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2237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碎金鱼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

“汝典郡②有何异政?

”尧咨云:

“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

”母曰:

“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

”杖之,碎其金鱼⑤。

【注释】①由基:

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

②典郡:

掌管郡务。

③罔不:

无不。

④伎:

同“技”。

⑤金鱼:

古人的一种佩饰。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2处)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尔安敢轻吾射/安能辨我是雄雌                           

B. 但微颔之/但当涉猎

C. 睨之,久而不去/旦辞爷娘去                               

D. 但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岂汝先人志邪?

(4)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

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

(5)读完两文,你认为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2)D

(3)①(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②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4)①因为卖油翁觉得陈尧咨射技高超,只不过是手熟而已。

②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5)射技纯熟;傲慢无礼;贪图享乐。

【解析】【分析】《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作者:

欧阳修。

年代:

北宋。

《碎金鱼》选自:

不详。

作者:

不详。

年代:

不详。

(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根据句意“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坐的人没有不叹服的”来划分即可。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两个“安”都是“怎么”。

B.两个“但”都是“只是”。

C.两个“去”都是“离开”。

D.第一个“尔”,罢了;第二个“尔”,你。

故选D。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及常用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语的理解:

“矢”,箭;“但”,只;“汝”,你;“先人”,死去的父亲。

(4)第一问: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阅读短文,了解内容可知:

卖油翁“但微颔之”是因为它觉得陈尧咨射技高超,只不过是手熟而已。

第二问: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结构思路、写作特色、作者的思想情等。

读懂全文此题即可作答。

母亲杖打陈尧咨的原因是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阅读两文,抓住关键语句“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可知:

陈尧咨是一个射技纯熟、傲慢无礼和贪图享乐的人。

故答案为:

(1)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2)D

(3)①(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②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4)①因为卖油翁觉得陈尧咨射技高超,只不过是手熟而已。

②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5)射技纯熟;傲慢无礼;贪图享乐。

【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读清句读,正确停顿。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能力。

要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

(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

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意译。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解读能力。

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注意结合人物的描写方法及其典型细节、事件来进行分析。

【附参考译文】

   《卖油翁》: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

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

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

“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

”卖油的老翁说:

“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听后)气愤说: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老翁说:

“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

于是说: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碎金鱼》:

陈晓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晓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

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

“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

“陈晓咨说:

“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坐的人没有不叹服的。

”他的母亲说:

“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

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欲居九夷。

或曰:

“陋,如之何?

”子曰: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选自《论语·子罕》

【注释】九夷:

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

亦指其所居之地。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________

②斯是陋室________

③谈笑有鸿儒________

④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

⑤子欲居九夷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或曰:

“陋,如之何?

(3)【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填空)

(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

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

【答案】

(1)出名,有名;这;博学的人;官府文书;想,想要

(2)①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②有人说:

“(那个地方)非常简陋,怎么能住呢?

(3)惟吾德馨;君子居之

(4)清雅脱俗,安贫乐道,高洁傲岸,淡泊宁静。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时,重点在于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有了神仙就出名。

名:

出名,有名。

②这是简陋的房子。

斯:

这。

 ③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

鸿儒:

博学的人。

 ④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案牍:

官府文书。

⑤孔子想搬到九夷(边远之地)去住。

欲:

想,想要。

(2)本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翻译能力,①句意:

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②句意:

有人说:

“(那个地方)非常简陋,怎么能住呢?

” 

(3)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把握。

根据内容可知:

【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惟吾德馨”“君子居之”。

(4)本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答题时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甲】文中“惟吾德馨”和【乙】文中“君子居之”分析,明确“君子”应该具有清雅脱俗,安贫乐道,高洁傲岸,淡泊宁静的情操。

故答案为:

(1)出名,有名;这;博学的人;官府文书;欲:

想,想要

(2)①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②有人说:

“(那个地方)非常简陋,怎么能住呢?

(3)惟吾德馨;君子居之 

(4)清雅脱俗,安贫乐道,高洁傲岸,淡泊宁静。

【点评】解答文言文重点语句的翻译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

本题中要注意重点字词①中的“上”,爬上;“入”,映入;②中的“或”,有人;“如之何”,倒装,何如,怎么住。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

“汝典郡②有何异政?

”尧咨云:

“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母曰:

“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③,岂汝先人志邪?

”杖之,碎其金鱼④。

【注释】①由基:

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射手。

②典郡:

掌管郡务。

③伎:

通“技”。

④金鱼:

古人的一种佩饰。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放下)                                

B. 及守荆南回(和,与)

C. 康肃笑而遣之(打发)                                       

D. 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致力,从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岂汝先人志邪?

(3)【甲】文中体现卖油翁对陈尧咨善射评价的句子是:

________;【乙】文中陈尧咨的母亲打他的原因是:

________。

(都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案】

(1)B

(2)①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地点点头。

②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3)无他,但手熟尔;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

【解析】【分析】

(1)及:

等到

(2)此题考查学生的翻译能力和理解能力。

做此类题时,要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翻译时要注意把省略的成分补全,把倒装的成分理顺,尤其要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本题注意“八九”“颔”“岂”的正确翻译。

(3)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及主题的分析概括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来分析。

故答案为:

(1)B

(2)①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地点点头。

②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3)①无他,但手熟尔        ②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点评】解答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学生对文言文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分析类型试题,需整体感知文本,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内容来分析查找句子。

通过分析可知:

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陈母的杖打,足见其对儿子要求的严格,治家的严谨。

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

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

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

“你也懂得射箭吗?

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

”老翁说:

“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气愤地说:

“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老翁说:

“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

接着老翁说:

“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乙)陈晓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晓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

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

“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

"陈晓咨说:

“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坐的人没有不叹服的。

”他的母亲说:

“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

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

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退之立马久,谓岛曰:

“‘敲’字佳。

”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炼(锻炼)之未定。

                                                

B. 时韩退之权(代理)京兆尹。

C. 岛具(详细地)对所得诗句。

                                  

D. 神游(离开)象外。

(2)下面划线的“之”字的用法与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①炼之未定 ②引手作推敲之势 ③观者讶之

④退之立马久之 ⑤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A. ①③                                     B. ②⑤                                     C. ③④                                     D. ①⑤

(3)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翻译恰当的一项是(   )

俄为左右拥止尹前。

A. 于是(贾岛)一下子就被官吏推搡到京兆尹(韩愈)面前。

          

B. 于是(贾岛),一下子就被左右两边围拥着的官吏阻拦在京兆尹(韩愈)面前。

C. 马上,担任左右护卫的官吏在京兆尹(韩愈)面前阻止了他(贾岛)。

          

D. 马上,担当护卫的官吏停下来并拥护在京兆尹(韩愈)面前。

【答案】

(1)A

(2)B

(3)C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

A炼:

这里指推敲,炼字。

B、C、D正确。

(2)

①炼之未定:

结构助词,无实意。

 ②引手作推敲之势:

结构助词,的。

 ③观者讶之:

惊、奇。

④退之立马久之:

虚用,无所指。

 ⑤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结构助词,的。

故②⑤用法相同。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句中重点词语有:

俄:

一会儿。

句意为:

马上,担任左右护卫的官吏在京兆尹(韩愈)面前阻止了他(贾岛)。

故答案为:

(1)A

(2)B(3)C

【点评】

(1)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2)初中课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古文中部分虚词的含义及用法,其中“之”字,比较常见,也很重要,由于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它的意思和用法十分灵活多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应从中找规律进行总结,以更好的掌握虚词“之”的意义及用法。

(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5.阅读下面文言文

(一)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

“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遂依而截之。

(二)楚人隐形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鄣(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

“汝见我不?

”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骗)云“不见”。

嘿然大喜,赍(带)叶入市,对面取人物。

吏遂缚诣县。

(1)

(一)这则故事要说明的道理是(   )

A. 写老父见多识广,他的主意十分好。

                   

B. 写鲁人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C. 写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

                          

D. 写愚人只要虚心好学就会变得聪明起来。

(2)

(二)这则故事要说明的道理是(   )

A. 死读书本,只会一叶障目,看不清事物的真相。

          

B. 只信书本,不通事理,就会闹笑话,甚至闯祸。

C. 读书必须联系实际,否则就会把事情搞坏。

          

D. 书不可不读,但不可读得太多;书不可不信,但也不可全信。

【答案】

(1)C

(2)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1)写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

(2)只信书本,不通事理,就会闹笑话,甚至闯祸。

故答案为:

(1)C

(2)B

【点评】中心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6.阅读文言文,阅读问题执竿入城

   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②无所出。

俄③有老父④至曰:

“吾非圣人⑤,但见事多矣!

何不以锯中截⑥而入”?

遂依而截之。

【注释】①鲁:

鲁国,在现在的山东。

②计:

计谋,策略。

③俄:

不久,一会儿。

④老父(fǔ):

老人。

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⑤圣人:

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人。

⑥中截:

从中间截断。

(1)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划一处)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2)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执竿入城________

②不可入________

③但见事多矣________

④遂依而截之________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初竖执之。

②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4)简要概括这则寓言给你的启迪。

(不超过40字)

【答案】

(1)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2)握,持;进入;只,只是;于是,就

(3)①开始是竖着拿长竿。

②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4)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我们不能做好为人师的“智者”,更不能如执竿人那样盲目轻信,虚心求教不等于自己不动脑筋。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文的断句能力,理解句子的意思可有助于断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

(2)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要注意“但”解释为“只是”。

(3)注意第②句是反问句。

(4)阅读文本可知,执长竿者是一个遇事不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的人。

这则故事给我的启示是:

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

或做事不能固执己见,因循守旧,不知变通,要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

故答案为:

(1)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2)①握,持②进入③只是④于是,就

(3)①开始是竖着拿长竿。

②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4)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我们不能做好为人师的“智者”,更不能如执竿人那样盲目轻信,虚心求教不等于自己不动脑筋。

【点评】

(1)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2)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3)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

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4)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并学会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即可

【附参考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拿不出办法来了。

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

“我并不是圣人,我是一个爱帮忙的人,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把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7.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

“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上有谴①,我任②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③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①谴:

谴责,责备。

②任:

承担责任。

③任:

职位。

(1)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

写字用的木片)        

B.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

就)

C. 值岁荒,人相食(值:

遇到)                             

D. 或阻之(或:

有的人)

(2)翻译句子。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3)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A

(2)(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路送他。

(3)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

【解析】【分析】

(1)“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翻译为“不受贿赂,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牍”指的是“公文,案卷”。

故选A。

(2)“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句中“去”意思是“离开”。

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3)从文中“爱民如子”“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可见他爱护百姓;“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可见他清廉,勤政;“以画竹,兰为长”“与文士畅饮咏诗”可见他有才华。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

⑴A;

⑵(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路送他。

⑶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