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等内科12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561365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6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等内科12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血等内科12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血等内科12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血等内科12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血等内科12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血等内科12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7页
血等内科12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7页
血等内科12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7页
血等内科12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7页
血等内科12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7页
血等内科12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7页
血等内科12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7页
血等内科12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7页
血等内科12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7页
血等内科12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7页
血等内科12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7页
血等内科12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7页
血等内科12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7页
血等内科12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7页
血等内科12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7页
亲,该文档总共9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血等内科12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docx

《血等内科12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等内科12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血等内科12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docx

血等内科12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版)2013

一、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ICD-10:

K92.2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草案)》(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9,26(9):

449–5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2008,杭州)》(《内科理论与实践》2009,4:

152–158)。

1.有呕血和/或黑便。

2.有心悸、恶心、软弱无力或眩晕、昏厥和休克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贫血、氮质血症及发热表现。

3.胃镜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且仅需药物治疗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草案)》(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9,26(9):

449–5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2008,杭州)》(《内科理论与实践》2009,4:

152–158)。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及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必要时输血补充血容量。

2.应用各种止血药物、抑酸药物、保护胃粘膜药物。

3.内镜等检查明确病因后,采取相应诊断病因的治疗(转出本路径,进入相应的临床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日。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K92.204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编码。

2.有呕鲜血、呕吐咖啡渣样物、黑便等表现,怀疑上消化道出血,同意胃镜检查且无胃镜禁忌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

(3)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腹部超声;

(4)胃镜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抗核抗体、ANCA等自身抗体检查;DIC相关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需输血患者)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根据年龄、基础疾病、出血量、生命体征和血红蛋白变化情况估计病情严重程度,嘱禁饮食、卧床休息并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必要时通知病危。

2.建立快速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

3.对有活动性出血或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必要时应置入胃管进行胃内冷开水降温及正肾素的血管收缩治疗。

4.输血指征:

(1)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收缩压降低≥30mmHg,或心率>120次/分。

(2)血红蛋白<70g/L,高龄、有基础心脑血管疾病者输血指征可适当放宽。

5.抑酸药物:

(1)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最重要的治疗药物,有利于止血和预防出血。

(2)H2受体拮抗剂(H2RA)仅用于出血量不大、病情稳定的患者。

(3)维生素C、维生素B6促进粘膜修复及止吐药物的应用。

6.生长抑素、垂体后叶素:

必要时选用。

7.必要时可以选用止血药;中医中药治疗。

8.内镜检查:

(1)系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关键检查,须争取在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

(2)应积极稳定循环和神志状况,为内镜治疗创造条件,检查过程中酌情监测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八)出院标准。

经内镜检查发现出血已经停止,但未明确出血病灶者,全身情况允许时可出院继续观察。

1.生命体征平稳,尿量正常。

2.恢复饮食,无再出血表现。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内镜检查而造成并发症(例如穿孔、误吸),造成住院时间延长。

2.因消化道出血而诱发其他系统病变(例如肾功能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建议进入该疾病的相关途径。

3.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生命体征不稳定、休克、意识障碍等均属高危患者,在胃镜检查后可能需要特殊治疗手段。

4.通过内镜检查已明确出血病因,转入相应临床路径。

5.入院后72小时内不能行胃镜检查或患者拒绝胃镜检查者,应转出本路径。

(十)参考费用标准:

4000-7000元。

二、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ICD-10:

K92.204)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7–10日

日期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安排入院常规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及病情评估

□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输血

□签署输血、内镜和抢救同意书

□仍有活动性出血,无法控制者,须请相关科室(外科、放射科、ICU)会诊,必要时转入其他流程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入院检查

□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输血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书写

□完成内镜检查,必要时内镜下止血

□仍有活动性出血,无法控制者,须请相关科室(外科、放射科、ICU)会诊,必要时转入其他流程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一级/特级护理

□病重/病危

□禁食水,记出入量

□静脉输液(方案视患者情况而定)

□静脉抑酸药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

□输血前检查(血型、Rh因子,可经输血传播的常见病相关指标)

□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腹部超声

□胃镜检查前感染筛查项目

□止血药(必要时)

□输血医嘱(必要时)

□心电监护(必要时)

□吸氧(必要时)

□保留胃管记量(必要时)

□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插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必要时)

□血气分析(必要时)

□吸氧(必要时)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一级/特级护理

□病重

□禁食水,记出入量

□静脉输液(方案视患者情况而定)

□静脉抑酸药

临时医嘱:

□止血药(必要时)

□吸氧(必要时)

□监测血色素变化

□输血医嘱(必要时)

□保留胃管记量(必要时)

□心电监护(必要时)

□监测中心静脉(必要时)

□胃镜检查,必要时内镜下止血

主要

护理

工作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

□宣教(消化道出血和胃镜检查的知识)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日期

住院第3–9天

住院第4-10天

(出院日)

□已经完成内镜检查,病因已经明确,根据病因进入相关流程

□观察有无胃镜检查并发症

□上级医师查房,决定将患者转入其他疾病流程,制定后续诊治方案

□住院医师完成病程记录

□决定能否拔除胃管,允许患者进流食

□继续监测重要脏器功能

□仍有活动性出血,无法控制者,须请相关科室(外科、放射科、ICU)会诊,必要时转入其他流程

□上级医师查房,明确是否出院

□通知患者及其家属今天出院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证明书

□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

□将出院小结及出院证明书交患者或其家属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二级/一级/特级护理

□抑酸药

□既往用药

□开始进流食(出血已止者)

□静脉输液(出血已止者可适当减少输液量)

临时医嘱:

□针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治疗(必要时)

□止血药(必要时)

□根据病情,酌情复查血常规

□记24小时出入量

□上腹部CT(必要时)

□吸氧(必要时)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主要

护理

工作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饮食

□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交费等事项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2012年版)

一、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出血(ICD-10:

K26.001/K26.4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草案)》(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9,26(9):

449–52)等。

1.慢性、周期性、规律性上腹疼痛。

2.有呕血和/或黑便。

3.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且仅需药物治疗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草案)》(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9,26(9):

449–52)等。

1.维持生命体征平稳。

2.选择各种止血药物及抗溃疡药物治疗。

3.本临床路径治疗方案不包括内镜止血、介入或手术止血等治疗措施。

(四)标准住院日为7–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

K26.001/K26.401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疾病编码。

2.已经通过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仅用药物治疗的患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

(3)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腹部超声;

(4)胃镜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腹部CT(增强);血型、输血前检查(需要输血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检测。

(七)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

1.建立快速静脉通道,补充晶体液(生理盐水、葡萄糖、等渗液),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可适当补充胶体液(血浆、血浆代用品)。

2.必要时置入胃管、心电监护。

3.下列患者应考虑输血治疗:

(1)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收缩压降低≥30mmHg;

(2)血红蛋白<70g/L,高龄、有基础心脑血管疾病者输血指征可适当放宽;

(3)心率>120次/分。

4.抑酸药物。

(1)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最重要的治疗药物,有利于止血和预防出血。

(2)H2受体拮抗剂(H2RA)类药物仅用于出血量不大,病情稳定的患者。

(3)必要时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静脉输入。

5.内镜检查。

(1)经过积极内科治疗72小时仍有活动性出血者,根据病情复查胃镜,必要时转入其他相应路径。

(2)积极纠正循环衰竭,为内镜检查创造条件,检查过程中应酌情监测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6.住院期间止血后处理。

(1)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2)血止后24–48小时可逐步恢复进食。

7.出院后处理。

(1)所有患者服用标准剂量质子泵抑制剂达6–8周,或H2受体阻断剂8周。

(2)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须完成标准方案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10–14天)。

(3)黏膜保护。

(4)门诊随访,鼓励改变生活方式,戒烟酒,健康饮食。

(八)出院标准。

1.活动性出血已止。

2.已经开始进食,一般情况良好。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根据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出血量、生命体征和血红蛋白变化情况估计病情严重程度。

对于生命体征不稳定、休克、意识障碍、血红蛋白降至70g/L以下的高危患者,应转其他路径。

2.需要药物以外的其他治疗方式,如内镜、介入或手术治疗者应转相应路径。

3.因消化道出血而诱发其他系统病变,例如吸入性肺炎、肾功能衰竭,缺血性心脏病等,建议进入相关疾病的临床路径。

4.收治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医院应具备:

设施完备的内镜室和有经验的内镜医师;可提供24小时服务的血库;具备中心静脉插管和气管插管技术的急救人员。

(十)参考费用标准:

2500-5000元。

二、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患者(ICD-10:

K26.001/K26.401)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7–8日

日期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安排入院常规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及病情评估

□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输血

□签署输血同意书、抢救同意书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入院常规检查

□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输血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书写

长期医嘱: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一级/特级护理

□病重/病危

□禁食水,记出入量

□静脉输液(方案视患者情况而定)

□静脉抑酸药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

□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

□胃镜检查,必要时内镜下止血

□静脉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必要时)

□静脉或口服给予止血药(必要时)

□输血医嘱(必要时)

□血型、输血前检查(必要时)

□监测中心静脉压(必要时)

□保留胃管记量(必要时)

□心电监护(必要时)

长期医嘱: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一级/特级护理

□病重

□禁食水,记出入量

□静脉输液(方案视患者情况而定)

□静脉抑酸药

临时医嘱:

□静脉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必要时)

□静脉或口服给予止血药(必要时)

□输血医嘱(必要时)

□心电监护(必要时)

□监测中心静脉压(必要时)

□保留胃管记量(必要时)

□腹部CT(必要时)

□监测血色素变化

主要

护理

工作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

□宣教(溃疡病的知识)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住院第3天

□活动性出血已停止。

仍有活动性出血,无法控制者,可考虑复查胃镜,请相关科室会诊,必要时转入其他路径

□上级医师查房,评估病情,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了解幽门螺杆菌检查结果,活动性出血已止且需要抗菌治疗者可开始用药,选择阿莫西林者须做青霉素皮试

□恢复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决定能否拔除胃管,允许患者进流食

□住院医师完成病程记录,继续监测重要脏器功能

长期医嘱: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一级/特级护理

□静脉抑酸药

□既往用药

□开始进流食(出血已止者)

□静脉输液(出血已止者可适当减少输液量)

临时医嘱: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必要时)

□静脉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必要时)

□心电监护(必要时)

□监测中心静脉压(必要时)

□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

□记24小时出入量

□其他医嘱

主要

护理

工作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饮食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日期

住院第4–7天

住院第8天

(出院日)

□上级医师查房,评估病情变化

□住院医师完成病程记录

□观察生命体征、腹部症状/体征及大便颜色等,确认出血已止,病情稳定

□病情不稳定者必要时复查胃镜(家属谈话,签署同意书),证实仍有活动性出血者须转入其他路径

□根据一般状况和进食情况决定能否出院

□上级医师查房,确定有无并发症以及可否出院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证明书等

□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如:

返院复诊的时间、地点,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理等

长期医嘱: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流食、半流食

□静脉抑酸药

临时医嘱: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必要时)

□根据患者病情复查: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肝肾功能、电解质

□胃镜检查(必要时)

出院医嘱:

□口服PPI/H2RA(总疗程6–8周)

□治疗幽门螺杆菌药物(必要时,疗程10–14天)

□粘膜保护剂

□定期门诊随访

□调整生活方式

主要

护理

工作

□观察患者情况

□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胃溃疡合并出血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2012年版)

一、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ICD-10:

K25.0/K25.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慢性、周期性、规律性上腹疼痛。

2.有呕血和/或黑便。

3.胃镜检查确诊为胃溃疡出血,且仅需药物治疗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内科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避免应用致溃疡药物等)。

2.药物治疗:

抑酸治疗。

(1)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最重要的治疗药物,有利于止血和预防出血。

(2)对于出血量不大、病情相对平稳者,可使用H2受体拮抗剂(H2RA)。

3.对症支持治疗:

液体补充(晶体、胶体),必要时输血支持。

4.内科保守治疗24–72小时评估病情,仍有活动性出血,根据情况必要时复查胃镜,如需内镜下止血、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者,进入其他路径。

5.出血停止可恢复饮食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予以根治,参见标准药物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日。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K25.0/K25.4胃溃疡合并出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

(3)胃镜检查、黏膜活检病理学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心电图、胸片及立位腹平片;

(2)血型、输血前检查(需要输血患者);

(3)腹部超声或CT;

(4)血淀粉酶、脂肪酶;

(5)必要时复查胃镜检查及粘膜活检;

(6)肿瘤指标筛查CEA、CA724等。

(七)选择用药。

1.抑酸药物:

总疗程6–8周。

(1)活动性出血期:

PPI类药物(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静脉滴注,一天2次或静脉泵入。

(2)出血停止后:

PPI类药物(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口服,一天2次。

2.其他治疗:

(1)止血药:

如氨甲环酸等;

(2)肾上腺素稀释后口服;

(3)必要时生长抑素持续泵入或静滴。

3.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根除幽门螺杆菌,疗程10–14天。

PPI+阿莫西林或克拉霉素或甲硝唑/替硝唑中的两种(使用阿莫西林前需做青霉素皮试)。

4.黏膜保护剂:

可使用硫糖铝凝胶等口服。

(八)出院标准。

1.腹痛减轻或消失。

2.血红蛋白浓度稳定,便潜血阴性。

3.基本恢复正常饮食。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消化道出血内科保守治疗无效,需内镜、介入或外科治疗。

2.活检病理不除外恶变,转外科手术。

3.患者拒绝出院。

4.根据年龄、基础疾病、出血量、生命体征和血红蛋白变化情况估计病情严重程度。

对于生命体征不稳定、休克、意识障碍、血红蛋白降至70g/L以下的高危患者,应转其他路径。

5.因消化道出血而诱发其他系统病变,例如吸入性肺炎、肾功能衰竭、缺血性心脏病等,建议进入相关疾病的临床路径。

6.收治胃溃疡出血的医院应具备:

设施完备的内镜室和有经验的内镜医师;可提供24小时服务的血库;具备中心静脉插管和气管插管技术的急救人员。

(十)参考费用标准:

5000-9000元。

二、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溃疡合并出血(ICD-10:

K25.0/K25.4)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10日

日期

住院第1天

□完成询问病史及系统体格检查

□完成住院病历和首次病程记录

□完善入院检查

□评估病情轻重,注意消化道出血量及速度,有休克者监测生命体征

□禁食、抑酸、止血、补液治疗,必要时可使用生长抑素,出血量大时可输血支持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一级/特级护理

□病重/病危(根据病情)

□禁食

□记24小时出入量(根据病情)

□PPI类药物(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

□止血药物(根据病情)

□胃溃疡伴Hp感染者,行根除Hp治疗

□静脉补液(视患者情况定)

□对症治疗

临时医嘱:

□可冰盐水+去甲肾上腺素口服

□生长抑素静脉泵入(必要时)

□血常规、尿常规

□大便常规+潜血

□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

□感染指标筛查、血型、RH因子

□肿瘤指标筛查

□心电图、胸片及立位腹平片、腹部超声

□输血医嘱(必要时)

□心电监护(必要时)

主要

护理

工作

□协助患者及家属办理入院手续,进行入院宣教(环境、设施、人员等)

□入院护理评估:

一级护理

□静脉抽血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日期

住院第2天

住院第3–4天

住院第5–7天

□上级医师查房

□明确下一步诊疗计划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监测粪便颜色及便潜血、血色素、血清尿素氮,注意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警惕活动性出血

□如有活动性大出血,考虑请相应科室会诊,或转出路径

□观察腹部症状及体征,监测血色素及大便潜血变化

□等待胃镜粘膜活检结果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进行治疗评估,仍有活动性出血,保守治疗无法控制,可考虑复查胃镜,请相关科室(外科、介入科、ICU)会诊,必要时转入其他路径

□若出血停止,可逐步恢复饮食

□观察腹部体征、监测血色素和大便潜血

□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上级医师查房及诊疗评估

□完成查房记录

□对患者饮食、坚持治疗和预防复发等方面进行宣教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一级/特级护理

□病重/病危(根据病情)

□禁食

□持续吸氧(根据病情)

□记24小时出入量(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