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北师大版数学四下《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word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5594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北师大版数学四下《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word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春北师大版数学四下《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word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春北师大版数学四下《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word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春北师大版数学四下《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word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春北师大版数学四下《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word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春北师大版数学四下《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word单元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春北师大版数学四下《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word单元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春北师大版数学四下《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word单元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春北师大版数学四下《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word单元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春北师大版数学四下《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word单元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春北师大版数学四下《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word单元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春北师大版数学四下《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word单元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春北师大版数学四下《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word单元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春北师大版数学四下《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word单元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春北师大版数学四下《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word单元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春北师大版数学四下《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word单元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春北师大版数学四下《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word单元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春北师大版数学四下《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word单元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春北师大版数学四下《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word单元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春北师大版数学四下《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word单元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北师大版数学四下《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word单元备课.docx

《春北师大版数学四下《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word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北师大版数学四下《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word单元备课.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春北师大版数学四下《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word单元备课.docx

春北师大版数学四下《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word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小数意义的认识,后一部分是小数的加减法。

教材分析:

小数的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及“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小数的意义

(一)”、“小数的意义

(二)”、“小数的意义(三)”、“比大小”、“买菜”、“比身高”、“歌手大赛”等内容。

“小数的意义”把小数的认识范围扩大,不仅元、角、分以元为单位可以用小数表示,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可以用小数表示。

扩展对小数意义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

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买菜”、“比身高”、“歌手大赛”等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学习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以及学会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3、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4、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加减混合运算。

5、能运用小数加减预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1、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2、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课时安排:

(建议15课时)

小数的意义

(一)1课时

小数的意义

(二)1课时

小数的意义(三)1课时

小数的意义练习1课时

比大小2课时

买菜1课时

比身高2课时

歌手大赛2课时

练习一2课时

单元检测及小结2课时

主备教师

何晓冬

备课时间

2015年3月7日

组长审核

 

年月日

领导签字

 

年月日

小数的意义

(一)(总第1课时)

教学

内容

北师大教材第2—3页小数的意义

(一)

教学

目标

1、在认识小数现实模型(如元、角、分)的基础上,通过分数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结合寻找生活中的小数,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

重难点

在认识小数现实模型(如元、角、分)的基础上,通过分数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

准备

人民币(教学用)、PPT课件

教与学活动

设计意图

修改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提问:

你对小数有哪些了解?

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做一做,说一说

(1)1.11元是什么意思?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发言。

(2)1.11米是什么意思呢?

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发言。

2、学生分小组完成涂一涂,想一想,填一填。

3、学生交流汇报:

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学生尝试寻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交流。

5、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再次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三、巩固应用

学生完成第3页练一练1—4题,师生一起讲评。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课后再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说说它们的意义,并用分数把它们表示出来。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小数的意义

(一)

小数的意义

(一)

1、1.11元是1元1角1分。

1.11米是1米1分米1厘米。

2、()可以表示为0.1

()可以表示为0.3

()可以表示为0.01

()可以表示为0.23

小数的意义

(二)(总第2课时)

教学

内容

北师大教材第4—5页小数的意义

(二)

教学

目标

1、结合测量长度、质量等活动的具体情境,体会把较小的度量单位转化为较大的度量单位是产生小数的现实背景。

2、会用小数表示长度、质量等常见的量,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

应用。

教学

重难点

1、通过探索单位换算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2、把复名数转化为单名数。

教学

准备

刻度尺、PPT课件

教与学活动

设计意图

修改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师:

同学们,观察课本第4页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你会测量吗?

请同学们把你测量到的班级黑板的长度汇报上来好吗?

二、汇报交流,探究方法

1、学生汇报课间测量到的数据。

黑板长2米,又多出36厘米。

学生观察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发现单位不同后,学生思考:

怎么办?

当学生提出将单位统一后,学生尝试将测量结果换算成以“米”作单位的数。

2、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单位换算。

然后抽上组汇报,老师讲评。

师总结:

由于米、分米、厘米都是十进制的,所以可以直接用分母为10或100的这种分数来表示,或用小数表示。

三、知识延伸,举一反三

师:

你们已经学会了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现在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用天平称一下数学课本、文具盒的重量,并用“千克”表示出来。

(学生自由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抽生汇报,教师讲评总结。

四、拓展延伸,生活应用

学生完成第5页练一练1、2题,教师讲评。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找一找生活中需要进行的单位换算。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小数的意义

(二)

小数的意义

(二)

36厘米=0.36米12克=0.012千克500克=0.5千克

把长度、质量较小单位的数改写成较大单位的数时,先把较小的数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然后再写成小数,并在后面加上要写成的较大单位的名称。

小数的意义(三)(总第3课时)

教学

内容

北师大教材第6—8页小数的意义(三)

教学

目标

1、理解和掌握小数数位顺序表,认识小数各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关系。

2、理解并掌握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性质。

教学

重难点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

准备

计数器、PPT课件

教与学活动

设计意图

修改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主题情景图)通过看图片我们知道,北京地铁的最高运行速度约为22.222米/秒,你知道像这样的小数每个数位上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小数的意义,进而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

小数的意义(三)

二、探索新知

(一)小数的构成、数位及计数单位

1、师:

小数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师抽生板书出整数部分的数位顺序表,教师补充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表,并板书有序。

教师讲解小数数位顺序表上每个数位表示的意义。

2、抽生到黑板前写22.222,师生共同观察其写得是否正确。

3、请同学们自己制作小数数位表并在数位表上写出30.402、0.098,完成后小组同学交流讨论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4、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小组讨论得出小数像整数一样,也是按照一样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小数的数位。

一个数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

小数的计数单位也是“满十进一”。

5、跟踪练习。

(1)8.205是由()个1,()个0.1和5个()组成。

(2)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它的计数单位是(),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位,小数点左边第二位是()位。

(二)小数的基本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7页“试一试”,并涂一涂,发现: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8页“练一练”第4题。

学生口答。

3、完成教材第8页“练一练”第6题。

先计算再思考讨论有什么发现。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小数的意义(三)

小数的意义(三)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22.222

表示2个0.001

表示2个一表示2个0.01

表示2个十表示2个0.1

小数的意义练习(总第4课时)

教学

内容

北师大教材第2—8页小数的意义补充练习

教学

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部分的各数位名称及意义,熟练地读、写小数。

2、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并熟练地互化。

教学

重难点

熟练地读、写小数;进一步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并熟练地互化。

教学

准备

小黑板及练习题

教与学活动

设计意图

修改

一、复习

1、

(1)一个为1的正方形,怎么样表示0.1?

(2)0.1元是怎么回事?

(3)0.1米呢?

1里有多少个0.1?

1里有多少个0.01?

2、

(1)把“1”平均分成10份,3份是多少?

(2)把“1”平均分成100份,3份是多少?

12份是多少?

(3)把“1”平均分成100份,3份是多少?

12份是多少?

125份是多少?

(4)6个0.1是多少?

6个0.01?

13个0.01?

18个0.001?

3、复习数位顺序表。

二、指导练习

1、出示:

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很难测量准确,现在还准备重新测量,到目前,一般都沿用1975年我国测量的数字——8848.13米。

我们来看这个数,想一想,为什么要用小数?

2、板书:

8848.13

3、从左边看,第一个8表示多少?

依次。

边说边板书数位和计数单位。

4、“1”表示多少?

“3”呢?

那数位应该叫什么?

计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1)0.5里面有()个0.1;0.05里面有()0.01.

(2)0.42里面有()个0.01;0.042里面有()个0.001.

(3)8个0.1是();15个0.01是();23个0.001是()。

(4)8.64的8在()位上,表示()个(),6在()位上,表示()个(),4在()位上,表示()个()。

2、把下列分数写成小数

(1)

(2)

(3)

(4)

(5)

(6)

3、说一说下面各小数的意义。

(1)一千克苹果2.5元。

(2)一双鞋子售价12.58元。

(3)小明身高0.8米。

(4)桌子的长度是1.2米。

四、作业:

补充练习

比大小(总第5课时)

教学

内容

北师大教材第9-10页比大小

教学

目标

1、结合小数的意义,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2、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在数线上表示它们的位置。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

重难点

1、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2、有效地协调好同整数大小比较的关系。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与学活动

设计意图

修改

一、创设情境,尝试比较

课件出示课本第9页跳高成绩表。

比较王红和李娜的跳高成绩,即比较0.69米和0.8米的大小。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引入本课

二、新知探究

1、谁跳得远?

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跳远成绩表。

学生接着交流讨论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汇报:

通过全班的讨论明确,从数位来考虑,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2、举例练习

比较8.95、10.01和9.98的大小

学生思考三个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尝试完成。

全班交流、归纳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三、练一练

第1题:

先让学生在直线上找到1.1和0.95的位置,从直线图上很容易看出结果,体会到直线右边的数一定比左边的数大。

第4题:

这个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位值制的理解。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几分钟,再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

四、巩固练习:

课本第10页“练一练”第2、3题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作业:

练习册《比大小》

比大小

整数-----比位数,相同时,从高位比起

小数-----比较整数部分,相同时,比较小数部分。

先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再比较……

比大小练习(总第6课时)

教学

内容

小数的大小比较练习

教学

目标

进一步掌握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并能熟练地比较三个及以上小数的大小。

教学

重难点

熟练掌握比较三个及以上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

准备

小黑板

教与学活动

设计意图

修改

一、复习回顾:

1、比较大小,回顾小数大小比较方法。

1.26()2.030.23()0.31

2、0.2()0.20

师生一起再次总结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二、巩固练习

1、比大小:

0.536О0.64.05О4.50

0.78О0.878.01О8.00910.815О10.816

1.003О0.9931.5О1.5012О12.0

学生自主完成,抽生回答。

2、把下列各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1)0.420.50.45

(2)3.402.853.39

()>()>()()<()<()

(3)6.306.256.23(4)3.243.303.28

()>()>()()>()>()

(5)0.620.640.70(6)1.201.181.001.16

()<()<()()>()>()>()

给学生较多时间完成后,抽生回答后再次总结多个小数大小比较方法。

3、在О里填上适当的数:

ОО.О5

(1)使这个数最大,这个数是()

(2)使这个数最小,这个数是()

(3)使这个数最接近20,这个数可以是()

三、布置作业:

补充练习

 

买菜(总第7课时)

教学

内容

北师大教材第11、12页

教学

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的实际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对计算结果进行估计,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

重难点

1、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数位对齐”的算理。

教学

准备

PPT课件

教与学活动

设计意图

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教材第11页“买菜”情景图)

师:

通过这个情景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看图回答。

师: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不少,老师包里正好有4元零钱,看看能不能够买一把油菜和一把芹菜?

生:

够买。

师:

大家是怎么算的?

学生思考回答,当学生说出一把芹菜和一把油菜,售货员收了3.66元时,老师提出:

3.66元对吗?

这是怎么来的,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列式并说明理由。

1.25+2.41=3.66-1.25=

2、在计算前,先让学生估算计算结果,并说一说是怎么估算。

3、学生自主探究算法,并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算法。

4、汇报。

(1)分步计算。

可将整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将得数相加。

(2)涂一涂。

学生利用方格纸涂一涂并进行计算。

(3)列竖式计算。

(指两名学生板演自己的竖式)

1.253.66

+2.41-1.25

3.662.41

教师:

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相互提问,讲清算理)

5、小结: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只要将小数点对齐,其他就与整数加减法一样了。

思考:

为什么要将小数点对齐?

(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计算中,只有将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才能对齐)

三、课堂活动,巩固应用

1、课本第12页“练一练”第1题。

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课本第12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课本第12页“练一练”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然后集体订正。

4、课本第12页“练一练”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然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回家后帮爸爸妈妈算一算在超市购买商品的总价吧。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第12页第4题。

买菜

1.253.66

+2.41-1.25

3.662.41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先对齐各数的小数点,再按照整数加减法进行笔算。

比身高(总第8课时)

教学

内容

北师大教材第13、14页

教学

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探索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的算法,能正确计算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逐步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2、能运用本课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减法教学,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

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的算法

归纳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

准备

PPT课件

教与学活动

设计意图

修改

一、课前铺垫(口算)

0.32+0.450.27+0.691.4+1.90.33+1.25

引导学生说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图片

2、学生尝试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列出算式

鹿妈妈高多少米?

小黑高多少米?

鹿爸爸比小花高多少米?

2.4+1.72.4-0.86.0-2.4

思考:

这些算式和前面有所不同该如何计算呢?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交流算法。

思考: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

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学生尝试列竖式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

3、归纳总结

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上没有数,可以把哪一位上看作0来计算,计算时按整数加、减法的法则来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果还是小数,一般要去掉末尾的0。

三、实践应用

1、完成教材第14页“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订正答案。

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一练”1、2题。

四、总结: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第15页第5题。

比身高

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上没有数,可以把哪一位上看作0来计算,计算时按整数加、减法的法则来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果还是小数,一般要去掉末尾的0。

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

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比身高练习(总第9课时)

教学

内容

北师大教材第15页

教学

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的算法,能正确计算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2、能运用本课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

重难点

能运用本课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

准备

PPT课件

教与学活动

设计意图

修改

一、练习回顾

1、计算:

4.8―2.8=1.3+2.5=3.11+2.22=

26.2―13.1=12.3+11.2=35.8―13.3=

2、小数进、退位加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二、练习应用

1、课本第15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

2、课本第15页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抽生汇报。

3、课本第15页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抽生汇报。

4、课本第15页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抽生汇报后老师讲评。

三、巩固发展

1.选择.

(1)1.35-1.30=()①1.05②1.22③0.05

(2)12.12-8.88=()①4.34②3.24③3.34

2.计算并验算(板演).

5.8-4.30.93-0.478.1-6.9

四、布置作业:

补充练习

歌手大赛(总第10课时)

教学

内容

北师大教材第16、17页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运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

力。

教学

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运算。

以及掌握小括号的计算方法。

教学

准备

PPT课件

教与学活动

设计意图

修改

一、复习导入。

1.笔算.

0.38+0.454.27-0.691.4-0.93

引导学生说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竖式计算:

489-(264+905)

说出整数混合的计算方法.

二.学习新知:

1.情境导入

CCTV业余歌手大奖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比赛分唱歌(满分9分)、综合素质(满分1分)两项,5号选手的专业得分是:

8.55分、综合素质得分是0.88分;9号选手专业得分8.65分,综合素质得分0.40分。

我们来看一看谁的表现更好一些?

2、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1)怎么样才能看出谁的表现更出色一些?

可以看一看两名选手,谁的总分高。

列算式。

怎样计算?

求出9号选手的总分,列式为:

8.65+0.40=

(2)讨论:

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3)9号选手的总得分是9.05分,他的总得分比5号选手低了多少分?

引导生列式9.43—9.05=

(让学生独立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及时了解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4)归纳算法:

方法一:

(分步列式)8.65+0.40=9.05(分)

9.43—9.05=0.38(分)

方法二:

(列综合算式)9.43—(8.65+0.40)

=9.43—9.05

=0.38(分)

(如果学生还能提供其他合理的算法,也应给予肯定。

如:

9.43—8.65—0.40或9.43—0.40—8.65)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重点讨论“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