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局十一五规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976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业局十一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林业局十一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林业局十一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林业局十一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林业局十一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林业局十一五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林业局十一五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林业局十一五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林业局十一五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林业局十一五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林业局十一五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林业局十一五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林业局十一五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林业局十一五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林业局十一五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林业局十一五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林业局十一五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林业局十一五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林业局十一五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林业局十一五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林业局十一五规划.docx

《林业局十一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业局十一五规划.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林业局十一五规划.docx

林业局十一五规划

 

一、林业“十五”发展回顾

(一)林业建设“十五”期间成就

大庆市是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重点地区,同时也是防沙治沙工程建设的重点区域。

几十年来,全市人工林面积逐年增加,特别是“十五”期间,国家和省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和政策,市委、市政府对林业工作高度重视,相应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林业建设的跨跃式发展,全市林业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具体情况如下。

——造林绿化实现了规模推进。

全市5年完成造林和生态林草建设146.8万亩,其中造林116.8万亩,平均每年造林23.4万亩,人工造林面积在全省13个地市中位居前列。

在连年遭受低温、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平均造林成活率仍然达到85.2%,面积核实率到达100%,两项指标在全省均处于前列,我市连续2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市。

这些林木成林成材后,木材、果品等林产品的直接经济效益可达46.8亿元,生态效益将达到272亿元,全市森林覆盖率可增加近4个百分点,对改善全市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薄弱部位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借助国家林业项目的实施,我市克服造林投入大、治理难等不利因素,对村屯、道路、沙地、盐碱地、湖泡周围等造林薄弱部位进行了集中整治。

5年来,全市绿化村屯585个,造林3.5万亩,基本做到了村屯四周有10行以上的护村林,村内道路两侧有2行以上的常绿树和花灌木,农户庭院栽植果树10株以上,全市绿化基本达标的村屯达到1707个,占村屯总数的69%。

绿化道路939公里,造林3.2万亩,其中绿化国省级公路311公里,301国道、林肇路、庆西路和萨大路等干线公路能够绿化的地段基本实现了绿化,重点路段绿化宽度都达到50米以上。

以“西北风口”和嫩江沙地为主的西部沙地治理造林33.9万亩,盐碱地造林4万亩,围湖造林2万多亩,效果都比较明显,薄弱部位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大庆的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造林树种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过去,我市杨树造林的面积比例一直在90%以上,形成了林木杨树品种“一统天下”的局面,树种单一又极易发生森林病虫害。

针对这一实际,几年来,我市在树种结构调整方面作了大量工作,造林时注重乔灌结合和针阔结合,增加了乔灌混交林、杨松混交林的造林面积,并积极开展了适生新品种引进和试验,探索栽植了杨榆混交林,同时,在技术规程中明确了病腐木和大面积的固沙造林必须营造混交林。

通过以上措施,造林树种实现了多样化,树种达到30多个,杨树造林面积下降到71%,各类果树、樟子松、柽柳、沙棘和其它树种占29%,树种结构有所好转,为提高综合防护功能,减少和抑制森林病虫害发生奠定了基础。

——造林绿化苗木实现自给自足。

经过几年的建设,全市苗圃经营总面积达到2.8万亩,年育苗面积保持在2.5万亩左右,年培育苗木1.2亿株。

全市现有市中心苗圃1处和县级骨干苗圃32处,苗圃经营面积达到1.5万亩,育苗面积达到1.2万亩。

市中心苗圃育苗面积2600亩,育苗品种58个,被确定为全省的典型示范苗圃,很好地发挥了科研、试验和示范作用。

建立县区骨干苗圃32个,基础设施基本完善,育苗功能较为完备,区域主导作用明显。

群众育苗进一步规范。

全市基本形成了“以市中心苗圃为龙头,以32处骨干苗圃为基础,以乡镇和群众育苗为补充”的林木种苗繁育体系。

2005年,产各类造林绿化成品苗4500多万株,品种58个,产值6000万元,除满足当年全市造林绿化苗木外,可用于外销苗木1500万株,从此结束了我市多年外购苗木的历史。

——依法治林取得显著成效。

为了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我市成立了林业森林公安局,严厉打击了林业“三乱”案件,5年查处各类案件383起,震慑了不法分子。

林木采伐工作在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凭证采伐等有关制度和规定的同时,坚持“三公开”、“四优先”、“一公布”的办法,杜绝了采伐审批不公平的问题,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

全市每年森林病虫害防治面积都在100万亩左右,在做好预测预报和全面防治的基础上,我们对突发性病虫害进行了集中防治,全市5年防治森林病虫害435万亩,改造病腐木7.3万亩,基本遏制了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森林防火工作我们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了市级防火设备库,制订了扑火预案,落实了防火责任,明确了防火重点。

由于领导重视,组织和措施得当,取得了连续5年无森林火警火灾的好成绩。

——林业产业化建设迈出可喜步伐。

加快林业产业建设和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此,我市确定了丰产林、经济林、林药、林木种苗、森林湿地旅游和野生动物驯养繁殖6个产业项目。

5年来,全市新营造丰产用材林面积18万亩,使全市用材林面积达到7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219万m3;新营造经济林面积6万亩,其中山杏面积4.5万亩,使现有经济林总面积达到20.3万亩,品种以李子、黄太平等寒地果树和山杏为主,年产鲜果2000万公斤;利用幼林林地开发防风、板蓝根等中草药材7万亩,特别是防风具有适应性强、品质好、经济效益高的特点,是今后林产业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各类野生动物年饲养量超过40万只(头),生态林草、种苗产业和森林湿地旅游业也实现较快发展。

据统计,2004年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1.92亿元,其中,林业主业产值1.29亿元,多种经营产值0.63亿元,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一倍。

——林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林业各项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和保护林业建设成果所必不可少的,是一个地区林业建设发展综合水平的体现。

为提高我市林业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全市先后建设了林木种苗组培中心、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心、野生动物救治中心、森林防火指挥中心等一批功能性设施,建立了苗圃示范基地、适地适树研究基地、樟子松采种基地、治沙试验示范基地、盐碱地治理基地和义务植树基地等试验和示范基地,林业基础性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管理和保护工作更加有序、系统,指导工作更加规范、科学。

目前,全市人工林面积已经达到348万亩(包括未成林面积),森林覆盖率为9.6%,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21万立方米,立木储备经济效益近26亿元。

这些林木资源对保护农田和草原、治理土地荒漠化、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以及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林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全市林业建设有了较快发展,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市林业建设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森林覆盖率低,树种结构不合理。

全市森林覆盖率仅为9.6%,没有达到国家平原地区绿化达标森林覆盖率10%的要求,低于全国的18.21%,更低于全省的43.6%,也低于全省西部地区16.58%的平均水平。

同时,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适合本地区栽植的树种少,加之群众造林时都愿意栽植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树种,不愿意栽植生态效益好而成林成材慢、经济效益不显著的针叶树和灌木树种,导致了全市树种结构不合理。

近几年,虽然加大了营造混交林的力度,但杨树面积依然占现有林的85%,其它树种仅占15%。

——宜林荒地面积少,造林用地矛盾突出。

虽然我市荒地面积较大,但多数为中重度盐碱地,不适宜造林,适宜造林的荒地面积仅有50万亩,且分散、偏远。

另外,国家已经明确规定不允许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今后耕地造林只能在国家有退耕还林任务计划的前提下,选择低产田和沙化严重的非基本农田进行退耕造林。

尽管省里每年都把退耕还林计划重点向大庆倾斜,群众退耕还林的积极性也比较高,但由于国家和省下达给我市退耕还林任务总量十分有限,难以满足群众的要求。

因此,今后我市造林用地矛盾将越来越突出。

——森林病虫害严重,预防治理难度大。

由于造林树种单一,全市杨树纯林面积较大,占有林地面积85%以上,并且成过熟林和幼龄林比例大,林分质量差,加之受干旱、低温等自然灾害影响,绝大部分成林生长势弱,青杨天牛、青杨虎天牛、杨干象等森林病虫害发生严重,不同种类和程度的森林病虫害每年发生面积都在100万亩左右,占全市人工林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由于病虫害种类多、发生面积大、分布范围广、危害程度重,预防和治理难度极大,严重威胁着全市林业建设多年取得的成果。

——林木管护压力大,森林资源保护难。

全市有林面积较大,林地分散,管护人员少,特别是乡镇机构改革后,基层林业站被撤并,部分乡镇已经没有专职管护队伍和人员。

尽管市、县(区)林业部门加大了打击力度,加强了资源管理,但由于近几年木材价格大幅上涨,受利益驱动,盗伐、滥伐林木案件时有发生,个别县区十分严重,破坏了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影响也十分恶劣。

据统计,每年查处的破坏森林资源案件都在百起左右,2005年上半年,市林业森林公安局查处各类林业案件65起,其中刑事案件20起。

——林业产业基础差,林业经济总量弱小。

我市地处非林区,无天然林分布,全部为60年代后营造的人工林,可开发利用的有林地面积少、树种单一,林下资源匮乏,林副产品数量少,林产业开发的基础条件差。

另外,过去多年来林业建设主要注重生态建设,产业建设起步较晚。

尽管近几年加大了林业产业建设的力度,确定和重点发展了丰产林、经济林、林药、林木种苗、森林湿地旅游和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林业产业项目,并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但发展规模小,基地化、产业化程度低,2004年林业产业总产值不足2亿元,仅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2.5%。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林业强省的决定为指针,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市构建全面发展战略新高地精神为指导,以国家重点造林工程项目为依托,以科学规划、广筹资金、高标准栽植为手段,扩大有林面积,增加绿色覆盖;通过更新改造病腐木、增加造林树种和营造混交林等措施,全面提高林分质量。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依法治林,健全防护体系,完善防护功能,有效保护森林湿地资源,使全市林业资源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通过扶持基地、典型示范、科技服务等手段,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建设。

到“十一五”期末,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2.4个百分点,达到12%,基本建成比较完备的区域林业生态体系,农田和可及草原全部实现林网化,沙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初步形成林业产业体系框架,丰产用材林、经济林、林木种苗、林药间作、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森林湿地旅游等六大林业产业初具规模,累计实现产值超过20亿元。

为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提供生态保障和经济支持。

(二)规划原则

1、保持连续性原则

林业建设“十一五”规划主要以“十五”期间编制的《大庆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十年规划》、《大庆市湿地资源及其保护规划》、《大庆市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等中长期规划为基础,同时,结合新时期林业建设的实际和国家、省、市对林业建设的新要求,经认真调整和科学论证后进行编制的。

规划既有新内容又保持了林业建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从而保证了各项工程的连续实施和各项建设目标的最终实现。

2、可操作性原则

规划的目标、任务、布局及重点工程项目是在全面掌握全市现有森林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充分考虑全市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的实际需要,客观分析制约林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认真总结“十五”林业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实地踏查、专家论证、广泛征求基层建设单位意见后确定的。

并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落实分解任务,确定实施年度。

规划的保证措施也是结合大庆市的实际提出的。

3、全面系统性原则

以生态学规律、环境学要求、经济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学理论为依据,对全市造林、森林资源保护、林业产业建设、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森林健康维护、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等林业建设项目进行了全面规划,涵盖了林业生态工程和林业产业建设的各方面项目。

4、重点突出原则

从全市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造林项目依托国家工程确定了7项重点工程,产业项目结合大庆市森林资源现状和林业产业建设特点确定了6项重点林业产业项目,规划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建设项目具体,建设方向明确。

5、可持续发展原则

结合大庆市生态建设和林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立足于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潜力确定发展方向。

规划从全局出发,从长远谋划,从保证大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进行规划。

既做到全市林业生态工程体系长存、功能不减,保证林业生态功能的持续发挥。

又从林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壮大林业经济的角度出发,突出了林业自身发展的能力建设。

另外,还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应用、集约经营手段、科学研究和新技术推广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划,保证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目标和任务

1、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是全市林业建设继续加快发展的阶段,根据全市林业建设的现状和构建全面发展战略新高地的实际需要,确定“十一五”期间主要完成以下10项目标。

(1)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408万亩(新增60万亩),林木总蓄积达到141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2%。

造林面积核实率达到100%,造林成活率达到85%以上,幼林保存率达到80%以上。

(2)全市平均林地生产率由42立方米/公顷提高到52立方米/公顷。

(3)造林基地供种率达到80%,良种使用率达到85%,苗木出圃合格率95%,一级苗出圃率50%,苗木自给率95%,容器苗率30%。

(4)各级自然保护区数量由6处增加到11处,面积由273万亩增加到568万亩,占全市幅员面积的17.8%,91%的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5)森林病虫鼠害发生率控制在25%以下,成灾率控制在5.6‰以下,监测率达到95%以上,有效防治率达到80%以上,森林植物检疫率达到100%。

(6)每年林地过火率低于0.5‰,“十一五”期间林地过火率低于0.3‰。

(7)林业案件结案率85%以上。

(8)建立“产权归属清晰、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有效”的林业产权制度框架。

(9)建立林业分类经营体制框架和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10)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产业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年均实现总产值达到4亿元以上。

2、主要任务

为确保“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的实现,主要完成以下10项任务。

(1)人工植树造林75万亩。

(2)封山(沙)育林新封12万亩。

(3)完成幼林抚育面积450万亩次,完成中幼龄林修枝150万亩次。

(4)防治森林病虫害360万亩次,其中各类林木虫害353万亩次,病害7万亩次。

(5)由省级晋升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1处,新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处,新建市级自然保护区3处。

(6)营造丰产用材林30万亩;经济林11万亩;年育苗面积保持在2.5万亩,其中年新育面积0.8万亩;利用幼林地间作防风、甘草、板蓝根等中草药30万亩;驯养繁殖以大雁、鹿为主的野生动物存栏由15万只增加到30万只,平均每年增加3万只,年出栏由35万只增加到100万只,平均每年增加13万只;建设完善20个森林湿地旅游景点,开辟两条旅游线路,森林湿地旅游项目年接待游客能力达到10万人次。

(7)加强林业公安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

(8)强化森林防火工作,建立火源管理、预测预报、林火阻隔、林火监测、林火扑救、林火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等六个森林防火功能系统。

(9)建设完善6处林业功能中心和9处林业建设试验示范基地。

(10)开展6项科学研究,推广8项林业适用技术。

三、总体布局与重点建设区域

(一)造林工程建设布局和重点区域

为提高林业建设实效、提高林业的综合防护效能,从构建和完善全市林业生态建设框架的实际需要出发,造林工程主要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设布局。

即以村屯和小城镇绿化、围湖造林、盐碱地造林、病腐木更新改造为点,造林总面积25万亩,其中以油田植被恢复为重点的盐碱地造林工程5万亩,以改善林分质量为重点的病腐木更新改造工程15万亩,村屯绿化3万亩,围湖水土保持林2万亩,建设的重点区域为村屯城镇周边、重点湖泡、各国有林场;以主要公路绿化、沿渠和松嫩两江水土保持林建设为线,造林总面积5万亩,其中公路两侧绿化2万亩,营造沿渠和松嫩两江水土保持林3万亩,建设的重点区域为县乡和乡村公路、市内主要干渠和松嫩两江;以防风固沙林、农田草原防护林为面,造林绿化总面积45万亩,其中防风固沙林35万亩,农田草原防护林10万亩,建设的重点区域为杜蒙县“西北风口”沙地、肇源县“嫩江沙地”、市区西部沙地、林甸县和杜蒙县草原防护林。

全市造林工程总面积75万亩,其中杜蒙县32.4万亩,林甸县10.9万亩,肇州县3.5万亩,肇源县12.4万亩,大同区9.1万亩,其他区6.7万亩。

(二)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布局和重点区域

根据全市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和中长期预测预报,森林病虫害防治工程建设主要分三大区域进行布局和重点治理,一是以青杨天牛和青杨虎天牛为主的蛀干害虫防治工程治理区,防治总面积301万亩,具体包括杜蒙县、肇源县、林甸县和大同区;二是以杨扇舟蛾和舞毒蛾为主的食叶害虫防治工程治理区,防治总面积52万亩,具体包括肇源县、肇州县和市区;三是以溃疡病、烂皮病为主的杨树病害防治工程治理区,防治总面积7万亩,具体包括肇州县。

森林防火的重点区域是以杜蒙县新店林场、大同区红旗林场、让胡路区各林场为主的国有林场和“西北风口”地区的大面积防风固沙林,湿地资源保护的重点区域是扎龙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龙凤湿地保护区和松花江、嫩江沿岸的沿江湿地。

湿地防火的重点区域是林甸县、杜蒙县境内的扎龙湿地。

(三)林业产业建设布局和重点区域

按照“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各县区林业产业建设实际,全市林业产业建设布局和重点区域是:

丰产用材林产业建设主要为杜蒙县、肇源县西部、大同区西部和让胡路区;经济林产业建设,山杏经济林主要在杜蒙县,寒地果树经济林主要在市区和四县县城周围;林木种苗产业建设主要为市中心苗圃和县区32处骨干苗圃;林药产业建设,防风主要在杜蒙县、肇源县和大同区,板蓝根主要在四县和大同区,甘草主要在肇源县、杜蒙县和大同区;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利用产业主要建设四大养殖基地,珍禽养殖基地主要在市区,狐貉养殖基地主要在杜蒙县,鹿养殖基地主要在让胡路区,林蛙养殖基地主要在肇州县;森林湿地旅游产业建设,主要在杜蒙县、肇源县、大同区和龙凤区。

四、林业“十一五”规划建设重点

(一)林业生态体系建设

1、造林重点工程

(1)以沙化耕地和低产田为重点的退耕还林工程

大庆地处科尔沁沙地边缘,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之前,全市共有320万亩沙化耕地和低产农田,其中有50万亩被纳入《大庆市退耕还林工程规划》,计划到2010年全部完成退耕还林。

经过努力,截止2005年全市已经共完成退耕还林20.6万亩,尚有29.4万亩没有完成,其中又有近10万亩计划退耕面积属于基本农田范围,2004年国家出台了新的政策不允许占用基本农田退耕还林,因此,今后只能对剩余部分的非基本农田安排退耕还林,用于营造生态林和经济林。

“十一五”期间,全市规划退耕还林20万亩,其中杜蒙县9万亩,林甸县1.5万亩,肇州县1万亩,肇源县4万亩,大同区3万亩,其他区1.5万亩。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规划表单位:

万亩

年度

单位

合计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全市合计

20

4

4

4

4

4

杜蒙县

9

1.8

1.8

1.8

1.8

1.8

林甸县

1.5

0.3

0.3

0.3

0.3

0.3

肇州县

1

0.2

0.2

0.2

0.2

0.2

肇源县

4

0.8

0.8

0.8

0.8

0.8

大同区

3

0.6

0.6

0.6

0.6

0.6

其他区

1.5

0.3

0.3

0.3

0.3

0.3

(2)以“西北风口”和“嫩江沙地”为重点的防沙治沙工程

大庆市沙化土地面积大,目前急需治理的沙化土地约为690万亩,这些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杜尔伯特县的“西北风口”地区、肇源县的“嫩江沙地”和市区西部,土地沙化对这些区域乃至全市工农业生产、旅游开发、招商引资、生态环境建设等带来了严重危害,也制约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01年和2003年我市分别实施了“西北风口”治理和“嫩江沙地”治理工程,这两项工程分别在2007年和2010年结束,目前看,这两项工程的实施对加快我市沙化土地治理步伐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4年,我市作为全省唯一的地市被国家批准为东北老工业基地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对我市的防沙治沙建设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因此,“十一五”期间必须继续推进防沙治沙工程建设,保证国家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项目和“西北风口”治理、“嫩江沙地”治理项目的顺利实施。

“十一五”期间,规划完成治沙造林35万亩,其中杜蒙县20万亩,林甸县1.5万亩,肇源县7.5万亩,大同区4万亩,其他区2万亩。

防沙治沙工程建设规划表单位:

万亩

年度

单位

合计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全市合计

35

8

8

7

6

6

杜蒙县

20

5

5

4

3

3

林甸县

1.5

0.3

0.3

0.3

0.3

0.3

肇源县

7.5

1.5

1.5

1.5

1.5

1.5

大同区

4

0.8

0.8

0.8

0.8

0.8

其他区

2

0.4

0.4

0.4

0.4

0.4

(3)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的村屯道路绿化工程

村屯道路绿化是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环境质量、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生态市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市现有村屯2476个,已绿化达标1707个,还有769个村屯没有实现绿化达标,与国家平原绿化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十五”期间,我市公路绿化取得了很大成绩,主要干线公路绿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但由于历史原因公路绿化欠帐过多,仍有部分县乡和乡村公路还没有实现绿化,全市各级公路总里程为9365公里,其中已经完成绿化6555公里,还有1400公里(主要是乡村道路)可及路段没有实现绿化。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把道路和村屯绿化作为农村林业工作的重点,省里也将开展农村四旁绿化试点工作。

因此,规划在“十一五”期间完成全部村屯和道路绿化工作。

根据全市村屯、道路绿化的现状,结合道路两侧、村屯四周土地情况及立地质量,规划“十一五”期间完成村屯道路绿化5万亩,其中道路绿化2万亩,以乡村道路绿化为主,绿化村屯723个,村屯绿化3万亩,以小城镇、中心村和规模较大的屯为主。

各单位建设任务为杜蒙县1.1万亩,林甸县0.9万亩,肇州县0.8万亩,肇源县1万亩,大同区1万亩,其他区0.2万亩。

道路绿化工程建设规划表单位:

万亩

年度

单位

合计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全市合计

2

0.4

0.4

0.4

0.4

0.4

杜蒙县

0.5

0.1

0.1

0.1

0.1

0.1

林甸县

0.3

0.06

0.06

0.06

0.06

0.06

肇州县

0.2

0.04

0.04

0.04

0.04

0.04

肇源县

0.4

0.08

0.08

0.08

0.08

0.08

大同区

0.4

0.08

0.08

0.08

0.08

0.08

其他区

0.2

0.04

0.04

0.04

0.04

0.04

村屯绿化工程建设规划表单位:

个、万亩

年度

单位

合计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个数

面积

个数

面积

个数

面积

个数

面积

个数

面积

个数

面积

合计

7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