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3836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docx

《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docx

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一、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人类的进化过程:

原因:

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

生活在草地进化地球环境发生变化现代人类森林古猿

生活在森林进化现代类人猿

二、人的生殖

1.概念:

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

2.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

男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内生殖器附睾:

位于睾丸的背面,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

输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

分泌黏液

外生殖器

阴囊:

保护睾丸和附睾

阴茎和尿道:

排精、排尿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

女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内生殖器

输卵管:

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

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

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

即外阴

3精子、卵细胞和受精

精子:

雄性生殖细胞,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

雌性生殖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发育初期提供营养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场所

输卵管

3.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1)发育:

发育场所:

初期在输卵管内;随后,在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40周。

精子在输卵管内细胞分裂细胞分裂分化继续发育分娩

毛细血管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三、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由心肌构成有四个腔:

左心室、主动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肺静脉、

瓣膜:

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动脉瓣(位于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

(心房、心室、动脉)

心脏的功能:

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房、心室与瓣膜的活动关系:

2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的概念和途径:

概念: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

左心室

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处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毛细血管

肺循环

左心房

肺静脉

肺部的毛细血管

肺动脉

右心室体循环肺循环

起点左心室右心室

终点右心房左心房

血液变化

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功能

为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养料,把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获得氧气,把二氧化碳交给肺泡联系在心脏处汇合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承担物质运输的功能

2)出血的初步护理:

毛细血管出血:

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动脉出血:

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压迫止血;

静脉出血:

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压迫止血。

四、输血与血量

1、血量:

占体重的7-8%

2、输血:

血型:

A型、B型、AB型、O型、输血:

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排泄

概念:

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

1)皮肤:

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呼吸系统:

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统:

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区别于:

排遗:

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

形成尿的场所、输尿管、膀胱、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贮尿的作用、尿道、肾脏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

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肾小球:

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肾单位

肾小囊:

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

外层与肾小管相连

肾小管:

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三、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过滤血液

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过滤,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

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区别:

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浆(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原尿(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和尿液(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葡萄糖)

四、尿的排出、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五、人粪尿的处理

1)人粪尿的价值:

作为农家肥。

特点是:

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

2)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

方法:

建沼气池、高温堆肥、建生态厕所

作用:

杀死各种病菌、虫卵,分解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物质。

第六章

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的组成、各部分的功能、中枢神经

系统、脑、大脑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

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有专门的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

脊髓、能对外界的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它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周围神经

脑神经、主要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和肌肉里,传导神经冲动

系统

脊神经、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传导神经冲动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结构

细胞体突起

轴突:

一条,长而分支少

树突:

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

轴突

集结成束,外包上结缔组织膜

髓鞘

神经纤维

(末端的细小分支为神经末梢)

神经

2)功能:

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二.人的视觉和听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图片见书

P89

)外膜

角膜:

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

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虹膜:

中膜的前部,有色素,中央是瞳孔,通光,虹膜收缩可调节瞳孔

眼球壁的大小

中膜

脉络膜:

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内膜:

视网膜,上有大量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内容物

晶状体:

双凸镜,曲度可以调节,使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玻璃体:

透明胶状物质

1)视觉的形成:

(1)成像: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

(2)形成视觉:

经折光、沿着视神经传导外界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感光细胞产生兴奋,

产生神经冲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眼的卫生保健:

近视:

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

戴凹透镜

远视:

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

戴凸透镜

2.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耳郭收集、传导声波

外耳道、鼓膜:

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1)中耳

鼓室:

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听小骨:

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半规管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内耳

前庭

耳蜗:

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声音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听觉的形成

沿外耳道

沿着听小骨传导

沿着听觉神经

声波

鼓膜(产生振动)

耳蜗

(产生神经冲动)

大脑的听觉中枢

(形成听觉)

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的概念:

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

的反应。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区别于:

应激性

2.膝跳反射的实验:

P101

扣击部位:

膝盖下位的韧带

现象:

小腿以膝盖为轴,突然跳起来

感受器:

股四头肌及肌腱内的感觉神经末梢

效应器:

股四头肌及其内的运动神经末梢

神经中枢:

脊髓灰质内的膝跳反射中枢

3.反射弧的概念:

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

组成: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书P102)

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

4.反射的类型

简单的反射

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内

复杂的反射

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内

四激素调节

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

垂体:

分泌生长激素等

甲状腺:

分泌甲状腺激素

胰岛:

位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

肾上腺:

分泌肾上腺激素

胸腺:

分泌胸腺激素

性腺:

睾丸(男性):

分泌雄性激素

卵巢(女性):

分泌雌性激素

2)、激素:

由内分泌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3)、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

名称腺体作用过少过多生长激素垂体

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幼年:

侏儒症

幼年:

巨人症;

成年:

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

呆小症;

成年:

甲状腺功

能不足;食物缺碘,

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

成年:

甲状腺功能亢进

胰岛素

胰岛调节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糖尿病,可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

疗低血糖

5)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

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

到激素的调节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人类活动改善生态环境-“三北”防护林

大肆砍伐森林,破坏植被、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草原过度放牧,沙尘暴危害严重

大量捕杀野生动物、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污染环境等

2、环境污染:

概念:

指人们在生产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书P115.117

《新中考》P60.11题)

大气污染、温室效应和臭氧破坏(见书P118

《新中考》P63.33题)

水污染:

太湖水滋生大量蓝藻,湖水变臭类型

固体废弃物污染:

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控制措施:

书P118)

土壤污染:

白色垃圾、工业废渣、噪音污染

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保护生态环境要做好以下工作:

保护森林和植被

控制酸雨,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