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实验.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93121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实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微观经济学实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微观经济学实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微观经济学实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微观经济学实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微观经济学实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微观经济学实验.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微观经济学实验.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微观经济学实验.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微观经济学实验.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微观经济学实验.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实验.doc

《微观经济学实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实验.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微观经济学实验.doc

微观经济学实验

实验一

完全竞争市场均衡实验

一、实验目的

模拟一个完全竞争市场,通过学生参与到某个商品市场的买卖,了解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供求双方的自发作用时如何促使市场上出现合理价格水平的。

二、实验工具

1.扑克牌一副。

2.交易者收益记录表,参与交易者每人1份。

3.市场管理人员登记表

4.市场数据统计表

5.市场价格走势表

三、实验过程及规则

1分组,全体同学分为两个大组;每组买方和卖方各9人,拿到黑牌的同学为卖方,拿到红牌的同学为买方,每人分得一张牌,3名同学作为市场管理人员(监督、登记和发布信息)

2.分发扑克牌,由市场管理人员区分买卖方随机分发扑克牌,每人1张,领到扑克牌的同学要注意对自己扑克牌上的数字保密。

黑牌上的数字代表你所拥有的商品的成本,红牌上的数字代表购买并消费一单位商品所获得的价值(用货币来衡量)。

3.由市场管理人员宣布交易开始,每轮交易时间为5分钟,工作人员提前1分钟通知。

第一轮交易开始后,交易者可以自由走动向对方报出买价或卖价,报价一致交易完成。

达成交易前,你的报价可以变动以利于达成交易。

但是一旦达成交易,价格则不可改变,接下来到市场管理人员处登记成交价格,同时交回手中的牌,回到座位上做好本轮交易的收益记录并等待下轮交易的到来。

交易过程中除讨价还价,不得与其他人交流其它信息。

4.报价规则,报价以0.5作为单位,即报出价格应为0.5的倍数。

卖方报价不得低于手中牌上的数字,即必须高于成本;买方报价不得高于手中红牌的数字,即必须低于你所获得的价值。

随时注意工作人员公布的最新成交价,作为进行交易决策的参考。

5计算收益,买方收益等于红牌上的数字减去成交价,卖方的收益等于成交价减去手中黑牌的数字。

如果一轮交易中你没有能够与他人达成交易,则收益记录中的利润或净价值为零。

一轮交易全部结束后,重新开始新的一轮交易。

多轮交易结束后,将每轮收益加总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

6.工作人员分工协作管理监督交易全过程,在确认有效交易并做好登记的同时,须及时大声报出最新成交价格并依次写在黑板上,供交易者参考。

四、热身

了解以上交易程序及规则后,在实验开始前思考以下问题,假设一卖方成本为3,买方价值为8,请回答:

(1)如果已经达成了交易,成交价格为6,卖方的利润是多少?

买方的净价值是多少?

两人获得的收益总合是多少?

(2)对于双方来说,获利相同的价格是多少?

(3)作为卖方,能够接受的最低价格是多少?

他可以得到的最高价格是多少?

(4)作为买方,能够接受的最高价格是多少?

他可以得到的最低价格是多少?

(5)正式交易开始后,你将采用下列哪种策略来获得理想的价格

第一,抓紧时间,主动出击,在市场中迅速询问每一个卖者(买者)的报价,比较之后选择最理想的价格成交。

第二,只与一个买方(卖方)讨价还价,只要每一轮可挣到一点净利润即可。

第三,与2~3个买方(卖方)讨价还价,从中选择理想的成交价格;

第四,先花1分钟时间观察市场行情,在别人报价的基础上确定某个合理的价格成交。

除了上述几种价格策略之外,也许你好备有其它可行的讨价还价策略,请提前考虑好。

五、实验结束后撰写实验报告

1.结合自身参与实验过程中的角色,分析实验相关数据,说明通过实验取得的收获,并运用经济理论展开分析。

2.结合实验思考一下问题:

第一,在每轮实验中那些买方和卖方没有机会成交?

为什么?

第二,在我们的实验中,扑克牌上的数字始终处于保密状态,实验结束后才被公开,如果在开始交易前便把卖方成本、买方价值公开在黑板上,你认为实验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第三,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市场交易价格及成交数量偏离均衡状态。

附表一:

买卖双方的收益记录表

姓名:

卖者的收益(价格—成本)

交易时期

买者的收益(价值—价格)

()-()=()

第一期

()-()=()

()-()=()

第二期

()-()=()

()-()=()

第三期

()-()=()

()-()=()

第四期

()-()=()

()-()=()

第五期

()-()=()

()-()=()

第六期

()-()=()

()-()=()

第七期

()-()=()

()-()=()

第八期

()-()=()

所有时期的总收益共()元

所有时期的总收益共()元

此表由交易者根据自己在市场交易中的地位和交易情况填写,如果是卖者填写左边一栏(右边的划去),如果是买者填写右边一栏(左边的划去)

附表二:

市场管理人员登记表

序号

卖方成本

(黑牌的数字,交易者走开后记录在此)

≤价格≤

买方价值

(红牌的数字,交易者走开后记录在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此表由市场管理人员在每一轮交易中使用1页记录下本轮的成交价格、买者价值、买者净价值、卖者成本、卖者利润、每笔交易的总利润及本轮总利润等信息。

附表三:

市场数据统计表

平均价格

成交数量

买方总利润

卖方总利润

市场总利润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第四轮

第五轮

第六轮

第七轮

第八轮

此表由工作人员在实验结束时计算、统计有关数据后填写,以备实验分析之用。

附表四:

市场价格走势图

此表由市场工作人员在实验结束时在黑板上或书面画出,以备实验分析之用。

内容包括每轮交易中按先后顺序成交的价格的坐标,然后把这些坐标连成线,多轮交易的价格线作在同一张图中,以作比较。

实验市场运行效率统计表

市场运行效率实现比例(=每轮实际总利润/理论总利润×100%)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第四轮

第五轮

第六轮

第七轮

第八轮

根据实验数据编制保留价格表如下:

保留价格表

价格

卖方愿意出售的数量

买方愿意购买的数量

根据上表数据,可分别在同一个坐标中绘制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

实验讨论与讲解

实验结束时,根据实验数据,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实验中几轮价格走势有什么规律?

是逐渐走高、走低或者收敛于某一稳定值?

为什么?

(2)如果存在某一稳定成交价格的话,有几个卖方愿意卖出产品,有几个买方愿意买进产品?

相应地,成交量可能是多少?

为什么?

(3)当市场价格为一更高价格时,愿意卖出产品的人数与愿意买进产品的人数将会怎样变化?

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当市场价格为一较低值时将会怎样?

实验二

厂商生产和成本实验

一、实验目的

厂商的短期生产及成本变动规律。

二、实验工具

1、纸张(A4)、裁纸刀、直尺、铅笔。

2、实验说明书,每组8份(未参加实验者也可以提供,供观察者参与使用)

3、实验操作指南:

每组1份,监督员每人1份(未参加实验者也可以提供,供观察者参与使用)

4、生产者记录表:

每组1份

5、监督者记录表:

每位监督者1份

6、实验数据汇总表:

1份

三、实验过程及规则

1、人员分组

挑选40名同学参与实验,40名同学随意组合成5个小组,每组8名同学。

每一个小组代表一个厂商,顺次为A、B、C、D、E厂商。

2、假设条件

在实验中所需的生产投入要素有:

纸张(A4)、铅笔、裁纸刀、直尺、书桌(用于生产操作)、参与生产的工人(学生)。

在生产中有两种可变投入:

纸张和工人;四种不变投入:

铅笔、裁纸刀、直尺和书桌。

各种投入要素的价格如表2-1所示

生产要素价格信息表

生产要素

书桌

裁纸刀

铅笔

直尺

纸张

工人

价格

1

0.5

0.2

0.2

0.1/张

0.4/人

实验的最终产品为标有序号的8张纸卡片,8张纸卡片视为一单位产品。

产品质量和规格要求是:

产品的最终尺寸为3.7cm×3cm。

3、生产活动

实验一共进行7轮。

(1)生产。

每个小组及厂商,意义上生产要素投入生产,生产出最终产品——标有序号的8张纸卡片,8张纸卡片视为一个生产单位的产品。

产品的最终尺寸为3.7cm×3cm,尺寸误差不得超过0.3cm,否则视为废品。

每一张卡片上写有序号1~8,并且从上到下依数字从小到大排列,没写序号或序号排列错误的也将视为废品。

厂商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产量最大化以及成本最小化。

因此,每个厂商应考虑如何组织生产、合理安排要素投入,以实现既定目标。

投入工人数量为一种可变要素,在前5轮实验中,事先规定参与生产的人员数量,依次为1、2、3、4、5人,具体参与生产的人由各小组自行决定。

后两轮中,各小组可自行决定参与生产的人员数量。

在生产过程中,裁纸只可以使用裁纸刀,不得使用其他方法,并且纸只能一张一张的裁开。

在前6轮中,当某轮结束时,若有未完成的产品视为半成品,可以在下一轮继续生产,其成本计入该轮,半成品的存货成本为零。

例如,在第二轮结束时,卡片尚未写上序号,则其为半成品,可在第三轮继续生产但纸张的成本计入第二轮的相应成本中。

纸张的成本以整张纸为单位,即使只用了一张纸的一部分,也按0.1元/张计算成本。

在最后一轮结束时,未完成的产品视为废品,不得计入产品数量,但已发生的成本要计入相应的生产成本中。

在实验第一轮开始之前给大家10分钟的讨论和准备时间,在接下来的6轮试验中,每轮开始前给各组3分钟讨论和准备时间。

在讨论和准备时间里,各组所有成员可以总结前次生产经验,商议如何组织生产、各要素的投入数量,并做好相应记录。

(2)运送。

每轮结束前,各组要将生产好的产成品运送个生产监督员,各个厂商可以自行决定运送时间,既可以在完成一件产品实际运送一件产品,也可以在每轮结束前集中运送。

产成品由监督员进行产品检查,只有经监督检查合格的产品才能在市场进行销售。

不存在运输成本。

(3)监督。

挑选5名同学作为生产监督者并兼任工作人员,每一名监督者监督一个小组,负责监督生产过程和检查产品质量,并记录实验结果。

监督员的职责是监督生产过程的操作是否合乎规定(如在生产过程中小组成员发生违规行为,要及时指出并按相应规则处理),最终产品是否合乎规定。

(4)销售。

每一个厂商根据给定的生产投入要素,生产出纸卡片产品。

经检验合格的产品可以在市场上以2.5元的价格进行销售,无论厂商生产多少产品,产品价格固定不变,并且各厂商生产出来的产品全部可以按既定的价格进行销售,即我们模拟的是一个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结构,不存在滞销,或者产品价格改变的情况。

4.收益计算

在第七轮实验结束时,各个厂商计算各自收益,当然并不排除每个厂商在每轮生产结束时计算收益,以便帮助下一阶段的生产投入,但在第7轮结束时会留出专门时间给各厂商计算收益,大约为5分钟。

每个厂商单独计算各轮的收益,并将各轮收益累加得到总收益。

收益计算公式是:

厂商收益=∑(销售价格-生产成本)×产品数量。

在此,销售价格为每个产品2.5元,生产成本为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数量乘以各自的价格,产品数量未经过产品监督员检查认为合格的产品数量。

5.实验记录与信息统计

由5位生产监督者兼任工作人员,他们的职责是执行规则和记录实验数据。

在每轮实验结束后,工作人员要和厂商确定最终产品数量,以及投入要素数量,并将结果记录在附件表中。

注意,产量和投入要素数量一定要经过生产者和监督者双方认可,数据应保持一致。

在实验结束后,5名工作人员将各自的记录表综合汇总,尽快完成附件中的所有项目,以便接下来的实验结果分析使用。

同时,将汇总实验信息抄在黑板上,并留出足够的空间为后面绘制曲线与分析使用。

6激励设计

收益最大的厂商成员对其进行学期考试成绩加分。

四、总结与撰写实验报告

根据实验数据思考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变化趋势和相互关系?

(2)劳动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变化趋势和相互关系如何?

(3)是否投入劳动越多越好,即人多好办事?

(4)如何提高生产效率?

(5)影响收益的因素有哪些?

.附件生产者记录表企业生产监督员

轮次

产量

工人数量

纸张数量

书桌成本

裁纸刀成本

铅笔成本

直尺成本

工人成本

纸张成本

总不变成本

总可变成本

总成本

总收入

平均不变成本

平均可变成本

平均总成本

边际成本

利润

监督者记录表企业生产监督员

轮次

产量

工人数量

纸张数量

书桌成本

裁纸刀成本

铅笔成本

直尺成本

工人成本

纸张成本

实验数据汇总表

轮次

产量

总不变成本

总可变成本

总成本

总收入

平均不变成本

平均可变成本

平均总成本

边际成本

利润

试验三

垄断试验

一、试验目的

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影响

二、实验说明书

1、如果你是一个厂商将得到一份说明成本的信息表,如果你是消费者则得到一张扑克牌,上面的数字代表你的意愿价格。

请注意不要将你的信息暴露给本次实验的所有参加者。

你还得到一张有关收益的记录表,请注意按要求填写,也要注意不要将有关内容公开。

2、交易规则。

厂商以公开报价方式叫出一个价格,称为叫价,参加者可以用举手方式或者用语言告诉现场的所有人员,特别要告诉实验主持人所购买的意愿价格。

当购买数量超过生产者所能够提供的数量时,厂商可以要求用抽签方式,或者直接决定卖给谁。

每次叫价时间间隔为2分钟,超过2分钟仍然没有成交,则为无效叫价。

厂商可以有两次报价机会,是否选择两次报价和如何报价由厂商决定。

全部交易共两个阶段、8轮,16分钟左右。

3、交易记录与收益计算。

请每轮参加者记录好自己的收益。

第四轮、第八轮结束时,计算一下收益,并通告每位参加者收益情况。

在第四轮和第八轮留下专门的时间给参加者一个计算收益的时间,大约为3分钟,3分钟以后重新恢复交易。

厂商为了保持自己决策时的清醒头脑,可以申请有一位助手帮助进行收益计算,也可以申请使用计算工具。

每位参加者单独计算收益并将各期收益累加得总收益。

收益计算公式是:

厂商总收益(或企业利润)=∑(交易价格—生产成本)×交易数量;

消费者收益(或消费者剩余)=∑(意愿价格—交易价格)×交易数量

三、实验过程

1、实验环境:

教室腾出一块能够将实验小组相互分开的空间,形成一个可以将买卖双方分离的会议讨论环境,避免小组之间相互干扰,各组应以讨论会方式工作。

2、实验分组:

每个实验小组5人,其中4人编号分别为A、B、C、D,是购买者,1人为生产者。

3、个人信息:

每次交易之前,每个购买者发放一张扑克牌,扑克牌上的数字代表消费者消费一单位商品得到的边际效用(意愿价格,即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每次交易完成,将扑克牌收回重新随机抽取。

购买者之间不要公开信息。

生产者拿到的信息表,表上的数字表示生产每单位产品的成本。

例如,第一行数字为1、2、3、4,第二行数字为3、4、5、6,表示生产第1、2、3、4单位产品时的边际成本分别是3、4、5、6。

4、交易流程:

进行两轮共8局实验(每局4轮)

(1)叫价。

在每一轮交易中,首先由厂商报出一个价格。

为了方便,价格之间的间隔最小为0.5元。

例如,价格确定为5.5、6、6.5元等。

对厂商而言,即使价格在本档次价格范围内,产量也不改变。

例如,当出售四个单位产品时,成本分别为3、4、5、6元,价格可以大于6元,但不能小于6元。

当然厂商可以自由申报价格,在出售4个单位产品时,将价格确定在超过6元的任何位置。

对消费者而言,不能低于所拿到扑克牌上数字所表示的意愿价格。

双方能够共同接受的价格即为成交价格。

价格仅由卖方报出,买方不能讨价还价,也不相互商量是否购买决策行为,只能各自决定买与不买。

厂商有两次报价机会,如何报价由厂商自行决定。

厂商每次叫价的时间间隔大约为2分钟,包括买卖双方等待购买者的思考和准备;在2分钟以内,时间由厂商决定。

(2)交易和同。

若消费者愿意购买,随即与卖方签订合同,内容包括成交价格和数量,合同一经签订双方均不得反悔或违约。

然后,厂商可进行第二次报价,消费者可决定买与不买并签订合同。

厂商每次叫价时间严格限定不超过2分钟。

如果出现厂商报价后出售数量不足时,厂商有权决定于哪一位消费者交易,没有达成的交易不能签订合同,也不能计算收益。

相应地,厂商也不能计算收益。

(3)生产。

厂商签订合同后立即生产,不存在违约的可能,也不再发生运输成本及交易成本;厂商是根据订单生产的,不存在存货机器成本。

5、收益计算

第四轮、第八轮结束时,计算一下收益。

在第四轮和第八轮留下专门的时间给参加者一个计算收益的时间,大约为3分钟,3分钟以后重新恢复交易。

厂商为了保持自己决策时的清醒头脑,可以申请有一位助手帮助进行收益计算,也可以申请使用计算工具。

每位参加者单独计算收益并将各期收益累加得总收益。

收益计算公式是:

厂商总收益(或企业利润)=∑(交易价格—生产成本)×交易数量;

消费者收益(或消费者剩余)=∑(意愿价格—交易价格)×交易数量

显然,只有交易价格大于厂商成本和意愿价格大于交易价格时才会对厂商或消费者有意义,虽然没有限制一定要有净收益,但人们追求最大收益的动力,可以排除那些没有收益的交易。

四、讨论与撰写实验报告

1、厂商是否会将价格确定在最大利润水平上?

这一产量是多少?

2、厂商是如何找到利润最大化水平的?

他是否会有利润损失?

3、如何能够尽快地找到最大利润产量?

4、是否存在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可能提高自己收益的方法有哪些?

5、垄断个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附件

供给信息表

产品数量

1

2

3

4

边际成本

此信息表每位厂商一份。

相关数据由主持教师事先确定,数量应由小到大,即边际成本递增区域。

收益记录表

序次

1

2

3

4

小计

5

6

7

8

总计

初始数据

交易价格

收益

注:

此记录表每位厂商和消费者各一份,其中初始数据厂商为供给信息表中边际成本,消费者为所持扑克牌上的数字。

交易结果记录表

序次

1

2

3

4

小计

5

6

7

8

总计

1次叫价

2次叫价

总量

消费者剩余

厂商利润

总剩余

注:

表格中用(P,Q)记录每次交易的价格和数量;表中第一列1-2次交易表示厂商叫价次数仅限2次。

另外,该表也可拥有记录讨价还价,行的1-4、5-8次代表厂商在每一轮讨价还价的最后结果;表中总量由交易数据量累加而成,根据总量和信息表查到意愿价格、成本,并计算每次交易的消费者剩余、厂商利润和总剩余。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