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226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8年春期末联考

高二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醒醒吧,知识付费只是一种学习幻觉

近年来,互联网的风口刮向知识付费产业。

一时间,各大宣称知识付费的平台纷纷出现,迅速累积起成千上万用户。

这不禁让人们感叹,知识终于值钱了。

目前,知识付费主要包括两种模式。

如有些平台的模式是平台花钱请一些“答主”,聚拢人气和流量,接下来才会考虑向用户收费的问题。

而类似“得到”“小密圈”这样的付费专栏,则直接在用户和作者之间建立了金钱协议关系。

所谓“1000个铁粉”定律,就是指你的专栏只要售出1000份,每份199元,一年能有20万的收入,似乎是一个“知识人”体面的保证。

薛兆丰的专栏卖出20万份,可以说是知识人里面的富翁了,更新了人们对教授的观念。

不管模式是什么,“知识付费”的核心观念就是花钱获得阅读特权,从而节约自己的时间。

某APP中的听书服务,受众群很大。

一本书有20万字,先找人整理一个5000字的干货,再制作成语音。

你听一本书,只需要花一元钱和半小时的时间,因此,朋友圈突然就有了一些一年“读”200本书的读人,那不是自己读,而是听别人读出梗概。

到底什么是知识?

就这个根本问题,人们都无法达成一致。

但是,不管你是听很多书,或者追随薛兆丰这样的名家,阅读一年的专栏,你获得的都不是整体性知识,而是一堆“知识”的碎片,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比如,薛兆丰会根据一些热点问题,做出经济学的解读,但那并不是经济学本身。

如果你要真的提升自己的经济学知识,还必须自己下功夫获得。

人们用“海洋”这个词来形容知识,说明个人无论如何所掌握的知识都是有限的。

对一个人来说,关键是结合自己的兴趣,构建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或“阅读谱系”。

人和人最根本的不同,就是知识体系的不同。

人有了知识体系,就能获得一个思考的支点,此后,你只需要不断延展它、丰富它。

那些比你厉害的人,很有可能是知识体系更合理。

恰恰在构筑知识体系上,“知识付费”是很无力的。

过于追随一个人的“专栏”,容易成为他思想的应声虫,而大量听书的梗概的人,也不可能获得什么真正的干货。

这些碎片化的知识,和网络热点一样转瞬即逝,对构建你的知识体系来讲,实在毫无作用。

这也是很多人的体会:

为什么付费听了一年,回头想想自己却并没有记住什么,生活和对世界的认识,也都没有什么变化。

我观察过薛兆丰专栏的数据,20万付费订户,但是每篇文章的阅读数在2万左右,也就是说,只有10%的读者打开了专栏(更谈不上认真阅读了)。

那些付费而又没有读专栏的人,他们购买的只是“我花钱购买了专栏”这个行为而已,这是十足的学习幻觉。

这是“知识付费”热里最经典的场景,有知识,有付费,这是一个买卖,而和学习无关。

本质上讲,任何有价值知识的获得,都要付出时间和辛苦的努力。

幻想花钱能够买来捷径,最终却只是成就了别人的致富捷径。

学习需要吃苦,试图偷懒的人,最后会一无所得。

(摘自《新京报》2017.11.24,作者张丰,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催生了知识付费产业,并不断发展壮大,作者认为知识真的值钱了。

B.知识付费主要包括两种模式:

其一平台花钱请“答主”;其二向用户收费。

C.“知识人”过去是靠授课来获取体面的保证的,而现在却是靠卖出“1000个铁粉”。

D.“知识付费”把“花钱获得阅读特权”当作核心观念,人们通过“知识付费”获取的只是一堆知识的碎片,不利于知识体系的构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4段作者首先交待本文写作的背景,接着介绍“知识付费”运行模式,然后剖析“知识付费”的概念内涵。

B.第5段从知识的概念分析入手,论证知识付费只是获得了一堆“知识”的碎片,真正的知识还必须自己下功夫获得。

C.第6—7段首先介绍了构建知识体系或阅读谱系的重要性,继而提出知识付费无法构建这种体系。

D.第8段通过举例分析,回扣论题,指出付费而没有阅读专栏只是一个买卖行为,是十足的学习幻觉,与学习本身无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识付费只是一种学习幻觉,要想真正地获取有价值的知识,还得付出大量时间和辛苦的努力。

B.知识付费只是试图偷懒的人,幻想花钱来买个获取知识的捷径而已,最终会一无所得。

C.知识付费只是平台或专栏致富的手段,订户不仅要支付费用,而且长此以往,容易让自己的知识成为碎片。

D.知识付费的实质是通过“花钱”“省时间”来获取知识;传统学习则是通过“花”艰辛的努力“花”时间来获取知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落葵

简媜

⑴在最荒废的角落,也可能照见小小的美好,那丛野落葵就是如此。

⑵人总是企求圆满,寻常人情如此,平凡的生活事物也用心营造,期待在众物皆备的情境下,开始释放情感,使人与物相互交融而享有美好。

⑶所以好花需配以好瓶,置于厅堂中最好的位置,又讲究地铺设娟秀的桌巾作为底衬,如此,才放心赏花。

这固然是人的本性,精心去实践一份美,但牵涉的细节有些非人能控制。

小处瓶花如此,扩及人情世故亦是如此,往往可得者十分不及三,美无法圆满地被实现,人也在缺憾中惊心度日了。

⑷或许行年渐晚,深知在劳碌的世间,能完整实践理想中的美,愈来愈不可得,触目所见多是无法拼凑完全的碎片。

再要苦苦怨忿世间不提供,徒然跟自己倒戈而已。

想开了,反而有一份随兴的心情,走到哪里,赏到哪里。

不问从何而来,不贪求更多,也不思索第一次相逢是否最后一次相别。

⑸遇见那丛野落葵就是如此。

⑹去夏台风季节,菜价翻了好几次筋斗。

我们决定自力救济,到那块六十多平米的荒地上找去年种的地瓜叶。

空地挨着屋舍,平常多余的花籽、树苗随手乱种,长得最好的当然是五节芒、杂草。

还好,地瓜命硬,勉勉强强夺了一方土地,叶子又瘦又小,摘不到几回,束手无策了。

⑺后花园鱼池畔,搭着的一面网墙上,落葵任劳任怨爬出半壁江山,由于阳光不足,倒像一队老兵残将,仗还没打完,个个病恹恹地躺在路旁呻吟。

我打量了半天,该下山买菜认输呢,还是再撑几天尊严?

落葵是民间常见的草药之一,据说有利肠胃亦能降火,抬眼一看,它又像背医箱行吟江湖的大夫,顺着墙根网壁爬,一路悬壶济世。

春日结紫珠果时,曾摘了一碗,捏破珠果,滤出紫液用来染素棉纸,倒也淡雅。

早知落葵的叶可食,平日太平盛世没机会吃它,不知味道如何?

想必比王宝钏苦守寒窑摘食的马齿苋要好吧。

⑻果然香嫩滑口,也可能心理因素,愈是缺菜愈渴望食蔬,吃起来添了珍贵之感。

菜荒解除前,那棵落葵早秃了。

恢复菠菜、小白菜、水蕹的日子后,偶尔食箸之际,还想起落葵的救命之恩,它的香嫩是真的滑入记忆了。

⑼没想到还有一次缘。

某日上山,原想找一棵去年发现的薏苡,却意外在杂树间看到丰饶的落葵丛,赶紧跑回家叫人手,拿个大篓子去摘落葵。

那条路是荒径,虽人迹来往,恐怕认得落葵的人不多,就算看到,也不晓得它是鲜美的野菜。

⑽我们摘到日暮黄昏才歇手,欢愉地像诗经时代的女人背一大篓野菜回家,连续几天,餐餐有一盘快炒蒜爆的葵叶,它特有的嫩液也成为舌瘾了。

⑾吃光最后一把落葵,相约再采。

才几天不见,那条荒径已被全部清除,想必是附近那位勤劳的老妇,她常常开垦废地,撒菜籽、搭瓜棚,用红塑胶绳围出一畦畦菜圃。

诗经时代人人可采的野菜一下子变成现代老妇的私人田园。

她并不知道镰刀扫倒的,除了落葵还有很多可以用来烹茶祛暑的青草。

至少,她不知道落葵有多好。

⑿我仍记得那丛丰饶的落葵,野外第一次相逢也是相别,但在记忆里,仍是最好的一次。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初见落葵的淡然和漠视,到再见落葵的惊喜和欢愉,再到最后落葵被清除后的伤感,作者的情感脉络清晰。

B.作者认为,在劳碌的世间,人总是不能实现圆满,再要苦苦一味抱怨,就是徒然与自己为敌。

C.第⑸段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中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和看法,又引出后文中与落葵的相遇,并照应题目。

D.作者眼里的落葵味道鲜美,用处多,还曾有过救荒救命之恩,落葵的这些好,也许是那位老妇人体会不到的。

5.结合文章,分析“在最荒废的角落,也可能照见小小的美好”一句的含义。

(5分)

6.本文行文构思颇有匠心,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7年被称为“新高考元年”——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两地改革后的首批高中毕业生将参加高考。

2014年发布的意见指出,当前招考制度下,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新高考”之下,学生的高考成绩由“两依据一参考”构成:

“两依据”指统考和学业水平考试;“一参考”即综合素质评价。

今年浙江考生迎来全新的“3+3”高考模式:

必考科目语数外3科统考,外语可考两次,自选3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总成绩,学业水平考试可一年两考。

目前已公布高考新方案的省区市,也大多采用这一模式。

上海、浙江两地“3+3”新高考方案取消文理分科,打破传统文科考“史地政”、理科考“物化生”的模式,考生可根据兴趣和特长,从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任选3科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

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数据,浙江省选择传统理科的学生由60%下降到17%,选择传统文科的由40%下降到10%,更多学生交叉选择三门选考科目。

(摘编自新华社《2017年“新”高考前瞻:

高考改革到底会取得哪些进展与突破?

》)

材料二

同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廖宗廷和上海纽约大学中方招生办主任周鸿都认为,高考改革是大学从“按分取人”转向“看分+看人”录取。

这样的转变最直接的体现,是今年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华东理工等参加上海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的9所高校校测面试环节。

与以往高校自主招生除高考成绩外,校测部分主要看考生面试表现不同的是,今年上海所有大学都采用了“高考成绩(60%)+面试成绩(30%)+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10%)”的计分比例,而且在综合评价资格初审和面试环节,各校都高度重视并充分使用《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把它作为招生选拔的重要参考。

报告主要包括每位考生高中3年在校期间所展现的品德发展和公民素养、高中学业成绩、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等方面的行为素养记录,是上海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重中之重。

与“3+3”的考试科目选择与组合相适应,上海的招生院校制作了新的“专业菜单”即“院校专业组”,供考生选择。

由招生院校根据不同专业(含专业或大类)的科目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设置,一所高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同一“院校专业组”内专业可调剂。

考生的选考科目只要有1门与该“院校专业组”科目要求相同,即具有填报资格。

(摘编自《人民日报》《新高考,招录方式新在哪儿》)

材料三

人们看到,高考综合改革的实施,已经给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带来很多积极变化。

上海正在推动高中学校根据学生选课情况探索走班教学,便于学生自主选择科目。

绝大部分高中学校都已根据师资、学生选科情况和校舍场地资源等,因地制宜,实施不同形式的走班教学。

走班制的实施促进了高中教师的因材施教和高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上海市教委主任苏明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和课题报告已经做得非常普遍。

上海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系统数据显示,上海高三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报告50473个。

为了创建研究性学习的高质量载体和平台,目前83%的上海公办高中都有创新实验室。

在高考综合改革的推动下,上海市教委、市文明办、团市委等多家单位协同推进高中生志愿服务工作。

截至2017年3月底,上海已认定的市、区两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1742个,共提供学生实践岗位464633个。

96%高三学生和73%高二学生,共计99619名高中学生,已完成60个学时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

(摘编自《光明日报》《看“新高考”如何促学生素养全面发展》)

材料四

 

附注:

在六选三的情况下,每个科目被选择的平均比例为50%;七选三的情况下则为42.86%。

(资料来源:

“阳光高考”)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新高考方案取消文理分科,浙江省选择考“史地政”或“物化生”模式的学生均大幅下降,更多学生交叉选择三门选考科目。

B.“院校专业组”制度将若干专业归并在一起,有利于考生根据兴趣与特长进行选择,从而完全改变考生在高校招录制度中被动的地位。

C.高考改革释放出的多元化招生信号,已经倒逼中学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但要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不能仅靠学校一己之力。

D.走班制的实施能够促进高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也对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在经济发达地区才能推行走班制。

E.虽然物理可报考专业涵盖面最广,但物理学习难度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2017年上海和浙江考生选择物理比例远不及平均值。

9.根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中学、高校在“新高考”中所面临的挑战。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虞奕字纯臣。

第进士。

崇宁,提举河北西路常平,洺、相饥,徙之东路。

入对,徽宗问行期,对曰:

“臣退即行,流民不以时还,则来岁耕桑皆废矣。

”帝悦。

既而西部盗起,复徙提点刑狱。

时朝廷将遣兵逐捕,奕条上方略,请罢勿用,而自计讨贼,不阅月可定。

转运使张抟以为不可,宰相主抟策,数月不效,卒用奕议,悉降之。

擢监察御史。

亲祭北郊,燕人赵良嗣为秘书丞侍祠,奕白其长曰:

“今亲卫不用三路人,而良嗣以外国降子,顾得预祠事,可乎?

”长用其言,具以请,不报。

阳武民佣于富家,其室美,富子欲私之,弗得,怒杀之,而赂其夫使勿言。

事觉,府县及大理鬻狱,奕受诏鞫讯,皆伏辜。

自何承矩创边地为塘泺,有定界。

既中贵人典领,以屯田开拓为功,肆侵民田,民上诉,屡出使者按治,皆不敢与直。

奕曲折上之,疏其五不可,诏罢屯田。

加直秘阁、淮南转运副使。

入为开封少尹。

故时大理、开封治狱,得请实蔽罪,其后率任情弃法,法益不用。

奕言:

“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从之。

迁光禄卿、户部侍郎。

睦州乱,以龙图阁直学士知镇江府。

寇平,论劳增两秩。

还为户部。

内侍总领内藏,予夺专己,视户部如僚属。

奕白宰相曰:

“计臣不才,当去之而易能者,不可使他人侵其官。

”即自劾不称职。

诏徙奕工部。

袭庆守张漴使郡人诣阙请登封,东平守王靓谏以京东岁凶多盗,不当请封。

为政者不悦,将罪靓,奕言:

“靓忧民爱君,所当奖激,奈何用为罪乎?

”靓获免。

未几卒,年六十,赠龙图阁学士。

(节选自《宋史·虞奕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

B.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

C.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

D.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路是宋朝行政区划名,河北路地处北宋北部,旧分东、西两路,后并为一路。

B.大理即大理寺,是宋代的司法机关,掌管刑事案件的审理,长官为大理寺卿。

C.秩指年终考评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文中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职级别。

D.封指封禅,历代帝王都把封禅作为国家祭祀大典,封指祭地,禅指祭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奕善用策略,剿灭贼寇。

西部出现盗贼,朝廷派兵追捕无效,最终采用虞奕计谋,降服了盗贼;睦州出现叛乱,虞奕因平定贼寇有功而加官。

B.虞奕忠于职守,尽心履职。

皇帝要去北郊祭祀,虞奕对秘书丞赵良嗣以降臣的身份陪同祭祀提出质疑,得到上级长官支持,此事得以上报朝廷。

C.虞奕秉公执法,据实断案。

阳武富家子对民妻欲行不轨,未遂而杀人,府县及大理官员受贿后枉断官司,虞奕接受诏命据实审案,涉案人员最终伏罪。

D.虞奕仗义执言,奏罢屯田。

中贵人以屯田开荒邀功,侵占民田,激起民愤,虞奕不顾前来查处的使者阻拦,上疏反对屯田,朝廷最终取消屯田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臣退即行,流民不以时还,则来岁耕桑皆废矣。

(2)计臣不才,当去之而易能者,不可使他人侵其官。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14--15题。

虎丘①题壁

陈恭尹②

虎迹苍茫霸业沉,古时山色尚阴阴。

半楼月影千家笛,万里天涯一夜砧。

南国干戈征士泪,西风刀剪美人心。

市中亦有吹篪客③,乞食吴门秋又深。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相传内有春秋时吴王阖闾墓。

②陈恭尹,清代诗人。

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后兵败殉国,陈恭尹只身逃脱。

③吹篪(chi二声)客,指伍子胥。

春秋时,伍子胥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他逃往吴国,吹篪乞食,后为吴国重臣,借吴兵力,雪耻家仇。

14.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题壁诗是诗人在墙壁上题写的诗歌,苏轼《题西林壁》、谭嗣同《狱中题壁》都是题壁诗。

B.起句写吴王霸业成空的史实,“古时山色”四字暗含着江山未改、人事已非的深沉感慨。

C.颔联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像苏州城这样的繁华之地,已是月楼笛声的声色之境,怎不叫人感慨。

D.颔联拓展空间,由虎丘而至整个江南,千家笛声与万里砧声相合,虚实相生,意境阔大。

E.颈联以“征士泪”对“美人心”,将士出生入死,闺中美人却不知亡国之恨,犹自做着女红。

1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杜甫诗《蜀相》的尾联,请和《虎丘题壁》的尾联进行比较,说说这两首诗的尾联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及表现手法。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2)《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地指出了从师的标准:

“,,,。

三、语言应用(19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宜昌市委一针见血,指出一些人存在认识不到位、学习不到位、措施不到位、整改不到位、宣传不到位、作风不到位问题,解决作风问题,刻不容缓。

②1988年我下海经商,看到别人倒腾热带鱼挣大钱,于是我倾家荡产进了一大批热带鱼。

③我市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并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落地实施。

④唯有如此,才能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唯有如此,才能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⑤对现在课堂里流行的一些条分缕析、深文周纳的授课方法,我一直觉得不可理解。

⑥2016年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4.56本,人均阅读数量和时间,远远小于世界阅读大国。

在整个社会阅读量差强人意的情况下,用于阅读的时间可想而知。

A.①③④B.②⑤⑥C.②③⑥D.①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石济高铁正式开通,两地旅行时间从原来最快约四个小时缩短到约两个小时左右,标志着我国“四纵四横”高铁网中的“四横”完美收官。

B.如果我们有了过硬本领,就能够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做到“乱云飞渡仍从容”,在攻坚克难中不断把伟大的事业推向新境界。

C.如今,非洲大陆到处都能看到中国的印记。

我们不仅将中国式的城市化模型和经济模式搬到了非洲,而且为非洲提供了充足的人力物力。

D.韩国统一部确认,朝鲜同意在板门店韩方一侧的“和平之家”举行高级别会谈,讨论韩国平昌冬奥会参赛事宜以及韩朝关系改善等问题。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小华同学千万不要丧气,困难只是暂时的,如你需要指点的话,我一定不吝赐教。

B.重阳佳节将至,我代表家父、家母真诚邀请伯父、伯母在适当的时间到寒舍做客。

C.火车晚点了,不敢劳动大驾到车站迎接,各位只须在家恭候即可,我们马上就到。

D.我家昨晚在本小区丢失小花狗一只,如有收留或发现线索者,请马上送还主人。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谚语,虽然大多没有严格的科学依据,但对我们的生活却很有指导意义,比如“①     ”就是如此。

这里说的“百步走”是指散步,②     ,因为,它能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胃肠消化液的分泌,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需要注意,“饭后”③     ,而是指进食完20~30分钟以后。

21.请根据所给条件推断小王、小张、小赵三人的职业分别是什么,并把他们的职业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5分)

小王、小张、小赵三个人是好朋友,他们中间其中一个人下海经商,一个人考上了重点大学,一个人参军了。

此外关于他们还知道以下条件:

小赵的年龄比士兵的大;

大学生的年龄比小张小;

小王的年龄和大学生的年龄不一样。

小王:

 

小张:

小赵: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哥伦比亚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在《告别信》中说:

永远有一个明天,生活给我们另一个机会将事情做好,可是如果我搞错了,今天就是我们所剩的全部。

人们都想伫立在巅峰上,殊不知真正的幸福恰恰在于今天攀登险阻的过程。

阅读材料后,你对“今天与明天”的关系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8年春期末联考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选择题(多选题选对一项2分,选对两项5分,单选每小题3分,共43分)

多选

题号

1

2

3

4

7

10

11

12

17

18

19

8

14

答案

D

C

C

A

B

C

D

D

B

D

B

AC

CE

1、D(A首段的知识终于值钱了,是一般人们的观点,而非作者的观点,作者对此是持否定态度的;B两种模式的具体内容理解错误,模式一是第2段内容,而模式二是第3段的内容,判断依据有第4段开头的“不管模式是什么”;C项前一句的判断文中没有依据,是想当然,后一句将原文中的“似乎”二字肯定化了。

2、C,原文只是说在构建知识体系上,“知识付费”是很无力的。

“无力构建”不能等同于“无法构建”。

3、C(原文说通过知识付费获得的不是整体性知识,而是知识碎片,此与文意大相径庭)

4.A(A.初见落葵的应该是喜爱和感激,“再到落葵被除后的伤感”错,“我”与落葵相别,更多是一种淡然随兴)

5.①再不圆满的地方,仍然有美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