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喻山水.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8782984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诸子喻山水.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诸子喻山水.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诸子喻山水.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诸子喻山水.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诸子喻山水.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诸子喻山水.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诸子喻山水.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诸子喻山水.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诸子喻山水.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诸子喻山水.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诸子喻山水.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诸子喻山水.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诸子喻山水.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诸子喻山水.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诸子喻山水.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诸子喻山水.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诸子喻山水.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诸子喻山水.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诸子喻山水.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诸子喻山水.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诸子喻山水.ppt

《诸子喻山水.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诸子喻山水.ppt(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诸子喻山水.ppt

第五单元山水情思,单元主题:

“山水情思”。

“文章是案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张潮(清)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文人寄情山水,省悟各种人生哲理的传统;2、鉴赏古人在山水中寄托自己感情和哲思的手法;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态度和情感;4、深入理解古人在文中阐述的辩证思想。

5、继续积累文言词语,深入理解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特点,诸子喻山水,学习目标:

1、学习以山水为喻阐述道理的形象化的议论方法。

2、领会先哲以山水为喻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3、熟记课文中的名句,积累常见的文言词、句式。

检查预习:

1、孔子,名,字,时期国人。

是我国古代的伟大的家、家、家。

论语是记录言行的体散文集。

是一部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2、老子,即,一说姓,名。

时期思想家,家学派创始人。

著作,又名。

3、孙子又称,作者,字,末期齐国人,先秦家的代表人物。

4、管仲,名,字仲,颖上人,曾使齐国成为“”之首,齐桓公尊称他为“仲父”。

丘,仲尼,春秋,鲁,教育,思想,政治,孔子及其弟子,语录,儒,老聃,李,耳,春秋,道,老子,道德经,孙子兵法,孙武,长卿,战国,兵,夷吾,春秋五霸,二、名句填空:

1、学而不思则罔,。

2、,可以为师也。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小人长戚戚。

5.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

”6.己所不欲,。

7.朝闻道,。

8.三军可夺帅也,。

9.岁寒,。

10.,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1工欲善其事,。

12、民不畏死,。

13、,福兮祸之所伏。

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君子坦荡荡,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勿施于人,夕死可矣,匹夫不可夺志也,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君子成人之美,必先利其器,奈何以死惧之,祸兮福之所倚,

(1)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8)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以上九句选自孟子(10)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1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修权,初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特殊字的读音和意义:

虽覆一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乐,仁者寿仲尼亟称于水沟浍皆盈,其涸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通假字:

心不地则物不必载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知者乐水,必:

通毕,尽,完全厌:

通“餍”,满足知:

通“智”,智慧,词类活用:

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君子耻之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君子之志于道也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圣:

形容词作名词,圣人的境界耻: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羞耻小: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小志:

名词作动词,有志于,下:

名词作动词,处在下游,一词多义,舍,上下交朴,以道为舍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房舍,引申为归宿,停留,止息,至,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最高的境界,到达,翻译重点句:

1.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好比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便能堆成,停止下来了,是我自己停止的。

又好比在平地上堆土成山,即使才倒下一筐土,继续堆土,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2.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所以君主的气魄像天地那样宏大,于是万物齐备;心胸像山海那样宽广,于是国家富足。

3.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圣明的君主不嫌弃百姓,所以能够聚集众多的臣民;读书人不厌倦学习,所以能够达到圣人的境界。

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聪明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

聪明的人活跃,仁德的人沉静。

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去不复返的光阴就像这河水啊,日日夜夜不停地流去!

6.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释义】有根源的事物都是这样的,(孔子)取这一点罢了。

如果没有根源,就象七八月时的雨水,一时也能注满沟渠;但是马上就干涸了,也就是站着等一下那点时间。

所以做学问若是名过其实,真正的君子都认为是可耻的事”。

【释义】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

流水这东西,不流满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道,不到相当程度就不可能通达。

”,7.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尽心上,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释义】最高的善像水那样。

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9.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译文】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

因为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水。

10.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释义】:

所以战争没有固定的态势,水流没有固定的形态。

能根据敌情的变化而夺取胜利的,就叫作用兵如神。

“自然”是一部能启人心智的奥妙无穷的大书。

只要你用心去读,就一定会从中获得丰富的人生感情和无穷的乐趣:

读“蓝天”,我们可以读出她的纯美、天真、浪漫,读出她的博大、深邃,蓝天犹如一面镜子,可以调整人的心灵,使人脱俗净念;读“白云”,我们可以读出她那份自由,那份悠闲,读出人生超脱的野趣,读出游子飘忽的行踪,读出生命的流动,读出淡泊的情怀;读“时雨”,我们可以读出春的缠绵,读出夏的潇洒,读出秋的苍凉,读出冬的静穆,可以读出羁旅愁思,可以读出国势飘摇世间万事万物均有其特有的物态,都有不同的变化,都启人联想,发人深省,令人感奋,给人教益。

研读拓展,子曰:

“知者乐水”,为什么?

请思考:

1、水有怎样的物态物性?

2、这些物态物性引起你哪些生活联想?

3、知者为什么乐水?

1、“水”的常态是“动”,“不舍昼夜”的动力来自于“本”,方式是“避高趋下”,秉性是“柔之克刚”,“水”的目标是海,能成其为海,是因为“善下,不择小助”等。

2、生活联想:

时光易逝,往事不再;为事要务本求实,循序而进,随机应变;为人应该心胸开阔,容人之短;甘居人下;君子处事能以柔克刚。

3、知者达于事理,周流无滞,其“动”的本性和“水”的物态物性相通,因而乐水。

研读拓展,子曰:

“仁者乐山”,为什么?

请思考:

1、诸子抓住山的哪些方面设喻?

2、联系生活实际你会有哪些思考?

(注意与本体山的相似点)?

3、仁者为什么乐山?

1、诸子以“为山”、“成其高”设喻。

“为山”的成败在“吾往”、“吾止”;“成其高”的原因在“不立好恶”、“不辞土石”。

2、生活联想:

“为事”成败责任在己,要坚持不懈、自强不息;“为人”要反省自己宽容别人,3、仁者安于义理,厚重不迁,核心在“静”,与山的物性相融,因而乐山长寿。

文中借助哪些特定的“人、事”来完成寓意的呈现的?

文章主要选取了“为山”止、进,为君治国,为士治学,为兵形势等特设情境,来完成“为人、为事”的道理呈现,启示我们“为人”要省察自己,宽容别人,有为而不争;“为事”要务本求实,循序而进,坚持不懈,适时变通,写作特点:

善于设喻说理。

(比喻论证)以山水的种种物象来比喻人生体验和感悟,从而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深奥的哲理浅显化,深入浅出,给人以鲜明清晰的认知和生动形象的美感。

山水风光中蕴藏着许多哲学命题,孕育着无限的诗情画意。

人们通过读山水,可以领悟到世事的兴衰变迁,人生的喜怒哀乐,故历代文人墨客无不倘徉于名山大川以寻求灵感。

山水对人类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我们从中寻找什么或验证什么,而在于它对我们的提供,希腊神话的安泰每接近一次大地,便从大地中吸取一回力量,我们也应该是每深入一次山水,便获得一份精神与灵智。

若没有时间亲临大自然体味人生,那就让我们在描摹山水的文字中体味一番吧。

作业,1、背诵全文。

2、你还知道哪些古代先贤以山水为喻的名篇佳作?

从中你悟出了怎样深刻的人生哲理?

【注释】篑(ku):

装土的筐子。

【译文】孔子说:

“譬如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停止了努力;譬如填平土地,即使只倒下一筐,但只要继续进行,我就是在向成功迈进。

”尚书: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原文】子曰: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现代诠释】孔子以“为山”为喻,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事情的成败在于人的作为。

做事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努力进取,终将获得成功。

关键不在于力量大小,而在意志是否坚定,是否持之以恒。

对此孟子也有类似的譬喻,“有为者,譬若掘井。

掘井九韧(仞),而不得泉,犹为弃井也”。

【原文】子曰: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释义】孔子说:

“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

聪明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

聪明的人生活快乐,有仁德的人容易长寿。

”,【原文】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

“逝去的就像这流水一样!

白天黑夜奔流不息。

”,【现代诠释】孔子面对永无止息地流淌的河水,发出时光易逝,一去不返,往事难再的慨叹;同时勉励人们珍惜时间,效法滔滔流水不舍昼夜、不断进取的精神,努力进德修业。

孔子感叹的重点在于“不舍”,只有“不舍”,才能始终安居于“仁”的境界中,也就是“仁”这个道德最高境界的达成本身就是一个不断修炼自己的过程,所有才有“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说法。

【释义】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就不能负载万物。

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所以能够形成它的富有。

所以君子要像天地那样遍覆毕载而使万物齐备,要像山海那样不立好恶、不择小助而使国家富强。

君主没有忿怒引起的毒害,臣民没有因积怨造成的祸患,君主和臣下都归真返朴,把道作为归宿。

所以长远的利益积聚了,巨大的功业建立了,名望树立于生前,恩德流传于后世,从而达到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

【原文】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

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韩非子大体,【现代诠释】君王要有宏大的气魄,宽广的心胸,才能使民富国强,才能建立功业且德泽后世,才能达到国家大治。

【原文】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解,【释义】大海不拒绝各种各样的水,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博大;大山不拒绝形形色色的土石,所以才能成就它的高耸;圣明的君主不嫌弃百姓,所以能够聚集众多的臣民;读书人不厌倦学习,所以能够达到圣人的境界。

【现代诠释】治国、治学上也应有兼容并包的宏大气度,这样,明主才能聚集更多的百姓,士人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原文】徐子曰:

“仲尼亟称于水,曰:

水哉,水哉!

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

“源泉混混,不舍昼夜。

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释义】徐辟问:

“孔子经常推崇水,说水啊!

水啊!

,请问水有什么可取之处?

”孟子回答说:

“有源泉的水都是滚滚而来,不分昼夜,先注满沟渠再前进,最终到达了大海。

有根源的事物都是这样的,所以可取。

如果没有根源,就象七八月时的雨水,一时也能注满沟渠;但是马上就干涸了,也就是站着等一下那点时间。

所以做学问若是名过其实,真正的君子都认为是可耻的事”。

【现代诠释】孟子借回答弟子徐辟的提问,用水喻人品学识,强调务本求实,反对一个人的名誉声望与实际不相符,要求人们像水一样,有永不枯竭的生命活力,循序渐进,不断进取,自强不息。

【释义】孟子说:

“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

观赏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赏它的波澜。

日月都有光,细小的缝隙必定都照到。

流水这东西,不流满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道,不到相当程度就不可能通达。

”,【原文】孟子曰: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尽心上,【现代诠释】以“登山”、“观海”来比喻“游于圣人之门”,表达为人、治学立志要高远,胸襟要开阔,然后以“观水有术”,推进一层,说明治学基础要扎实,要循序渐进,逐步通达。

【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释义】最高的善像水那样。

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

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现代诠释】老聃把水视为“道”的化身,他歌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默默奉献的精神,并从水德引申出“上善”之人的七种美德:

甘处众人之下,思想清明深邃、待人和善仁慈、言谈恪守信用,从政善于治理,办事发挥特长,行动把握时机。

【原文】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第六十六章)【译文】江海所以能成为江河的首领(所以者:

的原因。

谷:

两山之间的水道或夹道,这里指流经山谷的小河,百谷实指百川。

王:

同类事物中的首领、最杰出者),由于大江大海能够甘居河川之下,所以能融会千河百川,成为江河的首领(以:

介词,因为。

善:

善于。

这里有正确对待的意思。

下之:

居其下,处其下。

下:

动词,之是下的宾语,指百谷)。

【现代诠释】从江海善于处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两点使江海成为百川之王,这两点也是老子养生为人之道的奥妙所在。

【原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78篇)【译文】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

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

【现代诠释】水性“柔弱”与“威猛”并存,具有两重性,但柔能胜强,柔能克刚,表达了老聃为政“贵柔”的主张。

【原文】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虚实篇,有孺子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子曰:

“小人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

自取之也。

”(孟子离娄上),有一小孩唱:

“沧浪的水多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多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

”孔子说:

“弟子们听着,水清就洗缨,水浑就洗脚。

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身处世,荣辱祸福取决于自己啊。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堆积土石形成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积蓄流水形成深渊,蛟龙从这里出来;积累善行养成美德,精神和智慧自然会得到发展,圣人的心也就具备了。

所以不积累半步一步,就没有用来到达千里之远的办法;不积蓄细小的河流,就没有用来形成江海的办法。

研读拓展,子曰:

“知者乐水”,为什么?

请思考:

1、水有怎样的物态物性?

2、这些物态物性引起你哪些生活联想?

(注意与水的物态物性的相似点)3、知者为什么乐水?

1、“水”的常态是“动”,“不舍昼夜”的动力来自于“本”;方式是“避高趋下”,“因地制流”,“盈科而后进”;秉性是“利物不争”,“柔之克刚”;“水”的目标是海,能成海,是因为“善下,不择小助”等。

2、生活联想:

时光易逝,往事不再;为事要务本求实,循序而进,随机应变;为人应该心胸开阔,容人之短;甘居人下;君子处事能以柔克刚。

3、知者达于事理,周流无滞,其“动”的本性和“水”的物态物性相通,因而乐水。

研读拓展,子曰:

“仁者乐山”,为什么?

请思考:

1、诸子抓住山的哪些方面设喻?

2、联系生活实际你会有哪些思考?

(注意与本体山的相似点)?

3、仁者为什么乐山?

1、诸子以“为山”、“成其高”设喻。

“为山”的成败在“吾往”、“吾止”;“成其高”的原因在“不立好恶”、“不辞土石”。

2、生活联想:

“为事”成败责任在己,要坚持不懈、自强不息;“为人”要反省自己,宽容别人,3、仁者安于义理,厚重不迁,核心在“静”,与山的物性相融,因而乐山长寿。

文中借助哪些特定的“人、事”来完成寓意的呈现的?

文章主要选取了“为山”止、进,为君治国,为士治学,为兵形势等特设情境,来完成“为人、为事”的道理呈现,启示我们“为人”要省察自己,宽容别人,有为而不争;“为事”要务本求实,循序而进,坚持不懈,适时变通,写作特点:

善于设喻说理。

(比喻论证)以山水的种种物象来比喻人生体验和感悟,从而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深奥的哲理浅显化,深入浅出,给人以鲜明清晰的认知和生动形象的美感。

山水风光中蕴藏着许多哲学命题,孕育着无限的诗情画意。

人们通过读山水,可以领悟到世事的兴衰变迁,人生的喜怒哀乐,故历代文人墨客无不倘徉于名山大川以寻求灵感。

山水对人类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我们从中寻找什么或验证什么,而在于它对我们的提供,希腊神话的安泰每接近一次大地,便从大地中吸取一回力量,我们也应该是每深入一次山水,便获得一份精神与灵智。

若没有时间亲临大自然体味人生,那就让我们在描摹山水的文字中体味一番吧。

“自然”是一部能启人心智的奥妙无穷的大书。

只要你用心去读,就一定会从中获得丰富的人生感情和无穷的乐趣:

读“蓝天”,我们可以读出她的纯美、天真、浪漫,读出她的博大、深邃,蓝天犹如一面镜子,可以调整人的心灵,使人脱俗净念;读“白云”,我们可以读出她那份自由,那份悠闲,读出人生超脱的野趣,读出游子飘忽的行踪,读出生命的流动,读出淡泊的情怀;读“时雨”,我们可以读出春的缠绵,读出夏的潇洒,读出秋的苍凉,读出冬的静穆,可以读出羁旅愁思,可以读出国势飘摇世间万事万物均有其特有的物态,都有不同的变化,都启人联想,发人深省,令人感奋,给人教益。

作业,1、背诵全文。

2、你还知道哪些古代先贤以山水为喻的名篇佳作?

从中你悟出了怎样深刻的人生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