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下册.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72296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5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西方经济学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西方经济学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西方经济学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西方经济学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西方经济学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西方经济学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西方经济学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西方经济学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西方经济学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西方经济学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西方经济学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西方经济学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西方经济学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西方经济学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西方经济学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西方经济学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西方经济学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西方经济学下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西方经济学下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下册.docx

《西方经济学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下册.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下册.docx

西方经济学下册

第九章

最终产品: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并由其最终消费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就称为最终产品。

或者是一定时期内生产、同期内不再加工、可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

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GDP一般是用某种货币单位来表示。

直接在市场上交易的商品,计算价格;不在市场交易的产品或服务,警察、军队等政府服务(计算成本),自由住房(估算租金)。

2,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如居民自己建造住宅)、地下经济(非法经济、未申报经济和未登报经济)、捐款、救济金等非市场活动,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的购买(只是金融产品所有权的转移),二手产品和地产的购买(只是所有权的转移)不计入GDP】

3,GDP具有地域性。

例如,美国的耐克公司在中国生产的旅游鞋,其市场价值应计入中国GDP。

4,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2017年某人花20万元买了一幢2000年建造的旧房,包括19.8万元的旧房价值(不计入)和2000元的经纪人费用(计入)。

这意味着GDP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5,GDP是生产的而不是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2016年甲企业生产100万元最终产品,只卖掉80万元,但计入2016年GDP的价值是100万元。

GDP的衡量:

1,增值法:

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GDP=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总产出—总投入

2,收入法:

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3,支出法:

通过核算整个社会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

GDP=C(家庭支出)+I(企业投资)+G(政府购买)+NX(净出口=X—M=出口—进口)注:

当期生产而未卖出的产品看做企业自己购买了自己的产品的存货投资支出。

国民生产总值:

凡是本国国民创造的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均计入本国GNP中。

GNP(GrossNationalProduct)=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要素收入额-国外公民在本国的要素收入额

国内生产净值NDP:

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固定资产折旧

国民收入NI:

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它等于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个人收入PI:

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NDP=GDP-折旧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

DPI=PI-个人所得税

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折算指数(GDP平减指数IDP):

x100%衡量现期和基期相比价格变动的程度,物价水平上升的百分比就是通货膨胀率.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两部门的收入构成:

全社会只有两部门,即消费者和企业。

不存在税收和进出口;假定没有折旧.即有GDP=NDP=NI=Y 

     支出方面,Y = 消费支出C+投资支出I    

收入方面,Y = 消费用途C+储蓄用途S

C+I=Y=C+S   即:

I=S   这就是投资-储蓄恒等式。

2、三部门的收入构成:

两部门+政府部门 

    支出方面:

Y=C+I+G=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不在内,因为:

政府的转移支付给予后,无非是归入个人消费和投资)

收入方面:

Y=C+S+T=消费+储蓄+税收 (T是政府净收入(净税金)=T0-Tr =全部税金-转移支付)(所以:

 C+I+G = Y = C+S+T,即 I+G = S+T , I=  S+(T- G),(T- G)为政府储蓄,投资=储蓄的恒等式仍然存在)

3、四部门的收入构成:

三部门+国外部门。

支出方面:

Y=C+I+G+(X—M),(X-M)为净出口 

  收入方面:

Y=C+S+T+Kr,Kr为是本国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如救济性捐款等,都来自要素收入。

所以 C + I + G + (X-M) = Y = C + S + T + Kr    即 I + G + (X—M) = S + T + Kr      

I= S +(T-G)+( M+Kr - X)=本国居民储蓄+政府储蓄+国外储蓄

第十章

均衡国民收入(即实际GDP)/均衡产出:

总需求和总供给相一致时的产出。

即能使经济社会的总收入(总产出)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情况下的国民收入。

总产出/总供给=总需求/总支出

古典经济学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

供给决定需求——“萨伊定律":

供给总是会创造出它自身的需求。

于是,在古典经济学中里,均衡国民收入主要由经济中的总供给水平决定.(新古典经济学也接受萨伊定律)

凯恩斯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

“有效需求决定供给"(总需求水平决定国民均衡收入)的理论-—凯恩斯定律(与古典经济学相反):

1、四点假设:

(1)经济中不存在政府和对外贸易,只有居民和厂商。

  

(2)投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  (3)折旧、未分配利润=0→GDP、NNP、NI、PI都可以当做均衡国民收入处理 (4)社会需求变动,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使供求均衡,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在这样的假设条件下,经济社会中的均衡产量或者说均衡国民收入就决定于总需求水平,与总需求相等的国民收入(产出)就是均衡国民收入(产出)

2、在均衡国民收入中,因为E =Y;  E = C+ I;Y = C + S 所以有:

C + I =C +S 即:

I = S 意义:

经济要达到均衡,即计划投资=计划储蓄;是宏观经济战略要考虑的前提条件。

消费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 已知y = c + i , c = a + by,得均衡国民收入:

y = (a+i) /(1-b)

储蓄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  已知s = y – c = -a + (1-b)y。

.。

.①,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i = s。

... ② 联立①②得:

均衡国民收入:

y =( a+i)/(1—b) 

 

消费函数:

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诸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凯恩斯消费函数:

在影响需求的众多因素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家庭收入。

当人们的收入水平较高时,他们的消费量也较大(但消费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反之,则情况相反,用函数关系式表示为C= C(Y), C=消费;Y=收入.

边际消费倾向:

MPC=

,表示增加或减少的消费量与增加或减少的收入之比率。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态),由于消费增量只能是收入增量的一部分所以0<β<1

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消费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减的。

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穷人边际消费倾向

C

ﻩ   C=C(Y)

 

450

0ﻩ   Y

          

E点处消费支出等于收入,E点左边的点表示消费大于收入;E点右边的点表示消费小于收入。

随着消费曲线向右延伸,这条线和450的距离越来越大,表示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

平均消费倾向:

APC=

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APC也有递减趋势.

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就是一个常数,这时消费函数就可以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C=α+βYα为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β为边际消费倾向,Y为可支配收入,β和Y的乘积,表示收入引起的消费,即引致消费.

储蓄函数:

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广义上的概念) 

凯恩斯储蓄函数:

储蓄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这种关系称之为凯恩斯储蓄函数。

又被直接称之为储蓄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

APS=

表示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  

边际储蓄倾向 :

MPS=

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带来的储蓄的变化。

MPS有随收入递增趋势→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增的.

     S

ﻩ    

    S=S(Y)=Y—C

1

Y 

 

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关系: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补,消费和储蓄之和等于收入可以证得:

APC + APS = 1 ;MPC + MPS = 1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利率变动 价格水平(货币幻觉:

如果消费者只注意到货币收入增加,而忽弱了物价的上升,则会误以为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平均消费倾向也会上)收入分配 预期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这就是说,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不仅取决于自己的消费支出,而且取决于其他消费者的支出。

当期消费决定于当期收入、过去的消费水平(或“棘轮效应"即向上走容易,向下走难)、周围人们消费水准(或“示范效应")

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人们是根据其预期寿命的长短来安排其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比例,以达到他们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

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决定.

投资:

即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和存货的增加,新住宅的建设等,主要是厂房和设备的增加。

  

决定投资的经济因素:

(1)实际利率水平; 

(2)预期利润; (3)折旧; (4)预期通货膨胀率

投资函数:

表示投资与利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投资I是利率r的减函数,即投资与利率反向变动.I=I(r) (满足

 < 0)。

 线性投资函数:

I=e-dr  (e:

自主投资   d:

投资系数)

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又称投资的预期利润率),这种贴现率使一项资本品的使用期内各个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正好等于该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作为预期收益率的资本边际效率如果大于市场利率(成本),就值得投资;反之,如果资本边际效率小于市场利率,就不值得投资

托宾的“q”理论:

企业股票价格会影响企业投资的理论。

说明股票价格上升时,投资会相应增加。

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

当q<1时,说明买旧的企业比新建设便宜,于是就不会有投资;

当q>1时,说明新建设比买旧的企业要便宜,于是就会有新投资.

 

乘数含义:

能使支出(需求)的最终结果(总需求)成倍增加的那个倍数.(为正数,则是正相关;反之,则是负相关。

乘数作用的双重性:

总需求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大幅度的增加;总需求减      少,引起国民收入大幅度的减少.

投资乘数:

国民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投资支出变动的比率 Y=α+β(Y-T)+I+G

kI=ΔY/ΔI=1/(1-β) 有税率时kI=ΔY/ΔI=

政府购买乘数:

国民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Y=α+β(Y—T)+I+G  kG=ΔY/ΔG = 1/(1-β)

税收乘数(定量税):

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为负,说明税收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减少) Y=α+β(Y-T)+I+G

kT=ΔY/ΔT=—β/(1-β)有税率时kT=ΔY/ΔT=—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变量税):

指收入变动对政府支出变动的比率.政府转移支付增加会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Y=α+β(Y—T+Ttr)+I+G

kTtr=ΔY/ΔTtr=β/(1—β)有税率时kT=ΔY/ΔT=

平衡预算乘数:

政府税收和购买支出以相等数量增减(政府预算平衡),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kb=1

 

第十一章

IS曲线:

使投资和储蓄相等时所有代表均衡利率水平(r)和均衡收入水平(Y)的组合点的集合.(产品市场的均衡)利率为外生变量,由货币市场决定

IS曲线方程的推导:

二部门经济中的均衡条件是总供给=总需求,即I = S

       均衡国民收入:

y = (α+I) /(1-β); 其中I= e-dr

 所以IS曲线为Y=

或者r=

IS曲线斜率=

表示;收入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斜率越大,收入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越迟钝。

反之,越敏感。

(因为斜率为负)

d是投资系数(投资对于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d大⇒投资对利率变化敏感(I=e—dr)⇒国民收入对利率的变化也相应地越敏感⇒IS斜率的绝对值越小⇒IS曲线越平缓

β是边际消费倾向β大⇒乘数K大⇒△Y=△I*K⇒△Y大⇒IS曲线平缓

IS曲线的经济含义

(1)描述了产品市场均衡、即I=S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关系 

(2)表示均衡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反向变化. (3)IS曲线上任何点都表示i=s。

偏离IS曲线的任何点都表示没有实现均衡。

  (4)处于IS曲线右上边某一点,i<s。

利率过高,导致投资〈储蓄。

处于IS曲线左下边,i>s。

利率过低,导致投资>储蓄

IS曲线的变动:

1、投资变动引起的IS曲线变动,在同样的利率水平下,投资需求增加了,比方说由I=1250-250r变为了I=1500-250r,即投资需求曲线向右上移动,于是IS曲线也会向右移动,移动量=ΔY(均衡收入增加量)=ΔI*KI

2、储蓄变动引起的IS曲线变动,当人们的储蓄意愿增加时,如S=-500+0.5Y变为S=-250+0。

5Y,即储蓄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时,于是IS曲线会向左下方移动,移动量=ΔY=-ΔS*k

3、消费变动引起的IS曲线变动,由于消费和储蓄在可支配收入既定条件下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Y=S+C),所以当消费发生变动时,IS曲线会呈现和储蓄变动相反的方向.

4、政府支出变动引起IS曲线变动,.增加政府支出,在自发支出量变动的情况下等于增加投资支出,IS曲线会向右上方移动,移动量ΔY=KG*ΔG

5、税收变动引起的IS曲线变动,政府减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IS曲线会向右上方移动,移动幅度ΔY=—KT*ΔT(KT<0)

6、政府转移支付引起的IS曲线变动,增加政府转移支付实际上等于增加了人们的收入,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7、国外需求引起的IS变动,与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与减少对IS曲线作用一样

综上,当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增加转移支付和减税),增加投资消费时,总需求增加,IS曲线会向右上移动;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时(减少政府支出、减少转移支付和加税),减少投资消费时,总需求减少,IS曲线会向左下移动。

利率的决定(凯恩斯经济学的利率决定观点):

否定了古典经济学利率决定的观点(利率由投资和储蓄共同决定),认为利率不是由投资和储蓄决定的,而是由货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决定的。

货币需求的决定(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

(1)交易动机:

消费和生产等交易所需货币。

取决于收入 

(2)谨慎动机或预防性动机:

为应付突发事件、意外支出而持有的货币.货币需要数量主要取决于人们对意外事件的看法,但也和收入成正比 

两个动机的货币需求量和收入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L1 = L(Y)= kY, 

(3)投机动机:

为了在金融市场上抓住有利时机,买卖证券而持有的流动性货币。

(利率的高低与有价证券价格的高低呈反向变化关系) 

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L2 = L(r)=w-hr(w为最大投机需求,当利率降得很低的时候,存入银行不如买证券,投机需求将变得无限大,反之当利率很高的时候,买证券不如存入银行,投机需求将会趋向于0)

 

流动偏好陷阱:

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

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遭到损害。

货币需求函数:

对货币的总需求是人们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的总和。

前两者取决于收入,后者取决于利率,所以对货币的总需求函数可表述为:

  

L=L1+L2=KY-hr(实际货币需求)

而名义货币需求函数则是

       L0=PL=P(KY+hr) P为价格指数(水平)

实际货币量L:

具有不变购买力的货币量

名义货币量L0:

不问货币购买力如何而仅计算其票面值的货币量

   L0=LP(P为价格指数) 

货币市场均衡的产生:

(1)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控制,货币实际供给量M一般保持不变.因此,货币市场均衡,只能通过自动调节货币需求实现。

  

(2)货币市场均衡的含义:

M = L = L1(y) + L2(r).因此要维持货币市场均衡:

当M固定,L1与L2必须此消彼长.

均衡利率:

指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的利率水平。

LM曲线:

使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相等时所有代表均衡利率水平(r)和均衡收入水平(Y)的组合点的集合。

(货币市场的均衡)收入为外生变量,由产品市场决定

LM曲线的推导:

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有 M = L;  L = kY – hr 因此,得LM曲线方程为:

M = kY – hr,可以表示为

Y=

 

0Y

LM曲线的经济含义:

(1)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 L = m时,收入与利率之间关系. 

(2)货币市场,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正向关系。

(3)LM上任何点表示 L = m。

反之,偏离LM曲线的任何点都表示 L≠m,即货币市场没有实现均衡。

(4)LM 右边,表示 L>m,利率过低(储蓄减少,货币需求增加),导致货币需求>货币供应。

LM左边,表示 L<m,利率过高,导致货币需求〈货币供应。

LM曲线的斜率为

(取决于投机需求曲线和交易需求曲线的斜率)当k为定值时,h越大,即货币需求(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越高,货币的投机需求曲线越平缓(L=—hr又r=—

,当h越大时,斜率的绝对值越小,故越平缓),则

(斜率)就越小,因而LM曲线就越平缓;当h为定值时,k越大,即货币需求(交易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程度高,货币的交易需求曲线越陡峭,则

越大,于是LM曲线越陡峭.

LM曲线上的三个区域:

1、“凯恩斯区域”(萧条区域):

当利率很低的时候,货币的投机需求将会变得无限大,在货币的投机需求曲线上的这一部分就变成了水平线,因而,LM曲线上也相应有这一段水平线。

此时因为利率极低,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并不能进一步降低利率,从而也不能增加收入,推动经济复苏。

相反,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右移动,可以在利率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提高收入水平。

2、“古典区域":

当利率上升到相当高的水平R时,货币的投机需求量将趋于0,在货币的投资需求曲线上这一部分就变为了一条纵轴相重合的垂直线,因而LM曲线从R开始,就成为了一段垂直线。

这符合古典学派(利率越高,储蓄越高,投资越小)的观点,所以这一区域被称为“古典区域”。

这时候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右方移动,只会提高利率而不会增加收入,但如果实行使LM曲线向右移动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则不但会使利率下降,还会提高收入水平

3、“中间区域”:

在前两者之间的区域。

斜率为正值,凯恩斯区域斜率为0,古典区域斜率为无穷大.

   r  LMﻩr

 

凯恩斯区域 投机需求L(r)

ﻩ0ﻩYﻩ   0ﻩM2

LM曲线的变动:

1、投机需求变动引起的LM曲线变动,货币的投机需求曲线移动,会使LM曲线向反方向移动.原因是,同样的利率水平上如果投资需求增加了(投机需求曲线向右移),而货币供给不变的时候时,如果货币的投机需求必须满足的话,交易货币量必须减少,才能保证货币市场的均衡,那么国民收入将会减少(LM曲线左移)。

2、交易需求引起的LM曲线变动,货币交易需求曲线移动,会使LM曲线发生相同方向的移动,原因是,完成同样交易量所需货币减少了(货币交易需求曲线右移),那么,同样的一笔货币可以完成更多的交易量,国民收入增加了.

值得注意,以上两种变动都是在货币需求曲线的斜率(

)不变时发生的,即k和h不变。

当k和h发生变动时,则会使LM曲线发生转动而不是移动。

如果h由小变大,即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变动变得敏感,LM曲线变得平缓,产生顺时针方向的转动;如果k由小变大时,即货币需求对收入的变动变得敏感,LM曲线变得陡峭,产生逆时针方向的转动.

3、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引起的LM曲线变动

当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时候,价格如果下降,说明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会使得LM曲线向右移动(M>L=Ky—hr为了维持货币市场平衡,利率减少,收入增加)

产品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IS—LM模型":

1、IS是一系列能够使产品市场达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LM是一系列能够使货币市场达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

2、能够同时使两个市场均衡的组合只有一个,即解方程组得到(r,y)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rLM→M=L=KY-hr

 

IS→S=I=e—dr

0Y

(1)在E点上同时实现了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均衡,只要投资、储蓄、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的关系不变,任何失衡情况都是暂时的,最终会趋向平衡。

1、在E1点,L=M,I>S(利率低,储蓄不如投资),货币市场均衡,投资大于储蓄,即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生产和收入增加,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L1=KY),要维持货币市场均衡,则货币的投机需求减少,只有当利率上升时,货币的投机需求才会减少(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用于交易用的货币,只能出售证券,导致证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所以收入增加和利率上升使得E1向E移动,失衡趋向均衡。

2、在E2点,I=S,L>M(利率低,货币投机需求增加),产品市场均衡,货币需求量大于货币供给量,在该情况下,利率会上升,利率上升抑制投资,导致收入减少,利率上升和收入减少二者结合使得E2点向E点移动。

(2)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

区域

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

I<S,有超额产品供给

L<M,有超额货币供给

I<S,有超额产品供给

L>M,有超额货币需求

I>S,有超额产品需求

L>M,有超额货币需求

I>S,有超额产品需求

L

IS不均衡会导致收入变动:

I>S,会导致收入上升,反之下降;LM不均衡会导致利率变动,L>M会导致利率上升,反之下降。

十二章

总需求函数:

和总需求曲线相对应,表明了对总产量的需求和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

总需求曲线的相关效应:

1、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人们的货币交易需求上升,导致利率上升,进而导致投资和总支出水平下降,那么收入水平也会下降(产出水平)。

可见货币的名义需求量是价格水平的增函数(L0=LP)。

在宏观经济学中,一般将价格水平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

2、其次,价格水平变动,会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及其他以货币计价的资产的实际价值提高或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富有或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增加或减少,这种效应称为实际余额效应(或财富效应)

3、价格水平上升,人们的名义收入增加,意味着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档次,会使人们的税负增加,从而使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总需求函数一般同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有关,也就是说,总需求函数可以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中得到。

S(Y)=I(r)

=L(r)+L(Y)(要与价格水平联系起来)

M(货币的实际供给量)=

          LM

r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