搏。

二、指导学生学习正确测量身高、体重、脉搏的方法

师:

你们在哪些地方见过人们测量身高、体重?

你们测过身高、体重、脉搏吗?

在什么时候测的?

(学生回答,)

师:

你们知道身高、体重与哪些因素有关吗?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师:

身高、体重过高或过小,都不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经常测一测,能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从而调整生活习惯。

师:

还记得当时是怎样测身高、体重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请回答较完整的两位学生到身高尺和体重秤上示范,并加以说明。

教师补充遗漏,纠正错误,点明要点,并说明一天当中,身高、体重会出现很小的变化,如果发现今天测得数据比以前小一点,也属于正常现象)

师:

测身高、体重时一定要注意采用正确的方法。

测体重时应轻上轻下,在秤的中间站稳,然后读出数;量身高时,应脱掉鞋子,双眼平视,让顶板轻压头顶,再查标尺上的刻度是多少。

师:

测脉搏时心情要保持平静,身体要保持安静状态,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吗?

(学生回答)

师:

你们见过别人测脉搏吗?

怎么测的?

(学生回答)

(教师指示桡动脉的位置,学生找到桡动脉)

师:

(讲解测量方法并说明)动脉通常是指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

(学生练习测一分钟脉搏,报出脉搏数)

师:

一般来说,少年儿童的脉搏每分钟通常在80次左右,太慢、太快都不好。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或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脉搏会低于正常人的指标。

(要求学生再自测一次脉搏)

三、复习、小结

师:

谁能说说为什么要测量身高、体重、脉搏?

(学生回答)

师:

大家要经常测量身高、体重、脉搏,关心自己的发育和营养状况。

如果发现自己的身高、体重、脉搏与同龄人相差较大,应到医院咨询、诊治。

大家已经试测过自己的脉搏,下课以后,老师把身高、体重测量器放在教室里,大家可以轮流去测,并且记下测得的数字。

第二课血液的自述

教学目标:

    1、了解血液的成分。

    2、输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必须相吻合,否则会造成受血者死亡。

    3、让学生了解血液对人体的作用。

    4、让学生知道怎样保护血液循环器官。

重点难点

    1、血液有哪些主要成分?

    2、血液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当你身上的皮肤划破了,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

会流血。

师:

流出来的血是什么颜色的?

生:

是红色的。

师:

你们知道血为什么是红色的吗?

(学生讨论)

师:

下面让我们来听听血液自己的叙述(放课文第一小节录音)

二、学习新课

师:

通过听录音我们已经知道,血呈红颜色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红血球的缘故。

那么血里除了有红血球外,还有哪些成分,你们知道吗?

(学生讨论)

师:

(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提问)你们谁到医院化验过血?

看来有不少同学化验过血。

那你们看过化验单吗?

在我们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份化验单,你们轮流看看都有哪些内容?

(学生轮流看,然后回答)

师:

下面让我们再听听血液自己的叙述。

人体血液中的某一成分含量减少时,人体就会自动调节,重新制造血液来补充。

但是,如果血一下子失去过多,达到总量的三分之一时,就要输血补充了,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

你们见过输血吗?

知道输血有什么规定吗?

(学生讨论)

师:

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血液自己叙述吧。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血液中含有哪些成分,以及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输血和输血规定。

那么,血液在人体中究竟有哪些作用呢?

师:

我们知道了血液的作用是输送氧气,养料到全身每个细胞,再把产生的

的二氧化碳和废物送到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那么血液又是怎样进行这些工作的呢?

让我们来看看这幅图(出示血液循环图)

师:

(小结前三部分所学内容)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血液的成分以及它的作用,知道了血液对人体的重要性和血在身体循环靠的是心脏和血管,所以只有保护好血液循环器官的健康,才能加大血流量,身体才能健康。

你知道怎样才能使血液循环器官健康吗?

(学生讨论)

学习和休息

 教学目的要求

 1、让学生了解学习和休息是交替进行的,交替得好既有益于健康,又能提高学习效果。

2、让学生知道学习和休息时间调剂的一般标准、方法及其科学道理,懂得如何合理地安排

 

第三课学习和休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学习和休息是交替进行的,交替得好既有益于健康,又能提高学习效果。

    2、让学生知道学习和休息时间调剂的一般标准、方法及其科学道理,懂得如何合理地安排学习和休息。

重点难点

    学习和休息兼顾的科学道理以及积极的休息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课前我请同学们都准备了一张星期六或星期日的作息时间表,首先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来,分别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师:

同座的同学交换自自的作息时间表看一看。

再请同学们看一看课程表,选其中一天,说一说从早读开始一直到下午放学结束后,分别有哪些课程?

除了上课以外还做了一些什么?

(学生回答)

师:

你们在家也好,在学校也好,总离不开学习和休息。

那么,怎样处理好学习和休息的关系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课

师:

我们一般把上课、复习功课、完成作业的时间称作学习时间,把下课和课外活动的时间称作休息时间。

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

对你们来说,学习和休息是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回答)

师:

不论在学校或在家里,学习和休息都是交替进行的。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有的同学在复习功课和写作业时,一坐下来就是几个小时;有的同学在节假日喜欢看电视,一看就是一整天或一个晚上。

这样的安排好不好?

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汇报)

师:

那么学习和休息的时间应该怎样调剂呢?

生:

学习一段时间后,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学习。

师:

每天对时间的分配一般标准是什么呢?

(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当然,由于年龄及身体状况不同,各人对时间的分配也略有不同。

但是都要以既有益于身心

健康,又能提高学习效果为原则。

那么,学习和休息时间为什么要这样分配呢?

有什么科学道理?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在自然课上学过的知识——“人的神经系统”。

构成人的神经系统的脑、脊、髓、神经中,谁人体的“司令部”?

师:

脑是人体的司令部。

师:

对。

脑是人体的司令部。

如果人脑这个司令部长时间进行一种紧张的工作,如长时间读书、写字、思考问题,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生:

会感到头昏昏沉沉。

师:

为什么会感到头晕、头疼,头脑不那么灵活了呢?

(学生回答)

师:

因为脑包括大脑、小脑等,大脑分为不同区域,各个区域分管不同的工作。

听、看、读、写、运动、皮肤感觉等分别由各个不同的区域来管。

如果其中一个区域长时间进行工作,如长时间读书,分管读书的区域会怎么样呢?

生:

会感到很累。

师:

大脑长时间工作就会疲劳。

如果大脑处于疲劳状态,就会感到头昏脑涨。

因此,为了保护大脑,使大脑的各部分轮流得到休息,学校每天安排的课程中的各门功课是交替;上课40分钟就要下课休息10~15分钟,动、静是交替的。

根据这个道理,请同学们想一想:

如果一天中全部安排上语文课、数学课或外语课等,好不好?

下课时间不休息好不好?

为什么?

生:

不好。

大脑长时间做同一种工作,分管这部分工作的区域就会疲劳。

这样不仅学习效率不高,而且影响身体健康。

师:

功课的交替,动、静的交替,可以使分管大脑的各个部分轮流得到休息,起到保护大脑的作用。

另一方面,由上课学习到下课休息,从室内到室外,由静到动,换了一种活动,姿势改变了,原来处于紧张状态的肌肉得到松驰,原来静止的肌肉得到活动,因此对健康有益。

现在请你们想一想:

为什么不要长时间做作业或复习功课?

为什么不要长时间看电视节目?

(学生回答)

师:

同学产回答得很好。

总之,学习和休息必须兼顾,疲劳了就得休息。

休息的方法很多,比如坐下来歇一会儿,躺下来睡一觉。

还有一种积极的休息方法,就是用另一种活动来代替原来的活动。

经如,星期六或星期日,你们在家学习时间久了,可以到室外散一散步,或做一做健美操,打一会儿球等,然后再继续学习。

这种学习和休息交替进行的方法,有利于达到既有益于健康又能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为了合理地安排学习和休息,你们认为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学生回答)

师:

你们讲得很有道理,课文中提出了好几条很好的建议。

(带领学生学习课文最后一部分)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学习和休息的问题有哪些认识?

你过去在学习和休息的安排上,有没有不够合理的现象?

今后你准备怎样改进?

请同学们以前后桌子四人为一个小组,议论一下。

(学生交流议论情况)

师:

希望同学们按照今天学习的方法去做。

祝大家身体好!

学习好

 

第四课面对困难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克服畏惧困难的心理,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增强他们的心理素.

重点难点:

    心理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你们知道什么是困难吗,你们平时遇到过那些困难?

2、揭示本课学习内容。

板书课题:

面对困难

二、学习课文。

1、介绍有关婷婷与困难斗争的事迹。

(1)你们以前遇到什么困难?

怎么解决的?

(学生讨论)

(2)让我们看看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周婷婷是怎么面对困难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内容吗?

假如你是她,会怎样?

(3)周婷婷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能和正常小朋友一样学习,生活了,而且比有些同学学得更好,可见她是个不畏惧困难的好少年。

2、引导学生克服困难的,战胜困难。

(1)周婷婷有那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2)困难是可以被战胜的,条件是我们必须有战胜困难的勇气、毅力和方法。

如果你们面对还没有解决的困难,准备怎么办?

大家可以提些建议,帮助遇到困难的同学克服困难。

(3)周婷婷能克服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同学们经过努力,也能战胜困难。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大家要不怕困难,坚持与困难作斗争,做一个无所畏惧,勇敢的好少年。

三、教师总结。

四、作业。

(课后检测)

 

第五课真正的友谊

教学目标:

    1、知道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基础上的,要用真诚和热情去浇灌友谊之花。

    2、同学之间能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建立起真正的友谊。

    3、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辨析、思考,慎重地交友,获取交友过程中应该掌握的一些基本标准,逐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