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优化设计课后习题答案.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95187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3.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优化设计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机械优化设计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机械优化设计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机械优化设计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机械优化设计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机械优化设计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机械优化设计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机械优化设计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机械优化设计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机械优化设计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机械优化设计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机械优化设计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机械优化设计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机械优化设计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机械优化设计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机械优化设计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机械优化设计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机械优化设计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机械优化设计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机械优化设计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优化设计课后习题答案.doc

《机械优化设计课后习题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优化设计课后习题答案.doc(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械优化设计课后习题答案.doc

第一章习题答案

1-1某厂每日(8h制)产量不低于1800件。

计划聘请两种不同的检验员,一级检验员的标准为:

速度为25件/h,正确率为98%,计时工资为4元/h;二级检验员标准为:

速度为15件/h,正确率为95%,计时工资3元/h。

检验员每错检一件,工厂损失2元。

现有可供聘请检验人数为:

一级8人和二级10人。

为使总检验费用最省,该厂应聘请一级、二级检验员各多少人?

解:

(1)确定设计变量;

根据该优化问题给定的条件与要求,取设计变量为X=;

(2)建立数学模型的目标函数;

取检验费用为目标函数,即:

f(X)=8*4*x1+8*3*x2+2(8*25*0.02x1+8*15*0.05x2)

=40x1+36x2

(3)本问题的最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minf(X)=40x1+36x2X∈R3·

s.t.g1(X)=1800-8*25x1+8*15x2≤0

g2(X)=x1-8≤0

g3(X)=x2-10≤0

g4(X)=-x1≤0

g5(X)=-x2≤0

1-2已知一拉伸弹簧受拉力,剪切弹性模量,材料重度,许用剪切应力,许用最大变形量。

欲选择一组设计变量使弹簧重量最轻,同时满足下列限制条件:

弹簧圈数,簧丝直径,弹簧中径。

试建立该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

注:

弹簧的应力与变形计算公式如下

解:

(1)确定设计变量;

根据该优化问题给定的条件与要求,取设计变量为X=;

(2)建立数学模型的目标函数;

取弹簧重量为目标函数,即:

f(X)=

(3)本问题的最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minf(X)=X∈R3·

s.t.g1(X)=0.5-x1≤0

g2(X)=10-x2≤0

g3(X)=x2-50≤0

g4(X)=3-x3≤0

g5(X)=≤0

g6(X)=≤0

1-3某厂生产一个容积为8000cm3的平底、无盖的圆柱形容器,要求设计此容器消耗原材料最少,试写出这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

解:

根据该优化问题给定的条件与要求,取设计变量为X=,

表面积为目标函数,即:

minf(X)=x12+2x1x2

考虑题示的约束条件之后,该优化问题数学模型为:

minf(X)=x12+2x1x2

X=[x1,x2]T∈R2

s.t.g1(X)=-x1≤0

g2(X)=-x2≤0

h1(X)=8000-x12x2=0

1-4要建造一个容积为1500m3的长方形仓库,已知每平方米墙壁、屋顶和地面的造价分别为4元、6元和12元。

基于美学的考虑,其宽度应为高度的两倍。

现欲使其造价最低,试导出相应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

解:

(1)确定设计变量;

根据该优化问题给定的条件与要求,取设计变量为X=;

(2)建立数学模型的目标函数;

取总价格为目标函数,即:

f(X)=8(x1x3+x2x3)+6x1x2+12x1x2

(3)建立数学模型的约束函数;

1)仓库的容积为1500m3。

即:

1500-x1x2x3=0

2)仓库宽度为高度的两倍。

即:

x2-2x3=0

3)各变量取值应大于0,即:

x1>0,x2.>0.,则-x1≤0,-x2≤0

(4)本问题的最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minf(X)=8(x1x3+x2x3)+18x1x2X∈R3·

s.t.g1(X)=-x1≤0

g2(X)=-x2≤0

g3(X)=-x3≤0

h1(X)=1500-x1x2x3=0

h2(X)=x2-2x3=0

1-5绘出约束条件:

;;所确定的可行域

1-6试在三维设计空间中,用向量分别表示设计变量:

;;。

第二章习题答案

2-1请作示意图解释:

的几何意义。

2-2已知两向量,求该两向量之间的夹角。

2-3求四维空间内两点和之间的距离。

2-4计算二元函数在处,沿方向的方向导数和沿该点梯度方向的方向导数。

2-5已知一约束优化设计问题的数学模型为

求:

(1)以一定的比例尺画出当目标函数依次为时的四条等值线,并在图上画出可行区的范围。

(2)找出图上的无约束最优解和对应的函数值,约束最优解和;

(3)若加入一个等式约束条件:

求此时的最优解,。

解:

下图为目标函数与约束函数(条件)设计平面X1OX2。

其中的同心圆是目标函数依次为f(X)=1、2、3、4时的四条等值线;阴影的所围的部分为可行域。

由于目标函数的等值线为一同心圆,所以无约束最优解为该圆圆心即:

X1*=[3,4]T

函数值f(X1*)=0。

而约束最优解应在由约束线g1(X)=0,g2(X)=0,g3(X)=0,g4(X)=0,组成的可行域(阴影线内侧)内寻找,即约束曲线g1(X)=0与某一等值线的一个切点X2*,可以联立方程:

,解得X2*=[2,3]。

函数值f(X2*)=(2-3)2+(3-4)2=2。

加入等式约束条件,则X3*为可行域上为h1(X)=0上与某一条等值线的交点,可以联立方程:

,解得X3*=[5/2,5/2]。

函数值f(X3*)=(5/2-3)2+(5/2-4)2=2.5。

2-6试证明在点处函数具有极小值。

证明:

求驻点:

H(X)是正定的,所以驻点必定是极小点。

故在点处函数具有极小值。

2-7求函数的极值点,并判断其极值的性质。

解:

H(X)是正定的,所以,为凸函数。

2-8试判断函数的凸性。

解:

H(X)是正定的,

所以,为凸函数。

2-9试用向量及矩阵形式表示并证明它在上是一个凸函数。

解:

H(X)是正定的,

所以,为凸函数。

2-10现已获得优化问题

的一个数值解,试判定该解是否上述问题的最优解。

第三章习题答案

3-1函数,当初始点分别为及时,用进退法确定其一维优化的搜索区间,取初始步长。

解:

当时

(1)取

=0.1

比较,因,所以应作前进搜索。

⑵步长加倍:

=0.3

再比较,因,所以还应再向前搜索,为此应舍去上一次的点。

所以:

(3)步长加倍:

=0.7

.

比较,因,所以还应再向前搜索,。

(4)步长加倍:

=1.5

.

比较,因。

已找到具有“高-低-高”特征的区间

即:

时,

时,

时,。

所以,,单峰区间为:

当时

同理可得:

3-2用黄金分割法求函数在区间中的极小点,要求计算到最大未确定区间长度小于0.05。

解:

(1)在初始区间[a,b]=[-3,5]中取计算点并计算函数值

(2)比较函数值,缩短搜索区间

因有f1≤f2,则

(3)判断迭代终止条件

b-a>ε

不满足迭代终止条件,比较函数值f1、f2继续缩短区间。

将各次缩短区间的有关计算数据列于下表。

表黄金分割法的搜索过程

区间缩短次数

a

b

α

(1)

α

(2)

f1

f2

(原区间)

-3

5

0.056

1.944

0.115

7.667

1

-3

1.944

-1.111

0.056

-0.987

0.115

2

-3

0.056

-1.832

-1.111

-0.306

-0.987

3

-1.832

0.056

-1.111

-0.665

-0.987

-0.888

4

-1.832

-0.665

-1.386

-1.111

-0.851

-0.987

(5-8)略

9

-1.11122

-0.94097

-1.046

-1.006

-0.

-0.

3-3用二次插值法求函数的最优解。

已知搜区间为,选代精度。

解:

采用Matlab编程计算得:

3-4函数,取初始点为,规定沿点的负梯度方向进行一次一维优化搜索,选代精度:

(1)用进退法确定一维优化搜索区间;

(2)用黄金分割法求最优化步长及一维优化最优值;

(3)用二次插值法求最优化步长及一维优化最优值;

(4)上述两种一维优化方法在求解本题时,哪一个种方法收取更快,原因是什么?

解:

最优点,最优值

二次插值法更快

3-5求的极小点,选代精度。

要求:

(1)从出发,为步长确定搜索区间;

(2)用黄金分割法求极值点;

(3)用二次插值法求极值点。

解:

(1)①由已知条件可得,

因为,应作前进搜索。

②步长加倍,,

因为,所以还应再向前搜索,为此应舍去上一次的点。

所以:

③步长加倍,,

因为,所以还应再向前搜索,为此应舍去上一次的点。

所以:

④步长加倍,,

因为,所以还应再向前搜索,为此应舍去上一次的点。

所以:

⑤步长加倍,,

因为,所以已找到具有“高—低—高”特征的区间

即时,;

时,;

时,。

(2)由

(1)确定的搜索区间[0.7,3.1],利用Matlab进行黄金分割法一维优化搜索得:

(3)由

(1)确定的搜索区间[0.7,3.1],利用Matlab进行二次插值法一维优化搜索得:

4-1解:

初始点取,因此。

本题中以函数下降量为终止准则。

第1轮搜索方向,取两坐标轴的单位向量,即取:

从初始点出发,首先沿方向进行一维最优化搜索,求点,即求解:

为此,需先求出最优步长,而后代入式:

,就可求出以为初始点,沿着方向进行一维优化求解的最优点。

因为、已知,由第3章的概念可得:

,下列采用解析法求极值。

因为

所以

由可得

而函数值:

再从点出发,沿方向进行一维最优化搜索,求点:

由可得

而函数值:

函数下降量:

第二轮搜索:

先从点出发,沿着方向进行一维最优化搜索,求点,

因为

所以

由可得

而函数值:

再从点出发,沿方向进行一维最优化搜索,求点:

由可得

而函数值:

函数下降量:

第三轮搜索:

先从点出发,沿着方向进行一维最优化搜索,求点,

因为

所以

由可得

而函数值:

再从点出发,沿方向进行一维最优化搜索,求点:

由可得

而函数值:

函数下降量:

第四轮搜索:

先从点出发,沿着方向进行一维最优化搜索,求点,

因为

所以

由可得

而函数值:

再从点出发,沿方向进行一维最优化搜索,求点:

由可得

而函数值:

函数下降量:

第五轮搜索:

先从点出发,沿着方向进行一维最优化搜索,求点,

因为

所以

由可得

而函数值:

再从点出发,沿方向进行一维最优化搜索,求点:

由可得

而函数值:

函数下降量:

第六轮搜索:

先从点出发,沿着方向进行一维最优化搜索,求点,

因为

所以

由可得

而函数值:

再从点出发,沿方向进行一维最优化搜索,求点:

由可得

而函数值:

函数下降量:

第七轮搜索:

先从点出发,沿着方向进行一维最优化搜索,求点,

因为

所以

由可得

而函数值:

再从点出发,沿方向进行一维最优化搜索,求点:

由可得

而函数值:

函数下降量:

第八轮搜索:

先从点出发,沿着方向进行一维最优化搜索,求点,

因为

所以

由可得

而函数值:

再从点出发,沿方向进行一维最优化搜索,求点:

由可得

而函数值:

函数下降量:

将以上各跌代计算结果整理得如下表格:

迭代次数

迭代点

步长

函数值

函数下降量

1

[1.296,2.2]T

-0.704

2.120

0.2598

[1.296,2.488]T

0.288

1.954

2

[1.439,2.488]T

0.143

1.798

0.1525

[1.439,2.755]T

0.267

1.656

3

[1.555,2.755]T

0.116

1.531

0.1401

[1.555,2.987]T

0.232

1.424

4

[1.646,2.987]T

0.091

1.334

0.1138

[1.646,3.178]T

0.191

1.262

5

[1.717,3.178]T

0.071

1.202

0.0856

[1.717,3.333]T

0.155

1.154

6

[1.772,3.333]T

0.055

1.116

0.0589

[1.772,3.456]T

0.123

1.086

7

[1.813,3.456]T

0.041

1.063

0.0295

[1.813,3.550]T

0.094

1.045

8

[1.845,3.550]T

0.032

1.031

0.0239

[1.845,3.625]T

0.075

1.020

在函数下降量的终止准则的基础上,结合优化计算结果可知,所求最优点为[1.845,3.625]T,对应的函数值为。

4-2解:

解:

已知初始点,因此。

第一轮搜索方向,取:

从初始点出发,沿方向进行一维最优化搜索,求点

即求解:

因为=故

令得,。

所以

==函数值

再从出发,沿方向进行一维最优化搜索,求点;

=

令得,所以

==函数值

计算=,得=,

,,

-=26-2=24,-=2-0=2

所以-=26-2=24,m=1.

用判别准则检验:

据此取:

由于,第二轮搜索的初始点取:

,.

从初始点出发,沿方向进行一维最优化搜索,求点。

=

令得,所以

==函数值

再从出发,沿方向进行一维最优化搜索,求点;

=

令得,所以

==函数值

计算=,得=,

,,

-=0+=,-=-+=

所以-=0+=,m=1.

用判别准则检验:

所以

满足判别条件,记新方向为

以为起点,沿方向进行一维最优化搜索,求点;

=

令得,所以

==函数值

检验终止准则

第三轮搜索取新的方向组为:

从初始点取:

,.

从初始点出发,沿

方向进行一维最优化搜索,求点。

=

令得,所以

==函数值

再从出发,沿方向进行一维最优化搜索,求点;

=

令得,所以

==函数值

计算=,得=,

,,

-=-1+1=0,-=-

所以-=-1+1=0,m=1.

用判别准则检验:

故无需对

计算便可知其不满足判别准则检验。

又由于。

所以,我们直接检验终止准则

满足判别条件,记新方向为

最后,求得最优点为,

4-3解:

(1)

初始点因此第1轮搜索方向,取两坐标轴的单位向量。

即取:

从初始点出发首先沿方向进行一维最优化搜索,求点,即求解因为

所以

令则所以而函数值再从点出发沿方向进行一维最优化搜索,求点

令即故求得即计算:

得即

计算各点函数之差,并确定其中差值的最大值

用判别准则检验:

所以不必计算,即可判定第2轮搜索仍采用原方向,即

由于第2轮搜索的初始点应定为

重复上述步骤进行计算,从出发沿方向进行一维最优化搜索,找到最优点。

令得所以

所以

再从点出发沿方向进行一维最优化搜索,求点:

令得所以所以计算得得计算各点函数值之差,并确定其中差值最大者

所以

m=2,

所以

判断条件成立,需要计算新方向,记为

以为起点,沿方向进行一维优化,可求得令得即所以得检验终止准则:

显然不满足需要进行新一轮的优化搜索,新一轮的优化搜索应采用新的方向组。

即,

第3轮搜索的初始点应选在:

,,

令即所以函数值:

,再从出发沿方向进行一维最优化搜索求点

,令

得即所以即计算,计算

,不满足判别准则。

由于显然满足终止准则。

所以最优点为,

(2)

初始点因此第1轮搜索方向,取两坐标轴的单位向量。

即取:

从初始点出发首先沿方向进行一维最优化搜索,求点,即求解因为

所以

令则所以而函数值再从点出发沿方向进行一维最优化搜索,求点

令即故求得即

计算:

以为起点,沿作一维优化求其最优点,并作为下一轮的初始点。

,令

得所以,

更新搜索方向向量组:

,,K=1+1=2。

由于,与向量共线,这样在继续的搜索过程中,实际上就变成了在一维方向上求解二维平面的问题,必然引起搜索的失败,无法求的最优解。

4-4解:

1)、已知初始点

初始点处的梯度为:

根据式(4.5.1-1)求搜索方向为

则第一轮的迭代点X

(1)为

因为目标函数较简单,这里不用搜索法而用解析法来确定α(0):

于是得

接下来求第二轮的迭代点,首先计算点处的梯度,得

根据式(4.5.1-1)求搜索方向为

则第二轮的迭代点X

(2)为

因为目标函数较简单,这里不用搜索法而用解析法来确定α

(1):

于是得

接下来求第三轮的迭代点,首先计算点处的梯度,得

根据式(4.5.1-1)求搜索方向为

则第三轮的迭代点X(3)为

因为目标函数较简单,这里不用搜索法而用解析法来确定α

(2):

于是得

2)、各轮的搜索方向可由第一步可得,而

故互相垂直,又有

故互相垂直

从而验证了相邻两次迭代的搜索方向为互相垂直。

4-5

(1)

解:

初始点取x=。

==

==

[]=

x=x-[]=-=

将x继续进行迭代

==

所以:

x=x-[]=x

x=即为所求最小值=-1

(2)

解:

取初始点为,经计算可得。

4-6解:

4-7解:

由已知条件可得:

已知初始点,取初始矩阵

初始点处的梯度为:

求搜索方向:

则第一轮的迭代点为:

因为目标函数较简单,这里采用解析法来确定:

令解得

所以,,

接下来求第二轮的迭代点,首先计算点的梯度,得:

计算:

所以,

计算新的迭代点

令解得

所以,,

接下来求第三轮的迭代点,首先计算点的梯度,得:

计算:

所以,

计算新的迭代点

令解得

所以,,

接下来求第四轮的迭代点,首先计算点的梯度,得:

计算:

所以,

计算新的迭代点

令解得

所以,,

接下来求第五轮的迭代点,首先计算点的梯度,得:

计算:

所以,

计算新的迭代点

令解得

所以,,

将以上结果整理得以下数据表格:

k

0

2

0.5

-1

-2

-5.5

0.25

1

2.088

1.119

-2.062

0.3

-6.161

0.221

2

2.421

0.884

-0.926

-1.306

-6.539

0.086

3

2.432

1.228

-1.592

0.048

-6.77

0.106

4

2.637

1.061

-0.848

-1.03

-6.938

0.052

4-8证明:

(1),则

和是关于共轭的。

和不正交。

(2)

,即与正交

和不是关于共轭的。

4-9解:

应用Matlab编程计算得结果:

5-1解:

根据式(5.2.4-1)可得:

所以,

此时

不在定义域之内,违法约束

5-2解:

取,则,由已知条件可得:

(0)以三点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为,

(1)以三点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为,

由已知定义域可知,改点不在规定的定义域范围内,所以缩小,取

(2)以三点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为,则

(3)以三点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为,则

(4)以三点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为,则

由已知定义域可知,改点不在规定的定义域范围内,所以缩小,取

(5)以三点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为,则

通过五次的复合形计算得最优点为。

5-3解:

(1)内点法:

根据内点法初始点选用原则,取其初始点为。

(2)外点法:

=

根据外点法初始点选用原则,取其初始点为。

5-4解:

5-5解:

将已知约束条件整理得:

5-6解:

由已知条件得

令可得其极值表达式为:

惩罚函数的极值为:

,取不同值时惩罚函数的取值情况如下表所示:

0.1

0.01

0.001

0

5.316

5.1

5.032

5.01

5

56.324

52

50.632

50.2

50

通过以上表格数据进行绘图可知,随着值的减小,极值点将沿一直线轨迹缩小。

5-7解:

构造外点法惩罚函数:

=

令函数的一阶偏导数为零,可得其无约束极值点

令可得

当时:

最终的最优解为。

最优点的移动方向沿着直线方向。

5-8解: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再求偏导数并令其等于零,得

解上面的方程组得:

即得最优解:

5-9解: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