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2818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docx

福建省莆田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资料

福建省莆田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注意: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8分)

1.根据情境提示,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1)《长恨歌》中形容杨贵妃美丽得让众多的嫔妃都黯然失色的句子是:

“,

(2)《蜀相》中写诸葛亮的遗恨的句子是:

“,。

(3)《夜归鹿门歌》中表现作者既与世隔绝、与山林作伴的隐逸之乐又隐含着些许愤愤不平之气的句子是:

“,。

(4)《扬州慢》中“,”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

题。

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

及长,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

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延英雄。

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

  父彪卒,归乡里。

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

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

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

显宗奇之,除兰台令史,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诏问群僚。

议者或以为“匈奴变诈之国,无内向之心,不可”。

固议曰:

“汉兴已来,旷世历

年,兵缠夷狄。

绥御之方,其途不一,或修文以和之,或用武以征之,或卑下以就之。

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

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绝之未知其利,通之不闻其害。

设后北虏稍强

,方复求为交通,将何所及?

不若因今施惠,为上策。

  固后以母丧去官。

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

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朝见天子,宪遣固将数百骑出居延塞迎之。

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闻虏中乱,引还。

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

  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

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

(选自《后汉书·班固传》有删改)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B.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C.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D.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在我国古代,男子到了20岁的时候表示成人,就要行冠礼,取表字,取字以后,为了表示尊敬

,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B.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最高首领的专称,此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C.天子,是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

D.永平,是古代纪年的一种名号,也就是皇帝的年号,新皇登基,为了与上一任皇帝区别,新皇帝根据自己的思想,会取一个新的年号。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班固天资聪颖。

他九岁时就能著文诵诗,刚成年,就写了陈述意见的文书劝说刘苍,向刘苍推荐了桓梁、晋冯几位贤士,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

B.班固勤于钻研。

他小时候就对诸子百家的言论刨根究底,等成年后发现父亲先前继《史记》所写史书还不够详尽时,想继承父亲的事业。

C.班固眼光长远。

当北单于要求与汉和亲时,有官员认为不能答应匈奴的要求,班固用汉建立以来与匈奴的战与和为例,来说明接受和亲为上策。

D.班固以中护军的身份跟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窦宪派遣班固迎接北单于

的使臣,班固因未到达迎接地点完成任务而被免职,最终死在狱中。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显宗奇之,除兰台令史,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5分)

(2)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

(5分)

三、诗歌鉴赏(18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小题。

槛遣心

杜甫

去郭轩楹敞

,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6.这首诗颈联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

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并结合全诗说说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7、8两小题。

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①

韩元吉②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

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

试问谪仙何处?

青山

外,远烟碧。

【注】①采石:

即采石矶,在安徽当涂县西北。

南宋时宋金交界的军事重地。

1161年,金兵南侵,宋军曾在此地大败金兵,可是后来依然以签订屈辱和约而暂得停战。

②韩元吉:

南宋词人,宋室南渡后,寓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

青山:

在当涂县东南,谪仙李白胸怀报国大志,最后死于当涂,初葬于采石矶,后改葬于青山。

7.上阕写景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指出两种并作简要赏析。

(6分)

8.词的下阕写道“试问谪仙何处”,词人为何会想到诗仙李白?

这一句蕴含了词人丰富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

(6分)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微博粉丝”的兴起与媒体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受“粉丝”自身心理因素的驱动。

美国社会学家卡茨认为:

人们接触和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社会、心理需要。

“微博粉丝”的出现也是源于这个群体的特定需求。

“微博粉丝”对于名人的关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粉丝”相类似,是为了追逐体育明星、影视明星和媒体人物等偶像。

偶像的身上体现了大众的梦想,并且为大众建构了生活的幻象。

“粉丝”通过微博通信进行信息沟通,不再单纯通过大众传媒来获取名人信息,而是通过类似直接的接触途径为自身带来直接的媒介体验,甚至于对自己产生认同。

所以,“粉丝”关注微博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满足情感的自我需求,并在名人偶像的形象中找到自我认同。

劳伦斯•克罗斯伯格曾撰文指出:

“‘粉丝’对于某些实践与文本的投入使得他们能够对自己的情感生活获得某种程度的支配权,这又进一步使他们对新的意义形式、快感及身份进行情感投入以应对新的痛苦、悲观主义、挫败感、异化恐惧及厌倦。

”换句话说,“粉丝”对偶像“评论”,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既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实现。

关注机构官方微博和权威人士微博的“非忠实粉丝”虽然不像其他“粉丝”那样狂热,但也是为了满足自身对信息的需求而成为“粉丝”的,我国几个门户网站微博开通以来,吸引了很多官方机构的入驻,这些微博上的信息无疑为关注它们的“粉丝”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同时也为“粉丝”节省了购买此类信息的人力和财力,而一些具有休闲娱乐特色的微博也为大众“粉丝”提供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传统的“粉丝”群体和社团要获得有关“粉丝”客体的信息,通常需由第三方提供,例如借助电视娱乐节目、广播和报纸的娱乐板块,或者是“粉丝”团能够接触到的明星的领导层提供的消息。

微博的产生无疑舍弃了第三方这一环节,“粉丝”只需通过关注名人微博,就可以即时接收明星发布的所有消息,甚至可以在明星微博下进行“评论”,这就给“粉丝”创造出一种与名人直接互动交流的错觉。

“粉丝”在这种错觉之下认为自己与名人多了一层社会关系,是熟悉的双方的彼此关注。

9.下列对“微博粉丝”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微博粉丝”精通现代媒体技术,热衷于使用微博、关注微博,以此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

B.“微博粉丝”希望通过使用微博为自己获取名声和影响力,同时为大众建构生活的幻象。

C.“微博粉丝”通过关注明星偶像的微博,接收信息或发表评论,可以得到貌似直接交流的其实是建立在心理错觉之上的快感体验。

D.“微博粉丝”为应对自己遇到的痛苦、挫败、恐惧等,而把精力投入到微博上,为大众“粉丝”提供谈资。

10.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微博以满足自己的社会、心理需求是“微博粉丝”存在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B.“微博粉丝”和传统“粉丝”都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在追星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同。

C.关注机构官方微博和权威人士微博的“非忠实粉丝”对“粉丝”客体的态度,通常比专门追星和“微博粉丝”要冷静务实。

D.根据劳伦斯•克罗斯伯格的观点,“粉丝”对偶像的关注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调控自我情感的作用。

11.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微博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信息传播与接受方式,它对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会产生一定影响。

B.与传统“粉丝”相比,“微博粉丝”明星造势的手段和途径更为多样,他们的力量与作用也会日益受到明星的重视。

C.目前我国许多官方机构入驻著名门户网站,开通微博,表明官方已注意利用微博来扩大自身影响,促进社会信息及时发布。

D.“微博粉丝”到某明星的音乐新专辑发布会现场与明星面对面互动交流,有别于传统“粉丝”与偶像的交流方式。

五、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马裤先生

  老舍

  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蹬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

“你也是从北平上车?

”很和气的。

  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

我只好反攻了:

“你从哪儿上车?

  他没言语。

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

“茶房!

  茶房跑来了。

“拿毯子!

”马裤先生喊。

 “请少待一会儿,先生。

”茶房很和气地说。

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

  茶房刚走开两步。

 “茶房!

”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

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

 “拿枕头!

 “先生,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到。

”茶房说得很快,可依然是很和气。

  茶房看马裤先生没任何表示,刚转过身去要走,这次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茶房!

  茶房差点吓了个跟头,赶紧转回身来。

 “拿茶!

 “先生请略微等一等,一开车茶水就来。

  马裤先生没任何的表示。

茶房故意地笑了笑,然后搭讪着慢慢地转身,腿刚预备好要走,背后打了个霹雳,“茶房!

  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便是耳朵已经震聋,竟自快步走开。

 “茶房!

茶房!

茶房!

”马裤先生连喊,一声比一声高。

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为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

茶房始终没回头。

马裤先生又挖了鼻孔一下,坐在我床上。

“你坐二等?

”这是问我呢。

我又毛了,我确是买的二等,难道上错了车?

 “你呢?

”我问。

 “二等。

快开车了吧?

茶房!

 他站起来,数他的行李,一共八件,全堆在另一卧铺上。

数了两次,又说了话,“你的行李呢?

 “我没有行李。

 “呕?

”他确是吓了一跳,好像坐车不带行李是大逆不道似的。

“早知道,我那四只皮箱也可以不打行李票了!

  茶房从门前走过。

 “茶房!

拿手巾把!

 “等等。

”茶房似乎下了抵抗的决心。

  马裤先生把领带解开,摘下领子来,分别挂在铁钩上:

所有的钩子都被占了,他的帽子,大衣,已占了两个。

  车开了。

他爬上了上铺,在我的头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

枕着个手提箱,车还没到永定门,他睡着了。

  我心中安坦了许多。

  到了丰台,车还没停住,上面出了声,“茶房!

  没等茶房答应,他又睡着了;大概这次是梦话。

  过了丰台,大概还没到廊坊,上面又打了雷,“茶房!

  茶房来了,眉毛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

 “干吗?

先——生——”

 “拿茶!

 “好吧!

”茶房的眉毛拧得直往下落毛。

 “不要茶,要一壶开水!

 “好啦!

  马裤先生又入了梦乡,呼声只比“荼房”小一点。

有时呼声低一点,用咬牙来补上。

  有趣!

  到了天津。

又上来些旅客。

  马裤先生出去,呆呆地立在走廊中间,专为阻碍来往的旅客与脚夫。

忽然用力挖了鼻孔一下,走了。

下了车,看看梨,没买;看看报,没买。

又上来了,向我招呼了声,“天津,唉?

”我没言语。

他向自己说:

“问问茶房,”紧跟着一个雷,“茶房!

”我后悔了,赶紧地说:

“是天津,没错儿。

 “总得问问茶房。

茶房!

  我笑了,没法再忍住。

车好容易又从天津开走。

  刚一开车,茶房给马裤先生拿来头一份毯子枕头和手巾把。

马裤先生用手巾把耳孔鼻孔全钻得到家,这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最后用手巾擦了擦手提箱上的土。

  我给他数着,从老站到总站的十来分钟之间,他又喊了四五十声茶房。

茶房只来了一次,他的问题是火车向哪面走呢?

茶房的回答是不知道;于是又引起他的建议,车上总该有人知道,茶房应当负责去问。

茶房说,连驶车的也不晓得东西南北。

于是他几乎变了颜色,万一车走迷了路?

!

茶房没再回答,可是又掉了几根眉毛。

  他又睡了,这次是在头上摔了摔袜子,可是一口痰并没往下唾,而是照顾了车顶。

  我的目的地是德州,天将亮就到了。

谢天谢地!

  我雇好车,进了城,还清清楚楚地听见:

“茶房!

  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

  (有删改)

12.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以戏谑、夸张的漫画式手法,描写了马裤先生在火车上的经历,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曲折、紧张,极富戏剧性。

B.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

心的情感,茶房对马裤先生的不满,就是通过茶房眉毛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的。

C.马裤先生一上火车就向茶房要手巾把,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是因为马裤先生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比较讲究卫生。

D.“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

”这样结尾既表达了“我”对茶房的同情,也为小说画上了一个幽默的句号。

E.强烈、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就是通过“我”的言行反衬出来的。

13.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概括。

(4分)

1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6分)

六、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5.下列词语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娥眉絮帽开济采撷(xié)

B.乾坤迢递祠堂迤逦(yǐ)

C.丞相闲暇宿愿劲爆(jìng)

D.鹧鸪辗转伺机凝睇(tì)

1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列土,分封土地。

《汉书·谷永传》:

“方制海内非为天子,列土封疆非为诸侯,皆以为民也。

”唐白居易《长恨歌》: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B.争席,争座位。

表示彼此融洽无间,不拘礼节。

《庄子·寓言》:

“其往也,舍者迎将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灶。

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

C.金屋,汉文帝幼小时喜爱阿娇,并说要让她住在金屋里。

指以华丽的房屋让所爱的妻妾居住。

也指取妾。

娇,原指汉文帝刘启的表妹陈阿娇。

D.黍离之悲,指国破家亡之痛。

出自于《诗经·王风》,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

1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美国作家威尔•鲍温的《不抱怨的世界》一书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一个人是否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是创造自己与他人幸福的保证。

B.参加世界杯预选赛的国脚们十分清楚,一场球的输赢,不仅关系到祖国的荣誉,而且关系到个人的尊严。

C.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而农村人口能否较为顺利地转入工业和城镇,又是决定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

D.在全球化去中心化的背景下,他在达沃斯讲台的精彩阐述无形中能够增进世界对中国发展道路的了解、支持、认同,进而在共赢中实现发展。

18.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享年91岁的“五保”老人刘盛兰生前省吃俭用,拾荒助学,助学捐资总计7万多元,他的善行,简直让那些细大不捐的亿万富翁们无地自容。

B.荆山之巅的大禹雕像头戴栉风沐雨的斗笠,手握开山挖河的神锸,脚踏兴风作浪的蛟龙,再现了他与洪水搏斗的雄姿。

C.茔祠平方旷达,规模宏敞,红墙匝绕,庄严肃穆,浓浓的古香古色吸引着我们登堂入室,去探寻这位清廉名相的历史足迹。

D.故国际上诸列强,大多对中日两国之纠纷作壁上观,既可确保其在华的既得利益,亦可俟机捞取一些额外利益。

19.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关乎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必须通过党委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如果个别领导干部师心自用,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B.这位书法家书写作品,不管十几个字还是几十个字,都倚马可待,一气呵成,并且字里行间显示出令人振奋的豪情。

C.张先生在这所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三十余年,学问炉火纯青,性格外圆内方,所以既受尊敬,又有很多朋友。

D.领导干部有“品”才有“位”,要想让自己的官位永葆青春、节节升高,就要不断修养自身,危言危行,成为一个德才兼备之人。

2

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3分)

蜜蜂的尾端有一根针,因为这根针连着身体里的毒腺,所以是毒针。

 ① ,遇到敌人侵害时,蜜蜂会把毒针刺入敌人的身体,然后放出毒液。

有时你无意中打死一只蜜蜂,会有一群蜜蜂飞来蜇

你,这是蜜蜂在报复你。

 ② ,但是却被它蛰了,那是因为误会,蜜蜂错以为你要伤害它,所以蜇了你。

总之, ③ ,因为一旦蜇了人,它就会很快死去。

21.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说说这幅漫画的寓意(30字以内)。

(3分)

 

七、作文(60分)

2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四川眉山一位女士某日在商场被小偷“光顾”,现场一男子告诉她,包包在进商场门口时被小偷打开了。

女子追赶小偷无果后回家,将此事发上网并指责提醒她的人说:

“我很想对告诉我的人说声,你是不

是男的,小偷都惹不起吗?

在旁边看见为什么不告诉我一声,有这样做人的吗?

”此帖一出,引来众多网友炮轰,认为她不谴责小偷却埋怨提醒者,是狗咬吕洞宾。

即使当事男子回复当时自己离得很远,且顾忌小偷有几个同伙一道,也没获得女士的理解,她坚持拒绝向提醒她的男子表达谢意。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答案

1.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4)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2.B解析:

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3.A解析:

“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错误,应是“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

4.D解析:

“因班固未完成任务而罢官”说法错误,是因为受到窦宪战败的牵连而免官的。

5.

(1)显宗(阅读后)认为班固有奇特的才能,任命他为兰台史令,皇帝于是又命令(他继续往下写)完成先前所著的书。

(“奇、除、乃、终成”每词1分,句意1分。

(2)等到窦宪破败时,班固首先受连坐而被免官。

(“及、先、坐、免”每词1分,句意1分。

6.“出”、“斜”二字,传神地描绘出了细雨微风中鱼和燕子的动态。

(2分)颈联写了鱼儿在细雨中欢欣地畅游,燕子在微风里轻盈地掠过,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2分)。

传神地表现出诗人优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

(2分)(意对即可)(6分)

7.夸张:

(1分)“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句运用夸张的手法,(1分)表现出牛渚山峭壁如削、倚天而立,直插江中的雄奇壮美之景。

(1分)

拟人:

“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句运用拟人手法,写青山似女子蛾眉不展,凝愁带恨,寄寓作者内心的愁苦。

 比喻:

“天际两蛾凝黛”句将江天之外两座夹江而立的远山比作女子蛾眉,突出青山的秀美。

(答“寓情于景”并作分析亦可)

8.李白一生怀着“济苍生”和“安计稷”的政治抱负,但他壮志难酬,最后病死在当涂,葬于青山之上。

当时韩元吉虽然身任官职,但在当时投降派得势掌权的情况下,也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2分)词人借用典故和设问,(2分)抒发了自己虽心系边关,渴望收复失地,却无法施展才能实现抱负的愁恨苦闷。

(2分)

9.C   10.B    11.D

12、BD  解析:

A项“描写了马裤先生在火车上的经历”不够准确,应是“描写了马裤先生在火车上的表现”,“情节曲折、紧张”也欠妥。

C项写马裤先生一把毛巾擦了至少一刻钟,是表现其自私自利的性格,而非“讲究卫生”。

E项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不是对比,而是夸张、讽刺手法的运用;“我”只是见证者,旨在通过“我”的眼睛和感受侧面表现马裤先生,而非“反衬”作用。

13、①颐指气使,目中无人,缺乏公德;②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③不讲卫生,不顾他人感受,趣味低下。

  解析: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要结合原文进行概括,要有理有据,要力求全面。

应结合马裤先生的言行和“我”的感受来分析概括。

任意答两点即可,一点2分

14、观点一:

同意,“我”也有人性弱点。

①“我”对马裤先生的不当言行不加制止,听之任之;②“我”对马裤先生的讽刺过于夸张,且语言近于刻薄;③“我”对自己缺乏反思精神。

每点2分

  观点二:

不同意,“我”没有人性弱点。

①“我”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者,不是性格人物;②“我”在事件中言行很少,性格特征不明显;③“我”在小说中主要起连缀情节的作用。

每点2分

  解析:

探究题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旗帜鲜明,有理有据,有条不紊,百字左右。

15.A ( B.迤逦yǐlǐC.夙愿D.凝睇dì)

16.C娇,原指汉武帝刘彻的表妹陈阿娇

17.C(A.两面失衡,不合逻辑,“创造”前加“能否”。

B.递进不当D.语序不当。

“了解、支持、认同”,改为“了解、认同、支持”。

18.D(A.望文生义。

细大不捐:

表示小的大的都不舍弃,形容搜罗尽净。

B.栉风沐雨:

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显然与句意不符,同时这个词语不能作定语。

C.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D.壁:

壁垒,古时军营四周的围墙。

观:

旁观。

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

比喻置身事外,在旁不协助任何一方。

19.B(“倚马可待”意为“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等完稿。

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

倚:

靠”。

此词可作谓语、定语;特指人的文思敏捷,不能用来形容做事比较快,不能等同于“指日可待”。

20.

(1)毒针是蜜蜂自卫的武器

(2)还有时你并没有惹它(3)蜜蜂不会轻易蜇人。

21.这幅漫画讽刺了机械照搬书本,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

参考译文

班固字孟坚,九岁时能著文诵诗,长大后,诸子百家的言论,没有不刨根究底的。

(他)性情温和宽容,不因为自己的才能而高人一等,许多儒生因此而仰慕他。

永平初年,东平王刘苍任用亲戚为

骠骑将军辅佐政务,广纳英雄。

当时班固才二十岁

,写了陈述意见的文书劝说刘苍,推荐了桓梁、晋冯几位贤士,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

  父亲班彪去世,(班固)回到家乡。

班固因为班彪先前继《史记》所写史书还不够详备,于是潜心精思,研究史料,想成就父亲的事业。

不久有人上书给显宗皇帝,告班固私自改作国史,有诏书下至郡署,收捕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