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Word版).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90934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7.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人教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人教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人教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人教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人教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人教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人教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人教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人教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人教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人教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人教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人教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人教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Word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人教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Word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人教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Word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人教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Word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人教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Word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人教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Word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Word版).docx

《人教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Word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Word版).docx

部编教材历史九年级下册

目 录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2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4

第3课

美国内战

6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8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10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13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16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19

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

22

第10课《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24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7

第12课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30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33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36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38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6课冷战 41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44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46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48

第六单元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第20课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50

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53

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56

57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导言:

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形势变得更加纷繁复杂。

一方面,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激起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拉丁美洲、印度相继爆发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另一方面,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力量得到进一步增强,俄、美、日也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加紧了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激起了亚非拉殖民地人民的普遍抗争。

19世纪,在拉美和印度,相继爆发了反抗斗争,这两地起义的代表人物是谁?

产生了哪些影响?

南美独立战争形势图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这一地区从16世纪初开始成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以西班牙和葡萄牙语为主要官方语言,而这两种语言都属拉丁语系,因此,这一地区又被称为“拉丁美洲”。

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下(除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外,其余地区基本上处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下)。

●相关史事

16世纪至19世纪初的300年间,拉美殖民地形成了一个按血统划分阶层的金字塔式等级社会。

印第安人和黑人处于社会最底层,是殖民者役使的主要对象。

其次是欧洲人与印第安人或黑人结合所生的后代混血种人,他们主要做工匠、小贩和牧民。

再次是移民的后代土生白人,他们主要是地主和商人,有的充任中下

级官吏。

最上层是掌握政权的西班牙白人殖民者,他们对土生白人也排挤歧视。

二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土生白人中的一些人,后来成为反抗殖民统治运动的领导人。

19世纪初,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起义烽火燃遍了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

在南美洲北部地区,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

大批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参加起义部队。

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

队伍,克服艰难险阻,越过常年积雪的安第斯山脉,大败西班牙军队。

玻利瓦尔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当选总统后,他继续领导南美的独立战争。

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他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人物扫描玻利瓦尔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立志以解

放祖国为己任。

他认定“解放者”的称号高于一切帝王,义无反顾地投身民族解放运动,与殖民者展开斗争。

为纪念他的功绩,现在

的玻利维亚共和国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印度民族大起义

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当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本来很发达,手工棉纺织品大量行销英国。

为了发展本国的纺织工业,英国从印度大量进口棉花,并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

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许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

英国还以种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

规定王公死后若没有儿子继承王位,领地就归英国所有。

随着在印度统治的稳定,英国取消了对印度士兵的较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

这些做法激起印度各阶层人民的强烈不满,人们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1857年,印度士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农

印度民族大起义形势图 民、手工业者以及一些被剥夺了权利的封建王公也参

加了起义,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

起义军夺取了德里。

英军虽然武器先进,但还是用了3个月时间才攻陷德里。

英军趁势进攻章西城,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激战数日。

章西失陷后,她率军转战外地。

战斗中,她身先士卒,直到壮烈牺牲。

●相关史事

英国在侵略印度过程中,雇用当地人当兵,为殖民统治服务,这些

人被称为“土兵”。

当时,驻印度的英印军队共24万人,土兵占20万人。

1857年初,发生了“涂油子弹事件”。

英国军队发给土兵的子弹用涂有牛油或猪油的纸包装,使用时要用牙咬开。

土兵都信仰印度教或伊斯兰教,印度教徒敬牛,伊斯兰教徒禁忌食用猪肉。

英军的行为严重伤害了士兵的宗教感情,成为大起义的导火线。

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课后活动

1.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为什么在19世纪初期,拉丁美洲会出现波澜壮阔的民族独立运动。

2.19世纪中期,在印度发生民族大起义的时候,中国发生了什么类似的事件?

●知识拓展——英国东印度公司,资本主义发展早期,为了组织、发展海外贸易和进行殖民活动,英、荷等西欧国家纷纷组建垄断性的贸易公司。

1600年英国成立该公司,19世纪早期英国东印度公司已经统治了印度的大部分地区。

同时还向中国贩卖鸦片。

1858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寿终正寝。

第2课俄国的改革

17世纪以来,西欧国家发生了一系列革命或改革,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而俄国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

为了改变社会经济发展落后西欧国家的状况,俄国彼得一世与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他们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这些措施使俄国发生了什么变化?

彼得一世改革

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9世纪晚期建立基辅罗斯。

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

在反抗蒙古统治的



彼得一世

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崛起,到15世纪晚期终于统一了俄国。

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

(1533-1584年在位)即位后,正式采用“沙皇”的称号,强化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农业和手工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相关史事

俄国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地主为了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竭力加强对他们的人身控制。

农民不堪忍受地主的苛刻剥削,大量逃亡。

政府的法令规定,农民逃亡只要不超过5年,地主都可以追回,后来这个期限长直15年。

1649年的法典干脆规定,地主可以无限期地追回逃亡农民,还可以追回其妻子儿女。

这就使农民及其子孙世世代代都成为失去人身自由的农奴。

●人物扫描彼得一世又称彼得大帝。

他具

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冒险精神。

他假扮水手,随使节团前往西欧各国考察,对西方的科学技术深感兴趣,并虚心学习,又聘请外国专家、工匠和技师到俄国传授技术。

彼得一世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

兴建新都圣彼得堡

15-18世纪俄罗斯疆域扩张图

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

的专制权力。

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

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1700年-1721年,俄国打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这个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但是,

在他的统治下,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相关史事

彼得一世死后的30多年间,俄国政局动荡不安,贵族争权夺利,沙皇更迭频繁。

1762年,叶卡捷琳娜通过宫廷政变篡夺王位,称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

她实行了一些开明政策,鼓励工商业,发展农业,进一步增强了俄国实力。

她为了取得贵族的支持,极力维护他们的种种特权,将大量国有土地连同农奴赐给贵族。

废除农奴制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场越来越多,交通运输与对外贸易也比以前发达。

但是,农奴制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经济发展。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沙皇政府开始酝酿新的



贵族宣读解放农奴法令

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曾告诫贵族:

“与其等待自下而上改革农奴制,不如自上而下改

革它。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法令规定: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农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相关史事

当时,俄国全国人口中农奴占很大比重,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近40%是农奴。

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

农村贫困落后,农奴购买力低,生产率低下,影响了国内市场的经营和扩大。

1853年-1856年,俄国同土耳其以及英法在克里米亚半岛发生战争,俄国战败。

这充分暴露了农奴制度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同时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课后活动

1.下列各项,哪些与彼得一世改革有关?

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里画√。

向西方学习()加强中央集权()创建新式常备军()废除农奴制()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生活方式()

2.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你如何理解列宁所说的这句话?

●知识拓展——十二月党人,19世纪20年代俄国一批从事革命活动的贵族人士。

因1825年12月发动俄国第一次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武装起义而遭流放,故名。

他们对俄国农奴制和封建专制不满,宣传民主思想。

南北矛盾的加剧

第3课美国内战

美国独立后,经济发展迅速,领土不断扩张。

到19世纪中期,美国已经成为东临大西洋、西濒临太平洋的大国,北方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生产居世界第四位,南方却以棉花种植园经济为上,大量使用黑奴劳动。

英国工业革命后,对棉花的需求进一步刺激了种植园经济的发展。

●相关史事

19世纪初,奴隶贸易被欧洲明令禁止。

1807年,美国通过了废止奴隶贸易的法案。

但是,由于种植园使用大量奴隶从事棉花种植,利润丰厚,因此南方的奴隶贸易依然很繁盛。

内战前夕,南方有400万黑奴,其中60%在种植园劳动。

奴隶主可以任意惩罚、买卖甚至杀害奴隶。

南北方不同的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

北方为发展本国工业,要求提高关税,抵制外国商品的输人;南方为了扩大棉花等原料出口,换取英国廉价的工业品,反对提高关税。

同时,对美国西部新增加的土地,北方主张禁止奴隶制度,建立自由州,发展资本主义;南方则力图扩展奴隶制度,建立新的蓄奴州。

双方针锋相

对,互不相让。

北方一些有识之士坚持主张废除奴隶制,开展废奴运动。

他们揭露奴隶制的罪恶,积极帮助黑人奴隶逃往北方。

●相关史事

在北方,民众组成了2000多个废奴社,组织了帮助南方黑奴逃亡的“地下铁道”。

北方的“乘务员”将南方的”乘客“,经过一个个“车站”(废奴派的住地),秘密转送到北方。

黑人妇女塔布曼曾先后19次

只身潜入南方,救出了300多名黑奴。

内战爆发

拍卖黑奴的广告

1860年11月,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第16任总统。

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

的发展,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的借口。

不久,南方7个州宣布退出联邦,成立“南部同盟”。

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南北战争”。

战争初期,由于南方蓄谋已久,早有军事准备致使北方在军事上屡屡失利,首都华盛顿也险些被攻占。

北方的失利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许多城市爆发示威游行,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扭转战局。

●人物扫描

林肯同情黑人奴隶,痛恨奴隶制度,但他不同意采取过激的方式,激化南北矛盾,引起国家的分裂。

他主张用和平的方法,逐步限制奴隶制,最终达到废除奴隶制的目的。

林肯在战场上

北方的胜利

1862年,联邦政府审时度势,通过了《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

这两个法令深得人心,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

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1865年,联邦军队围攻“南

部同盟”的“首都”里士满。

不久,南方军队投降。

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告终,避免了美国分裂。

1865年,林肯被拥护奴隶制度的狂热分子刺杀。

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杰出贡献,得到了美国人民衷心的爱戴与景仰,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南北战争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材料研读

林肯纪念堂

《宅地法》规定:

凡年满21岁,没有参加过叛乱,而且获得土地是以垦殖为目的的

美国公民,只要交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土地,连续耕种5年后,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

请思考该法令如何促进美国西部地区开发?

●问题思考

有人说,美国内战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说出理由。

●课后活动

1.以下各项叙述了19世纪中叶美国南北方矛盾尖锐情况,在正确选项括号后里面√。

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发达,希望实行保护关税政策 ( )

南方希望多出口棉花,换取廉价工业品 ( )

北方主张在全国废除奴隶制度 ( )

南方主张在全国建立奴隶制度 ( )

2.林肯在一次讲演中说:

“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

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

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林肯作为总统,他在内战中的首要目标是什么。

●知识拓展——西进运动:

美国独立后,在领土扩张的过程中,大批移民从东部涌向西部地区,这一现象被称为“西进运动”。

移民们不畏艰险,用辛勤的双手和汗水开发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土地。

在这种艰难的拓荒过程中,移民们培养出了用于冒险、坚强自立和乐观进取的精神,对美国民族精神形成影响巨大。

但是,在西进运动中,大批土著印第安人被屠杀或被驱赶到边远地区,印第安人被迫迁徙之路,又被称为“血泪之路。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中期,日本和大多数亚洲国家一样,面临着沦为西方殖民地的危险。

面对民族危机,日本采取了什么对策?

为什么日本不但没有沦为殖民地,反而还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

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德川幕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同中国、荷兰进行有限的贸易。

锁国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1853年和1854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否则开战。

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

不久,西方国家接踵而至,幕府统

治发生动摇。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

倒幕运动

开港通商后,日本经济受到很大冲击,许多手工工场破产。

当时,日本的黄金价格低于世界市场的黄金价格,外国人用白银套购黄金,造成日本大量黄金外流,引起市场混乱,物价飞涨。

农民、城市贫民和下级武上的处境不断恶化。

面对民族和社会危机,德川幕府束手无策,成为各个阶层唾弃的对象。

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采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

●相关史事

在德川幕府统治的200)多年里,武士构成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在他们的上面,是天皇、将军和各藩的诸候“大名”。

武士不仅尚武,还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成为有知识和教养的人,但任幕僚和行政官员。

在商品经济发展中,武士阶层也出现分化。

下级武士生活困窘,不少武士为维持生计,开始从事商业、手工业,当医生、作家,有的沦为浪人一些有文化和政治经验的中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的统

治,希望在社会改革中求得生机,成为侧幕和维新的中坚力量。

1868年1月,倒幕派武装在京都发动“王政复古”政变,拥立16岁的睦仁天皇亲政,强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

同年,倒幕派粉碎了幕府的武力反扑,结束了幕府统治,改

年号为“明治”。

1869年,日本首都迁到东京。

明治维新

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

政治上,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忠君、服从、不怕死的“武士道”精神。

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口号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通过

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但是,日本的改革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它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相关史事

1868年4月,睦仁天皇率领公卿大臣向“天地神祗”宣誓,颁布了《五条誓文》: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公卿与武家同心,以至于庶民,须使各逐其志,人心不倦;四、破历来之陋习,立基于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誓文表明了日本要改革封建制度、向两方学习的决心,成为改革的政治纲领。

●课后活动

1.制作《中日近代历史大事对照年表》,写出在以下年代中国和日本发生的大事。

1840—1860年:

1861—1880年:

1881—1900年:

2.中国19世纪末也进行了一场类似的改革——戊成变法,你能列举出它与日本明治维新之间的异同吗?

●知识拓展——日本的天皇制度

天皇是日本国家元首的称呼。

大化改新后,日本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天皇制度正式确立。

12世纪后期,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天皇逐渐大权旁落。

1889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日本近代君主立宪制的天皇制度。

宪法规定: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天皇作为国家元首,总览一切大权,总理大臣和国务大臣组成政府,只对天皇负责。

日本天皇制后来变成军国主义天皇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46年,日本颁布新宪法,规定天皇是国家的象征,没有实际统治权。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导读:

19世纪晚期,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自此进入电气时代。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步入工业化强国行列;其社会结构、基础设施、公共教育、生活环境等方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代科学文化蓬勃发展,逐渐繁荣起来。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今天,我们用电话联络远方的亲朋好友,在电灯下学习,坐汽车去上班,乘飞机出国……这一切使生活、学习和工作越来越便利。

但你知道这些东西是何时出现得吗?

电的应用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自然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事物。

他在纽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

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

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

世界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相关史事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后来,人们根据这一现象发明了早期的电动机和发电机。

到19世纪70年代,经过不断完善的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

电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人物扫描

爱迪生童年时只断断续续地上过5年学。

他极富想象力,什么事都爱刨根问底,但一向不愿死记硬背。

12岁时,他开始外出工作,当过火车服务员、电报员。

爱迪生善于将最新的科学发现运用到自己的发明中。

他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研究实验室,进行有组织的发明创新实验。

爱迪生是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

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爱迪生

内燃机的发明使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的另一重大成就。

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

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成汽油内燃机。

几年后,德国工程师迪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这一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次制造出一辆配有汽油发动机的汽车。

1913年,美国企业家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汽车价格大大下降,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

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应的新兴工业的发展,以它为动力的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陆续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相关史事

1903年莱特兄弟的实验飞机

1903年12月17日上午,威尔伯·菜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带着他们的飞机来到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片沙滩上。

威尔伯开始沿着铺设好的轨道推行飞机,飞机上的奥维尔紧紧抓住操纵杆。

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螺旋桨开始旋转,飞机向前滑动,越来越快,最终冉冉升空,缓缓飞行了36米,然后徐徐降落,用时12秒。

人类从此实现了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载人飞行。

此后不久,中国人冯如刻苦钻研,制造出了技术先进的飞机,并获得国际比赛大奖。

冯如不幸辞世后,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也是应用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

19世纪60--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产品,而且产品成本更低、性能更好。

18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