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外化行为与感恩状况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生态关系毕业设计论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8887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2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外化行为与感恩状况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生态关系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初中生外化行为与感恩状况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生态关系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初中生外化行为与感恩状况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生态关系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初中生外化行为与感恩状况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生态关系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初中生外化行为与感恩状况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生态关系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初中生外化行为与感恩状况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生态关系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初中生外化行为与感恩状况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生态关系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初中生外化行为与感恩状况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生态关系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初中生外化行为与感恩状况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生态关系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初中生外化行为与感恩状况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生态关系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初中生外化行为与感恩状况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生态关系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初中生外化行为与感恩状况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生态关系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初中生外化行为与感恩状况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生态关系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初中生外化行为与感恩状况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生态关系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初中生外化行为与感恩状况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生态关系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初中生外化行为与感恩状况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生态关系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初中生外化行为与感恩状况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生态关系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初中生外化行为与感恩状况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生态关系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初中生外化行为与感恩状况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生态关系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初中生外化行为与感恩状况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生态关系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外化行为与感恩状况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生态关系毕业设计论文.docx

《初中生外化行为与感恩状况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生态关系毕业设计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外化行为与感恩状况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生态关系毕业设计论文.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生外化行为与感恩状况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生态关系毕业设计论文.docx

初中生外化行为与感恩状况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生态关系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

初中生外化行为与感恩状况、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应用心理方向:

心理健康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湖北科技学院学位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设计(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设计(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设计(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设计(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设计(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设计(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设计(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设计(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设计(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设计(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设计(论文)。

本学位设计(论文)属于

1、保密□,在___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

年月日

导师签名:

年月日

中英文摘要…..........................................................................................................1

1前言….................................................................................................................1

1.1应对方式的现状研究.................................................1

1.2领悟社会支持的定义及研究...........................................1

1.3感戴的现状研究.....................................................1

1.4外化行为的研究.....................................................2

1.5问题的提出.........................................................2

2对象与方法............................................................................................................2

2.1对象............................................................................................................2

2.2方法…........................................................................................................2

2.2.1感恩问卷…....................................................................................................2

2.22领悟社会支持量表…........................................................................................3

2.23简易应对方式问卷…..........................................................................................3

2.23青少年问题行为自评问卷…..........................................................................3

2.3数据统计…...............................................................................................3

3结果…..................................................................................................................3

3.1留守儿童外化行为的性别差异分析…..............................................................3

3.2留守儿童外化行为的年级差异分析..............................................................3

3.3积极应对、感恩、领悟社会支持、消极应对和外化问题相关分析............4

3.4外化问题与积极应对、消极应对、领悟社会支持、感恩的回归分析.........4

4结果与讨论...............................................................5

5参考文献.................................................................6

附件:

课题任务书................................................................7

外文翻译.................................................................11

文献综述.................................................................20

开题报告.................................................................25

 

 

初中生外化行为与感恩状况、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

摘要目的:

了解初中生感恩、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和外化问题间的关系。

被试:

崇阳县几所初中生男156、女189。

方法:

问卷法,采用感恩问卷(GQ-6)的中文修订版、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修订版青少年自评量表(YSR)。

结果:

(1)男生外化问题行为较女生严重(t=2.371,P<.05);

(2)积极应对、感恩、领悟社会支持、消极应对年级差异显著;(3)积极应对与领悟社会支持、感恩显著正相关(r=0.439,0.328,P<.01),消极应对与领悟社会支持、感恩显著负相关(r=-0.111,P<.05;0.152,P<.01),外化问题与领悟社会支持、感恩显著负相关(r=-0.257,0.233,P<.01),领悟社会支持与感恩中度正相关(r=0.518,P<.01);(4)领悟社会支持、感恩可负向预测外化问题行为(β=﹣0.175,P<.05;β=﹣0.128,P<.05),消极应对对外化问题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16,P<.05)。

结论:

留守儿童外化问题存在性别差异,年级差异显著;感恩、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外化问题行为相关显著;领悟社会支持、感恩行为可负向预测外化问题,消极应对对外化问题有正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感恩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外化问题留守儿童

1.前言

1.1应对方式的现状研究

肯尼斯和马塞尼(Mathen,K.B.,1986)对近年来的应对文献进行元分析,对应对做出如下总结:

应对不仅是消除或减弱应激源,不仅是所谓健康的或适应性的应对,它是任何预防、消除或减弱应激源的努力,无论健康还是不健康的、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这种努力也可能是以最小的痛苦方式对应激的影响给予忍受。

由此应对方式可以分为消极应对方式和积极应对方式。

研究指出以积极的应对方式应对生活中的各种事件,有助于改善其焦虑(刘萌,廖淑梅,刘明婷;2009)[1]、孤独感(余苗梓,李黄平,王才康,谢晰君,周柳梅,郑小蓓;2007)[2]、羞耻感(汪启荣,安莉娟;2012)[3]等内化问题行为。

对生活中的事件做出消极的应对,就越会感觉到抑郁和羞耻,而积极地应对各种事件很少感到抑郁和羞耻。

1.2领悟社会支持的定义及研究

领悟社会支持(perceivedsocialsupport)是指个体对社会支持的期望和评价,是对可能收到的社会支持的信念(Barrera,1986)[4]。

感戴是一种积极情绪,是受惠者在接受到恩惠之后在内心产生的一种冲动,它促使受惠者为已收到的恩惠做出回报(刘建岭,2005)[5]。

以已有研究可知对社会的支持与帮助的领悟程度是影响一个人在受到恩惠以后能否体验到感戴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以大学生为对象的研究中发现感戴倾向与积极归因方式和领悟社会支持均呈正相关;领悟社会支持在积极归因对感戴的影响中起重要的中介作用(NorrisFH,KaniastyK,2010)[6]。

Haider(HeiderF,1958)[7]在对归因的研究中指出,归因方式对感戴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善于对事物做积极归因的人,其感戴水平相对较高。

积极归因意味着个体能够将所收到的恩惠归因为稳定的、可控的以及内在的因素。

研究还发现领悟社会支持与个体主观感受密切相关,个体感受到的支持越多,其社交自尊水平也越高,越倾向于参与人际互动中,进一步增加其社会支持(姚晓琳,刘洪,郭成;2010)[8]。

可见,领悟社会支持与感戴的关系十分密切。

1.3感戴的现状研究

感戴研究是研究感戴情绪如何影响一个人情感的科学研究,主要探索感戴的本质,感戴产生的原因以及感戴对人类健康和幸福感的影响。

感戴研究是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部分,在过去六年中,心理学家对感戴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积极情绪有益于个体的美好生活,感戴促使个体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并且激发人去更多地帮助他人(张倩,郑涌;2003)。

一般而言,常常对他人产生感激的人更可能体验到他人的爱和关心。

据埃蒙斯等(Emmonsetal.,2000)报告,感戴的一种实验干预成功地提高了人的短期心境和生理功能。

因而,像其他许多积极情绪一样,感戴可能对幸福感、应对方式和心理调整的进一步理解做出贡献。

Fredrickson(Fredrickson,2001)[9]假设积极情绪能够产生非具体的行为倾向,消极情绪则产生具体的行为倾向。

假定情绪能够激发做出身体行动的倾向,一些积极情绪(比如兴趣和满意)主要激发认知方面的变化,在这些认知变化之后才会产生相应的身体活动的变化。

拓展建构理论是在这两个假设纸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该理论认为感戴可作为一种积极情绪拓宽人们的暂时的思想行为脚本,从而建构他们持久的个人资源。

实证研究也支持了此理论。

大学生感戴特质对不同来源社会支持的感知有重要影响(董霞,张宁,姜婷娜;2011)[10]。

感戴对感悟社会支持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感戴越高的大学生,其领悟社会支持也越高。

同时,感戴对感悟社会支持的三个因子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其中,对其他支持的预测作用最强,其次为朋友支持,对家庭支持的预测作用最小(李艳春,2011)[11]。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感恩、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其中其它支持和积极应对对感恩有正向预测作用(魏昶,安晓镜,刘芳,黄海燕;2012)[12]。

1.4外化行为的研究

  内化性问题(internalizingproblems)和外化性问题(externalizingproblems)是一种基于临床经验的分类方式(AndersonJ,Williams5,McGeeR,etal.,1987)[13]。

从症状水平上说,内化性问题或内化性症状(internalizingsymptoms)所指的问题常发生在个体内部,如恐惧、躯体主诉、担心、害羞,等等(MerrellKW,DobmeyerAC.1996)[14]。

内化性症状表现在外在的行为上,大都指向他人(CaronC,RutterM.1991)[15],则成为外化问题行为,外化性问题常包含了与他人的冲突,表现出违抗、攻击性、违纪、脾气爆发和多动等社会化不足的特点(ColeD,CarpentieriS.1990)[16]。

外化行为问题也叫外化问题,包括广泛的攻击和违纪行为(TedeschiRG&CalhounLG;1996)[17]

经研究社会支持是内化性问题和外化性问题共同的危险因素(章晨晨,2009)[18]。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缓解负性生活事件对我们影响,最常见的形式就是社会支持(Culmingham CESiegelLS,1991)[19]相反,当人际关变得紧张或不令人满意时,人际关系本身就是应激源(PoPeA,BiermanK,MummaG.;1991)[20]。

而青少年感恩与其外化问题行为和内化问题行为(以焦虑抑郁为指标)均显著负相关(喻承甫,张卫,曾毅茵,叶婷,李月明,王姝君;2011)[21]。

可利用感恩的道德情感理论(McCulloughetal.,2001)[22]及情绪理论(Rosenberg,2001)[23]加以解释,感恩是一种重要的道德情感,感恩青少年具有高水平的亲社会动机和行为,因而其外化和内化问题行为较少;依据Rosenberg提出的情绪理论,感恩可区分为特质感恩和状态感恩两种水平,特质感恩和状态感恩均可促进个体社会适应,减少外化和内化问题行为。

1.5问题的提出

综合上述理论及研究可知,感恩、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三者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感戴、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又极大地影响外化问题行为,而三者是怎样作用于外化问题却无实证研究。

此研究做为补充,研究感恩、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对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抽取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几所初中留守儿童为被试,发放问卷360份,收回有效问卷345份,男156,女189,有效率为95.84%。

2.2 方法

2.2.1感恩量表感恩问卷(GQ-6)由McCullough等人编制,包括6个项目,该量表用7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1~7分,其中项目3和6为反向计分题计算所有项目的平均分,分数越高表示青少年的感恩倾向越强。

该问卷在感恩测量中广泛使用并表现出良好的信效度,研究也表明其对于我国青少年群体适用性良好。

2.2.2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由姜乾金根据Blumenthal等人介绍的Zimet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修订的。

PSSS共含12个自评项目,每个项目采用1—7级计分法,得分越高,领悟社会支持越高。

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原量表中的“领导、亲戚、同事”分别改为了“老师、亲戚、同学”。

2.2.3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由解亚宁等编制,该量表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分量表)组成,包括20个条目。

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89,α系数为0.90;积极应对分量表的A系数为0.89;消极应对分量表的α系数为0.78。

2.2.4青少年问题行为自评问卷问题行为采用Achenbach2001年修订的青少年自评量表(YouthSelfReport,YSR)中违纪行为(如:

“旷课逃学”、“吸烟”、“喝酒”)与部分攻击行为的项目(如:

“吵架”、“打架”、“破坏公物”)进行测试。

受测者根据自己最近半年的情况回答每项行为发生的频率,即“0-没有”、“1-有时”、“2-常常”。

2.3 数据处理 SPSS19.0

3.结果

3.1性别差异分析如表1

留守儿童外化行为总体状况分析男生得分(4.6474±7.30692)大于平均数(3.8694±5.38047)大于女生(3.1693±2.96485),表明男生外化行为问题明显比女生严重。

其他变量得分无性别差异。

表1大学生的外化问题的性别差异

维度男(156)女(189)t

外化问题4.65±7.313.17±2.962.371*

3.2年级差异分析

多自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积极应对、感恩、领悟社会支持、消极应对年纪差异显著。

事后检验得出积极应对七年级(37.0857±5.66917)大于八年级(34.0488±6.54180)(P<.01),九年级(35.6324±4.75910)显著大于八年级(P<.05);外化问题九年级得分(4.6573±7.48059)大于七年级(2.1714±2.51450)(P<.05);领悟社会支持七年级得分(69.3143±11.32091)大于九年级(58.5594±13.26948)(P<.01),大于八年级(58.5594±13.26948)有统计学差异(P<.01);感戴水平七年级(37.0571±5.96531)高于八年级(34.1389±6.14877)(P<.01)。

3.3积极应对、感恩、领悟社会支持、消极应对和外化问题相关分析如表2

积极应对、感恩、领悟社会支持三者之间显著正相关,三者与外化问题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与外化问题显著正相关。

表一 积极应对、感恩、领悟社会支持、消极应对和外化问题相关分析

积极应对

消极应对

外化问题

领悟社会支持

感恩

积极应对

1

消极应对

-.017

1

外化问题

-.096

.137*

1

领悟社会支持

.439**

-.111*

-.257**

1

感恩

.328**

-.152**

-.223**

.518**

1

 

3.4外化问题与积极应对、消极应对、领悟社会支持、感恩的回归分析如表3

领悟社会支持、感恩对外化问题行为有负向预测作用;消极应对对外化问题有正向预测作用。

表3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感戴对外化问题的预测作用

因变量(自变量)外化问题

积极应对0.019

消极应对0.116*

社会支持﹣0.175**

感戴﹣0.128*

R方0.088

调整的R方0.076

 

4.讨论

 研究发现,外化问题行为的总体得分在性别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移情是利他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的中介因素,是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动机源(丁芳,郭勇;2010)[25]。

因此,移情的培养可减少外化问题行为。

Darrick&Farrington(2006)对363名青少年的研究发现女性在认知移情和情感移情两个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不同的性别在移情方面是有差异的,女性的移情能力普遍高于男生(张凯,杨立强;2007)[26]。

由此可推断,与女生相比男生移情能力较低,亲社会性较女生低低,易对外表现出破坏性行为,外化行为问题严重。

研究表明,感恩与领悟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与以往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领悟社会支持、感恩行为可负向预测外化问题,消极应对对外化问题有正向预测作用。

领悟社会支持水平高者感受到更多的的支持,更可能将他人的任意行为解释为支持性的。

而感戴倾向来源于他人支持性的的道德行为(BrissetteI,Scheiermf,CarverCS,2002)[27],这使得领悟社会支持水平高者趋于感戴倾向。

感激个体在感戴道德功能(McCullough,2004)[28]作用下,为了表达感戴做出大量有利于他人的行为,这些行为建构了他们持久社会支持系统,他们又感受到了更多的社会支持。

应对理论(Wood,Joseph,&Linley,2007)[29]认为在面临风险情境时,感恩倾向强者表现出更多的积极应对评价,同时采用更多的包括包括更多寻求并采用工具性和情感性社会支持在内的积极应对策略。

积极应对者即使失败也更少使用适应不良的行为逃避问题,这样个体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内外部冲突,较少表现出外化问题。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缓解负性生活事件对我们影响,因而社会支持作为最常见的人际关系能够减少外化问题行为。

感恩个体具有高水平的亲社会动机和行为,其外化和内化问题行为较少。

研究结果显示感恩、领悟社会支持负向预测外化问题行为,即,强感恩倾向、高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者更少表现出外化行为问题。

他们感悟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在感恩道德功能的作用下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5.参考文献:

[1]刘萌,廖淑梅,刘明婷.初中生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0):

1252-1253  

[2]余苗梓,李黄平,王才康,谢晰君,周柳梅,郑小蓓.大学生孤独感与自我隐瞒、自我表露、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11):

747-750

[3]汪启荣,安莉娟.大学生应对方式对羞耻感与抑郁的中介作用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9):

1416-1417 

[4]Barrera,M.Distinctionsbetweensocialsupportconceptsmeasuresandmodels.AmericanJournalofCommunityPsychology,1986,14:

413-445

[5]刘建岭.感戴:

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6]NorrisFH,KaniastyK.ReceivedandPerceivedSocialSupportintimesofmodel[J].JPersSocPsychol,1996,71(3):

498-511

[7]HeiderF.Thepsychologyofinterpersonalrelations[M].NewYork:

Wiley,1958

[8]姚晓琳,刘洪,郭成.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交自尊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1):

1332-1334

[9]FredricksonBL.Theroleofpositiveemotionsinpositivepsychology:

TheBroadenandBuildTheoryofPositiveEmotions.AmericanPsychologist,2001,56(3):

218-226

[10]董霞,张宁,姜婷娜.感戴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

(2):

217-218

[11]李艳春.大学生感悟社会支持和感戴的现状调查及其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2]魏昶,安晓镜,刘芳,黄海燕.大学生感恩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6):

948—948

[13]AndersonJ,Williams5,McGeeR,etal.DSM一

disordersinpreadolescentchildr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