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整合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2733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整合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整合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整合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整合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整合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整合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整合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整合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整合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整合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整合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整合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整合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整合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整合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整合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整合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整合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整合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整合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整合教案.docx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整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整合教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整合教案.docx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整合教案

苏教版第九册年级:

五学科:

语文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导读

使用日期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执教者

第1课时/总2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画龙点睛》,讲述推敲、嫦娥奔月及寓言故事,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字只要求会认读;

3、会用“即使……也……”造句。

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感悟“推敲”的益处,养成“推敲”的习惯。

4、学会默读,读中感悟、以读代讲。

通过多形式地读,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5、学会朗读成语故事、寓言故事。

通过感知大意、分析形象、揭示寓意、拓展想象,使学生感知形象,感悟道理,受到启发。

6、认真观察后写一篇以“秋天的树叶”为题的习作。

通过习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7、、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朗读成语故事、寓言故事。

通过感知大意、分析形象、揭示寓意、拓展想象,使学生感知形象,感悟道理,受到启发。

感悟“推敲”的益处,养成“推敲”的习惯。

教学难点

1、学习本单元31个生字词,记住“斟酌莽撞推敲威逼周旋宽恕”等词语。

2、通过重点句段的朗读,能做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通过习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小黑板

课前预习

朗读课文,想想写了什么内容。

解决生字词,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预设

学习要点

改进建议

一、话题导入,引出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

二、检查生字,反馈预习情况。

听说同学们都认真预习了第三单元的5篇课文,预习得怎么样呢?

老师要考察考察。

出示生字词:

第一组:

腾空墙壁逼真皎洁神韵妥帖簇拥避让

斟酌莽撞推敲威逼周旋宽恕接济凝望

期盼敬重

注意:

“神韵”中的“韵”读前鼻音,“斟”的写法。

指读,齐读,描红

第二组:

自相矛盾画龙点睛惊叹不已皓月当空迫不及待树影婆娑奸诈贪婪

指名读,齐读

三、内容梳理

本单元为“故事集锦”主题单元,包括成语故事、文学故事、民间故事、寓言故事。

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重在说理,文学故事和民间故事重在赞人。

《成语故事》由3个成语故事组成,均由古籍故事改编而来,介绍了成语的来源及寓意。

《推敲》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嫦娥奔月》叙说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免于百姓受害,吃了长生不老药升天奔月的事,意象优美、情节动人,人物的形象在情节展开的过程中表现得栩栩如生。

《读书莫放“拦路虎”》是学生初次接触的一篇自读课文,旨在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伊索寓言》选择了三则意蕴丰厚的寓言,情节紧凑,语言生动传神,发人深省。

每则寓言都以一句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之效。

与之呼应,设立“我读书,我快乐”栏目,简介全书内容,扩大阅读面。

《习作3》是观察习作,重点训练如何观察,并将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相结合。

《练习3》共安排5项内容,有语文与生活、写好钢笔字、诵读与感悟、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

其中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训练重点。

“语文与生活”这道题需要学生领会李玉和这段唱词的弦外之音。

“诵读与积累”让学生诵读与积累的是散文《幸福》。

“写好钢笔字”继续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学写毛笔字”练习写虎字头和病字旁两种偏旁的写法。

四、每篇课文的训练点

8《成语故事》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成语的理解。

三则故事分别通过语言、动作、对事物的客观描述来叙述故事,学习这些不同的表现方法。

9《推敲》感悟“推敲”的益处,抓住课后训练及文中的字词,学会换词方法,养成“推敲”习惯。

10《嫦娥奔月》通过想像感悟文章的意境美,人物美,培养思维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

12《伊索寓言》比较阅较《狐狸和乌鸦》与《蝉和狐狸》,体会蝉的智慧之处。

《习作3》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四、片段赏读,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代表性的句子,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感悟句段在表达上的精妙。

五、检查反馈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预习指定的内容

 

分不同形式朗读词语,加强记忆。

 

师生共同了解本单元几篇课文的大概内容。

 

要求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了解每篇课文的训练点

 

片段赏读,激发学习兴趣。

 

 

补充习题:

p25页(1、2、3、5)p28页(1、2、3、4、)

p32页(1、2、3、5)p36页(3、4)

p37页(1、2、3、5、6)

第三单元导读

出示学习目标反馈预习情况,

内容梳理每篇课文的训练点

苏教版第九册年级:

五学科:

语文

教学内容

《罗伯特的三次报复行动》阅读推荐

使用日期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执教者

第课时/总2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和想象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2、引导学生体会同情心和宽容的美好品质。

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

通过猜测和想象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同情心和宽容的美好品质。

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预设

学习要点

改进建议

一、回顾以往读过的书。

1、师:

我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读书,只要一有时间,我总会看到你们在教室读书的身影。

现在谁能来说说你都读过哪些书,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吗?

2、指名说。

3、师:

今天我们仍旧要读书,这次读书可是要完全挑战我们的想象力哦!

希望同学们好好表现。

二、根据书名、内容提要等预测故事重点

1、出示书的封面,看封面猜测:

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

(教师提示从书名、图画中猜测。

2、出示内容提要,指名读一读,请生说一说看了这内容提要,有什么疑问。

三、介绍第一次报复行动

1、师讲述第一次报复行动的大概,朗读书中精彩部分。

2、生交流故事中意想不到的笑料。

3、辩论式讨论:

罗伯特这样的报复过分吗?

他之前受到多大的伤害呢?

4、师出示罗伯特年轻师被学生捣乱的片段,并朗读。

小结:

这就是预测阅读带给我们的报复。

37年前,他遭受了学生的捉弄;37年后,他报复了学生。

这是一次怎样的报复呢?

四、介绍第二次报复行动

过渡:

阅读可以根据封面猜测,有时也可以根据前面的内容进行猜测。

1、大屏幕出示要采取第二次报复行动原因,出示相关插图,猜一猜他可能会如何报复。

2、师出示相关情节,并朗读给学生听。

(第十章)

3、六人小组交流:

哪些情节和你的推测惊人的相似?

哪些场面让你出乎意料呢?

为什么?

4、师:

你觉得罗伯特的行动是不是和过分,老师真的会这样报复吗?

相信你读完了整本书就应该会评论了。

五、介绍第三次报复行动

过渡:

预测阅读带给我们的是快乐,猜中了是惊喜,没猜中是思考的快乐。

1、出示故事情节,根据其中的姓名来猜一猜罗伯特可能会如何报复学生。

2、罗伯特的第三次报复成功了吗?

出示故事尾声,报复成功了吗?

把自己当成罗伯特或奥德莱,交流此时想说的话。

3、交流:

请六位学生汇报,采用角色对话的方式。

六、结束全课

1、师:

书中还有更多精彩的内容,相信你此时此刻一定是迫不及待了,课后就仔仔细细地去回味吧!

出示书的封面,看封面猜测:

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

介绍第一次报复行动

 

介绍第二次报复行动

 

介绍第三次报复行动

 

继续阅读

《罗伯特的三次报复行动》

第一次报复行动

第二次报复行动

第三次报复行动

 

苏教版第九册年级:

五学科:

语文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生字突破

使用日期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执教者

第课时/总24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两条绿线内的字。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

3、借助工具书,掌握多音字“济”和“蒙”。

教学重点

1、认识两条绿线内的字。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

教学难点

采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

教学具准备

课件

课前预习

预习本单元生字。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预设

学习要点

改进建议

一、出示生字

第8课:

戳腮僧唬

矛盾楚锐壁逼韵

第9课:

贾韩簇斟酌恕莽

敲尚睡驴妥街闯貌

第10课:

仑诈济匣

蒙奸贪丸企

第12课:

伊喉咙摻

狸葡萄馋酸慌贯谎粪戒

二、认读生字,相机纠正。

三、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一)按字的结构认识生字:

1、认识独体字:

矛尚仑丸

2、认识左右结构的生字:

戳腮僧唬锐韵韩斟酌敲睡驴

诈济奸伊喉咙摻狸馋酸慌谎貌

3、认识左中右结构的生字:

3、认识上下结构的生字:

楚壁贾簇恕莽蒙妥企葡萄贯粪

4、认识半包围结构的生字:

盾逼闯匣戒

5、讨论交流:

你还会用什么方法学习生字?

如编字谜、换偏旁识字、音近字、形近字等。

(二)根据形声字特点,认识生字:

1、举例:

腮僧唬锐壁韵簇恕济喉咙等。

2、讨论交流。

(三)学习多音字:

1、出示:

济蒙

2、借助工具书了解多音字的含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知道其读音。

四、巩固练习:

1、出示本单元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腾空墙壁逼真神韵张口结舌自相矛盾

画龙点睛惊叹不已

(2)皎洁妥帖簇拥避让斟酌莽撞推敲宽恕

(3)威逼周旋接济凝望企盼敬重皓月当空迫不及待树影婆娑奸诈贪婪

(4)狐狸葡萄一贯说谎粪便摻杂戒心惊慌失措

2、开火车,谁是识字大王

3、四字词语或成语积累:

张口结舌自相矛盾张牙舞爪乌云密布

电闪雷鸣点睛之笔画龙点睛惊叹不已

犹豫不决连连点头皓月当空迫不及待

树影婆娑奸诈贪婪惊慌失措为民造福

3、词语接龙:

(1)矛

(2)敲(3)蒙(4)谎

五、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壁()福()驴()睡()谎()

劈()逼()护()锤()慌()

2、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张()()舌自相()()画()点()()()不已皓月()()迫不()()

()()婆娑奸诈()()()()失措

补充习题上有关生字、词语的练习

第三单元生字突破

济蒙

教学

反思

审阅

意见

苏教版版第11册年级:

五学科:

语文

教学内容

88、成语故事

使用日期

课型

略读

主备人

执教者

第1课时/总25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难点

1、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课前预习

朗读课文,想象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预设

学习要点

改进建议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

8、成语故事)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

(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

(量词,当“篇”讲)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

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

请大家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三、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

旁人问他:

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

那人哑口无言)

   2、请学生朗读“夸口”的语气。

要求读得语气很夸张,把那种当众吆喝、自卖自夸的语气形象地读出来。

   3、结合插图,以替换词语和句子的方式来理解、感悟“张口结舌”。

将原句改成“那个楚国人------------------,回答不上来了”请学生填空。

四、精读《滥竿充数》

   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出示三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①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

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②朗读句子:

“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③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

(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

“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五、精读《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l)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

(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所以人们觉得怎样?

(人们觉得奇怪、可惜)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

(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3)“点睛”的结果怎样?

(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

(惊叹不已)

    (4)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

(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

让学生自由讨论。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理解词义。

 

注意正音。

 

了解寓意

 

 

1.生字新词抄写3遍。

2.完成相应的补充习题内容。

8、成语故事

夸口:

说大话。

戳穿:

刺穿。

(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

腮。

(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

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审阅意见

 

苏教版版第9册年级:

五学科:

语文

教学内容

9推 敲

使用日期

课型

精读

主备人

执教者

第1课时/总26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

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课前预习

熟悉字词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预设

学习要点

改进建议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

师述:

夜深人静,月光皎洁。

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

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

唐朝  贾岛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

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

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6、揭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

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通过画面理解诗句的意境。

 

2.介绍作者生平。

 

3.感受推敲的区别

 

抄写字词

推敲

唐贾岛

 

苏教版版第9册年级:

五学科:

语文

教学内容

9推 敲

使用日期

课型

精读

主备人

执教者

第2课时/总27课时

教学目标

1.会用“即使……也……”造句。

2.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难点

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预设

学习要点

改进建议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

皎洁 推敲 斟酌 妥帖 

2、填空:

  (  )有个诗人叫(  ),早年因(    ),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

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

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

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

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

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

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图上画了谁?

他正在干什么?

1、贾岛把诗留了下来。

第二天他骑着毛驴返回长安。

半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板书: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

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分别用“--”和“  ”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

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

(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

(合适 适宜 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

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

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

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四至六自然段1、过渡:

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斟酌得很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

竟然连——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也不知道。

接着,两个差人把贾岛带到韩愈面前。

韩愈怎么问,贾岛怎么答?

请同桌配合读好对话,并且互相评议。

1、默读思考:

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

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

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

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

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

(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

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

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

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1)、刚才,大家和大街上的人一样,都觉得贾岛很好笑。

现在,你有什么要说吗?

 

(2)、是啊,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

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

叫做——(推敲)

六,延伸拓展

 1、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你能讲讲吗?

     (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例)(出示句子)

 2、讨论“绿”字的妙处

 3、今天,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吗?

1.掌握生字词。

 

2.结合画面理解优美意境。

 

3.想象冲撞画面。

 

4.分角色朗读。

 

 

排练课本剧

9推 敲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