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授课中考语文复习检测九年级下册期中卷测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525670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远程授课中考语文复习检测九年级下册期中卷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远程授课中考语文复习检测九年级下册期中卷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远程授课中考语文复习检测九年级下册期中卷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远程授课中考语文复习检测九年级下册期中卷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远程授课中考语文复习检测九年级下册期中卷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远程授课中考语文复习检测九年级下册期中卷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远程授课中考语文复习检测九年级下册期中卷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远程授课中考语文复习检测九年级下册期中卷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远程授课中考语文复习检测九年级下册期中卷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远程授课中考语文复习检测九年级下册期中卷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远程授课中考语文复习检测九年级下册期中卷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远程授课中考语文复习检测九年级下册期中卷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远程授课中考语文复习检测九年级下册期中卷测试.docx

《远程授课中考语文复习检测九年级下册期中卷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远程授课中考语文复习检测九年级下册期中卷测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远程授课中考语文复习检测九年级下册期中卷测试.docx

远程授课中考语文复习检测九年级下册期中卷测试

中考一轮复习九年级下册期中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5分)

1.

(1)直接型默写。

(4分)

①_______________,归去,_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秋远塞若为情!

(纳兰性德《浣溪沙》)

答案: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

(2)理解型默写。

(6分)

③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的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秋瑾在《满江红(小住京华)》中化用陶渊明《饮酒》和李清照《醉花阴》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4)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9分)

奋斗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动力,奋斗是实现自身成长的阶梯,奋斗是奋斗者永远的座右铭。

涓滴都在努力向着大海涌流。

千千万万的奋斗者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浇灌着一个民族的成就感。

成就更美好的明天,遇见更好的自己,无不呼唤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奋斗精神,无不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干好工作。

在波斓壮阔的时代画卷中,唯有奋斗能留下深深的印记,唯有奋斗者能永bǎo青春的朝气。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涓滴(________)浇灌(________)永bǎo(________)青春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

(3)“不骛于虚声”中“骛”的意思是(________)

A.纵横奔驰B.追求C.迅速

(4)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和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

(1)juānguàn葆

(2)波斓壮阔波澜壮阔

(3)B(4)排比比喻

【解析】

(1)

(2)考查对字音字形的辨析与书写。

“juān”字的“u”上不要出现两点,“灌”是四声。

“斓”与“澜”可通过部首来辨析。

(3)“不骛于虚声”指不追求虚名。

故选B。

(4)“奋斗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动力”比喻词“是”,三个“奋斗是……”构成排比。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

(2)题。

(4分)

“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我爱它,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至少过了短短的一个时期。

……

“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

你想错了!

--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

要是上帝也赐予我一点美貌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

”……

“……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1)以上文字出自名著《______》,作者是______。

(2)名著中的女主人公是谁?

请对她作简要的点评。

答案:

(1)简•爱;夏洛蒂•勃朗特。

(2)简爱;她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追求自由幸福生活和更高的精神境界等。

4、综合性学习(12分)

①中国一直就是一个诗的国度。

先秦时期,诗歌是外交答对的基本凭借。

到了汉代,“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唐代以后,诗歌的写作成为登科入仕的基本科目。

而现在,《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使我们对诗歌产生了更深的情感。

②是啊,中国人在诗歌里不知不觉地完成了生命的成长,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诗意是最丰富的,如果你是否愿意去寻找,诗意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中。

烂漫春光里能寻觅诗意,萧瑟秋景中能发现诗意,慈母的牵挂中能品味诗意,游子的愁情里能感悟诗意……诗歌里描绘的美景,能医治心灵的创伤;诗歌里蕴含的真情,能让心境宁静温暖。

③在诗歌这种古老文字体裁的浸润下,中华民族一直追求着诗意的生活。

即使在山河破碎、生死考验的艰难中,诗歌依然是保持崇高气节、鼓舞人心的力量。

一首首动人心魄的诗歌,唤起的是历史的鲜活记忆。

(1)第①段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画线句有语病,应改为: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与鉴赏·理解与鉴赏]给短文写一个结尾。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示例,补写句子。

(4分)

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清凉凉的水

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暖暖香香的阳光。

如果你是,那快乐就是。

如果你是,那快乐就是。

【答案】

(1)将句号和后引号调换位置。

(2)如果你愿意去寻找,诗意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中。

(3)示例:

只要生命存在,诗歌就不会消失。

(4)示例:

花儿,一滴晶莹清纯的露珠。

鸟儿,一方湛蓝湛蓝的天空。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一)读书应是一种沉静的坚守

①4月23日已过去了,“世界读书日”唤起的全民阅读热潮,依然令人感动着。

“世界读书日”相关活动的初衷以及取得的成效,都是值得肯定的。

不过,读书毕竟不是一日之功,它更应该是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

②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静”字。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劝学》诗中说: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首诗里提到的,就是一种远离喧嚣和忍受孤独的读书方式。

实际上,真正的读书生活,除了“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切磋外,更需要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需要艰苦的跋涉和曲折的探索。

读书要守心以纯,要珍惜时光,而最重要的是只有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才能获得丰稔的收获。

③读书需要思考一个“活”字。

李白在《嘲鲁儒》中说: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诗人对那些夸夸其谈而没有真才实学的“鲁叟”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这些人谈起五经来头头是道,问起经世济民之策时却茫然无知。

他们拿腔拿调,架子十足,却死于章句,不知时变。

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观点,则更加值得那些“鲁叟”们深思。

他说: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陆游写给小儿子的一首绝句,朴素亲切,满含哲理,尤其是诗中提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至今犹有现实意义。

④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高”字。

书中的鲲鹏志向、报国情怀、浩然正气、丹心赤胆,对我们的精神是一种砥砺提升,对我们的心灵是一种洗涤净化,对我们的情操是一种美好陶冶……一位名叫李时可的诗人写的一首《舟中夜闻读书》中说:

“临谿一舍竹疏疏,舟过时闻夜读书。

姓字是谁何必问,定应不是俗人居。

”诗的意思是说在临近小溪岸边看见一间农舍隐在朦胧的竹林里,乘船走过的时候不时听到朗朗的读书声。

诗人说不用打听这是谁的家,通过那朗朗的夜读声,就能猜到这里肯定不是一个鄙俗的人居住的地方。

诗人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情节,巧妙地说明了读书使人志存高远、超凡脱俗的道理。

读书使人内心清明、目光澄澈、骨骼清奇、脊梁挺直,从中可以识别得失成败,可以感受廉耻是非,可以升华情志操守,也可以友朋孝亲睦邻。

⑤读书需要思考一个“勤”字。

唐代诗人杜荀鹤说: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宋代诗人朱熹说: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这些恳切真挚的声声教诲,都是劝人加紧学习,勤奋精进,不能放松自我,懈怠光阴。

但今天的读书,已不局限于纸质传统载体,阅读途径也已更加丰富和多元。

手机APP、电子出版物、微信读书、QQ阅读等各种古人没有见过的阅读方式,使我们的读书生活更加便捷轻快。

想想孔夫子韦编三绝的劳苦,想想范仲淹

粥不继的艰辛,现代人的读书条件是多么轻便和舒适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更加珍惜和努力呢?

⑥读书热是好事,但也需要一些冷静的思考。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虽然过去了,但是对爱读书的人来说,天天都是读书日啊。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认为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诗句满含哲理,至今犹有现实意义。

请结合诗句内容与生活实际,谈谈你受到的启发。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读书应是一种沉静的坚守(或:

读书不是一日之功,更应该是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

2、运用了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将读书需要思考一个“活”字的道理阐述得更加清楚、明白,也更有说服力。

3、首先提出分论点——读书需要思考一个“勤”字;然后引用诗句阐述读书要勤奋;再从阅读载体、阅读途径、阅读方式等方面揭示今天的读书生活更加便捷轻快;最后对比反问,强调我们要珍惜现在的读书条件努力读书。

4、示例:

诗句强调从书本中得来的知识终究是比较浅薄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因此,我们不仅要认真读书,还应自觉地将其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让书本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夯实和进一步升华,从而变成有真才实学的人。

(二)谢谢你允我回报

①探视之后,我离开重症监护室,走出医院,走到附近的商厦—我想给他买块表。

②在专柜前选中一款机械表:

银色表盘、金属表链。

我确定他喜欢,别问为什么,他没说过,但我就是知道。

价位适中,不箅昂贵,否則他会心疼钱;也不算便宜,否則我会心疼给的不够好。

这样的选择,可以让我和他都心安、付款后,让营业员将表链拆掉两个扣。

我知道他手腕的尺寸,也知道他喜欢将于手表略宽松地环在腕上,可以不时轻轻晃晃、包装盒精美宽大,我将它抱在胸前,走回医院。

③这是他被送入重症监护室的笫三天,状况并没有明显好转。

家人都在做最坏的打算,但我却坚信他会醒过来。

我只想他醒来时对他说:

“爸,给,你要的手表。

④没错,这块腕表,是他入院前要过的。

一次吃晚饭时,他半开玩笑说:

“闺女,看我这表该换换了!

年头太长,越来越不准了,每天都会差个两分钟。

”我不假思索,当即应允:

“买。

”过了一会儿才笑着反问:

“干嘛又让我买?

”他呵呵地笑:

“最近你不是刚赚了稿费嘛,还不好好孝敬孝敬你爸?

”入口的米饭喷了一桌子,我哈哈大笑:

“爸,你也太有心计了!

⑤是的,爸爸有心计,最重要的是,他知道我的软肋在哪儿,一戳就中。

我的软肋连我妈都知道,她常说:

“欠你爸的,迟早是要还的。

⑥没错,我欠他的。

在我成长的那么多年,仅是物质的亏欠便不计其数。

⑦读初二时,小城里富裕人家的姑娘流行骑那种彩色变速车。

班里有了第一辆,我眼热不已。

回来一说,我妈眼睛瞪得老大:

“那么贵,咱可买不起!

”他半天不语,然后静静看向我又失落又不甘的眼神,只说了一个字:

“买。

”然后真就买了。

为此,全家人集体节衣缩食两个月。

工作之余一向喜欢种花养草的他,还去一家修理厂打了两个月短工。

⑧这并不是特殊事例,而是常态。

在我成长的年代,生活并不丰裕,但他总是倾其所有宠我爱我。

⑨所以,早到了该还的时候了。

⑩他也拿捏住了这一点,于是这些年,我和他常会有这样的对话---

⑪“闺女,这手机按键不大好用了。

⑫“换。

⑬“闺女,今天上街看到一种电动车又轻便又好看。

⑭“买。

⑮“闺女,对门你李伯伯的儿子给他买了个按摩椅,看着挺好的。

⑯“买。

⑰我妈总嫌他向闺女要这要那,而我明白,从前他的给,现在他的要,其实都是对我的好----他知道,如果不给我宠爱他的机会,我此生怎会安心?

所以,他只管笑呵呵地要,我只管翻着白眼给,从来没有多余环节。

⑱还记得他第一次跟我要的,是一顶“只有在大城市才能买到的毛呢礼帽”。

当时,我几乎跑遍了大大小小的商场,好不容易才寻到他想要的那一款,付账,将礼帽小心装好。

我松了口气,然后想象他戴上这顶礼帽的模样,想象他欣喜得犹如一个孩子得到心爱玩具的眼神,我突然被一种庞大的幸福感击中了。

⑲这种幸福感从不曾有,又无法言语,是任何一种快乐都不能代替的。

而这种幸福感,他早早就知道了吧?

在那些年,他绞尽脑汁又倾尽一切宠爱我的时候,曾经一一享受过吧?

所以,他要把这种幸福传递到我手中,让我一遍遍感受和重温。

⑳我只想说,他做父亲的智慧超过很多人。

我见过太多父母为子女含辛茹苦倾尽一切,却舍不得让孩子分担分毫;我见过太多父母把一生的苦难尝尽,却舍不得分享子女人生的甘甜,拒绝子女的付出……可是我,从来都不认可这种做法。

在适当的时候索取回报,这正是他的智慧,也是他给予我的额外的恩赐。

只是这一次,手表还没来得及买,他就被查出食道癌,手术后当晚因肺部感染被送入重症监护室。

那晚,我在监护室外空寂的走廊中坐了很久,把刚买回的新腕表放在耳边,听指针“嗒嗒”的声音,像心跳……

他是在进入重症监护室的第六天醒过来的。

医生都说是奇迹。

我并不这样想。

回到普通病房后,我拿出腕表递到他眼前:

“爸,给,你要的手表。

”他抬起左手手臂,示意我帮他戴上。

戴好后,他轻轻晃晃,咧开嘴笑了。

我看着他,76岁的勇敢的他,勇敢地醒过来,让我还可以继续偿还我的所欠,回报他的付出。

压制了许久的眼泪,突然而至。

(取材于海宁的同名文章)

1.文章主要写了4件事,请根据表格中的提示,简要概括其余两件事。

(6分)

段落

主要内容概括

--⑤

事件1:

爸爸重病住院、我给他买表

⑥--⑧

事件2:

⑨--⑳

事件3:

爸爸向我索要东西,我总是快地买给他。

--

事件4:

2.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⑨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段落作用】(4分)

 

3.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对人物进行了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内容加以品味。

(8分)

(1)他半天不语,然后静静看向我又失落又不甘的眼神,只说了一个字:

“买”。

 

(2)所以,他只管笑呵呵地要,我只管翻着白眼给,从来没有多余环节。

 

4.题目“谢谢你允我回报”含义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标题的含义】(4分)

答案:

1.事件2:

想起从前向爸爸要各种东西的场景事件4:

爸爸奇迹般的醒来

2.承上启下,强调作者应该回报父亲的爱,引出下文。

3.

(1)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思考给我买变速车时内心的纠结。

(2)神态描写,贬词褒用,在写“我”和父亲之间的亲密关系,特别是对父亲的要求,都爽快的答应,表达“我”对父亲的爱。

4.解析:

题目“谢谢你允我回报”,从“我”的角度,来表达一个女儿对父亲的感恩之情,这其中有对父亲从重症监护室醒来的庆幸,更多的是“谢谢”,以此来凸显文章的中心思想。

答案:

侧面记叙了父亲从重症中醒来,给了“我”回报父亲的机会;用买手表等方式来感恩父亲,突出文章的中心主旨。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辞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欤?

何故而至此?

”屈原曰: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①?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曰: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②,受物之汶汶③者乎?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又安能以皓皓④之白,而蒙世之温蠖⑤乎!

”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注释)①醨:

薄酒。

②察察:

洁白的样子。

③汶汶:

浑浊的样子。

④皓皓:

莹洁的样子。

⑤温蠖(huò):

尘滓重积的样子。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不为苟得也______

②被发行吟泽畔______

③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

④遂自投泪罗以死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3)请简要说说(甲)段是如何提出论点的。

(4)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像屈原一样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你另举出一个事例,并说说你如何理解“舍生取义”。

【答案】

(1)①苟且取得,指苟且偷生之意;②同“披”,披散;③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④于是,就。

(2)①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②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

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

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

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意对即可)

(4)示例:

生命诚然高贵,但是对于人来讲,仁义之所贵更重于生命,君子贤人是能够做到为了持守仁义而献出生命的。

抗元名将文天祥不接受高官厚禄的诱惑,宁死也拒不降元,这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超越,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提升和升华,也是中华民族所弘扬的传统美德之一。

(另外如:

谭嗣同“我以我血荐轩辕”、苏武漠北气节等事例)

四、作文(55分)

以“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不少于600字,题目自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