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宣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2472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宣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糖尿病宣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糖尿病宣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糖尿病宣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糖尿病宣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糖尿病宣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糖尿病宣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糖尿病宣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糖尿病宣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糖尿病宣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糖尿病宣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糖尿病宣传资料.docx

《糖尿病宣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宣传资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糖尿病宣传资料.docx

糖尿病宣传资料

2011年营口市糖尿病宣传资料

2011年11月14日是第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口号是“应对糖尿病,立即行动”。

·1综述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

引起血糖升高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胰岛素作用缺陷。

血糖明显升高时可出现多尿、多饮、体重减轻,有时尚可伴多食及视物模糊。

糖尿病可危及生命的急性并发症为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

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升高可致器官组织损害,引起脏器功能障碍以致功能衰竭。

在这些慢性并发症中,视网膜病变可导致视力丧失;肾病变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周围神经病变可导致下肢溃疡、坏疽、截肢和关节病变的危险;自主神经病变可引起胃肠道、泌尿生殖系及心血管等症状与性功能障碍;周围血管及心脑血管合并症明显增加,并常合并有高血压、脂代谢异常。

如不进行积极防治,将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寿命缩短,病死率增高。

·2糖尿病的现状与流行趋势

一、全球糖尿病的现状与流行趋势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专家组的建议,糖尿病可分为1型、2型、其他特殊类型及妊娠糖尿病4种。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及患病率逐年升高,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引起各国政府、卫生部门以及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

1型糖尿病患病率远低于2型糖尿病。

由于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病症状一般较为明显,不易漏诊,故多数学者主张用发病率来描述1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据现有资料分析,世界不同地区1型糖尿病的发病情况差异甚大,以北欧国家最高,而东南亚国家则相对较低。

近年来,世界各地1型糖尿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但增高速度远不及2型糖尿病。

欧洲国家1型糖尿病发病率有自南向北逐渐升高的趋势。

1型糖尿病发病率与季节和病毒性疾病流行相一致,这提示1型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于病毒感染有关。

中国是世界上1型糖尿病发病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故1型糖尿病患者的绝对例数并不少。

据国内估计,目前我过1型糖尿病患者总数在200万~300万。

表1-1显示20世纪90年代一些国家1型糖尿病的发病状况。

表1-120世纪90年代1型糖尿病发病率(1/10万)

人群芬兰美国日本中国

发病率35.515.81.50.7

2型糖尿病起病时症状比较隐蔽,很难在初发时即获确诊,但其患病率较高。

一般用患病率对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研究。

近年来,世界各国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均有急剧增加的趋势,2型糖尿病患者激增是造成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总数剧增的主要原因。

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WHO报告的结果,世界各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的变化有以下共同特点:

1、患病率急剧增加,近三五十年内2型糖尿病急剧增加的趋势仍难以缓解。

WHO预测的结果如下:

1994年糖尿病患者人数为1.20亿,1997年为1.35亿,2000年为1.75亿,2010年为2.39亿,2025年将突破3亿。

目前世界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前3位国家为印度、中国、美国;2、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群的主体。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0%左右,我国2型糖尿病所占比例也是如此;3、发病年龄年轻化。

不少国家儿童2型糖尿病已占糖尿病儿童的50%~80%,儿童2型糖尿病问题以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4、存在大量血糖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

他们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或服糖后2小时血糖介于正常血糖与糖尿病诊断标准之间。

目前糖尿病学界倾向于把这类人称为糖调节受损(impairedglucoseregulation,IGR)者。

糖调节受损者是糖尿病患者的后备军,他们的大量存在,预示着糖尿病爆发性流行的趋势还在继续发展;5、各地发病状况差异巨大。

世界各国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有很大差异,从不足0.1%直至40%。

患病率最高的地区是太平洋岛国瑙鲁(Nauru)和美国皮玛(Pima)印地安人。

发病率增加最快的是由穷到富急剧变化着的发展中国家。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是指既非1型或2型糖尿病,又与妊娠无关的糖尿病,包括胰腺疾病或内分泌疾病引起的糖尿病、药物引起的糖尿病以及遗传疾病伴有的糖尿病等。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虽然病因复杂,但占糖尿病患者总数不到1%。

其中,某些类型的糖尿病是可以随着原发疾病的治愈而缓解的。

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生或者发现的糖尿病。

妊娠是糖尿病的高发时期,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远远超过人们的估计,而且对母子的平安构成威胁,故虽然妊娠糖尿病的转归一般较好,还是应该对这类状况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我国糖尿病的现状与流行趋势

关于糖尿病临床表现的文字记载始见于中国、印度、埃及、希腊、罗马等世界文明古国。

但“不能说当时记录的情况一定是现今定义的糖尿病”。

由于中国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故而以往糖尿病并未构成对我国人民健康与生命的巨大威胁。

近2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我国的疾病谱发生了重大变化,包括糖尿病在内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逐渐成为重要的社会卫生问题。

据1996年的资料,我国糖尿病及糖耐量受损患者分别占20岁以上人口总数的3.2%和4.8%,亦即血糖不正常人口接近1亿。

表1-2显示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几次大型全国成人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表1-2我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患病率%)

时间(年)糖尿病(%)糖耐量受损(%)

19801.00—

19892.02*2.95

19942.51*3.20

19963.21*4.81

*均按WHO1985年诊断标准

糖尿病危害巨大,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糖尿病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构成威胁,可导致残废和早亡。

糖尿病还能造成巨大的资金和资源上的浪费。

2001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全国各省市对我国大城市24496例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并发症及其相关大血管疾病状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如表1-3

表1-3中国糖尿病并发疾病(患病率%)

糖尿病类型高血压脑血管病变心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眼部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

T1DM9.11.84.02.620.522.544.9

T2DM34.212.617.15.235.734.761.8

总计31.912.215.95.034.333.660.3

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有慢性并发症者相当普遍,患病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合并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眼及肾病变者均占1/3左右,有神经病变者占半数以上。

大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脑血管和心血管病变的患病率,较前显著增多。

心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率虽较西方国家为低,但已经成为我国糖尿病致残率和致死率最高、危害最大的慢性并发症。

肾脏、眼底等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及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的患病率与发达国家相差无几。

所以,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社会卫生问题。

2010年全年营口市因糖尿病死亡的死亡率是17.92/10万,占全死亡数的3.12%。

·3糖尿病的诊断

糖尿病的诊断由血糖水平确定,判断为正常或异常的分割点主要是依据血糖水平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程度人为制定的。

随着就血糖水平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及认识的深化,糖尿病诊断标准中的血糖水平分割点将会不断进行修正。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在我国人群中采用WHO(1999)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见表4-1及表4-2

表4-1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或

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或

3.OGTT试验中,2小时PG水平≥11.1mmol/l(200ng/dl)

解释如下:

(1)糖尿病诊断是依据空腹、任意时间或OGTT中2小时血糖值。

空腹指8~14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任意时间指1天内任何时间,与上次进餐时间及食物摄入量无关;OGTT是指以75g无水葡萄糖为负荷量,溶于水内口服(如为含1分子水的葡萄糖则为82.5g)。

OGTT方法见附录3。

(2)表4-1内为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

推荐测定静脉血浆葡萄糖值。

如用毛细血管及(或)全血测定葡萄糖值,其诊断分割点有所变动(表4-2)。

表4-2糖尿病及IGT/IFG的血糖诊断标准

血糖浓度[mmol/L(mg/dl)]

全血

血浆静脉

静脉毛细血管

糖尿病

空腹≥6.1(110)    ≥6.1(110) ≥7.0(126)

或负荷后2小时    ≥10.0(180)    ≥11.1(200) ≥11.1(200)

或两者

糖耐量受损(IGT)

空腹(如行检测)     <6.1(110)   <6.1(110) <7.0(126)

及负荷后2小时      ≥6.7(120)≥7.8(140)  ≥7.8(140)

                ~<10.1(180~<11.1(200)~<11.1(200)

空腹血糖受损(IFG)

空腹           ≥5.6(100) ≥5.6(100) ≥6.1(110)

              ~<6.1(110)    ~<6.1(110)   ~<7.0(126)         

及负荷后2小时(如行检测)<6.7(120) <7.8(140)  <7.8(140)

正常

空腹           <5.6(100) <5.6(100)<6.1(110)

负荷后2小时<6.7(120) <7.8(140)  <7.8(140)

(3)如用全血测定,采血后立即测定,或立即离心及(或)置于0~4°保存。

但后两者不能防止血细胞利用血糖。

因此,最好立即分离出血浆。

(4)糖尿病症状指急性或慢性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表现。

(5)必须注意,在无高血糖危象,即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血糖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状态下,一次血糖值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必须在另一日按表4-1内三个标准之一复测核实。

如复测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则需在随访中复查明确。

再次强调,对无高血糖危象者诊断糖尿病时,绝不能依据一次血糖测定值进行诊断。

(6)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可出现暂时血糖升高,不能依此诊断为糖尿病,须在应激消除后复查。

(7)儿童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与成人一致。

(8)妊娠妇女的糖尿病诊断标准长期以来未统一,建议亦采用75gOGTT。

(9)流行病学调查时可采用空腹及(或)OGTT后2小时血糖标准。

最好进行OGTT,如因任何原因不能采用OGTT,则可单用空腹血糖进行调查。

但应注意,某些个体空腹血糖水平及OGTT后2小时血糖水平的判断结果可不一致,以致分别以此两水平调查所得的糖尿病患病率尤其在老年人中,有时可有差异。

理想的调查是空腹及OGTT后2小时血糖值并用。

·4糖尿病早期症状

  1.眼睛疲劳、视力下降

  眼睛容易疲劳,视力急剧下降。

当感到眼睛很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站起来时眼前发黑,眼皮下垂,视界变窄,看东西模糊不清,眼睛突然从远视变为近视或以前没有的老花眼现象等,要立即进行眼科检查。

  2.饥饿和多食

  因体内的糖份作为尿糖排泄出去,吸收不到足够的热量维持身体的基本需求,会常常感到异常的饥饿,食量大增,但依旧饥饿如故。

3.手脚麻痹、发抖糖尿病人会有顽固性手脚麻痹、手脚发抖、手指活动不灵及阵痛感、剧烈的神经炎性脚痛,下肢麻痹、腰痛,不想走路,夜间小腿抽筋、眼运动神经麻痹,重视和两眼不一样清楚,还有自律神经障碍等症状,一经发现就要去医院检查,不得拖延。

·5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一、糖尿病的一级预防

糖尿病的一级预防是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包括在一般人群中宣传糖尿病的防治知识,如宣传糖尿病的定义、症状、体征、常见的并发症以及危险因素,提倡健康的行为,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在重点人群中开展糖尿病筛查,一旦发现有糖耐量受损(IGT)或空腹血糖受损(IFG),应及早实行干预,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一)在重点人群中加强糖尿病筛查,以尽早发现糖尿病

重点人群为:

1、年龄≥45岁,BMI≥24,以往有IGT或IFG者。

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3、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35mg/dl即0.91mmol/L)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250mg/dl,即2.75mmol/L)者。

4、有高血压(成人血压≥140/90mmHg)和(或)心脑血管病变者。

5、年龄≥30岁的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有分娩巨大儿(出生体重≥4kg)者;有不能解释的滞产者;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

6、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者。

7、使用一些特殊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二)在重点人群中预防糖尿病的措施。

1、糖尿病教育,特别是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如肥胖、活动少、不适当的营养及生活方式等。

2、加强筛查,尽早检出糖尿病。

可采用以下方法:

(1)利用分期分批进行特殊人群体检,如干部体检、单位集中体检。

(2)利用其他个别的体检方式,如司机体检、婚前体检、出国前体检。

(3)通过各级医院门诊检查

(4)加强对非内分泌专科医生的培训,使之能尽早发现糖尿病。

(5)对于一些因大血管病变、高血脂、肥胖及其他与糖尿病有关的疾病住院者,进行常规筛查。

筛查的方法可采用空腹血糖(FPG)或口服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2hPG),结果判断详见“糖尿病的诊断及分型”部分。

(三)糖耐量受损的干预

详见“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及干预”部分

(四)一级预防的目标

1、纠正可控制的糖尿病危险因素,降低糖尿病发病率。

2、提高糖尿病的检出率,尽早发现和及时处理糖尿病。

二、糖尿病的二级预防

糖尿病的二级预防,即对已诊断的糖尿病患者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是慢性并发症。

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是尽早和尽可能地控制好患者的血糖、血压、纠正血脂紊乱和肥胖,戒烟等导致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对2型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糖尿病并发症以及相关疾病的筛查,了解患者有无糖尿病并发症以及有关的疾病或代谢紊乱,如高血压、血脂紊乱或心脑血管疾病等,以加强相关的治疗措施,全面达到治疗的目标。

(—)代谢控制和治疗的目标

对于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应加强糖尿病并发症教育,如并发症的种类、危害性、严重性极其危险因素等和预防措施包括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等。

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应该强调:

(1)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无论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调整是基础治疗。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如工作、生活条件等,来决定适合的饮食和运动治疗方案。

(2)对于每个糖尿病患者,都应要求达到血糖控制目标。

(3)对1型糖尿病患者,应该尽早地开始行胰岛素治疗,在加强血糖监测的基础上,控制好全天的血糖,保护残存的胰岛β细胞功能。

(4)必须强调糖尿病治疗要全面达标,即除了血糖控制满意外,还要求血脂、血压正常或接近正常,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并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循证医学的研究已经证实,良好地控制血糖可以使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而要使大血管病变发生率下降,除控制高血糖外,对血压的控制和血脂紊乱的纠正以及戒烟等也至关重要。

(5)加强糖尿病教育,使患者掌握有关知识。

积极开展和推广自我血糖监测技术,教会患者如何监测血糖以及如何掌握监测的频度,对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学会自己调整胰岛素用量的方法。

(6)加强糖尿病专业与有关专业的协作,开展多学科协作进行糖尿病临床和研究工作,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有科学依据的高质量的和便捷的综合服务,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二)糖尿病并发症筛查

对于新发现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应尽可能早地进行并发症筛查,以尽早发现和处理。

初步检查项目应包括:

(1)眼:

视力、扩瞳查眼底

(2)心脏:

标准12导联心电图、卧位和立位血压。

(3)肾脏:

尿常规、镜检、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或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血肌酐和尿素氮。

(4)神经系统:

四肢腱反射、立卧位血压、音叉振动觉或尼龙丝触觉。

(5)足:

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情况和缺血表现、皮肤色泽、有否破溃、溃疡、真菌感染、胼胝、毳毛脱落等。

询问有关症状。

(6)血液生化检查:

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HDL-C)、尿酸、电解质。

必要时做进一步检查,如对于眼底病变可疑者或有增殖前期,增殖期视网膜病变者,应进一步做眼底荧光造影。

有下肢缺血者,可行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流测定、肱动脉与足背动脉血压比值。

疑有心血管病变者,可行肌酐清除率测定。

怀疑有神经病变者,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痛觉阈值测定等。

对于青少年发病的和怀疑有1型糖尿病可能的患者,查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抗体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以及血胰岛素或C肽水平等。

对于有胰岛素抵抗表现的患者测定空腹血胰岛素等。

完成并发症筛查后,决定患者随访时间及下一步处理。

对于无并发症的患者,原则上,2型糖尿病患者应每年筛查1次。

1型糖尿病患者如首次筛查正常,3~5年后应每年筛查1次。

有条件者,应利用计算机建立糖尿病资料库,以便于随访和开展临床研究。

三、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就是减少糖尿病的残废率和死亡率,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DCCT试验和UKPDS试验均已证实,严格地控制好血糖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和残废率。

通过有效的治疗,慢性并发症的发展在早期是可能终止或逆转的。

需特别强调的是:

1、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因而,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也有其基本的原则。

这些基本原则包括:

尽可能使血糖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控制好血压、血脂;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法,定期随访;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患者要学习和应用糖尿病及其相关疾病的医疗、护理和保健知识,医生要充分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性,使之能够处理常见的糖尿病及其有关的问题。

2、糖尿病的一级预防主要是在社区完成,在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和支持下,需要社会各有关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加强社会的组织和动员。

二级预防是在综合性医院糖尿病专科指导下,使糖尿病患者得到更好的管理、教育、护理保健与治疗。

三级预防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努力、社区医疗单位的关心、督促与随访帮助,需要综合防治与专科医疗相结合,确保患者得到合理的有效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