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5288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长阳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命题人:

覃万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美学思想

张轶

我国素有“衣冠古国”的美誉。

服饰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和人们的精神价值追求及思想文化底蕴。

我国传统服饰经过历代的积累和交融,不断丰富和发展,融合不同时期人们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服饰文化系统。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我国传统服饰文化在世界服装文化舞台大放异彩。

而传统服饰文化的美学思想,正潜移默化影响着国人的着装心理、趣味爱好和审美风尚。

标示突出的美学思想是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本特征。

服饰依赖于人的形体,但我国传统社会推崇伦理道德,制定有彰明礼法的服饰礼仪制度,这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核心特征。

服饰不仅关系到个人身份和地位,也成为社会治乱的标志。

凡按照社会伦理规范的着装就是美的,违背社会伦理规范的着装就是丑的。

以社会伦理色彩来决定服饰美丑标准,奠定了古代服饰美学的社会基础,以善恶为美丑的道德基础。

祭祀有祭服,上朝有朝服,婚事有礼服,葬仪有丧服。

服饰成为身份地位、行业职业、行为道德、年龄性别的标示。

不仅彰显了社会伦理道德对服饰的规范,成为社会品评的价值标准,也推进了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发展,成为我国传统服饰美学思想的根基。

协调统一的美学思想是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审美精髓。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思想强调“美”与“善”的统一,即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协调,强调“不过火而调和”,追求以中庸平和为美。

纵观我国几千年服饰发展史,和谐协调与规矩统一、形神兼备与情景交融的美学思想一直是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真谛和最珍贵品质。

我国传统服饰总是遵循着物理取暖与审美表现、标识显示与意蕴表达、个性突出与喜庆吉祥的统一,显示着文化内涵与表现形式、审美习俗与社会功能的整合,给人一种委婉、适中、平和而神秘的和谐之美。

种类多样的美学思想是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艺术体现。

服饰是一个民族的外部特征,不同的民族呈现不同的服饰文化特征,反映不同的服饰美学思想。

从横向上看,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每个民族在服饰的款式设计、色彩追求、质料应用、意象表达等方面,都呈现出巨大的差异,表达出多种多样的民族服饰美学思想。

从纵向上看,我国古代社会每个朝代的服饰制度各有不同。

周礼与汉礼不同,唐制与清制差别较大。

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服饰制度以及特定的礼仪要求,每个朝代的服饰也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美学思想。

这种多种多样的美学思想丰富了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艺术宝库,为我国服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

(选自《光明日报》2014年10月有删改)

1.下列关于“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美学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融合了不同时期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的传统服饰文化美学思想,对国人的着装心理、趣味爱好和审美风尚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B.中国传统服饰标示出着装人的身份地位、行业职业、行为道德、年龄性别等。

这种标示成为我国传统服饰美学思想的根基。

C.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美学思想强调“美”和“善”的统一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协调,追求以中庸平和为美。

D.我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多样性也体现在我国传统服饰的多样性,这为我国服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我国传统社会,按照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着装就是美的,否则就是丑的,这种思想奠定了服饰美学的道德基础。

B.我国传统文化制定有彰明礼法的服饰礼仪制度,以社会伦理色彩来决定服饰美丑标准,彰显了社会伦理道德对服饰的规范。

C.我国传统服饰文化发展到今天形成了和谐协调与规矩统一、形神兼备与情景交融的美学思想,这种美学思想是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审美精髓。

D.多民族服饰的差异性和各朝代服饰制度及礼仪要求的不同,共同使得我国传统服饰文化思想呈现出多样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素有“衣冠古国”的美誉,但只有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才在世界服装文化舞台大放异彩。

B.服饰不仅关系到个人身份和地位,也成为社会治乱的标志。

怎样的服饰文化就反映着怎样的社会发展状况和人们怎样的精神价值追求。

C.既然和谐协调和形神兼备的美学思想是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真谛和珍贵品质,那么在服饰依赖于人的形体的前提下,以自然为美也应是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美学思想。

D.我国传统服饰文化体现出多种多样的美学思想缘于我国地域广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内涵丰富多样。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题。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

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

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曰:

“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

”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日:

“辽抚谁可者?

”学曾思良久,曰:

“张学颜可。

”拱喜曰:

“得之矣。

”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

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

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

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

继以荒旱,饿莩枕籍。

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

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建州都督王杲①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

杲益憾,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

“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

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

杲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

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

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

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

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

民困赔累②者,以其赋抵之。

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

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

卒于家。

(选自《明史•张学颜传》,有删改)

【注】①王杲:

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

②赔累:

赔钱亏累。

4.下列对文中面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分)()

A.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B.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C.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D.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

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拱力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

B.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尽职守。

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撑,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

C.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

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不要姑息王杲,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维护了国家利益。

D.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

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

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9题。

(11分)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8、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5分)

 

9、联系全诗的情感,简析尾联的寓意。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属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浩瀚无边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曾彦修先生二三事

陈四益

彦修先生同我的几位长辈应当是熟悉的,但我们却一直无缘相识。

同他见面,完全是一次意外的惊喜。

大概是1986年吧,曾彦修和牧惠二位先生正受托于湖南文艺出版社,编辑一套《当代杂文选粹>丛书。

丛书的第一辑、第二辑已经出版,每辑十种,每种一人,入选作者都是活跃于当代的杂文名家。

我从1981年调到北京,编辑之余,也写些杂感之类的文字。

一天,忽然接到彦修先生一封信,说他与牧惠正在着手编《选粹》的第三辑,因为看到我的几篇杂文,希望我能再多选一些寄给他看看。

我那时所写有限,搜罗起来也不过五六万字,便一起寄了去,心中并无奢望。

不料时隔未久,他又写信约我去他家一谈。

彦修先生家朴素得不能再朴素,就像他的衣着朴素得不能再朴素一样。

一件已经嫌紧的中山装,我总疑心还是“文革”前的旧衣。

后来一次天热时去,一件圆领汗衫已经有好几个破洞,但他依然穿着。

一把蒲扇,还是我大学时代在上海用过的那种。

若在街上见到,绝想不到他是著名的学者、杂文家、出版家。

这样的装束,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虽是第一次见面,却像相识久已。

谈到我的那些文章,他的话很简洁,没有客套,开门见山。

记得是那么几层意思:

一是告诉我,他和牧惠都读了;二是他们两人都觉得可以收入《选粹》第三辑;三是要我最后校核一下,是否有增删,但告诉我后面的二十九则“杂说”一篇也不要删,只是限于体例,丁聪先生的图无法收入,是个遗憾。

然后就问我什么时候可以交稿。

说完后,虽没有端荼送客,却也没有更多的闲话。

那时,出版社编辑丛书大致都要找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当主编,再找一位年轻些的当副主编。

主编是借重其声望,副主编则是实际操盘者。

像彦修先生这样不担虚名,勤于实事,从遴选作者到审读稿件,到同作者谈话,再到最后定稿,事必躬亲的主编,可谓稀有。

因为他做事认真,所以最不能忍受他人的马虎。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刊物如雨后春笋,但编辑多为新手。

新手自有新手的好处,譬如勤快、敏锐、胆大,但也有毛病,那就是马虎、自负,但又学养不足,不当改的乱改,甚至改出笑话。

这一点让彦修先生很是恼火。

那时我所在的《嘹望》周刊,有一个副刊《珍珠滩》。

《珍珠滩》有一个杂文栏叫“枥下谈”,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意,是专为一些年事已高的名家所设。

“枥下”谐音“历下”,也含“历下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意思,以名家汇聚为号召。

创办之初,请几位老前辈座谈,其中就有李锐、李普、彦修、黎澍四位。

第一次收到彦修先生来稿,欣喜之余,也令我吃了一惊,因为他在稿纸上方作了如下申明:

“对稿件如有一字之改动,请与作者联系”。

这样的申明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于是“谨从命”,我把编辑过程中的每一处改动都写信告诉彦修先生,无非是几处衍字或笔误。

经过几次这样的告知,彦修先生大概觉得我这个编辑还靠谱儿,所以下一次寄稿时解除了这条“禁令”,并告诉我是因为被有些编辑改怕了,不得已出此策以应之。

这件事让我很是感慨:

一个能对自己的文章如此认真的人,必定对别人的文字也同样尊重;反之,一个随意删改他人文字的人,对自己的文字也必定不会认真。

这对于编辑,当是不可移易的金科玉律。

对文字的态度,也是他为人处世的态度。

彦修先生是那种方正坚守,绝不苟且的人,因此他也不齿于无原则、无特操的风派。

《人民日报(海外版)》有一个栏目叫“望海楼随笔”,我的一篇《怀师》刊发在那里,其中讲到刘大杰先生在“文革”中修改自己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的事,觉得强制学者修改著作,从施之者言,是极大的愚蠢;从受之者言,是极大的悲哀。

大杰先生是受害者,又何必苛求于他呢?

此文彦修先生读后给我一信,后来又读到他更为详尽的批评文章,认为“学者、文人、思想家、理论家,还有政治家,不管古今,都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彦修先生责以大义,我是赞同的,“文革”中那些栽赃陷害、见风使舵、曲意迎合的事令人不齿,但对刘先生当时的处境,我觉得彦修先生毕竟有些隔膜,何况就是在复旦,刘先生也未能见谅于许多前辈。

因此我未作任何辩解或争论。

不料两年以后,又收到彦修先生一信,说是读到一些文章,知道了刘先生当时的处境,文人处此际会,实也大难,还是要多谅解些才好。

因此他将前次对我文章“不妥当的评论收回作罢,并致歉意”。

彦修先生的为人处事,真称得起前辈风范。

(选自《杂文选刊》2015年4期)

相关链接

1曾彦修,四川宜宾人,1919年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南方日报第一任社长、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是新

2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报人和出版人之一。

2015年3月3日4点43分,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

曾彦修是中共罕有的好人,1957年曾自划右派完成单位指标。

——XX文库

②在我一生经过的一些大事中,我的原则是:

一切按具体情况处理。

明知其错的我绝不干。

为此要付出多大代价,我无条件地承担就是。

世界上很多事情,常常都会有例外的,唯独有一件事情,我以为绝不能有例外,那就是:

良心。

——曾彦修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传记的开篇写到,“同他见面,完全是一次意外的惊喜”,这里的“惊喜”源于曾彦修先生在编辑《当代杂文选粹》第三辑时看中了“我”几篇杂文。

B.在“我”第一次与曾彦修先生见面,双方交谈完稿件事宜后,曾彦修先生“虽没有端茶送客,却也没有更多的闲话”,这里表现了作者对对方待客的不满。

C.为了更好地刻画传主曾彦修先生的形象,这篇人物传记成功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既有对传主语言的直接描写,也有对传主外貌和衣着的细致描绘。

D.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报人和出版人之一,年事已高的曾彦修应约在《珍珠滩》栏目座谈并为之写稿,是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写照。

E.在曾彦修先生看来,“学者、文人、思想家、理论家,还有政治家,不管古今,都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这表现了他对刘大杰先生胡乱修改著作的不满。

12、文中写了“我”与曾彦修交往的哪几件事?

请简要概括。

(6分)

13、从文本看,曾彦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分点概括。

(6分)

14、你如何理解曾彦修的世界上唯有“良心”绝不能有例外?

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我们应该告诉员工怎样参与创新,在哪个阶段参与到创新的过程中,问他们对于改进产品的想法、过程和工作流程,使他们与管理层保持——的沟通。

②如果有分手或失恋带来的苦楚,你可以找人——地诉说,比如找心理医生咨询或向最信任的挚友倾诉。

③他们不但是合伙人,更有着——、荣辱与共的亲密关系。

改革开放后,他们共同办企业,更加志同道合,许多事情都能心照不宣,配合默契。

A.开诚布公推心置腹肝胆相照B.开诚布公肝胆相照推心置腹

C.肝胆相照开诚布公推心置腹D.肝胆相照推心置腹开诚布公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长期以来,美国从中国进口大量的质优价廉的产品,增强了美国民众实际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为美国经济保持增长助力。

B.干部该读什么书?

这不仅是个人的爱好问题,更是一个严肃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问题。

C.根治越来越离谱的CBA赛场乱象不再频繁发生,维系篮球联赛正常运行,中国篮协责无旁贷。

D.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立身之本,应当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

1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雁门关在晋北崇山峻岭中,它虽说早已只剩下颓墙断垣,但雄风不减当年。

——;————。

如血的残阳给它涂上了一抹无可言状的朦胧。

A.晋王李克用墓在关左的朔风白草中沉寂不语;龟裂的古道在关前向西拐去

B.关左,晋王李克用墓在朔风白草中沉默不语;关前,龟裂的古道向西拐去

C.晋王李克用墓在关左的朔风白草中沉寂不语;关前,龟裂的古道向西拐去

D.关左,晋王李克用墓在朔风白草中沉默不语;龟裂的古道在关前向西拐去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所谓分裂,就是不统一:

里边的人想的是外边,外边的人想的是里边;工作要按部就班的人想的是自由自在,①;结婚的人想的是不受婚姻的约束,单身的人想的是固定的情感对象;②,农村的人想的是到城里见见大世面,等等,这些都是分裂,都是不统一。

这些分裂和不统一最根本的是内心本能与社会约束之间的不统一,③,是无意识本能与意识之间的不统一。

19、下面是“全国18岁成人教育活动”的标志图案,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

(5分)

20、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老教授给学生做了个测试。

老教授问:

“你去山上砍树,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一棵细,你砍哪一棵?

”大家都说:

“当然砍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

“那棵粗的是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你会砍哪一棵?

”同学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

“砍红松!

”老教授又问:

“如果杨树是笔直的,红松却七歪八扭,你砍哪一棵?

”同学们有些疑惑,就说:

“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

”老教授说:

“杨树虽然笔直,可中间大多空了,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

“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

“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

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

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

”听了这番话,大家心中似都有所感悟。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长阳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答案】1.C2.C3.A

【解析】1.试题分析:

C张冠李戴,应该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思想”,而非“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美学思想”。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

C缩小范围,应该是“纵观我国几千年服饰发展史”。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

A“只有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才在世界服装文化舞台大放异彩”说法太绝对。

考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答案】4.D5.D6.C

7.

(1)张先生卓越出众,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

(得分点:

“卓荦倜傥”“识”“器”“见”各1分,句意1分)

(2)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进攻守卫的器械全部加以经营谋划。

(得分点:

“黜”“具”“经画”各1分,句意2分)

【解析】5.

试题分析:

原文标点为“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

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做断句题的思路是:

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题;第二步,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名词、动词、句首句末虚词、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第三步,先易后难,逐步断句(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第四步,诵读全文,详加验证。

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语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考点: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6.

试题分析:

D“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7.

试题分析:

C“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错,应是皇帝下令逮捕赵完。

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

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再把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试题分析:

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

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

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

(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

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

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

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

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

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

(4)语境分析推断。

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

考中嘉靖三十二年进士。

辽地巡抚李秋被免职,大学士高拱想用张学颜,有入怀疑张学颜(的能力),高拱说:

“张先生卓越出众,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

”侍郎魏学曾稍后到达,高拱迎接并问:

“谁可以担任辽地巡抚?

”魏学曾思考很久,说:

“张学颜可以。

”高拱高兴地说:

“相契合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