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检测200+选择题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2697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卫生检测200+选择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职业卫生检测200+选择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职业卫生检测200+选择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职业卫生检测200+选择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职业卫生检测200+选择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职业卫生检测200+选择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职业卫生检测200+选择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职业卫生检测200+选择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职业卫生检测200+选择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职业卫生检测200+选择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职业卫生检测200+选择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职业卫生检测200+选择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职业卫生检测200+选择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职业卫生检测200+选择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职业卫生检测200+选择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职业卫生检测200+选择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职业卫生检测200+选择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职业卫生检测200+选择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职业卫生检测200+选择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职业卫生检测200+选择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卫生检测200+选择题库.docx

《职业卫生检测200+选择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卫生检测200+选择题库.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职业卫生检测200+选择题库.docx

职业卫生检测200+选择题库

单项选择题

1、我国关于工作地点噪声卫生限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日接触时间4小时不能超过88dB(A),最高不得超过115dB(A)

2、毒性是指一种物质对机体造成损伤的:

(A、能力)

3、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后可引起:

(C、急性中毒)

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可以分析(E、铅)

5、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是:

(C、氮氧化物)

6、我国空气“标准状况”所指的温度和大气压条件是(A、温度为0℃,大气压为1.013×105Pa)

7、GBZ/T159中,“标准采样体积”是指在哪个温度下的采样体积(D、20℃)

8、GBZ/T159中,“标准采样体积”是指在哪个大气压下的采样体积(B、101.3kPa)

9、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E、气态、蒸汽态和气溶胶态)

10、噪声车间办公室噪声限制为(A、75dB)

11、决定刺激性气体的作用部位和病变程度的因素是化学物的(E、溶解度和浓度)

12、预防职业中毒的根本是:

(A、无毒代替有毒)

13、单纯性窒息性气体是:

(D、二氧化碳)

14、国家对高毒作业实行(D、特殊管理)

15、在工作场所空气中,下列哪种毒物呈气溶胶态存在(A、铅)

16、空气样品的富集方法有(B、液体吸收法、固体吸附法和滤料采集法)

17、下列那一项空气采样方法不属于富集法(D、容器采样法)

18、描述振动物理性质的基本参量有(,E、以上都是)

A、频率,B、位移,C、速度,D、加速度

19、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强度或者浓度防应当符合(B、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20、任何有代表性的采样测定均不得超过的浓度为:

(B、MAC)

21、不属于产生职业性损害的主要原因:

(E、职业性服务状况)

A、生产环境因素,B、遗传因素,,C、生产方式,D、生活方式,

22、工作场所空气样品的采样体积,在采样点(),应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C、温度低于5℃和高于35℃、大气压低于98.8kPa和高于103.4kPa时

23、在职业卫生监测中,采集空气中铅烟和铅尘时,采用(C、微孔滤膜)

24、装有10ml水的大型气泡吸收管可以采集下列哪一种化合物(C、三氧化铬)

25、装有微孔滤膜的采样夹用来采集下列哪一种化合物(A、铅烟)

26、活性碳管不能采集下列哪一种化合物(C、甲烷)

27、作业场所工频电场8小时最高容许量为(A、5kV/m)

28、气相色谱法不可以分析(E、铅)

29、二异氰酸甲苯酯不能与(D、乙醚和水)混合

30、二硫化碳不溶于(B、水和乙醚)

31、窒息性气体不包括(C、光气)A、氰化物B、甲烷

32、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金属烟使用的微孔滤膜的孔径为(D、0.8μm)

33、活性炭管适用于采集空气中(B、非极性和弱极性有机气体和蒸汽)

34、采集金属气溶胶样品,测定金属元素时,最好选用(E、微孔滤膜)

35、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用的大型气泡吸收管可装(B、5~10ml吸收液)

36、电焊弧光属于紫外线的(D、混合波段紫外线)

37、刺激性气体不包括(B、硫化氢)A、臭氧C、氨D、甲醛E、氯化苦

38、甲苯不溶于(B、水)A、乙醇、丙酮C、丙酮、乙D、氯仿E、乙醚

39、正己烷不溶于(水和乙醇)A、氯仿B、乙醚D、乙醇E、乙醇和乙醚

40、三硝基甲苯不溶于(B、丙酮、水)A、丙酮、乙醚C、苯D、氯仿、乙醚醋酸甲酯

41、职业卫生检测中,空气采样流量的单位是(D、L/min和mL/min)

42、工作场所空气检测中,大型气泡吸收管的采样流量为(B、0.5~2L/min)

43、在职业卫生检测中,要求采样方法的采样效率为(C、90%以上)

1、1Pa等于(C、0.0075mmHg)

2、关于高温作业定义,不正确的是:

D、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其作业地点平均热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等于或大于28℃的作业

3、易引起肺水肿的刺激性气体不包括(A、硫酸)B、臭氧C、氧化镉D、甲醛E、氯化苦

4、苯作为溶剂、稀释剂,被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但不溶于(C、水、乙醚)

A、乙醇、汽油B、丙酮、乙醇D、二硫化碳E、氯仿

5、工作场所富集采样法不包括(A、集气采样法)B液体吸收法C、固体吸附法D、冷冻浓缩法E、浸渍屡料法

6、气体检测管不正确的说法是(D、根据变色柱长度或色度定量确定被测物浓度)

A、是一种外部涂有经特定化学处理的粒状多孔材料(指示粉)的细长玻璃管

B、使用时不必断开管头,用专用采样器定量吸入样品气体

C、其优点是准确度高E、该法简便快速,准确性好

7、粉尘的分散度测量结果为—5µm占65%、—10µm占10%、—15µm占10%、—20µm占5%、—30µm占5%、—30µm占5%,其中可吸入性粉尘占:

(A、65%)B、75%C、85%D、90%E、95%

8、影响固体吸附剂穿透容量的因素不包括(B、固体吸附剂的用量)

A、固体吸附剂的理化性质C、空气中有毒物浓度D、采样流量E、被测物的理化性质及浓度

9、工作场所空气检测中,冲击式吸收管采集三氧化铬时,使用的采样流量为(E、3L/min)

A、0.5L/minB、1L/minC、1.5L/minlD、2L/min

10、工作场所空气检测中,冲击式吸收管以3L/min流量最适用于采集(D、甲苯二异氰酸)

A、一氧化碳B、苯C、氯仿E、三氯乙烯

11、在职业卫生检测中,评价空气采样方法性能的指标是(E、采样效率)

A、收集容量,B、穿透容量,C、穿透体积,D、采样容量

12工作场所空气检测中,气泡吸收管的采样效率要求达到(D、90%以上)

A、75%以上B、80%以上C、85%以上E、100%

13、国内首次使用或者首次进口与职业病危害有关的化学材料时,使用或者首次进口单位应首先办理的手续()

A、报送该化学材料的毒性鉴定材料;B、按照国家规定报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

14、进行噪声评价时,以下做法错误的是(A、作业场所测试传声器应放置在离地1.0米高处)

B、个体噪声测试传声器应放置工人耳高处,C、传声器应水平放置,D、个体噪声测试传声器应距人耳10cm

E、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进行

15、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器测定机理可分为(B、光学式、热学式、电化学)

16、下列对比色法的描述哪钟说法是不正确的(C、比较溶液多少的方法来确定溶液中有色物质的含量)

A、利用物质本身所具有的颜色或某些待测组分与一些试剂作用生成有色物质

B、比较溶液深浅的方法来确定溶液中有色物质的含量

D、对作业场所中部分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测定。

E、用分光光度计来测定

17、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可以分析(E、铅)

A、苯系物,B、汽油,C、苯乙烯,D、三氯乙烯

18、个体采样是()E、利用佩带在工人身上的个体采样器,在一个工作班内连续不断地采集空气样品

19、对粉尘分散度的测定,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E、粉尘分散度有国家卫生标准)

20、粉尘中游离Si02含量测定方法不包括()

A、焦磷酸质量法

B、氟硅酸钾容量法

C、硅钼蓝比色法

D、红外分光光度法

E、紫外线法

A、21、呼吸性粉尘在整个采样过程中,采样流量必须保持稳定,应在(20L/min)

22、用于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滤料,下列哪项不符合要求(E、耐冷冻)

A、采样效率高,B、机械强度好,C、满足分析需要,D、空白值低,

23、下列哪项不属于空气样品的富集方法(E、注射器法)

A、液体吸收法,B、固体吸附法C、无泵型采样器法D、滤膜采集法,

24、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影响无泵型(扩散式)采样器的采样效率(D、气体污染物浓度)

A、风速,B、相对湿度,C、温度,E、采样器的扩散路径

25、无泵型(扩散式)采样器是靠什么采集空气样品的(C、待测物分子扩散)

A、风速,B、抽气动力,D、待测物吸附,E、待测物热运动

26、无泵型(扩散式)采样器的优点是(D、体积小、重量轻和不需采样动力)

27、噪声测量,应使用(B、2型或性能优于2型的声级计或性能相当的其它声学仪器)

28、采样前准备(C、采样前先要调查了解工作场所或作业地点产生的有害物质的种类)

29、空气中有害化学物质检测包括(C、样品分析与样品采集)

A、样品分析B、样品采集D、仪器校正E、仪器核查

30、目前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器,可测定(CO)?

A、H2SO4B、PbC、NaOHE、Mn

31、高效液相色谱适用于分析测定(B、挥发有机化合物)

A、金属化合物C、低分子有机化合物D、无机物E、不易挥发或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32、工作场所空气采样的流量单位是(D、L/min)A、ml/sB、ml/hC、L/sE、L/h

33、在进行固体吸附剂管的穿透容量试验时,当通过的空气中待测物浓度为原浓度的多少时,表示穿透(C、5%)

A、1%B、3%D、8%E、10%

34、影响固体吸附剂穿透容量的因素有()

A、固体吸附剂理化性质、采样流量、气温及湿度和待测物的理化性质及浓度

35、在空气采样时,要带样品空白,其作用是检查(C、收集器在采样、运输和保存中是否受到污染)

A、收集器和试剂的空白值B、检测过程中是否受到污染D、现场是否有污染和干扰物E、实验室是否有污染和干扰物

36、在空气采样时,要带样品空白,其做法是()D、将空气收集器带到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和不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

37、空气中有害物质的职业接触容许浓度的单位表示为(C、mg/m3)A、ppmB、mg/LD、μg/LE、g/m3

38、标准状况下由百万分之几(ppm)换算为毫克/立方米的公式为()

A、M×C(M:

被测物的分子量;C:

被测物的百万分之几浓度)

22.4

39、室外测量噪声时,风速大于时多少应停止测量(A、6m/s)

B、5m/C、4m/sD、2m/sE、1m/s

40、工作场所空气中待测物的“真实浓度”是指(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存在于空气中待测物的浓度)

41、采样效率是衡量采样方法的主要性能指标,采样效率的高低标志着采样方法的优劣,通常一个采样方法的采样效率应在:

(90%以上)

42、当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时,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每(10)米设置1个采样点。

43、在不影响劳动者工作的情况下,采样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空气收集器应尽量接近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

呼吸带一般为离地面(0.5—1.5)米。

44、在职业卫生检测中,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表示为(μg/m3或mg/m3

45、在标准状况下,1ppm苯(分子量为78)换算成mg/m3为(3.5)

46、在标准状况下,1ppm一氧化碳(分子量为28)换算成mg/m3为(1.2)

47、在工作场所空气采样时,在监测点上设置的收集器应在(工人工作时的呼吸带

48、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采样时间应满足(测定方法要求)

49、评价固体吸附剂空气采样性能的指标是(穿透容量)

50、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的,必须A、再治理,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为止;B、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C、请专业人员指导进行治理;D、边生产边治理;E、继续生产。

()

51、在测点上传声器,应置于人耳位置高度。

测量时,传声器应指向影响较大的声源;若难于判别声源方位,则应将传声器(、竖直向上

52、用固体吸附剂管(如碳管)采集气体和蒸汽态待测物后,在进行测定前,需将被吸收的待测物解吸下来,再测定解吸样品中待测物的含量。

解吸效率是衡量解吸程度的指标。

我国制订的有关规范要求,解吸效率最好在:

()

A、90%以上,不得低于75%

53、下列有害物质为单纯性窒息性气体的是(氮气、甲烷)

一氧化碳、乙烯氰化物、苯胺硫化氢氨气、甲烷

54、对粉尘分散度的测定,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粉尘分散度有国家卫生标准)

55、如果采样时现场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或有水雾时,应将滤膜放在干燥器至少多长时间后称量(2h)

56、用40mm直径测尘滤膜采样时,滤膜上总粉尘的增量为(1-10mg)

57、滤料采集气溶胶的机理不包括(化学吸收)

58、为评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是否符合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采集空气样品的时间最好为(48化学吸收0min)

59、溶剂解吸型活性碳管的前后段一般各装多少活性炭(100/50mg)

60、用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苯,应用(活性碳管采样)

1、《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规定:

职业健康检查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简称体检机构)承担。

A、设区市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

BC、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

2、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应当客观、真实,体检机构;对健康检查结果承担责任。

3、为有效地开展职业健康监护,每个健康监护体检项目应明确规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规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是:

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禁忌症;。

4、根据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对劳动者个体的健康状况结论可分为几种?

A、2种;B、3种;C、4种;D、5种。

5、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告知用人单位并及时通知劳动者本人,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

A

6、体检机构应当按统计年度汇总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并将汇总材料和患有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名单,报告用人单位及其所在地。

A、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B、县级劳动保障部门;

C、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7、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在接到《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之日起日内,可以向做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设区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

A、30;市级;B、15;市级;C、60;市级;。

8、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及《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规定,未报告职业病、疑似职业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元以下的罚款;弄虚作假的,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

A、5000,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B、10000,法定代表人;

C、10000,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9、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用人单位应当,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A、复印件,如实、无偿提供,

B、复印件,补收查体费用,

C、原件,如实提供,

10、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对直接负责的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医疗卫生机构,取消资格,

B、用人单位,吊销执照,

C、主管人员,降级、撤职或者开除,

11、下列关于职业健康监护论述错误的是。

A.通过职业健康监护评价劳动条件是否符合卫生标准要求

B.通过各种健康检查和分析掌握职工健康状况

C.是早期发现健康损害的重要手段

D.就业前和定期健康检查是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内容之一

12、某女,35岁,原有“子宫肌瘤”病史,平素月经量过多,乏力,现拟聘为某蓄电池厂组装工,接触铅,在职业健康检查中血液分析示WBC4.3×109/L,RBC3.2×1012/L,HGB100g/L,尿铅0.03umol/L,体检个体结论应为:

()

A、上岗前职业禁忌证—贫血

B、在岗期间职业禁忌证—贫血

C、其他疾病或异常

D、疑似职业病—职业性慢性铅中毒

E、复查除外铅作业职业健康损害

13、制鞋企业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是粘合剂中的挥发性物质

A、苯、甲苯、二甲苯;

B、正己烷、1、2-二氯乙烷;

C、甲醛、正己烷

14、接触高温作业工人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职业禁忌症是

A、Ⅱ期及Ⅲ期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

B、Ⅱ期及Ⅲ期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糖尿病;

C、Ⅱ期及Ⅲ期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未控制的甲亢、糖尿病、大面积皮肤疤痕;

15、以下哪些职业健康检查仪器设备需要进行强制检定

A、血细胞分析仪、裂隙灯显微镜、心电图仪;

B、血细胞分析仪、超声诊断仪、裂隙灯显微镜;

C、血细胞分析仪、超声诊断仪、心电图仪、生化分析仪;

16、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

A、呼吸道;B、皮肤;C、消化道;D、呼吸道、皮肤、消化道;

17、电焊工人作业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A、有害气体;B、辐射;C粉尘;D、有害气体、辐射、粉尘、噪声;

18、三硝基甲苯(TNT)对机体的主要毒作用表现在哪几个系统。

A.肝脏、血液、神经系统、消化系统

B.肝脏、血液、神经系统、呼吸系统

C.肝脏、神经系统、眼晶状体、肾脏

D.肝脏、血液、神经系统、眼晶状体

19、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统称为。

A、职业病危害;B、职业危害;C、职业危害因素;D、职业卫生危害

20、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A、接触职业有害作业的工人;B、职业病病人;C、接触有毒、有害的劳动者;D、接触矽尘工人

21、劳动中过度精神(心理)紧张属于那一类职业病危害因素。

A、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B、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C、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22、生产性粉尘属于哪一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A、化学因素;B、物理因素C、生物因素

23、职业病危害因素通常可分几大类

A、3大类B、10大类C、9大类

24、导致肺组织纤维化的主要与粉尘的那种特性有关

A化学组成(游离SiO2含量) B分散度 C溶解度D形状与硬度E荷电性

25、要做好职业病的预防,必须按“职业病三级预防”的要求开展工作。

二级预防是指

A、通过采用有效的控制措施如改革工艺、改进生产过程、配置完善的防护设施,消除职业性有害因素或将其减少到最低限度,使生产过程达到安全、卫生标准。

在一级预防中,做好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监测至关重要。

B、开展健康监护,早期发现健康损害,及时处理,防止进一步发展。

C、对已患职业病者及时诊断治疗,促进康复或防止病情发展。

26、苯慢性中毒主要损害人体的那个系统

A、消化系统C、神经系统C、血液系统D、运动系统。

27、以下空气采样材料不属于采样滤料是

A微孔滤膜B超细玻璃纤维滤膜C过滤乙烯滤膜D、活性炭管

28、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进行的检测属于

A评价检测、B日常检测C监督检测D事故检测

29、不属于噪声控制技术措施的是

A、控制噪声源B、控制传播途径C、采取个人防护措施D、职业性健康检查

30、以下行业中生产性粉尘存在较多的行业是

A、建材B、机械、C、化工D、造纸

31、在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评价检测时,应当

A、连续检测3天,其中包括浓度最高的一天,浓度最高的时段B、检测一次,时间15分钟。

C、选择浓度最高的时段检测。

32、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毒物分级标准,以下分级正确的是

A、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毒危害轻度危害

B、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毒危害

C、高度危害中毒危害轻度危害

D、高毒物质中毒物质轻度物质

33、接触粉尘作业,呼吸防护用品选择最常见错误是选用

A、纱布口罩B、防尘口罩C、防毒面具

34.下列那种不是尘肺()

A煤工尘肺B石棉肺C棉尘病D铝尘肺E矽肺

35.可导致白血病的有机溶剂是

A正己烷B甲苯C三氯乙烯D二氯乙烷E苯

36.以下哪种毒物中毒可导致溶血()

A、砷化氢B、氯气C、汞D、苯E、磷化氢

37.尘肺病诊断标准中q影是指()

A、直径不超过1.5mm的圆形小阴影B、直径大于1.5mm,不超过3mm的圆形小阴影C、直径大于3mm,不超过10mm的圆形小阴影D、宽度最大不超过1.5mm的不规则形小阴影E、宽度大于1.5mm,不超过3mm的不规则形小阴影

38.可出现骨骼损害的金属中毒见于下面哪种()

A铅中毒B汞中毒C锰中毒D铊中毒E镉中毒

39.重度锰中毒患者主要表现为()

A.腹绞痛B.肾功能损害C.锥体外系神经障碍D.血液系统损害E.慢性中毒性肝病

40.急性汞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A、发热、口腔炎、消化道症状B、易兴奋、震颤、口腔炎C、贫血、腹痛、口腔炎D、周围神经炎、皮疹、贫血E、以上都不是

41.下面哪项不是亚急性二氯乙烷中毒的特点()

A、潜伏期较长B、主要表现为中毒性脑病C、群体发病D、散发发病E、起病隐匿

42.下面哪种中毒可导致急性血管内溶血出现酱油色尿()

A、砷化氢B、硫化氢C、氯化氢D、磷化氢E、氟化氢

43.哪种刺激性气体中毒后可能发生迟发性肺水肿,呼吸道症状缓解后还应至少观察24小时()

A氯气B二氧化硫C氯化氢D光气E甲醛

44.以下哪个药物不是特效金属解毒剂()

A二巯基丙醇B二巯丁二酸C依地酸钙钠D硫代硫酸钠E青霉胺.

45.化学性发绀是哪种毒物中毒时的典型症状()

A.苯胺B.氰化氢C.苯D.一氧化碳E.二甲苯

46.可引起药疹样皮炎的化学物质是()

A四氯化碳B三氯乙烯C二氯乙烷D硫酸E环氧树脂

47.下面哪种有机物中毒一般不合并周围神经损害()

A正己烷B二硫化碳C丙烯酰胺D有机磷农药E溴甲烷

48.下面哪种气体中毒时患者多表现为面部皮肤潮红()

A氨气B一氧化碳C硫化氢D二氧化碳E砷化氢

49.长期接触下面哪种粉尘患有胸膜间皮瘤后可认定为工伤()

A水泥粉尘B煤尘C石墨粉尘D石棉粉尘E云母粉尘

50..煤矿井下采煤工患有下面哪种疾病可以认定为工伤()

A肺结核B肺癌C慢性支气管炎D特发性肺纤维化E尘肺

51.生产环境气象条件不包括()

A气压B气湿C热辐射D气温

52.作业场所毒物浓度很高时最好选用()

A过滤式防毒面具

B隔离式防毒面具

C防毒服

D简易防毒口罩

53.对气态毒物进入呼吸道深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毒物的分子量

B毒物的水溶性

C毒物的血/气分配系数

D毒物的脂溶性

54.我国总结出的防尘“八字”方针是()

A革、水、防、风、护、治、教、查

B革、水、密、风、护、管、封、查

C革、水、密、保、护、管、教、查

D革、水、密、风、护、管、教、查

55.二氧化硅的种类及类型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作用也不同,哪一种致纤维化作用最强()

A非结晶性二氧化硅

B结合型二氧化硅

C结晶型二氧化硅

D游离型二氧化硅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