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技术导则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451594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技术导则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技术导则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技术导则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技术导则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技术导则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技术导则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技术导则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技术导则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技术导则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技术导则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技术导则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技术导则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技术导则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技术导则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技术导则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技术导则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技术导则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技术导则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技术导则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技术导则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技术导则doc.docx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技术导则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技术导则doc.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技术导则doc.docx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技术导则doc

水利技术标准作业指导书

共4页

ZY-05-2013制修订项目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第一版第0次修改

颁布日期:

2013年4月3日

 

水利技术标准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技术导则》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主编单位: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签章)

2016年9月28日

 

第一部分:

仅限内部使用(征求意见发文时不发放)

一、项目基本信息

立项依据(勾选唯一项)

■现行有效体系表项目,体系表序号:

216

□对原体系内若干项目的优化,体系表序号:

□体系表外已有签报项目,签报号:

□暂未进入标准体系的其他项目

标准级别

■行业

□指导性技术文件

■标准

□国家

住建部文件号/国标委计划号

□指导性技术文件

经费(万元)

□标准

水利计划类别

经费渠道

□前期费;■财政专项

计划下达年份

2015

经费(万元)

35

划拨经费单位

财务司

编制类型(勾选唯一项)

■制定

□修订

原标准号

□局部修订

属性(每行勾选唯一项)

■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公益性为主;□市场性为主

类别属名:

□规范;□规程;■导则;□标准;□方法;□条件;□规定;□通则;□要求;□指南;□准则;□规则;□模式;□规约;□其他()

层次

 

采标

□等同采用

□修改采用

□非等效采用

采标标准编号

待国科司统一编号

初稿字数(千字)

20

主要格式体例(勾选唯一项)

□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建标[2008]182号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

□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JJF1002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

□JJF1071国家校准规范编写导则

■SL1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

补充格式体例(可多选)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

采用国际标准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7部分:

管理体系标准的论证和制定

■标准编写规则第1部分:

术语

□标准编写规则第2部分:

符号

□标准编写规则第3部分:

信息分类编码

□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

化学分析方法

2016年第9期《水利技术标准进度月报》的进度情况

滞后一个节点

 

二、技术要素及其协调性

1、技术要素及其来源依据和主要变化情况,填写ZY-19-2013

水利技术标准作业指导书

共2页

ZY-19-2013技术要素,其来源依据和主要变化

第一版第0次修改

颁布日期:

2013年4月3日

技术要素

来源依据

主要变化情况(与上一阶段相比)

主要变化情况的理由

序号

第一次出现的条款号或附录号

类型

主要内容

成熟程度(勾选唯一项)

序号

类型

名称

文件号或编号

主要相关内容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2.0.1

术语

污水

■常规

□先进

□发展中

1

相关标准

入河排污口管理技术导则

SL532-2011

……直接或者通过沟、渠、管道等设施向江河、湖泊排放污水的排污口

无变化

2.0.2

术语

入河排污口

■常规

□先进

□发展中

1

相关标准

入河排污口管理技术导则

SL532-2011

直接或者通过沟、渠、管道等设施向江河、湖泊排放污水的口门

无变化

2.0.3

术语

入河排污量

■常规

□先进

□发展中

1

相关标准

入河排污口管理技术导则

SL532-2011

通过入河排污口排入水域的废污水量和污染物量。

无变化

2.0.4

术语

入河污水量

■常规

□先进

□发展中

1

论文

《治淮》

1985年《治淮》期刊

有关入河污水量测算方法的探讨

无变化

2.0.5

术语

入河排污口分类

■常规

□先进

□发展中

1

法规

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

水利部第22号令

所称排污口,包括直接或者通过沟、渠、管道等设施向江河、湖泊排放污水的排污口,以下统称入河排污口;

无变化

2.0.6

术语

排污口建设情况分类

■常规

□先进

□发展中

1

法规

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

水利部第22号令

新建,是指入河排污口的首次建造或者使用,以及对原来不具有排污功能或者已废弃的排污口的使用;改建,是指已有入河排污口的排放位置、排放方式等事项的重大改变;扩大,是指已有入河排污口排污能力的提高。

无变化

2.0.7

术语

入河排污口管理单位

■常规

□先进

□发展中

1

法规

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

水利部第22号令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权限负责入河排污口设置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可以委托下级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所属管理单位对其管理权限内的入河排污口实施日常监督管理。

无变化

2.0.8

术语

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单位

■常规

□先进

□发展中

1

法规

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

水利部第22号令

设置入河排污口的单位

无变化

7.1.2

术语

混合区

□常规

■先进

□发展中

1

论文

MEMORANDUM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1979.

https:

//www.epa.gov/sites/production/files/2015-01/documents/mixingzone-wqs-memo-1979.pdf

MixingZonesforWaterQualityStandards

无变化

7.1.2

术语

混合区

□常规

■先进

□发展中

2

论文

EPARegionVIIIMixingZoneandDilutionPolicy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RegionVIII.1995.

EPA地区第八混合区稀释的有关方法

无变化

7.1.2

术语

混合区

□常规

■先进

□发展中

3

论文

NPDESPermitWriters’Manual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1996.

https:

//www3.epa.gov/npdes/pubs/owm0243.pdf

混合区测试方法手册

无变化

7.2.1

方法

负荷历时曲线法

□常规

■先进

□发展中

1

论文

AnApproachforUsingLoadDurationCurvesintheDevelopmentofTMDLs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2007.

https:

//www.epa.gov/sites/production/files/2015-07/documents/2007_08_23_tmdl_duration_curve_guide_aug2007.pdf

污染负荷历时曲线法的应用

无变化

十一

7.2.2

公式

混合区模型StreamixI

■常规

□先进

□发展中

1

论文

EPARegionVIIIMixingZoneandDilutionPolicy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RegionVIII.1995.

在混合区如何建立水质预测模型

无变化

十二

7.2.2

方法

输移时间示踪试验

■常规

□先进

□发展中

1

著作

MEASUREMENTOFTIMEOFTRAVELINSTREAMS

BYDYETRACING

KilpatrickF.A.andWilsonJ.F.,Jr.1989.

美国地质调查局水资源调查技术,Book3,ChapterA9.

https:

//pubs.usgs.gov/twri/twri3-a9/pdf/twri_3-A9.pdf

通过加入示踪剂的方法预测污水输移转化结果

无变化

十三

7.3.1

方法

整体排污毒性

□常规

□先进

■发展中

1

论文

MethodGuidanceand

RecommendationsforWhole

EffluentToxicity(WET)Testing

(40CFRPart136)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2000.

https:

//www3.epa.gov/npdes/pubs/wetguide.pdf

关于废水毒性测试方法指导和建议

无变化

7.3.1

方法

毒性试验

□常规

□先进

■发展中

2

论文

工业废水的试验方法鱼类急性毒性试验

GB/T21814-2008

选取鱼类为样本开展急性毒性试验,测试工业废水的毒性

无变化

7.3.1

方法

发光细菌法

□常规

□先进

■发展中

3

论文

Waterquality—Kineticdeterminationoftheinhibitoryeffectsofsediment,othersolidsandcolouredsamplesonthelightemissionofVibriofischeri(kineticluminescentbacteriatest)

ISO21338

Firstedition2010-07-15

通过发光细菌法测试动态测定污水中沉积物的抑制效应

无变化

7.3.1

方法

冷冻风干法

□常规

□先进

■发展中

4

论文

Waterquality—DeterminationoftheinhibitoryeffectofwatersamplesonthelightemissionofVibriofischeri(Luminescentbacteriatest)—Part3:

Methodusingfreeze-driedbacteria

ISO11348-3

Secondedition2007-12-01

通过冷冻风干的方法测试污水的抑制效应

无变化

7.3.1

方法

示踪测试法

■常规

□先进

□发展中

5

论文

NPDESPermitWriters’Manual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1996.

https:

//www3.epa.gov/npdes/pubs/owm0243.pdf

介绍在混合区开展示踪测试的方法

无变化

十四

7.6

方法

基于水功能区管理水质目标的入河排污限值

□常规

■先进

□发展中

1

论文

NPDESPermitWriters’Manual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1996.

https:

//www3.epa.gov/npdes/pubs/owm0243.pdf

Thepermitapplicationprocess,technology-basedeffluentlimits,waterquality-basedeffluentlimits,etc

无变化

7.6

方法

稀释降解方法

□常规

■先进

□发展中

2

论文

EPARegionVIIIMixingZoneandDilutionPolicy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RegionVIII.1995.

EPA地区第八混合区稀释的有关方法

无变化

十五

7.6

方法

99%百分位的日最大浓度值

■常规

□先进

□发展中

3

论文

TechnicalSupportDocumentforWaterQuality-BasedToxicsControl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505/2-90-001

1991.

支持建立水质毒物控制的技术方法

无变化

注:

1、技术要素按第一次出现的条款号或附录号排列;其类型包括:

指标、参数、术语、符号代号、公式、图、表、方法。

2、来源依据按类型排序,其类型包括:

法律、法规、规范性行政文件、规划、领导讲话、相关标准、招标文件、著作、论文等;其中相关标准按水利部主管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其他部委主管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协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其他国家的标准、事实标准、联盟标准的类别顺序排列;同一类相关标准按标准编号排列;同一标准按条款号或附录号排列。

著作主要指行业内认可度高、影响力大、政府认可的工作指南、操作手册、教科书、百科全书、产品说明书,以及工程建设、生产实践、科研项目等。

论文包括杂志或会议论文。

3、页面不敷,可另加页。

2、技术要素在本标准内部协调性的变化及理由,填写ZY-20-2013

水利技术标准作业指导书

共1页

ZY-20-2013技术要素在本标准内部协调性,其变化及理由

第一版第0次修改

颁布日期:

2013年4月3日

 

本标准

本标准内部

与第一次出现的技术要素条款相比的关系(勾选唯一项;不一致的情况需说明理由)

主要变化情况(与上一阶段相比)

主要变化的理由

序号

技术要素类型

主要内容(简述)

序号

条号或附录号

主要内容(详述)

A

B

C

D

E

F

G

H

I

术语

入河排污口

(一)

1.0.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22号)、《入河排污口管理技术导则》(SL532-2011)等有关规定,为规范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工作内容、程序和技术要求等,指导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的编制,制定本导则。

无变化

(二)

1.0.2

1.0.2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在江河、湖泊(含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新、改、扩建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审查工作。

一致:

■引用;□摘录;□改写

□不一致(理由:

(三)

1.0.3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致:

■引用;□摘录;□改写

□不一致(理由:

……

(一)

(二)

一致:

■引用;□摘录;□改写

□不一致(理由:

(三)

一致:

■引用;□摘录;□改写

□不一致(理由:

……

注:

1、按技术要素类型排序。

类型包括:

指标、参数、术语、符号代号、公式、图、表、方法等。

同一类型按条款号及附录号排列。

2、页面不敷,可另加页。

3、与相关标准协调性的变化及理由,填写ZY-21-2013

水利技术标准作业指导书

共2页

ZY-21-2013与相关标准协调性,其变化及理由

第一版第21次修改

颁布日期:

2013年4月3日

一、主要内容

本标准

相关标准

相关标准相对于本标准的关系

相互关系的理由

主要变化情况(与上一阶段相比)

主要变化的理由

序号

内容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相关内容

标准名称

(一)

入河排污口管理技术导则

SL532-2011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

■共性

□个性

均按照《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22号)的要求。

无变化

标准化对象

(一)

入河排污口管理技术导则

SL532-2011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

■共性

□个性

均按照《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22号)的要求。

无变化

适用范围

(一)

入河排污口管理技术导则

SL532-2011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

■共性

□个性

均按照《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22号)的要求。

无变化

注:

按水利部主管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其他部委主管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协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其他国家的标准、事实标准、联盟标准的类别顺序排列;同一类相关标准按标准编号排列。

二、技术要素

本标准

相关标准

本标准与相关标准的相比关系(勾选唯一项)

主要变化情况(与上一节点相比)

主要变化的理由

序号

技术要素类型

主要

内容

第一次出现的条款号或附录号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条款号或附录号

主要内容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术语

污水

2.0.1

1

入河排污口管理技术导则

SL532-2011

3.1

……直接或者通过沟、渠、管道等设施向江河、湖泊排放污水的排污口

一致:

■引用;□摘录;□改写

□不一致(理由:

无变化

术语

入河排污口

2.0.2

1

入河排污口管理技术导则

SL532-2011

3.2

直接或者通过沟、渠、管道等设施向江河、湖泊排放污水的口门

一致:

■引用;□摘录;□改写

□不一致(理由:

无变化

术语

入河排污量

2.0.3

1

入河排污口管理技术导则

SL532-2011

3.3

通过入河排污口排入水域的废污水量和污染物量。

一致:

■引用;□摘录;□改写

□不一致(理由:

无变化

注:

1、按本标准的条款号及附录号排列;技术要素类型包括:

指标、参数、术语、符号代号、公式、图、表、方法等。

2、相关标准按水利部主管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其他部委主管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协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其他国家的标准、事实标准、联盟标准的类别顺序排列;同一类相关标准按标准编号排列;同一标准按条款号或附录号排列。

3、页面不敷,可另加页。

三、提交大纲以来的主要变化及理由

序号

内容

变化情况

变化的理由

1

本标准提供技术支撑的工作任务

2

标准化对象

3

标准的适用范围

4

标准的框架结构

5

必要性分析

6

可行性分析

7

实用性和急迫性分析

 

四、办理征求意见文件的资料清单

编号

资料名称

齐全性

C3c

大纲审查会议形式审查意见

C4b

大纲审查会议主审专家的意见

C5b

大纲审查会议通知

C6b

大纲审查会议纪要

会议审查意见(含组长签字)

专家组签名单

每位专家的意见

原始记录*

C7a

大纲审查意见汇总处理表

C8a

工作大纲审定稿(签章)

D1a

征求意见稿

正文

附录*

条文说明△

D2a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签章)

D3a

征求意见文件稿签*

第二部分:

供外部使用(连同征求意见文件一同发放)

一、标准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一)编制依据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量不断增大,全国废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部分河段已远远超出水域纳污能力。

近年来,部分沿岸入河排污口设置混乱、布设不合理、超标排污、未经同意私设排污口等问题逐步显现,其中饮用水源保护区及其他重要水域排污口设置问题尤为突出,使沿河供水安全保障工作压力日益增大。

2002年修订的《水法》提出了水功能区划、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三项制度。

其中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制度是三项制度的基础和关键。

2004年月水利部以部长令颁布了《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随后下发了《关于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对新建、改建和扩建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提出具体要求。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召开了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年底国务院批复了《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2年初又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均对全面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污染物总量,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排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湖排污口。

水利部于2004年以部长令颁布了《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随后下发了《关于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对新建、改建和扩建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提出明确要求。

全国已先后开展了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工作,但由于在设置论证规范、方法、内容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全国十八大提出依法治国及国家简政放权政策实施以来,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的编制由原来的申请人委托具有一定资质的单位编制,变为申请人可按要求自行编制或委托有关机构编制,更加迫切需要编制并出台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技术导则,为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及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本项目在已有工作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收集分析相关资料,根据水域纳污能力及限制排污总量意见要求,开展入河排污口设置等级、原则、论证级别和范围、影响分析方法、入河排污口建筑及入河方式规范要求、新兴工业园区及产业规划入河排污口设置等方面的研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2005年水利部第22号令)、《关于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资源[2005]79号)和《水功能区管理办法》(水资源[2003]233号)等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的技术要求,提高论证报告书质量,为入河排污行政许可管理提供技术依据,制定本《导则》。

(二)编制原则

(1)贯彻执行相关法规和政策,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满足功能区管理关于河流纳污能力及限排总量要求,满足河段水生态要求,维护第三方权益,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适用。

(2)以现有掌握的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情况为基础,将报告编制单位的有关工作人员纳入编制工作组,探讨报告编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多方在局部或全国范围内征求意见,为《导则》编制打下坚实基础。

(3)以科学、技术和工作实践的综合成果为基础来制定导则,其内容必须是可行的、合理的或经过实践检验的。

(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能定量的则定量,不能定量的则定性。

(5)充分发扬民主,与有关方面协商一致,共同确认,通过调研、全面征求意见,保证《导则》的全局观、社会观和公正性。

(6)做好与现行相关标准之间的衔接和协调一致,尽可能避免与其他标准的重复和矛盾。

(7)标准条文的规定,必须严谨明确,文字简练,不得模棱两可,其内容深度、符号、计量单位应当前后一致,不得矛盾。

涉及到的量的名称和符号,必须采用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认定单位。

(三)主要内容

(1)编制的主要内容

本标准共12章47节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

——总则;

——术语和定义;

——基本资料;

——设置单位概况及废污水产排分析;

——拟纳废污水域概况;

——入河排污口设置可行性分析;

——入河排污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