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97403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7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docx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docx

……………………………………………………………最新资料推荐…………………………………………………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一、个案基本资料:

1、个案基本情况:

张XX,学生,男,汉1987.1生2003.12入学,初中文化,党员,重庆合川人

2、来访者的个人成长历史:

来访者在家中时候,学习成绩一般比较调皮,属于老师眼中的反面人物,上课只要求不打扰到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就可以,总体比较活跃,思维比较广阔,对某些东西也能够提出自己的独到意见和见解,可以说是个三难学生。

升入初中以后,由于受到的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甚至有犯罪的倾向,后经过家里以及学校甚至公安相关机关的帮助教育下,终于被亲情感动,但还是很不情愿的开始了新的生涯——入学当兵,在学校中,初来乍到的时候,玩兴不改,后经历了学校的锻炼以后,逐渐改变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变得成熟和干练,并成为了骨干,并且顺利的进入了士官队伍,还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后调动到执勤学校,表现的是很开朗活泼但是总是很担忧的样子。

3、老师、领导反映:

该同志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都起到了积极带头的作用,平时也看着比较外向开朗,不像是有什么放不开的,有时候比较夸大其词,容易把一件小事扩大,不停的用工作和与别人聊天来掩盖什么,如果停下来的时候他会发愣!

心事重重的样子。

本人多次表示没有什么,在学校上会尽职尽责,起到带头作用,但是怎么看都有什么事情隐瞒着我们。

4、同学陈述:

我们和他在一起很开心,因为他会帮我们一起想事情,并且常常带头作一些比较累、比较脏的活。

而且和他在一起不会拘束和僵硬。

但是有时候还是经常会见他发呆。

问他都说没有什么。

5、本人自述:

“我个人没有什么,该做的我都会好好的去做,请组织和老师、领导放心,有困难会努力克服的,从小开始起我就是很独立的,虽然家里面还有个姐姐,但是她已经嫁出去了,所以家里面就只有两个老人在,不过虽然都已经过了六十岁了,但是他们的身体都还是可以的,我个人不是很担心。

”在深一步的调查后,主诉把问题提出来了:

“……主要是对家里人的担心,因为离家远了,姐姐出嫁后不能够经常回家照顾老人,而姐夫又很不争气,总想靠歪门邪路赚大钱,劝他也没有效果,还和我姐吵打。

感觉比较困扰,又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个过程已经很长时间了,从我入学开始就一直这样,有些时候明知道这样不对,但是没有办法摆脱,只好把时间都尽量花在了工作和生活中,但是只要有时间,我就会继续担心……”

二、评估与诊断

1、对当事人进行了焦虑自评量表的量表测试采用量表进行了大概十分钟左右的测试,

2、测量结果

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实得标准分为中度焦虑。

其主要症状是时常感到紧张、害怕和担忧,睡眠质量差,并伴有发呆的行为。

3评估分析与诊断:

从上述焦虑案例以及量表测试中可以看到,当事人平时的表现是很好的,这个出于好强的心理,即有很强的自尊心,一心期望自己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都取得好的成绩,好强的性格注定有强大的压力,而家庭的影响应该是很深刻的,从家庭情况看,实际困难是不断的困扰

37

着他的,同时出于好胜的心理,他不能够表现出自己的软弱,必须把这一切都压在心底,他就会找别的东西来寻求代替,减轻痛苦,像夸大其词,工作起来不顾一切等等,都是为了好强的性格,但是这种身体上的劳累始终不可能改变现实当中给他困扰的源头,所以其实压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变,由于得不到很好的宣泄,压力的积累只会越来越深从而产生更多的焦虑,这种恶性循环只会导致当事人的焦虑日趋严重。

其流程为:

压力源(家庭)——形成压力——形成表现(感到困扰、痛苦)——防御机制和逃避机制启动(不去想,努力开玩笑、工作等等)——结果(对压力没有丝毫抵御作用)——从头再一次

压力并没有被他的错误防御机制减轻,实际并没有改变压力的积累!

甚至形成了消极的自我认知评价。

心理上承受更多额外添加的压力,焦虑症状将会更加严重。

导致焦虑综合症的主要原因是:

(一)、个体原因:

总的说来,它是影响焦虑程度的个体因素,也是引起焦虑的主导因素。

(1)、个体成熟水平。

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焦虑程度是高低有别的,一般来说,在人的青春期由于激素及性格正在成熟等等各方面的迅速发展,焦虑水平明显的会很高。

(2)、认知水平能力。

在学校和社会之间,看不到自己的能力能够改变现状,焦虑的情绪就会加重。

(3)、身体状况。

由于过度投入到耗费大量体力的工作中,疲劳过度引发体质下降,经常失

眠更加剧了身体素质的变化,而身体上的疲劳很容易会转化为精神上的负担,直接导致焦虑增加。

(二)、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

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学校的价值取向大体方向是一致的,但是具体到了小的方面就可以看出很多的不同,有些甚至从表面看来就是背道而驰的,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社会是复杂的,有它光明的一面,同时我们也不否认有它黑暗的一面。

但是作为一个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初步形成的青少年要学会正确对待矛盾的话,就必须有一个过程。

在拜金主义的面前,和奉献精神的面前,选择和认识的过程是个焦虑产生的高发期。

(三)、家庭因素

由于现实中距离的原因,而且缺少人照顾,导致了对父母的牵挂、担心,这是人之常情,他面前放着这个问题,所以直接导致焦虑的产生。

还有就是来自直接的亲人姐姐的幸福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诱因。

三:

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针对求助者的上述情况,在咨询过程中既要注意求助者问题的解决,又要照顾到他自身的特点而加以指导,使其通过并选用干预焦虑的有效方法(自信训练法、放松训练法)来进行治疗,最终达到使其从焦虑的困扰中解脱出来的目标。

2、最终目标,调整求助者的认知水平,提高其战胜挫折和困难的自信心,并形成起积极健康的良好心理。

四、咨询方案

1、方法和原理

对抗焦虑应该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要去除焦虑产生的因素。

自信训练法针对的就是这类与焦虑产生有关的消极的自我暗示。

另一方面,采用心理调节手段进行训练治疗。

放松训练法就是用来缓解压力,最终减轻、治疗焦虑症的缓解手段。

2、责任和义务

遵守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和学校校规的规定,履行咨询师助人自助和学校教育管理者不断促进同学身心健康成长的职责,同时学校同学有接受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权利和接受心

理健康教育的义务。

3、时间和费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为同学提供免费服务。

根据同学本人的实际情况,对该同学的心理咨询服务大约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第一阶段:

着重从帮助求助者调整认知和提高自信心方面来减轻焦虑程度,大约需要一个半

月时间,每周一次,分六次进行

第二阶段:

在改变其认知层面的基础上,针对求助者焦虑中的生理变化,运用自信训练法、放松训练法进行训练和治疗,大约需要一个半月时间,每周两次,共12次

五、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

调整认知阶段

(1)、调整求助者的认知并提高自信心,以减轻焦虑程度。

在咨询过程中向求助者讲清正确对待矛盾的原理,鼓励他克服消极情绪,增强对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掌握重大应付生活中的困难的方法和技巧,要让他明白要想真正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关键还要通过自己的心理调适逐渐恢复对生活的信心,重新正确的面对。

(2)、把重点放在认知改变上,帮助求助者认清对社会或者学校期望过高,自身好胜心、虚荣心过强对心理健康的危害。

(3)、指导求助者进行自信训练,以促进心理的勇气。

帮助他认识到:

不要被生活中的困难所吓倒,生活必须要勇敢和正确的面对,只有有了勇气,才可能真实的达到改变现状的目的。

(4)、指导求助者正确的因材而定,在什么职位就做好什么职位的事情,正确对待奉献与所得,从身心上真正的接受学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发展观、和价值观

第二阶段:

训练治疗阶段

在改变认知层面的基础上,针对求助者在生活工作中出现的认知反应、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使用自信训练法、放松治疗法进行训练和治疗。

(1)、自信训练法

求助者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把所有的问题都掩藏得很深,不愿和别人说,这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深处对自己处理这个事情的能力的一种否认。

譬如他这时就会找人不停的聊天,一刻不停,而且夸大其词,其实是一种消极的暗示,在处理这个问题上自己是不行的。

消极的自我暗示是求助者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性抑制,妨碍正常的认知活动,使其精神萎靡不振,并减少其已经付出的努力。

自信训练就是运用交互抑制的原理,通过时求助者自我表达正常的情感和自信心来扭转消极的自我意识,借此减轻或消除他的焦虑情绪。

操作步骤为:

首先,学会觉察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

把所有的消极意识一一罗列,并给与认知,使求助者清楚地意识到当前消极的自我暗示有哪些。

其次,与不合理因素进行自我质问、辩解。

从质问、辩解中指出这种消极暗示的不现实性、不合理性、危害性。

明确了这些,就能在今后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是只有更多的信心和勇气面对现实中的困难。

最后,通过一段时间反复的这种对抗手段运用,利用反射原理使求助者养成不断地给与自己好的暗示,对抗消极暗示,用这种行为主义的疗法最终替换掉消极暗示。

(2)、放松训练法

采用放松训练法,主要是用来缓解因为过多的焦虑,积压下来的消极因素,放松疗法可以采用正向的放松,也可以采用反向的放松。

可以通过想象一种放松的情景,来不断的达到刺激大脑放松,对此反应有更好的承受能力或不再过度敏感。

在他人指导与或者自我引导语的暗示下缓慢进行的,在训练开始之前可以仰面躺在床上或者舒服地坐在沙发上。

常用的暗示语如下:

“我呼吸很慢很深”,“我感到额头很清凉”,“我的双手、双臂、双肩感到沉重和放松”,“我的腹部感到很温暖”,“轻松的暖流流进了我的双腿,我的双腿感到冲和温暖”,“我的全身处于放松、舒适和平静的状态”,“我的呼吸更慢更深,我的头脑安详、平静”,“现在保持一分钟”,“放松和沉静现在结束,我的身体感觉到充满了活力,我的精力感到特别地充沛”。

放松训练每天可以训练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20-30分钟,长期坚持,可以让孩子注意力大幅度提高,同时还能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该方法采用的是 [德国心理学家舒尔茨]1932年《自生练习》

第三阶段:

结束巩固阶段

在整个焦虑的心理咨询治疗过程结束后,求助者及同学学校老师、领导对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成效表示了满意,经双方同意结束咨询关系,但要巩固咨询的效果,还需要学校、学校及各方面力量因素的协同配合与调节,主导因素当然还在于同学本人,因此需要日后继续跟踪。

六、咨询效果评估

根据反馈的信息,随着咨询方案的推进和展开,上述咨询目标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咨询对求助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表现在:

1、咨询者自我评估

“……现在觉得以前的自己总在逃避现实,如今已经不怕那些了,明白了自己身上不仅仅只肩负着一个小家,而且也同时深深的明白了祖国更需要自己,告别了以前脆弱的自己,勇敢的面对现实”

2、老师、领导评估

这名同志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好像掩藏什么东西的样子了,与其他同学的关系更融洽,更有精神了。

3、同学评估

“他现在睡觉很踏实,一天的我们还没睡着他就开始打呼噜了,睡得很香,并且开始和我们沟通了,觉得更开朗,更像他自己了。

4心理测试评估

再次通过焦虑量表测试。

根据其答题结果,其总分焦虑水平已经由原来的中度焦虑下降到了轻度焦虑,同时由焦虑引发的各种心理、生理、行为反应症状显著降低,焦虑情绪已经大为减缓。

一、个案基本资料:

1、个案基本情况:

赵某某,男,汉,2005.12入学,1987.02生,高中文化,学生,团员,云南省双江县人

2、来访者的个人成长历史:

来访者家庭情况为:

父亲病故,家里成员为母亲、爷爷、奶奶、姐姐(已经工作,但收入不高)祖父母年老多病,在家中时候,由于家里就唯一的一个男孩,家里人比较宠爱,学习成绩一般,但是属于老师眼中的反面人物,老师只要求他不打扰到课堂教学,总体比较内向,思维有些迟缓,不喜欢和别人交往。

后由于受到的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家人已经无法管理,所以被家里送到了学校,很不情愿的入学当兵,在学校经历了学校的锻炼以后,被高年的同学打骂,有了一定的思想包袱。

在考学的预考考过,但最后考学失败,归队后积极性不是很高,总想着考试复习那段时间,努力了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表现的是总是很压抑、情绪低落的样子。

3、老师、领导反映:

该同志在工作、生活、学习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但好像是受到考学失败的打击,平时看着比较胆小怯懦,精神萎靡不振,心事重重的样子。

本人多次表示没有什么,在学校上会把自己的一切做好,请老师、领导放心。

但是士气很低落。

4、同学陈述:

我们和他很少在一起,因为他不合群,沉默寡言而且一天唉声叹气的。

问他都说没有什么。

5、本人自述:

“从小开始起我就是很被宠爱的……在学校的时候,由于体质弱,经常被老兵欺负,所以和他们的关系一直都很不好,到最后连同年兵都很不想交往了。

甚至不想再学校呆下去,但是家里人都很期待自己能够考上,总想着考试复习那段时间,努力了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感觉比较困扰,感到丢人,没用,自己是废物。

现在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就觉得活着没有意思,生活没有兴趣,对未来没有什么信心。

姐姐工作后不能够经常回家照顾老人,我就很担心……”

二、评估与诊断

1、对当事人进行了抑郁自评量表的量表测试采用量表进行了大概十分钟左右的测试,

2、测量结果

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DS标准分得分为轻度抑郁,其主要症状是时常感到紧张、害怕和担忧,睡眠质量差,食欲减退,并伴有情绪低落的行为。

3评估分析与诊断:

从上述抑郁案例以及量表测试中可以看到,当事人平时的表现总体来说是很好的,这个是出于好面子的虚荣心理,一心期望自己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都取得好的成绩,好强的性格注定有强大的压力,而家庭的影响应该是很深刻的,从实际困难上看考学的失败是不断的困扰着他的,同时出于可笑的虚荣心理,他不能够表现出自己的软弱,必须把这一切都压在心底,由于个体不善于与外界沟通,情绪就得不到宣泄,越是不宣泄越是压抑,越是压抑就越不喜欢和人交往,这种恶性循环只会导致当事人的焦虑日趋严重。

其流程为:

考学失败压力——形成表现(感到悲观)——防御机制和逃避机制启动(不去和别人交流,怕别人笑话等等)——结果(对压力没有丝毫抵御作用)——从头再一次

压力并没有被他的错误防御机制减轻,实际并没有改变压力的积累!

甚至形成了消极的自我认知评价。

心理上承受更多额外添加的压力,抑郁症状将会更加严重。

导致抑郁综合症的主要原因是:

(一)、个体原因:

总的说来,它是影响焦虑程度的个体因素,也是引起抑郁的主导因素。

(1)、个体成熟水平。

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抑郁程度是高低有别的,一般来说,在人的青春期由于激素及性格正在成熟等等各方面的迅速发展,抑郁水平明显的会很高。

所以经常在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男女很容易出现伤春悲秋的表现。

(2)、认知水平能力。

在学校和社会之间,看到自己的能力很弱小,开始否认自己的能力,不能够很好的解释现状,把一切归咎于外界原因,不能够认识到自我的因素,抑郁的情绪就会加重。

(3)、身体状况。

由于来访者本人的体质虚弱,所以经常容易疲劳,而考学失败导致的经常失眠更加剧了身体素质的变化,而身体上的疲劳很容易会转化为精神上的负担,直接导致抑郁的增加。

(二)、环境因素

个体在对待选择和认识环境的过程是个焦虑产生的高发期,由于在周围的环境都是很蓬勃的

学校生活,大家都是生龙活虎的模样,面对这种集体生活,特别是在学校最直接的打击,就是老兵欺负下,形成了一种怕和躲避的习惯,从一个被宠爱到平凡化的过程中,他不能很好的接受,而自己由于体质的原因不能很好的参与到广大集体活动中,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就是在这个环境中,不断的脱离群体而更加显得孤独,孤独就越逃避,逃避的最终后果就是更孤独。

(三)、家庭因素

由于现实中对母亲的牵挂、担心,这是人之常情,从而使得他面前放着这个问题,必须要考地很好的成绩,至少是考学考上才对得起家里人的期望,高的期待面对挫折的时候就变成了巨大无比的压力,所以家庭的压力是直接导致焦虑的产生诱因。

三:

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针对求助者的上述情况,在咨询过程中既要注意求助者问题的解决,又要照顾到他自身的特点而加以指导,使其通过并选用干预焦虑的有效方法(自信训练法、放松训练法)来进行治疗,最终达到使其从焦虑的困扰中解脱出来的目标。

2、最终目标,调整求助者的认知水平,提高其战胜挫折和困难的自信心,并形成起积极健康的良好心理。

四、咨询方案

1、方法和原理

对抗抑郁应该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要去除抑郁产生的因素。

自信训练法针对的就是这类与焦虑产生有关的消极的自我暗示。

另一方面,采用心理调节手段进行训练治疗。

放松训练法就是用来缓解压力,最终减轻、治疗抑郁症的缓解手段。

2、责任和义务

遵守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和学校校规的规定,履行咨询师助人自助和学校教育管理者不断促进同学身心健康成长的职责,同时学校同学有接受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权利和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义务。

3、时间和费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为同学提供免费服务。

根据同学本人的实际情况,对该同学的心理咨询服务大约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第一阶段:

着重从帮助求助者调整认知和提高自信心方面来减轻焦虑程度,大约需要一个半

月时间,每周一次,分六次进行

第二阶段:

在改变其认知层面的基础上,针对求助者焦虑中的生理变化,运用自信训练法、放松训练法进行训练和治疗,大约需要一个半月时间,每周两次,共12次

五、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

调整认知阶段

(1)、调整求助者的认知并提高自信心,以减轻抑郁程度。

在咨询过程中向求助者讲清正确对待矛盾的原理,鼓励他克服消极情绪,增强对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掌握重大应付生活中的困难的方法和技巧,要让他明白要想真正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关键还要通过自己的心理调适逐渐恢复对生活的信心,找回自己应该处的位置,重新正确的面对现实。

(2)、把重点放在认知改变上,帮助求助者认清对社会或者学校期望过高,自身好胜心、虚荣心过强对心理健康的危害。

(3)、指导求助者进行自信训练,以促进心理的勇气。

帮助他认识到:

不要被生活中的困难

所吓倒,生活必须要勇敢和正确的面对,只有有了勇气,才可能真实的达到改变现状的目的。

(4)、指导求助者正确的因材而定,在什么职位就做好什么职位的事情,正确对待奉献与所得,从身心上真正的接受学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发展观、和价值观

第二阶段:

训练治疗阶段

在改变认知层面的基础上,针对求助者在生活工作中出现的认知反应、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使用自信训练法、放松治疗法进行训练和治疗。

(1)、自信训练法

求助者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把所有的问题都掩藏得很深,不愿和别人说,这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深处对自己处理这个事情的能力的一种否认。

譬如他这时就会找人不停的聊天,一刻不停,而且夸大其词,其实是一种消极的暗示,在处理这个问题上自己是不行的。

消极的自我暗示是求助者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性抑制,妨碍正常的认知活动,使其精神萎靡不振,并减少其已经付出的努力。

自信训练就是运用交互抑制的原理,通过时求助者自我表达正常的情感和自信心来扭转消极的自我意识,借此减轻或消除他的焦虑情绪。

操作步骤为:

首先,学会觉察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

把所有的消极意识一一罗列,并给与认知,使求助者清楚地意识到当前消极的自我暗示有哪些。

其次,与不合理因素进行自我质问、辩解。

从质问、辩解中指出这种消极暗示的不现实性、不合理性、危害性。

明确了这些,就能在今后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是只有更多的信心和勇气面对现实中的困难。

最后,通过一段时间反复的这种对抗手段运用,利用反射原理使求助者养成不断地给与自己好的暗示,对抗消极暗示,用这种行为主义的疗法最终替换掉消极暗示。

(2)、放松训练法

采用放松训练法,主要是用来缓解因为过多的焦虑,积压下来的消极因素,放松疗法可以采用正向的放松,也可以采用反向的放松。

可以通过想象一种放松的情景,来不断的达到刺激大脑放松,对此反应有更好的承受能力或不再过度敏感。

在他人指导与或者自我引导语的暗示下缓慢进行的,在训练开始之前可以仰面躺在床上或者舒服地坐在沙发上。

常用的暗示语如下:

“我呼吸很慢很深”,“我感到额头很清凉”,“我的双手、双臂、双肩感到沉重和放松”,“我的腹部感到很温暖”,“轻松的暖流流进了我的双腿,我的双腿感到冲和温暖”,“我的全身处于放松、舒适和平静的状态”,“我的呼吸更慢更深,我的头脑安详、平静”,“现在保持一分钟”,“放松和沉静现在结束,我的身体感觉到充满了活力,我的精力感到特别地充沛”“我现在很有自信走出抑郁的阴影了”。

放松训练每天可以训练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20-30分钟,长期坚持,可以让孩子注意力大幅度提高,同时还能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该方法采用的是 [德国心理学家舒尔茨]1932年《自生练习》

第三阶段:

结束巩固阶段

在整个抑郁的心理咨询治疗过程结束后,求助者及同学学校老师、领导对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成效表示了满意,经双方同意结束咨询关系,但要巩固咨询的效果,还需要学校、学校及各方面力量因素的协同配合与调节,主导因素当然还在于同学本人,因此需要日后继续跟踪。

六、咨询效果评估

根据反馈的信息,随着咨询方案的推进和展开,上述咨询目标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咨询对求助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表现在:

1、咨询者自我评估

“现在觉得以前的自己实在不懂事,怎么会经历了一点点打击就受不了了呢?

总在逃避现实也不是个办法,如今已经逐渐适应不怕那些了,明白了自己身上肩负着的重大职责,告别了以前脆弱的自己,勇敢的面对现实”

2、老师、领导评估

这名同志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离群索居的样子了,与其他同学的关系开始融洽、更团结,整个人也更有精神了。

并且也会尝试着和周围的同学一起探讨、学习了。

3、同学评估

“他现在开始和我们沟通了,也开始和我们说话,打球了,觉得他变开朗了很多”。

4心理测试评估

再次通过抑郁量表测试。

根据其答题结果,其总分焦虑水平已经由原来的中度下降到了轻度抑郁,同时由焦虑引发的各种心理、生理、行为反应症状显著降低,抑郁的情绪已经大为减缓。

语言引发的焦虑和抑郁一、个案基本资料:

1、个案基本情况:

覃XX,男,壮,1988.11生,2005.12入学,初中文化,学生,团员,广西省百色市人

2、求助者的个人成长历史:

求助者在家中时候,学习成绩一般,身体健康,未曾患过严重疾病,从小比较内向,胆小,听话,在家人和老师眼中是个乖孩子,生活学习都一直很平淡,没有与人争斗的迹象。

入学以后,顺利的经历了学校的培训,并得到了一定的认可。

在分配到执勤工作中去后,由于是广西少数民族,所以普通话很不标准,他的发音经常被同学们用来开玩笑,求助者很焦急的想要改变这一事实,但是越急就越出问题,所以更加使得求助者陷入痛苦中,以至于发展到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不愿与人接触,尽可能的不说话,以此避免可能带来的嘲笑。

甚至到近来已经会躲着偷偷哭泣。

3、老师、领导反映:

该同志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都能够本本份份的。

但是很内向、孤僻,循规蹈矩而胆小怕事。

我们安排了一定的机会来改变他的这种状态,但是都没有成功。

4、同学陈述:

我们和他在一起很好玩,因为他会带给我们一些有趣的事情,大家都拿他开玩笑,并且确实很好笑。

但是很少有时候会见他发火。

他这个人不喜欢和大家一起玩,和大家很合不来。

5、本人自述:

“我个人没有什么别的,该做的我都会好好的去做,但是我最讨厌我的那些同学们,他们一起来学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