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83653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选编了一组体现中华美德的文章,单元人文主题是“修身正己”,五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呈现了中华美德。

单元要求学习略读方法,并对文本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在略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细读课文,关注典型事件和重要细节,把握不同体裁文本对中华美德的抒写方式,并做出自己的评价,达到修身正己的目的。

专题以设计“中华美德”公众号为核心任务。

首先略读课文,梳理典型事件和人物美德;其次,进行比较阅读,实践略读技巧;再次,通过变式写作,深入理解美德;最后,通过写作讲述身边的美德故事。

以公众号呈现学习成果,宣传中华美德。

设计背景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人文主题为“修身正己”,选编的五篇课文分属于写人记事散文、小说、议论说理文和文言文,从不同文体、不同角度呈现了中华美德的表现形式。

在学习中,要重视略读方法,关注文本内容和表达方式,重视学生个人见解,以此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目的。

写人记事散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通过素描叶圣陶生活中的小事,展现了他的君子之风;小说《驿路梨花》善于剪裁加工情节,在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故事中表现了善良朴实、助人为乐的公德之美;议论说理文章《最苦与最乐》善于提炼理性观点,梁启超在严密的逻辑中指出“尽责”的快乐;文言文《陋室铭》和《爱莲说》则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作者高洁的志趣和道德追求。

专题的核心任务是:

设计以“中华美德”为主题的公众号文案,预设栏目为三个:

“美德美文”我推荐,“秒懂美德”我定制,“美德故事”我来写。

选择、推荐美德美文的过程,是对学生略读能力的迁移运用;制作“秒懂美德”视频,考查学生对课文核心内容的准确解读和个人见解;书写身边美德故事的时候,学生可以学习《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选材技巧和叙议结合的写法,学习《驿路梨花》设置悬念和误会的叙事方式,学习《短文二篇》托物言志的手法,呈现自己对身边美德的观察和思考。

专题学习流程是:

第一课段,略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概括主要内容,梳理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略读方法。

第二课段,运用略读方法,阅读一组有关叶圣陶先生的文章,深入了解叶圣陶;课后,自主阅读并推荐一组与美德有关的文章。

第三课段,通过缩写、扩写等变式写作,理解文本;运用“秒懂百科”的形式,创造性地呈现自己对美德的理解。

第四课段,总结写作技法,书写美德故事;汇总每个课段的学习成果,完成公众号文案的整体设计。

学习目标

一、语言目标

1.学生能圈点勾画出课文中简洁生动、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每篇课文至少摘抄积累5个词句。

2.学生能理清文章思路和绘制出结构图,并能完整、准确地复述出课文故事。

3.学生能通过确定阅读重点、抓住标题等方法略读文章,每篇课文阅读时间不多于5分钟。

4.学生能仿照“秒懂百科”,给有关美德的词条下定义,并能撰写短视频脚本。

5.学生能自主阅读有关中华美德的文章,并能自主设计推荐文案。

6.学生能写一篇有关中华美德的写人叙事文章。

二、思维目标

1.通过对课文进行缩写和扩写,锻炼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概括能力和想象力。

2.能够在比较阅读中,提炼总结写人叙事散文在拟题、选材、结构等方面的特点,并将总结出来的阅读经验迁移到写作中去。

三、价值目标

1.能以叶圣陶、梁启超、周敦颐等人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追求为标杆,汲取精神力量,加强个人修养和行为规范,确定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

2.能讲述有关古今仁人志士嘉言懿德的故事,自觉地宣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传统美德代言,在责任、公德等道德修养方面有所提升。

核心任务:

以“中华美德”为主题,设计一期年级(或班级)微信公众号。

第一课段  

略读两篇课文

概括主要内容

01

核心任务:

略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概括主要内容和人物品德。

一、学习任务

1.略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复述课文,提炼人物品德。

2.再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思路,绘制课文结构图。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学习资源

张中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彭荆风:

《驿路梨花》

四、完成任务

(一)略读课文,粗知大意。

略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提炼人物品德。

略读要求如下:

1.计时阅读:

每篇文章限定在5分钟内阅读完毕。

2.阅读完毕后,提取主要事件、人物品德等核心信息,用简单的文字加以概括,完成阅读概要表格。

表1: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阅读概要

篇目

文体

事件

评价性词句

人物品德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表2:

《驿路梨花》阅读概要

篇目

文体

要素

内容概括

《驿路梨花》

人物

情节

环境

3.用简要的语言,复述文本主要内容。

复述时注意以下两点:

(1)复述内容。

总体来说,要说清楚记述了哪些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品德。

具体来说,首先要关注人物是谁、做了什么;其次要关注表明人物特点的词语和评价性语句;最后还要思考事件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复述顺序。

可以按照课文记叙的顺序复述,也可以修改复述顺序。

例如《驿路梨花》还可以按照小茅屋修改、维护的先后顺序复述。

比较两种记叙顺序,看看哪一种顺序比较好。

(二)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再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绘制课文结构图。

提示如下(以《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为例):

1.层次划分:

注意具体的表时间的词语:

“前些年”“还记得五十年代早期”。

注意每一段的段首句,注意结尾句与开头的呼应。

例如《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总论句:

“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过渡句: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2.概括总结:

注意评价性语句“待人厚”“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等。

3.需要标注清楚段落。

示例:

五、学习评价

1.时间目标。

在规定时间内读完,每分钟至少阅读400字,每篇课文阅读时间不多于5分钟。

2.内容目标。

复述内容全面、完整、准确。

3.阅读方法。

不指读,不许默读,可以扫读。

遇到生字词或跟阅读重点无关的地方,采用跳读。

第二课段 

拓展阅读荐美文 

应用略读广涉猎

02

核心任务:

略读一组有关叶圣陶先生的文章,理解叶圣陶先生的美德。

自主阅读,推荐一组和美德有关的文章,撰写推荐文案。

一、学习任务

1.课内外美文联读。

略读吕叔湘《怀念圣陶先生》、朱自清《我所见的叶圣陶》,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比较,概括总结有关叶圣陶的事件和叶圣陶的品质,完成任务单一“比较阅读,认识叶老”。

2.美德美文我推荐。

课外自主搜集、阅读有关美德的文章,按照相关要求,推荐两篇有关美德的文章。

3.美德精神我来议。

借鉴《最苦与最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撰写推荐语,发表个人见解和看法。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学习资源

1.课文材料

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2.课外材料

吕叔湘《怀念圣陶先生》

朱自清《我所见的叶圣陶》

学生自主搜集、阅读的文章

3.助读材料

小贴士:

如何撰写导语

四、完成任务

(一)略读吕叔湘《怀念圣陶先生》、朱自清《我所见的叶圣陶》,结合上一课段内容,完成任务单一。

表3:

任务单一“比较阅读,认识叶老”

篇目

事件

品质

教师示例

《怀念圣陶先生》

审稿一丝不苟,竭力普及语文教育,应对文革责难,赠送书法作品,一同避暑视察。

躬行君子,为人师表,待人温良,专注学术。

对普及汉语做出巨大贡献,充满情趣,淡泊名利,生活简朴,不爱交际,关怀友人。

学生自主完成

《我所见的叶圣陶》

个人感悟

(二)“美德美文”我推荐。

课后自主阅读有关美德的文章,自选角度,筛选推荐两篇有关美德的文章,具体要求如下:

1.仿照任务一,根据本单元课文内容,确定选文主题。

2.围绕确定的主题,借助网络资源、学校图书馆资源和家庭藏书搜索文章,略读、筛选文章。

3.选文需文质兼美,名家作品最佳,篇幅不超过3000字。

(三)美德精神我来议。

借鉴《最苦与最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围绕你的推荐文章写一则微评论,发表个人见解和看法,作为“美德美文我推荐”的推荐理由。

完成任务单二。

表4:

任务单二“美德美文我推荐” 

主题

推荐篇目名称

(两篇)

推荐理由

(150字左右)

“推荐理由”具体要求如下:

1.理由要有核心观点。

可以围绕你的选文标准,可以围绕选文的主题,例如:

文章呈现了什么中华美德,作者是怎么写的,你的看法,读完文章的收获。

2.结构要求保证完整。

有明确的论点,有论据,有分析。

第一步,写观点,你需要提出你的论点。

第二步,写阐释,对观点进行简要的分析。

第三步,写论据,围绕论点简要叙述,列举事例。

最后,进行总结。

五、学习评价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推选“美德美文我推荐”的最佳篇目。

小组合作要求如下:

1.四人分工明确:

最优作品者、发言人、讨论记录人、组长(负责计时、推动讨论进程、提交最终作品)。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换作品,推选一个优秀作品代表小组。

3.讨论时,应记录对本组作品的点评和意见。

汇报后共同修改推选作品,重新提交存档。

4.向全班汇报推荐作品,阐明推荐理由。

第三课段  

变式改编课文

解读美德精神

03

核心任务:

运用缩写、扩写等形式再现课文主要内容,创造性地呈现对美德精神的理解。

一、学习任务

1.美德之美人人颂:

缩写《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最苦与最乐》,歌颂美德。

2.扩写古文复情境:

发挥想象,扩写《短文两篇》。

3.秒懂美德我定制:

仿照“秒懂百科”,给相关词条下定义,并做简单解释。

撰写脚本,拍摄短视频。

二、课时安排:

5课时。

三、学习资源

1.课文

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彭荆风《驿路梨花》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短文两篇》

2.助读材料

小贴士:

如何扩写文言文

四、完成任务

(一)阅读四单元课文,摘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最苦与最乐》中的评论性词句,将课文缩写成朗朗上口的小短文,完成“任务单一”(基于文本,提炼总结。

易于诵读,朗朗上口,不超过60个字)。

表5:

任务单一“缩写课文”

课文

评论性词句摘抄

缩写

教师示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躬行君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人之师表,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律己,正心修身,主张写作语言明白如话,重视“简洁”,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躬行君子,人之师表。

待人厚而令人感动,待己严而正心修身。

文风简洁,为人高洁,鞠躬尽瘁,叶老是也。

学生自主完成

《驿路梨花》

《最苦与最乐》

(二)扩写《短文两篇》。

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从《爱莲说》《陋室铭》中任选一篇进行扩写,字数不限。

具体要求如下:

1.领会原作意。

对原作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有透彻理解,扩写时不改变原文思想内容。

2.融入想象力。

要区别于简单的译文,根据文本特点,增加叙述,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对人物、环境进行细致刻画。

例如,《陋室铭》可采用叙事式,《爱莲说》可采用写景抒情式。

3.体现创造性。

可以运用变换人称等方式,增强表现力。

小贴士

如何扩写文言文

第一步:

认真研读文本,结合书下注释等,准确疏通文意。

第二步:

查阅有关作者和写作背景的材料,明确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准确把握文本的中心主旨。

第三步:

梳理文本内容、中心和写作特点,确定扩写的主体部分、扩写形式。

第四步:

运用合乎逻辑的推理和想象,再现原文意境。

在以下方面进行合理补充和扩展:

事件背景、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细节描写等。

第五步:

结尾围绕中心进行恰当的议论、抒情表现,升华主旨。

(三)阅读四单元课文,完成“任务单二”。

任务单二:

秒懂“美德”我定制

仿照百度的“秒懂百科”,从以下词条中任选一个,给相关词条下定义,并做简单解释。

撰写脚本,录制短视频(1分钟左右)。

1.供选词条:

雷锋精神、苦中真乐、陋室之乐、莲、公德、君子、责任。

2.要求:

①结合本单元课文内容,为相关词条下定义。

注重关联现实,呈现个人思考和认识。

②在录制时保证环境安静,声音清晰。

可选择合适的配乐,声情并茂地演绎。

③图文结合,PPT制作、画面选择简洁大方。

④录制时间为一分钟,脚本字数在200字左右。

3.活动支架:

①脚本示例

词条

内容示例

公德

公德是指:

                  。

在《驿路梨花》中,公德体现在:

                  。

②推荐录制软件:

EV录屏、PPT录屏、傲软录屏。

③知识链接:

秒懂百科,打破了原有百度百科,以文字、图片为主的内容形态,将知识变成动态画面,用短视频呈现词条内容。

旨在以短视频重新定义知识,提升信息获取的效率(可提供几个百度“秒懂百科”视频,供学生模仿)。

五、学习评价

本课段采取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模式,推荐最佳作品(小组合作流程见上一课段)。

以下量规供小组评价时候参考使用。

表6:

“任务单二”评价参考量规

指标

优秀

合格

待达标

主题

内容

1. 对词条的解释准确、生动、深刻。

2. 充分体现四单元内容和主题。

3. 能关联现实,有个人的思考和认识。

1.视频基本符合词条主题,内容积极。

2.能够深入理解视频本身的文字内涵。

1.视频内容不符合主题。

2.未能理解视频本身的文字内涵。

语音

表现

1.语音准确匹配,声音洪亮,语速自然流畅。

2.语调和语气随内容有起伏变化。

3.节奏舒服,情感充沛,能调动观众情绪。

1.语音基本匹配,声音洪亮,语速正常。

2.语调和语气有变化。

1.语音不匹配,声音较小,语速较快或较慢。

2.语调和语气无变化。

形式

1.录制环境无干扰,视频剪辑工整,时长在1分钟左右。

2.有配乐或其他拟声的辅助,让人身临其境。

1.录制环境安静,时长恰当。

2.声音清晰流畅。

录制环境不安静,视频剪辑有问题,时间把握不好。

第四课段  

书写美德故事 

整理发布专栏

04

核心任务:

总结、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撰写一篇体现身边美德故事的文章;整理每个课段的学习成果,发布公众号。

一、学习任务

1.总结技法,书写故事。

迁移所学内容结合单元所学和自己的成长经验,拟写写作提纲,撰写一篇体现身边美德故事的文章。

2.讨论分析,推荐作品。

小组讨论,向班级推荐优秀作品;班级讨论,推选进入“美德故事我来写”栏目的作品。

3.整理作品,发布专栏。

整体前面课段的学习成果,推修改、完善完成“中华美德”公众号文案的整体设计,推选优秀作品提交技术编辑发布公众号。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学习资源

1.课文阅读

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彭荆风《驿路梨花》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刘禹锡《陋室铭》

周敦颐《爱莲说》

2.学习笔记

3.平日积累的写作素材

四、完成任务

(一)阅读课文,梳理笔记,总结写作方法,完成任务单1。

表7:

任务单一“写作方法总结”

项目

篇目

对写作的启发

教师课上示例

《爱莲说》

通过人物所喜爱/或厌恶的事物来表现其美德。

《驿路梨花》

按照一定的线索、顺序讲述故事,故事有波澜。

学生自主完成

(二)结合自己的观察体验、找出当下生活中你了解或接触过的具有“人之师表”“君子之风”等中华美德的人物,写出你身边的“美德故事”。

1.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拟定写作提纲。

提纲示例

表8:

任务单2“中华美德”

公众号文案

标题

封面图

导语

栏目一

“美德美文”我推荐入选作品

栏目二

“秒懂美德”我定制

入选作品

栏目三

“美德故事”我来写

入选作品

结语

说明:

1.封面图的设计需表现主题。

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主要元素,也可以动手绘制,也可以选择合适的图片。

除了封面图片,也可以根据主题和内容,选择适当的插图。

2.借鉴课文第六单元的单元导语和“如何撰写导语小贴士”,为你推荐的文章撰写导语,字数50字左右。

小贴士

如何撰写导语

   导语是让读者点进去,留下来的重要条件。

写作时,应该优先考虑以下几点:

1.简洁明了。

应当意蕴隽永,简约醒目,能够被读者立刻理解。

2.与主题表达方向一致。

导语是对整体的抽象描写,需要包含基本要素。

导语中的内容应与文章有密切的关联。

3.有内在趣味。

导语绝对不能是干巴巴的,必须有生活,有体验,有感情。

4.有焦点。

文章是镜面的话,导语就是阳光下形成的焦点。

导语中的焦点,就如同凸面镜显示的焦点一样,可以把纸点燃。

——改编自网络

3.结语部分,要围绕“中华美德”进行总结和呼吁。

五、学习评价

1.按照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推选优秀美德故事,推选时候可以参考以下评价量规。

2.公众号发布后,在文章下面留言点评。

表9:

美德故事评价量规

指标

优秀

合格

待达标

主题

内容

能够充分体现“人之师表”“君子之风”等中华美德,有典型事件和动人细节。

能体现中华美德,有典型事例。

不能体现中华美德。

结构

按照一定的线索、顺序讲述故事,故事有波澜。

能够体现记叙顺序。

思路混乱。

语言

体现平易如话又简洁的语言风格

语言质朴、简洁。

语言冗长、繁复。

手法

综合运用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夹叙夹议等手法。

利用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方式,对人物展开评价或者表达自己对人物的情感。

运用以小见大、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不能运用相关手法提高文章表现力。

专题评价

一、单元设计反思

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修身正己”,本单元所选的课文,有着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从能力素养来看,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略读”,要求学生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略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阅读方法。

基于此,本单元的任务设计以“学习略读方法,理解中华美德,讲好美德故事,宣传美德精神”为主线,先输入再输出,最终完成“宣传美德精神”的核心任务。

学生通过复述课文,绘制结构图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从选材和结构上获得启示。

改编“美德”故事,制作“秒懂美德”视频这样的活动,更加深入地理解美德的内涵。

引导学生归纳课文中学习到的写作方法,用在自己的写作中,书写身边美德故事,回归生活,让美德内化于心。

最后,用公众号作为学生作品发表、宣传的平台。

在实施本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如下问题:

(一)关于第一课段的略读方法

略读就是快速阅读书籍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

教师教给学生略读的方法,同时需要告诉学生,略读和精读并不矛盾。

略读和精读各自承担不同的功能,学生需要综合地运用略读和精读:

先通过略读理解文章大意,然后细读重要的细节、语句品读文章意蕴。

这种阅读方式在日常的考试中,特别是在阅读量日渐增加的考试中,具有非常实际的应用价值。

(二)关于第二课段两个任务的逻辑关系

要想达到“修身正己”,就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营养。

课文所选的篇目非常经典,但远远不够。

基于本单元“略读”的能力要求,由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由略读的学习到学以致用,是最佳的实践路径。

第三课段的任务一,是为任务二做的铺垫和示范。

任务一,以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为出发点,以“叶圣陶先生”为主题词,推荐两篇有关叶圣陶先生事迹的文章,使得学生对叶圣陶先生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这样学生可以明白,他可以什么为主题词搜索相关文章。

毕竟,所谓专题阅读,需要有核心主题。

学生推荐的两篇文章,需要有内在的联系。

这需要教师给与引导和提示。

教师还可以提示学生,可以从文体角度,专门搜索有关美德的议论文,或者搜索“托物言志”的古诗文等等。

(三)关于“公众号”的任务发布形式

现今社会,学生多为技术达人,诸多班级、年级都拥有自己的公众号。

以“公众号”为展示形式,不但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以公开发表,作为激励,而且可以让学生为美德代言,宣传美德故事。

如果没有班级、年级公众号,任课教师可以灵活地变换学生作品展示的形式,例如编辑班级报纸,运用其他的视频发布平台等。

同样可以起到展示、宣传的作用。

二、测试反馈

1.必做

(1)选择一位同学的习作,从主题、内容、结构、语言、写作手法等角度,批注点评,分享反馈。

(2)结合时事从以下话题中任选一个,撰写微评论。

①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精神追求与物质满足的关系。

③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

④“洁身自好”的传统美德在现实中的表现和价值是什么。

具体要求:

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至少运用一次设问修辞,具有感染力,200字左右。

2.选做

制作“我是美德传承人”宣传片。

发掘自身具备的中华传统美德,如行为正直、严于律己、自尊自爱、善良助人等,借鉴《陋室铭》和《爱莲说》中托物言志的写法,撰写一段表达自己道德追求的文段,现代文、文言文均可,朗读出来并录制成视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