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汇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8789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6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制度汇编.docx

《管理制度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制度汇编.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制度汇编.docx

管理制度汇编

编号:

JL-YZ-200

 

管理制度汇编

 

编制:

办公室

审核:

张咏红

批准:

龚凤森

发布日期:

2012/10/10实施日期:

2012/10/10

鄂尔多斯市亿洲化工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目录

序号

名称

编号

实施日期

备注

1

质量管理制度

JL-YZ-201

2012/10/10

2

采购管理制度

JL-YZ-202

2012/10/10

3

仓库管理制度

JL-YZ-203

2012/10/10

4

人员培训、考核和管理

JL-YZ-204

2012/10/10

5

服务管理制度

JL-YZ-205

2012/10/10

6

生产管理制度

JL-YZ-206

2012/10/10

7

销售管理制度

JL-YZ-207

2012/10/10

8

外购件管理制度

JL-YZ-208

2012/10/10

9

外协件管理制度

JL-YZ-209

2012/10/10

10

材料检验管理制度

JL-YZ-210

2012/10/10

11

金属材料管理制度

JL-YZ-211

2012/10/10

12

焊接材料管理制度

JL-YZ-212

2012/10/10

13

材料复验管理制度

JL-YZ-213

2012/10/10

14

材料代用管理制度

JL-YZ-214

2012/10/10

15

采购物资分类规定

JL-YZ-215

2012/10/10

16

仓库管理制度

JL-YZ-216

2012/10/10

17

成品管理制度

JL-YZ-217

2012/10/10

18

压力容器检验管理制度

JL-YZ-218

2012/10/10

 

质量管理制度

编号:

JL-YZ-201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压力容器制造全过程检验、试验的基本要求。

2引用文件

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Z6002—2010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

GB150《压力容器》

GB151《管壳式换热器》

NB/T47014《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

NB/T47015《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NB/T47016《承压设备产品焊接试件的力学性能检验》

JB/T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GB25198《钢制压力容器用封头》

NB/T47008《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

NB/T47009《低温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

NB/T47010《压力容器用不锈钢锻件》

GB/T1804《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3总则

检验试验的依据为图样、工艺及法规、规程、标准的规定。

外购材料、外购物资的检验依据还应包括采购合同的规定要求。

检验、试验不合格时应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办理必要手续。

检验、试验应按“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手册”及程序文件规定实施记录,记录应存入产品质量档案。

4材料及外购件检验

检验对象

检验项目

检验要求

检验手段

备注

原材料

材质证书

材质证书有效、项目齐全、指标符合相应材料标准

审阅

原材料

材料标识

标识齐全、正确,与材质证书一致

目检

原材料

数量规格

符合采购合同规定及图样工艺规定

目检

原材料

外观尺寸

外观、尺寸及公差符合材料标准

卷尺、直尺

超声波测厚仪

原材料

特殊要求

按采购合同

目检

原材料

材料标识、移植

按《质量手册》及相关程序规定进行材料标识、移植

目检等

外购件

供方资格

必须在合格供方范围内采购

审阅

外购件

数量规格

应符合采购合同、图样及标准规定

目检

外购件

质量证明文件

应按规定提供质量证明文件

审阅

5封头检验

检验对象

检验项目

检验要求

检验手段

备注

封头

质量证明文件

质量证明文件应齐全、正确、符合《固规》规定

审阅

封头

材质证书

材质证书项目齐全、正确、符合材料标准

审阅

封头

相邻焊缝的间距

至少应为封头材料厚度的3倍且不小于100mm

直尺

封头

成型后厚度

不小于名义厚度减去材料负偏差

测厚仪

封头

内表面形状偏差

不大于封头内径Di的1.25%外凸,0.625%内凹

用弦长等于内径的内样板

封头

直边纵向皱折深度

无皱折

游标卡尺

封头

封头制造厂

应持有封头制造许可证

审阅

封头

椭圆度

椭圆度公差应符合GB25198规定

卷尺

封头

圆周长

圆周长公差应符合GB25198规定

卷尺

封头

直边倾斜度

应符合GB25198规定

角尺

6焊接检验

检验对象

检验项目

检验要求

检验手段

备注

焊前

坡口尺寸

符合产品焊接工艺要求

焊缝量规

焊前

焊前清理

焊接区油、锈及其他杂物

目检

焊前

焊工资格

按TSGZ6002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规定检查焊工资格有效性

审阅

焊前

工艺评定适用性

应符合NB/T47014规定

审阅

焊前

组对质量

错边量、定位焊质量应符合要求

焊缝量规等

焊前

焊材

焊材牌号、规格、材质书应符合焊接工艺规定

审阅

焊接过程

焊接环境

应符合GB150.4中第7.1.2条规定

目检等

焊接过程

焊接设备

设备应完好

目检等

焊接过程

焊接工艺纪律

严格按焊接工艺施焊、监察、记录主要焊接规范参数

目检等

焊后

焊缝余高

对接焊缝余高应符合GB150.4中第7.3.1条规定

焊缝量规

焊后

角焊缝焊脚高

C、D类焊缝焊脚高应符合GB150.4中第7.3.2条规定

焊缝量规

焊后

焊工钢印

施焊焊工应打上焊工标识钢印

目检

焊后

焊后清理

应去除焊渣、飞溅物

目检

焊后

焊缝返修

同上述要求,另加检查焊缝返修工艺、返修审批手续等

目检、审阅资料

7热处理检验

检验对象

检验项目

检验要求

检验手段

备注

热处理

测温点

足够数量测温点且布置合理

目检

热处理

温度—时间记录仪

经校验,在检验有效期内

目检

热处理

热处理工序

入炉温度、升温速度、保温温度及时间、冷却速度与方式

目检

8产品焊接试件

检验对象

检验项目

检验要求

检验手段

备注

产品试件

制作

应与所代表筒节材料牌号、同焊接工艺与筒节焊缝相连焊成

目检

产品试件

试验

按NB/T47016标准规定要求进行力学及弯曲性能试验

万能试验机

冲击试验机

说明:

1、如容器有焊接热处理要求,则试件应与容器同炉热处理

2、如容器有晶间试验要求时,试件应增加试验

9无损检测

检验对象

检验项目

检验要求

检验手段

备注

工件或焊缝

RT、UT、MT、PT

比例、合格级别

按图样规定检测比例、方法、合格级别及评定标准进行无损检测

射线探伤机

超声波探伤仪等

外包

工件或焊缝

RT、UT、MT、PT

比例、合格级别

局部检测容器有超标缺陷应按《固规》要求进行扩探

射线探伤机

超声波探伤仪等

外包

10筒节及组装检验

检验对象

检验项目

检验要求

检验手段

备注

筒节及组装

对接错边量

A、B类焊接接头的对接错边量应符合GB150.4第6.5.1规定

焊缝量规

筒节及组装

焊接接头的纵向、环向棱角度

焊接接头纵向、环向棱角度应符合GB150.4第6.5.2规定

见GB150.4第6.5.2条规定样板及测量方法

组装

壳体直线度

壳体直线度允差应不大于壳体长度的1%(任意3000mm不大于3mm,筒体总长度不大于15000mm时,总偏差1/‰,筒体总长大于15000mm时,总偏差0.5/‰+8mm)

直尺、卷尺、高垫铁等

组装

A类焊缝间距

相邻两筒节(或筒节与接头)A类接头焊缝中心线间距应大于3倍板厚且不小于100mm

直尺、卷尺

组装

法兰面位置

应符合GB150.4第6.5.6条规定

直尺、角尺

组装

法兰螺栓孔位置

应与壳体主轴线或铅垂线跨中布置

直尺、角尺

筒节及组装

椭圆度

应符合GB150.4第6.5.10条规定

直尺、卷尺

11耐压试验

检验对象

检验项目

检验要求

检验手段

备注

耐压试验

安全设施

应符合本公司《压力试验程序》规定

目检

耐压试验

审核检验资料

审核检验资料,确信所有检验、试验已完成且均合格

审阅

耐压试验

试压介质

试压用水(气)应符合《固规》规定

目检

耐压试验

压力表

压力表两只,精度、量程、校验期检查应符合《压力试验和致密性试验工艺规程》

目检

耐压试验

试压程序

升压速度、试验压力、保压时间、检验要求应符合图样及《压力试验和致密性试验工艺规程》

目检、压力表

及其他检漏手段

12铭牌检验

检验对象

检验项目

检验要求

检验手段

备注

铭牌

格式、项目、内容

应符合《固规》的相关规定

目检

13产品出厂技术文件检验

检验对象

检验项目

检验要求

检验手段

备注

出厂文件

内容、项目、时间

应符合《固规》、《产品技术文件归档制度》的相关规定

目检

存档文件

内容、项目、时间

应符合《固规》、《产品技术文件归档制度》的相关规定

审阅

 

采购管理制度

编号:

JL-YZ-202

1目的

对采购过程进行管理,以确定采购的物品与分包的外协件符合规定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压力容器产品所需材料、外购件的采购和外协件的分包。

3职责

技术部负责提供材料、外购件、外协件定额表和外协件加工工艺。

生产经营部负责组织对供方和分包方的评价,编制物品采购计划并进行采购。

质控部负责对材料、外购件、外协件的检验。

库房负责对材料、外购件、外协件的接收、存放、标识、发放、回收等管理。

4管理规定

供方和分包方的评价

受压元件的材料、零部件在购买和外协前应对供方和外协分包方进行评价,将评价合格的厂商列入合格供方和分包方名录,过程控制如下:

寻找供方和分包方,生产经营部根据公司相关部门业务的需求寻找供方和分包方,并收集其相关资料交质量保证工程师;

对供方和分包方的筛选,质量保证工程师根据供方和分包方的类别召集相关的材料、理化、热处理、检验与实验责任工程师和生产经营部人员对供方和分包方进行筛选,将实力较强、信誉较好、质量和服务好、价格合理的供方和分包方列入评价对象。

对供方和分包方进行实地评价,质量保证工程师根据供方和分包方的类别召集相关的材料、理化、热处理、检验与实验责任工程师和生产经营部人员到列入评价对象的供方和分包方进行实地评价,根据供方和分包方的类别对以下项目进行评价:

a)人员情况与相关资质;

b)供货能力或分包能力;

c)企业质量管理能力;

d)主要设施、设备和检验与实验能力。

按照以上项目进行评价后填供方评价表,经参加评定人员会签后,材料方面的由材料责任工程师审核,零部件方面由检验责任工程师审核,最后经质量保证工程师批准后生效。

生产经营部编制合格供方名录和合格分包方名录,将评价合格的厂商纳入其中,经质量保证工程师批准后提供选用。

对供方和分包方的重新评价,对于在协议执行中不能满足本公司质量要求或配合、服务不良的供方和分包方,由生产经营部会同相关质控系统责任人核实,经质保工程师同意后,由生产经营部将其从合格供方名录和合格分包方名录中除名后不再与之合作,同时根据需求另行寻找供方和分包方经评价合格后,由生产经营部加入合格供方名录和合格分包方名录提供选用,每年由生产经营部组织原评价部门和人员对合格供方名录和合格分包方名录中的厂商进行一次重新评价后编制新的合格供方名录和合格分包方名录提供选用。

技术部应依照产品图样和文件编制单台产品的材料、外购件、外协件定额表和外协件加工工艺提供生产经营部进行采购。

生产经营部根据生产计划及技术部提供材料、外购件、外协件定额表,并结合库存量来编制采购、外购计划经审批后进行采购作业。

采购人员根据已批准的材料、外购件、外协件采购(外协)计划的内容在合格供方名录和合格分包方名录中寻找多家厂商进行比质量、比服务、比价格及使用经验来进行综合判断。

与选定的厂商协商后签订供货或外协合同进行采购或外协,合同应注明质量标准和要求。

金属材料按材料管理制度(YZ/02RZ-材管1~9-2012)。

库管员应对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行分区存放,并进行标识管理。

经检验合格的材料、外购件、外协件才能办理入库和投入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外购件、外协件由生产经营部进行退货。

只有在材料、外购件、外协件经检验合格办理入库后,采购过程才能认为完成,才能进行费用报销。

采购管理还应按照《压力容器质量保证手册》中“材料、零部件控制”相关规定进行。

5相关支持文件

YZ/01RZ-2012压力容器质量保证手册

YZ/02RZ-材管01-2012金属材料管理制度

YZ/02RZ-材管02-2012焊接材料管理制度

YZ/02RZ-材管03-2012外购件管理制度

YZ/02RZ-材管04-2012外协件管理制度

YZ/02RZ-材管05-2012材料复验管理制度

YZ/02RZ-材管06-2012材料代用管理制度

YZ/02RZ-材管07-2012标记移植管理制度

YZ/02RZ-材管08-2012仓库管理制度

YZ/02RZ-材管09-2012采购物资分类规定

 

仓库管理制度

编号:

JL-YZ-203

1物资的验收

1.1物资到货后,由采购员根据“物资采购计划”(YZ/04-7.4-表01)检点清楚,填写“进货通知单”(YZ/04-7.4-表02)。

1.2保管员根据“进货通知单”(YZ/04-7.4-表02),进行数量、质量的验收。

计重物资要过磅,按理论换算计重的要换算,计件的要点数。

1.3验收后发现数量短缺、质量问题、破损等及时通知采购员负责追查,办理退换货手续或索赔。

1.4物资验收合格后由采购员填写入库单,保管员签字入库。

2物资的保管

2.1物资入库实行分库、分区、分类保管,按规定做好标识。

2.2实行四号定位(即:

库号、架号、层号、位号)的管理方法。

同时在料卡和帐页上明确表示四号标识。

2.3保管员必须做到日清月结,帐、物、卡、资金四项内容相符。

2.4保管和保养好物资,必须做到十不(即:

不锈、不潮、不冻、不腐、不霉、不变、不坏、不漏、不混、不短)的要求。

2.5保管员应随时检查物资码垛是否稳固,垫盖是否严密,库房是否漏雨,场地是否积水,清洁卫生是否合格,以免造成损失。

3物资出库

3.1物资出库以领料单、调拨单为出库凭证。

没有凭证不发料。

库存物资严禁外借和无证发料。

3.2保管员按领料单分斤破两发放。

严禁私自涂改单据、超量整捆整包发放。

3.3坚持先进先出,后进后出的原则。

3.4按规定需要复验的材料在出库前必须经过复验,接到材料责任工程师合格通知后方可发料出库。

3.5对外单位求援、调拨的物资,计划员将计划单报生产经营部主任审批后方可开票办理。

3.6物资出库,保管员按凭证将物资向领料人、提货人交接清楚后出库。

出库后保管员及时动卡登帐。

4物资退库

4.1物资出库后,由于以下原因发生的退库,可给予办理:

a)设计或工艺变更;

b)生产节约的余料;

c)错给与错发的材料。

4.2保管员办理退库手续前须检查:

a)退库物资是否由本库发出;

b)物资名称、规格、型号是否与发出料相符;

c)物资是否损坏;

d)物资表面是否存有原始标记。

4.3经检查合格后,保管员在退库明细表上签证。

退料单位材料员持退库明细表并填写红字领料单,由主管计划员、材料检验员签字后办理退库手续。

4.4经检查不合格的材料,不得办理退库。

 

人员培训、考核和管理制度

编号:

JL-YZ-204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章对与产品质量活动有关的人员进行培训,使所培训的人员符合岗位任职条件。

1.2本章适用于对所有与压力容器质量活动有关人员的培训。

2职责

2.1对与压力容器质量活动有关的人员培训,由综合办公室制订培训计划,具体组织实施。

2.2总经理为人员的培训提供必要的资源。

3实施要求

3.1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一般包括:

质量体系要求、质量意识、质量管理、安全知识、专业知识、岗位技能等。

3.2确定培训内容的原则

3.2.1从公司质量体系运行的实际需要及公司管理与发展要求出发,以满足岗位需要和保证产品与过程质量为目标,确定培训内容。

3.2.2培训根据人员和岗位的不同,有所侧重,分类施教。

1)全员的质量意识和质量体系的教育;

2)领导层的质量体系培训。

领导要懂得质量体系,掌握体系的管理方法和要求,评价体系有效性的准则;

3)中层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作为质量体系的中间层,要了解并熟悉质量体系,懂得质量体系控制要素,尤其是本部门的质量要素以及运作展开的控制手段和相应的措施;

4)专业管理与技术人员,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并把本职工作与质量体系,特别是质量控制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展开运作与控制;

5)对压力容器质量控制系统各责任人员、焊接人员、无损检测人员、质量内审员、检验和试验人员、理化与计量人员等,要具有通过有关规定的内部或外部机构的培训、考核与考评。

有持证上岗要求的,均应当持证上岗,确保在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工作经历、任职条件等各方面都能满足岗位要求;

6)对于新上岗、换岗的实际操作人员,要着重全面进行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工艺技能,操作方法的培训,使其能够掌握有关技术要求以及工艺装备和计量器具的使用方法。

3.3培训形式与方法

3.3.1内部培训

3.3.1.1每年末由各部门、车间根据岗位需要及职工业务技能情况,提供本部门的年度培训要求,报送综合办公室。

其内容一般包括培训人员和培训内容。

3.3.1.2综合办公室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并结合各部门的需求,汇总平衡形成公司《年度培训计划》。

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3.3.1.3年度培训计划一般包括:

按需求安排不同的培训内容,参加人员及人数、负责授课的部门及人员、时间及地点安排等。

3.3.1.4综合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做好准备工作,并按计划实施。

如果计划有变动,由综合办公室进行协调确定,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3.3.1.5对于计划外临时需要的内部培训,由该部门或车间提出申请,经部门负责人审定,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3.3.1.6培训要建立考勤、考核、培训记录,在年度培训计划结束后,由综合办公室负责整理归档。

3.3.2外部培训

3.3.2.1外部培训是指由内部各部门根据需要(包括送正规院校代培和国家及行业强制要求的培训)提出申请,由外部机构组织、实施的培训。

3.3.2.2部门提出外部培训申请后,由部门负责人审定,报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3.3.2.3培训结束后,受培训人员应将培训及考核情况以文字的形式报综合办公室归档。

3.3.3新工人和转岗人员的培训

3.3.3.1新工人必须由综合办公室负责培训后才能转入相应部门或车间。

培训内容:

公司规章制度、安全常识、质量意识、质量体系知识的初步教育。

3.3.3.2对于已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新工人或转岗工人,由综合办公室指定责任部门进行考核或评定,合格者直接上岗。

不合格者安排学徒(实习)或业务知识培训。

培训期满后,进行考核或评定。

合格后正式上岗。

3.3.3.3负责培训的具体部门和人员,负责对培训的新工人和转岗工人建立培训,考核记录,并及时送交综合办公室归档。

3.3.4资格考核与评定

对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员除按要求进行相应的培训外,还要通过资格考核和认证后,方能上岗。

特殊人员包括:

有关法令、法规规定涉及人身设备安全、必须经过培训、考核、持证后才能上岗的工作人员,如压力容器设计审核人员、压力容器制造主要质量责任人员、机动车辆驾驶员、电工、起重工等;

有关法令、法规规定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确保工作符合要求的人员,如计量检定人员、压力容器焊工、理化试验员、无损检测人员等;

3.4综合办公室负责保存相关的培训记录。

4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所要求的相关人员管理规定

4.1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所要求的相关人员的聘用、借调及调出,综合办公室须按《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其基本要求》以及相关的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管理。

4.2压力容器质量保证体系各质控责任人员的聘用由质保师从符合任职条件的人员中提名,由总经理进行任命。

4.3压力容器质量保证体系各质控责任人员的借调及调出,亦应征得质保师同意后,方可办理借调及调出。

5支持性文件

1)人员培训、考核及其管理控制程序

2)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

服务管理制度

编号:

JL-YZ-205

1总则

1.1为了满足顾客的要求,提高对顾客的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1.2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压力容器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

2售前服务

2.1生产经营部应与综合办公室等部门密切配合,利用各种媒体向顾客和潜在的顾客宣传本公司的资质、生产能力、技术水平、质量保证能力、施工业绩等。

2.2所采用的媒体包括但不限于下述方法:

广告宣传、产品样本、展览会、讲座、专业杂志、各种会议以及互联网等。

2.3经营人员通过和顾客接触,可会同有关部门协助顾客制定技术方案、推荐材料供应厂家、帮助设备选型等。

2.4经营人员在售前服务中,要处处为顾客着想,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前提,当好顾客参谋。

3售中服务

3.1满足顾客的工期要求。

3.2在制造过程中要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满足合同或技术标准的要求。

3.3对顾客在制造过程中提出的变更、增项等要求要及时处理,同时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3.4当顾客有要求时,生产经营部应及时向顾客提交组织方案(包括:

施工(生产)计划、质量保证体系、安全措施、质量计划、检验计划等),以便顾客或其聘请的第三方监检人员能及时到我公司进行监检。

3.5如顾客有要求,可向顾客提供非受控版本的质保体系文件和类似相关设计、工艺文件等资料,以证明我公司的施工过程、制造质量、生产工期在质量控制范围之内,以赢得得顾客信任。

3.6技术部、生产经营部应及时做好包装和运输方案,确保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完好无损。

3.7应及时向顾客提供完整的竣工资料。

4售后服务

4.1生产经营部为公司对外窗口单位,主要负责与顾客的沟通联系,接收受理顾客的不满意信息和投诉。

对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