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砂瓜栽培技术科技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9812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硒砂瓜栽培技术科技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硒砂瓜栽培技术科技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硒砂瓜栽培技术科技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硒砂瓜栽培技术科技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硒砂瓜栽培技术科技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硒砂瓜栽培技术科技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硒砂瓜栽培技术科技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硒砂瓜栽培技术科技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硒砂瓜栽培技术科技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硒砂瓜栽培技术科技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硒砂瓜栽培技术科技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硒砂瓜栽培技术科技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硒砂瓜栽培技术科技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硒砂瓜栽培技术科技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硒砂瓜栽培技术科技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硒砂瓜栽培技术科技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硒砂瓜栽培技术科技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硒砂瓜栽培技术科技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硒砂瓜栽培技术科技书.docx

《硒砂瓜栽培技术科技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硒砂瓜栽培技术科技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硒砂瓜栽培技术科技书.docx

硒砂瓜栽培技术科技书

第一章压砂西瓜栽培技术

第一节压砂西瓜的种植形式

中卫市压砂西(甜)瓜面积达到100万亩,主要采取以下几种种植形式:

一、枣瓜间作

为了使压砂地持续发展,中卫城区林果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枣瓜间作”的可持续发展设想,并于2001年,在中卫城区香山乡三眼井行政村的磙子井自然村,搞了20亩“枣瓜间作”示范。

其形式是在砂地采取行株距8€*3米的间距栽植枣树。

在枣树行间里,种植3行西瓜,行距2米,株距2米。

这种“枣瓜间作”形式在香山乡三眼井村的磙子井取得成功后,2002年又在冯庄行政村扩大示范了650亩,表现较好。

因而,便在宁夏中部干旱带压砂地进行推广。

截止2006年推广“枣瓜间作”2.4万亩,为砂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催芽点种,石片围砌

此种点种形式,借鉴的是籽瓜(打瓜子)点种方式。

其做法是:

将砾砂层刨成鸡窝状,用铲子把土层抄酥松,然后切开土层3~4cm深,点种1~2粒发了芽的瓜子,覆土,就地选4块10cm左右大小的砾石块,把点种瓜子的地方四面围起来,再盖上一块石片,待西瓜出苗后,揭掉盖在上面的石片,接受阳光。

此种种植形式2007年达到60.4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60.4%。

中卫市农机管理局,于2007年研制成功的压砂西瓜种植旋窝机,可迅速的旋出鸡窝状坑穴,对于面积大的农户非常适宜,大大减轻劳动强度,缩短点种期。

三、催芽点种,扣塑料杯、碗

此种种植方式,是香山地区瓜农在用石片围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改进。

方法是:

用铁锹或铲子将砂砾层刨开,抄松土层,点种上1-2粒发了芽的西瓜种子,覆土后,扣上一个直径5-6cm、高12cm透光的塑料杯,或扣一个口径13cm、高8cm的透明的塑料碗,待西(甜)瓜出苗,长到顶着杯、碗底部时,揭去塑料杯、碗。

此种种植形式,2007年有20万多亩,占2007年西瓜种植总面积的20.1%。

四、以穴覆膜、以带覆膜

此种种植方式,是从1996年开始示范的。

当时瓜类枯萎病发病严重,原中卫县科委、农业局,组成香山山区瓜类病害综合防治研究课题组。

课题组在中卫香山乡深井村瓜农张进孝的老砂地小面积示范了穴覆膜和条覆膜。

穴覆膜的做法是:

将砂砾层刨开鸡窝状,用铲子把土层抄酥松,切开土层3-4cm深,点种2粒发了芽的西瓜种子后,在刨开砂砾层的“鸡窝”状的凹面上覆盖一张50cm×50cm的地膜;条覆膜是在点种了西瓜种子的“鸡窝”状凹面上覆盖一条70cm宽的地膜。

待西瓜出苗,长到顶膜时,开洞放风炼苗。

穴覆膜种植的形式,2007年达到16.1万亩,条覆膜达到2万亩。

2007年,穴覆膜、条覆膜分别占压砂西瓜总面积的16.1%、2%。

五、小弓棚压砂西瓜

此种种植方式,于2001年开始在中卫城区香山乡红圈子村瓜农刘占华的压砂地试种。

种植形式为:

每1.6米为一畦面,畦间1.4米,畦长30米。

在畦面上用210€*4cm的竹板撑成小弓棚;每畦面定植预先在温室预育的西瓜苗2行,株距为2米。

此种方式,使西瓜提早上市25天,但投入成本高(每亩600元),在贫困山区推广难度大。

2006年搞了催芽点种的小弓棚西瓜示范300亩,效果较好。

 

第二节中卫压砂瓜栽培季节

中卫压砂西瓜生长季节4—9月初,属春种秋收瓜。

主要为直播瓜,育苗移栽瓜面积非常小。

直播西瓜通常在4月中下旬到5月上旬。

根据西瓜种子发芽最低温度15℃的要求,压砂地点种西瓜,土层10厘米深稳定通过15℃进行点种。

中卫香山地区适宜点种西瓜的播期在4月20日~5月5日;部分搞储藏的西瓜可推迟到5月10日点种。

第三节品种的选择

中卫市压砂地种植的西瓜,属外向型产业,品种选择的原则应该是:

耐储藏、货架期长;外观美丽、商品性好;品质好、产量高;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的品种。

目前在中卫压砂地主栽品种可选金城5号、西农8号;搭配品种可选黑美人、新金兰等名优品种;储藏瓜,可选晚熟品种鲁青1号(无籽西瓜)、红优2号、乌冠。

压砂地西瓜品种,要根据市场需求趋势,渐年更新。

第四节耖砂施肥

一、耖砂的作用

用耧角耖砂可起到两个作用:

一是通过耖砂使小粒砂倒入地表层,大粒砂翻到上层,起到更好的蓄墒保水作用;二是耖松砂结层可起到较好地导温作用,使下层土温升高,有利于“发棵”。

中卫市农机管理局于2006年研制成功了2FX-1.4型耖砂施肥机。

耖砂和施肥一次完成,省工省时,效果很好,应全面推广。

二、施肥

农业生产是个能量转换的过程,没有高投入,就没有高产出,更不可能有可持续发展。

西瓜产量较高,对养分的需求也比较全面,主要要求氮、磷、钾、钙、镁及少量微量元素。

据有关资料介绍每生产1000公斤西瓜需纯氮4.6公斤、五氧化二磷3.4公斤、氧化钾4.0公斤。

氮/磷/钾为1.35:

1:

1.18。

在生产实践中按照这个配合比例科学配肥,做到养分平衡供应,注意把好4个施肥环节:

(一)严把绿色有机食品关重视施用有机肥

香山地区是国家确定的有机食品基地,不能施用化肥,只能施用有机肥。

有机肥能疏松土壤,促进根系的生长,提高根的吸收能力。

有机肥做基肥可供整个生长期吸收利用,对于维持西(甜)瓜植株的生长、提高植株的抗病性效果明显,又可改善生态环境。

因此,要高度重视有机肥施用。

针对压砂地的情况,有机肥的施用与抄砂一次性完成,秋耧施或春耧施都可以,最好是秋耧施。

对家禽家畜粪便堆闷发酵后,用耧耧20厘米左右深,每亩耧施1000-1500公斤;若施用宣和镇生产的烘干颗粒鸡粪,每亩耧100-200公斤;若施镇罗镇生产的生物有机肥,每亩耧施200-300公斤。

不能“白水”种瓜。

(二)施好“提苗肥”

苗期根系范围小,对深层施用的缓效性有机肥难以吸收,在西瓜4-5片真叶期(不算子叶)按穴适当追肥,每亩追施生物有机肥40~50公斤,或每亩壅施10公斤粉碎的油饼、豆粕或每亩追施沼肥100公斤。

(三)及时追肥“伸蔓肥”

西瓜从团棵到雄花开始开花为伸蔓前期。

此阶段要继续促进根系发育和茎叶健壮生长,扩大同化面积,提高光合效率,积累更多的同化物质,为花器官的正常发育奠定物质基础。

因此在伸蔓期要水、肥及时供应。

在主蔓30厘米处刨开砂石层、深施肥料,施肥深度15-20厘米,每亩施腐熟的家畜家禽肥料250-500公斤,(每穴1-2公斤),促进西瓜植株稳健生长。

(四)适时施用“坐瓜肥”

坐瓜期又称坐果期。

从第二雌花开花到果实退毛为坐果期。

此期是西瓜从营养生长向生殖发育为主过渡的转折期,长秧与坐果对营养竞争十分激烈,此期是决定西瓜坐果与落果的关键时期,此期对水肥的需要量达到最高峰。

因此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西瓜对肥、水的需要,当西瓜有鸡蛋大时,在距瓜根40厘米处创开砂石层,用铁锹深施追粪,每亩施腐熟的家畜家禽粪250公斤(每穴约2-3公斤),再配合施用叶面肥,用沼液兑水按1:

1的浓度进行根外追肥。

特别要提倡增施钾肥,这在“伸蔓肥”和“坐瓜肥”中都要求施硫酸钾肥,因为钾素营养可提高西瓜蔗糖合成酶的活性,促进蔗糖的合成,有利于糖的运转和积累;钾素能增加瓜瓤中鲜味氨基酸的含量,降低瓜苦味氨基酸的含量,从而改善西瓜的品质,因此要增施有机钾肥。

在香山不能施用无机钾肥的情况下,将苦豆子、黄花苜蓿、紫花苜蓿等含钾高的作物粉碎穴施。

第四节催芽点种

催芽的方法很多,根据中卫香山缺水,又没有催芽设备的情况下,最好的方法是“体温催芽法”。

此法有三个环节:

一是晒种,所用种子晒2天;二是浸种,将晒过的种子,倒入50℃温水中烫种3分种,捞出后,再放入25℃的温水中浸泡8个小时;三是将浸泡过的种子装入筒状布袋内,紧贴人的腰围绕一圈系好,然后穿上暖衣保温催芽2-3天,当胚根长3—10毫米左右即可点种。

点种的方法是:

将砂砾层创开鸡窝大,撒一把油饼或豆粕或沼渣或腐熟有机肥,用铲子扎松掺混,然后切开土层,将发了芽(实际是胚根)的种子点1-2粒,胚根朝下,点种深度3-4厘米,点种好后,用铲子拍实,盖上膜、塑料碗(杯)、或石片之类的覆盖物即可。

第五节覆膜保温保墒

一、覆膜的作用

中卫香山地区春季升温慢,4月份平均温度为10.9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10.9摄氏度。

这种温度在不搞“保护地”的自然状态下种植不仅满足不了发芽的适宜温度,还往往要遇上冻害的危险;即使在5月初种植,5月份平均气温16.5摄氏度,极端最低温度为零下3.4摄氏度,若不搞“保护地”种植,地温不仅达不到种子发芽的温度要求,也还会遇到冻害。

因此要加大力度,推广“保护地”种植面积。

在香山地区“保护地”种植应提倡:

推广条覆膜,压缩穴覆膜,淘汰和杜绝用塑料杯(碗)扣穴,适当扩大小拱棚保护地种植面积。

保护地种植具有5点好处:

一是提高土温,光波辐射于地面,光能转化为热能被土壤吸收传导和贮存,使土温升高。

在4月中下旬种瓜时节,10厘米深的土温可提高4-6摄氏度。

二是防止水分蒸发,保墒节水,地面覆盖地膜后阻隔了地面蒸发,减少土壤水分散失,减轻盐分上升积累,又起到保墒作用。

据有关资料表明:

砂地覆膜,0-5厘米土层土壤含水量比没覆膜的高15.23%,这对于干旱少雨的香山地区十分有利。

三是改善土壤结构,保持土壤表层疏松,地膜覆盖后土壤温度、水分条件改善,形成了一个适合的土壤环境,土壤中的好气菌、硝化菌、磷化菌均有增加,就会促进有机肥的分解,加速养分转化,源源不断供给西瓜。

四是,改善近地面小气候条件,由于地膜反光,使膜上覆盖着的西瓜叶片较裸露地的西瓜叶片增加光能量2.0-4.5%,正符合西瓜喜光的生理要求。

五是,可抑制杂草,减少病虫害。

由于地膜贴地面,膜内高温和不透气,可抑制杂草滋生,若是黑色膜效果更好;地膜反光对有翅蚜有一定躯避作用,从而减少了虫害。

二、覆膜的宽度

在中卫香山这种干旱生态环境,推广条覆膜,西瓜每200厘米为一带,在种西瓜的中心线居中覆膜70厘米,每150-200厘米点一穴西瓜;甜瓜每150厘米为一带,在种甜瓜的中心线居中覆膜70厘米,每100-120厘米点种一穴甜瓜。

这种覆膜形式比较好。

据我们在香山新水村任寨柯杨沧的压砂甜瓜地调查:

在2005年50年以来的大旱之年,杨沧覆膜种植的12亩甜瓜收入了3500元,平均每亩收入291.7元,减去地膜费用46.5元,纯收入245.2元,而相连的万国珍的甜瓜没搞条覆膜,平均每亩收入了105元,比杨沧的每亩少收140.2元。

穴覆膜种植,每穴覆膜面积为(50厘米×50厘米)因覆盖面积小,效果比条覆膜差,但比穴扣塑料碗的效果好。

观测结果显示:

条覆膜较穴覆膜土壤湿度大,主要原因在于小量降水后条覆膜保水时间较穴覆膜的长一些,在极端干旱气候下,条覆膜更有利于西甜瓜的出苗、保苗。

因条覆膜出苗较早,西(甜)瓜开花期、成熟期也相应提前,条覆膜种植比穴覆膜及扣塑料碗(杯)种植的,成熟期提前10-15天,亩产量增加200公斤左右,亩效益增幅达120%以上。

三、地膜的选择

中卫香山干旱带,地膜选择,要根据不同情况,重点考虑三个方面:

一是提高地温以透光性、增温效果显著的无色透明地膜为主;二是防蚜,对于蚜虫每年发生严重的地区,以银灰地膜为宜,银灰膜有躯避蚜的作用;三是除草,对杂草严重的地段,以黑色膜为宜,黑色膜有抑制杂草的作用。

第六节抗旱保苗

据中卫城区22年气象资料统计:

香山地区平均年降水量为200mm左右,且分布不均匀,春旱占50%,夏旱占55%,秋旱占41%,春夏、夏秋连旱各占23%,春夏秋连旱占18%。

旱周期是:

十年一大旱,五年一中旱,三年两头旱。

2004年秋天到2005年7月出现了罕见的秋、冬、春、夏四季连旱。

2005年全年降水量仅60mm。

从这一种情况看,在中卫香山地区发展瓜产业,有50%的年份要遭受春早的危胁,有55%有年份要遭受夏旱的危胁,有23%的年份要遭受冬、春、夏三季连旱的危胁。

因此,瓜产业的发展必须把抗旱保苗放在首位。

从中卫香山地区的地下水看:

山泉流径水主要出现在山河沟里,而这些地区山体坡度多数大于20度,无法压砂。

兴仁镇到峡门的大面积山区盆地基本上没有山泉流径水,只有底下深层水,可这一带的底下深层水水质大部分都很差。

兴仁镇打的井大多数矿化度很高。

只有岳家沙地打的280米深水井,矿化度为2.5克/升,属适宜浇灌农田的弱矿化水。

香山乡尹西自然村打的80米深的井,水质矿化度为3.33克/升;景庄村打的78米深的井,水质矿化度为3.08克/升,这两个井的水质均属中矿化水,不宜长期大量浇灌。

矿化度大于3克的井水,只能作为应急水少量浇灌。

若长期大量浇灌,就会在地表积累盐分,造成砂地盐碱化。

抗旱应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

一、兴建水利设施工程

根据山区情况,水利设施工程建设应搞五种工程:

㈠、接引黄河水

甘肃省靖远县已将黄河水引至距中卫市香山高峰子不远的地方。

中卫市水务局为了解决压砂地、干旱缺水问题,扶持投资5559.4万元,在中卫香山地区共建设一、二期补水灌溉工程13处,共完成新开砌护渠道5条14.2公里,新建泵站10座,新打机井3眼,新建5万立方米——12万立方米蓄水池10座,建1.5万立方米—3万立米蓄水池10座,建6000立方米—200立方米蓄水池113座,对这些蓄水池的水要科学科学利用,最好的利用方式是铺设管道进行滴灌。

㈡、田头建蓄水池

在交通便利的田头建蓄水池一般建容量60立方的池子较为适宜,建好后,农闲时将水质较好的水拉运入池储蓄,当旱情发生时,进行浇灌,补水抗旱。

㈢、打井抗旱

在中卫香山干旱带打井,分别情况打两种类型的井;一种是在山洪沟拐弯处打大口井,当山洪来临时,引入井内蓄水;另一种是打深水井,在打井之前先要探明水质,当矿化度小于3克的地方才可打井,否则就不要打。

㈣、修筑拦洪坝

中卫香山地区多年平均降水主要分布在七、八、九月,占降水量的65.3%,经常引起山洪,使山旱区珍贵的淡水资源白白流掉!

修筑拦洪坝,将雨水拦截储蓄利用。

㈤、利用集流窖储蓄水

中卫市城区、海原县、中宁县近年来建设了12.1万口雨水集流窖。

这些窖在干旱年集不上水时,在农闲时,要将水质较好的水拉运储蓄,在天旱时使用。

二、废瓶装水,滴渗抗旱

对饮空了饮料的各种塑料瓶,如“娃哈哈”、“可口可乐”等废弃瓶收集起来,当出现旱情时,配置好营养液,放置在瓜苗侧旁,抗旱补养,效果比较明显。

据中卫市农技推广中心于2001年,在中卫市城区香山乡红圈子村试验:

在6月20日(伸蔓期)、7月2日(开花期)7月14日(膨大期)分别用一个容量为2.5升的塑料瓶装满混配营养液(叶面肥1袋10克+1袋磷酸二氧钾200克+坐水剂)在下午5时摆放在瓜秧侧旁,放置时在瓶口以下部位扎两个针眼,滴灌了一昼夜,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又滴灌了一瓶。

据观察,西瓜根际周围保湿7天:

而对照(不加坐水剂,只用等量的清水,用桶子浇灌的)西瓜根际周围保湿仅2天。

第七节压砂瓜植株管理

一、分别情况进行整枝

多年来,中卫香山地区瓜农因种瓜面积大,劳动力紧缺,习惯上不整枝,粗放种植。

要提高瓜产业种植水平,就要酌情整枝。

整枝是针对西瓜分枝性强的特点有意识地剪除部分瓜蔓,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消耗,以调节植株生长势,使叶片分布合理,提高光合效能,抑制或减轻病害的发生。

根据中卫香山地区西瓜种植密度稀的情况,不提倡单蔓整枝、双蔓整枝,应采取三蔓整枝、多蔓整枝、放任不整枝三种。

1、三蔓整枝:

对新品种“黑美人”、“新金兰”、无籽西瓜和金城系列等品种进行三蔓整枝。

方法是保留主蔓,基部留两个子蔓与主蔓平行生长,其后摘除所有的侧蔓。

对三蔓整枝,通常在主蔓长50~60厘米,茎部侧蔓长约15厘米时进行整枝;对要剪去的侧蔓不要齐蔓剪去,留5厘米的长度,以免伤了留下的蔓;坐果后不再整枝。

2、多蔓整枝:

对部分3~5年的砂地,且施了肥的压砂地,采取多蔓整枝。

当主蔓5~6片叶时,对主蔓进行打顶,促侧蔓,留4~5条子蔓,利用侧蔓结瓜。

对侧蔓上出现的孙蔓要剪除。

3、放任不整枝:

对部分地力差、面积大、漫了水的地,种的又是常规品种,可放任生长,不整枝,节省劳动力。

二、疏瓜、选瓜、留瓜

西瓜的留瓜节位与瓜形大小及果实品质有关。

中卫香山地区西瓜,以主蔓第3雌花为宜。

对第一、第二雌花形成的瓜疏去,一般一穴只留一个瓜(小果型瓜列外);在选瓜过程中,对畸形瓜坚决疏去。

三、垫瓜整形

砂田砾石凹凸不平,西瓜果实靠地面部位坑坑洼洼,外观不好看,商品性降低。

解决的办法是垫瓜。

从瓜有鸡蛋大时,算起15~20天进行垫瓜,用废纸箱垫在瓜下面。

对部分特殊需要的方形瓜、镶字瓜,从开花算起12~15天,瓜蛋进入快速膨大期,用4毫米厚的有机玻璃做成带有所需字样的框子套在西瓜上即可。

框子纵向两头要打孔,以利西瓜透气。

温度过高时,要将瓜秧盖在有机玻璃框子上,以免高温受害。

第八节压砂瓜采收

西瓜采收要把好“火候”,适时采收。

采收偏早,瓜尚生,瓤色浅,皮厚,肉质较硬,含糖量低,带有酸味,品质低劣,瓜的名誉度低;采收过晚,瓜瓤易开裂空心,肉质软绵,含糖又下降,还容易破裂。

因此,西瓜采收应根据运销情况而定,当地销售,以九成熟为宜;短途运输销售,以八、九成熟为宜;长途运销,以七、八成熟为宜。

判断西瓜成熟与否一般有4种方法:

一、根据标记法判断

西瓜品种在一定条件下,雌花开花到成熟的天数是固定的,如早熟品种是30天左右,中熟品种是35天左右,晚熟品种是40天左右。

根据这个生理特点,采取标记法判断西瓜成熟比较准确。

方法是当西瓜有鸡蛋大时,在旁边插上有色竹签标杆,如6月25日坐定的瓜插上红色竹签,6月27日坐定的瓜播上黄色竹签,以此类推。

若该品种是中熟品种,雌花开花列成熟是35天,那么,6月25日坐定插红色竹签的瓜,到7月29日左右成熟,就可根据这个时期,提前几天联系运销出售了。

二、根据果实形态特征判断

若西瓜果实表面花纹清晰,果皮具有光泽,以手触摸感到光滑,果实靠地面底色呈深黄色,果脐向内凹陷,果柄基部略有收缩,这些特征表明瓜已成熟。

三、用手拍打果实判断

若西瓜发出浊音为熟瓜,发出清脆音为生瓜。

 

第二章压砂瓜类主要病虫害防治

第一节压砂瓜类病害识别与防治

中卫压砂瓜病害主要是枯萎病、疫霉病、炭疽病,其它病害在目前很少见。

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时间加长,有可能会出现其它病害。

一、枯萎病

压砂西(甜)瓜枯萎病又称萎蔫病、蔓割病,是一种世界性瓜类土传病害。

此病在中卫香山地区干旱年发病轻,丰年发病重。

(一)症状

本病于苗期伸蔓期至结果期都可发生,以开花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为发病高峰,果实开始成熟时病害又趋于稳定,其典型症状是:

1、幼苗发病,子叶萎蔫或全株枯萎,呈猝例状。

2、开化结果后发病,病株叶片自下而上逐渐萎蔫,似缺水状,中午更为明显,早晚尚能恢复,数日后整株叶片呈褐色枯萎下垂,不能再恢复正常,叶片干枯全株死亡。

3、患病根部褐色腐烂,稍缢缩,茎基部纵裂,裂口处有时缢出琥珀色胶状物,如将病茎纵剖,可见维管束黄褐色。

4、潮湿环境下,病部表面常产生白色及粉红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

(二)病原

西(甜)瓜类枯萎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镰孢霉属、尖镰孢菌侵染所致。

(三)侵染循环

病原一般分布在15~30厘米深的耕作层内,主要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菌核在土壤和生肥料中越冬;附着在种子表面的分生孢子也能越冬。

它们成为第二年发病的初次侵染源。

病菌在土壤中离开寄主仍能存活3年以上。

(四)发病条件

1、连作发病重。

由于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重茬可造成病菌的大量积累,因而发病严重。

2、抗病性差的品种发病重。

在同样环境下,有的品种发病重,有的则轻。

从多年观察看,金城系列的西瓜品种抗病较好,而“黑美人”西瓜抗枯萎病稍差一些。

3、高温加上高湿发病重。

枯萎病菌对温度要求范围在8~35℃之间,24~28℃最为适宜。

如遇天气时雨时晴或久旱后下雨及积水的地方发病重。

(五)防治

对于枯萎病,在瓜蔓长至50厘米,发现零星病株时,用4%嘧啶核苷类(农抗120)抗菌素水剂100毫升兑水1000毫升,或用0.3%多抗氧清水剂800倍液进行喷淋或灌根;或用枯萎立克600倍液在西瓜刚出苗就灌根预防效果最好。

二、疫霉病

瓜类疫霉病,简称疫病,俗称“死秧病”。

疫病近年在砂田西瓜上发病较重。

2005年7月中旬在中卫城区香山乡任寨柯、红圈子等村发病较重,重病区病株率高达17%。

从香山乡老瓜区看,此病有加重的趋势,对压砂西(甜)瓜危胁较大。

(一)症状

疫霉病菌以侵害瓜根颈部为主,还可侵染叶、蔓和果实。

根颈部发病初期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病斑迅速发展,环绕茎基呈软腐状,有时长达10厘米以上,全株萎蔫枯死叶片呈青枯状,维管束不变色。

有时在主根中下部发病,产生类似症状,病部软腐,地上部青枯。

叶片染病时则生暗绿色水渍状斑点,扩展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大型黄褐色病斑,天气潮湿时全叶腐烂;干燥时病斑极易破裂。

严重时,叶柄、瓜蔓也受害,症状与根颈部相似;果实染病生暗绿色近圆形水渍状病斑,潮湿时病斑凹陷腐烂长出一层稀疏的白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孢子囊和孢囊梗。

(二)病原

该病为真菌中鞭毛菌亚门、霜霉目、疫霉菌属的疫霉菌。

主要有三种疫菌,对压砂西瓜危害的主要是辣椒疫霉菌。

此菌除侵染西瓜、打瓜、南瓜外,还能严重侵染辣椒、茄子、番茄、茄果类蔬菜。

(三)侵染循环

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卵孢子和厚垣孢子在病残体、土壤和未腐熟的有机肥中越冬。

第二年卵孢子和厚垣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在高湿条件下释放出游动孢子,通过雨水,洪灌水传播到寄主上,孢子萌发产生芽管,芽管与寄主表皮接触后产生附着器,再从附着器上产生侵入丝,直接穿过表皮进入寄主体内。

植株生病后,遇潮湿的气候病部又产生孢子囊,孢子囊或其释放出所萌发的游动孢子又借风、雨、洪流水传播,进行重复侵染,使病害迅速蔓延。

瓜的整个生育期都可被病菌侵染,但以6~8月份发病最盛。

(四)发病条件

病菌发育的温度范围为5~37℃,最适为28~30℃。

旬平均气温在23℃时田间瓜蔓开始发病,相对湿度85%以上是病害流行的决定因素。

中卫香山地区7~8月份若遇有雷阵雨,雨后疫病大流行。

总之,湿度大是发病的首要条件。

(五)防治

1、春秋耧施各种畜、禽粪或瓜生长季节追施各种畜、禽粪必须充分腐熟。

2、及时清理砂田瓜秧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对有病的果实摘掉后不要放在田里,要及时收拢处理掉。

3、及早用药剂防治,6~8月份如遇到雨后猛晴、阵雨,或发现零星病株发病,用58%的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雾,每5天喷一次,连防3~4次,药剂要交替使用,防止产生抗性。

三、炭疽病

炭疽病在中卫香山地区压砂瓜田过去时有发生,特别是雨丰年份发病较重。

(一)瓜类炭疽病

此病在瓜类作物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病,但以植株生长中后期发生为主,造成茎叶枯死,果实开裂腐烂,也是西瓜、甜瓜收获后运输中和贮藏期的重要病害。

幼苗发病,子叶边缘出现褐色半圆形或圆形病斑;茎基部受害,病部缢缩,变色,幼苗猝例。

成株期叶片、茎蔓和瓜果都可受害。

叶部病斑,初为水渍状圆形淡黄色小斑,后变褐色,边缘紫褐色,中间淡褐色,有同心轮纹和小黑点,病斑扩大后互相融合,易引起穿孔,叶片早枯。

茎蔓和叶柄受害,病斑长圆形,微凹陷,先呈黄褐色水渍状,后变黑色,病斑若发展至绕茎蔓或叶柄一周,即引起全茎蔓或全叶枯死。

果实受害,先显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后迅迅速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凹陷的暗褐色至黑褐色溃疡斑,凹陷处常龟裂,上生许多黑色小粒点,即分生孢子盘。

潮湿环境下,在溃疡斑上产生粉红色粘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堆。

严重时病斑连片,西瓜腐烂。

(二)病原

瓜类炭疽病菌属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炭疽菌属。

(三)侵染循环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拟菌核(未发育成熟的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上或在土壤里越冬。

种子也能带菌传病。

此病菌主要通过雨水、甲虫和人畜活动进行传播。

摘瓜时,瓜果表面常有大量分生孢子,在贮藏运输过程中能侵入发病。

(四)发病条件

湿度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因素。

其病害的潜育期,一般为3~6天,常随湿度的增加而缩短,相对湿度为87%~95%时潜育期3天;温度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