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1042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docx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docx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者姓名:

陈应忠

专业:

汉语言文学

主考学校:

兰州大学

准考证号:

242707100086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魏宏远(副教授)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

2014年5月3日

 

XX专业

 

论文标题(中文)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论文标题(英文)

Howtodevelopruralpupils'interestinwriting

 

论文作者(中文)

陈应忠

论文作者(拼音)

ChenYingzhong

 

目录

内容摘要……………………………………………………(Ⅰ)

一、教师灵活运用教材,让作文选题贴近生活,再现生活的真实。

…………………………………………………………(Ⅱ)

二、教师指导要以实践活动或亲自写范文为前提,让写作文有迹可循。

……………………………………………………(Ⅱ)

三、用激励性评语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

………………(Ⅲ)

四、充分运用学校的宣传平台展示学生的习作。

………(Ⅳ)

五、教师指导学生会读课外书,增加积累,学会运用自己的积累。

…………………………………………………………(Ⅳ)

六、平时练笔,夯实基础。

…………………………………(Ⅴ)

七、合作完成。

……………………………………………(Ⅴ)

参考文献…………………………………………………(Ⅵ)

附录………………………………………………………(Ⅶ)

后记(致谢)……………………………………………(Ⅷ)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陈应忠)

内容摘要:

由于受到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制约,生活在乡村的小学生在学习上有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譬如写作能力的不足。

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和调查发现,农村小学生对写作比较茫然,大多数学生在无话可说、有话不知道怎么说等因素面前对写作失去了兴趣,甚至于有些孩子提到写作文就头疼。

所以我针对身边孩子的现实情况,结合农村教学实际,通过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我发现调动这些孩子爱上写作文的积极性和培养他们写好作文的兴趣并不是一件难事。

关键词:

农村小学生写作兴趣

在语文教育的众多目标中,写作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作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恰当地利用语言、组织语言,但长时间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不浓,甚至对作文产生惧怕心理或厌倦情绪。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针对乡村小学生的写作情况,笔者对周边五所小学3-6年级的9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显示:

78.8%的学生不爱写作文,有25.5%的学生不会写作文。

个别访谈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一提起作文就觉得束手无策。

综合调查问卷、个别访谈(学生、教师)及本人教学实际分析,我们很容易看出多数农村小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并不高,其中的原因包括:

1、作文题目与生活实际不相符,无从下笔。

2、有话要说却不知道如何表达。

3、生活经历少,缺乏写作素材。

4、不喜欢老师或者老师的指导方法及评价方法。

5、缺少展示交流的平台和机会等。

同时,我在与教师的访谈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即老师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文,只觉得作文课上讲清楚写作题目的意义、选材范围等之后学生就可以写出老师想象中的好作文来,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

老师依然固我的教,学生依旧写不好作文;老师找不到突破的裂隙,学生对作文失去了信心。

作文教学的施受双方出现了矛盾,长期以来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以上种种因素导致学生不喜欢作文,害怕写作文。

那么,作为教育者,我们该如何才能改变这一局面,激发和培养这些山村小孩子的写作兴趣,让他们爱上写作文呢?

一、教师灵活运用教材,让作文选题贴近生活,再现生活的真实。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

“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

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

当地所使用的语文教材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材的部分习作主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例如,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写作内容是“写一写自己喜欢的石头”,可是当地并没有什么好看的或者奇异的石头,农村的学生家长也大多没有收集奇石的闲暇和爱好。

面对大山沟里的顽石,学生当然不知所措,所以老师不妨将写作内容改成“写一写自己喜欢的……”,把命题作文变成开放的半命题作文,拓宽选题范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选择,增强自主性和选择性。

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会很接地气,充满生活的真实感。

教材的编写是以适合大范围内使用的,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使用教材的人,因此授课教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的理解教材、运用教材。

此外,我们留给学生的作文选题也可以在不脱离教学实际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降低写作难度,减少写作要求的束缚。

比如,在作文初始写作阶段可以字数要求或者按类别(叙事、写人、写景等)自由选择写作文。

只要学生能完整地写出作文,我们的教学目的也达到了。

假如我们停留在坚持课本这一原则上,学生就会在吃不准、写不好的作文选题面前止步不前了。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这才是我们作文教学的目的和原则。

二、教师指导要以实践活动或亲自写范文为前提,让写作文有迹可循。

笔者当地使用的教材在每单元安排习作(妙笔生花)时,都有相关的实践活动作为热身,如“畅所欲言”、“初显身手”等,即先进行作文选题的口语表达练习或某项实践活动,完成后再进行习作。

语文课标中关于写作教学的学习指导有这样的建议,“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教材的编写意图与课程标准一脉相承,旨在让作文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故此我们要在作文教学之前搞好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为写作文创造有利的条件。

如果要求学生写活动类的记叙文,老师就应该事先设计好活动方案,并提前给学生留下作业供观察和思考。

比如,你在活动中干什么、怎么做的?

活动过程是怎样的?

哪位同学在活动中的表现最好,他是怎么做的?

参加完活动,你的感受(感想)、收获是什么……活动结束后,经过学生整理,先进行口头表达,然后再起草作文。

这样学生在事先已经有了一定心理准备,他就会在活动过程中留心观察,用心去思考,写作文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

另外,在选择写身边熟悉的人或事的作文时,学生肯定觉得有很多话要说,但写出来的文章却不尽人意。

遇到这种情况,我建议指导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写作文。

教师先口头表述,告诉学生自己要写什么,选择什么材料,再写成文字。

如此示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如何把熟悉的人、事用文字表达出来,更重要的是他们从老师的示范中明白了口语与书面语表达的区别与联系,最熟悉的人、事在作文中应怎样取舍,该如何出色地按要求写作。

这样他们就可以做到“有话能写”。

三、用激励性评语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

作文完成后,学生的关注是老师对作文的评价,而老师最直接的评价方式就是作文批语。

平时,我们更多地看到是这样的作文评语“作文主题不明确,叙述不清楚。

”或者“你写得真棒!

”比较一下,前者生硬冰冷,读后让人感觉索然无味,而且学生难以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失去创作的欲望,追求进步的积极性也荡然无存,更不用说爱写作文了。

后者则显得亲和,这一句表扬给这个学生极大地肯定。

但是看完之后再仔细品味一下,问题也显而易见——“棒”在哪里?

哪些地方应该继续发扬,哪些地方需要修改?

所以用激励性评语不仅仅是抛弃生硬的文字,还要让学生有写作的收获。

一名四年级学生写的一篇题为《我最感激的人》的作文中记叙了老师在课堂上对他的鼓励,在老师亲和的言语激励和温暖的目光注视下,这个学生终于敢大声说话。

因为老师的不嫌弃(这个孩子有口吃的毛病),他不但敢交流发言,还成了这个班的学习委员,他非常感谢老师对他的关爱。

看完作文后,我感觉这孩子所叙述的事件基本上算清楚,但是文字却很平淡,没有多少情感色彩蕴含其中,并且有几个不通顺的语句。

再看老师的评语:

“老师非常感谢你对我的信任。

因为你写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小故事,所以很真实。

看完你的作文,老师读懂了你成长的故事,也读懂了你对老师的感激。

但是老师觉得你的作文中缺少了优美词句,老师相信你,只要你能把平时积累下来的好词句用在作文中,故事就一定很会更感人,作文就更优秀了!

”这则评语中有老师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也有对不足的提示和希望。

老师以平等的姿态,从小处着手,首先肯定了学生作文的真实性和叙事的完整性,然后指出了学生作文的不足之处,并提示了改进的方法,最后对这位同学下次的写作提出了要求更上一层楼的希望。

的确,教师的评语对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影响很大。

因此,教师的评语应从学生作文的选材、情感的表达、字词的积累、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多方面入手,即一定要肯定学生作文中某一方面的长处或进步,激励学生,并委婉地提出学生作文的不足,指出需要学生努力的方向,使其在追求写作进步的过程中有收获,也有希望。

孩子们就会从“老师要我写作文”变成“我想自己写作文”。

四、充分运用学校的宣传平台展示学生的习作。

展示,是将学生的优秀习作从“幕后”拉到了“前台”,教师的评语、作文课上的朗读这种“一对一”(一篇优秀作文只面对一个学生、一个班级)的方式,并没有把对学生作文的肯定和表扬进行到底——拿出来展示给更多的人,才是最可行的办法。

其实在学校里已经有了很多的展示平台,如校园广播、橱窗、报栏、班级手抄报等。

老师可以根据媒体的不同特点,展示一篇习作、一个片段,只要是学生作文中的亮点,都拿出来展示,把优点晒在阳光底下。

让一个班、一个学校的学生都有展示的亮点和机会,形成一种追求展示、积极上进的写作氛围。

只要老师坚持下来,就会让更多的学生不再厌烦写作文,对写作文不再惧怕。

五、教师指导学生会读课外书,增加积累,学会运用自己的积累。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讲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关于读书与写作时间的关系,从古至今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和名言警句。

所以布置让学生读课外书的作业自然也成了我们平常的一项任务,然而效果却并不理想。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掌握读书的方法,不会读书。

这种盲目的读书当然就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不动笔墨不看书”,为写好作文而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学生的积累,从字词到写作方法无一例外。

所以写读书笔记非常重要。

我们鼓励学生自主读书,但老师一定要教会学生怎样摘抄优美字词句、品味作者情感、体会写作方法,学会记录自己的读书小收获或者读后感。

那些在我们看来非常简单的积累方法,我们要交给学生,像如何摘抄优美字词句,哪些才需要摘抄,摘抄下来之后怎么巩固,文中作者抒发了什么情感,用什么方式表达了这种情感,和你在作文中表达情感的方法区别在哪里等等。

其实就是这些小细节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成败。

学生把从优秀文章中得到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积累下来,并在自己的作文中进行仿写、运用,这样也解决了有积累不会用的困难。

六、平时练笔,夯实基础。

长期以来,教师都将写日记当做一种练笔的手段。

因为写日记不但能巩固所学的字词、佳句,而且能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培养孩子观察和分析判断的能力的好习惯。

所以写日记对小学生而言是一种能提高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的比较简便易行的有效方法。

从培养和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角度来说,我们要引导学生掌握日记的写作格式、选择日记的内容等,指导学生写简短的日记,帮助他们学会从日常简单琐碎的生活中寻找乐趣,并诉诸笔端写成日记,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日记的内容可多种多样,不宜刻意去限制和要求,如摘抄几则格言,记一段妙语,写一件小趣事,描写一处景物……日记的篇幅可长可短,只要能做到天天写日记即可。

但学生交来的日记老师必须及时检查和批改。

不论学生写的内容如何,只要学生动笔就给予鼓励,勤动笔写作就是进步。

这样学生们就在老师的指导、要求、督促下,逐渐养成了自觉写日记的良好习惯,又消除了他们怕写作文的心理阴影。

通过写日记的时间的推移,学生也学会了观察周围的事物,能分析判断自己的所见所闻,并写成日记,从而不断积累写作素材,表达能力也会逐步提高,写作文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反而会生发出想写、要写的激情和动力。

七、合作完成

这个方法可以在五、六年级的学生中运用,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和修改办法。

所谓集思广益就是把每个人的力量汇集到一起来。

合作完成与我们提倡的独立写作并不矛盾,首先作文素材是每个人所独有的,每个人的叙述方式也是特别的;再者,这里的合作完成是指在独立写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即小组内三四个人把某一位同学已经写成的作文运用大家的智慧进行品读、修改,使其作文更加完善。

因为是几个人的合作,每个人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就会更加一丝不苟,就连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也不会放过。

几个人你发现一点,我发现一点,思想碰撞,智慧交集。

通过合作。

学生会知道,每个人的文章都有缺点,才需要修改,并让他们针对优点、缺点作评论,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体会文章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

这样不仅写作文的同学水平有所提高,修改作文的同学也能从其他同学的作文中学到别人的写作方法,相互促进,不断进步。

这样,小组内的几个人是平等的个体,他们在交流中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信任,再加上彼此之间的互帮互助,那些写作文的心理困扰也会慢慢淡化,想写的欲望就会逐渐增强。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内因的变化,想要学生写好作文的确显得遥不可及。

老师要想教他们写好作文,首先应该注意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喜欢写作文,并由此爱上写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是语文素养提高的最好体现。

根据采访教师们多年的教学经验,以上所列方法,只要你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加以运用,并且长期坚持下来,形成一种教学习惯。

那么,学生不爱写作文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1]陶倩.《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都市家教》.CN36-1276/G4.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附录:

乡村小学生写作兴趣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

写作文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件事,那么,你喜欢写作文吗?

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作答。

谢谢你的支持!

一、先填写你的个人资料:

你是哪个学段的学生1.3-4年级()2.5-6年级()

你的性别1.男()2.女()

二、以下是我们的问卷答题部分

(一)、喜欢作文的原因(不喜欢写作文的同学可以作答)

1.作文被老师、同学、家长表扬()

2.作文被张贴、展示()

3.写作文可以考出好成绩()

4.想成为一名作家()

5.喜欢语文老师和语文课()

6.其他()

(二)、不喜欢作文的原因(喜欢写作文的同学可以不作答)

1.从没在作文方面得到表扬()

2.不喜欢老师给的作文题目()

3.没有什么可说的()

4.有话却不知怎样表达()

5.不喜欢语文老师和语文课()

6.其他()

(三)、你多长时间写作一次?

1.一天一次()

2.二天一次()

3.三天一次()

4.一周一次()

(四)、你进行写作的原因是什么?

1.老师作业()

2.家长要求()

3.自己喜欢()

4.其它原因()

(五)、你是否会写日记?

1.喜欢,经常写()

2.老师布置才写()

3.从来不写()

(六)、你在写作过程中常能得到哪些人的辅导?

1.老师()

2.家长()

3.同学()

4.其他人()

(七)、你最喜欢谁来对你的作文进行评价?

1.老师()

2.家长()

3.同学()

4.其他人()

(八)、你觉得怎样才能爱上写作文?

1.作文题目贴近生活实际()

2.教师认真指导,并亲自写作示范()

3.小组或几个人合作完成()

4.教师用激励性评语刺激你()

5.在校园广播、报栏等地方及时展示你的好作文()

6.其它()请写在下面:

 

再次谢谢你的配合,祝你学习进步,天天快乐!

后记:

在论文设计和撰写过程中得到了魏宏远老师的精心帮助和指导,对参与问卷调查和采访的老师和学生,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