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龙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期末拉练语文试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939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成都龙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期末拉练语文试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川成都龙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期末拉练语文试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川成都龙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期末拉练语文试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川成都龙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期末拉练语文试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川成都龙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期末拉练语文试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四川成都龙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期末拉练语文试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四川成都龙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期末拉练语文试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四川成都龙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期末拉练语文试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四川成都龙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期末拉练语文试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四川成都龙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期末拉练语文试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四川成都龙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期末拉练语文试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四川成都龙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期末拉练语文试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四川成都龙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期末拉练语文试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四川成都龙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期末拉练语文试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四川成都龙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期末拉练语文试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成都龙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期末拉练语文试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

《四川成都龙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期末拉练语文试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成都龙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期末拉练语文试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成都龙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期末拉练语文试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

四川成都龙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期末拉练语文试题二Word版含答案

成都市龙泉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三期期末拉练试题

(二)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分

第Ⅰ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卓绝(zhuó)镣铐(liào)勖勉(xù)量体裁衣(liáng)拮据(jū)

B.祈祷(qǐ)缪斯(miù)忌恨(jì)义愤填膺(yīng)隽(jùn)永

C.砥砺(dǐ)踮脚(diàn)袅娜(nuó)骇人听闻(hài)陆蠡(lí)

D.尽管(jǐn)折耗(shé)猗郁(yī)敷衍塞责(sè)倨(jù)傲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绿洲揣摩凋敝渲泄销声匿迹毋庸置疑浅尝辄止

B.真缔装帧签署讫今水泄不通焕然一新倍受压榨

C.通宵赎罪旋风气慨瞑思苦想前倨后恭责无旁贷

D.耶稣疏浚俯瞰脉博彪炳史册嘻笑怒骂无动于衷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春季房交会开幕当天,房地产交易中心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直到晚上8点,交易厅里还人来人往,不绝如缕。

B.在电影《同桌的你》中,导演将青春的悸动与张扬、现实的无奈与苍凉,写成了一则青

春物语,不止让观众陷入对青春的回忆,还掀起了向青春致敬的风潮。

C.这些人垂头丧气,连眼皮也不敢抬,个个噤若寒蝉,都挤到角落去找遮掩的座位,正襟危坐,就像待审的犯人。

D.真是好事多磨,经历了许多挫折,他的公司终于正式成立了,他也可以安之若素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保罗·沃克在出车祸罹难后,《速度与激情7》的拍摄进度受到很大的影响,原定去年7

月上映的计划一再搁浅,延至今年4月才得以面世。

B.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表明:

对中国来说,大运河不仅是一条人工

开凿的运河,更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见证。

C.读完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读者就会被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感染,

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D.真正的政绩不是靠坑蒙群众、违法乱纪、搞歪门邪道弄出来的,而是在于是否经过集思

广益,得到人民群众拥护支持实干出来的。

二、(9分,每小题3分)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

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

据《礼记》记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

“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

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汉朝《二年律令》规定:

“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

”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

唐朝《唐律》规定:

“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

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

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场,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

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

”(《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领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

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

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摘编自张炸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5.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

C《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

D《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判处徒刑一年。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代政府注意到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B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

C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官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重要职责。

D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严惩。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律》将“故与人食并出卖”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为两类,并给予不同的处罚,可见唐代的法律条文已经较为详尽周密。

B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

C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始于周代,经过汉、唐的发展,到宋代形成了法制相对健全、政府与行会共同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D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者施以重罚,有助于保障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是唐宋法律对今人的启示。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9分,每题3分)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①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②,无所复施。

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

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

“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庄王曰:

“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遂舍之。

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何则?

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而愚以为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注】①圯(yí):

桥;②贲、育:

指孟贲、夏育,传说中的古代勇士。

(选自《苏轼集·留侯论》)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然临之而不惊卒:

通“猝”,突然B.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敝:

通“弊”,弊端

C.郑伯肉袒牵羊以逆逆:

迎接D.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倨:

傲慢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B.①而归臣妾于吴者②亦将有感于斯文

C.①必有过人之节②惟江上之清风D.①而命以仆妾之役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文根据张良在桥上接受老人赠送兵书的传说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证了“忍小忿而就大谋”的策略的重要性。

B.此文论点鲜明,论据可靠,论证有力。

行文极尽曲折变化之妙,雄辩而富有气势,体现了苏轼史论汪洋恣肆的风格特点。

C.苏轼认为张良面对暴秦的统治表现出很强的忍耐力,有远大的抱负,能够在受屈辱时处变不惊,得到了圯上老人的欣赏。

D.苏轼另外列举两例来证明自己的论点: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勾践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第Ⅱ卷

四、(36分)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4分)

译文:

                                

(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4分)

译文:

                                    

(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4分)

译文:

                                

(4)余亦悔其随之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分)

译文:

                                

12.用斜线“/”给下面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4分,限划8处)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8分)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

长安多杏树。

(1)请简要分析首联运用的表现手法。

(4分)

答:

                                

(2)这首诗中流露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14.按照课文原文填空。

(9分)

(1)而在己为有悔;     ,     ,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赤壁赋》中,运用暗喻,感叹人生短暂的句子是:

     ,     。

(3)《兰亭集序》中,谈到不同人面对抱负、爱好等有着不同选择的句子

是:

     ,     ;     ,     。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18分)

静默是一种深刻的语言

徐怀谦

①拉开窗帘,月亮便撞到自己脸上。

②它可不是不速之客,而是老朋友了,当然用不着客套。

忙关闭房间的灯,请它进来,大把大把的光便洒了一床。

③半倚在床上,一动不动,洗月光浴。

毕竟是在泰山之巅,与月亮又近了1500多米,感觉月光比在平地上黏稠了些、滑腻了些。

从头到脚,从外到里,直洗到“身心俱澄澈”。

想掬一捧分给邻床的朋友,可惜送到半路全洒光了。

④于是相约外出赏月。

⑤正是乍暖还寒的季节,外面风正大。

宾馆前猎猎的旗子是今夜唯一的喧哗。

山脚下的泰安城遍地灯火,与月亮相比,那些灯火瑟瑟的,柔柔的,无精打采的样子。

想想也是,此时马路上的汽车还在奔突,车辆的尾气、化工厂的废气、工地的扬尘还在喷涌,城市依然浸在一个巨大的污染池中,那些灯火想清爽脱俗,出污泥而不染,岂是易事?

不说它们,城市的月亮看上去不也经常病恹恹的吗?

其实,有病的不是月亮,而是人类自己。

⑥回头望了一眼“神憩宾馆”的招牌,这名字起得好,神仙居住的地方——神仙真会找地方啊,不是在高山之巅就是在天上。

于是想,城市污染了,人可以逃往农村;农村污染了,人可以逃往山上;有一天,山上也污染了,人总不能逃往月球吧?

⑦月亮无语,静默中有一种博大和恢弘。

月光流泻在日观峰上,勾勒出主体建筑的飞檐翘角,并镀上一道银边;月光流泻在泰山的诸峰之上,山谷幽暗处幻成一片汪洋大海,空明如水的山脊则上升为一座座海岛。

我还知道,月光正流泻在人间的每一个角落,为失意的人抚平创伤,为熟睡的人守护安宁,为觉悟的人提供启示。

⑧月亮应该很老了,见过佛祖、见过孔子、见过很多我景仰的名人的月亮一定很老了,可是它每夜出来,总是那么清清爽爽的,一点都不沧桑。

⑨佛祖是在月下顿悟的。

印度净饭王的王子悉达多·乔答摩29岁离开王宫,修行了6年,吃的是树叶和草根,穿的衣服是从垃圾堆中捡来的烂布,睡在埋死尸的坟墓中或荆棘床上,肢体瘦弱,就好像清瘦枯萎的芦秆。

这时他才明白苦行是完全无益于修道的。

他放弃了苦行,放弃了极端严格的斋戒,恢复了正常的进食。

他慢慢恢复从前的健康,气力也有了。

可是他的5个同伴,对他表示失望而离开了他。

35岁的他独自一人来到菩提伽耶城外一个幽静的地方,在一株菩提树下,盘腿而坐,从下午6时一直打坐到次晨6时,他证得了4种智,证得了无上菩提,圆成了福慧俱足的佛道。

⑩那夜的月光一定空明如水。

⑪大诗人王维是在月下领会禅意的。

他的《鸟鸣涧》写得如此唯美: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苏东坡笔下的月亮尤其多。

有月下的孤独: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有月下的思念: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有月下的顿悟: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与友人张怀民夜游承天寺是在一个月夜: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与儿子苏迈考察石钟山的奥秘还是选择了一个月夜。

为什么东坡对月亮如此钟情?

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明月会让人变得宁静、纯净。

而静默是一种深刻的语言,“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静默不是死寂,不是枯索,静默中有无尽的生气,有博大的启悟,有真实的拥有。

⑫便又想起佛祖和那个著名的“拈花微笑”的典故。

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释迦牟尼说法。

大梵天王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隆重行礼之后大家退坐一旁。

佛祖拈起这朵金婆罗花,意态安详,却一句话也不说。

大家都不明自他的意思,面面相觑,唯有摩诃迦叶破颜轻轻一笑。

佛祖当即宣布:

“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象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

我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

”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予迦叶。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佛学书中通常的解释是:

佛祖所传的其实是一种至为祥和、宁静、安闲、美妙的心境,这种心境纯净无染、淡然豁达、无欲无贪、无拘无束、不着形迹、超脱一切,是一种“无相”“涅槃”的最高境界,只能感悟和领会,不能用言语表达。

而迦叶的微微一笑,正是因为他领悟到了这种境界,所以佛祖把衣钵传给了他。

⑬静默是一种深刻的语言,有时它胜过所有的言说千万倍。

即如此刻,站在泰山之巅,月光流泻,万籁俱寂,我和友人高出于海拔1500米之上,敞开心扉,啜饮着清冷的月光,相对无言,却默契于心,真有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之感。

⑭回到北京,才知道,那夜的月亮特别大,离地球特别近,被称为“超级月亮”。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第①段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一个“撞”字形象地写出了月色之浓之烈,引出下

文作者外出赏月的情节。

B.全文从赏月说起,由山顶上月亮在静默中显出的“博大”与“恢弘”,再到月亮给人带来的宁静与纯净,步步深入,最后点出了静默的力量。

C.静默常常引起人的宗教之思、出世之思,因为人们的世俗生活如此喧嚣,属于他们的静

默如此短暂。

所以当静默来临时,渴望超脱。

D.苏轼笔下的月是多方面的,有孤独,有思念,有顿悟,有豁达,归根结底是因为明月带

给作者不同的感受,进而影响了作者的心境。

E.文章第⑭段,照应了开头。

“超级月亮”既可解释为自然现象,又暗示月亮带给人独特的

启悟。

16.谈谈你对画线句子“其实,有病的不是月亮,而是人类自己”这句话的理解。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全文概括,为什么说“静默是一种深刻的语言”?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赏析第7自然段(选两种修辞)。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运用(6分)

19.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使上下文衔接紧密。

(2分)

最近,一个与中国有关的词汇在欧洲火了,那就是由中国倡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3月12日,英国率先宣布有意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

这还不算完,在英国的示范与带动下,德国、法国和意大利于17日共同宣布愿意入伙亚投行。

①?

首先,在欧洲国家看来,亚洲依然是未来最具活力的地区。

在亚洲发展过程中,欧洲希望积极参与,不愿意成为旁观者。

其次,欧洲国家开始理解和接受中国在亚洲的发展倡议和构想。

再次,在对外关系上,欧洲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希望展示和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对于中国来说,②。

一是能够提升亚投行的信誉,促进银行国际化进程;二是能够产生宣传和示范效应,引起更多国家效仿。

欧洲大国愿意加入亚投行本身就是对中国投出信任票,将进一步增大亚投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答:

①    

②    

20.下面是某地市民阅读状况调查中关于日阅读方式及阅读目的的数据图表。

请根据这些资

料得出两个结论,要求表述准确完整,语言连贯,总共不超过80个字。

(4分)

七、(60分)

21、作文

请以“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⑴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⑵不得套作抄袭。

⑶用规范汉字书写。

 

参考答案

1、D﹝A量体裁衣(liàng)B祈祷(qí)隽(juàn)永C踮脚(diǎn)陆蠡(lǐ)﹞

2、B﹝A宣泄B真谛迄今备受压榨C气概冥思苦想D脉搏嬉笑怒骂﹞

3、C4、B

5、C(A项说法同原文的“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一致;B项说法同原文中《二年律令》的“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规定和《唐律》中有关规定一致。

C项说法的错误在于无中生有,文本中并无《唐律》更加强调之说。

D项说法同原文中“徒一年”的说法一致。

6、B(A项说法同原文“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一致。

B项说法中“宋代统治者设立行会”的说法于原文无据,原文是“规定从业者必须参加行会”,并没说“宋代统治者设立行会”。

C项说法同原文“官府料索”一语一致。

D项说法同原文“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的说法一致。

7、B(A项说法可见于原文“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

B项“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的说法原文无据。

C项说法见原文第一段。

D项说法同文本末段一致。

8.B(敝:

疲弊)

9.C皆作结构助词,“的”(A.连词,表顺承,“然后”;连词,表转折,“却”B.介词,“至,到达”;介词,表对象,“对”D.介词,“用”;表修饰)

10.C(“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可见,张良面对暴秦的统治并未“表现出很强的忍耐力”,而是辅佐刘邦武力夺取天下。

11.

(1)但是怎么能知道这不是秦代隐士,特意出来考验张良的呢?

(“然”、“安”、“试”1分,大意1分)

(2)从这里可以看出,(高祖)有性格刚烈不能忍的脾气,要不是张良的(劝阻),谁能成全他的事业?

(“高祖”、“全”、“之”1分,大意1分)

(3)仰首观览宇宙的浩大,俯身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的,足够用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所以”、“足以”、“信”1分,大意1分)

(4)我也后悔自己跟着他出来,而未能极尽(尽情享受)游览的乐趣。

 (“其”、“极”1分,大意1分) 

12.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每错1处扣1分)

译文:

如今您的恩情足以使禽兽受惠,而您的功绩不能使百姓沾光,又是为什么呢?

这么说来,拿不起一根羽毛,是因为不肯用力气;瞧不见一车柴木,是因为不肯用眼睛;老百姓得不到安抚,是因为王不肯施恩。

所以王没有使天下归服,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

13.

(1)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或:

以乐景衬哀情)。

(1分)

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苦涩。

(3分)

(2)①惜春之情。

(1分)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

(1分)

②流离之苦(或:

身世之叹)(1分)。

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

(1分)

③故国之思。

(1分)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情怀念着的长安生活,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出了愁怀所在。

(1分)

(三点任意答出两点即可给4分,但每点必须分析。

答出情感给1分,分析给1分)

14.(9分)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15.(4分)AD

16.其实,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只是人类对环境的恣意破坏,让环境越来越差,于是月亮也看上去病恹恹的,(2分)饱含了作者对践踏环境这种行为的谴责。

(2分)

17.因为静默是一种境界,只能感悟和领会,不能用语言表达;(2分)静默中有一种博大和恢弘,能为失意的人抚平创伤,为熟睡的人守护安宁,为觉悟的人提供启示;(2分)静默中还有无尽的生气,有博大的启悟,有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