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4067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沁县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历史

答题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40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有学者在评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时说:

他“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大成”,“有一些辩证的观点,达到了前人所未达到的唯物主义思想的高峰”,这评价的是: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2.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纺织大国,但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却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有:

①具有较强的经验性②重视实用技术

③缺乏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④注重以实验为根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

3.某思想家曾作《中秋》: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山河大地拥清辉,赏月何必中秋节。

”该思想家是:

A.庄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

4.明清时期,儒家思想中带有早期民主思想色彩。

究其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关键在于:

A.抗清斗争高涨B.宋明理学兴盛C.商品经济的发展D.西方思想的影响

5.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a处:

“焚书坑儒”B.b处:

“独尊儒术”

C.c处:

“三教合一”D.d处:

“西学东渐”

6.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把天理和人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此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朱熹这一理论的实质是:

A.加强文化专制主义B.巩固儒家正统地位

C.维护封建伦理道德D.实行八股取士制度

7.“儒学的三次话语转向,即儒学在汉代经学中完成的政治转向、在宋明理学中所完成的形而上学转向……”材料中的“政治转向”是指:

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8.宋明理学是以儒学为基础并吸收了:

A.佛教和道教思想B.佛教和法家思想

C.道家和墨家思想D.佛教和墨家思想

9.有学者认为:

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后者被看成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主要是因为:

A.促成了英国光荣革命的爆发B.使广大人民通过宗教改革接受了思想启蒙

C.规划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D.直接促发了法国大革命

10.孔子强调“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说明他最关注的社会问题是:

A.社会稳定问题B.均贫富问题C.教育公平问题D.政治平等问题

11.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

二者的相同点是:

A.强调社会责任感 B.提倡知行合一C.构建新儒学体系D.重建伦理秩序

1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治理社会方案的主张是:

A.以法律制度规范社会B.以强权政治规范社会

C.以伦理道德规范社会D.以道法自然规范社会

13.顾炎武曾这样批评中国古代某项政治制度:

“国家取州县之财,纤毫尽归之于上,而吏与民交困,遂无以为修举之资。

”他批评的是:

A.君主专制制度B.中央集权制度C.监察谏议制度D.科举选官制度

14.汉初,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

这反映了,当时的治国理念是:

A.内儒外法B.外儒内法C.以德治国D.以法治国

15.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

A.天人感应学说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仁政D.《公羊春秋》

16.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其流行主要是适应了下列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

 

A.官僚   B.市民    C.皇族       D.农民

17.“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

”这主要说明:

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

B.汉字有双重特性:

实用性和艺术性

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

18.19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认为:

《诗经》“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风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

他所强调的是《诗经》具有:

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B.浓厚的现代主义韵味

C.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D.鲜明的浪漫主义传统

19.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

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

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内在兼容性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20.2007年月10月24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右图《中国探月》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①是中国汉字②它是中国书法

③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的象形特征④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1.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拉斐尔的《圣母像》都具有内容世俗化的倾向,这一倾向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画家个人爱好B.人文主义传播 C.社会上层倡导 D.商品经济发展 

22.有学者认为:

“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

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D.元曲和傩戏

23.走一个圆场就代表着“人行千里路”,来一个趟马就象征着“马过万重山”……手持一把扇子就象征闲散之人,握着马鞭就代表马存在,穿红绿蟒就是在宫廷或富贵人家……这种表现形式属于:

A.戏曲   B.小说C.说书   D.绘画

24.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规范化D.逐渐虚拟化

25.诗以言志,文以载道。

对明清社会的官僚制度、科举制度、教育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以及僵化的理学等,展开深入批判和揭露,将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的文学名著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26.路德一再激烈攻击理性,以《圣经》的名义斥责哥白尼,他坦率承认,以理性的观点来看,基督教的许多预料推测都是荒谬的;加尔文宣扬人类开初生来就是道德上无力的,而先定论的教义似乎有意要使人类的一切努力归于无效。

上述材料表明:

A.新教与罗马天主教别无二致B.科学与宗教信仰水火难相容

C.宗教改革结果以失败而告终D.改革后的宗教坚持信仰至上

27.“西方近代发生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们分别被看作是十六世纪和十八世纪的精神符号。

十六世纪是文艺创新的世纪,十八世纪则是思想创新的世纪”。

材料所述的两个“精神符号”的内在联系是:

①都带有理性和自由的色彩②都致力于政治蓝图设计

③都意在实现人现实的幸福④都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8.“科学革命间接导致18世纪以蒸汽动力技术出现为中心的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发生”。

材料中的“科学革命”是指:

A.伽利略力学理论B.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C.瓦特改进蒸汽机D.法拉第电磁学理论

29.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和加尔文的“信仰得救”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这里的“人文主义色彩”主要是指:

A.否定教皇地位B.个人宗教信仰自由C.否定封建特权D.宣扬《圣经》精神

30.在下列关系图中,能够正确提示其相互联系的是:

①牛顿经典力学体系②文艺复兴③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④启蒙运动A.②→①→④→③B.②→①→③→④

C.②→④→③→①D.②→④→①→③

31.人文主义在西欧经历了萌发、复兴和发展的历程。

下列各项中,符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特征的是:

A.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B.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

C.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D.提出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构想

32.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

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A.意大利保留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B.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C.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33.《喜羊羊与灰太狼》中这样唱道:

“绿草因为我变得更香,天空因为我变得更蓝,白云因为我变得柔软……”下面哪位哲学家会比较喜欢这首歌:

A.普罗塔哥拉B.苏格拉底

C.彼特拉克D.马丁·路德

34.“知书达理”意为“有文化,懂礼貌”。

下列西方名言在内涵上与之最为接近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B.“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C.“美德即知识”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35.在欧洲启蒙运动中开始对“理性”作系统的哲学探讨,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的是:

A.霍布斯B.洛克C.卢梭D.康德

36.康德说: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这句话反映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

A.蒙昧主义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D.个人主义

37.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

“……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

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

”材料中布拉德肖的思想更接近于:

A.三权分立的思想 B.人民主权的思想

C.民主共和的思想 D.社会契约的思想

38.“没有一个人是永生的。

希腊人是人。

所以,没有一个希腊人是永生的。

”这三句话,反映了亚里士多德的哪一学说:

A.政治学说B.教育学说C.伦理学说D.逻辑学

39.当爆发于18世纪的这场运动使“宗教、自然观、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时,它所产生的重大政治影响是:

A.促进了欧洲人思想的进一步解放B.根据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

C.动摇了欧洲对罗马教廷的迷信D.彻底摧毁了欧洲人的宗教信仰

40.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

“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

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这里的第一个“权威”最可能指的是:

A.上帝B.罗马教皇C.君主D.马丁·路德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主观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1题16分,第2题14分,第3题10分,共4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生逢乱世的孔子,终其一生,都在极力主张“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一心要用“仁义”挽救“礼崩乐坏’’的局面,要求人们以“亲亲之爱”为起点,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仁爱”桥梁。

……向人们描绘了一幅理想的社会蓝图。

⑴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孔子是如何规划心目中的“理想的社会蓝图”的?

(6分)

 

材料二、孔子68岁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列国周游回到鲁国,他的“参政”生涯至此结束……。

或许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理想将化为泡影而产生了失望情绪,孔子终于发出了“甚矣,吾衰也!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的悲叹。

客观地说,孔子孜孜以求的政治理想与现实相比,是“格格不入”的,这就决定了孔子的悲剧命运。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政治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社会原因。

(4分)

 

材料三、儒家的民本思想一方面表现在对“民”的“关注”、“重视”上,主张“重民”、“爱民”、“以民为本”:

另一方面表现在他们对统治者的“德”和“贤”的要求上,主张实行“德治”、“仁政”。

他们所突出、关注的不是贵族威严,而是平民意志:

不是贵族权益,而是平民命运。

⑶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儒家民本思想的基本特点。

并从材料三的角度分析儒家思想后来能够成为古代中国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

(6分)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

太子(刘奭,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令后宫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等都是人口超过十万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

于是声传一时。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

小说。

小说演义之书……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的时代特征。

(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分)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明清小说产生的新因素。

(5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的趋势。

对此你有何认识?

(3分)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中世纪教堂圣母子壁画拉斐尔《西斯廷圣母》(局部)

材料二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近代欧洲的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

(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主张。

(2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位思想家的学说。

(6分)

沁县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历史答题卡

二、主观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1题16分,第2题14分,第3题10分,共40分)

41.(16分)

⑴(6分)

 

(2)(4分)

 

⑶6分)

 

42.(14分)

(1)(3分)

 

(2)(3分)

 

(3)(5分)

 

(4)(3分)

 

43.(10分)

(1)(2分)

(2)(2分)

 

(3)(6分)

沁县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40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D

C

D

C

D

A

C

A

A

C

B

B

A

B

C

C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8

40

答案

D

A

A

A

C

D

C

B

B

A

C

C

A

C

D

C

D

D

B

B

二、主观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1题16分,第2题14分,第3题10分,共4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⑴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孔子是如何规划心目中的“理想的社会蓝图”的?

(6分)

推崇“仁”和“礼”的学说:

希望统治者能够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仁”,为政以德;提倡“克己复礼”恢复尊卑有序的社会秩序;以"爱人"忠恕"之道,规范个人道德,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6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政治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社会原因。

(4分)

原因:

春秋时期,宗法礼乐制度崩溃,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和社会需求;诸侯争霸,统治者需要强化中央集权,儒家思想未能适应形势和统治者的需要。

(4分)。

⑶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儒家民本思想的基本特点。

并从材料三的角度分析儒家思想后来能够成为古代中国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

(6分)

特点:

重视民意,以民为本,寄希望于统治者的“德”与“贤”(4分)。

原因:

儒家思想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秩序,促进社会安定(2分)。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的时代特征。

(3分)

现象:

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

(2分)特征:

大一统。

(1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分)

原因:

都市(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乐的需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任答三点)(3分)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明清小说产生的新因素。

(5分)

特点:

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力超过儒释道三教。

(2分)

因素:

君主专制的加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3分)(任答三点)(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的趋势。

对此你有何认识?

(3分)

趋势:

逐渐世俗化、通俗化。

(1分)认识:

文学体裁要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2分)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3)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近代欧洲的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

(2分)

两次运动: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2分)

⑵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主张。

(2分)

核心主张:

人文主义;理性主义。

(2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位思想家的学说。

(6分)

伏尔泰: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开明君主制;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卢梭:

社会契约、人民主权。

(6分,任意3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