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数学全章集体备课材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3346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数学全章集体备课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七上数学全章集体备课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七上数学全章集体备课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七上数学全章集体备课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七上数学全章集体备课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七上数学全章集体备课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七上数学全章集体备课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七上数学全章集体备课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七上数学全章集体备课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七上数学全章集体备课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七上数学全章集体备课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七上数学全章集体备课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七上数学全章集体备课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七上数学全章集体备课材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七上数学全章集体备课材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七上数学全章集体备课材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七上数学全章集体备课材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七上数学全章集体备课材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七上数学全章集体备课材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七上数学全章集体备课材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上数学全章集体备课材料.docx

《七上数学全章集体备课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数学全章集体备课材料.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上数学全章集体备课材料.docx

七上数学全章集体备课材料

七年级数学备课组集体备课

主备人:

时间:

年月日

第一章数学与我们同行

【课标要求】

1.经历对现实生活中具体事例的观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是人们交流信息的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

2.利用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初步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此外,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材分析】

本章相当于本套教材的绪言,包括《生活数学》与《活动思考》两节,其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粗略了解本套教材将要学习的基本内容一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感受本套教材的主要特色之—一以“生活数学”和“活动思考”为主线展开课程内容,注重体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第1节《生活数学人是通过对一些生活实例的观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第2节《活动思考入是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增进对数学的理解.感受到动手操作、调查研究等也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教学建议】

1.课本提供了一些生活与数学相联系的现实情境,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情境以及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其他教育资源组织教学,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这里的现实,既可以是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也可以是他们在数学或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能够思考或操作的,属于思维层面的现实

2.本章作为整套教材的绪言,只是让学生对本套教材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有个粗略的了解,不要在具体解决问题上做过高的要求.

3.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

实验、交流等活动,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学习还可以通过“做数学”的过程与方式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评价建议】

本章不要着眼于学生获得了什么知识,而是要关注学生能否说出身边的事例,并从中“发现”数学;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他人交流时能使别人听懂;关注学生是否能主动参与,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进行思考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课时安排】]本章教学大约需要2课时,分配如下:

第1节生活数学1课时第2节活动思考1课时

 

第1课时生活数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和数字,感受数学就在我们周围。

2.数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3.尝试列举生活中的数学的例子,并能应用个案(编学号)体会数学在人们生活中的独特作用——表达的工具。

4.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为我们数学提供了素材,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体会学好数学的必要性。

教学设计

开头语:

同学们,在广阔的田野,繁华的都市,到处都有我们常见的图形和数字,生活中许多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生活更为我们数学增添了无限的素材。

活动一:

生活中的图形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呈现四幅画面:

天安门广场、东方明珠、金字塔、赵州桥。

找出四幅画面中熟悉的图形。

初步感受四幅画面中所包含的图形。

2、启发学生寻找身边的图形(如课桌、黑板、钟面等)

在教室内和窗外校园寻找熟悉图形。

由远景(四幅图片)到实物,从身边的图形获取真实感受。

3、展示一组交通图标及汽车商标;让学生观察图标及商标中的熟悉图形,思考交通图标还表达什么内容。

感受交通图标及汽车商标中的图形,并进行小组交流。

回答所熟悉的汽车品牌,尝试这些商标品牌所表达的含义。

从感受图标所包含的图形的同时,体会图标所超越图形本身所表达的含义。

4、展示奥运会会题图案,引导学生观察会题的组成及五环表达的含义。

观察会题由五个圆组成,且环环相扣(位置关系),并通过小组交流五环的象征意义。

感受图形和图形间的位置关系,体会图形及位置所表达的含义。

5、展示自然界中的动物及植物的图案。

欣赏列举生物的图案,体会对称美,举出自然界中的其它生物的例子,并小组交流。

通过对自然界生物的观察,从另一层面感受生活中的图形。

活动二:

生活中的数字

思考感悟

通过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感受?

使学生能觉得:

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数学离不开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好数学能更好地服务生活等。

教学反思

 

第2课时活动思考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活动的开展,感受图形的变化和数的关系,引发学生思考。

2.尝试让学生感受“想—做—想”数学活动的过程,从活动过程中和过程后唤起学生对活动的思考。

通过思考,获得经验。

3.培养学生敢于动手,敢于实践的能力。

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

4.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能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所需器材(长方形纸片、刻度尺、剪刀、火柴棒、月历),学生分组。

(4-6人一组,围成一圈)

教学设计

今天这节数学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几项活动。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如何由这张长方形纸片得到一个正方形呢?

试试看!

活动一:

 

活动二用火柴棒搭三角形

 

活动三观察月历

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月历,你能发现什么?

一张普普通通的月历,经过同学们的细心观察,结果我们发现了其中很多的数学奥秘。

 

思考感悟

通过两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感受?

使学生能觉得:

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数学离不开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活动思考,学好数学并不困难,数学能更好地服务生活等。

教学反思

第二章有理数

【课标要求】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借助数轴理解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绝对值与相反数(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X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3步为主)

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6.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此外,通过观察、试验、类比、推断等活动,体验数、符号和图形能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发展数感和符号感;结合具体情境和生活经验中的数学信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材分析】

1.本章由3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有理数的概念.由“比0小的数”、“数轴”、“绝对值与相反数”等3节组成.第二单元为有理数的运算.由“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有理数的乘方”等3节组成.第三单元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由“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单独1节组成.

2.以现实生活为素材引人有关数学概念,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第二节中通过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图

片引进负数;第2节中通过观察温度计和刻度尺上的刻度引人数轴的概念,进而引进绝对值与相反数的概念;第6节中通过厨师制作拉面的场景引进乘方的概念.力图通过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的本质.

3.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出发,创设情境,从分析情境中的事理人手,提炼数学道理,引导学生感受有理数运算法则的合理性.例如:

在第4节中,创设了足球比赛的情境,通过计算某球队在主、客场比赛中的净胜球数,引导学生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在第5节中,创设了水位升降的情境,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力图通过把具体事例先数学化,再探索其规律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有理数运算法则的合理性.

4.分别在第5节和第7节后安排课外阅读,介绍负数的发展史和分类思想,通过阅读开拓学生视野.

5.设置赋有新意的游戏,例如,第4节中的“填幻方”、第5节中的“闯迷宫”/‘数学活动”中的“算24”等,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熟练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提高运算能力.

6.将计算器操作分散到相应各节,突出它的工具性.

【教学建议】

1.有理数的概念及有理数的运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要通过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和有效训练,使学生明确概念,并能熟练地进行运算.

2.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恰当情境或参与性强的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并鼓励他们在学习有理数的概念及其运算的活动过程中有所发现,扩展学生对数的认知.

3.通过数轴、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和有理数的运算法则的教学,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4.通过有理数的概念及有理数的运算法则的教学,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5.通过正数与负数、有理数加法与减法、有理数乘法与除法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大约需要22课时,分配如下:

第1节正数与负数1课时

第2节有理数与无理数1课时

第3节数轴2课时

第4节绝对值与相反数3课时

第5节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4课时

第6节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3课时

第7节有理数的乘方2课时

第8节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课时

数学活动1课时

小结与思考2课时

【统一作业】

《数学补充习题》对应的课时作业

 

第三章用字母表示数

【课标要求】

1.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3.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4.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人具体的值进行计算.

5.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单项式的系数、同类项等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

此外,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进行描述,从而关注各种现实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乐于探索规律,并在这样的活动中感受归纳的思想方法.

【教材分析】

1.学生在小学里已经学习了字母表示数,如会用a+b=b+a表示加法交换律,三角形面积公式等.本章学习字母表示数,应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因而,在第互节中安排了一些探索规律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描述许多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考虑到“字母表示数一代数式一求代数式的值”的学习,是方程、不等式、函数学习的基础,因而在第l三节中,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用代数式描述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训I练.

3.遵循本套教材“有关知识在学生通过‘操作’有了感受以后再明晰”的教材分析,呈现本章的有关内容.比如:

第5节先出实际问题一计算防护林带、水渠的长,接着引导学生“做一做”后,再明晰“去括号法则”.

【教学建议】

1.在本章第1节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规律,对于学生“探索”规律时可能发生的困难,教师可给予必要的帮助.

2.本章教学中应注重用代数式描述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训练,为后续的学习作必要的铺垫.

3.为了使学生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课本在本章第2节中安排了“议一议”的活动,以使学生知道同一个代数式可以表示不同的实际意义,从而感受代数式适用的广泛性.这对于“方程”的学习同样有其意义一同一个方程可以表示不同的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4.(不完全)归纳是合情推理的一种主要形式,根据本章教学内容的特点,课本编排的“阅读”一归纳和“数学活动”一正方体涂色,都是为了引导学生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感受“从具体到抽象”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此外,在本章第4节习题第5题和“小结与思考”的第5点中,都隐含着“把一个代数式看成一个字母”的整体思想,教学中要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评价建议】

1.评价学生是否理解本章的有关概念,要改变以往主要评价能否记住概念的定义的做法,应较多地关注学生对概念的发生。

发展的过程以及概念的本质的理解.比如,可以考查学生能否自己举出一些有关概念的例子,能否比较几个概念之间的异同等.

2.考查学生用代数式描述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不仅要关注学生能否准.确地列出关系式,还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大约需要13课时,分配如下:

第1节字母表示数1课时

第2节代数式2课时

第3节代数式的值2课时

第4节合并同类项2课时

第5节去括号1课时

第6节整式的加减2课时

教学活动1课时

小结与思考1-2课时

【统一作业】

《数学补充习题》对应的课时作业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

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这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工具,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有理数和整式运算的综合运用,也是今后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利用方程解决问题可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本章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包括:

由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过程中蕴涵的建模思想;解方程的过程中蕴涵的转化思想.

【课标要求】

1.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解方程和利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的数学模型.

2.了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等基本概念,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经历并体会解方程中的“转化”思想.

3.能以一元一次方程为工具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包括列方程、解方程,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4.在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的安排分为三部分:

1.从问题到方程:

方程的出现源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分析,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突显了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的数学模型.

2.解方程:

主要利用的工具是等式的基本性质,课本中解方程的步骤通过几个例题由少到多渐次呈现.

3.用方程解决问题:

突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不以实际问题的类型,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呈现教学内容,突出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建模思想和策略.

【教学建议】

1.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注意选取自然。

社会和其他学科中的素材,反映出方程既来自现实生活,又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加强对方程是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有效数学模型的认识.

2.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的训练要适度,解方程的难度应控制与课本的水平相当,切忌解方程中过于繁琐的运算,应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择解方程的步骤.

3.在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中,不要以题型分类,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应强调对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的分析,突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特别要注意借助图表、示意图整体把握和分析题意,寻找相等关系,并注意检验和解释方程解的合理性.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多采用“尝试、猜想、验证”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4.教学中要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研究一元一次方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评价建议】

1.恰当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在解方程部分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基础性练习,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择解方程的步骤,练好基本功.

2.在建立方程模型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采用多种策略,借助图表、示意图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在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评价的着眼点不能仅仅是学生能否找到方程模型,列、解方程的正确与否,还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和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水平.

【课时安排】

本章大约需要19课时,分配如下:

第1节从问题到方程3课时

第2节解一元一次方程5课时

第3节用方程解决问题8课时

数学活动1课时

小结与思考2课时

【统一作业】

《数学补充习题》对应的课时作业

 

第五章 走进图形世界

【课标要求】

1.认识常见几何体的基本特性,能对这些几何体进行正确的识别和简单的分类.

2.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及某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简单性质.

3.会画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和实物原型.

4.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5.了解基本几何体与三视图、展开图(球除外)之间的关系;通过典型实例,知道这种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6.观察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图片,了解并欣赏一些有趣的图形.

此外,要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图形、展开与折叠、从三个方向看等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章是“空间与图形”的最基础部分,它与后续的有关“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章内容围绕认识基本几何体、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展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基础知识一圆柱、圆锥、棱柱(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X棱锥以及它们的展开图、视图.

2.基本活动一观察、操作、想象、思考.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交流、反思等活动,为改进数学学习方式提供必要的保证;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通过“做一做”、“想一想”。

“议一议”、“试一试”等栏目,提供较多的操作、思考和交流的机会;

3.发展空间观念一从直观到抽象,从实物操作到空间想象和说理.

线、面和一些简单平面图形;通过对某些几何体的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认识,在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化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建议】

1.《标准》强调: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本的特征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在数学活动中学会知识。

发展智力,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活动的平台.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实情境以及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物体进行教学,鼓励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图形.

2.本章的教学宜采用“创设问题情境一引导实验、猜想、分类一应用、拓展”的模式展开,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转化的思想,突破难点.

3.本章的知识内容决定了本章的教学应以活动为主,强调“做数学”,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大量活动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而动手操作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4.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生动活泼地展示图形.

【评价建议】

设计符合《标准》要求、体现课本编写意图的试题,采用建立成长记录、开展操作活动、笔试、口试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并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评价结果.在评价学生的同时,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过程.

1.关注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及合作交流意识.

2.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空间观念的发展.

3.关注学生是否能从现实世界中“发现”图形.

【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大约需要10课时,分配如下:

第1节丰富的图形世界2课时

第2节图形的运动2课时

第3节展开与折叠2课时

第4节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2课时

数学活动1课时

小结与思考2课时

【统一作业】

《数学补充习题》对应的课时作业

 

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

(一)

【课标要求]

1.通过丰富的实例,认识线段、射线、直线、角等简单的平面图形,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关系.

2.能用符号表示线段、射线、直线、角以及互相平行、垂直的直线.

3.会进行线段、角的比较,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差及进行角的单位的简单换算,了解线段的中点、角的平分线的概念.

4.了解余角产角、对顶角,知道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5.经历在实践活动中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了解直线、线段。

平行线、垂线的有关性质,积累实践活动经验,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

6.会借助于三角尺、量角器、圆规等工具,画线段、角、平行线、垂线,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呈现的思路是:

首先安排线段、角的度量、表示1较和画法;其次,介绍余角广角、对顶角的概念及有关性质;最后,立足丰富的情境,呈现平行与垂直的关系.本章还在‘小结与思考”中,安排了图案设计活动,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促进学生对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的理解,体验用最基本的元素、最简单的关系,做出全新的创造的过程.

本章的内容是平面图形的基础知识,且以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物体为研究对象,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本章以大量的现实背景为素材,以线、角等简单图形,平行、垂直这一最基本、最特殊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有关内容.

【教学建议】

本章所研究的是最简单的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是研究其他图形性质的基础.学习本章前,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仅仅限于直观性的识图,没有学习图形的表示方法、几何语言的表述和说理,而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图形、概念、性质,并用几何语言加以表述,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教学中应重点突出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掌握概念,理解性质,懂得画法,尝试用几何语言表述,逐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基于此,建议:

1.教学时,要尽可能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在恰当的问题情境中组织教学,让学生经历观察、测量、折纸、画图与图案设计等活动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不要用教师的演示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

2.本章的知识技能并不多,但渗透了一些从事数学活动的方法,教学中,要关注对学生从事数学活动水平的考察.

3.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而言,操作是发展空间观念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操作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积累数活动的体验,获得抽象的规律、发展的想象力和空间的推理能力.

4.理解基本图形的性质是本章的学习重点之一,其具体做法是:

让学生在不同的背景中识别出几何对象和性质,并加以运用,这在教学中要加以关注.

5.本章的部分内容学生已有一些了解,教学时可以灵活安排,但不应压缩学生活动、思考、交流的时间.

【评价建议】

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应侧重于在现实背景中识别线段、射线。

直线。

角、平行、垂直等有关概念,注重对图形性质的理解,对画图、折叠等技能的实际操作.

2.注重对学生观察、操作、探索图形性质等活动进行评价,如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参与程度、与同学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思考与表达的条理性等.

3.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在各种数学活动中的情感与态度.建议通过建立成长记录袋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录自己学习知识的简要过程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创意.

【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大约需要11课时,分配如下:

第1节线段、射线、直线2课时

第2节角2课时

第3节余角、补角、对顶角2课时

第4节平行1课时

第5节垂直2课时

数学活动1课时

小结与思考1课时

【统一作业】

《数学补充习题》对应的课时作业

 

课题:

字母表示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能说出一个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抽象思维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育学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刻苦学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难点:

正确地说出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

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数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工具学好数学对于把我国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学的数学课,是从学习代数开始的除了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