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选药剂用法及用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503998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浮选药剂用法及用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浮选药剂用法及用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浮选药剂用法及用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浮选药剂用法及用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浮选药剂用法及用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浮选药剂用法及用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浮选药剂用法及用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浮选药剂用法及用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浮选药剂用法及用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浮选药剂用法及用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浮选药剂用法及用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浮选药剂用法及用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浮选药剂用法及用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浮选药剂用法及用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浮选药剂用法及用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浮选药剂用法及用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浮选药剂用法及用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浮选药剂用法及用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浮选药剂用法及用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浮选药剂用法及用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浮选药剂用法及用量.docx

《浮选药剂用法及用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浮选药剂用法及用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浮选药剂用法及用量.docx

浮选药剂用法及用量

1.磷矿的浮选

磷石可分为两类;磷灰(石)岩和磷块岩。

磷灰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磷酸钙,其中还含有氟(F)、氯(C1)等元素。

至于铁、铝、锰、镁的磷酸盐矿物仅占磷矿物的5%。

磷灰(石)岩是指磷以晶质磷灰石形式出现在岩浆岩和变质岩中的磷灰石。

磷灰石晶体多种多样,可从巨大晶体到普通显微镜也观察不到的微晶。

这类矿石一般品位较低,但可选性较好。

磷块岩是指以含肢磷矿为主的磷矿石,主要是沉积成因或风化淋滤成因的磷灰石。

胶磷矿是指在高倍显微镜下也分辨不出晶体的那些磷酸盐矿物的统称。

以前人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具有许多胶体结构,认为它是非晶质物质,但实际证明它是结晶质的,只是结晶体非常细小,一般不易观察,其可选性次于磷灰(石)岩。

B磷矿石的浮选方法

磷矿石浮选的主要问题是含磷矿物与含钙的碳酸盐(如方解石、白云石等)的分离。

因为用一些常用脂肪酸类捕收剂浮选时,它们的可浮性都相近似,其分离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使用水玻璃和淀粉等抑制剂,对碳酸盐等脉石矿物进行抑制,再用脂肪酸作捕收剂浮出磷矿物。

(2)首先加入偏磷酸钠抑制磷矿物,然后用脂肪酸先浮出碳酸盐等脉石矿物,再浮磷矿物。

(3)用选择性的烃基硫酸酯作捕收剂,先浮出碳酸盐的矿物,尔后再用油酸浮选磷矿物。

C磷矿石浮选实例

某矿原矿物质组成:

主要矿物为胶磷矿,次要矿物为结晶磷灰石和纤维状胶磷矿。

而主要脉石矿物为碳酸盐、石英、玉髓,其次是长石、白云母、绢云母、黄铁矿及氧化铁等物质。

矿石结构为鲕状、假鲕粒状、胶状、网格状及砂状等。

矿石构造为块状、条带状、扁豆状等。

处理流程如图5-27所示。

以擦洗分级脱泥-浮选联合流程处理该矿,所获技术经济指标为:

精矿含P20532.4%;回收率为86.70%。

某磷矿处理的钙质沉积磷块岩矿石,属含碘微碳氟磷灰石,矿石中磷矿物含磷约占70%,呈非晶质和隐晶质产出,脉石矿物以白云石为主,约占21%,硅质脉石小于5%。

矿石中碳酸盐矿物与磷矿物胶结。

由于碳酸盐脉石的嵌布粒度较磷矿物粗,易于粉碎,且原矿含P205比较高,故在较粗磨的条件下,用反浮选使白云石成为泡沫产品除去。

在反浮选过程中,用硫酸作磷矿物的抑制剂,脂肪酸作捕收剂,在常温条件下进行白云石浮选。

经过日处理1.5t的连续扩大试验获得的浮选产品的指标为:

精矿中含P2O5为35.3%;回收率为94.18%。

在用反浮选的同时,对该矿进行了焙烧-消化流程(图5-28)的试验研究,所得精矿质量较好,同时也考虑到碘的综合回收。

条件是将粒度为12~0mm的原矿在1000℃的温度下焙烧半小时,然后加水消化,分级。

大于0.074mm粒级的为磷精矿,碘在焙烧炉气中回收,利用CO2对小于0.074mm粒级的石灰乳进行碳酸化,过滤得到碳酸盐尾矿,滤液返回消化作业使用。

经过焙烧-消化流程可得到精矿含P2O537.54%;磷回收率96.89%。

碘的回收率可达65%左右。

浮选钙质与硅质沉积磷矿石通常认为是不容易的。

但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磷酸酯类混合物作为捕收剂可以得以良好的浮选选择性。

第一种方法包括应用所列举的捕收剂混合浮选碳酸盐,随后抑制磷酸盐和浮选碳酸盐。

第二种方法是应用磷酸酯类浮选碳酸盐而抑制磷酸盐,然后使用如伯胺或醋酸阳离子捕收剂浮选石英和硅酸盐。

用这些方法对各种矿石的浮选在许多情况下获得了良好的结果。

例如,阿尔及利亚的矿床中的一种粒度为40-315微米的矿石(P2O528%,MgO1.76%,SiO22.2%),获得了品位为P2O230.7%,MgO20.63%,SiO21.5%的精矿,回收率为85.5%。

突尼斯一个矿床的粒度为40-125微米的矿石,P2O519.9%(CaO:

P2O5=1.9991),MgO1.69%,SiO214.6%,在开路和不连续过程中应用浮选获得含SiO2O532.1%(CaO:

P2O5=1.445),MgO20.4%,SiO24.7%的精矿,P2O522.8%,MgO1.65%和SiO26%,P2O5的回收率为20.84%。

美国推荐新的选矿流程浮选含硅酸盐矿物的磷酸盐。

以前美国在浮选佛罗里达磷矿石时,最广泛应用的选矿流程是一段浮选采用阴离子捕收剂,二段浮选采用阳离子捕收剂。

这种流程当原矿中有益成分含量高时可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但当有益成分含量低时发现尾矿中钙质磷酸盐损失较大。

这种流程存在的缺点是:

在采用阳离子捕收剂前必须首先除掉酸性阴离子捕收剂;对水中的离子成分敏感;需要有抑制剂。

为改善这种情况,美国推荐一种浮选含硅酸盐矿物的磷酸盐的新流程。

按照推荐的流程,矿石要经过分级(以35目为界),这种分级带有预选或脱泥作用;用非极性药剂调节浓矿浆(60-70%)并在一段采用聚酰胺阳离子捕收剂、起泡剂进行浮选。

新流程规定进行精选、扫选以及按48目分级作业。

芬兰开发选别高杂质、低品位的矿床,含磷灰石10%,方解石和白云石22%,金云母和角闪石65%,并含有其他硅酸盐。

矿石中P2O5含量仅有3-4%。

他们围绕浮选工艺及抑制钙质的硅脉石的选择性药剂的应用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并于1975年建成一座t/h的浮选试验厂,完成了试验工作。

最终获得P2O5不低于33%的精矿,回收率为35%[6]。

已由瑞典和芬兰合作开发一种对矿灰石颗粒有选择性的捕收剂,其商品名为N-SubstitutedSarcosinc(N,N-烷基甲基醋酸盐,两性化合物):

据称使用这种捕收剂可以从85-90%的回收率获得高质量精矿。

美国道化学公司采用通式为H2N-[C2H4NH]-xC2H4-NH2的多乙撑多胺与妥尔油脂肪酸或其酯的缩合物作为硅质捕收剂改进浮选指标,并获得较高品位的磷酸盐产品,因而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通式中x为4-11缩合物以醋酸盐的形式应用。

多乙撑多胺可用氯乙烯与氨在一定的压力与温度下反应制得。

用此法得到的多乙撑多胺的混合物价格便宜,用以制备上述缩合物更适宜。

美国道化学公司利用烷基苯醚胺或其羟基化衍生物作捕收剂浮选硅质磷矿,并认为该药剂可改进矿浆的分散程度。

这种脯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取等摩尔的戊酚、丙酸和乙醇胺在150-250℃进行液相反应,然后将所得的酰胺进行酸催化水解,从而生成所需要的胺,再用减压蒸馏法提取。

该捕收剂溶于燃料油中,当其用量为0.2公斤/吨时,精、尾矿中的BPL含量分别为86.1和22%。

作为比较,在使用多乙撑多胺与妥尔油脂肪酸的缩合物时,精、尾的BPL含量分别为64.4和8.5%(BPL为骨质磷酸钙)。

美国道化学公司Rodert.Hefnet采用脂肪酸或其酯与乙醇胺、羟乙基乙撑二胺的缩合物作为浮选硅质的捕收剂而获得专利。

该捕收剂可改进磷矿物与硅质的分离。

所用的脂肪酸是C4-22饱和或不饱和有机酸,乙醇胺为单乙醇胺如采用乙醇胺的混合物更为经济,羟乙基乙撑二胺以二羟乙基乙撑二胺和三羟乙基乙撑二胺含量占优势的混合物较好。

缩合时乙醇胺和羟乙基乙撑二胺的总量与脂肪酸或其酯的mol比约为0.9-1.10。

缩合反应温度为130-250℃,反应时间约为2.5小时。

结果表明,可在磷酸矿物的回收率略为降低的情况下,得到较高品位的磷精矿,从而获得经济效益。

2.黄铜矿常呈细粒浸染或乳浊状固溶体存在于闪锌矿中,不易单体解离,即使达到了单体解离,这样微小的颗粒(常在0.005mm以下)分离也很困难;更普遍的是闪锌矿受矿石中共生铜矿物(特别是次生硫化铜矿物)中铜离子的活化,使闪锌矿不同程度地显示出类似于铜矿物的可浮性;有的闪锌矿其可浮性比黄铜矿还好。

因此硫化铜锌矿的分选是比较困难的。

锌矿浮选方法

(1)硫化铜锌矿浮选的原则流程。

常用的有优先浮选、半优先(易浮铜矿物)混合(难浮铜和锌矿物)分离浮选、部分混合浮选、等可浮选等几种,其中半优先混合分离浮选和等可浮选流程更能适应铜或锌矿物本身可浮性差异大的矿石。

就磨浮段数来说,对于致密共生难以分离的铜锌矿石多采用混合精矿再磨、粗精矿再磨或中矿再磨的阶段磨浮流程。

(2)铜锌分离方法。

铜锌混合精矿的分离是难度较大的一个课题。

在分离之前都要用活性炭和硫化钠等脱药,最好是脱药后脱水重新调浆再分离。

分离的流程方案有浮铜抑锌和浮锌抑铜两种,视矿石(或混合精矿)中铜锌含量比例、矿物可浮性差异以及药剂来源和使用情况而定,特别是要根据获得的最终指标来决定。

一般常用浮铜抑锌方案。

分离的方案有无氰法和有氰法两种。

当铜矿物主要为原生铜矿物时,最广泛使用的无氰分离方法为石灰+硫化钠+硫酸锌,石灰+硫酸锌十二氧化硫(或亚硫酸钠)法,而石灰+氰化物法使用有限。

当铜矿物主要为次生硫化铜时,在苏打介质中可以铁氰化物3~6kg/t抑铜浮锌也可以将混合精矿氧化、加温矿浆以抑制次生铜矿物浮锌。

铜精矿中降砷最常用的方法是增加精选次数,在精选中补加石灰、亚硫酸(或其盐),控制pH6.5~7,多次精选和抑制,使毒砂失去(或降低)可浮性。

硫化铜锌矿石浮选中,不少现场力求采用选择性好的捕收剂,如:

Z-200号、醚氨硫酯(捕收剂234)、JF-1、丁黄丙腈酯等药剂浮铜矿物,既节省抑制剂,又能获得较好的分选指标。

所谓无氰浮选就是多金属硫化矿分离浮选时不用氰化物作抑制剂。

如前所述,氰化物(氰化钾与氰化钠)是剧毒药剂,用作闪锌矿及黄铁矿的抑制剂,结果使尾矿水中含氰化物,造成环境严重污染。

一般都要对尾矿水及废水进行净化处理,比如添加漂白粉。

从经济上来说,氰化物价格较贵。

另外,氰化物会溶解金、银等贵金属。

所以,对含金、银等贵金属的矿石使用氰化物时,不利于综合回收。

因此,目前国内外普遍强调少用或不用氰化物。

目前国内在多金属硫化矿的浮选中,为寻找氰化物的代用品,实现无氰浮选工艺,或尽量降低氰化物的用量做了不少试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些浮选厂已经实现了无氰浮选工艺。

大多数的试验研究是用亚硫酸(H2SO3)、二氧化硫(SO2)、亚硫酸钠及硫代硫酸钠代替氰化物,用以抑制闪锌矿及硫化铁。

这类药剂毒性小,对金、银等贵金属无溶解作用,而且被它们抑制过的闪锌矿容易活化,对铜矿物的抑制作用较弱,甚至有活化作用,有利于铜一锌分离。

其主要缺点是抑制作用没有氰化物强药剂作用容易消失,其用最与使用条件较难控制。

此外,还有下列方法可以代替氛化物。

(1)ZnSO4+Na2CO3(或硫化钠)抑制闪锌矿、黄铁矿,常用于铅一锌分离时,抑锌浮铅。

(2)P2S5+NaOH(又叫诺克斯法NoKes),在pH=8~11的条件下,用于钼与硫化矿的分离浮选,抑制铜、铅、锌、铁的硫化物。

(3)锰酸钾(K2MnO4)和高锰酸钾(KMnO4)在pH=7.5~9的条件下,能选择性地抑制黄铁矿。

锌矿石按其所含矿物不同而分为硫化矿和氧化矿,由于硫化矿日益枯竭,氧化锌矿的开发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氧化锌矿物与含钙、镁、铁等脉石矿物在常温下的浮选分离一直是个难题。

由于溶解组分与矿物表面的相互作用,导致矿物表面转化,因此氧化锌矿物与方解石、白云石、褐铁矿等含钙、镁、铁等的脉石矿物的浮选分离尤为困难。

目前,氧化锌矿的浮选大多采用硫化浮选工艺,其中的氧化铅主要采用硫化后加黄药浮选,而氧化锌的回收主要采用加温硫化、硫酸铜活化后再用黄药浮选或硫化后用脂肪胺(伯胺)浮选。

由于氧化锌矿的胺法浮选对矿泥和可溶盐较为敏感,因此,尽管国内外对氧化锌矿的浮选工艺作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仍然未能解决氧化锌矿的选别指标低、工艺流程及药剂品种复杂、成本高等问题。

因此,采用尽可能简单的浮选流程、常规的药剂、经济有效的浮选氧化锌矿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研究方向。

本文采用的第一份矿样为云南建水某深度氧化铅锌矿。

通过大量的探索性试验确定了常规药剂的用量和浮选流程。

试验发现,用黄药作氧化铅的捕收剂、胺作氧化锌的捕收剂、优先浮铅的开路流程能够获得的锌品位和锌回收率分别为30%和65%。

抑铅浮铜法

研究过的抑铅方法很多,在实践中使用的主要有如下几种:

(1)重铬酸盐法重铬酸钾(钠)是方铅矿的有效抑制剂,它们对铜矿物的浮选没有影响,因此常用它们来分选铜铅混合精矿。

重铭酸盐法的特点是用量较少。

如果铜矿物是原生硫化铜矿物〔如黄铜矿),则铅与铜矿物能获得较好的分选。

如果矿石中的铜矿物是次生硫化铜(如辉铜矿).或除了原生硫化铜外,存在有相当量的次生硫化铜时,则铜铅分离的效果就比较差。

这是由于有次生硫化铜或易受氧化的铜矿物存在时,会有相当量的铜离子进入矿浆中,这些铜离子吸附在方铅矿表面,从而使方铅矿难于抑制。

应指出的是,用重铭酸盐分选硫化铜铅混合精矿时,在适当的药剂条件下,矿浆的搅拌时间非常重要,应严格加以控制,因搅拌时间过长,硫化铜矿物的晶格也将受到破坏而不浮。

因此,最佳的搅拌时间应该是使方铅矿的表面充分氧化,而硫化铜矿物的表面刚开始氧化时,就立即进行浮选。

这样,铜铅矿的分离就比较好。

总之,掌握最佳的搅拌时间是重铬酸盐法有效分离铜铅混合精矿的关键之一。

搅拌时间可通过试验来确定,一般为0.5―1小时左右。

重铬酸盐对黄药的影响也应注意,当重铬酸盐的浓度很高,介质呈酸性或中性时,铬酸盐对黄药表现出氧化作用:

当介质呈碱性(pH≥7.5)时,黄药不受铬酸盐的影响。

重铬酸盐法通常是在当铜铅混合精矿中,铅多铜少,杂质含量低,即分离后的尾矿能作为合格铅精矿的情况下才采用。

当铜铅混合精矿中含有不易被氰化物抑制的辉铜矿和铜蓝,铅矿物表面又受到污染易被氰化物抑制时.采用重铬酸盐法是较为有利的。

重铬酸盐的用量一般为1~1.25公斤/吨。

据报道,重铬酸钠和水玻璃按重量1:

1配制成的混合物是铜铅混合精矿分选极有效的抑制剂。

铜铅混合精矿的分选,试验时曾采用过氰化物法,在低pH条件下热处理,二氧化硫以及重铬酸盐法等.由于混合精矿不但品位低,而且还含有次生铜矿物,或者含可浮性好的黄铁矿、铅与锌矿物所以上述诸法均不奏效。

而采用重铬酸钠和硅酸钠配制的混合物则能有效地分选低品位的铜铅混合精矿(经过空白精选),采用此法时,硅酸钠的模数和药剂配制的方法颇为重要,药剂的用量和搅拌时间均由试验决定。

用重铬酸钠与硅酸钠的混合物(按重量1:

1)作抑制剂分选铜铅混合精矿结果由于铜铅分选尾矿只含14--21%Pb,因而需要提高品位,为此.矿浆中加石灰使pH调整到11.5,并浓缩除去过剩的抑制剂。

浓缩后的矿浆用新鲜水调到25%固体浓度.在有氰化物存在的条件下.加捕收剂A343浮选.经加强空白精选(两次),获得品位为40--50%Pb,回收率为55一60%的铅精矿。

必须指出的是,用重铬酸盐抑制过的方铅矿虽可用硫酸亚铁、盐酸及亚硫酸钠等还原剂使之活化,但一般来说,活化是较难的,所以铜铅混合浮选时.应进行空白精选.以除去夹杂的大量脉石.否则会降低铅精矿的质量。

(2)亚硫酸类及其与其他药剂的组合法

l)硫代硫酸钠一硫酸亚铁法此法系首先用硫化钠与活性炭对混合精矿进行脱药,然后用硫代硫酸钠与硫酸亚铁在弱酸性矿浆中(加硫酸)抑铅浮铜。

这类药剂对矿物表面的作用机理.可能是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析出二氧化硫.对方铅矿产生抑制作用。

硫酸亚铁通常是硫化矿物的抑制剂.但在实践中,它是黄铜矿的乱化剂。

根据山东一个铅锌矿的生产实践发现,加入硫酸亚铁后.出现黄铜矿大量上浮,这可能是由于在弱酸性矿浆中.存在空气的条件下,Feso4氧化成Fe2(SO4)3.而Fe2(SO4)3可以除去硫化铜矿物表面的氧化膜.使它恢复新鲜的矿物表面,从而活化硫化铜矿物;另一方面,高价铁的存在可以使矿物表面吸附的黄原酸离子氧化为双黄药,强化了硫化铜矿物表面的疏水性,从而提高其可浮性。

此外,硫酸有清洗矿物表面的作用.使黄铜矿活化,方铅矿表面生成亲水性的硫酸铅薄膜而受到抑抓。

此法也可使用亚硫酸钠与硫酸亚铁来代替,如苏联列宁诺哥尔斯克选厂,就用这些药剂抑铅浮铜。

2)亚硫酸法二氧化硫是一种良好的抑制剂,它在一定条件下能抑制闪锌矿、黄铁矿.对铜矿物有活化作用,对受轻微氧化的硫化矿物有较好的分选性能。

据研究,亚硫酸盐对于已被铜离子活化的闪锌矿的抑制作用.并不是从闪锌矿表面排除硫化铜薄膜及黄原酸盐.而是在闪锌矿表面上沉积了亲水性的亚硫酸锌所引起的。

亚硫酸盐对方铅矿、黄铁矿的抑制作用可以解释为相应金属的亲水性亚硫酸盐在矿物表面上沉积的结果。

加拿大布伦兹威克12号选矿厂,在处理铜铅锌矿石(其中80-85%为硫化矿)时.使用二氧化硫降低pH值,并采用蒸汽加温法,从铅锌铜银混合精矿中反浮选黄铁矿.改善了分选效果.使铅锌精矿品位提高8%。

西德腊梅利思贝格钥铅锌选矿厂,采用铜铅中矿细磨.加二氧化硫和重铬酸钾等措施.使铜回收率由原来的60-65%提高到85%.铅精矿品位由原来的37%提高到40%。

加拿大斯特金湖铜铅锌选矿厂,在铜铅混合浮选回路中.粗选用三乙氧基丁烷(TEB)、异丙基钠黄药(R-343)及铁甲酚黑药(R-242).扫选加戊基甲黄药。

用亚硫酸钠、碳酸钠和二氧化硫作闪锌矿的抑制剂。

锌浮选回路中加石灰乳调整pH值,活化剂为硫酸铜,捕收剂为异丙基钠黄药,扫选加戊基钾黄药。

在铜铅混合精矿分离前.加二氧化硫使pH调整到7.并加重铬酸钠抑制铅。

加均二苯硫脲(R一3501)作为铜矿物的捕收剂,再加二氧化硫把pH调整到6.5,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3)亚硫酸一淀粉法此法是先通入二氧化硫,使矿浆pH调整为4.然后加石灰将pH调到6.再加淀粉.抑铅浮铜(闪锌矿也被抑制)。

这方法在加拿大布伦兹威克选矿厂得到了应用(用二氧化硫295克/吨和淀粉90克/吨)。

日本的花轮选矿厂也采用了此法。

4)淀粉一SO2一重铬酸钾法这种方法在美国St.焦矿公司所属维伯努和弗莱切尔选厂应用。

混合精矿中的铅铜比为30:

1~50:

1(极端情况下为10:

1~100:

1)。

其做法是加苛性淀粉(约250~500克/吨混精)和S02(1.25~2.45公斤/吨混精),搅拌3~5分钟.抑制方铅矿浮出黄铜矿。

加重铬酸钾250克/吨混精,预先搅拌5~10分钟.使铜精矿中含铅下降l~2%。

铜的粗选和精选由于采用较强的搅拌,改善了矿泥覆盖和铅的抑制.使铅精矿中含铜降到0.4%.而铜的回收率提高了10一15%。

五次精选的最后一次加入少量重铬酸钾,这有助于抑制仍上浮的方铅矿。

加二氧化硫使PH达到4.5~5.0。

二氧化硫也可以用来控制分选回路。

S02用量增大.分选速度减慢。

S02不仅有助于铅矿物的抑制,而且对铜矿物的良好浮选也是必不可少的.因S02可以除去黄铜矿表面的污染膜.从而提高它的可浮性。

这样改善的可浮性,特别是对较粗矿粒的浮选,可以使泡沫的速度减小。

淀粉是普通的抑制剂,如果SO2的用量不足,它会抑制铜矿物。

在一定的PH范围内,增大淀粉用量.会使泡沫结构从适度稳定和矿化好的泡沫,变成脆而矿化差的泡沫。

影响钢铅混合精矿分选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黄药的用量。

黄药用量适当,分选效果好,反之.分选效果不佳。

黄药用量大.因铅矿物难于抑制,必须加大淀粉用量,从而使较多的铅矿物受到抑制的同时,铜矿物也不同程度受到抑制,因此,过量的黄药及淀粉会造成铜精矿中含较多的铅.而铅精矿中又含较多的铜。

5)硫酸一亚硫酸一淀粉法这方法在日本中龙选厂使用。

该厂在PH为6.8的条件下.用硫酸2公斤/吨,亚硫酸100克/吨,淀粉10克/吨抑铅锌浮铜。

用此法分选.铅作业回收率可达97.9%。

6)亚硫酸盐一硫酸锌法这方法在辽宁另一铅锌矿选厂用于铜铅混合精矿的分选及铅精矿脱锌。

在铜铅混合精矿分选时,采用Na2So3:

znso4=2:

5的比例.总用量为280克/吨.在PH为7,矿浆浓度为20%固体的条件下抑铅浮铜,经一次粗选,三次精选及二次扫选.精选时加重铬酸钾5一10克/吨。

7)石灰一硫化钠一亚硫酸法此法在江苏一个铜矿选厂用于抑铅浮铜。

(3)其他方法

1)羧甲基纤维素(CMC)一水玻璃法(简称水玻璃合剂)广西河三佛子冲铅锌矿.对铜铅混合精矿的分选曾采用CMC代替重铬酸盐抑铅浮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这基础上,该厂又进行了水玻璃与CMC的混合剂(按重量100:

1)及焦磷酸钠与CMC的混合剂(按重量10:

1)来抑铅浮铜的工业性试验,两者均取得了比单用水玻璃或单用CMC更好的效果。

据报道.水玻璃与CMC均作为方铅矿的抑制剂应用于铜铅混合精矿的分离浮选。

实践表明,CMC对方铅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对铜矿物的浮游性也有较大的影响.不利于铜回收率的提高;水玻瑞对方铅矿的抑制作用稍弱,但对铜矿物浮游性的影响较小,铜回收率较高。

根据这两种药剂的特性,混合使用作为方铅矿的抑制剂,进行了铜铅混合精矿分选的工业试验,并已用于生产。

实践表明,水玻璃合剂对方铅矿的抑制作用强,铜铅分离效果好,工艺简单,易于操作,指标稳定,适应性强,效果良好。

2)单一石灰高pH法浙江一多金属硫化矿.曾试验用过重铬酸盐法与氰化物法分离铜铅混合精矿.结果均未获得合格精矿,改用单一石灰法后,在pH为11,矿浆浓度为10%固体条件下进行分离,获得含铜19.63%.铅3.76%,锌7.59%,硫32.43%的铜精矿。

由于原矿中方铅矿已氧化.所以较难浮选。

3)加温浮选法此法在日本小坂内之岱选厂用于铜铅混合精矿(铜铅混合浮选用208号黑药,并用SO2抑制锌硫矿物)的分选,抑铅浮铜。

这种方法是先用蒸汽把铜铅混合精矿加温到60℃左右.在酸性和中性矿浆中,黄铜矿的可浮性提高(辉铜矿与铜蓝有受抑制的倾向,但无明显影响),而方铅矿被抑制。

分选时不必用其他药剂,所得铜精矿品位较高,含铅锌低。

这方法由于不需加入药剂.所以其突出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加温分选的机理可能是由于矿浆加温使各种矿物表面上的捕收剂受到选择性地解吸所致。

4)充气氧化法据报道,铜铅混合精矿分选时,在pH<3的条件下,对混合精矿进行充气氧化,不加任何捕收剂,仅加适量起泡剂的条件下就可浮出黄铜矿。

据说,充气氧化结果,黄铜矿表面析出游离硫,而方铅矿表面则产生铅的硫酸盐及碳酸盐,即黄铜矿具有硫水性,而方铅矿则丧失原有的可浮性。

但黄铜矿溶出的铜离子会活化方铅矿,因此.可使用硫化钠作为方铅矿的去活剂。

所用氧化剂,盐酸比硫酸更好。

3.抑铜浮铅法

(1)氰化物法氰化物是黄铁矿、闪锌矿及黄铜矿等的有效抑制剂,对方铅矿则几乎不产生抑制作用。

所以氰化物法是抑铜浮铅的主要方法,分选效果较好。

用此法选出的铅精矿中,夹杂的铜、锌和黄铁矿较少,精矿质量和回收率较高。

氰化物对铜矿物的抑制作用机理,主要是它能溶解铜矿物表面所形成的黄原酸盐薄膜,从而使它的表面亲水。

并能与矿浆中的铜离子相互作用,生成稳定的络离子。

如果矿石中有次生硫化铜矿物存在,则氰化物的抑制效果较差.这时就要与硫酸锌配合使用(具有7个结晶水的硫酸锌常以三份对一份氰化物的用量计算配合使用),这时生成亲水性的Zn(CN)2胶体或它们的络合物K2zn(CN)4,它们的抑制效果比二者单独使用时都更为有效。

氰化物有毒,且会溶解矿石中的金、银及次生硫化铜矿物,因此.氰化物法不适于处理含金银的矿石。

采用氰化物法分离浮选铜铅混合精矿效果较好。

例如.有的选厂采用重铬酸盐法,有时不易得到合格的铜精矿与铅精矿,但用氰化物法,铜铅混合精矿可以很好地分离。

(2)氧化锌一氰化钠法把氧化锌与氰化钠按重量1:

2的比例配合,反应后生成可溶性的氧化锌络合物,然后再加硫酸铁混合使用,就能有效地抑制斑铜矿和砷黝铜矿,但对辉铜矿没有抑制作用。

4.抑铜浮铅一抑铅浮铜法

有的矿石性质复杂,它们的混合精矿在单独使用氰化物或重铬酸盐类时.均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这时可交替使用氰化物与重铬酸盐.即对铜铅混合精矿首先在脱药后.加氰化物进行搅拌.然后浮选铅矿物,难浮的方铅矿和硫化铜矿物残留在浮选槽中。

浮铅的尾矿加入重铬酸盐进行搅拌,然后浮选硫化铜矿物得铜精矿,尾矿为铅精矿.与先前所得的铅精矿合并为最终铅精矿。

根据矿石具体性质也可以采用相反的顺序。

 

5.小分子量有机抑制剂

  a.各种有机羧酸,羟基酸类

  草酸(COO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