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考试-公共管理学.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97604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考试-公共管理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考试-公共管理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考试-公共管理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考试-公共管理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考试-公共管理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考试-公共管理学.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考试-公共管理学.doc

《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考试-公共管理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考试-公共管理学.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考试-公共管理学.doc

一、公共管理的基础知识

1.公共管理的主体和客体。

P437

公共管理就是公共管理主体为促进社会的发展、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满足公众需要而对公共事务和公共部门进行管理的活动。

公共管理的主体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即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公共企业等从事公共管理的组织。

政府是公共物品的主要提供者,公共企业是公共物品的重要提供者。

公共管理的客体就是公共事务,具体内容可分为社会问题、公共资源(13年考了辨析)和公共项目。

2.公共物品与公共事务。

P445

公共物品是指产品和劳动的利益由社会成员共同享有。

(在公共管理学的视野里,根据消费过程是否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一般把满足人的需要的物品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辩)“排他性”是指某人消费了某种物品就排除了他人消费该物品的可能性;“竞争性”则是指某人消费了某物品,就减少了他人消费该物品的数量。

公共事务是指以提供公共物品为核心,涉及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满足其共同要求、关系其整体生活质量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最终结果。

社会性、公益性、非盈利性以及规模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

社会公共事务的具体内容包括解决社会问题、管理公共资源、实施公共项目。

3.政府管理与企业(工商)管理的主要区别。

P438(必考)

政府管理研究的是政府的公共事务及其管理过程,而企业管理的研究对象是工商企业及其经营过程,两者的区别体现在:

(1)活动范围不同。

前者提供基本公共产品和混合公共产品,后者主要提供私人产品。

(2)管理目标不同。

前者追求公益性与以公正为主,后者关注利润,追求盈利目标。

(13年考了辨析)

(3)资源来源不同。

前者所耗资源来源于税收和预算分配,后者所耗资源来源于利润和投资收益。

(4)运行机制不同。

前者依法行政,后者主要依靠市场机制。

(5)任用方式不同。

前者采用选任、委任、考任的方式,后者采用聘用方式。

(6)组织形式不同。

前者以层级的官僚制组织形式为主,后者以扁平化的组织形式为主。

4.公共管理的基本特性及公共性的具体表现。

P438(13年考了简答)

公共管理就是公共管理主体为促进社会的发展、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满足公众需要而对公共事务和公共部门进行管理的活动。

公共管理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

管理性、公共性与社会性。

其中,公共性最为重要。

公共性具体表现

(1)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性。

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必须是“代表性、公益性和公务性”的有机统一体。

(“代表性”要求公共管理主体必须是群众意志的代表;“公益性”要求公共管理主体的行为目标必须以公益事业的实现为价值;“公务性”要求公共管理主体的活动方式必须严格区别于处理私人事务。

(2)公共管理对象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的对象就是公共事务,公共事务其根本特性就是公共性。

(3)公共管理目标的公共性。

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最终的目标是要实现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

(4)公共管理价值观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平等、正义、公平、民主及责任等。

(5)公共管理手段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是管理主体运用公共权力实现管理目标的社会活动。

5.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

(P439)简、论

公共管理就是公共管理主体为促进社会的发展、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满足公众需要而对公共事务和公共部门进行管理的活动。

(公共管理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社会中所有存在公共利益与公共需求的领域。

)其内容包括:

(1)确定公共问题。

就是如何确定社会基础性和共同性问题并加以解决。

(2)制定公共政策。

是公共管理的主要途径。

是指公共权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制定出解决问题的行为规范、行动指南和行为方案。

这是公共管理的主要途径,是维护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行动。

(3)管理公共资源。

是指对各种公共资源(人、才、物、信息等)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4)提供公共服务。

是指提供市场和公民无力或者不愿提供的公共物品,是公共管理的主要职能。

(5)进行危机管理。

是指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的预防、处理和消弭危机。

二、公共部门的角色和定位

6.公共部门的特性。

P440

公共部门是指处理社会中各种公共事务、提供各种公共物品的部门,其中政府居于核心地位。

公共部门具有以下特性:

(1)公共性。

公共性是公共部门最根本的特性。

简单的说,公共部门的职能是管理公共事务,宗旨是促进公共利益,资金来源和使用具有公共性,输出公共产品和服务,并且以促进社会效益的提高为评价标准。

(2)权威性。

公共部门在处理公共事务时运用的是公共性质的权力,因而具有权威性。

(3)稳定性。

组织体系和人员都是稳定的。

(4)合法性。

是指能够被公众自愿认同,从而在行使公共权力时能得到公众的支持而不是抵触。

7.公共部门的功能。

P440

公共部门是指处理社会中各种公共事务、提供各种公共物品的部门,其中政府居于核心地位。

公共部门的功能表现在以下:

(1)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这是公共部门的基本职责。

因为公共产品的消费具有非排他性,很容易导致“搭便车”情况的发生。

所以私人部门不愿提供公共产品

(2)社会经济管理。

包括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对收入进行再分配、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等。

其中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是指公共部门要制定和维护规则、维护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环境。

对收入进行再分配,是因为市场机制本身无法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

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是因为市场机制本身是有缺陷的,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实施相应的政策来调控。

(3)战略管理。

战略是其发展总目标的表现形式,它通过对带有长期性、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的谋划与对策研究,决定该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管理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涉及到组织政策的指定、组织结构的调整、资源的配置等;还涉及到组织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各项职能。

(4)人力资源管理。

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人事分类、人员的招聘与培训、绩效评价与管理、薪酬管理等。

8.现代政府组织运作的基本原则。

(P442)简、论(13年论述)

(对于政府,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的解释。

广义的政府概念,一般是指执掌公共权力的各类国家机构,包括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狭义的政府是指拥有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能的国家机构,即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包括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与传统集权专制政府相比,现代民主政府遵循以下原则:

(1)人民民主原则。

政府权力是公民让渡或委托于政府的,政府仅仅是公众的代理人,公民理所当然地拥有控制和监督政府的权力。

(2)有限政府原则。

现代民主政府的权力是相对的、有限的,政府权力以不侵犯公民合法权益为其基本限度。

(3)分权原则。

之所以进行分权,一方面是由于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导致公共管理的复杂化和专业化,从而出现了公共管理主体—政府功能的分化;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实现政府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

(4)法治原则。

法治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政府权力的勘定和限制,是对公民权利的规定和保护。

9.现代政府的职能。

P443(简、辩)

政府的职能是指政府在社会活动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表明了政府的行为方向和基本任务,主要包括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两大职能。

社会职能是基础,政治职能是保障。

其职能的演化趋势是政治职能将逐渐弱化,社会职能逐渐增强。

政府的主要职能有:

(1)政治职能。

制定公共政策,建设政府体系,完善暴力机关、赋税、兵役等管理。

(2)经济职能。

通过维护竞争机制、提供公共产品、调节收入再分配等手段来弥补市场失灵,宏观调控,稳定经济。

(3)文化职能。

构建意识形态、推进科学文化教育业的发展。

(4)社会职能。

即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对社会公共生活领域进行管理。

包括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加强自然灾害应对、自然资源的分配和保护。

10.政府职能的转变。

(P478)必考,论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负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

其主要内容有:

(1)政企分开。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

(2)政社分开。

推进社会事业的改革,培养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扩大基层自治,加强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

(3)机构改革。

调整行政组织结构,加强宏观调控部门,减少专业经济部门,调整和增加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加强执法监督部门。

(4)职权调整。

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行政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部门间的职责分工,相同或相近的职能由同一部门承担,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进一步改革审批制度,放松管制;加强市场监管。

(5)规范行政。

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政府职能体系的法制建设,实现政府职能运行的法制化。

11.非政府组织的含义及一般特征。

P448(简)

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指以服务大众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志愿性和自治性的社会组织。

包括公共事业组织、民间非企业组织和会员性社团。

非政府组织的一般特征为:

(1)组织性。

非政府组织必须是制度化的正式组织,有常规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并开展经常性的活动。

同时,非政府组织必须有正式注册的合法身份。

(2)民间性。

非政府组织必须与政府组织分离,它不是政府组织的组成部分,不承担政府的职能,其决策层由不是政府官员控制的董事会领导。

但这并不是说非政府组织不能让官员参与活动,也不意味着不能接受政府的支持,而是说要有自己的独立决策权,不为政府控制。

(辩)

(3)非营利性。

非政府组织成立的目的不是为其拥有者谋求利润,但这不是说它不能产生利润。

它可以收费,在某些时期内还可能会有盈余,但是这种盈余必须遵循其服务于公众的基本宗旨,或者用于自身的发展,不能在其所有者或管理者中进行分配,这是非政府组织与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营利组织的最大区别。

(辩)

(4)公益性。

非政府组织的目标是公益性的,其成员的活动也是为公共利益而服务。

(5)志愿性。

非政府组织无论是参与社会管理活动、还是管理本组织的事务均由成员志愿参加。

12.政府与社会新型关系。

(P447)简、论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应是“小政府”与“大社会”的关系。

(1)小政府:

一是指政府职能有明确的限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让市场机制和各类社会组织(如NGO)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是指政府的规模必须缩减,人员必须精干,效能要高。

三是要明确政府机构及人员的职责范围,减少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2)大社会:

一是指要扩大社会的自治功能,政府给予社会更大的自主权。

二是指要培育第三部门或非营利组织,让其与政府一起,成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

三是要建立社会对政府的监督制约机制。

(3)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应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管不了、管不好的职能转移给社会自身来承担。

这在客观上要求建立以政府为核心的、非营利组织为重要主体的、公众和私人部门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体系。

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事业的改革,培育和发展非营利组织,扩大基层自治,增强公民的权利和能力,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

13.公共企业的含义、特征和功能。

(P449)

公共企业就是指政府为了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即出于向社会公众提供必不可少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解决外部效用问题、增进社会公正、调节和平衡宏观经济发展等目的而建立和经营的企业。

公共企业的特征集中体现在它的“公共性”方面,具体表现在:

(1)企业所有权的公共性。

(2)公共产品的公共性。

(3)企业宗旨的公共性。

(4)生产手段的公共性。

(5)分布领域的公共性。

公共企业的功能表现在:

(1)纠正市场机制中自由竞争所导致的垄断。

(2)解决外部性问题。

(3)解决公共产品供应问题。

(4)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收入分配不公问题。

(5)协调宏观经济运行。

三、公共政策与政策过程

14.政策合法化。

(P453)辩

政策合法化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政程序和立法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法规的行为过程。

15.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和环节。

(P454)

公共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方案被采纳以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公共政策的执行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政策宣传。

要使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就必须首先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为正确有效地执行政策奠定良好基础。

(2)政策分解。

政策分解就是制定政策执行的计划。

它是实施政策的另一项功能性活动。

要使政策顺利进行,就必须对总体目标进行分解,编制出执行活动的路径,明确工作任务指向,使执行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

(3)物质准备。

就是做好必需的财力(经费)和必要的物力两方面的准备。

(4)组织准备。

就是要建立高效的组织机构、配备称职的领导者和政策执行人员,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使人力、物力、财力得到最合理的运用。

(5)政策实验。

政策实验既可以检验政策,发现政策偏差,及时修正和完善政策,又可以从中得到带有普遍意义的东西,如实施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为政策的全部实施取得经验。

(6)全面实施。

政策的全面实施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操作性、程序性最强,涉及面最具体、最广泛的一个环节。

全面实施政策要求严格遵循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政策执行的功能要素,以保证政策目标的圆满实现。

16.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定义+三因素)(13年考了论述)

公共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方案被采纳以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主要包括:

(1)政策本身的质量,即政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

(2)政策执行的资源,即政策执行的人力、物力、财力、权力。

(3)政策执行的环境,主要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自然环境。

17.公共政策评估及过程。

(P455)

公共政策评估是指特定组织为了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过程的效果、效能、效率和公众回应加以判断、评定并由此决定政策变迁的政治行为。

公共政策评估是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一项活动,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1)评估的组织和准备阶段。

在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有清晰政策对象、明确评估目的、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选择科学的评估方法、制定合理的方案以及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

(2)评估的具体实施。

利用各种调查手段全面收集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整理、分类统计和分析,采用恰当的评估方法,依据评估目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

(3)评估总结阶段。

评价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优劣,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为以后的政策活动提供借鉴。

18.政策监控的含义和步骤。

(P456)

政策监控是政策监督与政策控制的总称,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和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保证政策系统的顺畅运行,提高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质量,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和提高政策效率。

政策监督分为三个步骤:

(1)事前,建立必要的制度、法规,明确职责。

(2)事中,监督和反馈政策系统的运行情况,尤其是政策执行情况,掌握有关信息。

(3)事后,对违背、践踏现行政策的行为予以惩处,纠正政策偏差。

政策控制由三个步骤组成,即确定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

四、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

19.公共部门应用战略管理的特点(P457)简(13年考了简答)

战略管理是指管理者把握情势和环境,通过策略的选择和实施、集中组织的资源,达成目标的行为及过程。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未来长远性。

战略管理是立足于组织的长远利益,为组织的未来发展设立远景,规划蓝图,并将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有机整合。

(2)全局整体性。

战略管理是关注组织的总体格局,以组织的整体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的总谋划。

(3)协调一致性。

战略管理就是要通过协调各方行动,使他们统一朝既定目标或方向努力,最终使组织成为一个具有竞争实力的整体。

(4)现实可行性。

战略管理各个环节应是相互关联的,体现出战略管理的可操作性和现实性。

(5)相对稳定性。

战略一经确定就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应保持其稳定性,从而使组织对已知的和预见到的机遇或威胁做出正面反应,否则,就失去其意义。

(6)应对复杂性。

战略管理使组织能充分利用外部机遇,及时化解或避免威胁,并能超越组织目前的生存环境,减少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20.重视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原因/公共部门战略的发展。

(P458)简、论

战略管理是指管理者把握情势和环境,通过策略的选择和实施、集中组织的资源,达成目标的行为及过程。

重视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原因主要有:

(1)环境变迁的压力。

政府等公共部门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如应对全球化、社会变革、经济政治改革,需要建立一个应对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更有适应性的反映系统。

(2)角色变化的压力。

“小政府”无论在理论或实践上均获取了人们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政府等公共部门就必须正确确定自己的职能、角色、地位、组织结构及其社会关系。

五、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2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

(P463)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指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的总和,既包括公务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又包括一般的劳务人员,他们是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以下职能:

(1)人力资源规划。

这是公共部门对整体的人力资源按组织目标分析后给出数量上、质量上的明确需求并付诸实施的一系列程序、措施、政策和时间顺序。

(2)人力资源获取。

是指公共部门从组织内外招聘、甄别、选拔和录用合格人员。

这必然涉及人力资源的测评技术。

(3)人力资源开发。

是指为了保证工作人员拥有与工作岗位相匹配的知识和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同时也使员工得以不断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方法和程序等。

(4)人力资源维护。

是指维持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保障其权益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等。

主要包括薪酬福利、权利与义务、健康与安全、劳动关系、纪律和奖惩。

(5)人力资源研究。

这是公共部门所面临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每一个组织所面临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都是具体的,发展出一套最适合本组织的目标、任务、环境、工作特点、员工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2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P46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指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的总和,既包括公务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又包括一般的劳务人员,他们是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公共性与公益性。

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

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组织,是人民权力的授予者和委托权力的执行者,应按照社会的共同利益和人民的意志,从保证公民利益的基本点出发,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

(2)政治性。

体现了我国“党管干部”制度的要求。

(3)公开性。

公共部门属性要求。

现代公共性质要求政府部门的管理活动公开透明,人力资源作为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也要体现公开性特点。

(4)合法性。

行为上,法无明规不做。

一方面保证依法合理地行使公共管理的权力,另一方面,也明确了考评的规范和公民进行监督的依据。

(5)复杂性。

体现在管理的目标和体系十分复杂。

2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

(P464)论(必考)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指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的总和,既包括公务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又包括一般的劳务人员,他们是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有以下几方面:

(1)宗旨:

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宗旨。

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统筹安排,超前预见,以保证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素质和结构等,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两个转变”相一致,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适应。

(2)战略:

突出公共资源人力资源开发的整体性。

一是在开发战略上,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同步安排,加大力度;二是在开发内容上,除了预测与规划、教育与培育、选拔与使用、培植与管理外,还应包括激励与保障等一整套相应的配套机制;三是在开发动力上,包括国家与社会、群体与个人以及各方面的协调合作,形成合力,整体推进。

(3)原则:

坚持四个原则。

(13年考了简答)一是党管干部原则;二是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三是开放原则,研究和借鉴、吸收世界各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成功经验;四是创新原则,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建立一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形成一套法治完备、纪律严明的监督体系,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局面。

六、公共财政与公共预算

24.公共预算的内涵与功能。

(P465)简、辩、论

公共预算是指公共部门根据国家法定程序和实施方针所编制的某一年度内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

主要包括:

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等。

(预算的编制是政府对公共收支的计划安排,预算的执行是公共收入的筹措和使用过程,预算的执行结果又会形成决算。

公共预算是表达立法机关一项的工具,具有以下功能:

(1)反映收支。

预算反映着政府介入经济社会生活的目的、范围、规模和程度。

(2)控制支出。

预算必须经过国家立法机关的审批才能生效,确保对公共开支进行有效地控制。

25.公共预算管理的特点。

(P466)(13年考了论述)

公共预算是指公共部门根据国家法定程序和实施方针所编制的某一年度内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

主要包括:

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等。

(预算的编制是政府对公共收支的计划安排,预算的执行是公共收入的筹措和使用过程,预算的执行结果又会形成决算。

公共预算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完整性。

预算应包括所有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内容,以便全面反映政府的财政活动和政府的职能范围。

(2)统一性。

预算所包含的财政收入和政府支出,要按统一的科目、统一的口径和统一的程序加以计算和全额列编。

(3)真实性。

预算中的预计数应该尽量准确的反映出可能出现的结果。

(4)年度性。

各级政府的预算必须按季度或按月编制,期限内的全部财政收支应进行收支对照比较,并和前期进行比较,预算年度指预算收支的起止期限。

(5)效率性。

预算作为政策工具,要有可操作性和预测的准确性。

(6)公开性。

预算应成为对全社会的公开性文件,其内容能为全社会所了解。

(7)导向性。

这是预算的未来导向和绩效导向。

七、公共服务的绩效管理

26.绩效管理的含义和作用。

(P471)

绩效管理是指对组织的绩效目标进行设定和实施,并对实现结果、行为和能力进行系统考察与追踪,推动绩效不断改进的系统活动和过程。

其中,绩效计划、绩效评估、绩效衡量、绩效追踪是组织绩效管理过程四个最基本的功能活动。

绩效管理具有以下作用:

(1)对组织而言,绩效管理是提高效率的动力。

(2)对员工而言,绩效管理是一种激励的手段。

(3)对管理对象而言,绩效管理是一条监督的途径。

(辩)

27.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特点。

(P471)(13年考了简答)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是指对公共部门的绩效目标进行设定和实施,并对实现结果、行为和能力进行系统考察与追踪,推动绩效不断改进的系统活动和过程。

其中,绩效计划、绩效评估、绩效衡量、绩效追踪是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过程四个最基本的功能活动。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方向性。

指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目标导向,即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实现。

(2)系统性。

指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过程导向。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复杂,而且各层次各种因素相互交织、渗透、影响,可变性很大。

(3)灵活性。

这是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指标导向。

政策目标不同,就应该有不同种类的绩效指标系统。

28.政府改革的公共服务取向模式。

(P476)

这是目前最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