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湖高级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2219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湖高级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建湖高级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建湖高级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建湖高级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建湖高级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建湖高级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建湖高级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建湖高级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建湖高级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建湖高级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建湖高级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建湖高级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建湖高级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建湖高级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建湖高级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建湖高级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建湖高级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建湖高级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建湖高级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湖高级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

《建湖高级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湖高级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湖高级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

建湖高级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建湖高级中学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毗()邻吮()吸偌()大如椽()之笔

B.机杼()斡()旋信笺()拈()轻怕重

C.崔嵬()恪()守挞()伐累()及无辜

D.罹()难巨擘()挟()制垂涎()三尺

[解析]:

是文干说:

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也就是说有一个不正确就不符合要求。

A项中的“偌”应读为,故A不符合要求。

C项中的“累积无辜”的累应读第三声,故C项不符合要求。

D项中的“挟制”的“挟”读音为,故D项不符合要求。

B项中的读音全部正确,故答案为C。

[答案]:

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安详漠不关心山青水秀却之不恭

B.扫描记忆尤新汗流浃背尾大不掉

C.膨胀闲情逸致旁征博引掎角之势

D.磋商声名狼藉出神入化少纵即逝

[解析]:

是文干说:

“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也就是说,有别字就不能选。

A项中“山青水秀”的“青”应为“清”,故A项不合要求。

B项中的“记忆尤新”的“尤”应为“犹”,故B项也不符合要求。

D项中“少纵即逝”的“少”应为“稍”,所以D项也不符合要求。

C项无错别字,答案选C。

[答案]:

C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这部书差不多是都是讲禽兽的,从禽兽变到人,你看这中间需要多少进化()

(2)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英语老师一次次地示范朗读,一个个()发音。

(3)()你来不来,这次会议()会如期举行。

A.历程矫正不管都B.里程校正不管都

C.历程校正无论还是D.里程矫正无论还是

[解析]:

这题属于近义词填空选择题。

历程、里程都有过程的意思,但历程是指经历的过程,如光辉的历程;里程是指发展的过程,如革命的里程。

从第一题内容看,从禽兽变到人,应是讲禽兽在变成人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个过程。

故答案应在AC两项中选。

矫正、校对都有改正的意思,但矫正侧重于改正、纠正,如矫正发音,矫正错误,矫正偏差。

校对是偏于校对订正,如校对错字,重新校对炮位。

从B项内容来看应该选矫正。

故B项不符合要求。

另不管...都常用于口语中;无论...还是,常用于书面语中。

从C项语境来看应用不管...都。

故应选A项。

[答案]:

A

4,下列个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接到科研任务后,他忘乎所以,与同志们夜以续日,刻苦攻关。

B.这块天然宝石,晶莹剔透,八面玲珑,光彩夺目,可称世间极品。

C.刚刚打完这场比赛,队员们又赶往下一个赛场,有人就在乘车是小憩一会儿,以休养生息。

D.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的结合了起来,用富有新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解析]:

这条题目要求选出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项中“忘乎所以”的意思是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一切。

也说作忘其所以。

为贬义。

从A项语境来看错误在于褒贬色彩不当。

故A项不符合要求。

B项中“八面玲珑”形容人处世圆滑,不得罪任何一方。

B项中词语形容的对象是“宝石”,可见词语修饰对象用错。

故B项不符合要求。

C项中“休养生息”是指在国家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恢复元气。

结合C项内容,望文生义。

故C项不符合要求。

D项中“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

使用正确。

故答案应选D。

[答案]:

D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考古学家清理墓穴时,搜集到大量的石制工具,其中有砍刀器、石核等是用石英沙岩打制而成的。

B.和传统书法艺术不同,现代书法艺术追求的是视觉艺术效果,更注重以造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个性.

C.遣词造句,行文的节奏,叙述的角度,字句的感情色彩,修辞手法等,作家都应以自己的习惯去认真对待。

D.为了取信社会,商场召开了职工大会,对于如何防止不让伪劣产品进店这个问题,大家出了不少好主意。

[解析]:

这题要我们找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项中“石制工具”、“其中有砍刀器、石核等”,句式杂糅。

排除A项。

B项“抒发自己的感情和个性”,“抒发”和“个性”搭配不当。

所以B项也不符合求。

D项中“如何防止不让伪劣产品进店这个问题”,表意不明。

故D项也不合要求。

答案选C项。

[答案]:

C

6,下列各句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编为4组,表述全部恰当的是:

(1).周朴园:

你好象有点无锡口音。

鲁侍萍:

我自小就在无锡长大的。

周朴园:

()无锡?

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a.汗涔涔地b沉思)

(2).很晚丈夫才回来。

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

(a.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b.一件洁白的小褂子穿在身上)

A.a.aB.a.bC.b.aD.b.b

[解析]这一题属于语境连贯衔接题。

首先看第一处语境,从语意来看,周朴园当时并没有想到眼前的鲁妈会知道他的底细,更没有想到眼前的人就是当年的侍萍。

侍萍提到无锡,引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心中想着,口中低声说着“无锡”,可见他在沉思。

从后面的“忽而”也可以得到印证。

从这里看排除AB。

在第二句话中可见是在描述年轻人的外貌。

前一句“头戴一顶大草帽”,是描述年轻人的头部,下面很自然地描述他的穿着,根据句式一致的原则,“头戴”应对应“上身穿着”。

故D项也不符合要求。

应选C项。

[答案]:

C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12分,每小题3分)

唐诗的任侠精神

汉魏以降,游侠形象开始在诗歌里崭露头角。

但是,直到唐代,尤其是到了盛唐时期,对游侠的赞美才如奇峰突起,成为全社会普遍的歌唱。

唐诗中的任侠精神,不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它随着唐诗高潮的到来而扩展成为诗坛上的一代风尚。

所谓任侠精神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下面数端,即:

排难解纷、效功当世的襟怀;轻财好施、重交谊重恩义的操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风度;尚武轻儒的意识,以及豪荡使气、不以礼法为意的个性。

所有这些,曾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它们在盛唐诗歌中不仅得到了全面的歌颂,而且由于它们和时代的进步、理想相结合相渗透,因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的更为健康、生动、有力。

盛唐诗歌对“尚武”精神的赞美,闪耀着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这和“轻儒”的意识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张扬了任侠理想,从而呈现出一种“非人人化”的面貌。

而对豪荡使气、磊落不羁的性格的推许,也是和反礼法、反权贵、反教条的思想内容结合在一起的。

诗人对游侠形象的集中歌唱,以及对生活中的侠义精神的开掘和赞美,表现了这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面貌。

它虽然并非儒、道、释这些意识形态所尽能规范,但它构成了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却是无可置疑的。

任侠精神之所以能够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现象,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它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

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游侠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地迁徙,不仅给中土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杰剽悍的风尚深入内地。

但是,盛唐的诗人门之所以不约而同地从任侠风气中吸取诗情,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它提供了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唐诗中任侠精神的美学意义就在于:

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富有开拓精神的性格,一种强者性格,它以其富于展望的清醒信念,直面现实的斗争意识,敢说敢为的豪爽意气,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最富有朝气的青春时期。

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力的美,运动的美,因而成为中华民族淋漓元气的历史证明。

这正是构成唐诗永久魅力的奥妙之一。

7,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体现“任侠”精神的一句是:

A.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B.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C.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D.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8,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尚武”精神闪耀着唐人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而“轻儒”的意识则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人文化”的面貌。

B.“尚武”“轻儒”张扬了任侠理想,而后者更使唐诗呈现出一种“非人文化”的面貌。

C.盛唐诗歌对“尚武”的赞美正面张扬了任侠理想,而对“轻儒”的否定则从反面张扬了任侠理想,二者结合,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人文化”的面貌。

D.“尚武”和“轻儒”并不矛盾,它们张扬了任侠理想的同时,也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了“非人文化”的面貌。

9,以下概括“任侠”精神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现象的原因中,最准确、最全面的一句是:

A.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它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普遍、更健康、更生动、更有力。

B.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

C.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游侠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提供了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D.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地迁徙,不仅给中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杰剽悍的风尚深入内地。

10,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是:

A.“任侠”精神并不是唐代所独有,早在汉代就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

B.考察唐诗中游侠形象的消长起落,可以为我们考察唐代的社会风貌、思想发展提供一个方面的线索。

C.盛唐儒、道、释三种意识形态并存,从而使游侠精神获得了丰富和发展的充足养料,使之成为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D.“任侠”精神所体现的强者性格,代表了时代的进步要求,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也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解析]:

第7题,是题要求选出没有体现“任侠”精神的一项。

C项中的诗句选自白居易的《琵琶行》(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是描写乐声的,没有体现“任侠”精神。

故选C项。

第8题,划线句子中我们注意这样几个词语:

“尚武”“轻儒”“任侠理想”“非人文化”。

从句中可知是“任侠理想”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人文化”的面貌。

那么我们考虑:

是“尚武”还是“轻儒”张扬了“任侠理想”,抑或两者都张扬了“任侠理想”?

句中“这和轻儒意识”中的“这”就是指“尚武”。

那么应该是两者都张扬了“任侠理想”。

故AB不符合要求。

从句中可知“尚武”和“轻儒”是“任侠理想”的正反两个方面,即“轻儒”意识也张扬了“任侠理想”,而不是对“轻儒”意识的否定张扬了“任侠理想”,故C项也不符合要求。

应选D项。

第9题,是题是要求选择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

此题阅读区域在第4节,从第4节开头几句可得出B项最准确全面。

第10题,此题要求选择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A项可在第2节找到。

故A项不符合要求。

B项的阅读区域在第3、4小节。

D项的阅读区域在最后一节。

阅读可知推断正确。

C项的阅读区域在第3小节的最后一句。

从“并非”一词可知推断错误。

故选C项。

[答案]7---C8---D9---B10---C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15分,每小题3分)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

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

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

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

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

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

不至,至吴而还,报曰:

“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

”合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

还报曰:

“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黯耻为令,病归田里。

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

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吏而任之。

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

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

岁余,东海大治。

称之。

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鼢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鼢不为礼。

然黯见鼢未尝拜,常揖之。

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云吾欲云云,黯对曰:

“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呼!

”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

公卿皆为黯惧。

上退,谓左右曰:

“甚矣,汲黯之戆也!

”群臣或数黯,黯曰:

“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今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呼?

且己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史记.汲郑列传》

1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比延烧比:

并排,挨着

B,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发:

打开

C,伏矫制之罪矫:

纠正

D,以数切谏切:

急迫,切迫

分析:

C,矫:

假托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黯以父任;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B,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C,不足以辱天子之使;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分析:

A:

因为B:

被/对C:

的/取消句子独立性D:

承接连词/却,转折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

B,弘大体,不拘文法

C,天子方招文学儒者

D,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

分析:

D,A:

指内室/指女子的卧室B:

文书法令/语法或写文章的方法C:

有学问的、有学识的/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D:

仁爱和正义。

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黯为官清正忘我的一组是:

(1)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2)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

(3)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

(4)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5)然黯见鼢未尝拜,常揖之

(6)且己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A,1、4、6B,2、3、5C,1、2、5D,3、5、6

分析:

A。

1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皇上派汲黯去视察东越之间的争斗,汲黯只是到了吴郡就回来了,因为他认为不必为这样的琐屑的事而前派使臣。

B,汲黯学习黄老学说,又因多病,所以处理地方政务主张无为,人们因此对他大加称赞。

C,太后的弟弟武安侯为丞相,很多高官都来拜见,只有汲黯见他从不曾拜礼,只是拱拱手。

D,汲黯因为只是总是直言进谏,不能久留宫内。

他对皇帝的批评毫不留情,汉武帝恼怒他过分卤莽,但他始终以朝廷为重。

分析:

B人们对汲黯称赞的是他所辖的地区大治。

[解析]

11,这题考查解释实词的能力,要求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

A项要求解释“屋比延烧”中的“比”,这句是汲黯报告皇帝的话中的,“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是说:

“家里人弄着了火,房子并排,所以连带烧了,不值得担忧。

”比解释为“并排”,故A项解释正确,不符合要求。

B项要求解释“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中的发,句意为:

拿令牌打开分发了黄河以南仓库里的粟米来赈济贫民。

“发”解释为打开。

B项解释正确,不符合要求。

D项要求解释“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中的“切”,句意为:

因为汲黯多次急谏,不能久留宫内,改任东海郡太守。

“切”解释为“急、急迫”,故D项解释正确,不符合要求。

C项要求解释“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中的“矫”,句意为:

臣还回令牌,请皇上治我假传圣旨的罪过。

“矫”解释为“假托”。

故C项解释错误。

答案应选C。

12,这题考查解释虚词的能力,要求选择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D项中“而”字,“变色而罢朝”解释为:

变了脸色下了朝。

“而”表示承接;“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中“而”表转折,却的意思。

D项中的“而”意思用法不同,故D项不符合要求。

C项中“之”字,在“不足以辱天子之使”中解释为“的”;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C项中的“之”意思和用法都不相同。

故C项不符合要求。

B项中的“于”字,“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句意为:

他的先人被古时的卫君宠幸。

“于”在句中解释为“被”;“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中的“于”解释为“对”。

B项中的“于”意思和用法都不相同,故B项也不符合要求。

A项中的“以”字,“黯以父任”句意为:

汲黯因为父亲而袭任官职。

“以”解释为因为;在“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中“以”也解释为“因为”。

A项中“以”的意思和用法相同。

故A项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选A。

13,这题考查词语的古今异义辨析能力,要求选择句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A项中“闺阁”在现代汉语中解释为“女子的卧室”,在“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中汲黯为男子,应该解释为“内室”。

故A项不符合要求。

B项中“文法”在现代汉语中解释为“语法或写文章的方法”,在“弘大体,不拘文法”中解释为“文书法令”。

故B项也不符合要求。

C项中的“文学”在现代汉语中解释为“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

在“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中解释为“有学问的、有学识的”。

故C项也不符合要求。

D项中的“仁义”在现代汉语中解释为“仁爱和正义”,在“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中解释为“仁爱和正义”,故D项符合要求。

答案选D。

14,这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语句的理解,要求选择能够表现汲黯为官清正忘我的一项。

(1)句讲的是皇帝让汲黯到黄河北面去视察火灾情况,他经过黄河南面时发现百姓受水、旱灾的侵害,就利用令牌开仓赈济百姓,自己回京请罪。

他没有考虑自己,符合题目要求“忘我”,故

(1)句符合题目要求。

(2)句讲汲黯治理政事,只管大的方面,不苛求细节。

没有表现他“清正忘我”,故不符合题目要求。

在选项中排除BC两项。

(3)句是讲汲黯在东海为官一年多时间,东海大治,人们称赞他,皇帝听说后任命他做中大夫。

而东海大治是因为他学习黄老之术,善于任用下属,抓大放小。

没有讲他“清正忘我”,故不符合题目要求,又排除了D项。

答案选A项。

另(4)句讲的是汲黯多次急切的谏说而遭迁,是“忘我”。

故(4)句符合题目要求。

(5)句讲的是汲黯没有因为鼢位搞权重而巴结他。

表现的是他不畏权贵。

故也不符合题目要求。

(6)句是汲黯讲的话“况且我已身在其位。

纵使爱惜自己,那又怎能辱没朝廷呢!

”表现他为了朝廷而忘了自己。

符合题目要求。

15,本题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从第一节最后三行可知,百姓对汲黯的称赞是因为“东海大治”,而不是因为他主张“无为”。

故B项理解错误。

[答案]11---C12---A13---D14---A15---B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2)且己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解析]:

这题是语句翻译题。

(1)句翻译要抓住虚词“之”,汲黯。

实词“迁”,改任。

(2)句翻译是要抓住实词“身”,自己。

“辱”,辱没。

固定结构“奈......何”,怎能......呢?

答案:

(1)皇上认为他贤能就放了他,改任荥阳县令。

(2)且我已身在其位,纵使爱惜自己,那又怎能辱没朝廷呢?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声。

(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第三联的内容;

(2)自选角度对该联进行简要赏析。

答:

(1)

(2)

[解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首句“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

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

下句紧扣“清晨”描绘出这座寺院的全境:

初升的太阳,正照着寺院中高耸的树林。

“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

“竹径”,竹林丛中小路。

“幽处”幽静的地方。

“禅房”僧侣们的住所。

“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

这两句用语精当,意境幽邃,成为历史读者赞赏的名句。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

“山光”山中的景色。

“悦”,用作动词,使……欢悦。

“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

“空”,消除。

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

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

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表达了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

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水。

以上四句诗人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静,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尾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显静,映衬山寺万俱寂的宁静气氛。

“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

“俱”,都,全部。

“寂”,寂静,没有声音。

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

“磬”,是石或玉制的打击乐器。

和尚在念经或进行其它宗教活动时,都用敲钟和击磬表示开始和结束。

这首诗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的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

全诗层次分明,意境幽深,寓意含蓄,简洁明净,感染力强。

由本诗演化出的成语“曲径通幽”“万籁俱寂”,沿用至今。

[答案]:

(1)山间风光宜人,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歌唱;潭水倒映着云影、树影、山影、人影,使人心中顿时摆脱一切烦恼。

(2)欣赏角度提示:

A,山光水色,使人赏心悦目的形象美。

B,“悦”“空”等关键字的语言美。

C,寓意于景,融情入景的表达技巧美。

D,评价该联的思想内容。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4分)

(1)谨庠序之教,,矣。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2)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3)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杜甫《客至》)

[解析]:

本题为名句填空题,前面2句选自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课文。

3句是平时常见的诗歌名句。

第一句中注意“义”,不可写成“意”;第二句中注意“沧”和“粟”的写法,不可写成“苍”、“栗”。

第三句注意“花径”“蓬门”;“不曾”“今始”的一一对应就不会错了。

[答案]:

(1)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永恒的坐标

余秋雨

终于来到了奥林匹亚。

没想到这个全人类的体育圣地会有这么好的风景,在快要到达之时就已经是密树森森、清溪浅浅,道路、房舍也变的越来越齐整,空气中洋溢着一种不知来自何处的自然的清香。

一脚踏入圣地,你一定回猛然停步,因为被一种阵势吓着了:

无数苍老的巨石头,不管是当年的楼础、殿基还是雕塑,全都从千年的颓废或掩埋中踉跄走出。

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大道两旁。

就像无数古代老将军烟尘满面地站立着,接受现代人的检阅。

这条大街看不到尽头,只知道它通向一个最简单的终点:

为了人类的健康。

见到了宙斯神殿和希拉神殿,搞清了古代每次运动会前点燃圣火的路线,投头仰望昂首着云天的无数石柱,不能不承认,健康是他们的宗教。

走进一个连环拱廊,便到了人类黎明期最重要的竞技场。

跑道四周的观众看台是一个绿草茵茵的环形斜坡,能做四万人。

中间有几个石座,那是主裁判和贵宾的席位。

......

漫步在奥林匹亚,我很少说话,领受着不轻的文明冲撞,我们也有灿烂的文化,但把健康的概念如此地纳入文明,并被全人类接受,实在是希腊文明值得我们永远仰望的地方。

古代希腊追求人的双重健康:

智力的健康和肢体的健康。

智力的健康毋须多言,正如一些西方学者所说,在哲学、伦理学、逻辑学、数学、美学、医学、法学等等领域,我们仍是在用希腊的基础话语在思考;肢体的健康更有一系列强大的证明,例如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