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考历史二轮素材巧记系列60 历史二轮通史模块整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521229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高考历史二轮素材巧记系列60 历史二轮通史模块整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江西高考历史二轮素材巧记系列60 历史二轮通史模块整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江西高考历史二轮素材巧记系列60 历史二轮通史模块整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江西高考历史二轮素材巧记系列60 历史二轮通史模块整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江西高考历史二轮素材巧记系列60 历史二轮通史模块整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江西高考历史二轮素材巧记系列60 历史二轮通史模块整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江西高考历史二轮素材巧记系列60 历史二轮通史模块整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江西高考历史二轮素材巧记系列60 历史二轮通史模块整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江西高考历史二轮素材巧记系列60 历史二轮通史模块整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江西高考历史二轮素材巧记系列60 历史二轮通史模块整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江西高考历史二轮素材巧记系列60 历史二轮通史模块整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江西高考历史二轮素材巧记系列60 历史二轮通史模块整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江西高考历史二轮素材巧记系列60 历史二轮通史模块整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江西高考历史二轮素材巧记系列60 历史二轮通史模块整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江西高考历史二轮素材巧记系列60 历史二轮通史模块整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江西高考历史二轮素材巧记系列60 历史二轮通史模块整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江西高考历史二轮素材巧记系列60 历史二轮通史模块整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江西高考历史二轮素材巧记系列60 历史二轮通史模块整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江西高考历史二轮素材巧记系列60 历史二轮通史模块整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江西高考历史二轮素材巧记系列60 历史二轮通史模块整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高考历史二轮素材巧记系列60 历史二轮通史模块整合.docx

《江西高考历史二轮素材巧记系列60 历史二轮通史模块整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高考历史二轮素材巧记系列60 历史二轮通史模块整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高考历史二轮素材巧记系列60 历史二轮通史模块整合.docx

江西高考历史二轮素材巧记系列60历史二轮通史模块整合

历史通史模块整合复习法

(中外近现代阶段特征系统复习法)

根据系统论、概率论等原理,只有整合知识,纲举目张,才能加强识记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再说,人类历史是一部完整的“编年史”,各国历史不能分割。

当然,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中国大地发生的重大事件、重大现象也与此时世界相影得彰,耦断丝连。

因此,采取这种复习方法,不仅能梳理知识,提高效率,而且能拓展视野,培养创新思维。

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远古一前221年)、秦汉(前221年一220年)

总体特征

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对整个中国古代文明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特征

概览

政治

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制度;社会转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巩固

经济

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

思想文化

学术上,儒学成为正统,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上,《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科学上,形成了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

主要表现(重大史实)

政治

原始社会禅让制;夏商的王位世袭制和行政管理制;西周分封制、宗法制、世卿世禄制;秦朝的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两汉的中外朝制、郡县封国并存、察举制

经济

⑴先秦:

铁农具和牛耕,垄作法,都江堰,小农经济;青铜文明和铁农具推广,官府垄断手工业;古代商业发展;井田制的兴衰。

⑵秦汉:

耦犁和犁壁(改进普及),代田法、一年一熟,漕渠、白渠、龙首渠;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提花机,水排,青瓷;重农抑商,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思想文化

⑴思想:

百家争鸣、“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⑵科技:

司南;植物纤维纸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氾胜之书》;算筹计数法、《九章算术》、珠算;《夏小正》、“殷历”、日食月食记录、太阳黑子、哈雷彗星、《石氏星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

⑶文学:

《诗经》;楚辞和《离骚》;汉赋。

⑷书法: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

⑸绘画:

原始社会:

绘画兴起;奴隶社会:

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彩陶画《鹤鱼石斧画》帛画);秦汉绘画门类增多,进一步发展(帛画;壁画《夫妇宴饮图》)。

⑹戏曲:

原始社会:

宗教歌舞;春秋战国:

优伶。

 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220—581年)、隋唐(581—907年)、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年)

总体特征

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

特征

概览

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历破坏、完善、加强

经济

农耕经济逐渐走向全面繁荣;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思想文化

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儒家思想经历改造、融合、转型走向成熟。

主要表现(重大史实)

政治

魏晋南北朝的三省制、九品中正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节度使制;宋朝的地方分权制、二府三司制;元朝的行省制、省院制

经济

⑴魏晋南北朝:

耕耙耱技术、耕耙技术,翻车;灌钢法,白瓷;南朝时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均田制。

⑵隋唐:

曲辕犁(完善阶段),筒车;南青北白,丝织业吸收波斯风格;商业进一步发展(柜坊、飞钱、坊市制、都会),陆路繁荣经济繁荣。

⑶宋元: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高转筒车;五大名窑,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元代进入彩瓷生产时期,品种繁多(织錦),黄道婆;商业空前繁荣,海外贸易为主的兴盛,城市商业繁荣,打破市、坊限制并出现晓市、夜市;出现纸币――交子;南宋已经完成南移

思想文化

⑴思想:

魏晋南北朝:

佛教盛行,道教传播,开始挑战儒学;隋唐:

三教合一;宋元:

程朱理学,陆九渊的心学。

⑵科技:

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元朝:

《农书》;隋唐:

发明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北宋: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两宋火药广泛使用;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元代:

郭守敬《授时历》简仪。

⑶文学:

隋唐:

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宋词:

婉约派和豪放派;元曲:

关汉卿与《别情》。

⑷书法:

魏晋南北朝楷书(定鼎之功),行书,草书(成熟于东晋),钟繇、王羲之;隋唐:

楷书(唐入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草书的怀素、张旭;宋:

苏轼;元朝:

赵孟颊。

⑸绘画:

魏晋南北朝:

绘画理论,真正意义上中国画出现(顾恺之);隋唐:

吸取外来风格,中国绘画鼎盛(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宋元:

宫廷画活跃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最大亮点(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⑹戏曲:

隋唐:

“梨园”(歌舞专门场所);两宋:

“南戏”;元朝:

元杂剧。

三、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1368~1840年)

总体特征

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但与欧洲兴起的工业文明相比,已落后于世界潮流

特征

概览

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封建制度由盛转衰

经济

农耕经济继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及缓慢发展

思想文化

儒家思想批判与继承,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文学艺术出现了新的成就和平民化、世俗化倾向;出现了许多反封建的思想和文艺作品;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主要表现

政治

明朝:

六部制和内阁制;三司制。

清朝:

内阁六部制;军机处

经济

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风力水车;种类丰富,瓷都“景德镇”,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丝织业进入鼎盛(花楼机),民间手工业是明中叶以后占主导地位;商人群体形成,商业空前活跃,海外贸易衰败时期,闭关锁国

思想文化

⑴思想:

明朝王阳明发展心学,活跃的儒家思想,清朝反封建的民主色彩。

⑵科技:

《本草纲目》《农政全书》。

⑶文学:

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⑷书法:

明朝:

文征明、董其昌。

⑸绘画:

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王冕、徐渭、郑板桥)。

⑹戏曲:

明朝:

昆曲;清朝:

京剧。

 四、公元前8-3世纪的中西方

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

西方处于古希腊罗马时(前8世—前6世)

总体特征

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重要时期,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社会转型

西方文明的源头,其文化对近现代西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征

概览

政治

各诸侯国进行称霸及社会变革,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萌芽

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古代罗马形成了欧洲历史上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经济

进入“铁器时代”,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开始占主导地位

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古希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灿烂的海洋文明

思想文化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文化高峰,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形成

欧洲人文主义萌芽,是近代启蒙思想的源头

主要表现

政治

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分封制和宗法制遭破坏

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改革;罗马共和国建立;罗马法对西方产生深远影响

经济

铁犁牛耕出现;土地私有制确立;“重农抑商”

工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发达

思想文化

“百家争鸣”;《诗经》;司南

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

五、工场手工业时代(14—18世纪中期,或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的中西方

明清时期(1368~1840年)

西方文明兴起的西方(工场手工业时期)

总体特征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古代文明走向衰落并逐渐向近代文明转型

封建主义正在向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工场手工业向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工业文明)过渡做了准备

特征概览(重大史实)

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封建制度由盛转衰

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政治初步建立;工场手工业者处在自发阶段

经济

农耕经济继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及缓慢发展

手工工场取代私人作坊成;商业资本控制着工业资本;世界市场开始形成;重商主义成为主流经济思想

国际

对外政策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中国反殖民掠夺和维护祖国统一紧密相连

以暴力手段为基础,进行公开的、直接的掠夺为特点殖民扩张;掀起商业资本主义殖民高潮;焦点是争夺殖民和欧洲霸权;由西葡两强、荷兰独霸到英“世界霸王”

思想文化

儒家思想批判与继承,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文学艺术出现了新的成就和平民化、世俗化倾向;出现了许多反封建的思想和文艺作品;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掀起了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人文主义内涵的不断丰富;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主要表现(重大史实)

政治

明朝:

六部制和内阁制;三司制。

清朝:

内阁六部制;军机处

尼德兰革命、光荣革命

经济

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风力水车;种类丰富,瓷都“景德镇”,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丝织业进入鼎盛,民间手工业是明中叶以后占主导地位;商人群体形成,商业空前活跃,海外贸易衰败时期,闭关锁国

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得到拓展;荷兰“商业霸主”

外交

闭关锁国;反殖民掠夺

殖民扩张

思想文化

⑴思想:

明朝王阳明发展心学,活跃的儒家思想,清朝反封建的民主色彩。

⑵科技:

《本草纲目》《农政全书》。

⑶文学:

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⑷书法:

明朝:

文征明、董其昌。

⑸绘画:

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王冕、徐渭、郑板桥)。

⑹戏曲:

明朝:

昆曲;清朝:

京剧。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提出,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六、蒸汽时代(18世纪中期—19世70年代,或工业资本主义阶段)的中西方

变革与转型中国(鸦片战争至甲午战前1840~1894年)

工业文明的兴起与发展的西方(19世纪中期)

总体特征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进入工业文明时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

特征概览

政治

旧阶级(农民、地主改革派、地主洋务派)领导的学习西方科技、维护传统的制度的抗争与探索,但走向了失败

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拓展和完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暴力斗争为主,自发性和偶然性较强,政治斗争为主,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无产阶级运动遭受挫折

经济

随着西方列强浸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轻工业占主导地位;英国成为“世界工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经济体系初步形成;自由主义成为主要经济思想。

国际

列强以商品输出、军事征服为主要特征;英、法、俄强,英国最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

列强掀起工业资本主义殖民高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英国虽进步巩固殖民霸主地位,但欧洲也出现了五极(英、法、俄、普、奥)均势格局(即维也纳体系)

思想文化

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主流思想

自由主义兴起,社会主义学说产生;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科学技术领域出现重大突破

社会生活

第一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社会生活开始近代化;人们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城市变化尤其明显

主要表现

(重大史实)

政治

两次鸦片战争;农民太平天国运动和“四有二无”道路;地主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洋务派洋务运动和“师夷长技以自强”

社会主义运动兴起(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共产主义同盟建立;马克思主义产生;笫一国际;巴黎公社);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高潮(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德国统一完成和代议制确立;法国大革命和法国共和制度最终建立;美国独立战争)

经济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企业产生;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工业资本主义第一次高速发展;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外交

遭受外部侵略,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

出现全球范围的海外扩张

思想文化

开眼看世界;体用之争

亚当·斯密《国富论》;《共产党宣言》;达尔文与进化论;瓦特与蒸汽机;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艺术兴起;贝多芬的古典音乐,印象派音乐与绘画兴起

社会生活

洋布洋装;西式饮食;花园洋楼;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变传统婚姻制度;第一个电报机房;第一条有线电报线;第一部电话;宣传变法与革命思想的报刊;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理由:

⑴工业革命从物质上增强了资本主义的力量;⑵法国大革命从政治、思想上泽被后人;⑶欧、美、亚掀起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体系初步形成提供了政治保障;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经济体系初步形成;⑸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七、电气时代(19世纪70年代一20世纪初,或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中西方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中国(1894~1919年)

西方

总体特征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化全面展开

工业文明向纵深发展,帝国主义阶段到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特征概览

政治

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抗争与探索,也走向破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

以较健全的代议民主、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为主的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大体定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合法型、组织性、经济斗争为主要特点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两次重要的发展机遇(甲午中日战争后,一战期间)

以科技为先导、以提高生产率为手段、以垄断为生产组织形式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基本形成;重工业成为主要工业部门;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国际

政治上,由瓜分狂潮到“以华治华;军事上,由“互竞”侵略到“协同”侵略;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侵华格局由共同支配,到美国占优势和日本独霸中国。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列强以资本输出,瓜分世界为特点;掀起垄断资本主义殖民高潮

思想文化

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中,由政治领域逐步转向思想文化领域

自由主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科学技术出现重大突破

社会生活

第二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的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都相应的发生了变化

主要表现

(重大史实)

政治

列强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人民掀起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运动向纵深发展(笫二国际)

经济

第一次是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第二次是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

出现了资本主义第二次高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外交

中国在对外交往中继续受到不公正对待

帝国主义国家掀起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思想文化

维新变法、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思潮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爱迪生与电的应用,印象派绘画与音乐(德);文学,艺术出现新的发展成就

社会生活

中山装;西式饮食;花园洋楼;断发易服;婚姻自由、文明简约;社交礼仪;改革历法;上海轮船招商局;唐胥铁路,京张铁路;汽车进入中国;冯如制成飞机;宣传新文化的报刊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成因:

(1)物质上,第二次科技革命;

(2)经济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3)政治上,以较健全的代议民主、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为主的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大体定型(二种模式:

自由主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4)殖民上,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主要特点的成因:

(1)第二次科技革命使生产力发展,工人队伍壮大,工会、政党等组织建立起来;

(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工人政治地位得到改善;(3)资本主义处在和平发展时期,不存在直接革命或起义的条件。

八、私人垄断开始向国家垄断过渡阶段(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国与世界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1919~1949年)

西方

总体特征

中共领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两种社会制度并存是这一阶段的典型特征

特征概览

政治

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矛盾由阶级-民族-阶级矛盾转化;国共关系由合作-分裂对峙-合作抗日-战争对抗转变;革命中心从南方转到北方;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农村-城市转移

动荡、战争、革命和危机交织;两种现代化模式的调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征:

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无产阶级斗争的目标由夺取资产阶级政权到推翻法西斯统治;国际工人运动中心由德国转到俄国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现代西方经济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危机与繁荣、动荡与稳定、自由竞争与国家干预诸种现象并存;美国取代了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苏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成功也有失误。

国际

列强侵华主要方式是从“以华制华”到强占中国;主要格局是从列强共同支配中国到日本和美国独霸中国

“欧洲中心格同”开始动摇;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由战后初期的激烈动荡转为20年代的“相对稳定”,继而由局部战争到世界大战;国际格局由“凡一华体系”到三大角鼎立新格局(法西斯势力、绥靖势力、进步势力)再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格局

思想文化

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并举且成为主流

民主政治(美英法)和法西斯主义(德意日)两股政治潮流;现代科学诞生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现代主义文学艺术兴起;电影和电视

社会生活

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社会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事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发展迟缓

电影和电视

主要表现

(重大史实)

政治

笫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大革命);笫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笫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

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分化;社会主义运动全面扩展时期(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共产国际;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经济

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摧残

两种现代化模式的调整:

罗斯福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

外交

遭受日本侵略,逐步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成员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思想文化

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科学上:

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科学诞生;文学艺术上:

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突出表现了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的精神空虚和迷茫,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

※社会主义运动全面扩展时期。

成因:

(1)经过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1936年苏联新宪法等,从而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2)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共产主义者,创立了布尔什维克党和列宁主义、领导了三次革命、成立了共产国际、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模式;(3)30年代大危机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

九、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冷战”共处和竞争和平共处阶段,二战后一50年代)的中国与世界

二战后初期的中国

二战后初期的世界

总体特征

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共存、竞争与调整

特征概览

政治

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统治体系(基本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重新组合,资本主义政治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深度、广度发展

经济

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向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美国经济霸主;资本主义经济在曲折中前进(经济恢复一高速发展—滞胀时期一复苏繁荣)

外交

外交开创新局面(奠基时期)

“欧洲中心格局”彻底崩溃;国际格局一经历了美国霸主新格局(美国被称为“世界警察”)一美苏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兴衰)。

思想文化

毛泽东思想得到新发展

社会生活

第三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根本性改变

主要表现

(重大史实)

政治

新政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人民代表大会制、政治协商制、民族区域自治制;中共八大

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在对峙中共同发展;朝鲜战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华约成立

经济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完成

第三次科技革命;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形成以美国为首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赫鲁晓夫改革

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三大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步入世界外交舞台(两会);第一次建交热潮

雅尔塔体系;“冷战”开始,两极格局形成

思想文化

与军事和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较快;“双百“方针促进了文化教育发展

现代科技革命极大推动生产力发展和思想文化

社会生活

衣着朴素;;食物简单;住房拥挤;勤俭节约、无私奉献;长春汽车制造厂;宝成、兰新铁路;电讯事业快速发展;党报党刊;电视事业的诞生

现代科技革命极大推动生产力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变化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迅速发展一分化动荡一暂时挫折一探索发展)。

因为:

(1)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建立时间又短,缺乏基本经验;

(2)除东德外,都是在商品经济不发达或不够发达的条件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决非短时期赶上或超过资本主义社会;(3)社会主义的巩固比任何革命都艰巨、复杂;(4)社会主义必遭到资本主义的敌视、遏制、围剿以至颠覆。

十、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与世界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

总体特征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繁荣与危机并存,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特征概览

政治

民主政治遭遇曲折发展(严重破坏)

美苏争霸;美国霸主地位动摇,世界出现了多个力量中心

经济

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繁荣与危机并存;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外交

外交获重大突破(外交新局面)

多极化趋势出现

思想文化

毛泽东思想曲折发展;“双百”遭挫折;文艺百花凋零;科技教育陷入停顿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

主要表现

(重大史实)

政治

“文化大革命”

两大阵营瓦解

经济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文化大革命”

欧洲共同体成立;资本主义阵营表现为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出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外交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第二次建交热潮

欧共体、日本实力增强;越南战争;不结盟运动形成;古巴导弹危机;

思想文化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袁隆平选育杂交水稻;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特色

摇滚乐风靡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美术进一步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十一、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与世界

沧桑巨变中国(1978年至今)

20世纪80年代的世界

总体特征

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时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

世界发展的趋势是多极化、全球化、区域化

特征概览

政治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发展完善;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

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经济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主流

国际

外交领域成就突出(进一步发展)

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思想文化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科技、教育、文艺等全国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

社会生活

第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衣食住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主要表现

(重大史实)

政治

法律制度走向健全、基层民主、依法治国;“一国两制”的提出;“九二共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东欧剧变;德国统一;苏联解体;欧盟成立;科索沃战争;“9.11”事件

经济

十一届三中全会;建立经济特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