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模拟卷语文1Word版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0305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模拟卷语文1Word版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模拟卷语文1Word版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模拟卷语文1Word版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模拟卷语文1Word版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模拟卷语文1Word版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模拟卷语文1Word版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模拟卷语文1Word版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模拟卷语文1Word版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模拟卷语文1Word版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模拟卷语文1Word版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模拟卷语文1Word版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模拟卷语文1Word版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模拟卷语文1Word版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模拟卷语文1Word版答案.docx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模拟卷语文1Word版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模拟卷语文1Word版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模拟卷语文1Word版答案.docx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模拟卷语文1Word版答案

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模拟卷

(一)

语文

本试题卷6道大题,22道小题,共6页。

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译书与中国近代化

陈志勇

译书并非始于近代。

早在汉唐时期,我国就发生过大规模的佛经翻译活动,由此涌现出的一大批译著多以佛教为主,兼有其他各教。

其社会意义主要是宗教的传入,宗教的传播又往往同时伴随着文化的流通,文化交流愈广泛,宗教发展也愈充分,日益广泛的文化交流推动了社会的繁荣。

明末清初年间,西方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的译著在中国出现。

在耶稣会传教士中,利玛窦堪称杰出的代表。

他入乡随俗,将基督教与儒教相联系,以耶补儒,以儒证耶,力求说明基督教与儒教的一致性;他还“以学术为媒”,努力用知识与文化去争取中国的士大夫,向他们展示西方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借以抬高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地位。

欧洲传教士远航东来,其社会意义已远不止于宗教,而是带来了有关西方世界的新信息,西学东渐由此拉开帷幕。

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对中国的扩张,西方传教士再次来华,除了翻译《圣经》以外,他们还编译各国史地和制度方面的书。

传教士们继续沿用传播科学的方法,以作为他们在中国活动的媒介。

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少数教民及上层官僚士大夫中间流传,内容逐步推广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其影响也日益扩大。

自洋务运动到戊戌维新时期的译书活动则由传教士逐渐转为以官方为主。

尽管近代中国官方译书从林则徐便已开始,但是严格地说,由朝廷出面设置机构、组织人员,长时间比较系统地翻译西书,还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这时朝廷从事翻译工作的主要机构是同文馆和江南制造局翻译馆。

前者译书内容以世界知识,包括各国历史、国际法和有关史论为主;后者的译书以应用科学为主。

1901年,刘坤一、张之洞奏请在南京设立江楚编译局。

这样,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地形成了一个官方译书系统。

官方译书主要还是以应用科学为主,重点是在兵学知识、工艺制造和自然科学理论,特别是数学、物理和化学方面,这和当时的国内需求和朝廷的政策是分不开的。

由于甲午战败,国运艰辛,救国之士从日本的崛起中,感到了西洋文明的力量,更欲从译书中寻求救国之道,到处兴起的译书社团,表明译书已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译书内容由自然科学扩展到社会科学。

私家译书最著名的要数严复和林纾二人。

严复的译书在思想界所起的作用最为深刻,他的《天演论》为当时的思想界敲响了救亡图存的警钟。

林纾是第一位用古文翻译西方文学作品的人,共译作品184种,包括许多国家的文学名著。

“严林”的译著在近代西学东渐史上有着特殊的价值和重要的地位。

民国以后的译书种类、数量愈来愈多。

在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以鲁迅、周作人、陈独秀等人为代表的一个译书群,陈望道《共产党宣言》的翻译,给中国思想界带来新的生机。

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中中国社会的发展虽然路经多歧,千回百折,但总的方向是与世界日益接轨,向着近代化的目标艰难而又不可阻挡地前进,这其中,译书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

(选自《国学》第39期,有删改)

1.下列有关译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的一些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唐时期的一系列佛教译著主要作用在于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B.译书所带来的西学的传播与扩展,成为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化转型的重要动因。

C.鸦片战争后,官方及私人的大量译作不断涌现,促成了西学东渐,促进了知识分子思想的变迁。

D.从一开始,西方传教士的大量译著就以传播科学知识为核心,不容置疑地起到开启民智的作用。

2.下列对“西学东渐”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的文化思想最早通过汉唐时期大规模的佛经翻译活动传入我国,对当时社会的繁荣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B.从整体上讲,西学东渐应该值得肯定,因为它打破了封建士大夫的愚昧和麻木,使中国逐步迈向了近代化的历史迸程。

C.“严林”译著所彰显出的特殊价值和重要地位说明,西学东渐非常成功的一点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社会科学思想,进而更新了民族的社会心理机制。

D.欧洲传教士远航东来,不仅向中国传入宗教文化,还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等信息,这标志着西学东渐的开始。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译书的最早活动,始自介绍外来宗教,先是佛教,然后是其他各教。

B.鸦片战争后,由于国内的需求和朝廷的政策,官方开始比较系统地翻译西书。

C.在西方文化的启迪和催化下,中国知识分子开始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选择、编译书籍。

D.社会科学方面的译著在促进中国社会变革方面,起到的作用要大于自然科学译著。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选择题8分,每小题2分;翻译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

“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如:

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厌之有厌:

讨厌B.若不阙秦阙:

侵损、削减

C.肆其西封肆:

延伸、扩张D.失其所与与:

结交,亲附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B.①郑既知亡矣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①且贰于楚也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D.①无能为也已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

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

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8.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l)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分)

译文: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分)

译文:

三、诗文默写和古代诗歌鉴赏(10分)

9.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

(1)易水送别的歌词是:

,。

(2)《劝学》中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说明学习的作用。

(3)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

(李白《蜀道难》)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之雄心,也只怕会是“”的结局。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4分)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诗中“貂锦”一词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指的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四、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柴达木看山

马卡丹

自小生长在山村,日夕与山厮磨,山中四时景致看得都有些麻木了,山的千姿百态也再难引起新奇感。

这些年随俗众走东岳西岳,黄山武夷,那些名山奇景在我眼中,也不过就是石奇一点,峰险一点,松怪一点。

可再奇再险再怪,古人今人那些佳词丽句早就将其囊括无遗了,反倒是比喻和想象往往比山本身更让人着迷。

但到柴达木看山却是例外。

山终于屁颠屁颠地过来了,冷不丁瞧去,一墩一墩的,像是一群半大的孩子,是如今营养过剩胖得有些规模的独生子女,蹲着坐着,似乎再也挪不动步子,等着你去搀起来,拍拍屁股,拍拍尘土,再撒上一会娇。

可仔细一瞧,不对了,胖则胖矣,却无肉,山的表皮不见草木,不见泥土,只突着嶙峋而敦实的骨骼,那是壮士耶!

如果说泰山华山高挑秀气适宜跳高的话,那么这样的山更适宜举重。

“力拔山兮气盖世”,不知道纵横秦末的楚霸王项羽,是不是也这副壮墩墩的模样?

山似乎停住步,不再向我靠拢,只是一一端立着,任我以举重运动员的挑剔眼神,从它们身边缓缓经过。

说实话,对它们,开初我是没怎么放在眼中的,那么矮,似乎还有些木头木脑,它不就是东邻老李家那愣小子么?

它不就是西邻老张家那胖妞么?

不过人不可貌相,山也不可貌相,愣小子胖妞后来成了硕士、博士,不是让我大吃一惊吗?

平心静气想这山,矮虽矮矣,可要论海拔高程,泰山华山黄山庐山,一干名山其实统统只在它屁股下。

它其实高耸于群山之上,却又不给你那种高不可近的感觉,这才见胸怀呀!

如果你是它,尾巴不早翘到天上了?

这样想着,看那愣小子看那胖妞的眼神,不觉多几分敬意。

怀着敬意看这山,越看越看出了名堂。

一墩一墩的山,粗看寻常,可无数墩的集合,汇成一列一列,逶迤连绵直到天的尽头,这寻常可成就了不凡,成就了壮观。

而细看这每一列每一墩,那充满骨感的山体,尽都是那样的五彩灿然。

赤、赭、黄、白、黑,这五彩尽都是从骨子里生出来的,不靠草木的披挂,不靠泥土的涂抹,本自天然。

那种嶙峋,那种奇峭,它给你的那种无以言传的震撼,真是天地有大美呀!

它像什么,什么都不像,什么都不是,就是美,让你呆若木鸡的美。

任何比喻其实都是蹩脚的呀,你不禁想起适才把它们比作愣小子胖妞,比作举重选手,比作……多么的浅薄啊,真正的大美是无法比喻的,是无需与任何具象相似的,独特就是美,原初的震撼就是美!

我想起我的为文来了,为什么总在前人令人的文章中讨生活呢?

为什么总在那里探求为文的格式呢?

为什么总要在像与不像之间寻寻觅觅呢?

太多的文化太多的知识太多的套路遮蔽了心智,你看见的不再是山,只是文化。

没有了心灵与自然的交流,怎么可能心有灵犀,又怎么可能发现独特的美呢?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醉眼看山的时候,想必早已敞开肺腑,把一颗心交给了众鸟,交给了孤云。

若不是融入自然,他会厌的,山也会厌的。

其实,所有的山都是看不厌的,只要你的心不再屏蔽。

哦,相看两不厌,柴迭木的山!

当我篡改李白名句的时候,我还真有点忐忑:

我看山可以不厌,可山看我呢?

11.从全文看,柴达木的山有哪些特点?

请分条简要概括。

(3分)

答:

12.文章开头写东岳、西岳、黄山、武夷,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13.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4分)

(1)太多的文化太多的知识太多的套路遮蔽了心智,你看见的不再是山,只是文化。

答:

(2)当我篡改李白名句的时候,我还真有点忐忑:

我看山可以不厌,可山看我呢?

答:

14.本文在描写柴达木山时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请举例并赏析。

(4分)

答:

五、语言文字运用与表达(17分。

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20题4分;21题3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树冠(ɡuān)相框(kuànɡ)浪遏飞舟(è)百舸(ɡě)争流

B.徘徊(huí)颓圮(pǐ)浸渍(zé)刽子手(kuài)

C.长篙(hāo)骨髓(suí)绊马索(pàn)溯流而上(sù)

D.淬火(zú)刀俎(zǔ)重创(chuàng)忸怩不安(niǔ)

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瞋目变徵震摄图穷匕见桀骜不驯

B.箕踞寥廓扼腕头晕目眩度德量力

C.笙萧浮藻窒息星晖斑斓陨身不恤

D.凄惋牌匾沧茫天仑之乐运筹帷幄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C.王老先生七十多岁,但身板硬朗,手脚麻利,做起事来劲头十足,真称得上年富力强。

D.这首诗不仅运用独具特色的意象,给人一种清新之感,在结构上也不落窠臼,其独特的构思,来自诗人对自由天性的追求。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不同的法官裁判同一案件,判决的结果却截然不同,这种“同案不同判”的怪现象把法律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

B.记者在此次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了解到,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国西部的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

C.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D.在这次大选中,不仅民主党无法在这类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上过度批评特朗普,而且在这些问题上摇摆不定的立场还成了对手攻击的靶子。

19.在下面的语段中填人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拿来主义”好得很,因为它有科学性。

不先拿来,许多有用的东西就被抹煞、毁灭了,还谈得到什么使用与存放?

对旧文化,需要“批”,这有利于择取,但若像“四人帮”这些。

“昏蛋”一样,“批字当头”“大批判开路”,实际是首先要毁灭大批遗产。

把遗产大批大批地烧光,用行政命令投入冷宫,这还怎么能进行择取、使用呢?

首先拿来了,不毁灭掉,才能进行择取。

你要“批”,尽管“批”,批对了固然好,批错了还能够改回来,反正东西仍在,不致无法补救。

A.如果当然不如因此B.假如因此与其不如

C.假如当然甚至只有D.如果当然或者只有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

”“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

”“余香可分与诸夫人。

”“诸舍中无所为,学作履组卖也。

吾厉官所得绶,皆著藏中。

吾余衣裘,可别为一藏。

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选自曹操的《遗令》

曹操是“可爱的奸雄”。

——易中天先生

结合曹操的遗言,探究易中天所说的曹操的“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21.李逵、罗刹女、刘姥姥分别出自我国哪三部文学著作?

(3分)

答:

分别出自,,。

六、写作(40分)

22.以“初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700字;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模拟卷

(一)参考答案

语文

1.B解析:

A项,“主要作用”误,原文是“宗教的传播又往往同时伴随着文化的流通”,主要作用应是传播宗教。

C项,“促成了西学东渐”误,“西学东渐由此拉开帷幕”是在明清时期。

D项,“以传播科学知识为核心”误,主要目的是传播宗教。

2.A解析:

答非所问,因为此时还没有进入“西学东渐”阶段。

3.C解析:

A项“先是”“然后”误,文中没有提及如此明显的界限。

B项应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项说法在文中找不到依据。

4.A解析:

厌:

满足。

5.B解析:

A项,把/用来。

B项,已经。

C项,并且/况且。

D项,做/给予。

6.D

7.C解析:

应是晋国割让焦、瑕二邑给秦国。

8.

(1)如果灭亡郑国对您有利,(我)怎么敢拿(这件事)来麻烦您?

(2)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9.(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

(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j

(2)吾尝跤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4)村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10.借代将士对戍边将士的同情对战争的痛恨

11.①外形粗壮憨实②品格谦逊③本自天然(每点1分)

12.通过写东岳、西岳、黄山、武夷的奇、险、怪,衬托柴达木山给人耳目一新的独特感受;同时为下文描写柴达木的山作铺垫。

(每点2分)

13.

(1)创作必须突破文化、知识和套路的遮蔽,做到心灵与自然的交流。

(2分)(意思对即可)

(2)我不敢确认自己能否像李白那样敞开肺腑去看柴达木山,是否真的领略到柴达木山的独特之美。

(2分)(意思对即可)

14.①比喻。

如:

将“柴达木山”比作“愣小子胖妞”,“愣小子胖妞后来成了硕士、博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柴达木山虽矮,但海拔高,又不给人高不可近的感觉的谦逊、不张扬的品质。

②拟人。

“山终于屁颠屁颠地过来了,冷不丁瞧去,一墩一墩的”,表现柴达木山的敦实可爱。

③对比。

“如果说泰山华山高挑秀气适宜跳高的话,那么这样的山更适宜举重。

”通过对比,表现柴达木山的壮实、威力无比。

(每点手法1分,例子正确、分析合理1分。

三点任选两点即可。

15.A解析:

B.徘徊(huái),浸渍(zì),刽(ɡuì)子手;C.长篙(ɡāo),骨髓(suǐ).绊(bàn)马索;D.淬(cuì)火,重创(chuānɡ)。

16.B解析:

A.震慑。

C.笙箫,星辉斑斓,殒身不恤。

D.凄婉,苍茫,天伦之乐。

17.D解析:

A项,风华正茂:

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

用来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不适合用于形容“故事”。

B项,亡羊补牢: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不合语境。

C项,年富力强:

年纪轻,精力旺盛,与语境“七十多岁”不相符合。

18.B解析:

A项,“把”改为“使”。

C项,去掉“不”。

D项,“不仅”置于“民主党”之后。

19.C

20.曹操“可爱”之处的表现,可从以下方面来谈:

①从“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可见曹操不遵从古代厚葬的习俗,以天下为重。

②从“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可见曹操崇尚俭朴,不事奢华,主张薄葬。

③从他临终所言的分香、藏绶、分衣之类酌家庭琐事,可见曹操这位“奸雄”也有平常人的人性人情,对家人也很关爱怜惜。

21.《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22.参考学考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