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乡镇关于环境保护规划项目可行性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5932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6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乡镇关于环境保护规划项目可行性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生态乡镇关于环境保护规划项目可行性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生态乡镇关于环境保护规划项目可行性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生态乡镇关于环境保护规划项目可行性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生态乡镇关于环境保护规划项目可行性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生态乡镇关于环境保护规划项目可行性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生态乡镇关于环境保护规划项目可行性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生态乡镇关于环境保护规划项目可行性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生态乡镇关于环境保护规划项目可行性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生态乡镇关于环境保护规划项目可行性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生态乡镇关于环境保护规划项目可行性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生态乡镇关于环境保护规划项目可行性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生态乡镇关于环境保护规划项目可行性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生态乡镇关于环境保护规划项目可行性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生态乡镇关于环境保护规划项目可行性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生态乡镇关于环境保护规划项目可行性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生态乡镇关于环境保护规划项目可行性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生态乡镇关于环境保护规划项目可行性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生态乡镇关于环境保护规划项目可行性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生态乡镇关于环境保护规划项目可行性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乡镇关于环境保护规划项目可行性方案.docx

《生态乡镇关于环境保护规划项目可行性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乡镇关于环境保护规划项目可行性方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态乡镇关于环境保护规划项目可行性方案.docx

生态乡镇关于环境保护规划项目可行性方案

 

白寺镇“十三五”农村环境保护规划

 

1.1任务的由来

马集镇位于淮滨县中部偏西,距淮滨16公里处。

西与新里、芦集毗邻,北与三空桥、固城接壤,东与台头到乌龙港为界,南与邓湾相连,面积68.4平方公里。

辖15个行政村,166个居民组,总人口31081人。

该镇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信阜公路穿境而过,马包路、马赵路、马邓路交汇于此。

是全县的重要客流中心集散地,有发往上海、萧山、深圳、信阳等大中城市客车,共有乡镇企业550家,从业人员2425人,年上缴利税152万元。

采取以“公司+农户”,“场+农户”的畜牧养殖业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饲养量达55万只(头),总产值达5000万元,该镇也是全县粮食主产区,2005年,粮食总产量达2.4万吨,农业生产总值达40000万元。

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信阳市决定大力创建生态县、环境生态乡镇、生态文明村,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创建生态乡镇,是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羸”的重大措施和重要载体,也是促进乡镇环境建设,提升其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组织形式。

目前,正值国家环境保护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生态乡镇创建活动。

而乡镇环境保护规划是进行各级生态乡镇创建活动最终验收的重要必备的材料,是生态乡镇创建过程具体落实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受马集镇政府委托,信阳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依据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划编制了马集镇环境保护规划。

1.2编制依据

本次规划的主要依据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若干意见》(中发[2002]11号);

(13)《全国生态保护纲要》;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5)《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16)《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豫环然[2001]38号);

(17)《小城镇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部环发[2002]82号;

(18)《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定》(豫政[1999]93号);

(19)《河南省淮滨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

(20)《马集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21)《马集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

(22)《淮滨县马集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

(23)《信阳市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

1.3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1.3.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马集镇生态环境特点,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努力解决马集镇建设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镇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马集镇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协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1.3.2规划原则

(1)坚持经济建设、城镇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相互统一。

(2)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针对马集镇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功能定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合理确定马集镇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

(3)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4)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以镇区水污染防治和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

兼顾镇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即要满足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为后代预留下可持续发展空间。

(5)坚持将城镇传统风貌与城镇现代化建设相结合。

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保护相结合,科学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6)以城镇总体规划为依据,坚持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服从区域的环境保护规划。

注意保护规划与其它专业规划的相互衔接和补充,充分发挥其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综合协调作用。

(7)坚持科学性、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

既要立足当前实际,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使规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1.4规划范围与规划时限

1.4.1规划范围

本次环境保护规划的范围是马集镇的全部行政区域,规划区总面积为68.4平方公里。

1.4.2规划时限

近期:

2010——2015年;

远期:

2016——2020年。

1.5规划的技术路线

任务确定后,在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找出马集镇压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同时,结合马集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确定规划的重点、总体目标与指标。

根据可持续发展思想、运用生态经济学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分析研究所得资料,将规划重点与主要任务分解到各个规划方案之中,编制出规划文本。

本规划充分体现环境保护的特点,突出重点并加强薄弱环节的规划论证,确保马集镇环境优美小城镇建设的科学性、创新性、和超前性。

同时,注意与现有规划、计划的相互衔接,以增强环境保护规划的可操作性。

1.6规划重点

目前,马集镇的生态环境本底较好,尚没有产生大的污染破坏。

淮河支流流经北部三个行政村,因此本次规划在对镇区环境综合整治、镇域生态环境建设进行全面规划的同时,要重点突击生态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饮用水源地的保护。

具体规划重点内容如下:

1.6.1生态资源保护

马集镇有大面积的平原地带,因此,建立生态保护区,附带发展生态旅游业,是规划的一个重点。

1.6.2水污染防治

作为水乡,其主要河流的水环境保护在整个环境保护规划中显得十分重要。

对马集镇而言,随着镇区规模的扩大,人口增多,镇区的生活污水将逐年增加,如不及时处理,直接排入施线行,势必加重施线行的污染负荷。

因此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对镇区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是近期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1.6.3饮用水源地和湿地保护

将划分出镇区自来水厂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为开发建设活动控制区。

1.6.4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马集镇区域内的各项环境要素质量要达到规划目标要求,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就必须以各级生态文明村创建为载体,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2、马集镇基本情况

2.1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

马集镇位于淮滨县中部偏西,距淮滨16公里处。

西与新里、芦集毗邻,北与三空桥、固城接壤,东与台头到乌龙港为界,南与邓湾相连,面积68.4平方公里。

辖15个行政村,166个居民组,总人口31081人。

该镇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信阜公路穿境而过,马包路、马赵路、马邓路交汇于此。

2.1.2气候条件

马集镇地处两淮之间,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湿润气候。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热、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1046mm,蒸发量为1480mm,年际降雨量相关悬殊,年内降雨分布不均,夏季雨热同季,冬季干冷少雨,春、秋季节气候变化波动较大。

全年无霜期226天,日照时数2139h,年日照率48%。

年平均气温16℃,光热能接近于江南。

2.1.3河流水系

马集镇属淮河水系,水资源比较丰富。

淮河一级支流饮马港河流经镇北部3个行政村,境内河段3.5km,沟塘湖堰更是星罗棋布,天然河流与人工渠道、水库、塘堰构成排灌两用水系。

2.1.4自然资源状况

(1)土地资源

全镇土地资源总面积145293亩,已利用13192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1%,其中耕地83497.6亩,园地1571.9亩,林地7542.6亩,非农业用地17280.3亩,存在主要问题是:

土壤有机质贮量偏低,氮磷钾比例失调;中低产田面积较大,土地投比不高,土地资源浪费等。

(2)气候资源

太阳能平均辐射总能量为118.25千卡/平方厘米,属太阳能资源一般区。

但无霜期长,可耕作期有300天,≥10℃积温期间的总辐射量为97.62千卡/,与降水和大田作物活跃生长期同步,因此,太阳能综合开发利用有一定的潜力。

风能平均密度为55W/㎡,属风能不可利用区。

(3)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0×107立方米,3座中型水库,6座小型水库,82口万方大塘。

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同进受蓄水工程布局、数量、规模及调节性能等因素的制约,开发利用不够充分。

(4)生物资源

马集镇属亚热带向暖漫带过渡区,气候温暖湿润,雨水丰沛,热量充足,适宜各种过渡带作物生长,动植物种类较多,生物资源丰富。

据不完全统计,有高等植物1000多种,脊椎动物80余种。

由于本区开发时间较早,属人类活动高度密集区和典型的传统农业区,因此,野生动物资源种类不少,但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不多。

目前,常见的生物资源主要为人工栽植的绿化林带、农田防护林网以及农作物和人工饲养牲畜、家禽类动物等,开发利用较好并形成一定规模的有速生杨、果蔬、淮南麻鸭、土种鸡、白鹅及猪牛羊等。

——主要树种:

意杨、官杨、雪松、银杏、槐树、刺槐、柳条、垂柳、榆树、香椿、马尾松、毛竹、黄同松、水杉、梧桐、枫杨、黄连木、小叶杨等。

——果树主要有:

梨、桃、板粟、柿树、茅粟、枣、樱桃、

葡萄、山楂、石榴等。

——主要药用植物:

菊花、枸杞、杜仲、百合、芍药、桔梗、大麻等。

——主要观赏植物:

池杉、雪松、广玉兰、菊花、剑麻、月季、大叶黄杨、桂花等。

蔬菜和栽培作物主要为常见种类,“双低”油菜种植发展较快。

(5)矿产资源

境内主要矿产资源有丰富的黄沙、页岩、粘土等,均缺勘探资料。

目前贮量大并大量开发利用的为黄沙、页岩和粘土。

(6)旅游资源

镇旅游资源主要是得天独厚的山水条件,具有迷人传说的王莽城,更是令人神往。

2.2经济、社会概况

(1)经济发展概况

马集镇隶属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是商贸重镇和农业大镇,全镇13个行政村(街),3.75万人,耕地总面积83497.6亩。

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55529.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14229.6万元,第二产业产值29201.7万元,第三产业产值8355.4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4552元,镇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25元。

(2)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随着经济的健康发展,马集镇的社会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至2009年,全镇总人口3.7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其中镇区人口1.26万人,占33.6,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

马集镇建成区面积2.1平方千米,已初步形成三纵三横的小城镇框架,商业区、文教抠、生活区布局合理,城镇功能不断提高,小城镇建设已由单纯的道路建设逐步转向滚动开发、增值开发和配套建设同步进行,建有各类专业市场5个,企业及个体工商户486家,已成为鄂豫皖边境的商贸重镇。

科技推广应用普及率不断提高,农村实用技术推广率达到90%以上,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普及达到95%以上,成人技术培训、送科技下乡活动效果显著。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农村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新农村新风貌已初步展现。

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和教育质量管理得到加强,成人教育不断发展。

健全完善了卫生服务网络,以镇卫生院为中心,各行政村医疗点为支点的卫生保健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网络正逐步形成。

调频广播、有线电视、无线通讯事业发展迅速,村村开通了程控电话,程控电话容量4572部,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5%以上,广电通信事业步入全市先进行列。

但马集镇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与完善城镇功能的要求相比滞后,如科技、体育设施建设、公园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建设和公厕建设等。

2.3相关规划要点

2.3.1《马集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要点

(1)“十二五”总体目标:

把马集建设成为一个以农副产品加工,市场体系健全,商贸发达,集聚力和辐射力较强的综合型小城镇。

形成经济支撑有力,基本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健全,人居环境优美,发展协调有序的现代化小城镇,综合实力进步全市前十强,成为豫东南重镇,淮滨县次中心,潢、光边陲方圆四十公里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

(2)规划的主要内容

——第一产业:

在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和质量提高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作物。

种植业的比重下调,林、牧、渔业的比重要有明显上升。

畜牧业要坚持走产业化开发之路;林业以经济林、生态林和成材林同时发展为目标,做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利用水面大的优势,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业。

——第二产业:

重点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

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利用当地资源的龙头企业,积极扶持私营企业发展,在312国道沿线形成较大规模的工业带。

——第三产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产业化进程。

2.3.2《马集镇区建设总体规划》要点

(1)规划期限:

近期2011——2015年规划期5年

远期2016——2020年规划期5年

(2)村镇体系规划

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调整说业结构,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格局,强工富农,形成中心带动,以镇带村的新局面。

实施“科教兴镇,产业富镇,文化造镇”三大战略,实施城镇战略,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发展目标和战略步骤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亿元,财政收入达到6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500元。

第二阶段:

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

(3)镇区主要建设规划内容

——规划控制区2.5平方千米

——镇区人口规划和用地规模:

2011年人口规模12000人,用地规模125公顷,2020年人口规模18000人,用地规模为180公顷。

——工业用地布局:

规划工业区布置在镇区东部,用地16.5公顷,要求镇区乡镇企业统一集中工业区。

——仓储用地布局:

保留镇区粮库不作调整,另一处按工业区市场用地布置综合性仓储用地,共规划仓储用地5.6公顷。

——居住用地布局:

规划结合居住现状,将原来较分散的居民向镇区集中,填补镇区中的空心,在新的居住小区建设中,应以4—5层单元居住建筑为主,提高容积率,占地为83.02公顷。

——文体科教设施用地布局:

规划建在镇区文化中心,占地1.65公顷。

——教育用地布局:

保留原有初中,完善2所小学,完善两所幼儿园,合计占地12.2公顷。

——商业设施用地:

规划沿老街为轴线布置商业金融中心及商业街,占地11.44公顷。

——卫生设施用地布局:

将卫生院用地扩大,位置不作调整,并建立急救中心、防疫站、保健院等,合计占地3.2公顷。

——市场设施用地布局:

规划行政办公用地集中调整,共占地9.24公顷。

——园林绿化用地布局:

规划结合现状布置园林绿地(小型广场及小游园)

——生态养殖用地:

规划在镇区东北部建一生态养殖基地。

(4)专项规划主要内容

——给排水工程规划:

水厂规模为6000t/d,布置在镇区西部,其中近期供水规模为3000t/d。

应逐步减少自备井取水。

在施线行周围50米范围内为水源保护区。

实行雨污分流制。

——园林绿地工程规划:

在镇区西北部建设一座公园,结合“一心、两带、多点”,应以景观树和乡土树种为主,主要有白玉兰、银杏、雪松、梧桐、月季、柳树、紫薇、百日红、红叶李等。

——环卫工程规划:

环卫职工近期30人,远期45人左右。

环卫车辆近需2台,远期需5台。

主要街道布置水冲式厕所,具体指标为主干道300—500m一座,一般道路500—800m一座,每座占地80平方米。

规划在镇区外围东北2km地势低处建设一处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垃圾。

建设垃圾中转站4处。

——镇区环境保护规划:

将镇区分为两个环保控制区,严格执行环境分区标准,保护镇区环境;加强镇区防护林地建设以及工业企业外围隔离绿化带建设,同时还要控制水土流失,减少环境污染;积极治理镇区工业污染,严格执行“三同时”原则。

——镇区燃气工程规划:

规划在镇区东南部国道公路沿线近期建一处液化灌装站,至规划期末改建为天燃气站,以供应镇区居民使用天燃气,改善镇区的能源结构。

2.3.3《淮滨县马集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要点

(1)生态经济功能分区

根据自然生态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按照自然地质善类似性原则、生态经济学和今后发展相似性原则、自然与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比较相似性原则,将全镇划分为3类生态经济功能区,即:

——东南部林业生态功能区;

——中部农工商一体功能区;

——东部和北部农业生态区;

(2)主要建设领域

——生态农业:

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农村环境为前提,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建设原则,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围绕农民增收、农为增产、农村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突出发展养殖业,以林果、畜禽为代表的区域特色农业,开发高质量的绿化农副产品,逐步开发有机食品,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经营,建成一个“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生态农业系统。

——生态型乡镇工业:

以工业生态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合理安排工业布局,优化现有结构,将工业生产与改善生态环境有机结合,积极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工业,立足现有乡镇工业基础,加强宏观调控,通过重组、改制、技改等途径,加快生产要素流动及优化配置,力争在充分开发当地资源优势上有重大突破。

加快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储藏保鲜、食品加工业、新型建材业、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适应市场需要,提高生产稳定性和产品竞争力,构建一个合理利用资源及经济、社会、生态三效益相统一的生态乡镇工业体系。

——生态型小城镇建设:

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运用城市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做好城镇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乡镇工业系统的有效结合,树立建设与保护并重的先进城镇经营理念。

培育优势产业,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及加大专业市场建设,增强商品流动功能,挖掘利用现有自然环境,保持地方特色,加大镇区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和镇区绿化,增强小城镇的生态服务功能,以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外外来投资,把马集镇建设成为经济高效、环境优美、生活舒适、功能完善的生态城镇。

——生态型社区建设:

以生态学原理和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依据马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农田基本建设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建设的可能性,选择位置适中、耕作半径合理,便于生产的地方来规划社区建设。

社区位置的选择尽可能利用原有村(街),要求地基良好、水源充足、排水度适宜、靠近生产基地。

又要兼顾农民风俗习惯,因地制宜,努力做到村镇人工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的衔接、融合。

建设生态农宅,加大生态庭院经济模式的推广,以沼气综合利用为纽带,做好农村环境质量整治工作,建设一批环境优美、富裕繁荣、安全文明的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

——第三产业:

紧紧围绕农产品商品化和生态城镇建设两个中心,大力发展直接为城镇建设和农业生产服务的商贸流通业、交通运输业、饮食服务业、适当发展生态旅游业。

依靠外来投资和民间参与,着力培育房地产市场和建材市场,带动小城镇建设有质的飞跃。

按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保障体制,建立适宜社会经济发展的市场体系、城乡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及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第三产业的突破发展。

3、现状调查与评价

3.1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评价

对马集镇的环境质量现状,信阳市环境监测站采取了实地监测的方法进行调查和评价。

(1)大气环境

信阳市环境监测站于2010年5月21日至5月23日对马集镇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连续3天的实地监测。

选取马集镇政府(1号)和马集村村部(2号)两个监测点位,监测结果见3-1

表3-1环境空气质量日均浓度监测结果统计与评价结果

序号

检测因子

项目

TSP

SO2

NO2

CO

1#

浓度范围(mg/m3)

0.068~0.10

0.011~0.016

0.0010~0.017

未检出

指数范围

0.23~0.52

0.08~0.11

0.07~0.11

超标率(%)

0

0

0

0

最大超标倍数

0

0

0

0

2#

浓度范围(mg/m3)

0.076~0.14

0.010~0.015

0.009~0.014

未检出

指数范围

0.25~0.36

0.06~0.10

0.09~0.15

超标率(%)

0

0

0

0

最大超标倍数

0

0

0

0

结果表明:

监测因子(TSP、SO2、NO2、CO四项)日均浓度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

现状监测结果表明,马集镇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2)水环境

根据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别,马集镇域属III类水环境功能区。

对马集镇的地表水监测,设置了黄河入境、黄河出境两个断面,施线行水库库中心监测点一个。

根据水体特点选取pH、COD、石油类、氨氮、总磷共5项监测因子。

地表水监测分析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有关监测技术要求进行,作好样品的前处理,监测中采取全过程质控措施。

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见表3-2

监测因子

表3-2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表单位:

mg/L(pH除外)

监测断面

结果分析

pH

COD

氨氮

石油类

总磷

施线行库中心

监测浓度

7.31

18

1.0

未检出

0.02

地表水III类水

标准取值

6-9

20

1.0

0.05

0.05

达标状况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饮马港河入境断面

监测浓度

7.30

27

1.3

未检出

0.26

地表7KIV类水标准

6.9

20

1.5

0.5

0.3

达标状况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饮马港河出境断面

监测浓度

7.26

29

1.4

0.007

0.28

标准指数Sij

6.9

20

1.5

0.5

0.3

地表7KIV类水标准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由表3-2可知,马集镇饮马港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主要河流水质达到IV类标准,水质状况较好。

 

饮用水源水源地施线行水库水质基本情况

饮马港现状监测结果见表3-3。

监测因子

表3-2饮用水源地水质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表单位:

mg/L(PH除外)

取样点

结果分析

pH

COD

氨氮

石油类

总磷

取水口

监测浓度

7.31

7.4

0.11

未检出

0.02

标准值

6-9

15

0.5

0.05

0.025

达标状况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均值超标倍数

0

0

0

0

0

岸边区

监测浓度

7.30

7.3

0.15

未检出

0.02

标准值

6-9

15

0.5

0.05

0.025

达标状况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均值超标倍数

0

0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