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4课《黄继光》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92816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4课《黄继光》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4课《黄继光》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4课《黄继光》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4课《黄继光》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4课《黄继光》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4课《黄继光》精品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4课《黄继光》精品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4课《黄继光》精品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4课《黄继光》精品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4课《黄继光》精品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4课《黄继光》精品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4课《黄继光》精品教案.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4课《黄继光》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4课《黄继光》精品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4课《黄继光》精品教案.docx

24*黄继光

A教学目标

1. 认识“役、屡”等6个生字。

2. 默读课文,能从课文中描写语言、动作的语句中,感受人物的英雄气概。

3. 运用学过的方法,阅读其他英雄人物的故事。

A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从课文中描写语言、动作的语句中,感受人物的英雄气概。

A教学策略

1. 字词教学

本课生字、词语较少,可以让学生借助拼音或工具书学会。

老师重点强调“役、屡”的读音。

2. 阅读理解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进行体会,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黄继光那种为了祖国,为了朝鲜人民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3. 表达运用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课的人文教育目标,使“老课文”教出“新效果”,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了一些拓展性的语文活动,如用几个成语来概括黄继光的精神,说几句话来赞美黄继光……使僵化的思想教育课变成学生内化的过程。

A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

多媒体课件。

A教学课时1课时

A教学过程

板块一情境渲染,触动情感

1.情境导入。

(1) 课件出示丰碑图片。

(2) 师深情导入:

同学们,这座高高耸立的丰碑是为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建造的。

在这座丰碑下,长眠着千千万万个为祖国、为朝鲜人民、为和平而牺牲的烈士英灵。

在这些英灵中,有这样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一一(生齐读课题)

(3)师板书课题:

《黄继光》。

2.简介黄继光及课文背景。

(1) 课件出示黄继光简介。

(2) 师指名读黄继光的简介。

(3) 课件出示写作背景。

(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作为背景音乐)

(4) 师配乐,朗读简介。

(5) 再读课题。

师引导:

今天让我们跨越时空,一起去寻找英雄的身影,探寻他伟大的灵魂!

(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丰碑图片,简介黄继光及写作背景等方式渲染气氛,这样很快把学生带入抗美援朝战争与上甘岭战役之中,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学生感知黄继光这一英雄形象做了充分的铺垫,使学生对黄继光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产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板块二检查预习,走进文本

1.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 师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全班认真倾听,边听边思考:

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2) 师生合作评点读文情况。

(3) 检查生字词预习。

① 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② 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役”读音是“yi”,不要读成“yti”;“屡”读,不要读成了“Wu”o

③ 指导识记生字。

a. 形近字识字:

b. 形声字识字:

“胸膛”是身体的一部分,所以是月字旁。

右边的“堂”表示读音。

c. 多音字:

(4) 整体感知课文。

① 师引导: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 示例:

本文写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而壮烈牺牲的事。

2.了解顺序,感知文本。

(1) 师引导:

文章完整而生动地叙述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的英雄事迹。

那么,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写了黄继光哪些感人的画面呢?

(2) 生默读全文,思考问题。

(3) 小组交流,启发思维。

(4) 全班交流,统一认识。

(5) 师小结: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分别描述了黄继光主动请战、执行任务、英勇献身三个感人的画面。

(6) 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按事情发展顺序 主动请战T执行任务-►英勇献身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的教学同样需要落实字词的训练,重视理清课文脉络、整体感知课文。

板块三潜心阅读,感悟文本

1. 自读感悟,体会人物品质。

(1)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边读边在文中圈画描写黄继光动作、语言的句子,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他怎样的英雄气概。

① 师指名读阅读要求。

② 师: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阅读课文。

(2) 生阅读课文。

(3) 同桌互相交流朗读时画出来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2. 全班交流,引读感悟。

(要求:

按课文叙述的顺序交流)

(1)交流“主动请战”部分。

① 师引导:

黄继光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主动请战的?

表达出黄继光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 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

“指导员,

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

“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便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

③ 师点拨:

从这两句中可以看出黄继光对敌人的憎恨和对祖国、人民的爱。

④ 师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注意读出黄继光愤怒之情、坚定之意,重读“愤怒”“坚定”。

⑤ 师生合作朗读。

(师)面对激烈的阵地战、密集的枪弹和紧迫的时间,黄继光愤怒了一一

(生)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

“指导

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师)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一一

(生)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2)交流“执行任务”部分。

① 师引导:

一个战士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

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

此时的黄继光会怎样想呢?

又是怎么做的呢?

② 课件出示段落。

③ 师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以缓慢的语速读出爬行的艰难,读出对黄继光的敬佩之情。

④ 师引读。

(师)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一一

(生)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

⑤ 出示课件。

⑥ 师引导:

“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

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此刻的黄继光又是怎样想的呢?

⑦ 师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要读出惊讶、感动、赞颂之情。

⑧ 师生合作朗读。

(师)黄继光负了伤,艰难地向前爬行着,他用尽全身的力气……近了,更近了一

(生)啊!

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

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3)交流“英勇献身”部分。

①师引导:

从昏迷中醒来的黄继光,看到战士们又被压在山坡上时,想到的又是什么呢?

② 生交流后出示相关段落。

③ 师指导朗读,相机指导:

重读描写黄继光动作的“站、张开、猛扑、堵住”等词。

④ 合作朗读。

(师)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

指导员正在着急一一

(生)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

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⑤ 师引导:

同学们,要摧毁敌人的火力点,除了用胸膛堵枪口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师相机提示武器没了、时间到了、情况严峻)

⑥ 课件播放黄继光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枪口的视频。

⑦ 师引导交流。

师问:

在枪林弹雨中,黄继光拖着受了重伤的身体,顽强地站起来了!

在没有任何武器的情况下,他用自己宽阔的胸膛挡住了敌人罪恶的枪口!

同学们,那不是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没有感觉的铁板呀!

那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呀!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难道他不珍视生命吗?

是什么力量让他置生命于不顾?

生答:

是精神,为了保卫祖国和人民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国际主义精神,他英勇顽强的形象,闪耀着灿烂光辉。

⑧ 引导展开想象,表达情感。

师引导: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黄继光的战友,目睹了这惊天动地的一幕,你会怎么想?

把你内心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以“黄继光啊,你是我的好榜样……”为开头说几句话。

(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本板块主要采用学生自读感悟、教师引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文中情境,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黄继光当时的想法。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渐渐从语言、动作描写的语句中,体会到人物的英雄气概。

板块四以情激情,拓展延伸

1.师述:

黄继光用生命铺就了一条胜利之路,战友们冲上阵地后发现,黄继光伟岸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仍然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腿已被打断,身后是一道十多米长的血印……

2,课件出示黄继光纪念馆图片。

师述:

同学们,这就是黄继光纪念馆图片,让我们全体起立,怀着对烈士无比崇敬的心情,深情地说一声一一(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黄继光,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3. 总结拓展。

(1) 师总结:

同学们,正是有了许许多多像黄继光这样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英雄,我们的祖国才会日益强大。

这种精神不仅仅存在于战场上,也存在于科学界。

在那些热爱祖国、积极投身祖国科研事业的科学家们,同样具有崇高的精神品质!

请打开课本,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读一读《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2) 总结学法。

自读课文一圈画出相关语句一讨论交流从中感悟到的人物精神品质一有感情地朗读。

(3) 生自学《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讨论交流感悟。

4. 师总结:

同学们,黄继光、钱学森两位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令人感动,令人敬佩。

虽然英雄已经逝去,但是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表现出的英勇顽强的精神永不消逝,他们的名字已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之中,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设计意图】在教学即将结束之时,教师出示黄继光纪念馆图片,再一次将学生的激情点燃。

又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阅读链接”中的爱国科学家钱学森的故事,让学生对“英雄”这一形象有一个新的认识,同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教学这篇课文,关键是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黄继光那种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的:

介绍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和黄继光的身世,让学生明白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在学习课文时就能够领悟到这是黄继光堵枪眼的力量源泉。

通过描写英雄本身的行为、语言及心理活动等,来完成英雄形象的塑造。

其中,英雄的行为、语言的描写对完成英雄形象的塑造尤为重要。

教学中,主要抓住这些句段引导学生体会黄继光在身负重伤、没有武器的严峻情况下,毅然地向敌人的火力点扑去,用胸口堵住了敌人的枪眼的大无畏精神,这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概!

采用以指导朗读为主的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范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更深刻、更好地理解课文,完成了对英雄形象的再塑造。

通过上述努力,使学生幼小纯真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目的。

24大黄继光

教学目标:

1. 尝试速读课文,抓住三处比喻句体会敌军火力的凶猛,从中感受到黄

继光英勇顽强的精神品质。

2. 练习快速默读课文,能通过描写黄继光动作和语言的句子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体会黄继光舍生忘死的英雄品质。

3. 感情朗读,借助省略号和叹号体会黄继光自我牺牲的伟大精神,从中

受到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语言描写及动作描写突出人物品质的表达方

式。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明确目标

1. 同学们,还记得我是谁吗?

还记得昨天我们一同学习了哪一课吗?

(板书24.黄继光)记性不错!

还记得这一课我们要完成多少个学习目标吗?

2. 我们就再来看看学习目标,请一名同学来读一读。

出示学习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 .能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4) .能够画出文中描写黄继光语言和动作的句子,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5) .能结合本课的写作方法,自己写出一个小片段。

说说看,现在你自己能完成那些目标?

3. 谁能来回答第二个学习目标?

4. 这几名同学在汇报时都提到了一个我们刚刚学过的生词,谁知道?

(胸膛)谁能到黑板上来写一写?

加点难度,你还会写吗?

想想看,我现在考的是哪一个词,它表示“多次”的意思。

这个词语的近义词是“爬行”。

还有一个词,黄继光主动请命要去完成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什么任务?

词语就藏在答案中。

书中还有一对近义词,我们没学,但一定有同学能记住它,它们是战争的近义词。

5. 我们先来看这三个近义词,战争中包含战役和战斗,有战役必有战斗。

(教师圈画)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了吗?

6. (出示:

战争战役战斗)结合上节课我们了解的历史背景你能正确的填一填吗?

(出示:

抗美援朝()中,上甘岭()打响了,经过43天激烈地()我军胜利了!

7. 这三个词语再次让我们回顾了一段历史,(指着黑板上的词语)这四个词语,会引领我们完成剩下的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些词,走进这场战争,走进上甘岭战役,走进最激烈的战斗现场,走进英雄。

二、深入文本精读细品

(一)学习1——6自然段

1.(指着摧毁)来读读这个词,再来读,再来读,在这场阵地战中,就这个词语,决定我军的命运!

为什么这么说呢?

请同学们试着用最快的速度读第1——6自然段,用直线画出在这场阵地战中我军遇到了什么困难?

2.说说看吧,遇到了什么困难?

有话想说吗?

从哪看出来的?

3.还有话想说吗?

你又从哪感受到?

一定要记住这句话装在心里,我们一起读出来。

(师生接读)

4. 敌人的火力这么凶猛,要想摧毁它难不难?

不摧毁行不行?

为什么?

5. 这一火力点决定着我军的生死存亡!

我军誓死都得(摧毁它!

)紧要关头!

(出示: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读出来。

6. 读出了什么?

就带着你感受读一读。

还读出了什么?

再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7. 他还说了什么?

尽情想象,这一声呐喊,他是在向谁说?

8. 引读,他坚定地说,他对自己说,他坚定地说,他对战士们说,他坚定地说,他对敌人说!

过渡:

一句话语,一份坚定,一声呐喊,一个决心!

一个行动,更是一种精神!

(二)学习7——11自然段

1. 默读第7—11自然段,借助提示,试着完成学习目标。

(出示:

我能提出真问题:

我画出的句子是,看到(可以是一个字,可以是一个词,可以是一个标点)我想问:

2. 真读书,真思考,真提问,才是真学习!

汇报一下你们的成果吧!

3. 教学预设一:

汇报(出示:

火力点里的敌人……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近了,更近了……)前面说,子弹像?

现在说子弹像?

还要记在心里。

提出的问题是?

(省略号)还有问题吗?

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你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近了,更近了……”离什么近了?

也就是离什么近了?

还是离什么更近了?

可曾犹豫?

可曾退缩?

可曾畏惧?

原来一个标点的背后写着的是英勇,读出来吧!

我也想读一读这段话,我有个问题想问你。

(读文)仅仅两个数字,我为什么读得这么慢?

他可曾停留?

可曾放弃?

原来一个数字的背后写着的是顽强!

读出来!

4. 教学预设二:

近了,更近了!

继续汇报吧!

(出示:

啊!

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

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提问题吧。

我也想提问题,黄继光究竟站起来几次?

明明站起来一次,为什么要写两次?

还要加上三个感叹号呢?

别急着回答,往这看,(出示对比的句子)最初说子弹像?

凶猛吗?

又说子弹像?

更加?

现在又说子弹像?

我们感受到的是什么?

身受重伤的英雄此时还能站起来,你不想说点什么?

这种惊讶,惊喜,惊叹!

不是一个词语一个叹号能表达的了的!

读出来!

5. 教学预设三:

(出示:

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

……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提问题吧!

6. 我想问:

这里出现了几个动作?

这一系列的动作发生在多长时间?

此时此刻他想到的是什么?

没有去想的是什么?

这就是舍生忘死!

让英雄的这一壮举牢牢地烙印在我们的心里!

再来读这一段!

(多种形式读文)

(三)学习第十二自然段

1. 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献出了他年仅22岁的生命。

堵住枪口时的黄继光双腿已经被打断了,他的全身有7处重伤,身后有一条长长的血印,可是7处伤口却没有一滴血,火力点前也没有血。

他的血在路上已经流光了,可以想象,他是以怎样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火力点前一跃而起的!

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的战士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2. 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三、情感烘托,学习写法

1.火力点摧毁了,(擦去摧毁和屡次)我军胜利了!

黄继光却远去了!

(擦去匍匐和胸膛)英雄走了,但他却留下了(指着板书:

英勇顽强)

2.这样的英雄又何止黄继光一人呢!

看,他也是上甘岭战役中英勇牺牲的英雄,他叫邱少云,为了使战斗取得胜利,为了不暴露目标,他会怎么做呢?

结合我们刚才的学习,展开想象写一写。

3. 来读一读吧!

4. 也有这样一篇课文,题目叫《我的战友邱少云》回去找到这篇课文读一读。

四、总结全文,引发思考

1. 再来看,学习目标都完成了吗?

2. 还有你不知道的,还有需要你思考的。

你们知道吗?

这两位英雄的遗体同一天运回祖国,同时安葬于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英雄长眠,精神不朽!

值得我们深思的是,硝烟弥漫的战火年代,舍生忘死,英勇顽强是英雄品质。

当硝烟褪尽,立足和平年代,我们的周围就没有英雄了吗?

(出示图面)看,不断超越,永不言败的飞人刘翔是不是英雄?

捐肾救母,孝道感天下的田世国是不是英雄?

危险面前挺身而出保全了学生,自己却高位截肢的张丽莉老师是不是英雄?

那今天我们又应该怎样理解英雄的含义呢?

回家查找资料,明天和你们的老师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