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学的途径.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00983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索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学的途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探索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学的途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探索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学的途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探索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学的途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探索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学的途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探索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学的途径.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探索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学的途径.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探索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学的途径.doc

《探索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学的途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索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学的途径.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探索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学的途径.doc

浙江省生物学科

01-03年度论文评比

探索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学的途径

概要:

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极为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实施

情感教学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本文阐述

了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学的途径,主要包括三条:

第一、

培养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第二、利用多种渠道

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第三、创造成功条件,增强学生学好

生物学的自信心。

作者:

韦红

单位:

杭州第十四中学

电话:

85100550------322

EMIAL:

fmsong@

探索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学的途径

摘要:

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极为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学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本文阐述了高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学的途径,主要包括三条:

第一、培养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第二、利用多种渠道,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第三、创造成功条件,增强学生学好生物学的自信心。

关键词:

情感教学素质教育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

它既是意识活动的动力,又是在社会活动中个人与他人相互影响的一种重要方式,起着信息交流的作用。

在影响学生学习的诸多因素中,情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赞可夫曾说:

“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的重复,不如说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

”情感是思维的原动力,没有情感就没有思维活动。

学生的情感状态会直接影响到思维的展开和思维活动的强度。

如果学生对教师充满了敬佩信赖,有着美好的情感,那么他就会专心去听课,这种良好的情感状态对于知识技能的有效掌握及智力发展,将起积极作用。

相反,缺乏美好的情感及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

实践表明,在生物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积极创设健康的情感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其全身心的发展,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因此,如何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有效地操纵认知系统中的变量,使其发挥情感功能的积极作用,以增进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也就成为现代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教师日常的教书育人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拟就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作初步的探索。

1培养师生情感,激发学习热情

课堂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口头和形体的语言、情绪态度、表情等传递着他的情感信息,学生则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关心程度和对教师的尊敬态度来反馈情感信息。

没有情感基础的教学活动是缺乏朝气、缺乏活力的。

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鼓舞师生双方的情绪,焕发教师“教”的激情和学生“学”的热情,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

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的关键是教师要“捧出一颗心来”去爱学生、感染学生,这样,才能使师生关系产生良好的双向信息反馈。

教师要以对学生的“爱”,去动学生的“情”。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同情心,对人由衷的关怀,这就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教师不能是一个冷淡无情的人。

”假如你对学生没有感情,厌恶学生,那么,你的教育工作一经开始就意味着已经结束了。

所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好学生的前提条件。

1.1了解学生的内心

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并很好地去了解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具有个人特点和性格结构的人,努力做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使学生成为发现者和研究者,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潜力。

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积极参与到学生中,与他们建立平等友好的朋友关系,相互信任、坦诚相待。

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感受,分担失败的忧伤,共享胜利的喜悦。

1.2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

每个学生都有天赋,不过这种天赋能否被挖掘取决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

“条条大路通罗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今的社会,各行各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具备了哪方面的才能都会在社会上占得一席之地。

因此,学生具备的特长要让他们充分发挥出来。

在每个人的特长领域中学生会充满自信,找到自我,他们将体察学习的乐趣,自尊感和自豪感将加强,师生关系也将变得更为融洽。

1.3教师对学生要有“公平感”

赞可夫说:

“请您不要忘记,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亲近的人的时侯,他的痛苦心情会在心灵里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

”“公平感”还特别体现在对一些“后进生”爱的情感上。

教师对“后进生”更应倾注爱的情感,更应主动热情地接近他们,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尽管是一点点,都要予以肯定,使之在成功的情感体验中,激发出学习的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在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真爱中,才能体验到教师良好的教学态度,品味出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进而激发出学生尊师的情感。

古人云:

“亲其师,信其道”。

师生情感交融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信任教师才能对学习内容感兴趣。

在这种良好的情感作用场中,如果教师能施教得法,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甚至会由不感兴趣转为喜欢、热爱,发生情感转移,从而激发出学习生物学的热情。

2利用多种渠道,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是以他们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当学生对某种学科知识发生兴趣时,他就会长时间地、积极地、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觉得是种沉重的负担。

因此,兴趣是影响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绪论》课的教学。

在讲《绪论》时,可对教材的内容作一些处理:

从生物学的伟大成就、生物学对人类的重大影响、生物学面临的重大问题三个方面,运用基因工程、物种改良、环境污染、生态平衡、人口控制、癌症及艾滋病的征服、人体器官的修复及移植、克隆技术、航天育种以及现代国防战争中生物武器的运用等事实和资料,说明生物科学与人类的关系,诱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需要,产生了内驱力,学习有了动机,学生放眼未来,感到任重道远,立志学习和深入探索,兴趣自然而生。

(2)适时设置悬念。

设置悬念即通常说的“吊学生胃口”,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惦念或想象,使之产生非知不可的紧迫心情,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讲伴性遗传时,利用“道尔顿症的发现”来导出新课,然后再介绍19世纪欧洲一些国家的皇室中流传的血友病,从而导出这种遗传病的传递方式与性别有关。

这样学生就很想了解这类遗传病的传递方式到底是怎么样?

为什么会与性别有关?

学习兴趣由此激发。

(3)巧妙设置台阶。

教学中有意给“后进生”设置台阶,使他们都有“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成功感觉。

例如:

在进行“显微镜操作”实验时,预先对“后进生”进行实验操作培训,然后在实验课时,让其担任小组长,能有效地克服自卑感,端正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2.2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俗话说:

“百闻不如一见,耳听是虚,眼见为实”。

这生动地说明了直观的价值。

生物学是直观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直观教具有实物、标本、模型和挂图等;直观手段包括投影、录像、电影、多媒体等。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教师在授课中如能充分利用多种直观教具,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就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处于一种快乐—兴趣的学习情绪气氛之中,为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智能潜力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

2.3注重理性认识,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一味追求表面的“热闹”、“有趣”,忽视智力开发和知识的传授,也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严重后果。

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通常先用激发学生兴趣、质疑等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然后结合观察或实验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对事物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进行深入的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经过讨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形成概念,上升到理性认识,完成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随着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可把原来表面的直觉的兴趣转化为深刻的更高层次的兴趣。

例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提出类似结构和功能关系的比较、个体和群体关系、生态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等引人思考的问题,通过知识内在的联系辨证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考虑问题,从理性认识的角度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培养学习兴趣

生物课往往容易走上“满堂灌”的老路。

这样的课当然是不受学生欢迎的,更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改变这种状况,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讲的机会,多给学生一些自由表达的机会。

平时我们在讲授一堂课的新课内容之前一般要复习前一堂课讲的内容,这就可以叫学生自己上来讲,上台讲的同学当然神经紧张兴奋,下面的同学的注意力也会高度集中起来,随着讲台上同学的讲述,一同回顾前一节课的内容,一旦有错,下面的同学马上会把它纠正过来,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复习的效果也好。

另外,对于有些比较典型的,概念易混淆易错的题目,可以叫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各抒己见,摆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在共同的探讨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2.5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培养学习兴趣

我们生活在环境中,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把生物课的内容跟我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例如在讲蛋白质代谢途径时,可先讲这样一件生活小事:

现在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同学早上都喝牛奶,但多数都是空腹喝,光喝牛奶不吃其它东西,其实这是不对的。

牛奶的营养都浪费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吃点面包再喝牛奶,这样一讲,学生马上来了精神,想想自己也常这样喝牛奶,为什么不对呢?

然后老师引导学生从蛋白质代谢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空腹喝牛奶,其营养成分(氨基酸)到哪里去了呢?

作为能源物质被分解以提供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蛋白质代谢的一条途径),那么如果先吃点面包情况又怎样呢?

这时候能量就可以由面包(糖类)氧化分解来提供,氨基酸则可以用来合成各种组织蛋白、酶或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被人体利用(蛋白质代谢的另两条途径),这样一讲,学生恍然大悟,既增长了生活常识,同时对蛋白质代谢的三条途径也有了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让生物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2.6渗透现代生物学信息,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习兴趣

现代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为中学生物教育提供了更新、更丰富的学习材料,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选择和介绍当今生物学研究的最新领域和信息。

如联系遗传知识,向学生介绍国内外关于“克隆’新技术的最新研究动态,并在学生中展开讨论,共同对这项研究的前景进行分析和展望,以此来激励学生,使学生认识到今天的生物学学习是为了21世纪的生物学研究,也是为了明天社会的发展。

并通过对我国目前生物学研究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对比,来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决心,使学生对生物学的直接兴趣能逐步形成一种稳固的学习兴趣。

2.7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谈到: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真正的兴趣。

”学生在生物学实验、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中,可以直接体会到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

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例如:

课堂教学中尽量创造条件做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尽可能保质保量。

课外成立生物兴趣小组,开展环境卫生检测、食用菌栽培、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血型测定、血压测量等活动,课外还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发动全年级学生对人类性状,如头发的卷直、眼睑的单双、耳垂的有无进行调查。

通过开展生物学的实践活动,学生既巩固和应用了生物学知识,培养了生物学能力,又提高了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创造成功条件,增强学好生物学的自信心

一个人一旦拥有了信心,便拥有了决心、意志、勤奋、耐心以及不屈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斗志,其潜力就会得到充分挖掘,潜质得到彻底发挥,最有可能取得成功。

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遇到失败和挫折,就会逐渐厌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千方百计帮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创设良好的心境,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树立“每个学生都可成才”的观念。

俗话说:

没有琢不成的玉石,只有雕技低劣的玉工。

从心理学角度已知:

人气质有四种类型:

胆汁型、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各有其长短。

人与人之不同只是个性特点不同罢了,只要教师采用针对性很强的方法,他们都有成功的希望。

中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成功欲,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坚定他们成功的信心。

3.1通过分层递进,创设目标情境感受成功的喜悦

感受成功喜悦,就是当个体达到预定目标时,一种愉快的感情体验。

在教学设计时,以帮助学生创设成功机会为核心,将教学内容设计成符合学生认知结构和学习心理,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训练、勤反馈的方法。

这就是以大多数学生努力一下可以达到的水平为教学起点,将教学目标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把学生挫折降到最低程度,使学生有能力自觉地参加大量的教学活动,积极思维,在下一个目标层次中,快速反馈,在积累成功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生物的遗传”时,可提问学生:

“同学们谁是双眼皮、谁是单眼皮?

耳朵有没有耳垂?

大拇指能否向后背侧弯曲?

这些性状与父亲、母亲是否相同?

”等等。

“有谁能解释这些现象?

”学生面面相觑,议论纷纷。

学生由此产生的惊异、好奇心理立刻变成强烈的求知欲。

教学节奏张驰有度,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良性循环中得以体现。

较高的要求,复杂的问题,留待学生处于成功喜悦的亢奋心理状态时再现,这就能激励学生在欣赏自己的成功、看到自己力量时,有信心有毅力去实现使自己心理上能得到更大满足的成功。

3.2精心安排实验课,使学生体验成功

学生大都喜欢上实验课,当然原因可能有多种:

实验课学生自由、轻松,没有太多的纪律约束,有的调皮生想乘机活跃一下;但多数学生可能认为:

实验课使自己有了动手的机会,能显示自己特有的能力。

能否达到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方法的目的,这在于教师的组织安排。

实验前教师可制定出:

1、组长负责制2、评比优秀小组3、强调严格按操作程序、规则进行。

此外,还要激励学生在实验中充分体现出他们的动手和创造能力。

按照人的心理因素,谁都不甘落后,谁都想证实自己是有才能的。

经过多次实验可以看到:

没有始终落后的实验小组。

你争我赶,终于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生物学的自信心。

总之,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积极的情感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

所以,良好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在情感上的共鸣。

充满情感的教学过程是学生的一种享受,缺乏情感因素的教学是一种强制活动,情感是联系师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纽带。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知识和情感统一、和谐地发展。

知识是发展的基础,情感是发展的动力,忽视知识的教学是失掉基础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卢家楣著:

《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11月第1版

2、施良方著:

《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第1版

3、邢改萍、李守森主编:

《中国教育教学丛书》,中国文化出版公司,1998年12月第1版

4、苏达礼著:

《救救孩子¾素质教育的呼唤》,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

5、刘永芳主编:

《关注成长¾走进孩子的心灵》,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