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年度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已接近尾声在这接.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2483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6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位老师年度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已接近尾声在这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各位老师年度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已接近尾声在这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各位老师年度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已接近尾声在这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各位老师年度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已接近尾声在这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各位老师年度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已接近尾声在这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各位老师年度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已接近尾声在这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各位老师年度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已接近尾声在这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各位老师年度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已接近尾声在这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各位老师年度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已接近尾声在这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各位老师年度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已接近尾声在这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各位老师年度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已接近尾声在这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各位老师年度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已接近尾声在这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各位老师年度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已接近尾声在这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各位老师年度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已接近尾声在这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各位老师年度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已接近尾声在这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各位老师年度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已接近尾声在这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各位老师年度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已接近尾声在这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各位老师年度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已接近尾声在这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各位老师年度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已接近尾声在这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各位老师年度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已接近尾声在这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位老师年度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已接近尾声在这接.docx

《各位老师年度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已接近尾声在这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位老师年度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已接近尾声在这接.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各位老师年度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已接近尾声在这接.docx

各位老师年度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已接近尾声在这接

2013年11月12日

第9期

初中化学23班班级学习简报

主编:

赵丹

卷首语

各位老师,本年度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已接近尾声,在这接近半年的时间内,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成长了很多,相信每位老师也都有所收获。

在此跟各位老师说一声:

辛苦了!

重要通知

到目前为止,仍有以下11位老师总成绩为零,如果大家有识识的,帮忙提醒一下!

彭雁鸿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小时0分

0.00

刘渊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50小时29分

0.00

王景兰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47小时38分

0.00

彭爱琴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49小时48分

0.00

常小锁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小时0分

0.00

张润莲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0小时48分

0.00

刘小采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76小时53分

0.00

郭俊萍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54小时57分

0.00

冯建忠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8小时12分

0.00

张兴隆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49小时39分

0.00

刘志敏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54小时37分

0.00

班级学情通报

研修日志:

提交数763评论数48班级推荐数91

我的教学故事:

提交数32评论数8班级推荐数8

作业:

提交数315评论数1班级推荐数26

论坛研讨:

发帖数896回帖数1823精华贴数0

学科教学活动设计:

提交数125评论数0班级推荐数19

班级学习简报:

发布数8评论数4

学员数:

190

作业选粹

 

提交者:

徐志圣 (提交时间:

 2013-11-128:

25:

46)

答题内容:

我的课堂教学智慧

  课堂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动态生成过程,即使教师事先备课再充分,也难以预料过程中出现的形形色色情况和事件。

师生的心态在变,对知识的理解在变,知识经验的积累在变,所有这一切都时刻挑战着教师的智慧。

课堂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动态生成过程。

   如何处理这些突如其来的“意外”呢?

则是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关键点。

因此,改变教育观念,提高控制课堂的能力,合理处理意外事件的发生等都成为教师接受挑战的新课题。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个案例。

   一、案例主题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的思考,挖掘学生的潜能。

   二、案例背景

   本案例是第七单元燃烧与灭火的内容。

在课堂上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

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是从容,思考出现了问题所要考虑的是原因何在,进而采取一些措施。

   三、案例描述

   在燃烧与灭火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物品,让学生自己探究燃烧的条件。

学生有很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探究出了燃烧的条件,而且表述的有理有据。

接着,我们探究灭火的原理。

在我提出很多情况下,我们都用水来灭火,你知道它的原理吗?

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学生面面相觑,答不上来。

看到这情况,我一下也着急了,因为事先我根本没有想到这会是一个问题。

在我看来,学生应该有这种生活经验,能够理解的,不过,很快我想到了办法,我问学生:

炎热的夏天,闷热的教室里,我们怎么样可以想办法让它凉快一些?

这样就接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纷纷回答说洒一些水,我接着问,为什么洒水可以降温,这样学生就容易回答了,因为水蒸发吸热,可以降温。

从而突破了难点,解决了预先没有想到的突发事件。

   四、案例分析

   在这节课出现的这个突发事件,是我预先没有考虑到的,但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这样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向学生说明了化学是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

体现了在课堂中师生平等,都是课堂主人的新理念。

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变化的情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根据自己对课堂的各种信息的捕捉和把握,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机智地找寻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积极捕捉和筛选学习活动中反馈出来的一切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建构的生动情境和鲜活的教学资源,以渴望、赞赏的心态,面对学生的奇思妙想与真知灼见,尊重并灵活处置好这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当然,这节课也使我感到:

教师应认真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还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甚至还应补充些课外的知识。

这样才能做到处变不惊,得心应手。

   

(1)要熟练地把握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只有对教材的高度稔熟,对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做到博学精通,心中有数,以及注重对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这样才能回答和处理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也才能就教学情况变换教学方法。

例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一时答不上来,卡壳了,怎么办?

或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或变换角度等。

这些都必须熟悉教材才能办到。

    

(2)要熟悉学生情况。

教师在上课前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基储爱好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

对同一个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

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关注学生熟悉发展的动向。

   (3)要充分备课。

备课实际上是在脑海里活现上课情景,既要把讲课的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又要在头脑中装着学生,形成一个在脑海中上课的过程。

例如,当教师讲到某个地方,学生会提出什么疑问,教师如何作答;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学生会怎样回答,一般有几种答案,教师怎样引导,最后该怎样归纳等等。

假如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方面考虑,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4)对演示实验有充分的预备。

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所演示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装置、所用试剂、溶液浓度、实验用品等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无误,并从实验效果的直观性强、实验简易快捷以及确保实验安全等前提下做好预备实验。

   (5)加强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

“知识就是力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识作为前提条件的。

因为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扩充知识面,具有广泛的知识,才能更好的处理一些突发状况。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一门艺术,教学机智是教师素质的画龙点睛之笔。

教学机智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它以教师高度的修养、深厚的功力、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作到对教材的高度稔熟、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对知识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生的真挚感情,要因人施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使自己教学机智的运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提交者:

王丽军 (提交时间:

 2013-11-1116:

12:

06)

答题内容:

在“燃烧与灭火”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着手进行演示实验7-1,本想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而此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实验时,铜片上的白磷剧烈地燃烧起来(此时,红磷没有燃烧),但是,白磷燃烧的火花溅落在红磷上,红磷也燃烧起来了。

这一意外的发生,我的头“轰”的一下大了起来。

有的学生也骚动起来(提前己预习)我该怎么办呢?

把结论强加给学生?

还是……?

我冷静了一下,面对实验的失误,我向同学们承认了自己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指着还在燃烧的红磷说: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同学们都笑了起来,随即又安静下来,等着老师往下进行。

这时我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共同探究失误的原因,学生的热情又高涨起来,纷纷献计献策:

白磷的用量再少一些;使用更大的烧杯;白磷与红磷的距离远一些;白磷燃烧后,立即用小烧杯将红磷罩上;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我们得出了燃烧条件的正确结论,同时也提高了探究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

为了巩固对燃烧条件的认识,我接着安排了下一个探究实验,“要使热水中的白磷也燃烧起来该怎么办?

"A同学马上站起来回答:

“向水中吹气。

”我一听,问题又来了:

吹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白磷怎么会燃烧起来?

这最起码的知识都不懂,还乱说!

可一想,怎能怪学生呢!

于是我笑着说:

"A同学,你上来试一试吧!

"A同学上来用导气管向水中的白磷吹气,白磷没有燃烧起来,他又使劲地吹了一大口,白磷还是没有燃烧起来,于是他有些懊丧地下去了,并趴在桌子上。

见此情景,我适时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勇气,并要求其他同学一起来解决问题。

又有学生说;“老师,应该向水中通氧气。

”我说:

“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法庭。

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得用实验来加以证实。

”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氧气制取装置,向水中通入氧气,只见水中出现因白磷燃烧而产生的火花,非常有趣。

学生们非常激动,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课堂教学又一次达到了高潮。

实验过后,我又组织同学们尝试了用小气筒向水中的白磷通入空气的实验,也获得了成功。

进而,我又提出问题:

“通过导气管用嘴向水中吹气,为什么不能使白磷燃烧?

”仍然请A同学回答,他在老师的引导和同学的提示下找到了原因,答道“从嘴里吹出的气体大部分是二氧化碳,它不能支持白磷燃烧。

”我接着说:

“你很棒!

老师非常高兴看到了你的进步。

”大家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我注意到这位同学的眼中又充满了自信。

提交者:

牛斌文 (提交时间:

 2013-11-119:

16:

30)

答题内容:

 

我的课堂教学智慧

“燃烧”背后的激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化学课程中新增了实验内容,加大了学生探究活动的内容,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课堂应是鲜活的,变化的,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

然而,鲜活的课堂必定给我们老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即不可避免地遭遇一次又一次的“意外”。

如何处理这些突如其来的“意外”呢?

则是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关键点。

因此,改变教育观念,提高控制课堂的能力,合理处理意外事件的发生等都成为教师接受挑战的新课题。

下面是我处理课堂意外事件的一个教学案例:

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引路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实验的参与者和探究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成长。

在“燃烧与灭火”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并出示了几张图片,开门见山的引入了课题,此时学生们也表现出了很强的求知欲望。

接下来我着手进行演示实验7-1,本想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而此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实验时,铜片上的白磷剧烈地燃烧起来(此时,红磷没有燃烧),但是,白磷燃烧的火花溅落在红磷上,红磷也燃烧起来了。

这一意外的发生,我的头“轰”的一下大了起来。

有的学生也骚动起来(提前已预习)我该怎么办呢?

把结论强加给学生,还是……。

我冷静了一下,面对实验的失误,我向同学们承认了自己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指着还在燃烧的红磷说: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同学们都笑了起来,随即又安静下来,等着老师往下进行。

这时我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共同探究失误的原因,学生的热情又高涨起来,纷纷献计献策:

白磷的用量再少一些;使用更大的烧杯,白磷与红磷的距离远一些;白磷燃烧后,立即用小烧杯将红磷罩上;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我们得出了燃烧条件的正确结论,同时也提高了探究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

既解决了意外事件的处理,也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为了巩固对燃烧条件的认识,我接着安排了下一个探究实验,“要使热水中的白磷也燃烧起来该怎么办?

”刘飞同学马上站起来回答:

“向水中吹气。

”我一听,问题又来了:

吹气主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白磷怎么会燃烧起来?

这最起码的知识都不懂,还乱说!

”可一想,老师刚才都犯错了,怎能怪学生呢!

于是我笑着说:

“刘飞同学,你上来试一试吧!

”上来用导气管向水中的白磷吹气,白磷没有燃烧起来,他又使劲地吹了一大口,白磷还是没有燃烧起来,于是他有些懊丧地下去了,并趴在桌子上。

见此情景,我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勇气,并要求其他同学一起来解决问题。

又有学生说;“老师,应该向水中通氧气。

”我说:

“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法庭。

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得用实验来加以证实。

”并拿出事先收集好氧气的气囊,向水中通入氧气,只见水中出现因白磷燃烧而产生的火花,非常有趣。

学生们非常激动,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课堂教学又一次达到了高潮。

实验过后,我又组织同学们尝试了向水中的白磷通入空气的实验,也获得了成功。

进而,我又提出问题:

“通过导气管用嘴向水中吹气,为什么不能使白磷燃烧?

”仍然请王振同学回答,他在老师的引导和同学的提示下找到了原因,答道“从嘴里吹出的气体大部分是二氧化碳,它不能支持白磷燃烧。

这一知识点是我们前面探究过的。

”我接着说:

“好,请座下。

我非常高兴地看到了你的进步。

”大家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我注意到这位同学的表情,他的眼中又充满了自信。

我的心也随之平静下来。

在这节课中出现了两个意外事件,一是教师演示实验的失败,一是学生的回答与老师预想的回答发生矛盾。

这两个事件的发生是我预先没有想到的,但在处理上觉得是恰当的,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演示实验失败后我没有强调客观原因掩饰实验的失误,而是面对失败承认了错误,并组织了学生探究了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药品用量、反应条件、装置的改进等方面提出改进的方法。

既培养了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又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

体现了在课堂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新理念。

而面对学生的回答与我的预设发生矛盾时,我没有严厉的批评和断然否定,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亲自探究自己的结论,引导他自己得出回答错误的原因,并给予鼓励表扬,发扬了该同学的积极性。

这种做法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参与实验,参与探究结论的新理念。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之处,老师在备课时没有充分预料到一些以外情况的发生,显得有些措手不及。

这也使我感到:

教师应认真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还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甚至还应补充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

这样才能做到处变不惊,得心应手。

使整个课堂是连贯的,学生是愉快的,使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

这样的课堂才会鲜活,才会散发出持久的生命芬芳。

教学设计

课题:

自然界中的水

科目:

化学

教学对象:

学生

课时:

1课时

提供者:

臧敏未

单位:

忻州市第七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承接着前面我们身边的物质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内容。

从内容上安排可以看出水是在教材中有重要作用的。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我们人类!

然而现实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坏,水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知道合理使用水,节约水就成了迫切的需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水的组成;粗略了解天然水、自来水、饮用水、矿泉水和蒸馏水的区别;认识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了解水污染的因素和水净化的基本方法;懂得过滤的目的,学习过滤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能从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种变化过程分析水的组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水是宝贵资源的观念,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自觉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我校大部分的学生来自农村,学生家境普遍较差,而且化学是初三刚开设的新课程,没有任何的化学基础和化学素养。

但农村中学学生有其特有的优势,由于经常帮助家庭劳动,从而对贴近生活的知识有深切的参与体会或者有一定的了解,生活经验较丰富,因而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接受能力较强。

教师讲解时如果多联系生活,学生不但易于接受而且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基本理念:

通过水的分解和生成的实验过程,增加学生对水的认识。

2、教学与活动策略:

进行演示实验——水的分解和生成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对水组成的认识,水对人类的重要性,保护水资源

教学难点:

水的电解实验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我们知道水既普通又宝贵。

提问:

那么水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

倾听

交流讨论

激发兴趣

演示实验:

水的分解实验

提问:

1、思考玻璃管中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2、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的尖嘴处,打开活塞,观察现象。

3、打开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的活塞,在玻璃管的尖嘴处点燃,观察现象。

观察、思考、回答

氧气、氢气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有尖锐的爆鸣声

培养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演示实验:

水的生成实验

提问:

在空气中点燃氢气,并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冷烧杯,观察现象。

观察、思考、回答

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烧杯内凝结有水雾

同上

提问:

实验1和实验2的原理是什么呢?

交流讨论,回答。

实验1:

水→氢气+氧气

H2O→H2+O2

实验2、氢气+氧→水

H2+O2→H2O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提问:

通过以上两个实验可以说明什么?

你如何说明水的组成?

交流讨论,回答。

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培养学生总结实验的能力。

引入: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天然水、矿泉水、自来水、海水等。

提问:

那么,它们在成分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听,思考。

分组交流讨论,回答。

自来水是把江、河里的水引入水厂,经过净化、消毒处理后的水。

矿泉水中含有一些有益于健康的元素。

蒸馏水是由水蒸气冷凝得到的比较纯净的水。

海水中含有氯化钠等多种物质,是咸水,不宜饮用。

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探究:

怎样区别纯净水、含有可溶性固体杂质的水和含有固体小颗粒的水?

怎样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

分组交流讨论:

设计实验来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为后面介绍过滤打下基础。

实验探究:

书中实验P47

分组实验,讨论交流。

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提问:

从上面两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交流讨论,回答。

由于水能溶解许多物质,某些水外观看来与纯净的水几乎没什么两样,但其中可能含有杂质。

如果水蒸干后有固体物质析出,这种水一定含有杂质。

含有氯化钙等类物质的水,加入肥皂,产生的泡沫很少,还会形成白色的垢状物。

一些地区的天然水与这种水类似。

饮用水要澄清透明,不含有细菌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对于只含有固体小颗粒浑浊的水,可以自己动手净化。

培养学生总结的能力。

引入:

水是纯净物,但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纯净水,我们日常生活使用的各种天然水中都或多或少地含有一些杂质和细菌,不宜直接饮用。

各种工业用水对水质也有不同的要求。

因此,需要对水进行净化处理。

提问:

那么,怎样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

交流讨论,回答。

用过滤的方法。

激发兴趣,引起注意。

讲解:

向学生介绍过滤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请学生阅读课本P48实验探究。

指导学生实验,巡视。

听,思考。

动手做实验,自己总结过滤的原理和具体操作的注意点。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提问:

过滤的原理是什么?

过滤时对实验装置有什么要求?

交流讨论,回答。

过滤是一种从液体中分离出不溶性固体的方法,利用它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开来。

对装置的要求:

1、滤纸与漏斗内壁要紧贴。

2、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

3、液体应沿玻璃棒注入漏斗中,4、漏斗末端应紧贴烧杯内壁。

培养学生总结实验的能力,及严谨细致的作风和科学态度。

引入:

同学们自来水是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

提问:

那么,自来水是这样生产出来的呢?

阅读课本P49有关内容,讨论,总结饮用水净化的方法。

沉降、过滤、消毒。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总结能力。

讲解:

根据不同的需要,我们日常生活用水时要有选择性。

比如:

硬水、软水、矿泉水、自来水、蒸馏水等。

听,交流。

  

引入:

地球上的水虽然储存量很大,但是真正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充裕。

有很多国家和地区长期处于缺水状态。

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大约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一些地区严重缺水。

提问:

那么,同学们对水体的污染知道多少呢?

对地球上水资源的现状又了解多少?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资料,用于课堂讨论)

听,思考。

  

  

  

交流讨论,畅所欲言。

激发兴趣,引起重视。

投影:

向学生展示有关水污染的图片

提问:

我们应该怎么做?

看,听介绍。

回答: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以身作则

宣传环保知识

培养学生的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七、教学评价设计

学习评价表

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

评价等级

自评

小组评议

教师评议

课前准备好学具

 

 

 

A、准备好;B、准备一种的;C、没有准备的

知识技能掌握情况

 

 

 

A、真正理解并掌握;B、初步理解;C、参与有关活动

善于与同学合作

 

 

 

A、能;B、一般;C、很少

思维的条理性(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

 

 

 

A、强;B、一般;3、不足

思维的创造性(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或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A、强;B、一般;C、很少

认真的学习态度

(操作活动、听讲、作业)

 

 

 

A、认真;B、一般;C、不认真

总  评

 

八、板书设计

自然界的水

演示实验:

水的分解实验

现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有尖锐的爆鸣声

演示实验:

水的生成实验

现象:

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烧杯内凝结有水雾

结论:

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过滤对装置的要求:

一贴、两低、三靠。

提交者:

任国祥 (提交时间:

 2013-11-617:

18:

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